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越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国之祯祥
如果诸位兄弟都跟着回了应天,说轻了,那是不顾全大局的表现;说严重了,那可是违抗君命呀!”
李文忠率先给蓝玉等人扣上了一顶“违抗君命”的帽子,企图震慑一下这帮人。可谁知蓝玉立即反驳道:
“李将军,这‘违抗君命’的大帽子可不能随便乱扣。皇上的圣旨中说得明明白白,护卫我姐夫灵柩回应天一事由李将军跟我们共同商议。
我们的意思很明确,这护卫灵柩一事由我们自己去办;至于这西征庆阳一事,就由李将军率兵前往。
至于我姐夫麾下的兵士,愿意跟着李将军西征的,咱绝不阻拦;但要求护卫灵柩回应天的,李将军也绝不能强留。一切全凭诸位兄弟自己作主。
这话要说起来,有许多兄弟跟着我姐夫一路走来,都是十多年的情分了。这一次要求送其灵柩回应天,难道还算过分吗?”
蓝玉这话一出,众人是跟着纷纷附和。
谁知众人这一跟着起哄,李文忠是突然翻脸,他立即大喝一声:“蓝玉,我是看在死去的常将军的份儿上,对你再三好言相劝。你既然冥顽不灵,那就别怪我李某人不客气啦!来人,将这蛊惑军心的蓝玉给我拿下!”
说完,大帐之外立即涌进来二、三十号全副武装的李文忠亲兵,意欲将蓝玉立即拿下。
当时,大帐之内除了李文忠、蓝玉、裴德龙、崔道远等人,便是李文忠的亲卫,总共不到二十人。这二、三十号全副武装的李文忠亲兵没进大帐之前,双方从人数上讲是势均力敌,但从战斗力上讲,肯定是蓝玉一方占优。
可现在突然涌进来二、三十号人,李文忠立即成了占优的一方。而这二、三十号人正是刚才李文忠朝一个亲兵使眼色之后,那亲兵按照李文忠事先的安排,调集过来准备镇压蓝玉等人的。
由于大帐太小,李文忠一声令下,只涌进来二、三十号人,而外面还有李文忠的亲兵约五百人,已经将大帐团团围住。这些人自然是全副武装,刀出鞘、箭上弦,对大帐内保持着高度警戒,随时等待着李文忠一声令下,便对大帐之内的蓝玉等人格杀勿论。
按照李文忠的安排,他是准备“先礼后兵”的。但反复劝说蓝玉等人无效之后,李文忠也失去了耐心,准备用强硬手段了。
到了这个时候,如果蓝玉等人服软,李文忠还是愿意和解的。毕竟带着这帮战斗力超强的人去西征,对自己是十分有利的。
假如蓝玉等人到了这个时候还负隅顽抗,那李文忠真的是准备格杀勿论,强行兼并常遇春的老部下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崔道远的反应是最快的。他立即招呼身边的四名特战队员迅速去攻击李文忠,崔道远这一招呼,蓝玉、裴德龙等人也立即反应过来。
李文忠是做好了蓝玉等人顽抗的准备的,但他没有料到的是对方竟然采用同归于尽的打法。按照李文忠的设想,蓝玉等人见大帐之内有兵士涌了进来,肯定是立即向外逃窜。可李文忠哪里料到,蓝玉等人竟然直接冲向了自己。
按说李文忠身边的亲卫身手也是不错的,但是比起崔道远的特战队员,还是有差距的。就在李文忠的那二、三十号兵士冲到众人面前之时,李文忠已经被崔道远等人用短刀逼在了大帐的一角,而李文忠的几名亲卫早已命丧崔道远等人的短刀之下。
崔道远等人之所以能够得手,一是因为特战队员反应速度快,且身手不凡;另外也是在兵器上占了优。特战队员的短刀都是陨铁打造,在大帐这个狭小的空间内,短兵器更有利于施展。虽然李文忠的亲卫都穿着铠甲,但遇上崔道远等人手中的陨铁短刀,也算是命该如此。
几名李文忠的亲卫在与崔道远等人的打斗过程中,本来还仗着身上的铠甲能够抵挡对方短刀的攻击。哪知对方的短刀如此锋利,竟然能够刺穿自己的铠甲。几名亲卫都是在惊讶之中,走上了黄泉之路。
李文忠的几名贴身亲卫一死,崔道远等人迅速制住了李文忠,而蓝玉、裴德龙等人早已挡住了李文忠的另外几名亲卫。这个时候,那涌进来的二、三十名李文忠的亲兵也不敢轻举妄动了,毕竟李文忠落入了对方的手中。
蓝玉一看成了僵持之势,立即冲李文忠的亲兵大声喝道:“都给我退出去,不然老子宰了这姓李的!”
那李文忠的亲兵听到蓝玉的暴喝,一时不敢上前,但他们不也甘心就此退出大帐,于是都拿着兵器站在了大帐门口,双方就此成了僵持之势。
此时的李文忠虽然被制,但他并没有慌张,更没有向蓝玉等人求饶,而是十分强硬地告诉蓝玉等人,他们这么做,等同于谋反。
谁知蓝玉却是笑了笑,十分轻蔑地说道:“谋反?当初我跟着姐夫去和州投奔皇上的时候,也被人视为谋反!如果真要谋反,我可要找李将军借用一件东西!”
李文忠见蓝玉紧盯着自己,有点儿惊慌地问道:“什么东西?”
蓝玉死盯着李
文忠道:“当然是你的项上人头!如果连你的性命都不取,我何以配得上‘谋反’二字!”
见蓝玉冷冷地盯着自己,李文忠终于是有点儿心慌了。他有些结巴地说道:“你,你,你们想怎么样?”
正在这时候,大帐外面响起了一阵喧哗之声,紧接着有李文忠的兵士来报,说是外面有兵士哗变了,他们被人包围了。
这下,李文忠真的是慌了。本来他是想来点儿强硬手段,逼迫蓝玉等人就范,岂知道现在竟然激起了兵变。正如蓝玉刚才所说,当年他跟着常遇春投奔和州的朱元璋就被元廷视为谋反,现在他岂会害怕被人扣上这顶帽子。
更为关键的是,如果自己的这支围大帐的军队被蓝玉的人马给吃掉了,自己也身亡了,到时候还不是由着蓝玉他们在皇上面前编排故事。李文忠深深地明白: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
很快,大帐之中闯入几个人,为首的正是天狼特战队四分队一班班长魏鑫峰。魏鑫峰告诉蓝玉,刚才四分队长汤国栋见大帐被李文忠的人封锁,料想到蓝玉等人有危险,便立即去大营调集了常遇春将军的旧部三千人,对李文忠的围大帐之兵进行了一个反包围。
听到这个消息,蓝玉是哈哈大笑,他问李文忠道:“李将军,怎么样!今天这事儿你说说看,怎么办?”
到了这个时候,李文忠还能怎么办?能不激起兵变,保住自己的性命,那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于是,李文忠迅速跟蓝玉等人讲和。按照蓝玉的条件,由蓝玉带人护送常遇春的灵柩回应天。至于蓝玉带哪些人回去?当然是愿意跟着蓝玉回应天的,李文忠绝不阻拦。
蓝玉让李文忠派人去军中传令,愿意跟着蓝玉护送常遇春的灵柩回应天的,立即在大帐南边集结,一个时辰之后立即出发。不愿意回应天的,就跟着李文忠西征,去庆阳助徐达将军一臂之力。
一个时辰之后,大帐南边集结了常遇春的旧部两万余人。这些人都是跟着常遇春一路拼杀过来的,对常遇春自然是有感情的,听说蓝玉等人要护送常遇春的灵柩回应天,这些人自然都是要跟着回应天的。
至于还有三万多没有主动要求跟着回应天的人,咱们也不能责怪他们,毕竟有许多人跟着常遇春的时间并不长。另外,西征庆阳也是立功的大好机会,有许多也是不愿意放弃功名的诱惑。人各有志,不能强求。
蓝玉、裴德龙等人招呼着集结在大帐南边的两万余人,护送着常遇春的灵柩,继续向应天进发。而崔道远等人自然不能再用短刀对着李文忠,而是“客客气气”地请他上马,带着他的五百精卫,“护送”常遇春的灵柩一程

崔道远之所以如此做,就是为了防止李文忠出尔反尔,带着自己的嫡系趁着蓝玉的人马不备,在后面偷袭。直到蓝玉的部队走出约五、六里地,看看李文忠的部队并未从后跟随,崔道远才“恭送”李文忠和他的五百精卫北返大营。
就这样,蓝玉率着两万余人的部队一路向应天进发。而李文忠则率着六万人马向西进发。两路人马就此分道扬镳。
不得不提的是,正是因为蓝玉等人未能率部西行,李文忠便不得不放慢了西征行军的速度。
(本章完)





明越坡 第六百九十九章 温水煮青蛙
李文忠对自己的实力很清楚,自己也只有从扬州带来的那两万多人可以依仗,还是徐徐推进为宜,万不可冒险突进。
当大军行至太原时,李文忠了解到有北元游兵常来侵犯太原。虽然北元游兵人数并不算很多,只有不足两万人,但对太原军民却造成了大麻烦。
自从傅友德奉徐达之命西进参与会剿王保保余部后,太原附近就没有明军的狠角色了。那些北元游兵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充分发挥了自身灵活机动的优势,不断抢掠太原附近的百姓。
闻知太原受北元游兵侵扰,李文忠心生一计。立即改变行军路线,从太原北上,出雁门关,屯兵马邑(今朔州)。
打王保保,李文忠心中有点儿没底。但收拾这帮北元游兵,李文忠还是信心十足的。
在马邑,李文忠击败北元游兵,擒获北元平章刘帖木。李文忠继续挥军北进至白杨门,在此大败北元游兵,斩杀北元游兵一万余人,并擒获元将脱列伯。
就是这么一耽搁,等到李文忠赶到庆阳之时,徐达、傅友德、冯国胜等人早已取下庆阳。而李文忠自己,因为在马邑、白杨门破敌有功,受到了朱元璋的表彰。
李文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吃柿子拣软的捏”可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当然,李文忠在西征的过程中,并没有忘记给舅舅朱元璋上一道密折。李文忠在密折中自然是将蓝玉等人犯上作乱之事添油加醋地好好述说了一番。李文忠心想:这狗日的蓝玉,竟然不给老子面子,老子要你死得很难看。
不过让李文忠没有料到的是,他这道密折送到朱元璋手中之后,反而换来了一个令他哭笑不得的结局。
蓝玉等人护送着常遇春的灵柩从和州渡江准备入应天之时,朱元璋亲自率着应天城内的文武百官在江边迎接。
朱元璋赐葬常遇春于钟山之下,并亲自出奠,还追封其为“开平王”。要论安葬规格之高,在明朝开国功臣之中,还无出其右。后来,朱元璋还册封常遇春长子常茂为郑国公,岁禄二千石。
对于蓝玉等人不服从李文忠的领导,带着两万余兵士回应天之事,朱元璋并未有半分责怪。
朱元璋心中十分清楚,常遇春昔日之所以能在战场上无往而不利,与其能征善战有很大的关系,但更为重要的是,常遇春的背后有一个庞大团队在支撑着他。
这个庞大的团队不仅为常遇春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支持,为其提供了先进的军事装备,更为其培训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正是因为这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常遇春背后的团队培养的,而跟他朱元璋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因此,当常遇春身亡之后,
这些人选择跟随常遇春的灵柩回应天,也是无可厚非的。即使这些人从此解甲归田,不再为大明效力,从道义上来讲,也是站得住脚的。
朱元璋本想着让李文忠搞定这些常遇春的旧部,让这些人从此忠于大明。但他一是高估了李文忠的人格魅力,另外也是低估了常遇春这些旧部的道义精神。
如果跟李文忠一样,对这些人采取强硬手段,显然不是明智之举。这些人的战斗力如此之强,把他们逼上绝路,无疑是给自己树立一个强敌。
因此,朱元璋定下了一个“温水煮青蛙”的招安之策。他要先收伏这支还能派上大用场的常遇春旧部,日后再慢慢将这支部队的控制权给夺过来。
一日,他召蓝玉、裴德龙等人入宫。先是当着众臣的面,狠狠表扬了他们这帮人,给这帮人都加官进爵。
紧接着,朱元璋屏退了众臣,与蓝玉等人拉起了家常。说着说着,就说到了这回应天的两万人马未来何去何从的问题上来了。
蓝玉等人经历了李文忠事件后,对朱元璋保持了足够的戒心。众人告诉朱元璋,当初他们追随常遇春,愿意为大明出生入死。可是现在,常遇春已死,他们之中大多人在这些年间,身上也是伤痕累累。眼下天下大定,他们请求从此解甲归田,安渡“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余生。
对于蓝玉等人的这套说辞,朱元璋早有准备。
朱元璋告诉众人,他一直拿常遇春当兄弟看。现在,常遇春死了,常遇春的这些兄弟也就是他朱元璋的兄弟了。
之前,这帮兄弟聚在一起,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如果就此散去,实在是太可惜。
朱元璋说到这里,蓝玉等人也是点了点头。他们的内心深处何曾想着兄弟就此散去?他们自然是想着兄弟继续聚在一起,并肩战斗。只是李文忠意欲吃掉他们,他们自然是不愿意答应。
朱元璋见众人这表情,就知道众人心里在想什么。朱元璋告诉众人,他有一个打算,就是将常遇春的旧部交由蓝玉继续统领。但是考虑到蓝玉资历尚浅,暂时不能独自成为一军,还是归由徐达将军节制较为妥当。
朱元璋给众人保证,蓝玉部虽然归徐达节制,但徐达没有权力打乱其建制。另外,朱元璋还开出了一个优厚的条件,那就是将随李文忠西征的常遇春旧部重新划归蓝玉指挥。
对于朱元璋这个诚意十足的方案,蓝玉等人自然是再没有理由拒绝了。洪武二年十月,也就是我回应天的前一个月,蓝玉、裴德龙等人率着两万余人马再度北上,去支援徐达去了。
不过,让蓝玉有些失望的是,崔道远、汤国栋率领的天狼特战队二分队
和四分队并未随蓝玉出发,而是留在了应天。
我们一行回到应天之后,得知了常遇春亡故的消息。我也顾不得回家,而是带着陈维林等人在崔道远他们的带领之下,直奔钟山常遇春墓。
要说朱元璋给常遇春选择的墓址还真是不错,这里原来是草堂寺,风水那自然是不用说。元末,草堂寺毁于战火,朱元璋便将这块地赐给常遇春作为墓地。
在常遇春墓前,崔道远等人给我讲述了我与常遇春在雁门关一别之后,发生的点点滴滴。我当时的心情乱糟糟的,根本就没心思分析整个事件的细节。
陈维林等人更是跟我一样,除了跪在常遇春墓前哀叹、默默地流泪,还能做些什么呢?
众人跟我一起,从下午一直跪到晚上,也没有要走的意思。虽然崔道远是再三相劝,但我们哪里听得进去。常遇春死的时候,我们不在,这会儿跪在他墓前难道不应该吗?
崔道远没有办法,只好安排人下山去取些吃食来。咱们这一大帮人虽然都是精壮之人,但就这么饿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呀!
虽然崔道远取来的饭食十分丰盛,但我们哪有心思去吃。崔道远见状,便打开酒坛,倒了几碗,洒在墓前,说是先敬常遇春。然后又给我们每人倒了一碗,让我们也陪常遇春喝一碗。
一碗酒下肚,众人好歹是在崔道远的劝说之下吃了些食物。因为心情实在是不好,即使是崔道远让人精心安排的食物,我们吃在嘴里也是味同嚼蜡。
夜深了!我们仍旧不肯离去。崔道远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再次派人去郑有功处去给我们取了些被褥、棉衣等物。这十一月的天,夜间已经是很冷了。
那一夜,我们这几十人就在常遇春的坟头待了一夜。传说中,鬼魂之类的灵异到了夜间会格外活跃。我也是期待着能在常遇春的坟前与他的灵魂说上两句,但这世间哪来的灵魂?
第二天天亮了,我仍旧不肯听从崔道远的劝阻,不愿意离开。崔道远没有办法,只好说是为我们去准备食物,带着两个人下山了。
约近午时时分,崔道远回来了。不仅如此,他还带着三个人来了。这三个人就是蓝玫和常遇春的长子常茂、次子常升。
当时,常茂已经十六岁,常升已经十四岁了。蓝玫母子也是崔道远请来的说客,来说服我们下山的。
蓝玫二话不说,带着两个儿子对着我,跪在了我的身旁。就这样,我正对着常遇春的坟头跪着;蓝玫母子则正对着我,侧对着常遇春的坟头跪着。
蓝玫不说话,我可不能不说话,毕竟她可是我的嫂子。我连忙说道:“二嫂,二哥说没就没了,我怎么也想不通呀!你带
着两个孩子先回去吧!我就是想在这里多陪陪二哥!”
蓝玫见我终于开口说话了,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说辞。蓝玫告诉我,要说在这件事情上想不通,她才是最想不通的人。中年丧夫,这是多大的打击呀!
当初刚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她也曾哭得死去活来,感觉活下去没有任何意义了。但是,在众人的劝说下,她又渐渐想通了。
常遇春的确是死了!可是大儿子常茂才十六岁,最小的女儿常琳才六岁,她这个当母亲的岂能说走就走?
(本章完)




明越坡 第七百章 朱升辞官
蓝玫觉得,如果她对常遇春是真爱,那她就应该将这几个孩子拉扯成人。而一蹶不振,甚至是用死亡来陪葬所谓的爱情,那都不过是一种逃避现实、逃避责任的表现。
有时候活下去,比死要容易得多。面对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灾,真正的强者会选择坚强地、好好地活下去,而不是一蹶不振、随波逐流,更不是用死亡来逃避……
最后,蓝玫对我说道:“我一介女子都能想通这个道理,三弟聪明一世,难道还想不通这个道理吗?”
蓝玫一席话,突然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活下去,比死要容易得多。”这句话我并不是第一次听到了。听到这句话,我第一个就想起了未了。
要论人生经历之坎坷,比起未了来,我又算得了什么?先是父母惨死异乡,接着是姐姐被逼死,最后为了完成父亲临终遗言,不得不顶替姐姐嫁给一个糟老头子。
嫁给高惠之后,又受尽非人折磨。好不容易拣回一条性命之后,得知父亲被元顺帝平反,两个哥哥也被元顺帝召回大都,并授予官职。未了又跟随我们满怀希望地回元大都投奔哥哥。
谁知因为她早年被迫嫁给高惠的经历,两个哥哥对她冷眼以待。不得已,未了准备出家为尼,了此残生。最终,在众人的劝说之下,未了才放弃出家的念头,随我们返回应天。
为了给未了寻找一个合适的归宿,我们率先想到了撮合她与陈维林。可没想到的是,陈维林听说了未了早年间的事,并不同意这门婚事。
再次遭人嫌弃的未了,又生寻死之心。最终,是我真诚地承诺要娶她为妻,未了才放弃轻生的念头。
即使跟我成亲之后,未了也是许久才放下早年间受到高惠迫害的心理阴影,并为我生下了胡瑾。
想起了未了的这些经历,我突然产生了一种鄙视自己的想法。常二哥的确是去世了,但咱们其他人的生活还得继续呀?不能因为常二哥的死,我们这帮人就这么浑浑噩噩下去呀?
我猛然起身,拉起地上的蓝玫母子,对众人说道:“大家都下山吧!咱们这次去大陈国,又是半年多的时间,大家赶紧回家处理一下家中的事情。三日之后,也就是十一月初六巳时正,咱们在郑有功处集合。”
众人见我的态度突然转变得这么快,也是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直到崔道远催促众人快快起身下山,众人才纷纷起身。
回城的路上,我和蓝玫也互相说了些鼓励的话语。十六岁的常茂倒是十分贴心,不时插嘴告诉我,父亲不在了,他一定会撑起这个家。
看着还略显稚气的常茂,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茂儿,好样的!如果以后遇到
困难,要记得来找我这个三叔!”
常茂郑重地点了点头,说道:“三叔,您放心!当年我的命都是您给的,我一定会牢记您的教导,不会让您失望的……”
回到家,四位夫人都知道我因为常遇春的事兴致不高,便天天轮流着陪我说话,逗我开心。特别是思淑,腆着个大肚子,还常来宽慰我。
看着四位夫人一个比一个贤惠,一大帮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也渐渐从常二哥暴亡的阴影中走出来了。
郑有功、金大富等人带着我在秦淮河畔转悠了好几次,不仅是咱们这边的工程进展速度喜人,河对岸的地盘儿上也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听郑有功、金大富讲,朱元璋准备在后年,也就是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重开科举,而乡试明年就将在各地陆续开展。为了不耽误后年的会试、殿试,朱元璋也给李善长交了底,夫子庙及江南贡院的改扩建工程,必须在明年年底前完工,确保后年年初的会试、殿试进行。
有了朱元璋的这道死命令,李善长、胡惟庸、李存义等人自然是鼓足了干劲儿,河对岸是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
而咱们这边,在郑有功、金大富的全力保障之下,杜黑子也是开足了马力,有近一半的房屋工程已经竣工,而未完工部分也是基本处于收尾阶段。
说到这里,郑有功、金大富又向我报告了一个情况。因为这秦淮河畔的工程建设已初具规模,一些嗅觉灵敏的商人已经判定,这秦淮河畔必然成为未来应天城内的经济中心。因此,近段时间有不少人向郑有功、金大富打听咱们建好的这些商业地产如何出售的问题。
对于如此重大的问题,郑有功、金大富肯定是不敢擅自作主的,他们也分别请示过刘聚大哥和沈大哥,不过二人几乎都得到了同样的回复,一切等我回来了再说。
既然话已说到这里,我感觉相当有必要把刘聚大哥和沈大哥都请到应天来,咱们三人将此事好好合计一番。反正按照我的想法,这些地产必须尽快出手了。朱元璋的霸业已经开启,待得北边的蒙古残部被肃清之后,朱元璋必然将主要精力放在内治之上。
1...293294295296297...3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