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越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国之祯祥
当然,当年这件事儿也与元廷内部斗争,突然罢免脱脱有关。但是,从这件往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张士诚绝不是一个会轻易认输的人,大家可千万不要把攻下苏州城想象得那么简单……
朱元璋这一席话是将在座的诸将都说得心服口服,他们可没想到,朱元璋已经对苏州做了这么多功课。看样子,如何攻打张士诚,朱元璋应该是早有谋划了,咱还是老老实实地听领导的话,不要在他面前班门弄斧了。
面对众将期盼的眼神,朱元璋说出了自己的计划。那就是佯攻苏州,先取湖州、杭州二地。只要拿下湖州、杭州,嘉兴的城池并不坚固,而松江府的兵力并不多,张士诚必然抽回这二地的兵力,龟缩在苏州。到了那个时候,再将苏州围个水泄不通,想办法破城,才是稳妥之举。
按照朱元璋的这个总体战略,众将一起讨论了一个具体作战方案。全面进攻张士诚的时间大致定在了三个月之后,毕竟要完成大规模的军事调动以及相关物资准备,是需要时间的。
按照计划,大军分为四路,两个主攻方向,两个佯攻方向。
主攻方向的第一路大军由徐达任主帅,常遇春任副帅,康茂才任水军统帅,率水军全面配合,目标:湖州。
主攻方向的第二路大军由李文忠任主帅,朱亮祖任副帅,目标:杭州。
佯攻方向的第一路大军由汤和任主帅,冯国胜为副帅,廖永忠任水军统帅,目标:苏州。对于汤和这路人马,朱元璋交待他们只需要从常州、江阴方向向苏州施压即可,让苏州方面抽不出更多的兵力驰援杭州和湖州。
朱元璋还特意交待汤和、冯国胜、廖永忠三人,要将兵力的重心放在江阴,防止松江府方面过来的援军。虽然张士诚在松江府驻军不多,但是苏州受到攻击,松江府的东吴军肯定会有所动作。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来一个“围点打援”,消灭掉苏州之外的东吴军有生力量,是再好不过了。
佯攻方向的第二路大军由华云龙率领,先随同李文忠、朱亮祖的大军北上攻杭州。不过,华云龙的部队到达杭州之后,立即从杭州东面绕城而过,直逼杭州东北的嘉兴。
华云龙的部队直逼嘉兴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防止嘉兴方面向杭州驰援;另一个原因就是力求对杭州的东吴军形成关门打狗之势,防止杭州的这些生力军撤回苏州,为将来围攻苏州减轻一些压力。
在这里,得介绍一下华云龙这个人物。华云龙生于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定远人,算起来与刘聚是同乡。巧合的是,华云龙最初也是土匪出身,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也就是我穿越过来的那一年,华云龙投奔了朱元璋,成了朱元璋的老班底。
:。:





明越坡 第六百二十四章 韩林儿之死
这次佯攻嘉兴,朱元璋决定给华云龙这个老兄弟一个立功的机会,让他当了这路人马的主帅。虽然佯攻嘉兴的人马是这四路人马里实力最弱的一支,但中国有句俗话叫“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人家好歹也是个方面军的一把手嘛!
讨论完了总体的军事部署,朱元璋忽然又提起了另一件大事。朱元璋的意思是让廖永忠去滁州将韩林儿接到应天来。
韩林儿在滁州都待了三年了,怎么朱元璋这会儿想起让廖永忠将其接到应天来呢?
朱元璋给众人说出了两条理由。
第一个理由就是,现在咱们对张士诚已经取得了压倒性优势,不用再担心东边的张士诚会向西用兵,对应天造成威胁了,是时候将皇帝韩林儿接到应天来了。
第二个理由是,虽然咱们与王保保达成了协议,但是咱们也不得不有所防备。万一咱们在东征张士诚的过程中,元军大举南下,滁州方面就可能会有危险,咱们不能将皇上置于如此危险的境地。
这两个理由乍一听上去,都是十分有道理,众人都是连声称道吴王英明、仁厚,时刻为皇上着想。
但如果仔细一揣摩,这两个理由又似乎有那么点儿站不住脚。
先说朱元璋给出的第一条理由。按照他的说法,以前不让韩林儿来应天,就是怕东边的张士诚向西用兵,打到应天来了。
这,这,这可能吗?
自从当初徐达、常遇春拿下常州、江阴之后,汤和就一直就待在常州没挪过窝儿。常州、江阴离苏州的距离可比离应天的距离要近多了,毫不夸张地说,朱元璋攻克了常州、江阴,就相当于是打到张士诚的大门口了。
也就是说,自从汤和出镇常州之后,张士诚连苏州家门口的常州都没有攻克过,他哪里来的能力一直向东打到应天?
再来说说朱元璋给出的第二条理由。那就是担心北边的元军大举南下,威胁到滁州。
这,这,这就更加不可能了。
且不说当时的王保保正在与关中四大军阀混战,就算是元军南下,那也必然是先攻打战略突前的徐州。而徐州有猛将傅友德镇守,元军哪有这么容易就拿下?
就算元军拿下徐州,还要经过宿州、濠州,才能抵达滁州,韩林儿有充分的时间往应天撤退,哪用得着现在就急着请他过来呢?
总之,朱元璋列出的这两大理由看似很合理,但仔细一分析都站不住脚。那朱元璋为什么又要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让廖永忠去将韩林儿接回应天呢?
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件事情的结果看出一些端倪,因为就在廖永忠接韩林儿返回应天的途中,韩林儿的座船竟然在瓜洲水域莫名其妙地沉
了,韩林儿本人当然也是沉入江中喂鱼去了。
韩林儿的死,可谓疑点颇多。
首先,廖永忠是巢湖水军出身,其人长年来跟水打交道。韩林儿的船就算是沉了,那也是有一个过程的,不可能上一秒还在江面上完好无损,下一秒就沉入江底了。以廖永忠的能力,去一艘遭遇危险、正在下沉的船上救下一个人,这应该就是小菜一碟。
另外,韩林儿沉船的地方也是大有蹊跷。瓜洲在什么地方?在长江北岸扬州的西南角,与镇江隔长江相望。王安石不是曾有一句著名的诗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么?说的就是这个地方。
说到了这里,咱们再来看看地图。按照韩林儿的沉船地点推算,廖永忠护送韩林儿到应天的路线就是先从滁州出发,一路向东到扬州,然后在扬州的瓜洲渡口渡江到长江南岸的镇江京口渡口,接着再从镇江出发,沿长江一路向西到应天。
这就奇怪了,明明从滁州到应天,就只需要先从滁州到和州,然后从和州乘船过江,就到应天了。廖永忠绕这么大的圈是想干什么呢?这是要带韩林儿游山玩水吗?
在之前的文中我们也提到过,当初鄱阳湖大战之后,康茂才办了两件漂亮事儿。一件事儿是替朱元璋拉了回皮条,帮他物色了一个绝世美女为妃。另一件事儿就是巧妙地除去了大汉的太子陈善。
这两件事儿让朱元璋对康茂才是刮目相看,从那之后,朱元璋对康茂才格外信任。
而康茂才办的这两件漂亮事儿,还是让不少将领从中受益匪浅,当时就提到过有两个人。一个是郭兴,前面已经介绍过了,他利用朱元璋一次外出的机会,顺利成为了朱元璋的大舅哥,从此飞黄腾达。
至于另外一个人,就是廖永忠。如果翻开他的履历,不难发现,自从韩林儿不慎落水丧命之后,他的仕途也有那么一丝一帆风顺的味道。
当然,以上内容纯属个人推测,而且是由结果倒推动机,似乎是不那么严谨。至于韩林儿的死,究竟是有其他原因,还是真的就是一场意外,咱就不过多纠结了,就让它继续成为一个历史之谜吧!
反正在当时,朱元璋提出让廖永忠去滁州把韩林儿接到应天来的提议之后,众人都是纷纷伸出大拇指为朱元璋点赞。
说完了去滁州接韩林儿的事儿,朱元璋突然话锋一转,说道:“今天参会的除了重要的谋士,都是带兵的高级将领,我得再次重申一条纪律,那就是攻克城池之后不可以随便杀戮。因为杀完了人,得到空地,有什么用呢?咱们有少部分人就有这个毛病,喜欢杀人,特别喜欢杀俘虏。我希望这种事情以后不要再传
到我的耳朵中来……”
朱元璋论述了一大通不能随便杀人的理论之后,突然看向了常遇春,冷冷地问道:“常先锋,你觉得呢?”
常遇春当然明白,朱元璋今天说这话的主要矛头就是指向自己,现在他又亲自对自己发问,那就更能肯定这个判断了。
常遇春是立即跪下一边磕头,一边说道:“末将谨遵教诲!”
朱元璋接着不冷不热地说道:“常先锋,据我所知,你的一个结拜兄弟可是在苏州城的呀!这次拿下湖州、杭州后,咱们肯定是要围攻苏州了,你的这位兄弟能不能为我们所用,为我们顺利破城做一些贡献呀?”
常遇春立即一边磕头,一边保证道: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围攻苏州之时,我一定派人联络苏州城中的义兄。只要我义兄在城中当内应,拿下苏州是迟早的事儿。
另外,我义兄在嘉兴府和松江府的嘉定州也有不少熟人。我立即派人联络我义兄,让义兄想办法,一旦战争开打,争取让这两个地方迅速归附。”
朱元璋听常遇春这么一说,当即是有些小小的惊喜。没想到这小子不仅答应想办法在苏州城中找内应,还主动提出在嘉兴府和嘉定州也找内应。
不过常遇春夸下这个海口,并不是没有把握的。嘉兴府有陈维林,只要陈维林出面,陆家的人必定出面,这充当嘉兴府的内应就没有什么问题。
至于嘉定州,常遇春就更有把握了。因为嘉定州的知州是兰儿的哥哥偰斯,以我跟偰斯的交情,说服偰斯来投,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朱元璋当时敲打常遇春这番话,表面看起来是告诫常遇春不可随便杀俘,借此让他要充分利用沈万三在苏州城内的优势,为攻下苏州城充当内应。
但朱元璋这番话,其实还有更加深远的意义。朱元璋是想借此来试探常遇春面对自己的批评的态度,也可以说是在试探常遇春对自己的绝对忠诚度。
如果常遇春面对朱元璋的这番敲打试图讲一些客观理由,甚至是顶撞自己,那么就是时候收拾这个人了。毕竟这个人当初救了郭天爵,知道了一些不该知道的内幕。
如果常遇春能够虚心接受批评,显出诚惶诚恐的样子,那就可以先暂时不动这个人。毕竟张士诚还没有拿下,北边的元军实力还很强大,需要这个战争狂人继续为自己打天下。
庆幸的是,常遇春不仅顺利地通过了朱元璋的试探,还给朱元璋带来了意外之喜,那就是嘉兴府和嘉定州也很有搞定的希望了。朱元璋自然是暂时不会对常遇春起杀心了。
说完了这些事儿之后,朱元璋让徐达、常遇春迅速返回江北,与傅友德做好相
关防御的交接工作后,于七月底之前将大军集结到长兴地域。康茂才的水军也与同一时间集结到太湖的长兴水域。
李文忠、朱亮祖、华云龙的部队则在七月底之前,在诸暨集结完毕,随时等待他下达攻击命令。
至于汤和、冯国胜、廖永忠的部队自然是按时间节点在常州、江阴一带集结。
交待完这些,朱元璋让武将们都退下了。他留下李善长、刘伯温、朱升三人,继续研究大战前各项物资的筹备、转运事宜。
谈起了各项物资的筹备、转运事宜,刘伯温提出要准备大量的木材,经水路运送到江阴储存起来。
(本章完)




明越坡 第六百二十五章 兑现承诺
刘伯温告诉其余三人,不仅是要准备大量木材,还得召集大量的木工匠人。
刘伯温说到这里,不仅是李善长、朱升老爷子愣住了,连朱元璋也愣住了,他们不知道这刘伯温又准备搞什么鬼名堂。
刘伯温见三人都疑惑不解地望着自己,便笑着给大家解除了疑惑。原来,刘伯温说要准备大量的木材、召集大量的木工匠人,就是为了攻取苏州做准备。
因为苏州城池坚固、各项物资储备充足,想要短时间内攻下,几乎不可能。苏州的城墙又很高,如果强攻,伤亡肯定很大。
刘伯温的意思是,咱们可以在城外用木材搭建一些塔楼,搭得比苏州城墙还高。这样,咱们的士兵可以爬上塔楼,朝城内的东吴军射箭,甚至使用火炮等武器。
另外,由于塔楼比城墙还高,咱们的兵士还可以先爬上塔楼,然后从塔楼上跳到苏州城墙上,向敌军发起冲锋。
刘伯温说到这里,李善长是一拍脑袋,说道:“对,对,对,这个主意太好了!”
虽然李善长与刘伯温一向不对付,但这会儿他竟然随口就对刘伯温的方案加以赞美,可见刘伯温这个主意确实是不错。
经过朱元璋、刘伯温、李善长、朱升老爷子反复商议,他们决定将塔楼建为三层。
第一层的高度与苏州城墙的高度基本持平,主要供我方士兵通过塔楼向敌方城墙上的守军发起冲锋。
第二层的高度就比苏州城墙要高出丈许了,主要用于向敌方的防守兵士发射弓箭、火炮。
第三层的高度在第二层的高度上再高出丈许,主要用于观察、监视城内敌军动向,必要时也可以从这个高度向城内敌军发起远程攻击。
再来说说常遇春。他随众武将退下之后,并没有立即返回江北军营,而是第一时间找到了我,因为他要我帮他办一件事。准确地说,是让我帮忙找三个人,办三件事。
这三个人分别是沈大哥、陈维林和偰斯,这三件事当然就是分别去联络他们三人,让他们替我们充当内应。
沈大哥那里自然好说,日后朱元璋围攻苏州之时,常遇春肯定也是围攻者之一,让其到时候直接联络常二哥就行了。
至于陈维林那里,按照朱元璋的部署,是华云龙带兵攻嘉兴。如果不事先与华云龙沟通好,在那种兵荒马乱的下,咱们充当内应的人,有可能会被华云龙的大军给当成敌人消灭了。
同理,偰斯大哥那边也是如此。我当即要求常二哥立即跟汤和、华云龙沟通一下此事。
常二哥当然是二话不说。当天晚上,常二哥再次找到我,说已经跟汤和、华云龙沟通好了。到时候,咱们的人只要带上盖
有常二哥先锋官印的书信,就能证明他们的身份。
我想这个办法不错,常二哥的先锋官印虽然不算特别难以仿制,但也不是谁想仿制就能仿制的。关键这个盖有先锋官印的书信,只是相当于一个暗号,即使是张士诚的人想冒充咱们的人,他们也不会料到咱们证明身份的信物就是盖有先锋官印的书信。
常二哥立即找来三张纸,都写上了同样一句话:见信如人,请予方便!然后都盖上了先锋官印,交给了我。
准确地说,这八个字的书信连介绍信都算不上,只能算是一个接头信。但常二哥与汤和、华云龙沟通后如此安排也是相当有道理的。那就是为了城中内应的人身安全。
假如真的长篇大论的,将一些详细情况都写清楚了,这信万一落到张士诚的人手中,沈大哥他们三人就相当危险了。
而这短短的八个字,加上先锋官印,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即使落到了张士诚的人手中,沈大哥他们随便找个理由都可以抵赖此事。
我收好这三张字条,告诉常二哥,我马上会到张士诚的地盘上走一圈,保证完成他交待的这个任务。
常二哥离开应天后,我立即着手准备前往苏州等地的事宜。为了方便行程,我计划先乘船去嘉定州找偰斯大哥,然后让偰斯大哥在嘉定州帮我们安排马匹,我们从嘉定州先到苏州,再到嘉兴,最后从嘉兴直接返回嘉定州,乘船返回应天。
就在我着手准备离开应天之际,有两件事情让我不得不推迟了前往嘉定州的行程。
第一件事是朱升老爷子派人来请我们一家子去他府上参加晚宴。接到朱府下人的通报,我还以为是朱升老爷子知道我要出门去替常二哥办几件大事,特意为我送行呢!
那是四月初十的傍晚,我带着霏儿、思淑、兰儿和一大帮孩子去了朱府。而朱老爷子、曹氏、朱异、朱同等人早就在府上候着了,我们人一到位,马上就开始上菜了。
因为两大家人加起来,老老少少有二十来口人,曹氏是特意安排了两桌。
我和朱老爷子、曹氏夫妇,以及朱异、朱同兄弟,还有一些大点的孩子坐了一桌。霏儿她们一帮女眷带着一些小一点的孩子坐了另一桌。
直到三杯酒下了肚,朱老爷子还光顾着跟我扯些近来应天发生的事情,一点儿都没提及今日请我们一大家子过来是个什么主题。
见朱老爷子迟迟不步入正题,也许是今日的晚宴本来就是为了家人团聚,没有什么正题,我便主动说出了近期即将前往张士诚的江浙地盘上走一遭的事情。
对于此行的目的,我在朱老爷子面前自然也是不用隐瞒。朱老爷子听说我要去
帮助常遇春联络内应的事,再三强调让我多带几个人,路上一定要小心。
当时,虽然朱元璋与张士诚是剑拔弩张,但咱们以普通老百姓的身份过去,危险系数应该还是不大的,因此我也就随口敷衍了朱老爷子几句。
朱老爷子见我对此事不以为然,他突然话锋一转说道:“贤婿呀!你知道我们今晚请你们一大家子过来干什么吗?”
朱老爷子这么一问,我知道他应该是要步入正题了。但他今天的正题是什么,我真的是不知道。我只好假装不解地反问道:“今天难道不是为了咱们一家人在一起好好热闹热闹?难道还有什么其他重要事情?”
我这一反问,朱老爷子还没搭话,旁边的曹氏倒是插嘴道:“姑爷呀!你可曾还记得三年前曾经承诺过什么事情吗?”
曹氏这一问算是把我给问住了,三年之前我承诺过什么吗?我怎么想不起来了?难道今天他们请我吃饭是想让我兑现三年之前的什么承诺吗?
就在我诧异之际,一旁的小舅哥朱同坏笑道:“姐夫!你是真的记不起来了?还是因为姐姐她们在场,你不敢记起来了?”
朱同这么一搅和,我更加有些迷茫了。这时旁边桌上的霏儿突然起身道:“哦,哦,哦,我想起来了。经刚才弟弟这么一说,我再看看坐在旁边的未了妹妹,我全明白了……”
霏儿这么一说,思淑和兰儿也是跟着附和了起来。
听三位夫人如此一说,我立即回头去看她们桌上,此时未了妹妹是低着头,羞得面红耳赤。看到这一幕,我恍然大悟,三年前承诺过今年要娶未了妹妹过门儿的嘛!
想到这些,我只好傻笑道:“都怪我一时糊涂,这么重要的事情差点忘记了。不过,不过我这马上要出趟门,是不是等我回应天之后,咱们再来详细谋划此事?”
本以为我这个回答算是合情合理,没想到朱老爷子和曹氏同时开口否定了我的意见。二老认为,我之前娶霏儿和兰儿的时候,都是他们帮我操持的。这一回,未了也算得上是他们嫁女儿,他们理应再帮我操持一回。
朱老爷子夫妇这么一说,霏儿、思淑、兰儿她们三个也纷纷表示,这事儿现在就算定下来了。她们让我安心去江浙帮常二哥办事儿,至于迎娶未了妹妹的相关准备事宜,她们会在家里帮我搞定,我就等着再当一次新郎官儿就行了……
既然众人都这么说了,我也不便再继续推辞了。不过如此一来,我至少还得在应天耽误十天半个月的才能出发去嘉定州了。毕竟许多事情虽然霏儿她们说不用我操心,但大致方案,我还是得与她们几位好好研究一下的。
就这样,等
把此事大致安排妥当,已到了四月底了。我早跟陈元贵、郑有功他们一大帮人协商好了,此次江浙之行,我带上罗仁、陈定邦、张天赐、吴成照、贾海通、郑光成六人,算起来,这阵容也够强大了。
可就在我们准备出发的前一天中午,府中下人通报,说是门口来了个和尚,指名道姓要见我。
嘿嘿!这就奇怪了,应天的和尚虽多,但与我有交情的似乎是没有。一个和尚指名道姓要见我,这是为了什么?
没办法,我只好让下人将此和尚请到前厅,我亲自去会一会他。
(本章完)




明越坡 第六百二十六章 好兄弟,讲义气!
当我步入前厅时,果然看见一个和尚端坐在茶几旁,正侧对着我。我立即快步迎了上去。
那和尚似乎也是感觉到了我的到来,立即起身面对着我,双手合十。
不待那和尚发话,我惊讶地“啊!”了一声,原来这和尚不是别人,正是道衍呀!
我不待道衍跟我来“阿弥陀佛!”这一套,立即是拉着他的手,跟他嘘寒问暖起来。
道衍告诉我,他刚从于径山回到了妙智庵,住持老和尚便将我之前写给他的信转交给了他。道衍看了我的信,只在妙智庵停留了一个晚上,便赶来应天了。
听道衍如此一说,我立即用陈小春版《鹿鼎记》中的那句经典台词“好兄弟,讲义气!”夸赞了道衍一番。
道衍问我,我去妙智庵找过他几次,还留下书信,不知是有什么急事找他。
见道衍如此一问,我反问道衍:“当初你跟着子阳子真人学道,子阳子真人在堪舆风水方面的造诣可谓当世一绝,不知他可曾传授过你这方面的内容?”
道衍没想到我会问出这么个问题,他不假思索地告诉我,子阳子真人在堪舆风水方面如果号称当世第二,还真没有谁敢妄称第一。
1...263264265266267...3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