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快穿)富贵荣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昔我晚矣
锦荣无语,他当太子的时候,太傅还管不着他呢,当了皇帝反倒严加管教了。
锦荣想了想,自己忘了大魏还有这么一个传统,身为文官总要谏言一回皇帝,不然都不好意思出去说自己是文官。
看在太傅一把年纪的份上,锦荣也就心怀大度地没让人把他拖下去了,拍了拍他的肩膀,扭头就走,出门后就耳语让身边的刘内侍给太傅今天的饭食多加一把盐。刘内侍眼睛亮了亮,点头就应下了。
给太傅饭里加把盐,顶多挨顿板子,但却是新帝登基以来,他第一次被委以重任,说不定就得了主子的青眼,瞧边上的那个关木头不就羡慕死他了吗?
关内侍要是知道了刘内侍的心思,恐怕会无语,他哪里羡慕了,他和刘虞这种奸滑之人可不同,性格刚直,这事虽然说出去不大好听,但总比陛下生气怨上刘太傅的好,只是小小捉弄一下,陛下也是少年心性啊。关内侍心中慨叹道,忍不住又追怀起将小皇帝托付给他的先帝陛下了。
而这边,沈太傅见小皇帝浩浩荡荡的来,被他严词指责了一通,也一句话都没说,扭头就又带人走了,沈栝不禁有些丈二摸不着头脑。
过了半晌,沈栝一拍脑袋,小皇帝人走了,他教谁去啊。
作者有话要说: 没有存稿的惨痛现实就是人算不如天算原本昨天一天都可以码字的送上二更对不起了小天使们刚放暑假小伙伴亲戚什么的比较多蠢作者感觉自己变成了小陀螺谁都能抽一下qaq
明天中午十二点有更的因为已经码了一章存稿(不先放了)





(快穿)富贵荣华 第110章 荒唐皇帝
这皇宫里总是藏不住秘密的,很快这尚书房发生的事情就上下皆知了, 没传到宫外去那还是几位阁老给压了下去。
到了中午, 沈栝就向瞿阁老求教了起来,瞿阁老一叹, “你教训的也太过了吧。”
沈栝老脸一红, 却又振振有词道, “先帝对我们圣恩有加,我等怎能眼看着陛下荒废学业。再者,晨学是太.祖皇帝订下的规矩, 断不可破。”
瞿阁老道:“你说的倒是实情, 只是陛下为太子时, 好玩乐了些许,需循序渐进方好。”
沈太傅和瞿阁老正谈论着,内侍已经将午膳送了上来。
沈太傅一口饭还没吃下去, 就吐了出来, 满脸苦色, “这、这是什么味道,如此咸。”
他拿起旁边的藕汤, 想解口中咸味, 未料那汤中咸味更甚, 活像吞了口盐。
沈太傅这一番动静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甚至因为他的狼狈忍不住笑了起来,坐在他对面的瞿阁老持箸在沈太傅的饭中拨弄了几下,果然看到了精细雪白的盐粒。
瞿阁老不禁哑然失笑, 廊食是由宫人准备的,偏偏又是沈太傅的饭食出了问题,傻子也能猜到是谁动的手。
瞿阁老调侃了沈栝一句道,“放了这么多盐,看来你把陛下得罪的不轻。”
沈太傅满脸苦色,“陛下若是瞧我不顺眼,嫌我话说的不好听,大可责罚杖刑,何必用这种小道?”
“真要用了杖刑,那吃亏的可是陛下。”瞿阁老持箸沾了些许盐,眼眸微眯,“你可知这盐是什么意思?”
沈太傅一愣,才思敏捷之下很快便想到了,“盐,通‘言’?”
瞿阁老一笑,“陛下是嫌弃你多言了。”
“这……陛下能想到这么一出啊?”沈栝有些怀疑道。他印象中的前太子殿下,现在的新帝也就贪玩惫懒了些。
“陛下是怎么想的,可不是我等能妄加揣测的。”瞿阁老打住了他的话,心中却是若有所思,在朝臣的饭食中加盐,说出去顶多是个笑谈逸闻,言官若是以此谏言,倒是惹人嗤笑了。连被陛下指使的宫人,他们也不好教训,毕竟人家侍奉的皇上。
“那可如何是好?难不成对陛下学业一事不管不问?”沈太傅严肃道。
瞿阁老轻捋微须,“这自然不是小事,我等老臣该去禀报两位太后一声了。”
沈太傅闻言便定下心来,就算是作为先帝留下的辅政大臣,也不能任由皇帝荒废学业下去。但转眼又看到了加了盐粒的饭事,面色又是一苦。
再让宫人换一份来,不知道是不是同样加了料的。
瞿阁老见状,指了指自己面前的饭菜,笑道:“不如我这一份,你我分食之。”
沈太傅拱手,“那就多谢瞿阁老了。”他下午翰林院还有公务要处理,饿着肚子可就不好受了。
廊食味道虽一般,但分量却是够的,两个人吃也能勉强饱肚。
下午处理完内阁事务后,瞿阁老和沈太傅,又找了另外几位大臣,前往宫中求见两宫太后。
黎锦荣是太子,却非嫡子,前皇后赵氏未有生育,后吴妃生下了文德帝的唯一子嗣,因此晋为贵妃。不过,锦荣和她们任何一位都不熟。
文德帝虽然因为忙于政务,疏于对太子的管教,但因为祖宗规矩,皇子不可长于妇人之手,所以黎锦荣一出生就被送到了元嘉殿,除了在六岁被封为太子,还有平时生辰之外,都没怎么见过赵皇后,吴贵妃。
锦荣继位为新帝,赵皇后被封为慈德太后,吴贵妃母凭子贵被封为寿德太后。两位太后因为深宫久伴,感情也不错,而且因为新帝年纪轻,她们对后宫的权力也不小。
关于陛下早起读书一事,瞿阁老第一个念头就想到了两宫太后,大魏重孝,两宫太后警训皇帝,皇帝自然会乖乖读书。
和他料想的不错,两宫太后都是贤德女子,对先帝更是爱重有加,也信任先帝留下的辅政大臣,自然希望新帝能够达到先帝的期许,得知小皇帝坏了祖宗的读书规矩,立刻命宫人唤皇帝过来。
瞿阁老有意退避,太后训诫皇帝,他们见了可不好。
吴太后却摆了摆手,“你们都是先帝留下辅佐的肱骨大臣,也为皇儿讲过课,当得皇儿称你们一声先生。”
赵太后也没异议,瞿阁老等人闻言只好留了下来。
可没成想,宫人去了半会儿,也没回来,两宫太后都皱了皱眉,又派了几个宫人过去,其中还有掌宫内侍监。
这回,曹内侍是回来了,可脸上一片仓惶,“禀太后,陛下他……他不过来。”
“这是怎么回事?皇儿在做什么?”赵太后也开口了。
曹内侍吞吞吐吐,令瞿阁老觉得有些不好,也问道,“陛下怎么了?”
“陛下在……在和宫人玩乐。”曹内侍硬着头皮道。
“什么?”两位太后都面露震惊,虽皇帝守孝之期已过,但这么快就沉迷玩乐,实在荒唐。
两位太后立刻起身道,“快带哀家去。”
两位太后还有几位重臣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前往了新帝宫中。
乾元宫,一身着明黄锦衣尊贵不凡的少年郎仰头卧坐在紫檀木的摇椅上,指挥着下面着各色衣裳的宫人扮演他们的角色。有扮演波斯商人的,有扮演卖货郎,还有扮演采茶女子的。
大略一看,竟有二三十个宫人,被折腾的满头大汗。
之前被去而无返的宫人,正是被扣下来扮演皇帝喜欢的角色。
瞿阁老等人一见,便忍不住跪下劝谏,“陛下,不可耽于玩乐啊。”
两位太后自幼便选入宫中,久居深宫多年,哪见过这样的阵仗,差点没被吓晕,赵太后厉声道:“快,快给哀家停下。”
众多宫人哗的一声全部跪倒在地。
吴太后还想训斥几句锦荣,却不想他懒洋洋地从摇椅上起来,“没见两位太后气着了吗?把御医院的人都叫来。”
御医院的人来的快,都让人忍不住怀疑是不是提前准备好的,其实还是刘内侍狐假虎威恐吓威胁,才跑那么快的。
所以还没等两位太后说几句话,就被太医给团团围住了,望闻问切什么的。
锦荣还在边上道,“两位太后的身子,你们可得好好小心照顾着,要是有个什么胸闷嗓子疼……”
太医们心中一紧,却听小皇帝锦荣道,“朕不要你们的脑袋,就罚俸禄,罚个十年八年的。”
这是让他们全家都去喝西北风啊。太医们立刻更用心了,便是什么一点头疼也被他们给诊了出来。
“两位太后的身子这么弱,还不快送回宫去,太医院的人都给朕治好了太后。”
被这么一打断,赵太后和吴太后都忘了来做什么了,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送回了寝宫,随行的还有二三十个太医。
瞿阁老等人眼观鼻鼻观心,在一旁跪着没说话,锦荣也没打理他们。送走了两位太后,就又坐回了摇椅上,继续让宫人表演,供他玩乐。
沈栝是第一个没忍住的,咳了两声。
锦荣好像被这声音给惊醒了似的,抬头看见了他们,勾唇一笑,“原来瞿阁老你们还在啊,我还以为太后回去了,你们也跟着回去了。”
“起来吧,跪久了对身体不好。”锦荣笑眯眯地道。
众臣行礼起身,“谢陛下。”
既然撞见皇帝玩乐了,那瞿阁老身为首辅就不能不站出来说话了,“老臣有一言,还望陛下莫要因为玩乐,而荒废了学业。”
锦荣却挑了挑眉,“有说皇帝不能玩乐吗?朕记得文宪帝就有过类似的举止,朕效仿先人。”
这一听就是胡扯的话,瞿阁老也有应对,“宪帝时,有外戚为乱,江南生乱……”
锦荣叹了口气,“那好吧。朕明日就不玩这个了。”他又道:“那明日尚书房……”
瞿阁老苦笑了一声,“陛下龙体为重,晚两个时辰也是情理之中。”
锦荣撇了撇嘴,似乎并不满意,但也就只能到此为止了。
见陛下是真撤了玩乐的宫人,瞿阁老,沈太傅等人才松了口气告退离开。
等走到西武门外,其中一大臣拍脑袋道,“坏了,忘记我等进谏的本意了。”
旁人嘲笑道,“你才醒过神来啊,陛下这是连消带打呢。”
“看来陛下是有所长进了。”瞿阁老笑道。
沈太傅也更精神了,做个圣明君主的帝师自然胜过有清誉的文臣,“我等一定不负先帝遗愿,教导陛下成为德治之君。”
然而没等沈太傅准备好了更严格的教导,一酬壮志,第二天他在尚书房等了两个时辰,皇帝也没来,直到宫人传话来说,皇帝出宫打猎去了。
第一天,小皇帝去打猎,
第二天,小皇帝欣赏伶人乐曲,
第三天,小皇帝玩起了作画。
……
两宫太后和众朝臣就觉得不好了,这是要做一个昏君的节奏啊。
其实锦荣一开始没打算这么做的,谁让因为他的苦逼皇帝爹,以及他之前多年都没有表现出什么英明君主属性的缘故,无论是两宫太后还是众朝臣都准备极为严苛的要求他,希望小皇帝能按着他们理想的皇帝模板来。
更深一层的,也有希望能对还年幼不过十四的小皇帝施加自己的影响,潜移默化,为名为利,或者为了所谓的学术。
若是正常的十四岁少年帝王,或许真会听他们的话,有孝道压着,朝堂上又有众多大臣镇着。
但锦荣不过两眼便看出了他们的心思,既然没法正常的来,倒不如破而立之,不按套路来,不断试探他们的底线。
如果过高了,那就踩低一些。
作者有话要说: 锦荣绝不是任由摆布的人 让她按照别人规划好的一步步走 这是不可能的
以及蠢作者是主角控坚决不虐主




(快穿)富贵荣华 第111章 荒唐皇帝
新帝即位不久, 就传出了荒唐的名声,这让众朝臣头疼不已, 难道要再出一个十几年不上朝的文宪帝了?其实就算小皇帝真成了他爷爷那样的人物,也没关系,毕竟现在内阁人才济济。
这样一想,朝臣们反倒放松了对小皇帝的要求,不肯去尚书房读书也没什么, 还能有比现在更糟糕的吗?
这中锦荣的下怀, 现在还只是第一步,打消那些人想控制他影响他的想法, 至于其他, 他有耐心可以慢慢来。
两宫太后都是千挑万选进宫的,读多了女戒女则,不善争斗,为人死板,对付这类人, 就得不要脸放肆一些。这不,两宫太后对小皇帝‘荒诞’的行为担忧不已,和不读书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了。
想以孝道压他,谁知锦荣往往是今天撤了,明天又换了个新玩法, 她们也责问过锦荣身边的人,想找出是哪起子小人教唆引诱了陛下,谁知这些新奇玩意都是锦荣自己想出来的, 内侍提出来的寻常玩乐反倒还被锦荣嫌弃。
再加上几位辅政大臣放松了对小皇帝的管教,两宫太后也找不到商量的人,自己琢磨着,竟想到为小皇帝选些贤良淑德的女子陪侍。若是能劝阻锦荣玩乐最好,再不济也能诞下皇嗣,免得像文宪帝后宫子嗣单薄。
然而这意思刚一透露,就被锦荣以孝道为由给挡了回去,三年不纳后宫,为父皇守孝。
这说法立刻堵住了两宫太后的嘴,她们对先帝是最爱重的,锦荣能为先帝守孝远离女色三年,她们心中自是感到欣慰,一时倒也忘了,小皇帝可没为了守孝而放弃玩乐。
锦荣又多加责备太医院的人,三天一小诊,五天一大诊,每日的补汤药膳不断,还有定期的医女针灸按摩,在好好养着两位太后的同时,务必让她们忙得无心想起小皇帝的事。
这番动作下来,至少在后宫里,再没有对锦荣指手画脚的人。而他也一般不上朝听政。
日子一闲,锦荣又把主意打到了身边的人身上,刘内侍和关内侍。
刘内侍是那种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日后定为奸宦,皇帝身边的奸人,如果是原来的小太子,恐怕当了皇帝也容易被刘内侍教唆成荒唐好乐的。
与之相反的是关内侍,他是文德帝发现自家儿子好玩乐后,千挑万选安排过来的。之所以没拔除了刘内侍,是因为文德帝自幼对内侍宫女等人比较有好感,加之刘内侍还是两宫太后选的,他也没好意思就两位妻妾说,你们的眼光不好。
关内侍虽是宦官,却性情耿直,识义理,通典故,又廉洁不贪,在宦官中威信也很高。好宦官在大魏历朝都不少见,当然奸宦更多。
刘内侍虽爱财,性格奸滑,但对锦荣的忠心却不亚于关内侍,这恐怕也是历朝皇帝身边又多看重宦官的原因了。
因为性格追求不同,刘内侍和关内侍常常合不来,甚至还会在锦荣面前吵起来。这种时候,锦荣都是当乐子看,端杯茶嗑个瓜子,看两人能辩出个什么来。
至于结果,锦荣自然不喜欢打和场,而是会分个清楚明白来。她一向看不大上糊涂人糊涂事。
刘内侍和关内侍倒是被锦荣这么一认真给吓了一大跳,也惊觉自己失了礼数,居然像市井泼皮般在陛下面前争执不休。
锦荣摆了摆手,免他们无礼,他向来都是这样的态度,宫里谁都知道陛下从太子时期对身边的人就很宽厚,打碎了个茶碗什么的,顶多罚几个月俸禄,几乎没打骂过人。
免礼后,锦荣又继续分析起了他们争执的前因后果来,小到每一处细节,甚至连刘内侍和关内侍自己都遗漏的地方也被锦荣补全了,有条有理,圆满还原事实真相,使得刘内侍背后都吓出了一声冷汗,他还自认有底气,不怵他关木头,但小皇帝一说,事实详尽之极,他才发现他犯了这么多过错。
关内侍虽也被挑出了过错,但心中对锦荣的尊崇程度又上了一层,陛下居然聪明到这种地步。不过一个小差漏便推导出了完整的事实。
“陛下聪敏睿智。”关内侍真心称赞道。
刘内侍也不会输给关内侍,跟着拍了一下锦荣的马屁,顺便自责罪行。
锦荣倒没在意他二人的称赞,“若是连这点小事都分不出个条理来,那又如何谈得治国?”
“陛下说的是。”刘内侍也不在乎什么治国,只管侍奉陛下,拍陛下马屁,小皇帝好,他就好。
关内侍却是在心中暗暗点头,他之前还因为陛下的荒唐玩乐而多有劝阻,但今日一见,发觉陛下胸怀聪敏不输于先帝,至于玩乐,少年心性罢了,也没见劳民伤财,而且还需要他们等人多加引导。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陛下于宦官间的小事都如此认真,想来日后在国事上也胸有丘壑。
“至于你们犯的过错……”锦荣眼眸微眯道。
关内侍和刘内侍都不禁羞愧低下头去,“听凭陛下处罚。”
锦荣右手握着白玉折扇,有一下没一下敲打在左手胳膊上,“罚俸禄吧,好像已经罚了你们几年了……”
关内侍和刘内侍头低的更下去了,之前也是被锦荣有理有据地处罚过了。
锦荣调笑道,“再罚下去,只怕你们连饭都吃不起了。”
刘内侍大胆抬了一下头,谄笑道:“陛下对我等关怀有加。”往常虽是罚了俸禄,但偶尔赏赐的东西也从不少。
“那这次就换个招吧,罚你们为朕各做一件事。”锦荣掷地有声道。
关内侍听了有些疑惑,刘内侍则是抓住机会就拍马屁,“能为陛下做事是我们的福份。”
锦荣笑意浅浅,“那这两件事,你们都必须给朕做到。”
“第一件……”锦荣走到跪得笔直的关内侍,伸手捏了捏他单薄的肩膀,“关内侍,你就随尚武房的师傅学武吧,直到出师为止。”
刘内侍原本看着关内侍羡慕嫉妒的眼神瞬间变成了幸灾乐祸。
以往刘内侍在背后骂关内侍,都是骂短命鬼,就是因为关内侍身子弱,手无缚鸡之力。要关内侍一个弱不禁风的小身板去学武,陛下果然厌弃了他吧。
然而没等刘内侍高兴多久,锦荣就开口对他说话了,“第二件事,刘内侍就去把大魏律给背了吧。”
刘内侍:“……”
大魏律有多少卷,多少章?他的老搭档关内侍很有同情心地说了一声:“大魏律十二卷,各有三十七章。”
刘内侍背后冷汗落下,那要背完岂不是要了他的老命。尽管他今年才四十不到,却喜欢以老奴自居,以表示和陛下的亲近之意。
两位身边亲近的内侍难得的失色,一下子就愉悦到了锦荣。
当然他也以合理的借口宽慰了两位,毕竟锦荣身边的人用的也还顺手,没打算换。
理由很简单,比如尚武房的师傅催促他好几次了,倒不如让关内侍学好武艺来保护他。还有大魏律,由于曾经有一朝皇帝主张以法治国,大魏律被他让人改了又改,加了又加,到现在又多又长,锦荣懒得背,就打发刘内侍去背了。
至于任务的分配,那就是他个人的恶趣味。
相比起关内侍视死如归的神情,刘内侍都快哭出来了,锦荣拍了拍他的肩膀,宽慰道,朕也是当皇帝的人了,身边的人也要比当太子时有所长进巴拉巴拉的。
这话一说,刘内侍立刻收了眼泪,握拳表忠心宁死也要把大魏律给背下来。绝不能让陛下厌弃了他,被其他的小妖精给哄走了,所以提高自身本事也很重要啊。
锦荣的一句话,刘内侍和关内侍就不得不忙的团团转,因为平日里还是要服侍陛下的,那么背大魏律和练武也就只能抽空抓紧时间做了。
刘内侍变得天天嘴里念叨着大魏律第几卷第几章,哪一条。看得都让人心酸,而原来常常给他贿赂一些财物的人也给吓了回去。
但刘内侍还哪管财路断了呢,圣宠断了才糟糕呢。
而关内侍天天在尚武房练武,也没了时间去劝诫锦荣这里不要做,哪里不要。
一时间,锦荣感觉更轻松了。
小皇帝身边这么大的动静,内阁的朝臣也不会一点风声都没听到,有些听了纯当是小皇帝调.教身边内侍,但有些听了却若有所思,比如瞿阁老,再联系起宫里传出的陛下断案,不禁轻捋胡须,但笑不语。
内阁忠于大魏,自然是盼着皇帝好的。
对陛下的要严苛求,以及在朝政上对陛下亲政多有限制,也不过是担心会出现皇帝专权前朝祸乱,但如果皇帝圣明,那便是大魏之福。
也是因为看出了这一点,锦荣才没有大刀阔斧,而是采取了润物无声,细水长流的方式。
锦荣从来不是一个好杀戮之人,但轮回多世,手上沾的血也不少,有些甚至消弭了她的一部分功德,只是她不在乎罢了。
大多权力更迭,都伴随的血腥杀戮,但锦荣没打算这样做。能和这帮老狐狸斗一斗,也不失为乐趣。
也因为皇帝和内阁有来有往的试探缓和,即便锦荣不上朝,许多重要的奏章也会在她玩乐休息时送过来。
一般利国利民的奏章,锦荣就朱笔一勾准了,大魏昌盛,她得到的功德也不少。其他就退回了内阁。
时间长了,内阁的朝臣也看出来了,当今怕是又一个不输于先帝的圣明君王。
就是惫懒了些,能让朝臣做的就都塞给了内阁,几位辅政大臣心中无奈一笑。
春去秋来过了三载,昔日文弱刚直的关内侍虽然外表依旧不显,但却脚步平稳,有一手好功夫,能给皇家教武学的师傅自然也不是一般人。而过去笑面佛般的刘内侍则成了动不动就说起了大魏律例的宫里有名的司礼太监。
这让锦荣忍不住感叹物是人非,沧海桑田啊,虽然一切都是他造就的吧。
继位后一年,锦荣就已经亲政了,但却还是很少上朝,最大限度地压榨着内阁朝臣做事,时间久了,‘荒唐’名声倒是传了出去。
当然,这荒唐之说也不过是笑谈,只当是陛下在政事上不显,但朝廷人才济济,忠臣良将,隐有承前朝开辟盛世之象。
1...4647484950...1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