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穿越1879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狼途
张之洞拱了拱手行礼,说了声“客气”,也就在客座上坐了下来,端起茶杯细细品了一口,说了声:“好茶。”然后,张之洞言归正传,还是说起了正事:“按说,不应该来打扰中堂大人,不过此事是洋务,修铁路,中堂大人一定感兴趣,还希望中堂大人支持。”
原来,中法战争后,张之洞接受了山西协同庆票号刘庆和的建议,准备多向李鸿章靠拢,多办洋务,修铁路、办学堂都很积极。那天,张之洞将自己准备上奏朝廷的奏折给李鸿章看,他在奏折这个建议修筑一条芦汉铁路,自芦沟桥至汉口,以贯通南北。张之洞说:“铁路之利,以通土货厚民生为最大,征兵、转饷次之。芦汉铁路是干路之枢纽,枝路之始基,而中国大利之萃。如朝廷准奏,北段可由中堂大人主持,南段由湖广总督主持,南北分段修筑,三年可成。”
“哦?张大人现在也对修铁路感兴趣?倒真是新鲜事。”李鸿章很奇怪张之洞这“清流中坚”转变了,将折子看了一遍,然后递到李经述的手里,说:“痴儿,你看看张大人修筑铁路的计划,是否可行?”





穿越1879 第61章 洞房花烛夜
张之洞主张修筑芦汉铁路,李鸿章对这个计划内心是赞同的,但他并没有急于表态,只是将张之洞草拟的奏折递给了李经述。因为李鸿章猜到了,张之洞提出修筑芦汉铁路,北段由直隶总督主持,南段由湖广总督主持,实际上是他自己想当湖广总督了。
在清朝,湖广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简称为湖北湖南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湖北和湖南的军民政务。因湖南、湖北两省在明朝时同属湖广省,因此通称为湖广总督。当时,湖广总督正是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
而张之洞当时担任的两广总督,管辖的是广东、广西两省,虽然也是清朝的封疆大臣,当时广东、广西经过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盗贼较多,加上当时中国虽办洋务,但主要是农业国,到了明朝中后期,就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并且此后再也没有改变。显然,以今湖北、湖南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平原已经取代苏常,成为全国粮食基地。而且长江转输便易,非他省比,故两广总督地位不如湖广总督,也不如湖广总督有油水。要有一番大作为,湖广的财政比两广的财政要好,更有前途。
李经述对张之洞内心的想法并不知情,心想张之洞这人,还是有一些本事的,现在应该是真心实意要投入到洋务派的怀抱了,现在是拉拢他的大好时机,便对李鸿章建议说:“芦汉铁路如能修通,汉口、武昌便坐实了九省通衢的地位,实乃一件大好事。”
李鸿章皱了一下眉头,说:“修铁路是好事,但钱从哪里来,这也是一个大难题呀。”
李经述说:“钱的问题,其实好解决,可以成立铁路公司,发行股票,然后放出风去,说朝廷将有大笔资金投入,暗中叫商人把股票价格抬高,有钱的士坤还不如蚁附膻,为国捐资?”
张之洞一听,喜笑颜开,当李鸿章的面夸赞李经述,道:“早闻李公子是一位奇才,真是智慧超群,将来必成大器。听闻公子大婚已近,本官也一定备上厚礼,到场恭贺。”
李鸿章还是没有表态,当时丫鬟又上来添茶水,他岔开话题,又和张之洞闲聊了几句,感觉张之洞去了两广之后,和洋人打了交道,这张南皮确实和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逐渐面色缓和了不少,对张之洞刮目相看。
转眼间,李经述大婚的日子就到了,他的婚礼很特别,因为是同时娶两位新娘子。容雪和席慕兰她们都不愿意做小,只好同时娶她们过门。李鸿章当时权倾朝野,他亲生儿子的婚礼,当然极为隆重。慈禧太后都让光绪皇帝下旨,赏赐一对百宝如意柜当贺礼。淮军上下和北洋水师的军官们也备了厚礼。
袁世凯专程从朝鲜汉城赶回天津,他送的礼物更是用心,他知道李经述喜欢西洋那些科技玩意,给李经述送了一辆在欧洲重金购买的三轮汽车,这在当时可是一件稀罕物,是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研制成功的现代汽车雏形,袁世凯托了中国驻德国公使李凤苞才买到。
李经述的洞房也很讲究,墙壁都是用红漆及银殊桐油髹饰的。洞房门前吊一盏双喜字灯笼,鎏金色的大红门上有粘金沥粉的双喜字,取“开门见喜”之意。洞房内金玉珍宝,富丽堂皇。前檐通连大炕一座,炕两边为紫檀雕鹤,炕几上有瓷瓶、宝器等陈设,炕前左边长几上陈设一对双喜桌灯。喜床上铺着厚厚实实的红缎双喜字大炕褥,床上用品有明黄缎和朱红彩缎的喜被、喜枕,图案优美绣工精细,富贵无比。
送走了最后一个客人,夜已经深了。李经述走进洞房,床里墙上挂有一幅喜庆对联,正中是一幅牡丹花卉图,靠墙放着光绪皇帝御赐的那对百宝如意柜。
古代的婚礼确实是繁琐,入洞房后,掀了新娘的盖头,新人还要一起吃一次饭,饮点酒,所谓的“合卺礼”,就是民间所谓的“喝交杯酒”。
“合卺”,本意是把剖开的瓠合为一体,古时多用之盛酒。把各自瓠内的酒掺和到一起,共饮,即是“合卺”。这种交杯酒,不是现代婚礼上互饮对方的酒杯,而是各自喝掺到一起的酒。李经述心想,这样也好,可以把双方的情趣调节到位,也算是上床前的一种*手段。行完合卺礼后,就该上床了。
容雪、席慕兰都不胜酒力,多喝了几杯,躺在婚床上小憩。尽管精疲力竭,她们仍然觉得自己幸福极了。容雪还爬了起来,站到穿衣镜前,甜甜地欣赏着里面的自己。晶莹的珠链,绚丽的头饰,流光溢彩的脸庞,使她心里充满柔情。她和李经述认识了七八年,经过爱情长跑,虽然还挤进了一个席慕兰,但终于是修成正果,做了李经述的新娘,洞房花烛夜的特殊氛围让她陶醉不已。她那黑亮而纯净的眸子里,流露着对李经述的迷恋与渴盼,眉宇间和嘴角上有着掩饰不住的笑意。
席慕兰望着床头的“喜”字,也轻轻舒了一口气。她摸了摸自己凸起的胸脯,轻唤起心灵深处的柔情,“我的梦想,也终于成真了”,有时候爱情确实也是要主动争取的,还好自己没有放弃。
三人谈笑融融,回忆往事,最后并排躺在床上,李经述在中间,容雪在他厚实左肩膀上,感受一种从未有过的温馨与安宁。席慕兰在他的右臂弯里,她凝视着他,心里漾起一层幸福的涟漪,柔情蜜意迅速浸透了她的每一寸肌肤。她的眼睛在李经述那英俊面容上凝注,心底深处流淌一股暖流。
李经述白天迎来送往,有点累,而且喝多了点酒,故意闭上眼睛逗她们。容雪和席慕兰对视了一眼,道:“姐姐,这些日子,相公真是累坏了。今天更是疲于应酬,难道我们的洞房花烛要自己过吗?我们要叫醒他吗?”
“今天府上真是宾客如云,相公焉能不醉?”席慕兰轻轻坐在床沿上,心疼地望着李经述,想叫醒他,又觉得他不会睡沉,因为今晚也是他的洞房花烛之夜啊!她伸出一双滑脂般的玉手,顺着李经述的脸一直往下摸,直摸到他凸起的胸肌。
李经述眯着眼睛,看到容雪、席慕兰两人着急的样子,便睁开眼,抓住席慕兰的纤纤玉指,笑道:“你们,想要吗?”
容雪见李经述醒了,知道他是故意装睡,红着脸嗔道:“相公,你好坏,我想要……”
李经述一听,道:“想要什么?”
席慕兰解了自己的薄衫,目送秋波,也娇嗔道:“相公,你说呢!”
李经述这时也按奈不住了,将她们脱到最后只留一个红色兜肚,少女的身体明明白白地呈现在眼前。李经述当时没有男女房事的经验,第一次见到两位异性的身体,喉头发干,耳际嗡嗡作响,脑子里一片混饨,他呆呆望着席慕兰丰润的双唇和修长的身姿,不知道干什么。
席慕兰见李经述呆呆盯着自己,问:“相公,我好看吗?”
“好看,宛如玉兰。”李经述笑道。
“那我呢?”容雪也问道。
“也好看,胜似白雪。”李经述说。
仔细端倪了两人一会,李经述这才开始进入角色,口中喊着“娘子”,扯掉两位夫人身上的绣花红肚兜,抚摸了一阵她们丰满柔软的身体,浑身燥热,在两人柔软的身体上留下千百个湿吻,她们嘴里哼哼唧唧回应。
三人荷尔蒙爆发,眼看*,就要烧得噼里啪啦,关键时刻,李经述却又没经验,犯了糊涂,容雪的两腿都快被掰成“一”字,磨蹭了半天,还是进不去。容雪心急了,反客为主,把李经述压在身下,双腿缠紧李经述的身体,婉转求欢,随着她一声痛苦的叫声,被单上落红点点。
席慕兰那晚的表现,也和白天温婉的大家闺秀判若两人,两人颠鸾倒凤,汁液横飞,李经述没想她那晚也能如此狂野,差一点就吃了自己!
这洞房花烛的良夜,李经述尽享齐人之福,精疲力竭,搂着两位佳人,进入梦乡,似乎忘了自己是置身风雨飘摇的世界。人有时候就是这样自私,自己幸福了,就会忘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自己过得好,就认为社会是公平正义的;自己混得不好,就认为社会是黑暗的。
不过,有时人身处一个变革的大时代,很多事情,还是无法逃避。李经述和容雪、席慕兰在欧洲度完蜜月,李鸿章就告知李经述,醇亲王准备到北洋水师视察了,让他好生准备,不得有任何纰漏。
李经述心里一琢磨,联想历史上醇亲王要挪用北洋水师的军饷去给慈禧太后修颐和园,心想这次醇亲王恐怕也是来者不善,不会就视察那么简单,自己确实应该好好想个好办法去应对,否则大清国恐怕又要重蹈甲午战败的覆辙。




穿越1879 第62章 李鸿章 的苦衷
那日,在直隶总督署的正堂,李鸿章把李经述叫到跟前,详细交代醇亲王视察的事,说:“此次醇亲王视察,可谓代天子巡视,西太后也会派代表参加。接待工作一定要做好,此事关系北洋水师以后的发展,万万不可马虎。”
李经述点点头,表示知道了,道:“西太后的代表,应该就是太监总管李莲英吧,他跟家父关系一向不错,问题不大吧?家父为何如此紧张?有何苦衷?”
李鸿章叹了一口气,道:“人言可畏呀。你我父子二人握重兵在手,现在淮军和北洋水师都出类拔萃,朝中不免有人非议。醇亲王这次与其说是来检阅北洋舰队,还不如说是来检阅我们父子。”
李鸿章跟李经述讲起朝廷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原来,树大招风,如今的李鸿章身兼五职,跟当年的曾国藩有得一拼,分别是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总理衙门会办、海军衙门会办、大学士,主要是前两个牛逼。
直隶总督,总督是清朝最高地方行政长官,主管一省或多省的军政要务,共九位,直隶总督担负着保卫京师的重任,是天下第一总督,而且直隶不设巡抚,李鸿章等于总督、巡抚一肩挑。1870年,李鸿章就任直隶总督了,不到半年,又兼任北洋大臣。北洋大臣又称北洋通商大臣,由“办理牛庄、天津、登州三口通商事务大臣”演化而来。
比较起来,北洋大臣比直隶总督的含金量更高,因为这相当于是无冕的外交部长。外交大权一般应该是中央政府管的,清政府1861年也成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算是外交部的雏形,但并没有发挥外交部的功能。因为清政府死要面子,觉得泰西各国都是蛮夷之邦,没有资格与文明大国的中国平等对话,各国驻华大使有什么事,还是找地方上的北洋大臣解决!
这样一来,洋人有什么事,都跑到天津找李鸿章;总理衙门有什么事情,也先向李鸿章通报,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驻外外交人员有什么事情,也找李鸿章汇报,请求指示;李鸿章名为总理衙门的下属,但往往成为总理衙门的代理,成了“有实无名”的“外交部长”,李鸿章在天津的办公衙门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外交部”。不过,李鸿章多次以钦差大臣的身份被特派去签订不平等条约,替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背了一口又一口黑锅,当了“背锅侠”,就是这么来的。另外,北洋大臣负责辽渤海的海防,而直隶总督负责陆防,李鸿章身兼北洋大臣、直隶总督两个职位,海陆防务李鸿章都得管。
北洋水师这提法,最早是江苏巡抚丁日昌提出的。他提议清政府要建立三支海军:北洋水师、中洋水师、南洋水师,防区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分别负责黄渤、东海和南洋的海防。
新成立海军衙门后,李鸿章当了海军衙门的会办,相当于海军副司令。因为清政府是毕竟是爱新觉罗的家天下,在抓权这问题上毫不含糊。海军衙门的性质与总理衙门大约类似,在海军建设中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真正主持海军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还是北洋大臣和南洋大臣。
也就是说,李鸿章当了直隶总督,就掌握了直隶最高军政大权,当上了北洋大臣,掌握了外交大权和创办海军的权力。但清政府是满人的政权,既要让李鸿章干活,又要防着李鸿章造反,李鸿章心里对此非常清楚。
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正式成立后,官员设置仿照总理衙门,由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主办,派庆郡王奕劻和李鸿章会办,由兵部右侍郎、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帮办。同中央政府的官制一样,满汉双规,以满清王大臣为统领,平衡各方势力。
但李鸿章的权力太大,满清朝廷内眼红的人是不少的,尤其是“清流”大臣。就在1886年1月,一封告李鸿章状的奏折打破了清廷的宁静,矛头直指李鸿章。此人是朝中著名的“翰林四谏”之一的黄体芳,和张佩纶名气差不多,文笔犀利,气势逼人,他说李鸿章身为大清国的封疆大吏,事务繁忙,平日里没有时间打理海军,战事一开又不听调度,中法战争期间福建水师告急,朝廷让北洋舰队派“超勇”号和“扬威”号前去增援,可北洋舰队竟然抗旨不遵,现在让他担任海军衙门会办,只怕恶习难改,只会以保护京师为名,行拥兵自重之实,不听朝廷调遣。他还说李鸿章用的都是些贪赃枉法之人,到时候只怕海军难当大任,最后他建议去掉李鸿章的海军衙门会办一职,让曾纪泽回国顶替。
黄体芳有两句话很是恶毒,在奏折上说如果让李鸿章进入海军衙门,只怕“水师非中国沿海水师,乃直隶天津之水师;非海军衙门之水师,乃李鸿章之水师”,他还说只怕过了几天,等李鸿章羽毛丰满之后,到时候中国海军“恐用以御敌则不足,挟以自重则有余”。
历来君主最怕的就是臣子拥兵自重,满族入关一直把防范汉人作为基本国策之一,黄体芳作为汉人站在满人朝廷的角度向李鸿章发起猛烈攻势,他相信就算朝廷不把李鸿章弄出海军衙门,也不会拿他怎么样,最多批评几句就完了,反正借此可以敲打敲打李鸿章。
可是这一次,黄体芳却错了。李鸿章并不替自己申辩,表示如果朝廷问责,自己可以按惯例引咎辞职。
二十年来的洋务和军务基本是李鸿章一手操办,在国内的资历和威望以及实力已经无人能敌,不断式微的清政府不依靠他来苟延残喘,还能依靠谁?见有人攻击李鸿章,慈禧竟然勃然大怒,狠狠地批评黄体芳,说他“妄议更张,迹近乱政”,把黄体芳交给户部议处,要给他定一个罪名。
户部官员以翁帝师为首,与黄体芳一个鼻孔出气,有意替他维护,给他定了一个“妄行条陈”也就是乱打报告的罪名,做出了降一级使用的处理意见,同时认为这是因公事而起,所以两相抵消,免予处罚。户部的想法与黄体芳相似,都以为慈禧会就此作罢,可是这一次他们也错了。慈禧为了拉拢李鸿章,对这个处理意见非常不满,再次大发雷霆,表示户部判得太轻,有失公允,有包庇之嫌,这次她干脆直接给黄体芳做出了降两级使用的判决,并且要求户部赶紧落实,黄体芳最终降为通政使
总的来说,慈禧太后对李鸿章的是很信任的,但是海军衙门成立的时候,规定每隔三年,需要举行一次南北洋会操的大阅兵。所以醇亲王是为清廷海军创建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阅兵。
而醇亲王刚取代了恭亲王,李鸿章能否与之建立亲密的私人关系,成为这次阅兵中对李鸿章的最大考验。为此,李鸿章才不敢有丝毫轻慢,天津城内一派忙碌景象,为迎接醇亲王到来做着各种准备工作。
李经述听了李鸿章的絮叨,才明白李鸿章在清廷的地位其实也很尴尬,也有很多苦衷,才明白李鸿章为什么说办洋务要“崇尚实干”,于是认真准备北洋舰队的演习去了。
不久,醇亲王率领200多人的各色随从启程,先乘马行40公里,到通州换成长龙坐船,沿北运河南下,抵达天津。
李鸿章带领文武官员乘小轮船出迎恭候,淮军各军统领全身披挂,领队在20公里外沿途跪接。一起随行的,果然是慈禧心腹太监李莲英,为防口舌,醇亲王和李莲英都极尽低调。
李经述看了醇亲王一眼,他体态微胖,头顶花翎,身着朝服,胸前还挂着耀眼夺目的朝珠。李莲英则显得瘦高,毕恭毕敬跟在醇亲王的后面,唯唯诺诺,像个家奴。不过,其实李莲英代表的是西太后,在外人看来,他过于谦卑低调了。
实际上,满清吸取了明朝太监乱政的教训,太监的权力实际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早在乾隆年间,就在紫禁城竖起了“禁止太监干政”的铁牌,铁牌高一丈,宽六尺,详细规定了限制太监的章法:“太监不得外出为官,也就是说不再当监军、监税、监矿;太监出宫门必须得到军情处的批准,私出宫门一步者,斩;太监品级不能高过四品;不许结交外官;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结;不许假弟侄等人名字置买田屋”,但凡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结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劣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
李莲英虽然是西太后眼前的第一红人,但出门在外,也就十分低调了。




穿越1879 第63章 亚洲第一舰
醇亲王率众到了天津,先和李莲英视察了天津武备学堂,也就是北洋军官学堂,观看了段祺瑞指挥的炮兵演习,任命满洲正白旗人廕昌当武备学堂监督。廕昌这人在光绪十年入德*事学校学习军事操作技术一年,毕业后奉派押运地雷返国,交给北洋新军,李经述对他的印象还不错,于是接受了。
然后,醇亲王等人又乘船赴旅顺,检阅北洋舰队,观看打靶演习。为展示北洋舰队的实力,给醇亲王留下一个深刻印象,李鸿章指示李经述,一定要亮出北洋舰队最新装备,还从淮军的经费里给北洋舰队划拨了白银十万两,充当演习花费。
福建水师覆灭后,朝廷拨款预购4艘铁甲快船,供台澎使用,让李鸿章代办。李鸿章分别向英国和德国订购了两艘战舰,即“致远号”、“靖远号”、“经远号”、“来远号”。这4艘战舰划拨北洋舰队,算是醇亲王给了李鸿章一份大礼。这时候,北洋水师真正做大,拥有了炮艇、铁甲舰、巡洋舰以及鱼雷快艇等各型船只,从形式上具备了一支完整的现代化海军的模样。加上李经述、琅威理、刘步蟾、邓世昌等人的训练,北洋水师现在成了亚洲第一水师,在远东,连沙俄海军都畏惧北洋水师几分。
李经述在琅威理、刘步蟾、邓世昌的帮助下,花了三年时间,将旅顺建成了中国最好的海军基地。旅顺是易守难攻的军港,近似一个封闭海湾港口,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2公里,整个海湾又分为东、西两港,那座弯曲的干滩,很像老虎的尾巴。醇亲王要观看的这场规模空前的海军演习,就选在旅顺港隆重举行。
此前,李经述等人在旅顺征上万民夫,大扩航道,疏浚港湾、填海、筑炮台、建港池,使旅顺口成为当时闻名的军事要塞,被称为世界五大军港之一。他在陆地海岸构筑了多处炮台,配备了近百门火炮――仅在模珠礁炮台就置炮8门;另为战时需要还建起多座弹药库,比如南子弹库。最为关键的是,李经述修筑的旅顺口,这军港由宽近300米由两山对峙而成的出海口,只有一条91米的航道,每次只能通过一艘大型军舰。而且旅顺军港的险要之处全存于航道两侧的山上,那里隐蔽着许多火力机关,交叉成网、互相支援,敌舰很难靠近。
李鸿章陪同醇亲王,同船乘坐客轮,摇摇晃晃地驶出了大沽口,在黄澄澄的海涛中,李经述带领北洋最精锐的五艘战舰欢迎他们。李鸿章注视着旅顺基地中开出的“定远”号和“镇远”号等五艘主力战舰,心潮一如海浪拍打,一时难以平静,采购这五艘军舰的艰辛,瞬间涌上心头,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的政治格杀,宛若轻波在他的记忆中慢慢荡开,北洋水师的建立,太不容易了,中间还因购舰风波,把他最信任的李凤苞搭进去了。
只因李凤苞并非正统科举出身,他此前在德国订购的铁甲舰“定远”、“镇远”和穹甲巡洋舰“济远”遭到言官弹劾:说李凤苞所订军舰质量窳劣,甚至从“数百万巨款一人开支,难保无收受花红等弊”开始推测,发展到参奏其“购买铁甲船二只,价三百万两,以二成折扣,侵吞六十万金以肥己囊。又闻包修船屋糜费巨款数十万两,将来船之好坏不可知,而该员已盈箱充橐”者有之;说李凤苞在购买“定远”等三舰时,与洋员翻译金楷理朋比为奸,侵蚀至百万上下者亦有之。”此时已经交卸公使职务回国、正在李鸿章幕中协助办理北洋军务和天津水师学堂有关事务的李凤苞,在千夫所指的气氛中,终于被革去职衔,黯然回籍。所以在“济远”舰抵达大沽后,李鸿章亲赴大沽口验收军舰,他写信告诉醇亲王奕譞:“王霓等所指各弊未尽确实。”在这场名为针对李凤苞个人,实则针对他背后的李鸿章,收敲山震虎之效的“购舰风波”中,李鸿章心力憔悴,所以也力邀醇亲王亲自去北洋舰队走一走,看一看,以正视听。
1...2627282930...1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