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东晋唐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无语道尊
由于经常停留,所以,这速度自然是快不起来的,过了两天,他们才走到了郿县境内。这个县城之中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所以,李信看过之后,也不打算多停留,看到时间尚早,便准备直接赶往下一站陈仓县。
对于这一点,李信还是很满意的。毕竟,要想让老百姓们安居乐业,首先的一个自然就是保证各地的安定了。否则的话,大盗出没不止,qiáng人肆意横行于市井之间,老百姓都不敢出门,还谈何生活呢。
总体上来说的话,各个县城之中的情况都还不错,尤其是治安的问题,相对比较的安定。
他们出发之时,乃是沿着渭水的南侧向西行的,不久便进入到了扶风郡境内。一路走下来,所过的那些县城,他们基本上都会进去看一下。
这一次李信之所以会向西走,而不是向东去冯翊等地看看,主要是因为他想顺道去关山马场那边看看,从这边走的话,刚好就是顺路而已。
出了长安城往西的话,只有两个郡,分别是扶风郡与始平郡。其中,扶风郡更大,而始平郡相对而言就要小许多了。
否则的话,和那些从小长在深宫之中的帝王有什么区别呢?前朝有一个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那可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啊!
既然自己有了时间,那就应该多出来逛逛,四处走动一下才能够知道底下百姓的生活如何,知道各地的官府行政如何。
微服私访之事,李信向来比较喜欢干。毕竟,他觉得许多的事情,用听的总是不如自己看得明白。底下的官员们公文上说的是一回事,自己去看过了之后,恐怕就是另外的一回事了。
李信他们从这田间地头经过,旁边的百姓们顶多只看一眼而已,便又低下头去劳作了。毕竟,如今关中各地来往的商旅不绝,百姓们也早就已经是习惯了,所以,倒是没有一个人认出李信来。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道路上行进之时,能够看到许多的百姓都在田间忙碌着。
此时正是二月底,如果换成是后世的公历的话,那么,应该是在三月多的时候。这个时节,麦子的长势正好,再过不久便能够收获了。
华山军治下,关中乃是最大的粮仓,除此之外便属河东了。所以说,关中之地乃是华山军的根据地,那是一点也没有说错的。
关中之地本来多盐碱,是不怎么样适合于耕种的。不过,后来在春秋战国之时,秦国不断经营此地,慢慢的便利用水源改善了关中的土地,一直到两晋之时,经过了漫长时间的变化之后,这里已经是成为了沃土了。
再加上这两三年来,华山军对于关中各地的水利修复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所以水旱从人,农业生产的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之中。
因为随着人口越来越多,田地都被利用了起来,一些废弃的村子,一些荒弃的田地,也都重新有了人烟。
当时,李信还好好的给他们科普了一下,让众人知道这并不是什么鬼火。想想那个时候,再想想现在,也不过才过去了两三年时间而已,但关中如今已经是见不到那种景象了。
想当初华山军刚刚拿下冯翊郡的时候,李信带人去夏阳县视察。夜晚之时路过一个田野废村之外,结果,看到了遍地的磷火,将一众士兵都给吓得不轻。
周围的百姓们都在悄悄的议论着这件事情,所以,李信很快便知道这个案子的内容是什么了。。
说来也简单,其实就是两家争一块田地而已。因为相互之间各执一词,争执不下的情况之下,便将官司给打到县衙之中来了。毕竟,田地乃是百姓的衣食来源,谁也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面让步的。
但这个案子中有一点不一样的是,那个原告并不是关中本地人。





东晋唐王 第四百二十一章 田地之争
准确一点来说的话,那个原告现在并不是关中人,而是从外地过来的。但他家在二十多年之前,却是地地道道的扶风郿县之人。想当初关中大乱,各方势力打来打去,许多的关中百姓们为了逃难,只得拖家带口的向其他地方迁移。由于当时的江左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定的,自然便成为了许多关中百姓们的首选。
尤其是离得最近的汉中荆州等地,许多的关中百姓都南下到了这些地方,渐渐的便在那里安顿了下来。
如果说事情就这样的话,那也没有什么。毕竟,人都不回来了,关中又接连换了好几任的主人,物是人非之下大家各过各的好了。
“就是啊!咱们华山军分配田地又不是去年才开始的,那李三既然之前便回来过,应该早就知道此事才是。他要是先向官府拿出田契的话,这田地也不会被分给他人了!这分明就是自己的错,如今倒是怪上别人了!”李信旁边的一个百姓低声说道。
整个过程之中,既没有动刑也没有以势压人,更没有作威作福之举。这个案子判出来,至少周围的一众百姓们都是很信服的。
李信对于这段判词听得格外的仔细,等到听完了之后,顿时是暗自点了点头。这个县令判案已经是够分明的了,既解释了如此判案的理由,又指出了对方不当之处,还给了对方解决之道。
“李三,你之田契本官已经找人验过,的确是货真价实之物。按照此田契,斜水畔那三十亩地的确为你家祖传之地。然而,依据大将军府所颁布最新法律,所有田地皆由华山军官府重新分配厘定,故当以今契为据!戚老爹得这三十亩田地,乃是是去岁元宵之后所分,依你所说,前年之时你便回关中看过,当知道华山军新分田地的消息。而你明知此事,却不事先向官府提出,故造成今日之事。因此,本官宣判这三十亩地理应归戚老爹全家所有,你手中之田契自今日起便作废!若你不服本官判定,可以再来上诉,或者前往郡治向本郡太守上诉!”郿县县令当着众人的面,缓缓说道。
“请大人作主!”底下两人连忙磕头道。
“李三,你状告戚老爹一家侵占你祖传田产之事,本官心中已有定论!此案个中缘由,本官已经知晓!你且听判吧!”县令拍了下惊堂木,看着底下两人说道。
那县令显然也知道这其中的问题所在,所以,看诉状便看了许久。看过之后,还特意与旁边的县丞商量了一下,之后才开始审理此案。
而且,随着日后回迁百姓越来越多,只怕这种案件出现的频率会越来越高的。如果不能够想一个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小问题积弊日久之后,极有可能会变成掀翻华山军的洪水。
他也很想看看,对面的这个郿县县令会如何判定此案。因为这对于他来说,也可能会是一个重大的启示,毕竟,如今华山军的治下,恐怕许多的地方都有这种情况发生。
李信搞清楚了这里面的道道之后,也不由的沉思了起来。
这才是这个官司能够打得起来的深层原因,否则的话,直接以现在的取代过去的,事情简单明了,根本就不必再打什么官司了。
帝王对疆土有多么重视,那百姓对于自己的田地就会有多么重视的。
就好像朝代更替后,新的朝代必然接管旧朝代的疆土一样。在朝廷许多人看来,小小的田地对于百姓而言,不就是像王朝疆土一样么!
如果连田契这种小东西都不认的话,一来会触动天下绝大部分人的利益,另外的一方面则是自己继承前朝这个说法都名不正言不顺了。
古人的想法都相对的比较简单,他们看重的是田契本身的约定意义,而不是说你这个田契什么时候签定的。毕竟,古代的改朝换代之后,往往都会说自己乃是继承了前朝的一切的。
但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古代的时候,田契这个东西基本上是永久都有用的,并不会因为说你是改朝换代便失去效力了。
本来嘛!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一个拿着前朝的田契,一个拿着现在官府的田契,自然是后者的有用了。
两人之前已经是争执了许久了,但一直都没有争执出什么结果来。
老农之所以不惧对方,是因为他手中也有田契啊!而且,这田契乃是当初华山军重新分田地的时候给他的。在他看来,对方手中的田契那已经是过时的东西了,现在是华山军的天下,自己手中这份才有用。
那老农哪里想到自己老老实实的耕田过日子,生活正在越来越好的时候,居然天降横祸惹上官司了呢。但他也不怕,哪怕对方手中有着田契在呢,官府的人传他的时候,他便立刻赶过来了。
其实他告的乃是老农一家人,因为他家祖传的几十亩地如今都成了这老农家的一部分田地了。而且,对方已经是在那些田地之上耕作了一两年的时间。
这都没有什么,关键就在于说,当他去到自己祖上留下的那些田地上看的时候,才发现这些田地已经是归别人所有了,就是被他告上县衙的那个老农。至于说他的证据,便是手中有一份几十年前的田契在。
但现在这个案子中的问题却不在这两个办法之内,因为原告本来是迁移到了汉中的。听说关中安定之后,便回来看了一下,发现这边的确比汉中更好之后,便打算搬回到原址居住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相对而言都比较的简单。一个是加大开垦的力度,另外的一个则是将部分的百姓给分散到关中附近的地方,比如说安定、北地、新平、天水等等。
再加上税收并不是特别高,政治比较清明的情况之下,自然是有着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在关中安家了。如此一来,到了如今的话,终于开始出现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人多地少。
华山军的分地政策开展得很早,从当初还在郑县之时便已经是执行了。这种政策之下,使得百姓们都有自己的田地耕种,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而言,乃是有着很大的吸引力的。
再加上一直留在关中没有离开过的本地人,这就构成了如今华山军治下的百姓成分。
关中的人口之中,有一大半都是回迁的百姓,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乃是从其他地方逃难进入关中的。比如说是从上党太原等地,还有洛阳以中原广大地区的百姓等等。
不过,一开始之时并不是很多,真正开始多起来乃是当初灭了苻秦,并了秦州之后。自此之后,回迁的百姓几乎是一年比一年多了起来。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关中会恢复得如此迅速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这几年来,由于天下战火不断,离关中比较近的汉中、荆州等地聚集了大量的关中百姓。而自从华山军开始吸引流民之后,便陆续有这些百姓开始回乡了。
许多本来是关中迁移出去的老百姓们,这个时候突然间听说自己老家的日子过好了。再也不用担心生命安全,再也不用担心流离失所,那颗归乡之心便动了。
国人素有故土难离的本性,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之下,谁愿意背井离乡去那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呢。
当然,这其中其实也有职方司的功劳在。毕竟,当初李信他们制定政策之时,其中有一条就是要利用各种办法,大力的吸引流民入关,从而是充实治下人口。
在许多的人,尤其是一些比较混乱的地方的百姓们听来,传言之中的关中那简直就是再美好不过的地方了。
这几年来,出入关中等地的商旅是越来越多,基本上只要是在关中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会发现关中正在变得越来越好。口口相传之下,关中如今在外的名声自然是不差的。
但问题就在于说,这几年来,华山军崛起于关中,而且势力越来越大。随着地盘的不断扩大,关中之地已经是安定了几年时间了。由于过去的基础雄厚,再加上华山军官府政策得力,所以,关中自然是越来越好了。
“你不知道,我听人说那李三当初回来之时,只是想祭祖而已,并没有决定安顿下来。谁想到,这两年关中越来越好,他家才忍不住想要回到祖地的。不过,这个时候时间已经是迟了。如今的话,他再想分到田地,就得去其他地方了。毕竟,郿县周围的田地去年就已经是分光了,要不然的话,就得再新开垦才行!”周围有知道内情的,此时便悄悄说道。。
听到这话,众人不由的是恍然大悟,对于这李三便更不同情了。
而那李三听到这个宣判,虽然很是不服的样子,但也没有办法,因为县令所说的理由,连他也找不出反驳点来。要怪的话,只能够是怪他自己,当初的时候犹豫太久,没有立刻下定决心留下来吧!




东晋唐王 第四百二十三章 新税制
魏晋时期的土地兼并问题十分的严重,因为在当时的制度之下,高门大族有大把的手段可以合法获得大量的土地。而且,这些土地基本上有许多都是不用缴税的。比如说一个东晋朝廷的官员,他除了自己有俸禄之外,本身便是一个大地主,按照法律,他能够合法拥有的土地便是一个巨大的数量。
另外,他的家里可能是僮仆上百甚至是上千人,这还不算是那些部曲和佃客之类的人。每一个官员都可以因为这些人而获得一定的田产,并且还有一定的免税数额。
假如说一个大官自己家里人可以获得五百顷的土地,而每一个奴仆则可以获得五十亩的话,那一个家中有五十名的奴仆的大官,可以想象他家中会有多少的土地了。
这种做法,使得汉武帝之时本来因为连年征战以及大兴土木而造成的钱财亏空,一下子充实了起来。而且,打击了巨富商贾,抑制了土地兼并等等。
其实,按照家产征税这种做法,在汉武帝的时候便已经是开始施行了,当时叫作算緍!也就是说,将各家所拥有的一切资产都折算成具体的数量,而后再从中抽取比例征税。
“除此之外,过去咱们收税之时,都是按照田地来算的。如此,若是一个人家中田地少,但资产巨富的话,却只能够收到一部分的税收!因此,下官建议按照各家总资产来收税!除掉法律规定不用纳税的那部分资产之外,其余的一律折算成市价,而后再按比例征税!如此一来,各家税收有差,更显公平与严谨!”王猛继续说道。
“是!下官等遵命!”众人连忙应道。
“王尚书所言之事,颇为有理!但其中的牵涉太大,所以,这件事情便交由你们一起商议!等到决定好了具体的措施之后,再详细报上来给我!”李信考虑了一下后,最终说道。
当然,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而且,结果可能也不一定会如此。但至少,照着这条路走下去,那是绝对非常有好处的。
到时候,人人都想成为华山军的子民,天下人都向着华山军。如此一来,正所谓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了!真要是达到了这一点的话,可以说李信便在道德上面占据了制高点了。
这就好像是唐朝之时,唐人以自己身为唐人而感觉到骄傲是一样的。那种傲气,乃是发自于骨子里的,哪怕只是一个平头老百姓,当他们看到远来的外夷之时,骨子里都是一种自豪感。
久而久之,渐渐的成为了一种风cháo之后,华山军底下的百姓们便会自然的诞生一种荣光,一种以身为华山军百姓而感到光荣的感觉。
将李信的田地新政与王猛的提议结合起来,那么,便是一个既提高华山军治下人口数量,又提高人口质量的好办法了。
不过,你得付出比本地户籍商人们更多的税金而已!这个数字就不确定了,可能是一成,也可能是两成,总之,得看你来往做生意的情况而定。
如此一来,相互对比之下,他们便会发现搬到华山军治下各地,成为华山军的子民其实是一件非常划得来的事情。当然,如果你不愿意这样做的话,你依然可以在华山军各地做生意,只要奉公守法就行了。
对于这一点,那些走南闯北的商人们,他们心中只怕都是有数的。
这就是一个户籍含金量的问题,以如今天下的情况来看,华山军的地盘不是最大的,但政治绝对是最清明而且效率最高的。哪怕对于外来商人的征税坐比本地商人的更多,比起天下其他地方的来,还是要少许多了。
所以,商人们无论是移民到并州还是移民到豫州,其实都只是在国内搬家而已,并没有所谓的爱国与否这种负担。说起来,这和后世的那些富人移民,倒是并不一样!
商人逐利,如果他们发现当一个华山军百姓能够让自己少付出一部分成本的话,只怕他们都会往华山军治下钻了。再者,这个时候天下虽然分成了几块,但却并不是变成了外国,也还没有护照国籍的说法。
如今的华山军治下各地,商旅一年比一年多,因为这里相对安定,对于经商来说有很好的环境。而且,商机也不少,故此吸引到了很多的商人。
王猛说的这个,其实就是一个内外有别的政策,自己人当然要对他们好一些了。而对于外人,就按正常的水平办就是了!
见到众人神情,王猛便接着说道“首先一个,应该彻底清查一次田亩,这样的话,对于咱们治下的情况也可以有一个底!第二,咱们应该按照户籍来征税才是!对于咱们治下的百姓,收税应该少一些,而且尽量简单!对于外来的那些商人们,按照正常的措施征税便可以了!如此一来,那些商人们见到华山军之民税收更低更简便,自然便会想着迁到华山军治下来!从而,也可以达到吸引人口,尤其是吸引一部分富人的目的!”
众人都没有说话,聚jīng会神的听着他的话,尤其是徐夫子,此时已经是开始记录了。
“田地若是都利用上了,咱们的税收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仅仅依靠田亩一项的话,这税收终究是上不来的。就算是再配合其他的商税,也都是一样的结果!一方面,咱们要尽量的增加税收总量,如此,咱们才有实力去做很多的事情。另外的一方面,则是想办法吸引流民百姓,增加人口才行。这两件事情,我看可以结合起来!”王猛看了众人一眼,缓缓说道。
“哦,景略有何想法?快快说来听听!”李信好奇道。
“若是如此的话,咱们倒不如再改改其他的东西!”王猛若有所思的说道。
“好,这是个好主意!先将之记下来!”李信高兴道。
这个法子倒是让众人眼前一亮,毕竟,分配田地的目的,说到底还是为了收获粮食啊!只要是达到了这一个最后的结果,那么,无论对方怎么搞鬼,终究都是绕不过去的!
“依下官之见,咱们不如这样吧!在实行田地新政的同时,规定但凡是田地荒废一年者,便收回一半。若是两年没有耕种的话,便全部收回!而且,收回之后的田地,将不可再发还给他们!如此一来,无论对方是不是大族,是不是只登记一下,都必须得将这田地给种起来才行啊!”没有一会儿,刑部尚书梁平老先说道。
众人纷纷开动脑筋,想起法子来。
“嗯,这的确是一个问题。我们实行分配田地的政策,是为了让更多的百姓能够有饭吃,能够养家活口,能够发展咱们的经济与实力。如果这个办法反而是破坏了这个初衷的话,那也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你们都想一想,有没有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李信听了之后,沉思片刻,向众人问道。
虽然说因为前几年已经是分配掉了大半部分,所以,在不溯及既往的情况之下,影响未必那么大。但是对于日后的影响,绝对不可低估的。从这一点上来说的话,徐夫子的担忧绝对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李信的田亩新政正式通告天下的话,那些人一旦派人拿着田契回来,只怕如今整个关中大半的土地都得变成他们的了。
比如说王姓、谢姓等等家族,如今在江左也是一等一的望族。虽然说他们是跑掉了,但如果说真的有机会的话,恐怕不会愿意放弃那些祖产的,哪怕这些田地当初来得并不是多么的光彩也一样。
好在,经过这么多年来的战乱之后,如今的关中早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那种情况了。那些名门高第的望族大姓,基本上都已经是死得死,逃得逃了,其中,逃到江左那边的尤其是多。
这其中真正属于老百姓要交税的土地,至少在明面上那是非常少的。如果李信现在面临着的是这样的一个局面,恐怕早就已经是焦头烂额了。
关中过往之时作为秦汉晋的首都所在之地,乃是天下大姓望族所居之地,对于这里的土地兼并那是最严重的。过往之时,从长安城向四周望过去,目光所及甚至是不能及之处,基本上不是皇室的土地便是高官巨富们的土地。
再算上那些为了躲避朝廷的赋税,而将自己家的田地给投献到大官家中的百姓,这就更多了。
从做法上来说的话,是有着很大的好处的。但这一种做法,其会造成一定程度上抑制商业发展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大商人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当时执行的时候,许多身价亿万的大商人都非常反对此事。为此,汉武帝便又搞了个告緍出来。也就是说,但凡有人向朝廷举报说哪一个人没有向朝廷如实汇报个人资产的话,那个举报的人便可以得到被告者一半的财产。
李信看过史记,自然是知道这一点的。王猛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毕竟,重农抑商的想法对于这个时代的文人来说,一点也不奇怪。x767ex9540x4e00x4e0bx201c东晋唐王x722ax4e66x5c4bx201dx6700x65b0x7ae0x8282x7b2cx4e00x65f6x95f4x514dx8d39x9605x8bfbx3002




东晋唐王 第四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
固然说商人因为其所从事行业的问题,所以天然上便给人一种无利不起早,无jiān不商的感觉。但也不可否认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商人都是这个样子的。按照财产征税的方法,能够为华山军一个长效而且充足的财源,这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执行的时候,必然会面临着很大的问题,最关键的一个,莫过于是如何核查征税对象的家产数。
1...165166167168169...22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