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木匠皇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獨坐池塘
几个人都看着孙承宗,谁也没有说话,显然都不知道怎么说好了。一边的陈洪脸色难看到了几点,呻吟低沉的说道:“孙大人,咱家坐在这里是代表着宫里,代表着皇上。咱家虽然不敢代替皇上问话,可是咱家要向皇上禀告。希望孙大人告诉杂家,这件事情皇上知道吗?”
轻轻的摇了摇头,孙承宗意味深长的说道:“陈公公,你觉得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和皇上说呢?”
陈洪微微一愣,不过很快便沉声说道:“孙大人,你怎么和皇上说咱家管不着。咱家来之前皇上交代过,辽东的一切事情都由孙大人做主。咱家会对皇上实话实说,咱家是皇上的奴婢,打死也不会骗皇上。不过咱家劝孙大人一句,这件事情你还是奏请一下皇上的好。”
一边的熊廷弼轻轻的点了点头。一脸担忧的对孙承宗说道:“大人,事情需要三思啊!大人想要为皇上留后路,可是大人想过没有,在没有皇上圣旨的情况下,如果大人真的这样做。那就!”
熊廷弼的话没在说下去,可是在座的谁都不傻,可能也就贺世贤没有听明白。在没有得到天启皇帝圣旨的情况下,孙承宗如果这样做了,那很可能就会被扣上乱臣贼子的帽子。
“孙大人,大忠似奸!皇上没看错孙大人,咱家会在折子里写清楚的。不过咱家绝对大人还是应该写一份奏折,看看皇上的意思,这样才是为臣的本分。”陈洪笑着点了点头,意味伸长的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孙承宗沉声说道:“既然如此,那老夫马上就起草一份奏折。”
“大人,这份奏折让我们也署名吧!”熊廷弼和杨涟等人都一脸激动的说道。
轻轻的摇了摇头,孙承宗关的申请立刻严肃了起来,一脸慎重的说道:“如果事情可行,那么老夫一个人足够了,如果事情不可行,加上你们也未见得可行。”
见几个人还要说什么,一边的陈洪开口说道:“孙大人,咱家是皇上的奴婢,有些话不该说。可是今天这不该说的话,咱家也想说,不知道孙大人愿不愿意听啊?”
孙承宗微微一愣,笑着说道:“陈公公有什么话尽管说!”
“咱家在宫里当差,陛下时常提起孙大人,对孙大人可谓赞赏有加。咱家能看的出来,皇上对孙大人有着异样的看重。可是咱家不得不说一句,孙大人不能长于谋国,拙于谋身。这件事情牵扯太大,孙大人上书恐怕会有很多人为了博得直名,犯颜直谏反而不好。”陈洪看了几个人一眼,意味深长的说道。
苦笑着摸了摸鼻子,孙承宗几个人都有些尴尬,这是文臣惯用的手段了,现在被陈洪说出来,几个人确实有些尴尬!
“陈公公,有什么话尽管之言!”熊廷弼对着陈洪一抱拳,语气恭敬地说道。他和陈洪相处了一段事情,以往对太监的印象大为改观。他本就是直爽之人,到没有看不起陈洪的心思。
颇为玩味的笑了笑,陈洪一脸神秘的说道:“孙大人,文臣党争虽然不是什么好事情,可是有些手段还是不错的。”陈洪说道这里便在也没有开口,毕竟话说道这里已经够了。
缓缓的站起身子,陈洪颇为严肃的说道:“诸位大人,咱家会把这里事情一五一十的上奏皇上,至于你们怎么办,诸位大人自己商量吧!咱家告辞了!”
在座的人除了孙承宗之外,全都站了起来,恭送陈洪出去。
等到陈洪走了,杨涟颇为感慨的说道:“皇上身边原本有魏朝,有王安,我一直没觉得这个陈公公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可是皇上非常的信任他,原本以为皇上喜欢他会功夫,现在看来这位陈公公也不简单啊!”
孙承宗哑然失笑,伸手指了指杨涟,无奈的说道:“你可不要小看了皇上身边的这些人,能够被皇上看重的人没有一个是酒囊饭袋。我们在座的这些人都是皇上提拔重用的,皇上看人的眼光可是非常准备。”
几个人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沉吟了一下,杨涟疑惑的问道:“那位陈公公最后留下的话是什么意思?”
“陈公公是告诉我们,孙大人地位太高,如果一旦上了这道奏折。无论事情对与错,肯定会有很多人站到大人的对立面,毕竟以直取名的人还是不在少数的。这样的话,事情反而会变得很麻烦,那样就得不偿失了。”熊廷弼轻轻的叹了口气,沉声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杨涟语气严肃的说道:“可是事情总要去办啊!”
“陈公公已经说了,找个人上奏就可以了,先试试水!”熊廷弼玩味的笑了笑,一脸期盼的说道。
一边的孙承宗却是一脸的严肃,叹了口气说道:“这件事情不能够让别人去试水,如果地位太低,恐怕直接就会被淹死了。这个人一定要熟知辽东的边情,而且官职还不能太低,否则会顶不住的。”
孙承宗虽然什么都没说,可是几个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熊廷弼身上,这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熊廷弼此时也反应过来了,苦笑着摇了摇头,一脸无奈的说道:“大人,如果我被开缺回籍,希望大人能够让我在大人手下做个幕僚。”
看着熊廷弼的样子,一边的杨涟大声的笑了笑,无奈的说道:“熊大人,这个时候你怎么糊涂了?我们可都是皇上提拔起来的,这样做又是为了大明朝,皇上自然会明白的。如果皇上将你开缺回籍,肯定不会加上永不叙用。到时候大人一道保举奏折,那你就是一保起复,官复原职了!”
看了一眼含笑的孙承宗,熊廷弼恍然大悟,怪不得陈洪说是党争的手段了。原来还有这样的猫腻,看来自己还是不适合党争啊!勾心斗角的事情就不适合自己,天生不是那块料啊!
三个人互相看了一眼,然后同时笑了起来。一边的贺世贤是一头雾水,疑惑的挠了挠头。站在贺世贤身后的赵率教则是脸上挂满了笑容。他不能上今天参加朝会,否则他都想上去看看了。
“这份奏折还是老夫来写,然后飞百抄一篇,写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三个人笑过之后,孙承宗沉声说道。()
我是木匠皇帝 第三百四十七章 成都
明洪武四年,明军攻灭明玉珍所建立的大夏国,在成都设四川承宣布政司,其中成都为首府,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为蜀王。两百多年过去了,成都似乎没有什么变化,和三国时候一样,这里依旧是天府之国。
不过此时的成都却和平常不同,成都的大门紧紧的关闭着,很多人出现在城外却也是远远的看着。城头上面站立着很多的人影,仔细看去都是明朝的官军。
一个人站在城头上,看着下面的人眉头皱的紧紧的,显然这位现在的心情并不好。这个人身上穿着淡黄色的蟒袍,腰间系着玉带,双手背在后面。
在这个人的身后,站着一队护卫,相对于城头上的士卒,这些护卫可是要精锐的多。
“王爷,叛军就要来了,王爷还是回府去吧!这里交给下官等人就可以了。”一个站在不远处的文官,对着此人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被人称作王爷的这个人,正是这一代的蜀王,那是朱元璋十一子的子孙,名叫朱至澍。听到那人对自己说话,蜀王回头看了一眼,笑着说道:“朱大人,城外的消息已经到了,成都现在是什么情况,本王心里也有数。难道朱大人以为本王能够安心呆在王府里?”
那个朱大人顿时脸上有了些许尴尬的神色,成都城外是什么情况,身为四川布政使的朱燮元自然不可能不知道。不过有些事情自己心里清楚,可是真的不能说出来。
成都周围泸、叙诸郡邑瓦解,椑木、龙泉诸隘口俱失,指挥冉世洪等率兵拒战,全军覆没。朱燮元要稳定军心民心。这样的小子自然不能传出去。略微沉思了一下,朱燮元沉声说道:“王爷,下官身为四川布政使,守城乃是职责所在。王爷乃是天潢贵胄,如果有什么闪失。下官实在是担待不起啊!”
看了一眼四川布政使朱燮元,蜀王摇着头苦笑,心里也是充满了无奈。朱燮元话里的意思很明显,既然是守土有责,自然是要与成都城共存亡。
身为大明朝的王爷,朱燮元和别人不同。可以说蜀王一系和别的王爷都不同。从朱元璋开始,便对蜀王封赏有加,后来的皇帝为了笼络蜀王,也都是恩赏有加。这个恩赏可不是单单口头上的恩赏,而是有实质内容的,那便是土地。
经过两百多年的赏赐。当然也有自己侵吞的,整个天府之国的良田,有三分之二是属于蜀王府。剩下的三分之一当中,有一半和蜀王府也有关系。如果说这个时候天下谁是最大的地主,那么蜀王绝对当之无愧。有了这么多的土地,蜀王的财富自然也是不用说,所以蜀王一脉都非常的洁身自好。
蜀王一脉不但客己守礼。同时对百姓也是非常的好,灾年的时候减租放粮,在当地威望非常的高。可以说这是大明朝王爷的典范,只是不知道天启皇帝知道整个天府之国几乎都是蜀王的田地,不知道那位为银子愁白了头发的皇上,心里会是怎样的光景。
四川布政使朱燮元看着蜀王心思在不断的翻转,他来到四川时间已经不短了,对于蜀王可谓尊敬有加。这位王爷不欺男霸女,对王府的奴仆管教也是非常的严格,朱燮元觉得这才是大明朝的王爷。所以朱燮元说给蜀王的话。也不全身拍马屁,很大一部分是由心而发的。
缓缓的点了点头,蜀王沉声说道:“朱大人,这成都乃是四川的首府,如果这丢了。那整个四川就丢了。到那个时候你对不起当今皇上的信任,本王则是对不起大明的列祖列宗。朱大人,本王拜托你来人,无论有什么需要朱大人都可以告知本王。”
“王爷放心,这成都城里守军虽然只有两千,可是这里有无数的汉家儿郎。城外的蛮夷想要攻进来那是痴心妄想,下官深受君恩,自当尽心竭力。”朱燮元的声音很坚决,眼中也是一片决然,显然这位朱大人已经做好了准备。
赞赏的看了一眼朱燮元,蜀王沉声说道:“朱大人,成都城墙高大,想要攻进来难度非常的大,他们也就是围困而已。不过朱大人不要怕,如果城内的粮食不够,朱大人可以到蜀王府来。”
蜀王这句话一出,在场的人全都松了一口气,大家心里都明白,不要看成都只有两千守军,外面有十万大军。如果成都城内不断粮,奢崇明那些外夷一辈子也别想攻进来。至于成都城内粮食的问题,或许官府和百姓的存粮都不多,可是蜀王府多。
没有人知道蜀王府有多少粮食,不过大家心里都有数,蜀王府的粮食就算给全城的人吃,恐怕一年两年也吃不完。他们也都相信,只要朝廷得到消息,援军很快就会到来了。
对着蜀王恭敬的施了一礼,朱燮元一脸感激的说道:“下官带全城百姓谢过蜀王!”
轻轻的挥了挥手,蜀王笑着说道:“这些人都是大明朝的百姓,蜀王一脉世受郭恩,这算不得什么。”说着回头看了一眼身穿铠甲的卫队长,沉声说道:“张武,王府之内留下五百护卫,其余的你都带到这里来。记住不可有傲气,全都要听朱大人调遣!”
整个蜀王府有卫队五千人,当然不算家奴护院什么的,现在蜀王把自己王府的卫队都掉了出来,在场的众人全都是一脸的崇敬。
在四川布政使朱燮元的带领下,所有人都恭敬的对着树王施了一礼,大声的说道:“王爷深明大义,千岁千岁千千岁!”
蜀王看着众位大人,笑着将朱燮元搀扶了起来,神态颇为客气的说道:“诸位大人,本王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剩下的事情就靠诸位大人了。希望诸位大人不要辜负皇上的信任,也不要让本王失望!”
蜀王走了,不过在场的官吏士卒心中都留下了一个蜀王,显然这样的王爷才是大明朝的王爷。
离开城头的蜀王却没有了刚刚的从容不迫,脸上满是愁容,一边走一边轻轻的叹了口气。这些事情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些文官们全都是孤身一人在这里当官。如果战死了,朝廷不但不会追究罪过,恐怕还会大加恩赏。可是蜀王不同,这里是他的根,整个蜀王一脉全都在这里。一旦成都被攻破,那蜀王一脉肯定就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回头看了一眼城头,蜀王的眼中满是担忧,声音非常小的说道:“希望本王刚刚说的话有效,你们可一定要坚持住啊!这成都不能被攻破,四川也不能丢啊!”
蜀王想法自然没人知道,就算知道了也没谁会傻到说出来,这样的事情一定要烂在肚子里。
城头上蜀王走了,最大的就是四川布政使朱燮元,扫视了一圈众人,朱燮元声音颇为严肃的说道:“诸位,现在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了。本官相信大家谁也不想死,所以本官希望大家能够同心戮力,不要辜负皇上的信任,不要辜负蜀王的嘱托。”
“大人放心,我等谨遵大人教诲!”这个时候自然不会有人出来捣乱,全都躬着身子大声的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朱燮元大声的说道:“下面本官来调派任务,成都府!”
一边的成都府知府微微一愣,没想到第一个被叫到居然会是自己,连忙走了出来,沉声说道:“下关在!”
“成都府,本官把布政使衙门,提刑司衙门的差役和帮闲全都交给你,加上成都府的差役和帮闲。你带着他们维护好城里的治安,但凡有寻衅滋事者,可格杀勿论!另外注意城中的夷人,如果有意动,全都格杀勿论!”朱燮元眼中闪着冷光,他此时已经顾不得许多了。
“是,大人!下官这就去办!”成都府答应的很痛快,他现在觉得自己如果有什么做的不妥的地方,恐怕朱燮元都会把自己就地正法。
扫视一圈城头上的人,大声的说道:“回去之后,整顿好你们的人,一旦开打之后,军需粮草全都交给你们了。”
和自己职责有关的人便站了出来,全都拍着胸脯保证,他们心里也都明白,这个时候在不用心尽力,自己这些人就死定了。
“提刑使周著、副总兵郑宇,本官和你们将城内的士卒分一分,然后我们分门驻守。每个人驻守一道城门,本官告诉你们,除非你让人抬下来,否则谁也不许下来。”朱燮元的神色已经开始变得狰狞,他是决心与成都共存亡了。
被点到名字连忙走了出来,对着朱燮元拍着胸脯保证,一边的王府卫队将军张武却站了出来,沉声说道:“朱大人,剩下的一座城门就交给我吧!”
朱燮元原本不想让王府卫队守城的,可是见张武神色认真,变缓缓的点了点头。
成都城里的布置差不多了,城外的人也是越来越多,时间不长,就已经是人山人海了!()
我是木匠皇帝 第三百四十八章 援军
背着手站在城头上,朱燮元通过垛口想下面看去,此时的城下已经全都是叛军了。看着那些人有条不紊的安营扎寨,朱燮元心里就是气不打一出来。如果自己手里有一万兵马,朱燮元都要出去偷袭一下。
等到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朱燮元发现外面的叛军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显然这些人都已经来的差不多了。原本朱燮元准备通过营盘的数量来观察一下叛军的人数,现在看来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对于叛乱的奢崇明,朱燮元自然是不陌生,他在四川这么长时间,自然是听说过奢崇明的。奢崇明的祖辈得到朝廷封赠,世袭永宁宣抚司职,手中握有勇敢善战的彝兵。奢崇明身为彝族的族长,在彝族之中的地位自然没话说。
一直以来四川人都知道,奢崇明的彝族士卒是非常的能征善战的。朱燮元也一直这么以为,可是当看到奢崇明的叛军扎营的时候,朱燮元知道自己错了。杂乱无章的营地,穿的乱七八糟的铠甲,很多人身上干脆就没有铠甲。
身上穿着铠甲的人也都不一样,有的穿的是一个头盔,有的则是穿着护甲,显然这些都是抢夺明军的。这样的军队怎么能叫做军队?凭借的或许也就是他们的人多,以及他们围猎的本领。
此时朱燮元的心里异常的难过,甚至有一种心如刀绞的感觉,大明帝国居然会让这些人蹦出来。显然身为大明名族主义者,朱燮元根本没有办法接受这样得事情。
“大人,城外的叛军今天似乎不准备攻城了!”一个把总来到朱燮元的身边,语气恭敬的说道。
被打断思路的朱燮元并没有属什么。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沉吟了一下说道:“让士卒都小心一点,然后轮换着去休息!”
“是,大人!”把总恭敬的答了一声,转身离开了。
在城墙上站了许久。朱燮元的心里非常的复杂,思绪不断的飞散。忽然觉得自己似乎饿了,朱燮元便让人送了一些吃的来。
虽然外面的叛军势大,可是朱燮元却是一点也不担心,想要攻破成都城,这些叛军恐怕做不到。现在朱燮元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到自己的援军到来,他心里清楚,只要自己手里有了人马,奢崇明不过是跳梁小丑。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所有人都起的非常的早。士卒整理的自己的装备,将军在城头上巡视。朱燮元等人则是在城头上监督。城里面也是异常的安静,很少有百姓上街,衙役和帮闲成群结队的在街上巡查,显然成都城已经做好准备。
太阳升起的时候,城下的叛军开始了进攻,不过一切都显得慢吞吞。叛军慢吞吞的跑过来,然后将攻城的云梯架了起来。顺着梯子往上爬。
看着这一幕,朱燮元再一次无奈的叹了口气,这战斗时实在是太低下了。可是面对这样的敌人,明军居然还打输了,让朱燮元情何以堪啊!
不过朱燮元也知道不能大意,城下的叛军战斗力不怎么样,可是人数实在是太多了。如果真的不停歇的进攻,恐怕事情也会很麻烦。
事实正验证了朱燮元的猜想,这些叛军在一段慢慢吞吞的进攻之后,便会很突然的来一次猛烈的进攻。第一次差一点将明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好在朱燮元事先布置周到,倒也没有出什么纰漏。
战斗就这样开始了,攻城的叛军换了一批又一批,显然他们想把城上的明君拖垮。
“大人,这样下去不是把法。是不是让一些青壮上城头上来?让士卒们歇一歇?”把总来到朱燮元的身边,也顾不得擦掉额头上的汗水,脸色十分严肃的说道。
看了一眼把总,朱燮元轻轻的摇了摇头,他的心里清楚绝对不可以。恐怕自己刚刚换了人,城下的叛军就会猛烈的冲上来,如果是那样的话青壮恐怕很难抵挡。
沉吟了一下,朱燮元沉声说道:“这样不行,你告诉城上的士卒,可谓分成两队。其中的一对坚守,另一对可以休息,但是一定要在城头上。如果有什么突发的情况,也好有一个照应。”
对着朱燮元施了一礼,把总恭敬的说道:“是,大人!卑职这就去安排!”说完把总便转身退了出去。
城头上的朱燮元一刻都不敢放松,城下的奢崇明却没有这个觉悟,此时的奢崇明可谓志得意满。只要将成都拿下来,那整个四川便是自己的囊中之物,自己想要割据一方,自己为王也不是不可能的。
奢崇明骑在一头大象的身上,这是他从南边买回来的,总觉得比骑马要威风。在他的身后是一杆高高的旗杆,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梁字,这就是奢崇明新的国号。
对于大明朝有一定了解的奢崇明,此时已经在做着做皇帝的美梦了。他要在这里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自己也做一次皇上。
“父王,这样攻打下去,我们要什么时候才能打进成都去?不如让儿臣带着人冲过去,一定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成都。”一边的一个年轻人看着奢崇明,眼中闪动着兴奋的光芒,大声的说道。
听到年轻人的话,奢崇明就是一皱眉头,自己的这个儿子哪里都好,就是太过目中无人了。狠狠的瞪了一眼儿子奢寅,奢崇明沉声说道:“说了你多少次了,不要目中无人。大明朝的国力雄厚,这成都城是那么容易打下来的吗?本王这样才是最好的办法,打成都只能这样来!”
有些不满意的奢崇明的话,可是奢寅却什么也没说,现在这里只能是他父亲说的算。不过奢寅的眼中隐藏着很深的东西,显然那是不希望别人看的东西。
随着夕阳西下,一天的时间终于过去了!城外的奢崇明下令收兵,城上的明军则是松了一口气。
轻轻的叹了口气,接过士卒递过来的吃食,朱燮元轻轻的皱了皱眉头。如果这样下去恐怕不行,短时间内的坚守肯定可以,只是不知道自己的援军什么时候到。
在叛军围攻成都城之前,朱燮元已经派人去求援了,只是不知道会是什么人先来。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叛军再一次发起了攻城。依旧是昨天的样子,看样子奢崇明是准备这么耗上了。
这样子的日子一过就是半个月,每天都在这么打仗,城内的明军此时虽然疲累,可是暂时还没有什么大碍。毕竟城里面粮草充足,暂时还存在后顾之忧。
在半个月之后的一天早上,朱燮元刚刚登上城头,和往常一样没有丝毫的异常。
看着城下准备攻城叛军,朱燮元只能轻轻的叹口气,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就在这个时候,远处忽然想起了喊杀声,朱燮元连忙抬头看去。
只见不远处杀过来一队人马,他们的装备和精良,大明朝制式铠甲在阳光下闪闪生辉。看到这队人马,朱燮元轻轻的松了口气。这支人马的人数非常的多,看起来有两万人左右,他们冲击正是朱燮元驻守的方向。
这支人马就像虎入羊群,两万人多人冲进叛军的营地里面左冲右杀。还没等叛军回过神来,已经被冲的七零八落了!
朱燮元看着这队人马,缓缓的点了点头,这才有大明精锐的样子。
没来的及过多的感叹,朱燮元看到这支人马已经分成两路,沿着城墙的两个方向进行厮杀。喊杀声震天响,无数的人头飞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