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资源大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月下的孤狼
方明远手支着下颌,叹道:“下一句是不是,希望我再接再厉,不管是时间还是地点,好歹划出个大概范围来?”
小泽直树虽然满心的愁苦,但是仍然被他这一句话逗得差点乐出来,道:“方君如果说能够这样想,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如果说有什么能够对方君有所帮助的,方君尽可能提出,我们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满足方君你的要求!”
“我想如果说我的心情能够好一些的话,也许会有新的收获。”方明远看似随意地答道。
重生之资源大亨 第四十六章 晴儿怎么办
小泽直树回东京之后是怎么说的,方明远不知道,不过在两人会面之后,收集《华夏甲午以后流入日本之文物目录》中文物的速度有了显然的加快。六大财团还答应各送了一个中型农场给他,在日本想要找到大型农场也是不易的,等事情尘埃落定他就可以选择场址了。方明远是除了美人,来者不拒!
一月一日,新的一年到来,也是日本的新年时节日本以前也是过农历新年的,但是在明治维新之后,新年改为阳历一月一日。对于元旦,方明远倒是并不在意,国内也并不怎么重视这个节日。不过,在日本呆着的他,倒是也切身体验了一把日本的新年气氛。
少女时代和权宝儿都受邀请参加了日本的“红白歌会”,如今她们在日本歌坛上简直是红得发紫,令日本娱乐圈里的人士对此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令无数日本本土艺人羡慕嫉妒恨,但是却无人敢真正在暗地里向她们下黑手p爱贝克思公司在日本娱乐圈中的地位可不是纸糊的,方明远的震慑力就更不用说了。
她们一直在日本,方明远也在日本,有的时候也会同在一个城市了,没什么事情的时候,方明远有时候也会探个班或者说请她们吃个饭,虽然也没两次,但是已经足以令那些牛鬼蛇神们退避三舍了。六大财团和日本政府也暗中警告了很多人,在如今的这个敏感时候,搅得方明远不高兴,他们自然就更不高兴!
《无限恐怖之生化危机》的北美和全球票房继续高歌猛进,成为了这一时段里当之无愧的票房霸主,也令这些投资《无限恐怖》系列电影的电影公司们一个个喜出望外,头一部电影就创下了如此令人满意的票房成绩,哪怕是后面的几部能够接近这一票房水平,对于他们来说,就相当开心了。当然了,更重要的是这令他们对手中的那些经典电影的再创作,开辟出来了一条新路!虽然说上映时间还不到十天,方明远已经接到了多个电话,要求后继的影片尽快地提上拍摄日程来。而且还有人提出来将更多的电影充实进《无限恐怖》系列中去。
就是日本方面,也有人在联系香港锦湖电影集团公司,希望能够将日本那几部经典的恐怖片塞进《无限恐怖》系列中去,不过都被香港锦湖电影集团公司回绝了。虽然说鬼】片在全球电影市场上,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题材,但是在国内,却有着诸多的限制。而且日本的鬼】片,更多的是在气氛上的渲染,从视觉效果来说,与欧美的同类电影相比较,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方明远觉得给日本电影的优待已经足够多了,日本的电影公司不拿出来足够令他心动的东西,香港锦湖电影集团公司凭什么要带着日本电影公司赚钱?
“我在香港忙得都要恨不得有三头六臂了,你在日本倒是好悠闲啊!”于秋暇眺望着远方的大海,嗔怒道。方明远留驻日本,虽然说如今的通信技术发达,通过种种手段可以远距离控制企业的发展,但是毕竟还有很多事务需要亲身考察,才能够得到第一手的资料。方明远不去,就得由其他人承担这一块的工作。虽然说林莲、麻生香月她们都可以代表方明远,但是仍然有很多时候需要于秋暇出面,毕竟方家的很多企业中,郭家都是第二大股东,于秋暇与方明远的关系又是人尽皆知,很多时候,她出面,远比林莲她们更为合适。
“秋暇姐这样说,我可是要大声地喊冤叫屈的,莲姐她们现在都不在日本,日本的事务,如今可是基本上都是由我来处理的,我哪里悠闲了?”方明远将茶杯放到了她的面前,笑道,“再说了,我在日本也促成了不少企业间的合作事项,秋暇姐可不能够将我的功劳一言抹杀掉啊。”虽然说他所提出的那些条件里,并没有涉及到经济领域,但是六大财团和日本政府如今都算是有求于他,所以自然会连带着给方家及其盟友旗下的企业带来明显的好处。
于秋暇喝了一口茶,正色道:“明远,事情已经这样了,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以后可不能再这样冒险!你要明白,如今你已经不是一个人了,如果说……你知道会给大家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方明远留在日本的原因,她自然是知道的,也是极其不赞同的。在她看来,日本政府即便是开出再好的条件,也不值得方明远冒这样的风险。
虽然说如今的方家已经是华夏乃至全球的顶尖家族之一,但是有一个问题却是方家怎么也绕不过去的破绽,那就是家族的兴起可以说系于方明远一身,家族中,目前在商业领域里没有人能够接替方明远,而方家的人脉和影响力,也大多在方明远的手中。如果说方明远一旦有个三长两短,对于方家来说,称之为天塌了都不为过。于秋暇对于这一点来说,可以说是有着切身的体会,如今的郭家,可以说也是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有方明远和没方明远的方家,以及围绕在方家周围的这些家族,在国内乃至全球的地位可以说是有着明显的差距的。
但是,于秋暇心里也明白,方明远留在日本,一旦真如他所说的那样,那么对方家以及其他家族来说,日后打入日本市场可以带来无可估量的好处,日本毕竟是世界经济的第二大国,日本市场,对于方家旗下的这些企业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香港锦湖电影集团公司和郭氏航运集团公司来说,同样如此!
“秋暇姐,谢谢!”方明远伸出手拍了拍于秋暇放在桌上的手笑道,“我自己知道分寸的!”
于秋暇轻叹了一口气道:“你知道就好,真要是……晴儿怎么办?”
重生之资源大亨 第四十七章 过剩的危机
方明远给于秋暇又换了一杯热茶道:“等日本这件事过去,估计在四月份后怎么也差不多了,我会让晴儿来担任我的助理的!”既然已经都到这个地步,他也就不矫情了。 .
“唉……”方明远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刚端起了茶杯抿了一口的于秋暇立时挑眉看向了他,目光也立时变得锐利起来。
“想想日后要管秋暇姐你叫妈,我怎么就觉得那么别扭和不自在呢。”方明远叹息道。于秋暇立时一口茶水全都喷了出来,接着就是一连串的咳嗽,方明远连忙站起身来,帮她抚拍后背。
好半晌,于秋暇才缓过气来,嘶哑着声音道:“臭小子,你是故意的吧?”
方明远忍着笑反问道:“秋暇姐,如果说我改了口,您就不觉得别扭?”他倒不是故意挑于秋暇喝茶这个时机,而是真的有感而发。叫了这么多年的秋暇姐了,让他一时改口还真是不适应。
于秋暇嗔怒地白了他一眼道:“有什么别扭的?我只会感到放心和自豪!”女儿终身有了结果,日后郭家香火也有人传继,她也算是给郭家和丈夫一个交待。至于没有正式的名分,虽然有些遗憾,但是女儿坚持如此,她和公公也不认为还有人比方明远更优秀和出色,也令两人更为放心的人选,她还能说什么?方明远改口,虽然短时期内肯定是不适应,但是从长远来说,这又算得了什么?
“你在日本的安全能不能保证?一切都要以你自己的安全为优先!”于秋暇还是忍不住再叮嘱方明远道。
方明远迟疑了一下,示意于秋暇凑过头来,在她的耳边压低了声音道:“其实大概的时间和地点,我现在已经知道了,我不往那里凑,其实就没有什么风险。”
于秋暇不禁瞠目结舌,睁大了眼睛看着方明远,不过她很快就恢复了正常。也是,华夏国内的那一次,也表明了方明远判断的大概的时间和地点,准确无误。虽然大家都习惯成自然说“小日本”,日本的国土面积也确实只有三十七万平方公里,但是那得看是和谁来比。与俄罗斯、华夏、加拿大、美国这些国家相比起来,确实是不大,但是实质上德国加上瑞士两国的土地面积也不过是和它相当。而且日本还分为了四个岛,方明远要是知道大概的时间和地点,风险自然不大。
于秋暇忍不住伸手在方明远的脑袋上敲了一下,恨恨地道:“那你不早说,害得大家都为你担心。”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知道的人越少,才能够利益最大化。而且我就是早早地说出来,也起不到太多的作用。”方明远揉揉自己的头道,于秋暇嗔怒之下,下手有点狠。
于秋暇思忖了片刻,缓缓颔首,确实是这样,这种事情早说也没有什么用处,只会引发社会动荡,没看日本政府如今也只能是暗地里进行救灾准备,明面上也就是各种应灾演习的频率高了不少。而且这样一来,也便于方明远从日本获取更多的利益,方明远对日本的态度,别人不知道,她还能不知道吗?
“好吧,你早就是能拿主意的人了,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相信你自己也明白。”于秋暇将鬓发捋到耳后轻笑道。知道方明远一切皆在把握,她这心里立时就踏实了很多。两人接下来的话题就转向了郭氏航运集团公司和香港锦湖电影集团公司的事务上。方明远这些时日不能远离日本,有些事情通过电话或者说网络来交流终究是有些不大妥当,于秋暇也需要亲耳听听方明远的想法。
郭氏航运集团公司如今正处于业务收缩阶段,一方面接收新船,一方面加快了对旧船舶的淘汰进程。当然了,也不是全然的收缩,与此同时,郭氏航运集团公司也在收购着那些在经济危机中无法坚持下去的同行,继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无论是现代商船还是韩金海运公司,我们如今所控制的股权,都已经到了天花板,想要再继续增加我们的股权,韩国政府恐怕第一个就要插手过问了。”方明远道。韩国是一个临海国家,国家经济又高度依赖进出口贸易,航运业可以说是核心产业,方家如今可以说已经实质上控制了现代商船公司,又参股韩金海运公司,韩国人是不可能容忍国家的第一大航运企业被外国人所控制的。
于秋暇点了点头,脸上有些惋惜,郭氏航运集团公司如今在内地的发展也陷入了瓶颈,国内的航运企业蓬勃发展,有来自上层的扶持和政策鼓励,几大国资航运企业近些年来的发展速度都相当地惊人,即便是在经济危机中,它们也可以获得来政府的特别扶持资金,不断地扩张船队,与老牌航运企业争夺市场份额。
虽然说,如今的华夏经济仍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航运业的市场蛋糕可以说每年都在不断地扩大,但是于秋暇却必须要考虑到,未来华夏经济的增长速度如果说放缓了下来时,郭氏航运集团公司将不得不面对国内那些国资航运企业的“强大”竞争时可能要面对的困境。东亚是郭氏航运集团公司的业务核心地区,可惜日本和韩国却都是航运大国,其的本国市场大部分都被本国的航运企业所占据。
郭氏航运集团公司虽然向东南亚诸国发展,但是这些国家的经济水平和本国市场都相当有限,就一个印度尼西亚还能够抬得上台面,但是方明远对那个国家的厌恶,却是人尽皆知的。而且东南亚还有新加坡这个航运“大”国。郭氏航运集团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令于秋暇有些迷茫,找不到确定的方向。
“秋暇姐,郭氏航运集团公司发展到了今天,其实已经也应当停下来歇歇,看看沿路的风景,至于下一步要如何走,不妨过几年再看看。”方明远道。郭氏航运集团公司这些年来发展地太快了,已经成为了全球顶尖的航运企业之一,虽然说有郭老爷子留下的老人辅佐,有方明远和于秋暇两人的掌控,但是随着它在全球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船队规模越来越惊人,在经济危机爆发的现在,如何令它保持收益率不下滑,也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
而且,走到了今天,由于华夏并没有推出四万亿的强刺激经济计划,经济危机并没有像方明远前世那样,迅速地扭转,未来的走势,已经陷入了迷雾,在很多事情上,他前世里还有的那一点记忆,已经不能够提供足够的参考,所以方明远也就慎重了很多。
于秋暇侧头想了片刻,点了点头道:“老爷子也是这个意见,那我们就先放放。那么造船厂这一块呢?目前国内有不少造船企业想与我们合作,特别是东海省省政府,已经多次向我们提出。”
方明远沉吟了片刻道:“看来东海省省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造船业如今已经是危机四伏,随时可能爆发出产能过剩危机来。”
二零一零年初,曾经有一个消息令国人为之振奋不已,二零零九年,在显示造船业竞争力的三大指标接受订单量、未交付订货量、建造量方面,韩国把所有的世界第一桂冠都让给了华夏,华夏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但是在业内的精英人士看来,这个好消息掩盖不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如今的华夏造船业已经是走到了产能严重过剩的悬崖边了。据业内数据统计,从二零零六到二零一零年的四年时间里,三十万吨产能的船企从八个增加到三十五个,十万吨船坞船台从十九个增加到六十九个。产业集中度大幅下降,在二零零六年之前国内的前十大船厂的产量占全国产量比重为百分之七十左右,而到了二零一零年的第三季度则下降到了不到百分之四十!而日本前十大船厂产量占比是近百分之六十,韩国则高达百分之九十五!
产业集中度的大幅度下降,反映了在这几年里,成立了太多太多的造船企业,全国的造船企业总数超过了三千家,在那些造船业大省里,甚至于出现了一个城市里就有超过二百家造船企业,其中一多半都是在二零零四年后成立的。而日本和韩国两国的造船企业加起来,也达不到这个数字!
而如此多的造船企业,其中又大多数是中小规模的企业,不掌握高技术船舶的制造技术和资质,结果就是同质化竞争!为了生存,这些企业只能拼命的压低制造成本,从而降低售价来换取订单,在造船业中就再一次地出现了华夏卖什么什么大降价的现象。但是即便是如此,在经济危机袭来,全球海运业进入低谷后,造船业自然也会面对强力的冲击!比如三点五万吨的散货船,在二零零八年之前报价通常在两亿七八千万华元,金融危机爆发后掉到两亿华元上下,二零一零年更是跌到了一亿三四千万华元。
价格的大幅度下滑,使得造船企业的利润出现了巨幅的缩水,很多企业出现了亏损,但是即便是这样,仍然出现了大量的船东弃船的现象,而且新订单数量也开始出现下滑的趋势。
于秋暇颔首道:“东海省政府希望我们能够收购荣盛重工集团公司,如果说不愿意全盘收购,参股成为重要的股东也可以。”
看着窗外仍然飘飞的雪花,上官懿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将手中的烟头在窗台上的烟灰缸里狠狠地碾灭,回到了办公桌前,看着桌上的文件,眉头扭成了一团。荣盛重工集团公司,是东海省知名的明星造船企业,曾经被东海省政府列为“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及“东海省百家重点扶持的民营企业之一”,可以说是华夏国内造船业中的顶尖民营企业,也是东海省造船业的一张亮眼的名片。
造船业是东海省的支柱产业,做为全国第一造船大省,东海省的造船业占到了全国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左右,在二零零八年之前,蓬勃发展的造船业,不但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也为东海省经济的发展贡献了不容忽视的力量。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经济危机爆发后,全球航运业急转直下,连带着造船业也一并被拖下了水。
占到了全国市场份额三分之一的东海省造船业,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船舶是为海外船企建造,自然也因此而受到了强力的冲击。去年的东海省造船业,出现了整体亏损,除了少数造船企业,比如说国企央企等大型造船企业,它们因为能够接到来自海军的军舰订单,倒是还算是不错;再比如说几家已经在国际上具有相当高的信誉的民营造船企业,虽然全球航运市场不景气,但旧船更新换代也会产生订单需求,活得虽然困难重重,但是还没有太大的危机。但是这改变不了大部分造船企业如今的困境。
虽然说如今面临破产清算的造船企业还算是少数,但是如果说这一局面不能够在短期内得到扭转,可以想象在未来的几年里,业内恶性竞争进一步激烈,大量技术含金量普遍不高的中小企业将面临被破产清算的危机,就连一些大型造船企业也难以幸免。而造船企业一旦破产,受影响最大的是银行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为了鼓励造船企业发展,推动当地的gdp增长和吸纳就业人口,往往都会给予其优厚的贷款条件,并在土地政策方面给予优惠条件。而造船企业普遍性地都是当地银行的贷款大户,这也使得危机有可能延伸至银行业这种情况在国外已经出现!
荣盛重工集团公司就是东海省造船业里最令他头痛的一个!
重生之资源大亨 第四十八章 过剩的危机(下)
荣盛重工集团公司如今虽然还掌握着大量的船舶订单,但是弃船和推迟船舶工期的情况大增,也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荣盛重工集团公司的债台高筑,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的总负债高达二百四十余亿华元,牵涉到十六家银行、三家信托公司和四家金融租赁公司,它就如同一颗不定时炸弹,令上官懿坐卧难安!因为他比普通人知道更多的荣盛重工集团公司的内情,知道它的实际情况,更清楚它如果说撑不下去的话,会带来什么样的强力冲击!
如今的国内,由于这几年来造船业的突飞猛进,产能严重过剩,全球行业低迷,短期内,同行业的央企集团公司大多不愿意通过收购破产船企来进行扩张或资源整合,非同行业的上市公司或大型集团也无意进入造船行业,这使得破产船企的资产处置难以成交,已经有数家破产企业的资产拍卖遭遇多次流拍。而且,这些破产船企的债权受偿率极低,从目前已有的先例来看,最终银行债权的实际偿还率仅为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这也就意味着向这些造船企业贷款的银行将面临着巨额的损失!这也使得国内的很多银行,纷纷从造船企业中抽贷,这无疑令那些原本就陷入困境的造船企业们雪上加霜!
东海省是造船业大省,造船企业所面临的困境,自然也会严重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了东海省政府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最重要的议题。上官懿为此也是伤透了脑筋。
联络郭氏航运集团公司,希望其能够入股甚至于是收购荣盛重工集团公司,就是上官懿提出来的。郭氏航运集团公司旗下虽然造船厂的数量和规模都不是国内最大的,但是它的效益却绝对是最好的。虽然说如今全球造船业都已经显露出了颓势,但是从上官懿所得到的消息来看,香江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在去年仍然保持着可观的利润率。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香江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建造的大多为高科技含量较高的船舶,全球能够建造同类型船舶的船厂数量有限,国内能够建造同类型船舶的船厂还大多都是从香江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获得的技术,所以市场竞争相比起来就没有那么激烈。再比如说,香江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有郭氏航运集团公司这个大客户,也确保了它不至于无船可造郭氏航运集团公司每年都在不断地淘汰那些船龄较大的船舶,或者说转让、或者干脆就报废。再比如说,香江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不但有海湾第二银行为首的多家银行在背后支持,还能够从辽省钢铁集团公司等多家钢铁公司手中获得高品质、价格稳定的船用钢板,这也使得它的建造成本要低于同行们……做为整个产业链的中间,它上不愁原材料,下不愁没有客户,这日子当然过得滋润了。
如果说荣盛重工集团公司得到香江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参股甚至于收购,那么它目前所面临的很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恐怕届时这些银行们就又要追着荣盛重工集团公司要贷款了。
看看如今的江宁汽车集团公司,不过是短短的几年时间,江宁汽车集团公司如同脱胎换骨一般,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家年产汽车超百万辆的大型汽车生产集团公司,产品畅销全国各地,甚至于向海外出口。虽然说出口的数量,与总产量相比起来,只能说是微不足道,但是能够向海外出口的汽车企业,全国又能够有多少家?
江宁汽车集团公司的奇迹般发展,也强力地带动了东海省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像已经被方家收购的南钢集团公司就不用说,东海省本地的很多汽车配套企业也因为江宁汽车集团公司的浴火重生,而得到了发展的大好契机,纷纷迅速地成长了起来。以江宁汽车集团公司为龙头,所形成的这个产业集团,如此已经成为了东海省的一大支柱产业。他自己能够顺利地在去年接任省长一职,很大程度上也是有江宁汽车集团公司这一得力的政绩支持。
上官懿很希望荣盛重工集团公司能够成为下一个江宁汽车集团公司,在造船业这一块,成为产业的领头羊。这件事情他也与荣盛重工集团公司的董事长荣志章提过,荣志章对此也是深表赞成,很欢迎香江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甚至是郭氏航运集团公司向荣盛重工集团公司注资,当然了,荣志章还是希望自己保持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上官懿却认为,这个并不是不能够谈的。
他对方家旗下的企业关注了很久了,他发现,方明远对于企业的控制权极其重视,如果说不能够成为第一大股东,除非与信任的盟友能够达成控股,否则的话,大多数时候都会放弃参股的机会。能够让方家资本在其中也只是当个一般股东的企业,只有那些超大型上市央企了。荣盛重工集团公司当然是没有这个资格了。所以,日后香江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或者说郭氏航运集团公司在荣盛重工集团公司所占的股份份额,上官懿是支持它成为控股股东只有成为方家能够控制的企业,方家才会不受掣肘地去经营这家企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