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穿越1879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狼途
奥地利部分和匈牙利部分地区政府对中央政府的外交政策的态度也稍不相同。布达佩斯的政治家害怕帝国的扩大会使得匈牙利人的比例和影响变小。按1878年的《柏林条约》,奥匈帝国于1878年8月占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1908年10月它正式被并入帝国。这块地方被作为双方共同管理地区,并被率属于财政部管理。为解决这个不正常的状况一些维也纳的政治家考虑将这块地区与帝国南部的其它一些斯拉夫人占多数的地区合并为帝国的一个第三个地区。当地的克罗地亚人可能较为亲近维也纳,而非布达佩斯。
在大战中惨败的奥匈帝国无法将这众多民族联合在一起了。其它成员也对帝国丧失了信心:经济发展已经停止,新的经济发展的希望也消失了,战时许多战前在奥地利部分引入的开放政策被取消。在这些条件下极端民族主义者获得了许多支持者。战后,一系列地区宣布独立。捷克首先宣布独立,匈牙利其次。特兰西瓦尼亚大多数地区加入罗马尼亚,其中还包括了很多匈牙利少数民族。南部的斯拉夫地区联合组成了后来的南斯拉夫。战后战胜国承认这些新的边界,大大地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地图,一系列条约保障这些边界的合法性。
奥匈帝国崩溃后,奥地利和匈牙利成为共和国,哈布斯堡王朝被永久驱逐。李经述汲取奥匈帝国崩溃的教训,决定立即在中华帝国所有的地区和殖民地都推广汉字和汉语,规定汉语为中华帝国所有地区的官方语言,并且强力把所有地区的外交、国防等国家权力都收归中央政府,任何地方政府不得与中央抗衡,不得与中央政府讨价还价,稳定了中华帝国的局势。





穿越1879 第268章 爱情这东西
李尚民到上海后,经过多方查探,终于搞清楚了是陆定雄雇凶杀人。但是,陆定雄的女友陆小柔在法庭上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李尚民很同情陆定雄的处境,夺妻之恨在当时的社会,使得宋诗仁被认为是死有余辜,李尚民还加快收集了宋诗仁贪污*和包养情人的罪证,交给了法官,还免费为陆定雄请了上海著名律师杨景斌,希望能减轻陆定雄的罪行。
陆定雄杀人案开庭的那一天,陆小柔低着头,站在证人席上,她穿一件纯白的连衣裙,眼角湿润,面容憔悴。一连串的问题过后,陆定雄的代理律师杨景斌直视陆小柔的眼睛,问她:“你和宋诗仁之间,有感情吗?”
陆小柔想了想,回答说:“有。”
陆定雄的代理律师杨景斌大惊,他一直以为陆小柔是被潜规则了,李尚民事先也是这么跟他说的,女孩子是被潜规则的。一大串打好无罪辩护的腹稿死在肚子里,杨景斌犹豫了几秒钟,镇定地问陆小柔:“你到底是爱陆定雄,还是爱宋诗仁?请务必如实回答!”
陆小柔低下头,犹豫起来,她想起自己和陆定雄在校园广场寻找四叶草的画面,那时的阳光,温暖而明亮,蓝天白云之下,陆定雄穿白衬衣,宽大而温暖的手牵着她的小手,深情望着她的眼。陆小柔在陆定雄明亮的瞳孔里,看到了小小的自己,心跳加速。但她的脑海里,马上又浮现出宋诗仁的身影,他抚摸着自己的脸,把自己扔到柔软的大床上,进入自己颤抖的身体。
爱陆定雄,还是爱宋诗仁?这个问题,对陆小柔来说,现在太难回答。陆定雄的代理律师又重复了一遍问题,陆小柔不愿说谎,头疼起来,脑袋开始膨胀,脸上的肌肉痛苦痉挛,她双手按住自己的头,避免让自己的脑袋爆裂。
公诉方的律师站了起来,对法官说:“我反对,这个问题,跟本案无关。”
陆定雄的代理律师杨景斌说:“法官大人,这个问题,将对我今天的辩护起关键性作用。”
“肃静!”会场喧闹起来,法官敲了一下法槌,说:“反对无效,请证人诚实回答。”
“我对陆定雄,刚开始有好感,那是不是爱情?我不知道。”陆小柔抬起头,犹豫了几秒,咬着嘴唇,口齿不清地说:“后来,我心里有喜欢的人了,这个人是宋诗仁!”说完,情绪失控大哭起来。很明显,对一个女人来说,身体的记忆比感情的记忆更刻骨铭心。所谓的纯爱,在世界根本不存在!
那一刻,别说帽子,陆定雄的头发和胡子都绿了。胡子邋遢的陆定雄,环顾法庭,四周黑压压的人头,人们的嘴唇一张一合,他听不清人们在说什么。他眼前一黑,内心突然空荡荡的,因为这绝望的爱情,他生命的重量,也变得很轻。他浑身发抖,举起冰冷的手铐,拼命砸自己被剃光的头,前额和眼角鲜血直流。陆定雄的心里,也流着血。整个法庭也失控了,同情陆定雄的师生在旁听席上站了起来,情绪激动。阎锡山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站起身骂陆小柔道:“你这不要脸的女人还真是无情!”
“全体肃静!”法官重重敲下法槌。
最终,陆定雄的故意杀人罪被判成立。陆定雄当庭放弃了上诉,他被高大的法警带下去时,回头望了陆小柔一眼,陆小柔没有看他。陆小柔那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对他冷若冰霜。陆定雄想起学校广场,那片洒满银色月光的四叶草地。在那他倚靠着一面断墙,吻着陆小柔半张开的唇角和火烫的耳垂。群星在他们的头顶闪着幽昧的光,黑溜溜的樱树上方天空洁白无瑕,像陆小柔白裙下柔软的肌肤和他不敢亵渎的温热身体。
陆定雄不知道,为什么相爱的缘分,以及年少时的笑脸,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后来,在看守所,陆定雄对阎锡山说:“对爱情这种有毒的东西,你要存有戒心。”
听到这句话,阎锡山仰起头,抑制住自己眼眶里的热泪,他发现无数的尘埃在空气里飞舞。
陆定雄的案子,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报纸上关于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讨论激烈,很多人呼吁大总统李经述要法外开恩,放了陆定雄这位“寒门大学生”。李尚民那天在家,也跟父亲李经述说起这事,他他穿着白色衬衣,黑色西装,站得笔直,他对父亲是很崇敬的,不敢撒谎,轻声说:“父亲大人,很多人觉得我们这个社会不够平等。”
李经述问道:“为什么?在你们年轻人眼里,什么样的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
李尚民摸了摸后脑勺,回答说:“无论贵贱,人人平等。不论出身,要得到就应该努力付出。像我现在这样安逸的生活,我没有付出什么,我只是有幸生在总统的家庭而已。这就不公平。还有那些富二代,他们生下来就能过上有钱的生活。他们也没有付出什么努力。”
李经述笑着说:“你们这些年轻人,还真是喜欢平等呀,平等不等于平均。你今天的享受,是你老子我当年浴血奋战得到的。那些富二代的安逸生活,也是当年他们的父母筚路蓝缕、艰苦努力得到的。为了家庭,为了自己的孩子而努力工作,这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哪是什么不公平呢?人人都一样的社会,那些研究发明飞机的人,和社会上卖茶叶蛋的一样的社会,就是你们认为的公平和正义?你知道为什么布尔什维克最终会导致了一幕幕人间悲剧?人们想象的公平正义,实际上在现实中,就扭曲了。你们年轻人对国家的热情,我很赞赏,但是激情不能代替理性,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
李尚民一时语塞,不知道说什么好。
李经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说:“尚民,你要知道,在现实的社会,每个人关于公平正义的想法是不一样的,那些偷窃的、抢劫的、甚至杀人的,很多都认为是社会不公正而造成了他们的不幸。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那怎么办呢?”
李尚民问道:“父亲,那你认为什么样的社会才公平正义呢?”
李经述说:“对于公平正义,社会上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又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我的人生顺利,世界就是公平正义的,我的人生不顺,那世界就是肮脏的’,那剩下的公平正义,就只有法律了!所以我希望你们年轻人去追求法律的公正,而不是什么抽象的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会有公平正义的社会!虽然法治的进程很慢,但是只有法治中国,才能真正实现公平和正义!这是接下来我要做的事,也希望你将来能接着做下去。”
李尚民问道:“那怎么样保证人们付出的和得到的公平正义呢?”
李经述说:“搞市场经济吧。大家都是自由的,这样,如果你觉得卖茶叶蛋不公平,你可以选择去做科学家,只要你有那个能力。法治的市场经济,这就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改革方向!”
李尚民说:“我懂了,父亲。”
李经述叹了一口气,自责地说:“很久没抽出时间跟你谈心,这是我的失误。谈起爱情啊,没有谁的爱情是容易的啊,比如你的姑姑,她嫁给张佩纶,当初我们家多数人都反对。说起你姑姑,对了,下个星期,你抽空去趟南京看看她吧,张佩纶死后,她还是不愿意到京城来,你去看看她们一家过得怎么样。”
李尚民的姑姑,就是李菊藕,她1888年下嫁张佩纶。此时的张佩纶已年过四旬,且系三婚。张佩纶迎娶李菊藕时,李鸿章在南京购置了一套宅子作为嫁妆送给张佩纶,让长女风光出嫁。
张佩纶1903年正月七日病死于南京,终年56岁。此时,李菊藕才三十七岁,她还是坚持在南京生活。
一个月后,李尚民到了南京,位于南京白下路273号有一幢两层的老楼,红色砖墙掩映在绿树中显得格外神秘。这幢楼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主体为砖砌,门窗周围配以红色的砖块,色彩搭配很协调。楼梯为木质结构,外面刷上红色的油漆。二楼有一圈木质回廊,回廊边缘有木质栏杆。
张佩纶到了南京之后生活很低调,深藏在闹市的这座“张佩纶宅”,在南京少有人知,民间却把这栋楼叫做“小姐楼”。因为这座楼是李鸿章女儿李菊藕的闺房,张佩纶迎娶李菊藕时,李鸿章将其作为嫁妆送给张佩纶,因此得名“小姐楼”。事实上,这座楼房最早的主人是清朝康熙年间的江南提督张云翼,当时这片住宅叫做张侯府。
寓居南京后,张佩纶就与妻子李菊藕过起诗酒书画的闲适生活。后世著名的张爱玲虽然没有在这座老宅中生活,但儿时常听父母提起,她在散文集《对照记》里写道:“我祖母的婚姻要算是美满的了,在南京盖了大花园偕隐,诗酒风流。”“我姑姑对于过去就只留恋那园子。她记得一听说桃花或者杏花开了,她母亲就扶着女佣的肩膀去看。”
李尚民到南京时,还没有张爱玲,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这时已经十五岁了,他是张佩纶与李菊耦的独子,这时已经是一位偏偏少年。李菊藕在丈夫去世以后,靠嫁妆维持生活。她严守诗书世家的传统,望子成龙,督促儿子背书,背不出就打、罚跪,甚至显得孤僻怪异。张志沂一生并不如他的父亲和女儿有名,七岁丧父,性格也有点像是纨绔子弟。
李尚民代表李经述来看望他们,看了李菊藕一眼,她人虽只是中年,也可以窥见她年轻时姣好的容貌,但是明显老了。李尚民带了一些礼物给姑姑,转达了李经述的问候:“姑姑,父亲说了,你要是想回京城,随时给他打电话。”
李菊藕收下礼物后,说:“多谢二哥挂念,他那么忙,我怎么好意思为了这点小事打扰他。我们一家很好。我这一辈子,也没什么别的要求了,就志沂这孩子,还真是让我揪心。希望今后你们能对他多加照顾。而且,他尚未娶亲,我希望他能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早点成家立业。”
李尚民点点头,说:“姑姑放心,等志沂大学毕业了,就让他去京城找我们吧。他的亲事,我会禀告父亲的。”
李尚民回京城便将李菊藕转告李经述,李经述后来给张志沂介绍了一门亲事,对方就是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黄逸梵门庭显赫,祖父黄翼升是清末长江七省水师提督,通常称军门黄翼升。在李鸿章淮军初建、开赴上海时,黄翼升所统带的五千水师也归李鸿章节制,是他的副手。同治四年(1865年)李鸿章奉命镇压捻军,在对东捻的战斗中,黄翼升的水师驻守运河一线,阻拦了东捻的向西突围,又为清政府立下了功劳,功封男爵爵位。黄家在南京也留下了房产,在莫愁路上的朱状元巷14号,被称为军门提督府,明代本是朱状元府的一部分,黄翼升到南京任职后,将西侧厅改建为生祠,以炫耀其战功。皇帝命人查办此事时,李鸿章曾为其庇护,两家的关系挺好。
张志沂和黄逸梵年纪相当,门当户对,才貌般配。黄逸梵虽然出身豪门,但由于是小妾所生,父母又早逝,因此童年并不幸福。婚后的黄逸梵与张志沂每日都是争吵,争吵,日益升级的争吵,终至不可调和。致使黄逸梵多次出走国外,到后来一生漂泊在国外,最后终于客死国外,成为我们中国第一代“出走的娜拉”。
作为张志沂的妻子,接受了新思想的她自然无法容忍丈夫的种种陋习和无所作为,最终两人的婚姻破裂,黄逸梵本人孤苦地死在异国他乡。父母的离异,自然给女儿张爱玲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以后曾多次体现在她的作品里,对她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张爱玲小时候的成长环境中,既流着浓浓的中国传统的血液,也吹着新鲜的来自西洋的风。传统和现代、守旧和改革、旧式与新式,正是在这种矛盾的共生与交织中,造就了张爱玲日后惊艳的文字与绮丽的风格。张爱玲的爱情,也是一个悲剧!这些都是后话,也正印证了爱情这东西,没那么简单。
爱情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是对是错,都不重要。




穿越1879 第269章 袁克定摔残
京城外,古道边,夕阳西下。一位干瘦、矮小,穿一身长袍、戴一小瓜皮帽的青年男子骑在一匹汗血宝马上。这匹马是袁世凯的哥哥袁世敦送给袁世凯的。只见这位青年抱着一位面目清秀的姑娘,他的手放在她胸前最柔软的部位。后面,一位同样貌美的女子搂住了他的腰身,嗤笑着道:“公子,听说你的马术在京城一绝,今天就带我们姐妹俩人耍一圈吧?”
“好的,没问题。今儿个俺就和你们玩马震!”这位青年愉快答道,扬起手中的马鞭,就要一骑绝尘而去。
这位享齐人之福的青年,正是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袁克定是袁世凯的长子,原配于氏所生。幼年曾随袁世凯历任各地,中华帝国成立后,他担任滦州矿务有限公司督办,平日里也不用上班就可以拿钱。因为他的原配夫人很胖,像个老大妈,还特别喜欢打麻将,和又瘦又矮的袁克定在一起很不协调。但她是原来湖南巡抚吴大澂的女儿,结亲有政治目的,两人便得过且过。袁克定后来又娶过两房姨太太,但都不太喜欢,他经常在外面沾花惹草,袁克文过去就经常跟着他一起去烟花柳巷。
此时,袁克文还在上海,袁克定的把兄弟陈宦陪着他。陈宦这个人,文武双全,在廉政局任职,得到了廉政局长袁世凯的特别赏识。这次袁克定回京城,袁世凯专门派他保护袁克定的安全。
袁克定抱着的两位姐妹,是四川廉政局一位副局长的女儿,这位副局长想巴结袁世凯好扶正,于是派了自己的女儿来伺候袁克定。她们的思想也很开放,私下和袁克定的关系不错,玩得来。
陈宦见袁克定要带着这对姐妹花驰骋马震,担心这马经不起折腾,于是劝说袁克定道:“云台兄,天色已晚,我们还是改天再出来玩吧。”
袁克定笑道:“不碍事,俺这时候正有兴致,陈兄弟不要扫俺们的兴。”
陈宦不好阻拦,只好大声道:“那袁兄弟就在城外玩吧,可别把马骑到城里。”
“驾!”袁克定骑着烈马,一阵狂奔,大风吹过他和马背上的两位女子,她们随着马的奔跑身子一上一下,像是要飞起来一样。
马跑了十来分钟,袁克定已是大汗淋漓,心中却十分得意,道:“别说是在这旷野之中,就算是到了城里,俺也可以如入无人之境。”
坐在马前面的妹妹也已经是满头香汗,笑道:“虽然我们姐们佩服袁公子,不过你这是吹牛吧?”
“吹牛?”袁克定一挥马鞭,汗血宝马就往京城的朝阳门飞奔而去。
当时,老城门已经开发成了旅游景点,并无守卫。这时游人已经不多,马儿进了城,在人群中横冲直撞。刚开始,袁克定凭借自己娴熟的骑马技巧,果真如入无人之境。
过了五分钟,一辆有轨电车迎面开了过来。马儿不知道电动车为何物,这时受了惊吓,径直朝电车飞奔而去。眼看有轨电动车就要撞上马了,电车的刘师傅紧急刹车,为了使得车上的乘客少一些伤亡,他拼尽最后的力气制住了车辆,自己却是受了重伤,他的前胸被制动的装置穿破了,血流不止。这时,车里的站着的乘客都没站稳,有一些放学乘坐此电车的孩子也受了伤,见到血吓得呜呜大哭。
袁克定的马前面双腿几乎直立,将袁克定三人摔了下来,袁克定急忙跳下马,他落地的姿势几乎是膝盖着地,疼得他嗷嗷大叫:“摔断腿了,摔断腿了。”马背上的姐妹花也受了重伤,妹妹当场身亡,姐姐也把脸摔破了。
陈宦赶到马祸现场,脸色顿时吓得惨白,急忙找人将袁克定等人送往附近的医院。但是为时已晚,袁克定还是落下了终身残疾。
袁世凯听说袁克定摔下马后,跑到医院,望着躺在病床的袁克定,心里五味杂成。他想起自己的大儿落下终身残疾,二儿想做名士,三儿未达时务,其余则都年幼,内心十分悲伤,对一旁的幕僚张一麐说:“去好好查一查这次克定车祸的原因,总统也知道这件事了,俺要给他一个交代。还有,四川那对姐妹花的善后,你要稳妥处理。”
张一麐是江苏吴县人,字仲仁,成为袁世凯的重要幕僚。他与幕主袁世凯之间的私人关系十分融洽,很多大事都参与谋划。而张一麐,对袁世凯的知遇之恩也是没齿不忘。他曾当着很多人的面感慨万端:“余新进惴惴,除公牍外,买书自修以补学力不足。如此一年间,除出见外,未私谒府主,未尝求一阶,月薪六十金未尝求加一文,人或以为呆,或以为清,不问也。”
张一麐为文既工且敏,往往他人数百言不能尽者,他以数十言了之。偶遇昏夜,袁世凯想召幕僚商量事情,别的幕僚都已经入睡了,唯独他还在灯下用功,真可谓任劳任怨,忠心耿耿,还比较识大体。
袁世凯让张一麐去查清这件事的真相,张一麐感觉这事非同小可,因为这时廉政局快要换届了,司法总长梁启超对袁世凯已经有所不满,这时候如果这起车祸是袁克定的责任,对袁世凯的连任是很不利的。
张一麐觉得,四川那对姐妹花好处理,无非是给她们父母一大笔钱,主要还是要摆平电车司机。他到了电车刘师傅的病房前,那个电车司机已经重度昏迷了。司机的妻子带着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在病床上前守候着,那位司机的妻子眼角还闪烁着泪花。
张一麐正要进门,却意外发现了自己的妻子吴氏和儿子张鹿鸣。吴氏抱着受伤的张鹿鸣,正在哄着他吃东西。原来,张鹿鸣那天也在那辆有轨电车上,受了一些轻伤。
张一麐问妻子吴氏:“孩子不要紧吧?”
吴氏回答说:“不要紧。托司机的福啊,听儿子说要不是司机很勇敢,拼命刹住了车子,一车子的人,就都危险了。可惜,好人没好报啊,车上就司机一个人受了重伤。”
张一麐没有说话,走进了电动车司机的病房。医生也在病房里,在催问医药费的事。司机的妻子哽咽着说:“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实在拿不出钱来了,孩子他爸就不救了。”
听了这句话,张一麐心里很不是滋味,拿出了口袋里所有的钱,交给医生垫付了那电车司机的医药费。




穿越1879 第270章 袁世凯停职
袁克定摔残废之后,袁克文赶回了京城。袁克文在上海除了惩奸除恶,还在在外面玩乐,结识了江苏南京的叶倩文,她在上海女校读书。两位年轻人一见倾情,互相订了嫁娶的盟约。在袁克文临行的时候,她赠给他一张照片留作纪念。
老袁家的规矩还是比较封建保守的,依照袁家的规矩,儿女回家,是要向父母磕头“请安”的。袁克文正在磕头的时候,叶倩文的照片却从他的身上滑落下来,他自己还没留意到。
袁世凯走了过来,捡起地上的照片,见是一位眉清目秀的少女,打扮成少女模样,他以为儿子还在外面沾花惹草,于是连声问道:“这是什么,她是谁?你在上海还不知反省!你哥不让我省心,你也这么糊涂!”
袁世凯的家规是很严格的,袁克文自然不敢在老父的面前透露自己在上海的荒唐行为。他情急生智,就说是他在上海给父亲物色了一个很好看的姑娘,现在带回来这张照片,为的是征求袁世凯的意见:“大哥腿折了,我们袁家办一件喜事,冲冲晦气!”
袁世凯仔细看了这张照片上的姑娘,果然生得很美丽,就连声说:“好!好!难得你有这份孝心。”
接着,袁世凯便派了向来给他做“置办”姨太太差役的符殿青,带了银钱去上海将叶倩文迎了回来。
叶倩文在上海苦等了袁克文一个月,终于等来了符殿青上门提亲,她原是和袁克文有着嫁娶之约的,现在看到是袁家派人来接,很自然地便想到了袁克文身上,便说服了父母,收拾行装,欣然北上。叶倩文的父母也以为这是一门当户对的婚事,就挥泪同意了。
没有想到在“洞房花烛夜”,叶倩文却发现意想中的翩翩少年,竟变成了一个满嘴胡须的公公,她百思不得其解,躺在床上泪水涟涟。
袁世凯也没在意,只觉得这女孩子是留恋家里,解开了她的衣扣。那夜,瓜熟蒂落。
叶倩文能怎么样呢?只好认命,成了袁世凯的六姨太。
1...1351361371381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