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越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国之祯祥
朱家可是咱应天的一号家族,那场面肯定比我们大多了。一个世子、三个公子,都是分别有人接送的,可不像咱家,就是一个下人来接送。
那负责接送四公子朱棣的下人虽然没有见着朱棣,但也还是蛮规矩的,并没有直接往里面闯。因为他们也知道,这可是朱升老爷子的宅子,连他们主子对咱朱老爷子也是相当尊重的。
见那吴王府上的下人有些着急,我连忙安慰他,稍安勿躁,两个小孩子肯定是在里面贪玩,我这就进去将他们找出来。
那吴王府下人听季牦、季貔兄弟管我叫“
父亲”,自然也是明白了我的身份,立即向我作揖。
我让府上的下人在外面看好季牦、季貔兄弟,然后就只身进入了朱老爷子府上。
入了朱府,虽然有朱府下人来迎接我,但我并未入前厅,而是跟他们言明,俨儿还在学堂,我是来接他的。朱府下人听我这么一说,便不再管我,我则直接去了前厅旁边的学堂。
说是学堂,其实就是一间较大的偏房。房间靠近门口的这一端放了一张讲桌,一把椅子。讲桌的前面支了几张长条桌子,每张长条桌子配备一条长板凳,这便是娃娃们的课桌了。
(本章完)
明越坡 第六百六十六章 朱元璋称帝
放讲桌的这边墙角处供奉着孔子的挂像,这是那个年代学堂的标配。
当我来到这学堂的门口,一眼就可以看见,这孔子的挂像下面,跪着两个小家伙。从这两个小家伙的背影中,我一眼就认出其中一个是俨儿。另外一个小家伙跟他年纪相仿,应该就是朱家四公子朱棣了。
当时,这学堂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也不见大舅哥朱异,这两个小家伙跪在这里干什么?难道是白天犯了什么错误,放学后被大舅哥罚跪吗?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贸然前去让他们起来,肯定是不大合适的。于是,我便站在门口朝里张望,看看这两个小家伙搞什么名堂。
就在我想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之际,这两个小家伙开始对着孔子挂像磕头了。咦,这就奇怪了。如果真是大舅哥罚他们的跪,应该就是老老实实、端端正正在这里跪好,怎么还磕上头,拜上了?
我正诧异着,这两个小家伙磕了三个头后,便开始跪着说话了。只听得两个略显稚嫩的声音,并不是十分整齐地说道:“老夫子在上,今日朱棣与胡俨在此结拜,从此,吉凶相照,祸福相依,死生相托,今日一拜,天地为证!”
到了这个时候,我猛然间明白了,这两个小家伙是在孔子挂像前面结拜兄弟呢!别人结拜兄弟是在关二爷面前结拜,这两个小家伙只好就地取材,麻烦孔老夫子了。
就在我弄清事情原委之后,我立即感到这事儿不大对劲儿。这朱棣将来可是当了皇帝的,俨儿跟他结拜了兄弟。这事儿将来要是传扬出去,那绝对是有损未来的永乐大帝形象的。
但是,要是君临天下的永乐大帝不想让这事儿传扬出去,那,那……
想到这里,我感到背后阵阵发寒。这不行,这事儿必须阻止。这两个小家伙发完誓言,正在继续向孔子挂像磕头之际,我立即闯了进去。
我立即对俨儿喝道:“你个臭小子在干什么呢?”
说完,我一边双手去搀扶跪在地上的四公子朱棣,一边连连赔不是道:“四公子快快请起,不要跟我那个劣子一般见识……”
就在我拉起朱棣之后,朱棣也从我的话语间明白了我的身份,他立即说道:“您是胡叔吧,初次见面,请受侄儿一拜!”说完就要下跪拜我。
一看这样子,我赶紧死死将朱棣拉住,这让未来的永乐大帝拜我,这不是亏我胡硕的阴德、折我的寿吗?搞不好,将来咱胡家还得受到清算。
朱棣见我死死拉住他,不让他跪下拜我,立即据理力争道:“胡叔叔,您这是为什么?今天我和俨弟结拜为兄弟,您自然就是我的叔叔,我向您跪拜,是情理之中的事,您又为什么要
阻止呢?”
还不待我说话,一旁的俨儿也起身了,说道:“对,对,他今后就是我的结拜大哥,他的父亲就是我的伯父。而我的父亲就是他的叔父。”
听俨儿如此一说,我觉得越说越不像话,朱元璋马上就要当皇上了,还是你个臭小子的伯父?
我立即朝俨儿喝道:“你个臭小子给我闭嘴,回家了再收拾你。”
看俨儿撇了撇嘴,终于是不作声了,我连忙跟朱棣说道:“犬子顽劣,四公子千万不要跟他一般见识!刚才这个结拜不算数,你跟他也不是什么结拜兄弟……”
我这话还未说完,朱棣就打断我道:“叔父不可这么说,刚才我跟俨弟结拜,这是孔老夫子亲眼所见的,岂能不算数?”
这一下,我倒是有些词穷,只好跟朱棣说道:“这,这,这,四公子是吴王的儿子,而犬子是普通百姓之子,这,这个不能结拜!”
谁知朱棣立即反驳道:“谁规定过结拜兄弟是要门当户对啦?再说了,就算俨弟只是百姓之子,但也绝对不是普通百姓之子。普通百姓的孩子谁能到朱老夫子这里来求学?”
嘿!怪不得这丫的将来能当皇帝呢!三言两语就把我这个自以为行走江湖多年的老油条给问住了。
见我僵在这里,那朱棣倒是不慌不忙地说道:“胡叔父,您可以不承认我是您侄子。但是,我和俨弟结拜,这就是我和俨弟之间的事情,其他人没有理由干涉。”
听朱棣这么一说,我可不想被这么小一个娃娃给唬弄住了,立即反驳道:“我是没有权力干涉四公子你,但是我是俨儿的父亲,俨儿的事情,我自然是可以作主的。”
朱棣听我这么一说,似乎也是有点儿词穷,抓耳挠腮了半天。我一看,心中一乐,小样儿,跟我斗?我老胡在江湖上行走这么多年,忽悠过的人不计其数,还治不了你?
就在我沾沾自喜之际,这朱棣跟我说道:“既然这么说,我就不管您叫叔父了。俨弟自然是要听您的话,不能管我叫大哥了。”
听他这么一说,我心里的石头终于是落地了。说道:“唉!唉!这就对了,刚才都是玩笑,什么结拜那都作不得数。”
可谁知我这话还没说完,朱棣就打断我道:“但是,您可没有权力干涉我。既然我跟俨弟结拜了,他以后就是我的结拜兄弟。他可以不叫我大哥,但我必须称呼他二弟。”
这下,倒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这小子的话还真是没毛病呀!我是可以阻止俨儿称呼他为哥哥,但我哪有权力阻止他称呼俨儿为弟弟呢?难道我这个纵横江湖多年的大忽悠,今天就要被这小忽悠给忽悠住啦?
我当然是不甘心。
这丫的说我没有资格阻止他,我年龄比他大,是他长辈,怎么就不能阻止他啦?
于是,我又争辩道:“在你面前,我怎么也算个长辈吧!既然我是长辈,当然有权力阻止你不能称呼他为弟弟了。”
谁知这话一出,朱棣立即笑了起来,说道:“您算是我长辈当然是没有问题,我刚才都不是称您为叔父么?既然你是我叔父,那胡俨自然就是我结拜弟弟了。”
嘿嘿!这小子倒是挺能绕。但我肯定是不甘心就范,就这样,我跟小娃娃朱棣扯起了皮。
我们二人扯了好半天,也扯不出个所以然来。最终,我们三人是各退一步,达成了一个折衷方案。他们两个小家伙可以结拜兄弟,我不能干涉。但是,这个结拜必须保密,除了我们三人,不能让第四人知道。在有其他人在场时,他们两个不能以兄弟相称。
为了表示对未来大帝的尊重,我还特意给他留了个后门儿。就是这个结拜,朱棣随时有否决的权力。也就是说,哪一天朱棣不高兴了,不承认与俨儿有结拜之事了,那这件事就当自始至终都没有存在过。俨儿不得旧账重提。
至于这个后门儿,朱棣未来有没有使用,我是不得而知。但是我相信有这个后门儿的存在,再加上保密协定,未来的永乐大帝应该是不至于为难俨儿。
说完了儿子朱棣,咱们再来说说老子朱元璋。
经过李善长、朱升、刘伯温等一干能臣精心策划准备之后,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正式登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从这一天开始,我们就不在称公元1368年为至正二十八年了,而改称为洪武元年。
朱元璋的登基大典是经过精心策划准备的,场面当然也是非常壮观。
按照“程序”,先是李善长“突然”带着百官跪在朱元璋面前,并从怀中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劝进书,请朱元璋顺应天命,位登大宝。
朱元璋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立即从椅子上跳了起来。面对众人的劝进,朱元璋当然是连连推辞,并对众人好言相劝,让他们不可以“任性”。
见朱元璋不肯登基,众臣情绪显得十分激动,有的人表示要长跪不起;有的人则在不停地磕头,说朱元璋不登基,他就不停下来;更有“玩儿命”的,就跟变戏法儿一样,不知从哪里就找来了绳子,当场就要在吴王府门前上吊……
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朱元璋一时显得“手足无措”,忙乱之中,他立即命令亲卫队的人员去劝阻这些下属,特别是那几个要上吊的,一定要阻止下来,可不能闹出人命。
不过让朱元璋没有料到
的是,到了这个时候,连亲卫队也“背叛”了朱元璋,不仅不去阻止那些“无理取闹”的臣子,反而是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也跟着寻死觅活的,非要朱元璋答应登基不可。
这一下,朱元璋是彻底没辙了。经过再三“好言相劝”,而没有任何效果后,朱元璋是“痛下决心”,表情“十分痛苦”地答应众人,立即登基。
朱元璋登基之后,册封马氏为皇后,世子朱标也理所当然地升格为太子了。而朱棣,自然也不再是四公子,而是四王子了。
朱元璋称帝后没几天,陈友定父子就被押送到应天。
(本章完)
明越坡 第六百六十七章 整顿吏治
朱元璋杀掉陈友定父子之后,想想南方基本平定,零星存在的一些小股的匪患,有李文忠在那里收拾,根本就不足为虑了。
而江南的李文忠和杨宪,这二人一文一武,怎么看都是相得益彰。可就在风平浪静的表面繁荣背后,实则已经暗流涌动。
要说这股暗流涌动的源泉,可以追溯到李善长这里了。
朱元璋登基之后,大封功臣,册封李善长为宣国公、左丞相,册封徐达为魏国公、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册封常遇春为鄂国公、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太子少保。其余众臣皆加官进爵。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在中国古代许多朝代,丞相都分设为左丞相和右丞相。至于是左丞相大还是右丞相大,历朝历代又还不一样。但需要明确告诉大家的是,明朝的丞相,是以左丞相为尊。
李善长被朱元璋委以左丞相的重任,自然是工作更加努力了。当然,领导如此赏识你,你不好好干,也说不过去嘛!
朱元璋登基不久,与李善长有过一次非常深入的谈话。谈话的大体意思就是,如今形势一片大好,天下大局即将笃定。现在必须要从过去那种粗放式的高速发展,转型到精细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来了。
朱元璋着重跟李善长谈了吏治的问题。正所谓“得天下易,守天下难。”如果吏治不清明,是难以坐稳江山的。
李善长是自然是明白朱元璋的意思,不过这要整顿吏治,势必要敢于碰硬,万一遇上了朱元璋七大姑、八大姨的什么关系,他李善长又该怎么办呢?
李善长的担心,朱元璋很快就瞧出来了。他立即给李善长吃了定心丸,当初朱文正犯事儿,他都没有姑息。谁还能比朱文正与他朱元璋的关系更亲密?
既然有了朱元璋这番话,李善长就放心了,他决定好好干一番,不说能跟一些贤相,诸如房玄龄、杜如晦之流媲美,至少也要对得起大明开国丞相这个名头。
李善长经过仔细琢磨,觉得要从与朱元璋稍微沾儿亲、带点儿故的人下手,这样才能震慑群臣。
就在李善长在苦苦寻找合适的人员及合适的时机整肃吏治之时,有两个不知死活的人竟然主动撞到了枪口之上。
这两个人,一个之前介绍过,就是李贞的堂弟、李文忠的堂叔李饮冰。要说这李饮冰之前在洪都当按察使,被朱文正穿了小鞋,在扳倒朱文正的过程中,他也是起了大作用、立了大功的。
正是因为在朱文正事件中有功,朱元璋把他派到了武昌任知府。武昌当时可是比洪都更繁华的地方,对于朱元璋的这个安排,李饮冰自然是十分高兴。
可是李饮冰这一高兴,就有些忘
乎所以了,他也渐渐地被繁华武昌的灯红酒绿所腐蚀,人生观、价值观自然也就渐渐扭曲了。
武昌早年间是元朝的地盘儿,后来又被徐寿辉、陈友谅统治多年,其社会关系也算得上十分复杂。
李饮冰到武昌主政之后,厘清一些土地关系,为大明王朝增加一些官产,是他的本职工作。
因为当时的情况比较混乱,李饮冰发觉此事有机可乘,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主政一方的李饮冰若不乘此大好机会,为自己及子孙后代捞些好处,还真对不起自己头上这顶乌纱帽。
要说李饮冰这事儿办得也不算太可恶,在这种混乱的时期,谁不想浑水里摸两条鱼呢?可坏就坏在李饮冰胃口太大了,仗着自己是知府,是朱元璋姐夫的堂弟,完全不将其他官员放在眼里,意欲在武昌只手遮天。
有句俗话叫做“别人吃肉我喝汤”,就是大人物不能将所有好处都一个人独吞了,再怎么,也得给手下的人留一点儿。
当时朱元璋派到武昌府的按察使姓杨,名希圣,是那位被派到浙东行省当参政的杨宪的亲弟弟。
杨希圣与他哥哥杨宪一样,也是检校出身。初到武昌任职,杨希圣也没有落脚之处,只好暂住在官衙的后宅。好在是他只是一个人来武昌上任,并未带家小。
杨希圣到了武昌,便爱上了武昌这个地方,不知道是因为这里的热干面好吃,还是因为鸭脖子的味道正宗,反正杨希圣是打算将家小接到武昌来,在此安家。
既然有了这个想法,那就得物色宅子了。作为堂堂的按察使大人,手下还是有几个兵的,让人替他物色个宅子,这肯定不是什么难事儿。没两天的功夫,杨希圣就在武昌城内物色了一处十分满意的宅子。
这宅子最初是元朝一位官员的宅子,徐寿辉攻占武昌后,这处宅子就成了徐寿辉麾下官员的宅子,再后来又成了陈友谅麾下官员的私产。
陈友谅败亡之后,此宅被当地一位泼皮占为己有,不过这位泼皮肯定是拿不出地契房契之类的东西。
正是因为这位泼皮没有这处房产所有权的合法证明,在李饮冰主持的清理行动中,便成了清理对象。不过李饮冰为了不引起民怨,还是规定,对于类似情况,支付房产现占有人二两银子的补偿。并限令这位泼皮在一个月之内搬离此屋,然后再到衙门领取二两银子的补偿。
那泼皮肯定是不愿意让出这么大一处宅子,而只得到二两银子的补偿。虽然官老爷发话了,他是不敢跟官家作对,但他还是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
俗话说得好,“官官相护”嘛!既然官家要用二两银子就换走这处宅子,那不如
寻找一个官家身份的人,将这处宅子以较高的价钱卖给他,这样也可以减少自己的损失嘛!
就这样,一个人想卖,另外一个人想买,交易就此达成,杨希圣以二十两银子买下这处宅子。
按说这是一笔双赢的生意。当时这处宅子至少也要值一百两银子,而杨希圣只以二十两银子就拿下,自然是赚了;而那泼皮,本来只能领到二两银子的补偿,转眼之间就变成二十两,自然也是高兴。
杨希圣本想着买下这处宅子之后,派人跟李知府那边的人打声招呼,将这处宅子从那清理名册中划掉,事情就算圆满完成了。
因此,那泼皮一走,杨希圣就迫不及待地派人给新宅子打扫卫生,又重新装饰了一番,还添置了好些家具。眼看着一切办得差不多了,杨希圣就命人拿着自己的名帖去找李知府手下负责清理房产、地产的人。
可让杨希圣没有想到的是,李知府那边的人竟然不给自己面子。据自己派去的人回来报告说,李知府手下负责清理房产、地产的人声称这事儿自己作不了主,要按察使大人自己去向知府大人报告。
听到了这个汇报,杨希圣当时就很恼火。这李知府手下的人也太不像话了,竟然不把他这个按察使大人放在眼里,简直就是狗仗人势。
虽然杨希圣很恼火,但想着这么大一处好宅子即将就归自己名下了,也就压住了心中的怒火。又过了几天,待新宅子一切布置妥当之后,杨希圣则是放低了姿态,亲自登门去拜访知府李饮冰。
杨希圣对李饮冰十分恭敬,好歹现在是自己求别人办事儿嘛!谁知杨希圣刚说明了来意,李饮冰就断然拒绝了此事。
李饮冰给杨希圣还讲了一堆大道理,说是这处宅子已定为官产,那就不得徇私舞弊。他们二人作为朝廷任命的地方官,那自然是要带头遵纪守法,万万不可做出这等损公肥私之事……
杨希圣一听李饮冰这话,心里立即暗骂了一句:草泥马!杨希圣可是检校出身,李饮冰在武昌干得那些事儿,杨希圣不说件件清楚,至少十件事情清楚七、八件。
这李饮冰自己在武昌城不知侵吞了多少公产,今天反而在自己面前装出一副清正廉洁的样子。杨希圣本想揭他的老底,但想想人家是上级,而且现在又有求于别人,只好再度放低姿态,一边陪着笑,一边请求知府李饮冰通融通融。
杨希圣告诉李饮冰,他只是打算将家小都接到武昌来,因此花了二十两银子从别人手中买下这处宅子。因为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因此也没事先向知府大人报告,希望知府大人海涵……
总之杨希圣是对李饮冰好话说了一大箩筐,可李饮
冰对杨希圣仍然是冷冰冰的,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见李饮冰始终不松口,杨希圣自觉没趣,只好悻悻离去。杨希圣心想,反正自己现在就搬进去,他就不相信,到时李知府手下的人还真的敢来赶他这个堂堂的按察使大人出去。
可让杨希圣没有想到的是,十天之后,李知府那边的人竟然真的找上门来,要求杨希圣三天之内搬出此宅,三天之后,他们会再来查封此宅。
这一下,还真是让杨希圣没有想到。
(本章完)
明越坡 第六百六十八章 制蛊邪术
说到这里,不仅是杨希圣想不通,就连我们这些普通人也想不通。这李饮冰究竟是怎么了?不就是一处宅子么,有必要跟按察使杨希圣过不去吗?
其实这事儿坏就坏在李饮冰手下那个负责清理房产、地产的人身上,这人姓陈,具体是个什么官职,咱也没搞清楚,暂且称其为老陈吧!
原来这老陈也看中了杨希圣这处宅子,本来他是打算等那泼皮搬出去之后,他自己掏腰包支付那泼皮二两银子的补偿。正是因为有这个打算,其实这处宅子当初根本就没有上清理的名册。那老陈也是想着借着这个办差事的机会,顺带着以二两银子的低价,为自己置办一处宅子。
可让老陈没有想到的是,按察使杨希圣也看中了这套宅子,而且还以二十两银子的价钱将其买下了。为了这事儿,老陈本来就很心烦,再加上杨希圣派来的人对自己也不够“尊重”,既然是来求自己办事儿的,怎么能够空手而来呢?
因此,这老陈就一口回绝了杨希圣派来的人,说让他们自己找知府大人去。
其实这老陈的真实想法就是拿知府李饮冰压一压他们,让杨希圣好歹到自己这里来意思意思。
可让老陈十分郁闷的是,一连三天,杨希圣都没派个人上门来意思意思,更别说他亲自登门拜访了。此时的老陈已不光是很郁闷了,而且是很生气。老陈一生气,后果很严重!
也就是在杨希圣登门拜访李饮冰的前两、三天,老陈亲自向李饮冰汇报了此事。不过老陈这个汇报,那可是充分发挥了自己能说会道的优势,好好添油加醋了一番。
老陈姓陈,他加的醋,咱们可以称之为老陈醋。老陈醋比起一般的醋,那自然是味道要浓烈许多。
经过老陈的一番加工,李饮冰得到的汇报便是,那杨希圣仗着按察使的身份,明知那泼皮的宅子是一处公产,反而以低价买下。
不仅是如此,杨希圣还派人来告诉老陈,这处宅子按察使大人已经买下了,让老陈将此事处理圆满。那杨希圣派来的人一副盛气凛然的样子,完全不将知府大人放在眼里……
老陈是气得在家里躺了三天,这才来向知府大人汇报此事。
老陈这一番说辞,再加上他精湛的演技,直接是点燃了李饮冰这个火药筒。李饮冰当年可是连朱文正都没怕过,难道会怕他杨希圣?
外加上刚才老陈将这处宅子的各种好又大肆吹嘘了一番,说得李饮冰直接是心动了。既然这宅子不能便宜了杨希圣,那还是自己笑纳了吧!
正因为如此,杨希圣来找李饮冰之时,李饮冰却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
杨希圣走后,李饮冰叮嘱老陈,那处宅
子的事儿该怎么办就继续怎么办,一定要刹一刹杨希圣的嚣张气焰。
有了主子李饮冰的力挺,老陈自然是浑身是劲,恨不得与杨希圣斗个你死我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