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越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国之祯祥
推测到这里,杨宪有一股不寒而栗的感觉。这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不仅是心里发冷、发寒,而且是脖子上也发寒呀!
如果这个推测真的成立,那就牵扯到两个更加可怕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这个放出李文忠曾在福建私自招募养蛊人消息的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第二个问题便是,如果朱元璋早就知道李文忠私自招募养蛊人一事,那朱元璋为什么不追究此事?朱元璋和李文忠这又是想干什么?究竟有什么目的?
很明显,朱元璋肯定是不想让人知道李文忠私自招募养蛊人一事的。也正是因
为这个消息突然在应天传开,朱元璋才怀疑到杨宪。杨宪才被简单的以“放肆为奸事”五个字,被罢相、打入天牢、秋后问斩……
杨宪说到这里,不仅是杨宪自己感到了一阵寒意,连在一旁的刘伯温听了这话也是差点儿惊掉了下巴。刘伯温怎么也没想到,本以为就是杨宪跟汪广洋、李善长之间的那点恩恩怨怨,最后竟然牵扯到了李文忠、还牵扯到了朱元璋。
虽然这些只是杨宪的推测,但是除了这个推测,似乎真还找不到杨宪突然被罢相、还要被问斩的合理解释。
(本章完)





明越坡 第七百一十八章 蠢死的皇太后
当下,刘伯温打定了一个主意。他一定要就杨宪之事,去向朱元璋求一次情。他要向朱元璋陈情,杨宪现在在狱中已对当初弹劾汪广洋、参奏李善长、斩杀刘炳之事都心生悔意。
刘伯温想向朱元璋请求,给杨宪一条生路。如果朱元璋能饶杨宪不死,那么这些推测,可能就是杨宪神经过敏了;如果朱元璋坚持问斩杨宪,那这些推测……
从天牢里探监回来的刘伯温,第二天便单独向朱元璋陈情,请求朱元璋给杨宪一条活路。
朱元璋面对刘伯温的陈情,只是不冷不淡地回了一句:“我知道你与杨宪私交一直不错。也正是因为如此,你向我求情,我才不会怪罪你。倘若换作他人,我定会治他的罪。你下去吧!”
面对朱元璋如此冰冷的回答,刘伯温感到一阵天旋地转。让刘伯温天旋地转的并不仅仅是杨宪即将授首,而是杨宪那个可怕的推测……
杨宪是七月的最后一天被罢相、打入天牢的,过了中秋节没多久,杨宪就被问斩了。
杨宪被问斩之后,刘伯温情绪一直不高。加上他还在忙着替朱元璋草拟大封功臣草案一事,对于常遇春墓前的石马之事,我也就不好一再催促他了。
直到八月底,刘伯温与马悦第六次到常遇春墓前勘测之后,得出了最终结论,这对石马不换,此事无法破解。
面对这个结果,我只好请求刘伯温,就此事旁敲侧击地问一下朱元璋,看他对功臣家属私自更换石象生是个什么态度。
对于我这个请求,刘伯温自然不会推辞。不过,这事儿肯定是急不得,得等待时机。
虽然为了常遇春墓前的这对石马这事儿,这几个月一直挺糟心的,但好消息还是有的,那就是未了又怀上了。
就在我再次沉浸在又要当父亲的喜悦当中,就在我等待着刘伯温去跟朱元璋提起更换石象生之事的时候,一条船突然于九月初六午后出现在了应天码头。
这条船虽然看起来就是一条普通的商船,其实这条船并不普通,这条船的使命重大。因为这条船来自大陈国,这条船上的负责人正是阮其防。
当初离开大陈国之时,我曾经给阮正伦、阮其防,还有恭宣王陈曔反复交待过,一旦大陈国有任何风吹草动,一定要立即来应天找我。
面对突然而至的阮其防,我意识到大陈国那边可能出大事了。
果然,阮其防告诉我,陈日礼在七月份毒死了宪慈皇太后,并愈恢复杨姓。这一下,陈日礼与陈氏宗亲之间的矛盾算是彻底激化了。
之前,宪慈皇太后还充当着救火队员的角色,努力化解双方的矛盾。但陈日礼觉得登基一年有余了,自己的地位
算是稳固了,可以踢开宪慈皇太后,办自己想办的大事了。
这要说起来,这宪慈皇太后还真是一个十足的悲剧人物。先是不顾陈氏宗亲的反对,一心护着与自己并无血缘关系的“亲孙子”登基为王,然后又是为了这个“亲孙子”坐稳王位,绞尽了脑汁。
最终,这位“慈祥”的奶奶却被这位与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亲孙子”亲自送上了黄泉路。如果别人说宪慈皇太后死得憋屈,是冤死的。那我表示坚决反对,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宪慈皇太后是蠢死的。
宪慈皇太后死后,陈元晫父子迅速联络陈叔明,以及升龙城外天宁公主的两个儿子,准备利用陈氏宗亲现在手上极少的兵力,迅速控制一个城门,放天宁公主的两个儿子带兵杀进宫中,除去陈日礼。
虽然陈元晫父子的这个计划十分冒险,但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不得不为之。否则,就是坐以待毙。陈日礼既然提出要恢复杨姓,那就是准备彻底与陈氏宗亲划清界线了。陈日礼恢复杨姓之时,便是陈氏宗亲惨遭血洗之日。
正是到了这紧要关头,恭宣王陈曔和阮正伦、阮其防经过简短的商议,立即派出一条船,扮成普通商船,由阮其防带队直奔应天,来找我。
得知陈叔明在升龙城已经到了生死关头,一旁的桃儿、杏儿早已是急得六神无主。当然,我并没有慌,我立即去了郑有功处的联络点,让崔道远他们迅速通知所有特战队员,还有罗仁、陈定邦、张天赐、吴成照四人,明日一早,在应天码头登船,目标:大陈国。
九月初六晚上,我匆匆跟霏儿她们几个交待了一些事情。至于刘伯温那边,我都没有时间跟他打一个招呼。
九月初七一早,包含陈维林在内的总共六十五名特战队员,还有罗仁、陈定邦、张天赐、吴成照、杨德细五人,正好是七十人,已经在应天码头等着我。
杨德细还是一如既往地执着,陈维林去哪里,他就去哪里。当然,我也不会觉得他是多余的,反正是人多力量大嘛!
一路加紧行船,十月初三,我们便在清化登岸。不过,在清化我们并未见到阮正伦,只是见到了恭宣王陈曔。
陈曔告诉我们,升龙城出大事了!
原来,陈日礼毒死宪慈皇太后,欲恢复杨姓。陈元晫父子迅速秘密联络陈氏宗亲,准备发动兵变。
九月十一日夜,陈元晫父子率升龙城内陈氏宗亲的家兵迅速控制了升龙城南门。而南门外不远处的山林中早有一支三千余人的部队在此隐蔽三日了,这支部队正是天宁公主的两个儿子在升龙城外集结的部队。
按照计划,天宁公主的两个儿子立即带着这三
千部队从升龙城南门入城,在陈元晫父子的带领之下,迅速冲向皇宫,目标当然就是陈日礼。
惊闻有兵士从升龙城南门而入,陈日礼意识到肯定是陈氏宗亲率先动手了。
由于正值深夜,皇宫外面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也搞不清楚,陈氏宗亲的兵力有多少也搞不清楚,想调禁卫军平叛恐怕反应也没那么迅速。陈日礼当机立断,让宠臣陈日核迅速集结宫中的禁军,紧闭宫门,以抵御入城的兵变部队。
而陈日礼自己则玩了一个“金蝉脱壳”之计。他竟然带着几个宿卫,换上平民的衣服,偷偷从宫墙翻越而出。
这就奇怪了!当时城内发生兵变,到处兵荒马乱的。按照常规操作,他们应该在宫内待着,依托紧闭的宫门和宫内的禁军抵抗外面的叛乱军队。待得天明之时,定会有大量的禁军前来救驾,那叛军必然不攻自乱。
那陈日礼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因为宫中的禁军只有不足五百人,如果宫外的叛军人数众多,这五百人肯定是无法顶住叛军的进攻的。一旦宫门被攻破,那他陈日礼就成了瓮中之鳖了。
陈日礼可不想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他要主动求变、主动求生。
但这个路数似乎也不对呀?叛军在宫外,他陈日礼反而逃到宫外,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啦!陈日礼在宫外有一个绝对安全的藏身之地,叛军绝对想不到。
这个藏身之地在哪里?
便是升龙城内,一个叫新桥下的小地方。
新桥下是当时升龙城内最出名的烟花之地,陈日礼未入宫当皇上之前,可是那里的常客,那里可有好几个他的老相好。
即使入宫为王之后,陈日礼还是会经常深夜偷偷翻越宫墙,去新桥下找他的老相好。对于此事,当然只有极少数陈日礼的绝对心腹宿卫知道。
为了掩人耳目,每次与这几名绝对心腹谈论此事,经常以“微服私访”为代号。
比如某日,陈日礼心血来潮,准备夜间去新桥下。他便会事先通知几名心腹宿卫,做好今晚“微服私访”的相关准备工作。
也就是说,再我们看来,陈日礼这次逃出宫外,是非常规操作。但在陈日礼看来,这其实是常规操作。
陈元晫父子率领的军队,很快便将皇宫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誓要杀入皇宫,结果了陈日礼。可他们哪里知道,此时的陈日礼早已不在皇宫之内,而是正在皇宫外面风流快活呢!
陈元晫父子率领的军队不知陈日礼并不在宫内,而皇宫内的近五百禁军,还有太监、宫女什么的,当然也不知道陈日礼并不在宫内。
可以说,当时整个皇宫里,只有陈
日核一个人知道,陈日礼早已不在宫内。
陈日核立即招呼这些不明真相的禁军,还有太监什么的,能上阵的全部上阵,誓死保卫皇宫的安全。
那些禁军自然是忠于陈日礼的,虽然与宫外陈元晫父子带来的人马比起来,他们在人数上处于绝对劣势,但他们相信陈日核的在战前动员中所说的那些话:宫外的援军马上就要到了,只要顶住了宫外叛军的这拨进攻,明日就是大家升官发财的好日子……
可惜了这近五百禁军,还做着第二天升官发财的梦,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本章完)




明越坡 第七百一十九章 陈元晫的皇帝梦
相比于陈日核的战前动员,陈元晫父子在宫外的战前动员也是一点儿也不逊色,他们告诉这些兵士,谁第一个杀入宫中,连升三级、赏金一千;谁要活捉或者杀死了陈日礼,连升五级、赏金三千。
双方的兵士都在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下,铆足了劲儿,不要命地冲杀。最终,还是人多的一方占了优,陈元晫父子率领的军队攻破了宫门。
陈日核见宫门失守,连忙带着几十个残兵仓皇出逃。他知道这会儿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如何抓捕陈日礼身上,谁会在乎他呀?
果然,陈元晫父子率领的军队纷纷涌入宫中,去找陈日礼升官发财去了,陈日核竟然趁着空隙,真的逃出了皇宫。
陈元晫父子率领的军队几乎将皇宫翻了个底朝天,愣是没有看见陈日礼的半根人毛。
事情到了这一步,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陈元晫父子当即决定,立即占领皇宫,自行称帝,同时诏告天下。
天宁公主的两个儿子当然也赞同这个做法,毕竟如此一来,他们两个可是有拥立之大功。
只有陈叔明认为,称帝之事可以暂缓,眼下当务之前是先全城搜捕陈日礼,并迅速控制升龙城各城门。防止天明之后,陈日礼带着忠于他的禁军来反攻。待稳住升龙城的局势之后,再称帝也不迟。
但陈元晫父子却并未采纳陈叔明的建议,他们认为,眼下称帝才是当务之急。只要宣布称帝,四方的军队必然响应,那个时候,就算是陈日礼纠结了部分残军,也成了过街老鼠了。
另外,陈元晫父子认为,此时的陈日礼肯定正奔走在逃亡的路上,他哪里还敢带兵回皇宫?只要我们这边宣布称帝了,消息一传出去,说不定陈日礼立即就是众叛亲离了,都不用我们追捕,他身边的兵士很可能都为了升官发财,会将陈日礼擒回升龙城来。
陈元晫父子是这么认为的,天宁公主的两个儿子也是这么认为的,其他参与兵变的大小头目自然也是这么认为的。
在这个控制升龙城各城门的最佳时机,他们错过了,反而都在皇宫之内为天明之后即将举行的登基大典纷纷忙碌着。
看着宫内一派繁忙的景象,陈叔明无奈地摇了摇头,他无意与这些人一起“忙碌并快乐着”,而是默默地带着自己临时拼凑起来的、一支不足百人的非正规武装奔向了升龙城南门。
出宫之前,他告诉那些“忙碌着”的众人,他去加强南门的防卫,如果天明之后升龙城内有变动,大家就立即从南门撤出……
对于陈叔明这番十分不应景的话,众人只是碍于他是新皇帝陈元晫的弟弟,随口敷衍着。
天还未亮,陈日核就找到了陈
日礼。得知陈元晫父子竟然未采取行动控制升龙城,陈日礼是仰天大笑。
很快,陈日礼便带着陈日核等人来到了升龙城北门。北门的守将可是陈日礼的死忠,陈日礼对其是绝对信任。
天刚蒙蒙亮,陈日礼便坐镇北门,迅速召集城内的禁军将领,还有北门之外的驻军将领在北门召开紧急会议。
会上,陈日礼以皇帝的身份迅速统一了思想。得知南门仍在叛军手中,陈日礼立即命令兵分两路,一路去夺取南门。大部队则立即杀向皇宫,要求务必全歼叛军。
而陈日礼自己,则在北门坐镇。毕竟这个时候,让自己处在这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北门之上,他心里才是最踏实的。
九月十二日清晨,火红的太阳正从东方冉冉升起,给大地上的万物都镀上了一层血红的晨光。陈元晫父子及其率领的兵士经过一个通宵的忙碌,虽然脸上都写满了疲惫,但疲惫之中都隐隐透露着巨大的喜悦。
想想再过一个时辰,新皇帝即将在宫门外举行盛大登基仪式,从此,大陈国又将改朝换代,作为有功之臣的众人又哪有不喜悦的道理呢?
可就在众人还沉浸在喜悦的氛围中之时,从北门方向杀来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人数足有一万余人。不错,陈日礼的禁军杀过来了,领兵之人正是昨晚从鬼门关走了一遭的陈日核。
听闻北门方向有陈日礼的军队杀了过来,天宁公主的两个儿子立即率军前去抵挡。可他们麾下的三千人马哪是装备精良的一万多禁军的对手?很快,天宁公主的两个儿子便一死一伤,麾下的三千人马也死伤大半。只有不足五百人的残兵护着受伤的天宁公主之子,向南门方向撤退。
这三千人马被击败,陈元晫父子在升龙城内就没有什么可以依仗的兵力了。情急之中,有人提醒陈元晫,陈叔明不是带着人去了南门吗?还是赶紧往南门撤退吧……
猛然从皇帝梦中惊醒过来的陈元晫立即带着人向南门方向边打边撤,可陈日核岂能给他们这个逃脱的机会?
陈元晫父子很快便被陈日核率领的禁军给包围了,最终,等待这对父子的便是身首异处的下场。
再来说说陈叔明那边,就在陈日核率禁军杀向皇宫的同时,有一支两千人的军队迅速向南门杀了过来。
南门守将本来也是陈日礼的人,但在昨天兵变之时,南门守将被杀,驻守南门的两百余人有近百人投降,其余全部被歼。
陈元晫父子迎接天宁公主的两个儿子率领的三千余人马从此处入城之后,南门处只留下一百余人把守。加上后来陈叔明带过来的人马,勉强能凑够两百人。
虽然有据守城门、居高
临下的优势,但两百人对两千人,这仗似乎也是没有办法打。但是陈叔明不会轻言撤退,因为他知道,他只有坚守南门,才能替二哥陈元晫守住这唯一的逃生之路。
一边是必须拿下南门,一边是必须守住南门,双方一上场也没有什么好讲的,就是一个字:干!
好在是占了地利的优势,陈叔明竟然带着这帮人在南门之上坚守了近半个时辰。当然,自己这边也是付出了死伤过半的代价。
眼看着已经不支了,兵士们纷纷劝陈叔明放弃南门,逃生要紧。
就在这时,一支残兵向南门溃逃而来。陈叔明在城上看得清楚,这就是昨夜入城的天宁公主之子率领的军队。
当时,陈叔明可不知道那边的战况,还以为是陈元晫父子他们率着残兵逃出来了。陈叔明立即鼓舞城上的兵士,集中火力对城下的敌兵进行还击,待城中那只人马杀过来之后,大家一起杀出南门。
众兵士也看见是自己的人马杀过来了,都守了近半个时辰了,哪有现在放弃的道理呢?于是,大家也铆足了劲儿对城下的敌兵进行了奋力还击。
一刻钟之后,两支人马终于在南门处汇合了。陈叔明也来不及细问,立即招呼大家迅速弃南门而逃。逃跑的方向,自然是南边的清化了。
就在陈叔明放弃南门之际,陈元晫父子已经被陈日核的大军给剿灭了。陈日核立即去北门迎陈日礼回宫。
陈日礼听闻陈元晫父子授首大为高兴,但听说南门处有一支几百人的残兵逃走,陈叔明应该就在其中,立即命令陈日核迅速带兵追击。
陈日核来不及陪陈日礼回宫,便再次带兵出南门,去追捕陈叔明去了。
陈日礼回到宫中,立即派人向府里、宁平的驻军将领发出紧急军情,让他们务必阻止残余的叛军南下。
陈日礼已经算准,陈叔明从南门逃走之后,必然经府里、宁平到清化去。
再来说说陈叔明他们,一口气奔出南门外约十里地之后,看看后面并无追兵,陈叔明才敢招呼众人先坐下来休息休息。
经过清理、整顿人马,陈叔明才知道天宁公主的两个儿子率兵抵挡陈日礼的禁军大军,一死一伤。至于他的二哥陈元晫,估计已经是凶多吉少了。
陈叔明立即带人察看了侄子的伤情,伤口很深,好在是并不在致命处,经过简单包扎,早已止住了血。如果能逃回清化,休养两、三个月,应该就无大碍了。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位受伤的天宁公主的儿子了。
天宁公主的夫君姓黄,那他这个儿子自然也就姓黄了,名叫奉世,生于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
算起来
,黄奉世今年才刚刚二十岁,就已经当了两年禁军的将领了。其实在当时的大陈国,这并不算什么。
因为大陈国连年与南边的占城国征战,十六岁以上的男丁基本上都得服兵役了。而黄奉世作为长公主的儿子,肯定是不会从小兵干起了,一入军籍,至少也得是个带长的小将领。
黄奉世死里逃生,再度与舅舅陈叔明重逢,也是流下了悲伤的泪水。黄奉世告诉陈叔明,他的哥哥战死了,舅舅陈元晫他们恐怕也是……
陈叔明还来不及安慰这个外甥,只听得兵士来报,说是升龙城方向有追兵追过来了。
(本章完)




明越坡 第七百二十章 追杀恭定王
眼下,陈叔明、黄奉世他们手下只有不足五百人的残兵了,而且没有任何给养,后面还有追兵追来,情况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相当不妙了。
陈叔明立即招呼众人快速向南逃跑,只要到了清化的地界,大家就安全了。
在陈叔明的鼓舞之下,众人是带着受伤的黄奉世向府里方向逃窜。因为后面的追兵是骑兵,而陈叔明他们只有少量的马匹,行军速度肯定是比后面的追兵慢了不少。
眼看着后面的追兵越来越近了,陈叔明只好带着众人放弃官道,走小路。就这样,他们在高山密林间乱窜,后面的追兵受制于地形条件,也一时追击不上。
不过如此一来,这南下的行军速度就更加缓慢了。等到达府里的时候,已经是九月十八日了。而此时,陈日礼下达的剿灭叛军的命令早已传到了府里、宁平驻军军中。
府里的驻军将领在陈日核的指挥下,对南下的各条道路纷纷设卡,这样一来,陈叔明的队伍要想通过府里,就更加困难了。
从九月下旬开始,陈叔明带着这支残兵在高山密林之间与陈日核的追兵以及府里的驻军打起了游击,但除了损失了几十号兄弟,天天疲于奔命,却让手下这帮兄弟看不到任何希望。
陈叔明之所以坚持在府里地域与敌人兜圈子,而不往其他地方逃窜,就是因为他坚信,只要他们兵变失败的消息传到清化,阮正伦必然会带人到宁平、府里一带来接应他们。
如果他们逃到了其他地方,到时候阮正伦的救兵来了,怎么可能找到他们?
虽然陈叔明不断给手下的兄弟们鼓劲,告诉他们之所以不离开府里,就是为了在这里等待援军,但兵士们的士气却逐渐低落。
到了十月初二的早上,陈叔明竟然发现昨日夜间有十多名兄弟开小差了。
这一下,情况就严重了!
如果是一两个人跑路了,那还可能就是极个别现象。一下子跑了十多个,那应该是大家商量好了,一起开小差的。
跑了这么多人,万一他们被追兵抓住了,难保他们不泄露咱们的行踪。那,那……
陈叔明不敢继续往下想了,立即跟外甥黄奉世商议,为了以防万一,还是赶紧转移为妙。
黄奉世因为受伤,得不到休养,而且也无药医治,只好是由兵士中略懂医术的在山间采些草药敷治,恢复得也很缓慢。好在是天气已经转凉了,否则非得伤口发炎、溃烂什么的。黄奉世这会儿听舅舅陈叔明说起有兵士开小差了,也是吃了一惊。
容不得二人慢慢考虑了,这要转移得慢了,说不定追兵就来了。当即,陈叔明便决定先带着这帮兄弟们向西边转移,企图先向西
1...301302303304305...3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