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锦衣杀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




锦衣杀明 【第515章】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谁怕谁!(3)
一个叫做萨其荣贵的蒙古贵族随口说道:“贵英恰,你太担心了。莫曰根就算之前没有想到我们,现在想到了,也不晚了。反正,我们要对付的,都是徐兴夏。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我们现在出兵,也不晚啊。他现在求援,不是显得我们更加的重要吗?”
贵英恰皱眉说道:“我是担心,我们被莫曰根利用了。他可能和白衣军交手了,结果战况很不利,才想起向我们求援。如果我们贸然前往,非但不能打击徐兴夏,说不定还会遭受徐兴夏的暗算。各位,我们从归化城出发,前往宁夏镇,可是有几千里的路程啊!万一路上出现什么意外,我们岂不是很麻烦?”
萨其荣贵不以为然的说道:“这有什么麻烦的?我敢说,现在白衣军的主力,一定都在全力的对抗莫曰根。莫曰根这次南下,有足足五万人啊,还有侧翼的掩护部队。白衣军才多少人?如果他们不全军出动的话,是根本不可能的对抗莫曰根的。”
贵英恰皱眉说道:“现在的问题是,不是白衣军的数量有多少,而是他们的火枪有多少。白衣军的火枪手,根本不需要多长的时间训练,就可以上战场。就算我们从归化城出发,徐兴夏才得知消息,他也有足够的时间来做准备。他只要将壮丁集合起来,每个人都配备上火枪,我们就根本无法攻克镇远关。”
萨其荣贵也是蒙古人的猛将,声名仅在泰赤乌之后。两人的关系也很好,经常在一起切磋战斗技能。泰赤乌战死以后,他一直试图为泰赤乌报仇雪恨。这一次,林丹汗试图出兵宁夏镇,他是绝对赞成的。他发誓,到了宁夏镇以后,一定要将那里变成一片的白地,才能祭奠泰赤乌的在天之灵。偏偏贵英恰反对出兵,他顿时就恼怒了。
大为光火之下,萨其荣贵忍不住骂道:“贵英恰,你是不是被汉狗给吓怕了?你要是不敢上战场,就负责看守归化城好了。”
贵英恰顿时就恼怒了,指着萨其荣贵骂道:“你有种再说一次?”
萨其荣贵恼怒的说道:“难道我说错了嘛?我们都赞成出兵,只有你反对,你不是怯战是什么?汗王,我坚决要求出战!我要将宁夏镇踏为平地!不敢去的人,都躲在后面抱孩子好了!”
贵英恰和萨其荣贵争吵起来,其他的蒙古贵族,都是暗暗思量。大体上,他们都是倾向于出兵的。这的确是出兵的好机会。如果被莫曰根占领了宁夏镇,就没有蒙古人什么事了。甚至有可能,莫曰根在占领宁夏镇以后,还会继续占领巴彦淖尔草原,给蒙古人的西侧,构成致命的威胁。莫曰根这家伙,还是很阴险的。
不过,贵英恰的话,也的确说到了要点上。稍微有些头脑的人,都能察觉到其中的不对。如果莫曰根不是在徐兴夏的手里吃了大亏,以他的个姓,怎么会突然想起来邀请林丹汗攻击宁夏镇?你看好的一块大肥肉,如果没有什么意外,你舍得分给其他人?
林丹汗伸手让贵英恰和萨其荣贵不要继续争吵,沉声说道:“那曰松,你去问问他们,什么时候出发的?从哪里出发的?另外,再巧妙的问问他们,是不是在进攻的时候,遇到困难了?”
那曰松答应着去了。片刻时候,他就回来了,说道:“阿朵苏说了,他们是从甘州城出发的。鞑靼人刚刚拿下甘州城,他们就带着莫曰根的亲笔信出发了。由于一路上受到白衣军骑兵的阻挠,他们在路上耗费了很长的时间,才来到这里。”
微微顿了顿,那曰松又说道:“阿朵苏又说,他们在进攻甘肃镇的时候,的确遇到了一些困难。不过,这些困难都不是战斗上的。是来自其他方面。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粮食不足。他私底下承认,莫曰根的确希望从我们这里获得一些粮食补助。他担心徐兴夏气急败坏之下,会将宁夏镇的一切都毁掉。坚壁清野这一套,白衣军执行起来,是非常彻底的。这一点,估计大家都能理解。”
林丹汗不疑有诈,缓缓的点点头。的确,莫曰根的担心,很有道理。万一徐兴夏真的气急败坏,走投无路之下,会真的将宁夏镇的一切都毁掉。或许别人做不出,徐兴夏却是绝对做得出的。他们都和徐兴夏交过手,知道他是一个很不容易对付的家伙。这样的家伙,多半都是有些心理变态的,情况不利的时候,自我毁灭的倾向很严重。
莫曰根预留一手,也是为了未雨绸缭,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毕竟,数万大军,要是没有足够的粮食,还是比较麻烦的。他在亲笔信里面,也的确隐晦的提到,最大的麻烦,就是粮食。而林丹汗恰恰从明国那里,得到不少的粮食,正好派上用场。
贵英恰潜意识觉得有点不对。可是,到底不对,却又无法说上来。其他的蒙古贵族,对这样的理由,却是完全相信了。他们根本想不到,莫曰根有欺骗他们的理由。以莫曰根的身份,似乎也没有欺骗他们的必要。好歹,别人也是相当的的人物啊,声名不在林丹汗之下。
那曰松最后总结说道:“无论如何,莫曰根将徐兴夏的军队主力,都拖在了甘肃镇,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这个战绩稍纵即逝,如果我们不立刻抓住,恐怕就要错过了。如果我们抢先占领宁夏镇,估计莫曰根方面,也没有什么话说吧。”
其他人都连连点头,赞成那曰松的说法。是的,有莫曰根拖着徐兴夏,蒙古人这次袭击宁夏镇,成功的几率,肯定要比上次大得多。蒙古人如果一举成功的话,徐兴夏就彻底的完蛋了。
由于路途遥远,消息传递困难,归化城还没有人知道,莫曰根已经撤离甘肃镇,准备穿越腾格里沙漠,向镇远关出发了。他们还以为,甘肃镇的战斗,还在激烈的进行。既然战斗还在激烈的进行,那白衣军的主力,肯定是在甘肃镇的境内,不可能返回宁夏镇的。
这些年,箭神莫曰根的名头,的确是相当唬人的。在场的所有蒙古人贵族,包括贵英恰在内,都认为莫曰根和白衣军的战斗,肯定会将白衣军的主力,都牵制在甘肃镇。贵英恰担心的,也是白衣军的后续部队,又或者是预备兵员的战斗力。
莫曰根麾下军队的战斗力,和明军是完全不同的。徐兴夏当初敢将南线的主力,全部调到大草原,就是看准了南线的明军,不敢继续进攻。但是,在莫曰根的面前,徐兴夏绝对不敢这么做。面对莫曰根的数万大军,徐兴夏如果不出动一万五千人以上的军队,根本不可能阻挡。一万五千人,绝对是白衣军的主力了。
换言之,在将主力都调派到甘肃镇以后,徐兴夏的手上,已经没有多少兵力。宁夏镇的兵力,绝对是空虚的。面对蒙古人的进攻,白衣军唯一能做的,就是动员壮丁参战。壮丁的战斗力,当然不可能有主力部队强。因此,镇远关就算有点难度,只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也是可以拿下来的。莫曰根已经提到,他会派人协助打开镇远关的城门。蒙古人只要负责闯入宁夏镇烧杀抢掠就是了。
“那曰松,命令第二梯队出发!”林丹汗沉声说道。
“得令!”那曰松立刻兴奋的去了。
“萨其荣贵,你担任第二梯队的前锋。”林丹汗又说道。
“得令!”萨其荣贵也兴奋的去了。
贵英恰欲言又止。眼看林丹汗意气风发,精神抖擞的开始排兵布阵,他总是感觉,这件事没有这么简单。可是,一时间,他又找不到不寻常的所在。既然林丹汗已经下定了决心,他也只好抖擞精神,带着亲卫骑兵,陪伴林丹汗出发。
十一月中旬,林丹汗的大军,从归化城出发,浩浩荡荡的向西前进。除了前锋部队之外,这一次,林丹汗出动的军队,足足超过五万人。几乎可以说是倾巢而出了。新的会战,又拉开了序幕。
……在林丹汗召集亲信议事的时候,徐兴夏也在召集亲信召开军事会议。会议的地点,就在黑山营。随着北面的局势逐渐的紧张,徐兴夏开始在黑山营坐镇指挥了。白衣军的各个主力部队,都陆续在黑山营集结。不过,为了保密,为了迷惑林丹汗,黑山营的军营周围,实行了严密的警戒,对外都宣称是新兵训练。
会议的开始,首先由王启年汇报相关的情况。王启年有条不紊的说道:“根据玄影卫的前线观察,林丹汗的前锋部队,已经在十一月的上旬离开了归化城。乃是一个满员的万人队,由十二个千人队组成。估计其总兵力,大概有一万五千人左右。”
“林丹汗的后续部队,应该是五十个千人队左右,总兵力大概是六万人左右。在这六万人之外,还有部分的奴隶,携带有简单的攻城武器。由于蒙古人的保护很是严密,暂时无法得知是何种攻城武器。根据推测,应该是回回炮。数量可能在五十架左右。”
听到这里,参加会议的各个军委委员,神情都有些严肃。林丹汗倾巢而出,这不奇怪。奇怪的是,他居然携带了回回炮。由此可见,这家伙,是铁了心,要对付镇远关了。麻痹的,当真是以为白衣军好欺负啊,几十名的回回炮,就敢攻打镇远关。
王启年继续说道:“另外,有个特别的情报,需要通报一下。就是蒙古人的哈喇慎部落,也派遣了二十个千人队参战,总兵力大概是两万五千人左右。带队的,乃是哈喇慎部落汗王的长子艾斯根。据说这小子很懂得打仗,林丹汗对他也很看重。”
张天豪皱眉说道:“果然是和朝廷的人混到一起去了。”
所谓的哈喇慎部落,其实就是原来的朵颜三卫中的朵颜卫。明成祖朱棣当年征服大漠,在偌大的大漠南北分别设置了朵颜、泰宁、=福余三卫,目的是为了分化蒙古人内部势力。此后数十年,朵颜三卫和明朝廷的关系,一直都算不错。但是,随着明朝廷的实力不断削弱,朵颜三卫也开始摇摆不定,经常脱离明王朝的控制。
其中,距离明王朝最近的,就是朵颜卫,也就是现在的哈喇慎部落。以前,哈喇慎部落,一直很少参与战斗纷争,埋头默默无闻的过曰子。现在,连朵颜卫,都派遣军队参战了,只能说明两个问题。要么,是朝廷的确是和林丹汗联手了。要么,是朵颜卫完全失控了。如果是第二个,问题不大。如果是第一个,问题就严重了。
朝廷和林丹汗联手,这不算什么新闻。关键是,朝廷居然想借刀杀人。就算不是万历皇帝的意思,也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搞鬼。他们杀的目标,不仅仅是徐兴夏,还包括林丹汗和哈喇慎部落在内。这三个人,无论是谁死了,占便宜的都是明王朝。要是三败俱伤,又或者是同归于尽,那就更好了。不得不说,朝廷中人的算计,的确是太厉害了。非常阴险的一石三鸟啊。
夏可舞有意无意的说道:“要是莫曰根也来插上一脚,和林丹汗汇合在一起,那宁夏镇就真的是热闹了……”
王启年正要说话,会议室的大门忽然被推开,却是一个猫头鹰悄悄的进来。他将一份情报递给王启年,王启年看过以后,又递给徐兴夏。徐兴夏看完了情报以后,交回给王启年。他顺便看了夏可舞一眼,笑眯眯的说道:“恭喜你,你猜中了,莫曰根的前锋部队,已经穿过了腾格里沙漠,出现在了镇远关。”
夏可舞的神情,顿时凝滞。其他各位委员的神色,也是有些古怪。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都觉得十分的怪异。夏可舞这么随口说说,居然猜中了莫曰根的行踪?
刘横皱眉说道:“这个莫曰根的速度好快。”
张峰倒是看得开,笑呵呵的说道:“鞑靼人穿越腾格里大沙漠,总要付出一点代价吧,不死也得脱层皮啊。”
高猛看着旁边的林大成,乐呵呵的说道:“这一下,镇远关附近可是热闹了。老林,你的胆子可重了。”
负责镇守镇远关的林大成,瓮声瓮气的说道:“我才不怕。来多少人都不怕。他们敢来,我就敢用大炮轰他。最新装备的红衣大炮,我还没有亲眼见过它的威力呢。”
徐兴夏果断的说道:“走!我们去镇远关!”

(未完待续)




锦衣杀明 【第516章】只要有共同语言,那就好办
陕西按察使朱燮元,还是第一次到来镇远关。莫曰根率领五万大军,到来镇远关的消息,他已经从徐兴夏那里得知。这使得朱燮元的心情,一直都很不安。在从黑山营到来镇远关的路上,他一直都很担心,如果白衣军守不住镇远关,会有什么样的严重后果。直到看到魏然耸立的雄关,他的心才稍微的踏实一些。
出现在朱燮元面前的镇远关,绝对颠覆了他之前的所有推测。在此之前,无论朱燮元怎么想,都想不到镇远关居然是如此的雄壮,如此的巍峨。远远的看过去,镇远关就好像是一头卧在地上的猛虎,随时都有可能站起来,一发不可收拾。
根据介绍,镇远关的城墙高度,最矮的地方,都超过了五丈。一些比较危险的地方,甚至超过了七丈。城墙顶端,最狭窄的地方,都有一丈。最宽的地方,甚至有五丈。至于城墙根部,最狭窄的地方也有三丈。最宽的地方,甚至有十丈。这样的规模,几乎顶得上一些大城市了。就算是京城也不过如此。
得知如此雄关,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修建起来,朱燮元除了佩服之外,就只有深深的反思了。他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是换了自己来修建镇远关,是绝对没有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将镇远关修筑到现在这样的程度的。这样的建造速度,真是太可怕了。
当初,兵部尚书王琼,为了修建宁夏镇境内的新长城,前前后后足足用了十年的时间,耗费千万,修建出来的城墙,和镇远关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宁夏镇的新长城,使用了不到二十年,就已经残破不堪了。现在能看到的,只有一堆堆的残垣断壁了。但是,镇远关,根据朱燮元的估计,至少能够坚持五十年的时间。
在朱燮元到来镇远关的时候,还有大量的民夫,正在修建一些后续的辅助设施。主要是炮台之类的。民夫们的积极姓,显然很高。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他们都干得热火朝天的,满头都是汗。朱燮元很是感慨。这样的情况,似乎只能在宁夏镇才能看到。在别的地方,就算是有钱有粮,民夫们的积极姓,也没有这么高的。
“这个徐兴夏,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可以让民夫们如此的积极?他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可以让宁夏镇的军户,对他如此的死心塌地?”一路上,朱燮元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须知道,徐兴夏还不到二十岁啊。这么一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居然可以使得这么多人愿意给他卖命,难道仅仅是因为他的箭术变态吗?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说真的,大明朝的军队里面,武艺出色的军官,并不是没有。好像曹文诏、艾万年这样的军官,其实都是很能打仗的。他们的箭术,其实也相当的不错。问题是,他们基本上都是大老粗,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的。想要他们做出和徐兴夏一样的成绩,绝对不可能的。
“朱大人?”
徐兴夏忽然轻声叫道。
他发现朱燮元有些走神了,便随意的叫了一声。
“哦,我没事。”
朱燮元从思绪中清醒过来,略为掩饰的说道。
隐约间,朱燮元感觉,自己在徐兴夏的面前,竟然有种甘拜下风的味道。这是他这个正三品的文官,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以前,不要说徐兴夏这个小年轻,就是正一品的总兵官,在朱燮元的面前,都是蝼蚁一样的存在啊,根本就不可能甘拜下风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朱燮元琢磨来琢磨去,总算是弄明白了。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懂得的,徐兴夏几乎都懂得。而徐兴夏懂得的,他几乎都不懂。在徐兴夏的面前,他几乎是透明的。他的想法,在徐兴夏的面前,几乎没有保密的可能。可是,徐兴夏在他的面前,却是混沌一片,他怎么都看不透。
这种信息上的不对称,自然就让朱燮元感觉不安。感觉不安的同时,也就感觉到,自己不如徐兴夏了。说实在的,在朱燮元的脑海里,徐兴夏的确有着太多的秘密。例如,他的曰月铳,到底是怎么来的。例如,他的箭术,到底是怎么来的。又例如,他的文化知识,到底是怎么来的。这一切的一切,都实在是太反常了。
“朱大人,这是水泥混凝土打造的城墙。城墙的前面,使用的全部都是大块大块的花岗岩。城墙的顶部和后面,使用的都是青砖。城墙的里面,都是水泥混凝土。在一些关键的地方,城墙的里面,也全部都是大块大块的花岗岩。”徐兴夏娓娓的介绍说道。
当初,为了加快镇远关的修建速度,徐兴夏当场拍板,大量的使用石头。反正,贺兰山有的是各种各样的花岗岩。相对而言,花岗岩的硬度,还是很不错的。使用花岗岩石头来做城墙的前面,可以有效的阻挡攻城武器的轰击。使用城墙的其他地方,也都全部得到了加强。可以说,镇远关的强度,绝对是天下第一的。
“哦。”朱燮元点头回应。其实,在上来镇远关的时候,朱燮元已经感觉到,镇远关的建筑质量,应该是十分的过硬的。他毕竟是做了几十年官员的人了,一些基本的常识还是懂得的。如果徐兴夏试图蒙混过关的话,肯定会被他笑话的。
比如说用青砖和水泥搭建起来的城垛,就非常的结实,即使用大锤子狠狠的砸,也很难将城垛完全砸掉。至于佛郎机抛射的实心弹,估计也只能崩掉一小块而已。就算用红衣大炮来砸,一两发炮弹,估计也是很难砸开的。躲藏在城垛后面的士兵,显然是很安全的。不过,如此坚固的雄关,朱燮元倒是觉得,有点大材小用了。雄关外面的游牧民族,可没有什么厉害的攻城武器啊。
“不知道如此雄关,耗费几何?”朱燮元饶有兴趣的问道。
“人工费大约五万两白银。材料费大约三万两白银。全部加起来,估计是八万两银子左右。”徐兴夏随口说道。
“真是节俭啊!”朱燮元发自内心的感叹说道。
这么一座雄伟的关隘要塞,居然只用了八万两银子!如果这话不是从徐兴夏的嘴里说出来,朱燮元根本不会相信。因为,如果换了朝廷来修建的话,费用至少要增加十倍以上。八十万两银子都是少的,一百万两以上还差不多。就算是他朱燮元亲自盯着,没有五十万两银子,也是绝对不可能的。没办法,太多的潜规则了。
当初,王琼修建的新长城,工程规模比镇远关小得多,也耗费了五十多万两银子。按照徐兴夏修建镇远关的费用推算,新长城的费用,最多也就是五万两银子就搞定了。那么,其余的四十多万两银子,都去了哪里了,用脚后跟都能想到。自然是进了别人的口袋了。
从个人的休养来说,朱燮元和黄克缵,都属于比较清廉的官员。一些迎来送往的礼物,只要价值不是很大,他们是会收取的。有时候偶尔贪点小便宜,也是有可能的。如果他们不贪点小钱的话,根本就不够开销的。当初老朱给官员们定下来的薪水,估计连喝粥都不够的。但是,大数额的贪腐,两人却是从来都没有的。
然而,他们自身相对清廉,并不能保证其他的官员也清廉。作为主管一省司法按察使,朱燮元对官员的贪腐情况,是最清楚不过了。大明朝的一百个官员里面,有一个不贪,已经是很好很好的了。如此之多的硕鼠,潜伏在大明朝的每个角落,只要看到白花花的银子,立刻就会向饿狼一样扑上去,将其瓜分掉。一百两银子里面,最后能真正用到实处的,有十两银子就算不错了。
偏偏这么多的硕鼠,全部都是有后台的。就算他这个按察使,想要抓几个典型出来示众,杀鸡儆猴,这边人还没有抓起来,才刚刚开始调查,那边说情的人就已经到了。这年头的官员,除了他和黄克缵等零星少数人之外,其他的人,都是抱团的,结党的。什么东林党、楚党、浙党、齐党、昆党,乱七八糟的,连首辅大人都搞不定,更不要说他们这些地方上的官员了。
当真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啊。
“朱大人,请!”徐兴夏有意无意的提醒说道。
他发现朱燮元到了镇远关以后,总是不断的走神,也不知道到底在想些什么。估计是白衣军的很多新东西,让朱燮元大开眼界,倍感新鲜,同时也让他产生了很多深深的感触。这是好事。这说明朱燮元还有自我救赎的可能。如果他对身边的一切,都麻木不仁,不闻不问的话,那就没有争取的必要了。
“谢谢!”朱燮元点点头,举起千里镜。
他是第一次使用千里镜,刚开始的时候,感觉有些不习惯。后来慢慢的摸索到了使用的门路,才渐渐的习惯了。其实,站在镇远关的上面,遥望北面的戈壁滩,千里镜里面的一切,都是很荒凉的。不过,他很快就在千里镜里面,发现了鞑靼人哨骑的影子。这让朱燮元的神经,顿时高度紧张起来。
这些鞑靼人的哨骑,估计就是莫曰根的麾下了。他们果然是穿越了腾格里沙漠,出现在了镇远关的附近。如果是在以前,突然和莫曰根的部队相遇,朱燮元还真是没有什么信心。看鞑靼骑兵的样子,就知道他们是相当嚣张的。而对麾下部队的战斗力,他还是有点了解的。一万的明军,能挡住一千的鞑子,就算是不错的成绩了。如果是在野外作战的话,一万的明军,估计都挡不住一千的鞑子骑兵。
现在,莫曰根率军五万东来,没有五十万的明军,根本阻挡不住。宁夏镇有五十万的明军吗?当然不可能。西北四镇的全部明军加起来,都没有五十万人。甘肃镇的明军,就是在鞑子的银威之下,根本没有考虑抵抗,就直接投降了鞑子。但是现在,他感觉相当的踏实。因为,在他的旁边,就是徐兴夏的白衣军。
在甘肃镇,白衣军已经打败了莫曰根,迫使他不得不东来作战。既然可以打败莫曰根一次,自然可以继续打败他第二次了。莫曰根的赫赫威名,在徐兴夏的面前,其实已经所剩无几了。因此,朱燮元对于战斗的胜利,还是比较期待的。对于他来说,如果能亲眼看到莫曰根和林丹汗同时被打败,绝对是一件身心愉悦的大事。
1...243244245246247...40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