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顺皇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飘依雨
陆承启也就半信半疑,没有当回事了。只是逢年过节的时候,赏赐给他的钱银,要比别人多了些。哪怕是一部尚书看了,都艳羡不已,以为王彦宸深得圣眷。其实那都是用平时节省出来的俸禄换来的风光,其中艰辛,有谁知道?
马车一路疾驰,看着已经长得郁郁青青的麦苗,陆承启不由心情大好。此际正值盛夏时节,蝉鸣悦耳,熏风袭来,翻起滚滚热浪。好在此刻穿的是凉衫,不然这样的天气,穿一件锦袍实在太热了。
周芷若此际也是穿着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衫,在腰间飘带上系着一个名贵的“玉环绶”,扮作一个富家女的模样。其实这也是周芷若女孩时的装扮,此刻穿着起来,显得落落大方,一股书香门第的韵味扑鼻而来。
看着田野阡陌之中的忙碌农户,皆穿着“短褐”(一种既短又粗的布衣),或赶着耕牛,或推着小车。偶有一两个牧童,骑在牛背之上,吹奏起横笛,好一幅乡间农家乐画卷!
约半个时辰,总算走到了郊外的皇家大学门前,此际二十余御前侍卫已经累得瘫倒在地,腿肚子直打颤了。陆承启不去理会他们,向守卫皇家大学的禁军出示了令牌之后,便与周芷若携手进入了皇家大学之中。
没有来过皇家大学的周芷若,只在《大顺民报》上听过它的名号,对与皇家大学的一切,都感到非常新鲜。
陆承启在前来迎接的杨道奇的带领下,直接来到实验场之上。只见一条颇似后世铁轨的驰道,出现在眼前。
陆承启惊喜地走近了这条驰道,伸手去触碰在**太阳下面,晒得微微有些发烫的铁轨,欣喜地问道:“这是谁想出来的?”
杨道奇笑道:“这是唐大人想出来的,这样的驰道,出乎老朽的预料。陛下所学,果然博大精深。器物一道,老朽算是服了!”
饶是陆承启脸皮厚似城墙,此际也忍不住红了一下。这些都是他突发奇想的事情,能收到效果就不错了,或许他有些想法,根本一点实际意义都没有。对此,他也是忐忑不安,深怕耗费了大量钱银,却造不出什么东西出来。
他连忙岔过话题,说道:“马车呢,赶紧牵来,让朕看看这驰道有多厉害!”
沈括和苏颂闻言,立即叫学子把马车牵引到类似后世火车站月台那样的木板铺就的夯土层上,赶着马车,顺着预先做好的木板凹槽,一下子就来到了驰道上面。那马一来到驰道上面,好似打了鸡血一般,兴奋了起来,马蹄翻飞,沿着驰道的轨迹,一路疾驰。陆承启让开了三丈远,还是觉得有一股劲风扑面而来。
待得马车沿着驰道转了一个大弯,目不转睛注视着马车的陆承启,突然间紧皱起眉头来。原来那马车在转弯的时候,速度太快了,马车在巨大惯性的力量之下,差点飞出驰道去。
百来丈长的驰道,疾驰的马车飞奔之下,不过眨眼时间便已经去到了终点。再一次踏上坚实的木板之上,那匹骏马显得有些意犹未尽,“稀溜溜”地摇晃了一下脑袋,不安地在木板上走了几步。马车上的车夫紧紧勒住缰绳,才算是控制住这匹跑嗨了的骏马。
见陆承启一脸紧皱眉头的模样,沈括、苏颂和唐勋的心脏都不由地“扑通”乱跳起来。沈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直接问道:“陛下,可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就在这时,回过神来的周芷若拉着陆承启的手惊喜地叫道:“咦,这是什么新奇的玩意?”





大顺皇朝 第一百三十六章:语出惊人
沈括这才发现有一位美丽的女性在场,不由地轻声问苏颂道:“子容,这是谁啊?”
沈括从未见过大顺皇后周芷若的真容,皆是因为周芷若自己的事情也很多,除了管理皇庄之外,还有陆承启交给她的福利院等要亲自处理。而沈括后进官场,不认识周芷若也是正常的。
而苏颂因为早先一步进入官场,也有幸参加了陆承启的大婚之礼,见到了周芷若真容。怕沈括冲撞了周芷若,立即轻轻地说道:“你莫要鲁莽,这是皇后娘娘凤驾。”
沈括才明白过来,能和陆承启如此亲密的,非正室原配莫属。陆承启又没有进行选妃,礼部诸官都以开枝散叶为由,多次请求陆承启纳妃,陆承启不受,称选妃劳民伤财,不可取也。起居官注曰:“帝屡拒选妃,颇有太宗遗风。”
所以现在陆承启除了一位皇后,其余的皇帝标配的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都还没有着落。更不用说其余的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婕妤、美人、才人、宝林、御女、采女、六尚各司等了。
唐勋也是见过周芷若的,连忙说道:“回皇后娘娘,这是驰道。原为秦朝所设,今日复建也。奈何尚有不甚完备之处,惊吓了皇后娘娘凤驾,实是罪该万死。”
周芷若莞尔一笑,说道:“你这官,怎么也像那些老夫子一样,说话文绉绉的,一点都不好玩。皇上说了,他最恨这种人了,深怕别人听得懂他说的东西一样。”
唐勋被周芷若这么一呛,登时语结,不知道说些什么了。好在苏颂在官场多年,连忙圆场道:“皇后娘娘莫怪,其实我等也是没什么礼节的,但怕第一次惊吓了娘娘,才这般说话。”
周芷若掩嘴笑道:“还是这般好,要不然我(皇后下制令时,自称“予”,在便殿见群臣时,则称“吾”,很多时候都用“我”)也怕你们太过正经了。快给我说说看,这驰道为什么能跑这般快?”
苏颂当即把驰道的原理说了一遍,周芷若听得似懂非懂。末了,周芷若又问道:“现在这个夫子说的,驰道还是不甚完美,为的是哪般?我看这驰道很好啊,比寻常马车快多了。这马车也是特制的吧,好像能装下什么东西一样。”周芷若化身“问题”少女,一个又一个问题不断地抛出来,弄得三个人疲于应答。
还是陆承启看出了端倪,说道:“这驰道的问题,不单单出在铁轨上面,马车也有问题。”说罢,他走到驰道那个大转弯的地方,指着这里说道:“转弯的时候,速度太快,产生的力量,好似要把马车抛出去一样。好在这是空马车,惯性不是很大。若是装满了货物的马车,通过这个弯的时候,再慢一倍的速度,也会把马车给甩出去的。到时候,货毁人亡,与朕原意相差甚远。”
唐勋、沈括和苏轼三人大为吃惊,陆承启这一番话简直犹如亲眼所见一般。这两日来,他们三人不知道做了多少次实验了,马匹一从驰道加起速来,便停不下来了。哪怕是转弯,也是很粗暴的转弯方式。没有抓地力的时候,往往马车就会偏离驰道。若是刹车不及,很可能酿成事故。是以,他们三人一直不敢装满货物进行实验。
陆承启只是对铁轨、火车有一个模糊的记忆而已,他也差不多忘了真正的铁轨是什么模样的。更何况这是驰道,与铁路有有所不同,他也提不出什么好的建议。最让人抓狂的便是这样,明明知道铁路的重要性,驰道也做出来了,可效果差强人意。这驰道能用,但不堪重用。速度是有了,安全性不能保证,这就有些郁闷了。
沈括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臣也有这般顾虑。只是至今尚未有一个方案,能解决这个问题。杨太师已经让学子们集思广益,攻坚这个问题了,可还是没有任何头绪。”
陆承启也知道,这个时代尚未有力学之说,对于离心力的研究还没有开始,哪里懂得如何克服这个力量?他也不是理科生出身,对于这个问题也是束手无策。这就是文科生的尴尬之处了,对于天下大势,经济时局,政务处理都能头头是道,一些简单点的器械也能明白怎么造。可一涉及到高深的物理学、化学知识,那就两样一捉瞎,全靠蒙的了。
连正史上两位宋代大才,沈括、苏颂都没办法弄好的东西,陆承启自认没有这个能力,比这两位大才更厉害。所谓术业有专攻,他一个文科生,能知道这么多东西就不错了。
在一旁静静观察的周芷若,突然开口说道:“我倒是有个主意,你们看成不成?”
唐勋有些惊喜地看着周芷若,说道:“娘娘请说!”
周芷若来到驰道旁边,轻轻蹲下身子,指着驰道里面的凹槽说道:“里面都凹进去了,外面也可以凹进去啊。再把马车的轮子,做成向里面凹的,不就解决了问题吗?”
陆承启闻言,眼前一亮,高兴地扶起了周芷若,感受她那柔软的身子,一阵意乱情迷地说道:“梓童不愧为朕的贤内助,这个法子好!”
唐勋听了,仔细地思索起来。沈括、苏颂的思维转的比较快,立即抚掌说道:“娘娘大才,臣等不及也!”
过了好一阵子,唐勋也明白了周芷若这个办法的实用性在哪,也叹道:“娘娘果然天资聪慧!”
陆承启也知道,周芷若提出的办法,就是后世火车轮子的模样。可惜这个时候没有橡胶,只能把马车车轮做的长一些,稍稍卡住两边就行了。
这个办法,使马车车轮的凹入的地方与铁轨亲密接触,有效地提升了速度,还能防止马车脱轨,实在是一举两得。怪不得沈括、苏颂都自叹不如,周芷若这个想法,果然是妙不可言。
周芷若脸皮薄,稍稍挣脱了陆承启作怪的大手,红着脸说道:“我可没你们说得这般本事,起码我不会造这个驰道,造这**车。你们都是大人才,不然皇上也不会重用你们了。我可不止一次听皇上夸你们,早就想见见你们是何方神圣了。今日见了,果然很厉害!”说着,她自己都掩嘴笑了起来。




大顺皇朝 第一百三十七章:申请铸炮
这番话要是从陆承启口中说出来,效果不怎么样。可是从皇后娘娘口中说出来,那意味就太深长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圣眷正隆啊!对枕边人都这般说,说明了陆承启是真心觉得这三人是可用之才,要重用之才。三人都有雄心壮志,哪里听得出周芷若话里面那股细微的醋味?对自己的女人都不称赞,反而称赞自己的臣子,周芷若作为元培正室,也是有些吃醋的。
闻得这句话,沈括、苏颂和唐勋,都感受到了浓浓的圣眷,感动得恨不得立即“提携玉龙为君死”,以明心志。
陆承启倒是听出了周芷若话中的酸味,柔情地说道:“朕也要夸夸梓童,梓童这些时日以来,把皇庄的生意办得蒸蒸日上,福利院处理得出乎朕意料,该好好的夸奖一番!”
见陆承启不分场合这般乱说,周芷若立时闹了个大红脸,啐道:“你这人!”说完,一路小跑,避开了众人,不知道躲到哪里偷乐去了。
在场众人看得这样的场面,想笑又不敢笑,憋得实在辛苦。陆承启倒是落落大方,说道:“想笑就笑吧,做相公的,难道就不该夸夸自己的娘子吗?”
对陆承启的个性有所了解的众人,此刻才毫无顾虑地笑了起来,君臣关系又一次得到了升华。原先在一旁插不上嘴的杨道奇也不禁莞尔,笑道:“陛下与娘娘这般恩爱,倒是天下子民之福!还盼陛下早日诞下龙子,延我大顺国祚!”
“又是这个问题……”陆承启心中不由得一阵无力,他不是不着急,几代单传的陆家,确实需要开枝散叶了。大顺朝现在别说亲王,就是一些离得近的亲戚都少。不过天家无父子,亲戚少了也好,外戚干政也是很要命的事情。
陆承启也想要孩子,可他知道不能急。古代人的平均寿命不长,都是因为婴儿早夭太多的缘故。婴儿早夭也是由于妇女生育年龄太低,医学水平低下的缘故。而妇女早育的危害,更是影响了妇女的寿命。鉴于此,重生而来的陆承启,自然是不同意这么早就行房事,生儿育女的。
陆承启连忙把话题岔开,问道:“苏卿,你认为,最快改造好铁轨和马车,需要多久时间?”
苏颂认真地想了想,说道:“还是百丈长的驰道的话,军器监最快得用五日时间。车轮的改造并不难,三日时间足够了。只是这么一来,步枪的生产速度就慢了下来了。”
苏颂现在挂着的官职,还是军器监一职,不过俸禄却是按照从四品的发,算是加薪不加职了。他每日都会处理自军器监送来的报告,对于军器监生产力还是比较了解的。
这世间,有得必有失,不可能事事都完美的。生产力足够的话,现在大顺已经征服整个亚洲了,如此先进的火枪,就算没有火炮,野战中又有谁能挡得住几万支火枪的射击?抵近城墙利用黑、火药炸开城门或城墙,就能攻克一座城。
战争不是儿戏,就算战斗力再强,没有后勤保障也是白搭。驰道就是陆承启要建立的后勤保障枢纽,不仅仅是为了军事,在文化的传递、政令的通达、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等,驰道都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这才是陆承启下定决心要建设驰道的最终原因。驰道的重要性,比之京杭大运河亦不遑多让。
当然,在运输量上面,马车运送始终不及水路运输。大运河肯定是要开凿的,黄河也是要加固堤坝的,只是一切都需要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在这小农经济为主的背景下,要弄这两项工程,肯定要被御史台骂得狗血淋头,说劳民伤财云云……
想到这个问题,陆承启还是忍不住一阵头大。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陆承启老早就体会到这句话的正确性,只是没想到重生之后做了皇帝,也会因为没钱而烦恼。
他郁闷地说道:“既然如此,把这段驰道融了再铸吧,免得浪费了。这一次直接做一条驰道,通向军器监罢、皇家军校罢,三个地方连接起来,朕日后出行也方便一些。”
苏颂秉着科学的态度,劝谏道:“陛下,若把三处连通起来,建设驰道不下三十里。娘娘的提议看似可行,没经过试验,臣等亦不敢保证。还是先铸百丈长试验一下,可行再大量铺设吧!”
陆承启是重生人士,知道铁路的可行性,但这些人不知道啊!为了稳妥起见,陆承启还是点了点头,说道:“谨慎求证,大胆创新,非常好,这个也是朕对皇家大学的要求啊!老师,这句话可否写入校训之中?”
杨道奇点了点头,说道:“今日得见如此神奇利器,器物一道果然博大精深。陛下这句话亦是真理,谨慎求证,大胆创新,确可做我皇家大学的校训!”
杨道奇的思想转变,陆承启看得见。见他已经彻底放下过去,放下权力的**,一心教书育人,陆承启心中也颇为欣喜。杨太师有过,也有功。做为大顺朝最后一任宰辅,他结党营私,陷害同僚,贪污受贿,污点不少。但他作为宰辅期间,确实把大顺治理得不错,政令也算通达,没什么大的过错。只能说他才干是有的,只是私心太重,因私忘公而已。
见驰道有了些眉目,沉默良久的唐勋突然说道:“陛下,若驰道连通了军器监,臣是否可以回军器监再铸火炮?臣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只是尚需要时间来试验。”
先前把这三个疯狂研究火炮的家伙从军器监揪出来,就是怕他们搞坏自己的身体。火炮肯定是能造出来的,但这三个人才要是有点问题,陆承启可就要欲哭无泪了。人才始终是最宝贵的财富,人才也是最大的创造力。为了能最大“榨取”这三个人的价值,陆承启才强制为他们做出日常生活的规范,好让这三人活得久一些,为他服务也久一些。
陆承启也不是这么没人情味,重生的他,最为重视人才。他下旨让太常寺下太医局,每日须出值两名太医,前往军器监,为患病工匠诊断开方。而皇家大学里面自己便有医学科,由宫中御医授课,自然可以为学子们解决病痛问题。至于皇家军校,大多是健壮汉子,大夫看来是不怎么需要的。
太医局内设提举一人,判局二人。提举为主官,任副职的判局则选精通医学的医者担任。太医局规模宏大,有丞,有教授,有九科医生额三百人,成为大顺朝医学行政和医学教育的最高管理机构。而在皇宫之中,则是翰林院下设翰林医官院,全权负责皇室医疗保健事宜,一般称呼为御医。太医与御医职责不同,医术却没什么两样,只是官职上不同而已。
言归正传,陆承启听得唐勋的要求,暗叹这些科学疯子对于钟爱事物的执着,思忖一下便道:“可,只是日落之后,需得回到皇家大学休憩。若皇家大学有课之时,不得前往军器监。”
得到了陆承启的首肯,唐勋、沈括和苏颂三人皆喜出望外,一同说道:“陛下圣明!”




大顺皇朝 第一百三十八章:庙会
三人如此溜须拍马,直让陆承启笑骂道:“少阿谀奉承,朕可不吃这一套!”
杨道奇在一旁静默地看着,突然明白了这小皇帝乃是心思玲珑之人,对于拍马屁的人,看得一清二楚,自然也就能分得清谁是忠臣,谁是佞臣,谁是能臣,谁是庸才。心中直叹道:“老夫一生阅人无数,却始终看不懂这小皇帝,败得不冤,败得不冤!”他却不知道,这个小皇帝虽然外貌相同,灵魂却是换了一个。两个性格迥异,行事方法都大为不同的人,哪里能揣摩得到?陆承启歪打正着,刚来不久就布置夺权,不然时日一久,杨道奇摸清了他的底细,到时谁胜谁败就不好说了。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就是这么回事。
而后,陆承启和周芷若携手,在皇家大学里面逛了一圈。偌大的皇家大学,又没有什么好玩的东西,逛着逛着,周芷若便倦了,说道:“皇上,这里都没有什么好玩的。而且你的那些学子,都用很奇怪的眼神看着我们,很不自在啊。不如我们去逛庙会吧,今天可是十五,恰巧有庙会!”
陆承启早就对庙会的鼎鼎大名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说,大顺的商业发展,源于这些宗教庙会。长安城里面的寺庙道观也多,大庄严寺、总持寺、兴善寺、玄都观等都占据整坊之地。其它著名的慈恩寺(大雁塔)、荐福寺(小雁塔)、青龙寺等也都拥有大片地皮。这些地方,恰好能在这些空地上,举办盛大的庙会。
而最为著名的庙会,莫过于大庄严寺了。这是大顺太祖建国之时,特批建起的一座皇家寺庙。作为皇家寺院,大庄严寺不只规模宏大,而且殿宇壮丽,为当时京城之最。文人笔下的大庄严寺是“殿堂高耸,房宇重深,周闾等宫阙、林圃如天苑。举国崇盛,莫有高者。”寺内营饰华丽,寺壁多绘有名家壁画,万象纷呈,璀璨夺目。
后文宗为父亲祈福,在大庄严寺西立总持寺,规模建制与大庄严寺完全一样,亦建有高度相埒之木塔。
大庄严寺内林木丛茂,风景宜人。寺内密竹翠松,垂阴擢秀,行而迷道。寺内广植梨树,所以大庄严寺一直是京师黎民士庶游览避暑的好去处。
尤其是在总持、庄严二寺内巍然屹立的双塔,已经成为长安城西南隅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人们登高远眺的游乐胜地。大庄严寺每年定期举行水路佛法的盛会,豪门贵族、僧俗士庶争相到寺随喜,顶戴礼拜,发愿布施,鼓乐喧天,更是倾动京师。每月初一、十五、逢八开放五次,允许市民百姓到寺里做买卖,三百六十行,上下中九流,引茶卖浆者,都可以自由出入。不仅本地百姓云集,连外地客商可不肯放过这一个盛事,久而久之,便成了一个超大型的集会了。
平日里,僧俗两道进香的,游玩的,已经是万头攒动,摩肩擦踵了。每逢庙会之时,更是水泄不通,人声鼎沸。人口如此密集,购买力也相当大。只需依法缴纳商税,便可在这里寻一个位置摆摊,相比后世的天朝,这时真的是自由乐土。
大顺的朝廷也花了不少人力物力管理这些个庙会,届时会有城防司前来巡逻。先前或许这些兵丁还会欺行霸市,陆承启建立监察司以来,这样的行为已经灭迹了。
为什么要花这般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做宏观策划和管理?皆因大庄严寺乃皇家寺庙,哪怕是皇上、皇后、后妃、大臣们会不时地光临,外国使臣也喜欢来这些地方“淘宝”,顺便礼佛观光。鉴于此,好面子的汉人自然会花大心思去管理庙会了。
靠近大门口一带,集中交易珍禽异兽,猫狗之类的宠物。这些宠物或来自丝绸之路,或自远洋漂泊而来。珍禽异兽放在门口处,有利于粪便的清理,防止疫情发生。长安城中有龙首、清明、永安和漕渠这四渠,分别从东南西三面引渭河的支流入城,提供生活和环境用水。恰好大庄严寺前面就有永安渠流过,方便清理。
走过大门,进入寺庙之内,天王殿,佛殿,资圣殿前,是三个大庭院,临时搭起了彩色帐篷,篷与篷之间,卖的物品有着分工,是百货日用品的交易区。有的卖姜糖,时果,腊脯,有的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用具、鞍辔、弓箭等。佛殿旁的蜜饯颇有名气,经常围满食客。其外,赵文秀的笔,潘谷的墨,是学子们垂青的抢手货。
摆在两旁的长廊中,是一些地摊货。这里的地摊可不是后世天朝的地摊货,这里的地摊货可强多了,单单以尼姑们的刺绣来说,就是一绝,什么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绦线之类,人家尼姑都能绣得出来,且样式多钟,色彩艳丽。不仅宫廷喜爱这样的刺绣,民间亦是爱不释手。
在庙会里面,还有一个奇特的职业,很像后世的评估师,他们为买卖双方估钱。这些人对物品市场价和行情涨落都有很准确的掌握,在价格方面有着一定的权威性。他们口才又好,兼作中介,往往三两语便能促成一单生意。其实这些人大多是和尚,要不怎么说和尚也是富贾一方的地主?他们身披袈裟,腰缠万贯,讲究入世修行。长安城里面的百姓不仅不排斥他们这样做,反而更加尊重。
陆承启和周芷若来到大庄严寺庙会之时,已是申时时分,还有一个多时辰便是黄昏了。可庙会不仅没有降低人气,反而更加兴旺起来。
先不久,陆承启下旨永远取消宵禁,更是让庙会的繁盛到了一个巅峰,每每到寺庙关门,山门大街之上,还有摆摊买卖之人。
1...3940414243...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