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越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国之祯祥
这也就是陈维林给了他二十两银子,并声明不是买他女儿的,他竟然跟陈维林掰扯的原因。因为他觉得陈维林这人既然肯资助他二十两银子,心肠肯定不坏,如果女儿跟着他,应该有条生路……
当徐民望给我们讲完这些之时,已是声泪俱下。这次妻子的亡故,确实是震撼到了他的心灵,他觉得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简直是太混球了……
看徐民望这副样子,我们也是动了恻隐之心。我问徐民望,今后打算怎么办?
(本章完)





明越坡 第七百五十五章 得来全不费工夫
话说看徐民望这副悔不当初的样子,我也是动了恻隐之心,有心帮他一把。我便问徐民望,今后打算怎么办?
徐民望只是茫然地摇了摇头,喃喃道:“要不是因为有香儿,我早都一头撞死了!”
既然徐民望还有香儿这个牵挂,那一切就好办。我告诉他,我们明天准备去周庄。那周庄的沈万三是我结拜大哥,也是下午给他银子的陈维林的连襟。如果他实在没地儿可去,不如明天跟我们一起去周庄。
到了周庄,不论是在沈万三手下当雇工也好,还是打短工也罢,总之,沈万三肯定会给他一口饭吃的。今后,他在周庄一边谋生活,一边养女儿,还可以一边继续读书,说不定哪天时来运转,就考上举人,甚至是中了进士呢?
我这话一说出来,徐民望就像是沙漠之中一个已经渴坏了的人突然看到了一片绿洲一样。他瞪大了双眼问道:“你,你,你们真的跟那周庄的沈大财主如此相熟?”
看来,沈大哥的名头可是够响的,连徐民望这种视钱财如粪土的清高读书人都知晓他的名头。
我朝徐民望点了点头,再次真诚地邀请他明天跟我们一道去周庄。
徐民望端起酒杯,自顾自地一口闷了,然后一抹嘴角,起身对我们一边作揖,一边说道:“那好!那就有劳几位贵人了!几位今日的再造之恩,我徐民望终身难忘。”
我立即一把将徐民望扯了坐下来,让他不要这么客气。又吃喝说笑了一阵,众人散去,各自回房休息。
第二天一早,我们特意在同里镇上雇了辆马车,让徐民望父女坐上马车,我们四人则骑着马,直奔周庄。
也就巳时时分,我们到了周庄的沈宅。见到沈大哥,我很高兴,不过让我更加高兴的是,我们竟然在这里遇见了汪耀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我也来不及先跟沈大哥、汪耀南二人叙旧,便先将徐民望之事给沈大哥说了。沈大哥二话不说,立即让下人去安顿徐民望父女。至于这二人今后在周庄靠什么营生,相信有了沈家的庇佑,那就不叫事儿。
处理完徐民望之事,我和陈维林、崔道远、丁德义与沈大哥、汪耀南一道去了书房。
因为我此趟来找沈大哥,就是为了查访汪耀南的下落。既然汪耀南就在眼前,我立即先谈起了自己的大陈国之行,以及在归途之中救下施进卿、施忠义两个孩子之事。
汪耀南听说我正一路找他,就是为了让他帮忙把施进卿、施忠义两个孩子送到三佛齐国之事,也是一拍大腿,说道:“这事儿太好了!”
汪耀南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让我们可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下,汪耀南才跟我们讲起了他此次来找沈大哥的前因后果。原来,这次汪耀南来找沈大哥,是找他去投资,投资的地点就是龙头。
说着,汪耀南打开一副在现代看来算是十分简易,但在当时看来却是十分详细、十分考究的大地图。汪耀南是一边指着地图,一边绘声绘色地给我们描绘着他的宏伟蓝图。
汪耀南这些年跟远洋商人打交道打得多了,眼界便也开阔多了。这些远洋商人多来自阿拉伯海、红海、甚至更远的地中海沿途各国。这些商人不远**来到咱东南来这一带开展海外贸易,也是因为咱们华夏文明在当时是先进的文明。
可是这些远洋商人来回一趟都得耗费许多时日,尤其是在通过马六甲海峡之时,还得受到马六甲海峡南边三佛齐国的盘剥,否则,他们就无法通过马六甲海峡。
针对这种情况,汪耀南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在龙头建立一个贸易港。不仅可以为沿途的商船提供给养、维修等多种服务,还可以利用自己对中原地域熟悉的优势,在中原地域大量购买一些茶叶、丝绸、瓷器等远洋商人喜爱的物品,直接在龙头港就和远洋商人展开贸易。
如此一来,一是可以大大缩减这些远洋商人来回一趟耗费的时间,二来也可以让这些远洋商船不用通过马六甲海峡,就算是三佛齐国还是要继续收过路费,也肯定不用耗费那么多。
听汪耀南如此一说,我内心是猛然一震。后世之中,我们是知道的,新加坡港由于处于马六甲海峡的东南部,地理位置相当优越,算得上是亚太地区最大的港口。
而汪耀南反复跟我唠叨的龙头,从他展开的这幅地图上来看,应该就是后世的新加坡呀!难道这个世界著名港口最初的建立,就是由汪耀南一手促成的?
我滴个乖乖!如果这事儿真能由咱们促成,那绝对比当初沈大哥那个打造十里秦淮的计划更加宏伟、更加牛逼呀!
我正反复琢磨着汪耀南这个伟大的计划,沈大哥突然打断我,他说这次汪耀南来找他也是十分不凑巧。本来他二十多天前就到了苏州,但当时沈大哥刚好去了应天。
没办法,汪耀南又去杭州兜了个圈子,前两天才回到苏州。
对于汪耀南所说的这事儿,沈大哥还是有点儿拿不定主意,他本来是想等我回到应天之后,跟我好好商议一下此事的。在应天,他还在郑有功处给我留下书信,让我回应天之后,立即来一趟苏州,没想到,我自动寻上门了。
嘿嘿!那这事儿还真就是巧了!
听沈大哥说他对这事儿有些拿不准,我便问沈大哥,对这事儿有哪些方面是比较担心的。
沈大哥
说他最大的担心便是对那龙头不熟悉,从来没有去过那地方,他无法判定那个地方建个贸易港口,是否真如汪耀南所说有那么大的价值。
按说,对于这种自己相当不熟悉情况的投资项目,沈大哥一般不会做的。这一次汪耀南找来苏州,提出这个项目,沈大哥之所以又有些许动心,一是因为是汪耀南来亲自找他的,他信得过汪耀南;另外,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是他这次去了趟应天,已经隐隐嗅到大明王朝重农抑商的气息了,他也觉得是时候转变投资方向了。
听沈大哥说他已隐隐嗅到大明王朝重农抑商的气息了,我也是来了兴趣,让他讲讲此次应天之行。
话说此次沈大哥的应天之行,一是想去看看金大富、郑有功那边出售产业的情况。另外,也是更重要的目的,其实是想借着江南贡院重修工程完工,朱元璋主持大明开国以来第一次殿试之机,摸一摸大明王朝的下一步动向,好为他的经营方向提供一些指引。
因为我不在应天,沈大哥自然是携带重金看望了因病在家休养的李善长。当时李善长因为“卧病在床”,自己不便出门活动,便让胡惟庸替沈大哥筹办此事。
在李善长的幕后筹划和胡惟庸的穿针引线之下,沈大哥先是拜望了马皇后。要说这就其实已经很不简单了,现在可是大明建国了,自古就有后宫不得干政的传统,一般的正经官员都鲜有机会能拜望当朝皇后,更别说沈大哥这么一个政治地位并不高的商人。
马皇后对沈大哥是一如既往地客气,还提起好些当年沈大哥慷慨解囊之事,无非就是向沈大哥传递这么一个信息,大明王朝还是记得他当年的功劳的。
沈大哥在一番客气之后,也是向马皇后提出了一个请求,就是想面圣。他想就秦淮河畔的夫子庙、江南贡院重修等工程的完工,以及洪武首科科举的圆满成功,向圣上道贺。同时,他也是代表江南的百姓想为大明王朝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说白了,沈大哥就是想借此机会,向大明朝廷捐钱、捐物,一是表达自己的忠心,二也是交点儿“保护费”,以求日后能够得到朝廷的一些关照。
虽然此事有胡惟庸为他在朱元璋面前引荐,但沈大哥还是想将此事做得更加尽善尽美一些,便顺便向马皇后提出了这么个请求。
马皇后是什么人?沈大哥一提起这事儿,她就立即明白了沈大哥的意思。马皇后也是真心感激当年沈大哥为朱元璋的仗义相助,便慷慨应承下来。他让沈大哥回去之后安心等待,十天之内,胡惟庸肯定会给他答复。
果然,有了马皇后亲自出马,四天之后的午后,胡惟庸火急火燎地找到沈
大哥,说是朱元璋要见他。
其实这已不是朱元璋第一次见沈大哥了,早在朱元璋攻下集庆之前,沈大哥便同常二哥一道在太平第一次见过了朱元璋。当时,沈大哥还向朱元璋献计,他亲自去扬州说降苗兵将领。后来,苗兵临阵反水,为朱元璋攻克集庆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当年,朱元璋顶多只能算是一方诸侯;但是如今,朱元璋可是真龙天子了。
沈大哥在胡惟庸的陪同之下,向朱元璋十分恭敬地行了三跪九叩之礼。
(本章完)




明越坡 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丝杀气
沈大哥向朱元璋十分恭敬地行了三跪九叩之礼之后,朱元璋倒是给沈大哥赐了座。不过,从朱元璋的语气之中,沈大哥可以明显地感到朱元璋可不像当年在太平那样对他那样热情,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冷淡。但是这也没什么可说的,毕竟别人现在是皇帝,得注意身份,该端的架子肯定得端起来。
沈大哥先是就江南贡院等工程,以及首科科举之事向朱元璋道贺,并历数了洪武年间比起前朝至正年间江南民间的诸多变化,总之该拍的马屁还是要拍的,把朱元璋捧上天对于沈大哥这等能说会道之人来说,又不是个什么难事儿。
谁知沈大哥的溢美之词还没说完,便被朱元璋打断了。朱元璋问沈大哥:“朕听闻江南民间还是有不少人念张士诚的好呀!不知沈先生可曾有所耳闻?”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沈大哥就怕朱元璋因为当年自己与张士诚过从甚密之事对自己进行清算,这会儿,朱元璋竟主动谈起了张士诚。
沈大哥脑子转得飞快,立即是跪下说道:“启禀圣上,当年张士诚占据江南之时,的确给过一些百姓以小恩小惠,来收买人心。但要说现在还有百姓念叨张士诚的好,那肯定是言过其实了。如果真有人念叨张士诚的好,那肯定是极个别的刁民……”
沈大哥是解释了一大通,最后朱元璋只是轻轻点了点头,说道:“但愿如此!不过说起张士诚这厮,着实可恶!当年,他麾下大将吕珍生擒了朕的爱将彦敬(廖永安的表字),那张士诚招降彦敬不成,便将其秘密关押在苏州。直到其兵败之前,这厮还不思悔改,竟然秘密处死了彦敬。说起来,真是让人伤感呀……”
沈大哥当时可不知道这彦敬就是廖永安,只是听朱元璋这个说法,感觉这人的遭遇怎么跟廖永安差不多。于是便不解地问了一句:“这彦敬将军姓什么?”
这时,一旁侍立的胡惟庸发话了,他对沈大哥说道:“这‘彦敬’就是廖永安的表字。当年廖永安生死不明,圣上曾让李丞相想办法打探其下落,李丞相还曾为这事儿请你帮过忙。廖将军被张士诚擒获后秘密关押之事,还是你打探出来的……”
胡惟庸突然插这么一句话,也是感激沈大哥多年以来对自己和李善长、李存义等人的多方“资助”。
果然,朱元璋听了这话,也是对沈大哥点了点头道:“说起来,沈先生这些年来为了咱们大明王朝的建立出力不少呀!”
沈大哥刚才突然听到胡惟庸说这彦敬将军就是廖永安,也是吓了一跳,他生怕朱元璋为廖永安被擒一事旧事重提,毕竟当年吕珍的水师突然在太湖上冒了出来,那可完全是自己的“功劳”呀!
可是后来听胡惟庸提起李善长为了打探廖永安的下落,请自己多方活动之事,也是对胡惟庸投去了感激的一瞥。
这会儿听朱元璋主动念叨起自己的好,沈大哥连忙说道:“圣上谬赞了,这些都是在下应该做的……”
谁知沈大哥的话刚说完,朱元璋突然又蹦出一句:“要是这江南人人都像沈先生,朕也可以安心不少呀!当年,彦敬之所以在太湖之上遭遇吕珍的突袭,就是因为张士诚得江南商人襄助,秘密新建了一支水师。要不是这支水师突然杀出,以彦敬一向严谨的作派,怎会着了吕珍的道儿?像这些助张士诚新建水师的商人,就是典型的助纣为虐之人……”
朱元璋这话一出,沈大哥心里又是一个“格登”。朱元璋这话是什么意思?他该不会是在敲打我吧?
就在沈大哥不知如何应对之际,胡惟庸赶紧出来打圆场道:“启禀圣上,沈先生虽然身在苏州,但一向心系应天。这应天新城的建设、秦淮河的治理,还有这夫子庙、江南贡院等诸多工程能得以顺利实施,都有沈先生的功劳呀!像那等为张士诚筹建水军之事,沈先生是万万不会做的。”
胡惟庸这话刚说完,朱元璋也是淡淡地对胡惟庸说道:“嗯,我也相信沈先生不是这种人。刚才你提起这应天城的建设事情,我顺便说一句,这应天城的城墙这几年一直没有修缮过,有好些地方都有些破损,该好好修整一下了。特别是聚宝门(今中华门)至三山门(今水西门)这一段,当年陈友谅大军来犯,受损十分严重。这事儿我之前也给百室(李善长表字)交待过,可偏偏不凑巧,百室又给病倒了。现在,我就将这事儿交给你了。”
朱元璋说完,胡惟庸赶紧回道:“臣尊旨!不,不……”
胡惟庸似乎是还想说什么,但又生生给咽下去了。
朱元璋何等精明之人,知道胡惟庸肯定还有什么话要说,便说道:“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说?要说尽管说,沈先生又不是什么外人!”
这下,沈大哥有些尴尬了。这胡惟庸是不是真有什么事儿要单独向朱元璋汇报?如果真是,那自己是不是就该告退了?
不待沈大哥告退,胡惟庸便说道:“启禀圣上,臣只是想说这应天城的修缮工程急不得。眼下大明刚立,百废待兴。先前李丞相也是因为别处有更需要花银子的地方,便让应天城的修缮工程先缓了一缓。”
原来,胡惟庸是谈钱的事儿。这下,不等朱元璋发话,沈大哥立即跪下说道:“新朝新气象!大明刚立,这国都就得气派一些。如果圣上不弃,这修缮应天城城墙之事只管让胡大人办。至于这银子之事,胡大人
只管吩咐,我沈某人定当竭尽全力!”
沈大哥这话可是说得够豪气,这应天城城墙的修缮工程少说也得是大几十万两银子,这要弄得不好,一百多万两银子都能砸进去。
但当时沈大哥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这次来面圣本来就是要出出血、表示表示的,既然朱元璋把话都说到这里了,他正好接这个茬儿。
本来,沈大哥说出这话之后,以为朱元璋应该对自己热情一些,毕竟自己可是帮助他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可谁知朱元璋只是冷冷地说了一句:“那朕就代表大明及应天的军民谢过沈先生了!”
沈大哥见朱元璋这个态度,琢磨着朱元璋是不是嫌自己出血不够?他刚才忽然提起当初有人帮助张士诚秘密新建水师之事,看来很可能是故意为之呀!因为以朱元璋的能力,打听出这么点儿事,应该不难呀!
想到这里,沈大哥咬了咬牙,说道:“我大明将士这些年为了打下江山,护我百姓,也是浴血奋战,九死一生。我沈某人这次能得以面见圣上,也是万分激动。面圣之前,我就有一个想法,在下愿意出资五十万两白银犒劳大明将士,万望圣上成全!”
沈大哥这话一出,不仅是胡惟庸吓了一跳,朱元璋也是心中一惊。五十万两白银,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呀!
胡惟庸心想:这家伙也太有钱了吧!五十万两,就跟老子花五十两似的。
朱元璋心想:你这狗日的真他妈的是个土豪!先是主动提出替老子修城墙,这至少得五十万两,要是胡惟庸这小子牙齿深一点儿,估计一百万两银子都下不了地。这会儿,随口又捐五十万两。老子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你狗日的说捐就捐了。你这狗日的,老子先让你蹦达两天,早晚老子得收拾你……
咦!这就奇怪了!按说沈大哥出了这么多银子,朱元璋怎么也得感激呀!怎么就想起要收拾沈大哥呢?
这事儿坏就坏在沈大哥提出捐五十万两银子犒劳军士之上。朱元璋寻思着,这军队可是国之重器,得牢牢掌握在我朱某人手中。你小子出钱来犒军是个什么意思?收买军心民心之事,向来只有帝王之尊才有资格去做,你沈万三难道是有什么非分之想?
虽然朱元璋心中是这么想,但当时他还是假意对沈大哥表示了一番谢意。
不是朱元璋演技不行,而是沈大哥太过精明,也或许是他有超强的嗅觉,甚至说是他有超强的第六感。总之在朱元璋说出这番感激之言之时,沈大哥还是隐隐感到有些不对劲儿,他似乎是嗅到了那么一丝或有或无的杀气……
出宫之后,沈大哥在应天又逗留了些时日。这期间,他主要办了三件事儿

第一件事儿,便是叮嘱金大富将应天能脱手的产业尽快脱手。当然,至于为什么要尽快脱手手中产业的原因,沈大哥告诉金大富的说辞是,他面圣之时不仅答应了要替大明修缮应天城城墙,还要捐献五十万两白银用来犒军。
这些都是急需要花钱的事儿,说不定胡惟庸过两天就要来找金大富要钱了。因为他之前为这事儿也跟胡惟庸沟通好了的,修缮城墙的钱随时来金大富这里支取。至于犒军的五十万两白银,他也会尽快上缴到户部去。
(本章完)




明越坡 第七百五十七章 皇亲国戚
这第二件事儿,沈大哥便是拜望了刘伯温。刘伯温知道沈大哥与我的关系,自然对沈大哥是格外热情。
从刘伯温那里,沈大哥得知他已向朱元璋提出了告老还乡的辞呈。至于刘伯温为什么要告老还乡,刘伯温虽然再三言明是自己确实年岁大了,但是话里话外,沈大哥还是捕捉到了一些信息,那就是朱元璋似乎对刘伯温不再像之前那么信任了。
第三件事儿,便是在离开应天回苏州之前,再次拜望了李善长。李善长听说沈万三马上要回苏州了,更是告诉了沈万三一个更加让他吃惊的消息。那就是,朱元璋已经批准他因病辞官回临濠(明朝建立后,濠州改为临濠)居住的请求。
李善长准备不日将启程,按照他的说法,这次回老家之后,就不打算再回应天了。也就是说,他今日跟沈万三提起这事儿,就相当于是告别了。而且这个告别,很有可能就是永别。
从李善长那里回来,沈大哥的心情很沉重。先是朱升辞官归隐,然后是刘伯温辞官还乡,接着是李善长因病还乡,这一个二个的都是怎么了?而且这才是短短两三年之间发生的事儿呀?
沈大哥这一思索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他又联想到了被朱元璋流放海南的汪广洋,还有被朱元璋处死的杨宪……
这一个二个的可都是当朝的重量级人物呀?难道应天的风向马上就要变了?
沈大哥离开应天之前,只是交待金大富,将手中的产业尽快变现。至于胡惟庸那边,涉及到修缮应天城墙的,一定要全力支持;至于解缴到户部的五十万两犒军之银,也尽快去户部办妥手续。
沈大哥回到周庄之后,见到了汪耀南。老熟人、老朋友相逢,沈大哥总算是尽扫应天之行的阴霾。
不过汪耀南提出在龙头兴建贸易码头的宏大计划之后,沈大哥却是有些拿不准了。
按说这趟应天之行回来,他已下定决心要尽快撤出应天的投资、逐渐淡出朱元璋的视线。此时,汪耀南来找他到外地投资,不是正好吗?
问题的关键是,沈大哥觉得这龙头太远了,是个什么样儿,他一点儿都不了解,他还是不敢贸然下手。因此,汪耀南也在周庄逗留了几天了,沈大哥始终表示,这事儿得等我回应天了,他再找我好好商量了,然后给汪耀南答复。
刚刚汪耀南见到我,听我说想请他帮忙送两个孩子去三佛齐国之事,说这事儿太好了。这一是因为沈万三对去龙头投资一事拿不定主意,要听听我的意见,恰好我就出现在了周庄。汪耀南觉得这事儿是赶上趟儿了,所以觉得好。
另一个方面是因为听我说了这两个孩子的不幸遭遇,如果能将这两个
孩子安全送到三佛齐国,那就是给三佛齐国的梁道明卖了个大人情。
要知道当时的三佛齐国可是东南亚最强大的海洋大国,连汪耀南所在的龙头也只是三佛齐国下面的一个小邦国。本来汪耀南打算在龙头建立一个大贸易海港之后,肯定每年是要向三佛齐国上税的,至于这个税点多少,他还得想办法去三佛齐国打点打点。
可是这下好了!对于汪耀南来说,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施进卿、施忠义这两个孩子就像是上天专门派来帮助他办成这事儿的一样。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那施进卿的舅舅梁道明在三佛齐国混得那不叫“可以”,那叫“相当可以”,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可以”。
因为梁道明为人甚有权谋,深得三佛齐国国王赏识,竟然将自己的一个女儿下嫁给了他。也就是说,梁道明在三佛齐国,那就是当朝驸马呀!
虽然这三佛齐国国王还有几个儿子,还有其他女婿,但要论能力,没有一个能出梁道明之右。也正是因为如此,三佛齐国国王对梁道明也是愈加器重。
1...3163173183193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