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越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国之祯祥
以吴王的身份征讨大汉,愿意投诚的,或者是被俘后愿意投降的,肯定是要更多一些的。毕竟大家在选择靠山的时候,肯定是会选择最大的那一座。
总之,此时朱元璋也是盼着早日回到应天。既然经过刘基的一番话,大部分人都已经认为要放缓对武昌的攻势,那朱元璋正好顺势而为。
朱元璋立即安排部署,三天之后,他亲率大军班师。徐达、常遇春、冯国胜、郭兴、廖永忠、俞通海等将领带领所属部队随他一同回应天。
大军走后,整个西线战场交由大都督朱文正全权指挥。朱元璋要求朱文正以洪都、江州为依托,稳扎稳打,不可冒进,只需要让武昌方面感到军事压力即可。
另外,朱元璋还交待康茂才一个任务。那就是在朱文正给大汉军事压力的同时,去拉拢、诱降一些大汉的官员。
朱元璋还当着众将的面专门叮嘱朱文正,他的军事攻势要以配合康茂才的拉拢、诱降工作为主,万万不可轻敌冒进。
你看看,我说什么来着?朱元璋现在对康茂才是不是已经格外器重了?竟然让大都督的以配合康茂才的工作为主,这事儿要是放在一年前,谁敢相信?
当然,就算朱文正不想配合康茂才的工作,也是不行的。因为此次朱元璋几乎将精锐部队全部带回应天了,就算朱文正立功心切,想在西线整出点儿名堂,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朱元璋为了防止侄子朱文正贪功冒进,不仅是将自己此次从应天带来的精锐几乎都带了回去,另外,还把邓愈也单独撇了出来。如此一来,朱文正能投入到进攻武昌的兵力就更加有限了。
朱元璋这事儿还是做得相当巧妙的。他以邓愈在洪都保卫战中有功为由,晋升其为江西行省右丞。同时,他还给邓愈安排了一个新的任务。那就是从洪都继续向南用兵,彻底肃清大汉在江西范围内的残余势力。
邓愈此次也是再次展现了与其年龄不相称的高超的指挥作战能力,在朱元璋返回应天之后,他立即带兵从洪都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拿下吉安、赣州。为了彻底击垮大汉的残军,占领了赣州之后,他继续向西南方向追击,连克南雄、韶州(今广东韶关)等地。
当朱元璋带着大军于九月二十日返回应天之时,东边又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本已臣服元廷数年、被元廷授予太尉的张士诚,再度宣布脱离元廷,并扣押了元廷江浙行省右丞达识帖睦迩,自称吴王。
由于不久之后,朱元璋也称吴王,因此在这段时期,张士诚被称为东吴王,而朱元璋则被称为西吴王。
张士诚为什么突然宣布再度称王呢?因为他也得知了陈友谅身亡的消息。
本来早在这一年年初,陈友谅派人秘密联络了张士诚,意图双方联合起来,合力剿灭朱元璋。
可是当张士诚围攻安丰之际,陈友谅却按兵不动,他一心想着让张士诚与朱元璋斗个不可开交,他来坐收渔翁之利。直到朱元璋部围攻庐州之际,陈友谅才采取行动,围攻洪都。
本来陈友谅与张士诚的联盟,就是一个互相利用的联盟,二人都是企图让对方去与朱元璋打消耗战,而自己从中得利。也正是因为如此,朱元璋才在本来不利的局面中,逐渐掌握了主动权。
当陈友谅身亡的消息传到张士诚耳中之时,张士诚的内心又开始骚动起来。在弟弟张士信、女婿潘元绍等一干亲信的劝进之下,张士诚终于再次宣布称王。当然,众人劝他再度称王的说辞,也是与陈友谅的大汉败亡休戚相关。
众亲信都劝说张士诚,陈友谅死了,朱元璋经过与陈友谅的大战,也耗费了不少元气,此时正是登高一呼,收罗天下群雄的大好时机。此时不称王,更待何时?
当时的元廷虽然已是风雨飘摇,对于张士诚的再度称王,他们也是无力阻止。但是,为了给老百姓一个交待,元廷还是要装模作样一番的。
这个装模作样,自然就是要派兵讨伐张士诚咯!而地处张士诚地盘最北端的淮安、徐州等地,自然成了元军的主要攻击方向。
苏北地区是张士诚的发祥之地,张士诚既然准备称王,当然已经做好了元军前来讨伐的准备。张士诚让女婿潘元绍在淮安坐镇,应对元军的进攻。同时,张士诚又让大将吕珍将庐州的兵力重心东移,兼顾徐州。
元军当然也是迫于压力不得不进攻。既然张士诚已经做好了防守准备,那元军就只能摆出一个进攻的架势,保持一个僵持的局势,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对于张士诚这种闹独立的行为,朝廷是坚决不能容忍的。
就在张士诚的军队与元军在苏北地区雷声大、雨点小,闹得不可开交之际,睿智的朱元璋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战机。
回到应天之后,朱元璋并没有让军队好好休整,而是迅速召集众将,研究对张士诚的作战策略。
这次的会议,众人的声音出奇的一致,都认为应该趁着这个机会,去抢点儿张士诚的地盘儿。至于应该攻取哪里,主要分为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应该去攻取庐州。因为张士诚的地盘从浙江东部一直向北延伸到苏北,然后从苏北向西延伸到庐州,差不多对应天、和州、滁州、扬州等地形成了一个半包围的结构。
如果拿下庐州,就相当于解除了应天西北的威胁,张士诚再也无法对应天及周边地区形成半包围的态势。
另外,庐州对于张士诚来说,相当于战略突前的位置。如果要从富庶的江浙运送给养过来的话,得先运送到苏北,然后向西转运到庐州,战略补给线就相当长了。这也是有利于我们迅速拿下这块地盘重要因素。
第二种意见认为,应该加强对浙江战场的用兵,最好能一鼓作气拿下杭州。因为浙江属于富庶之地,在浙江扩大地盘,将更加有利于增强自己的实力。
另外,从去年以来,浙江战场先后发生三起叛乱事件。这也充分说明,当前在浙江战场的基础并不牢固。不如趁着元军在北边向张士诚施压之际,迅速在南北搞点动作,让张士诚顾此失彼。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谢再兴等叛将目前均在浙江,如果能活捉或杀死这些叛将,对一些蠢蠢欲动之人也将是一种强大的心理威慑。
:。:





明越坡 第五百八十二章 被李善长挖墙角
除开上一章中提到的两种意见,还有第三种意见则认为,应该迅速拿下张士诚的苏北地区。
眼下元军向张士诚的苏北地区施压,而张士诚的战略防御方向是北边。
如果我们此时从他的背后南边去偷袭,苏北地区的张士诚部将是腹背受敌,基本可以确定他们是守不住的。
如果拿下苏北地区,对张士诚的打击也是最大的。
毕竟这里可是他的老巢,老巢被端,必将动摇其军心。
另外,一旦苏北地区控制到我们手中,张士诚部以庐州为核心的皖东地区就成了孤军,必将不战自溃。
当然,进攻苏北地区也是有一定的风险的。
一方面,苏南地区张士诚的重兵必将增援苏北战场,如果挡不住张士诚的苏南援军,咱们反而成了腹背受敌的一方。
另一方面,拿下苏北地区之后,将直接面对北边的元军。
要是元军先来个按兵不动,等我们攻下了张士诚的苏北地区,他们再来抢夺苏北的话,我们反而替元军作了嫁衣裳。
也就是说,进攻苏北地区是这三种意见中收益最大的,同时也是风险最大的。
自从在鄱阳湖战胜了强大的陈友谅之后,朱元璋是信心爆棚,他愈发坚信,自己才是真正的天选之子。
这一次,他决定选择那条风险最大、也是收益最大的那条路。
既然朱元璋拍了板,众将也就不再反对。
至于具体作战方案,经过众将一起讨论,最终确定兵分三路。
第一路,由朱元璋亲率常遇春、郭兴、廖永忠、俞通海等将领,从扬州开始,水陆并进,直取泰州、通州(今江南南通)等地,阻断张士诚从苏南救援苏北的路线。
第二路,由徐达亲自指挥,从扬州北上,直取高邮、淮安等地。
第三路,由冯国胜带兵直入常州,与汤和一起从江南向苏州方向施压,迫使张士诚不敢将大规模兵力投入到苏北战场。
刘基这次还是随军出征。
而李善长这次除了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朱元璋还特别交待他去滁州办一件重要事情,那就是向滁州的韩林儿上表,“请求”册封为朱元璋为吴王。
就在朱元璋班师回应天的第一时间,常遇春就来我府上找我。
而我自从回到应天之后,除了去郑有功、金大富那里去了一趟,基本很少出门。
因为思淑的肚子已经很大了,预产期马上就要到了,我也想多陪陪她。
陈维林至少短期内无法回到军中的消息,这是一个大事儿,常遇春回了应天,肯定要立即知会我的。
陈维林自从回到应天之后,便和杨德细一直住在郑有功那里。
听常二哥说起了这事儿,我立即让人去
将陈维林找过来。
这事儿还得常二哥当面跟他说道说道,至于他下一步的打算,还得征求他个人的意见。
就在我与常二哥等待陈维林过来的时间里,常二哥倒是提出了一个想法。
他的意思是,陈维林自从从军以来,也难得有几天休闲的日子。
如今他也老大不小的了,不如说服陈维林让其就跟罗仁、陈定邦他们一样,先暂且跟着我。
我也好利用这段时间,替他说门亲事。
我一听常二哥这个想法倒是不错,陈维林也是该成家了。
同时,我也向常二哥提起了另外一件事儿。
这事儿还与李善长有关,说得通俗一点儿,差不多就相当于李善长挖了我们一次墙角吧!
原来就在我们赶赴洪都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府的一个下人与初到应天不久的谭诚在土地买卖事宜中结识了。
这一结识可就坏事儿了。
谭诚与这李府的下人几杯猫尿一下肚,就开始吹牛逼了,说自己帮着我们锥子山印刷了多少多少伪至正钞……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李府的下人听说谭诚有这等本事,就将这事儿向李善长汇报了。
本来朱元璋在刘福通死后,就让李善长谋划着铸造货币一事。
李善长也是利用不多的铜资源,铸造了一批“大中通宝”。
但朱元璋手中的铜资源毕竟有限,根本没法大量铸造铜币。
想印刷纸币吧,又苦于自己没有那个技术条件。
这下听说我们锥子山有印刷纸币的人才,那还了得。
李善长让自己的那个下人将谭诚、谭锦、候富贵、陈为俊四人约了出来,他亲自做东,请这四人吃饭。
谭诚他们四人虽然到应天不久,但李善长的名号他们还是听说过的。
对方这么大的人物亲自做东请他们吃饭,他们还真是有点受宠若惊。
三、五杯酒下了肚,李善长也不绕弯子,说吴国公大人准备发行纸币,但苦于没有这个技术。
如果他们四人愿意跟着他干,他保证四人将来大富大贵。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这本也是无可厚非之事。
锥子山已停止了印刷伪钞,他们四人不得不转型,到应天来给郑有功打下手。
这下,李善长亲自相请,他们哪有不动心的。
但是谭诚他们还是有些顾虑,怕我们这边不肯放人。
李善长笑着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四人愿意跟着他干。
其余的事情不用他们管,由他李善长来找我交涉。
也就是在我回到应天的第二天,李善长就亲自来拜会我。
与李善长闲扯了一阵之后,李善长突然话锋一转,说想跟我要几个人。
当时,我都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一脸惊愕地看着
李善长。
李善长也没有让我惊愕多久,很快说出了他想要谭诚他们四人去跟着他干的事。
当然,对于朱元璋发行货币一事,李善长也并未对我有半分隐瞒。
李善长告诉我,谭诚他们四人是难得的人才。
但是,现在我们锥子山是用不着他们四人了,让他们在我们的应天联络点打下手,确实是有点儿浪费人才了,不如让他们四人去他那里继续发光发热。
李善长这一番话,还真是让我不好拒绝。
的确是如他所说,谭诚他们有这门技术,如果不能发挥出来,对他们自己来说,是极大的不公平。
但是,我并没有立即答应李善长。
我说这事儿还得征求一下他们四个人的个人意见。
李善长可不想把这事儿拖得太久,他担心此事迟则生变,便笑着对我说:“不如现在就将他们四人叫来,如果他们愿意,那是再好不过了。
如果他们不愿意,我也好抓紧时间另寻他人。
吴国公大人那边催得紧,我也实在是没有办法呀!”
我看李善长这话说得也在理,等我慢慢去征求意见,再来向李善长反馈,是得耽误不少时间的。
如果谭诚他们几个真是铁了心,要跟着李善长去干,我横加阻拦也是没有什么意义,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很快,我便将谭诚他们四人叫了过来。
他们四人见李善长也在场,自然是明白了我找他们何事。
当我问起他们是否愿意从此跟着李善长他们去干之时,谭诚率先发表了意见。
谭诚先是感谢了我当初对他的救命之恩,同时,他也表示他不想让祖上传下来的这门手艺给埋没了。
现在吴国公大人这边缺乏他们这种印刷纸币的人才,他十分愿意去再次大展身手……
谭诚说完,谭锦、候富贵、陈为俊三人也跟着发了言,说得跟谭诚都差不多。
我当时心想,罢了,罢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想阻拦是拦不住的,不如做个顺水人情算了。
但有一点我还是跟他们四个言明了,他们这一走,就跟我们锥子山没有关系了。
我们锥子山从今天开始,就不会再给他们发饷了。
我说到这里,谭诚他们四个表示,那是自然,总不可能他们不为锥子山做事了,还拿锥子山的钱。
另外,我又告诫他们四人,以前在锥子山掌握的一些关于锥子山的秘密,切忌不要对外人讲。
否则,大家将来可能连朋友都做不了了。
谭诚他们四个也是拍着胸脯向我保证,之前的事儿,他们绝不对外透露。
其实,我最担心的就是他们将黑石岭的秘密公诸于众。
那样一来,咱在锥子山积累的大量财富、黑石岭
中制造的诸多兵器、弹药,就都暴露了。
就这样,李善长成功地挖了我们锥子山一次墙角。
常遇春听了这事儿,也是摇了摇头。
他问我这事儿有没有知会刘聚大哥和杜黑子。
我告诉常遇春,那次谈话后的第二天,我便给刘聚大哥和杜黑子写了信,告之了此事。
常遇春表示,既然他们的心不在咱们锥子山了,就随他们去吧。
希望他们能够为我们守住锥子山的秘密,否则将来不仅是做不了朋友,还有可能刀兵相向……
正说着这事儿,陈维林过来了。
陈维林一下子见到了常遇春,显得有点局促不安。
毕竟他当初私放了张定边,心里肯定是觉得对不起常遇春的。
好在是常遇春显得十分大度,先安慰了陈维林几句。
陈维林见常遇春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心下稍安。
(本章完)




明越坡 第五百八十三章 汤和替子求学
话说陈维林一下子见到了常遇春,心下难免有些不好意思。
可让陈维林没有想到的是,常遇春不仅没有因为他私放张定边一事责怪他,反而是好言安慰。
陈维林心里可是舒坦多了。
可陈维林还没来得及高兴多久,常遇春就将朱文正在湖口那次军事会议上的事儿说给陈维林听了。
陈维林一听这话,也知道自己短期之内是难以回到军营了,不免有几分失落。
我则立即追问陈维林,他有没有什么打算。
如果没有什么打算的话,不如先来帮我的忙,我这里正缺人手,尤其缺他这种功夫高手。
陈维林见我这话说得诚恳,而且当时他也确实没有太好的去处,便答应以后跟着我。
既然陈维林愿意跟着我,那他也算锥子山的人了。
我和常遇春当即议定,肯定是要给他发薪酬的,标准就破格按照罗仁这一档的标准执行。
既然我和常遇春议定了此事,我就只需要给刘聚大哥和杜黑子再写一封信,向他们言明此事。
我想刘聚大哥也不会因为这点小事驳我和常二哥的面子。
因为朱元璋忙着去进攻张士诚的苏北地区,常遇春在应天也没停留几日,便随大军出征了。
反而是当初替我们驾船回应天的杨德细,听说陈维林回不了军营,以后要跟着我去东奔西走了,他也表示索性不回军营了,说是要从此跟着陈维林。
常遇春随大军出发之后,我便与几位夫人议起了为陈维林说亲之事。
兰儿忽然来了一句,不如咱们举办个家宴,把陈维林请过来吃饭。
另外,咱们也叫上朱老爷子他们一家,当然,最重要的是得把未了妹妹请过来。
如果家宴上陈维林能与未了妹妹对上眼儿,那岂不是美事一桩?
兰儿这话一出,我是猛然一拍脑袋。
自从上次从大都回来之后,未了妹妹一直住在朱老爷子家,我都将为其寻找婆家的事儿给抛到九霄云外了。
霏儿和思淑也说这个主意好。
陈维林孤身一人,只要他原意接受未了妹妹,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不像其他人,还得顾及男方父母的感受。
不过,霏儿还是有些许担忧。
如果第一次见面了,双方都觉得合适。
但未了妹妹的那段过往史也瞒不了陈维林多久,如果真等两人成了亲,陈维林才知道这段悲伤的往事的话,他会不会就此嫌弃未了妹妹?真要是那样的话,对他们双方都是巨大的伤害。
我冲霏儿点了点头,说道:“这事儿肯定得提早告诉陈维林,而且由我亲自跟他谈。
如果他能够接受未了妹妹,那是再好不过了。
如果他思想上有包袱、有顾虑,这事儿也不能强求。

我这么一说,三位夫人自然是赞同我的观点。
为了尽快促成此事,家宴的时间就定在了第二天晚上。
霏儿、兰儿自然是为这事儿忙开了,思淑挺着大肚子也不肯闲着,时不时指使下人一会儿干点儿这个、一会干点儿那个。
这去朱老爷子府上请客之事,自然就得由我亲自前去了。
当天下午,我便到了朱府。
刚入大门,就听见西厢房传来朗朗读书声。
是大舅哥朱异在教孩子们读《论语》呢!
本来我是估摸着朱老爷子这个点儿肯定还没回来,只能先去给曹氏禀报明日晚宴之事的。
但一听见这朗朗读书声,我立即改变了主意。
我心想反正这事儿也不急,便知会给我开门的朱府下人,不用去禀报曹氏,我先去那边看看大舅哥教孩子们读书的情况。
透过窗户望去,里面有九个孩子。
除了常茂、常升兄弟、刘聚大哥的儿子刘才,还有小季牦之外,其余五人我都不认识。
但这五人之中,肯定是有朱元璋的两个儿子朱标和朱樉的。
至于还有三人是谁,那我就不知道了。
看着里面九个孩子跟着大舅哥朱异念着《论语》,一阵摇头晃脑的,我觉得好笑。
驻足观看了约三、五分钟的样子,屋子里面的大舅哥朱异猛然发觉了站在窗户外边的我。
朱异让孩子们在里面继续读书,他自己则走了出来。
见大舅哥出来了,我立即朝他作揖。
毕竟他是大舅哥,另外按年龄计算的话,他也比我年长一岁,在他面前还是要讲礼数的,不能跟与朱同在一起那样那般随便。
大舅哥拉我去客厅喝茶,我自然只能客随主便。
落了座,下人沏了茶。
我则先向大舅哥表达了他对小季牦他们几个授学的谢意。
大舅哥朱异自然是让我不必客气,毕竟算起来,小季牦也是他的外甥。
既然说到了这个话题,我便随口说起,刚才我看见里面有九个孩子。
这里面除了小季牦,还有常茂、常升兄弟和小刘才我认识,其余五人中应该有朱元璋的两个儿子,其他三人不知又是哪家的公子。
朱异告诉我,除了朱元璋的两个儿子朱标和朱樉外,另外三个孩子也都算得上是将门之后。
一个孩子名叫冯诚,是已经亡故的冯国用的儿子,也就是冯国胜的侄子。
冯国用死后,朱元璋对其家小还是十分照顾的。
年初,朱元璋将自己的两个儿子送到这里来了之后,想起冯国用的儿子冯诚也跟他们差不多的年纪,遂跟朱老爷子打了声招呼,将冯诚也送到这里来了。
还有一个孩子是汤和的长子汤鼎,今年十岁了,也是这九个孩子中年龄最大的
1...245246247248249...3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