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穿越1879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狼途
见到眼前悲惨的一幕幕人间惨剧,李经述和袁世凯面面相觑,李经述对袁世凯说:“我估计这些灾民是饿极了,才到袁寨来。你回去劝说一下家人,要是有余粮,先拿出来给灾民们分点,我按照市价给你买下来!”
“中!”袁世凯红了脸,点点头,说:“俺们袁家世受皇恩,救济灾民,也是理所当然!”
“大爷,赏点吃的吧。”这些灾民看到李经述、袁世凯身穿官服,骑着高头大马,身后还有一队背着火枪的骑兵,可怜巴巴喃喃自语,让开了一条道。袁世凯他们没受到多少阻拦,就进到袁寨,主持家政的袁世敦赶忙下炮楼来迎,一见到袁世凯,就像遇到了大救星,拉着袁世凯的手说:“四弟,你可回来了,这次带回了多少人马?外面的饥民你看到了吧,上千人呢,在袁寨外已呆了快两个月,赖着不走,俺派人报官,官兵来驱赶了两次,他们就是不肯走。”
袁世凯黑着脸,没有回答袁世敦,反问道:“大哥,这就是你在家书中说的官兵弹压不力?”
袁世敦在家书中确实夸大其词,他替自己辩解说:“刚开始来袁寨乞讨的灾民少,几十个人,我们袁家一向乐善好施,还能搞点稀粥救济;现在灾民越来越多,上千人了,袁寨的粮食自给也不够了,你赶紧想办法赶走他们,不然日久生变,那些饥民可不管什么王法,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做得出来!”
袁世凯问:“袁家还有多少储粮?”
袁世敦见袁世凯只字不提赶灾民走,反而问起家里的粮食,起了疑心,道:“四弟,你又不住家里,问这干什么?我们袁家虽分了家,但如今是荒年,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家族里谁被饿死,所以袁寨现在有一百来张嘴要吃饭,储粮估计只能熬到明年夏天。”
袁世凯坚定地说:“开仓放一半的粮吧,明年开春俺想办法再买。”
袁世敦一听不乐意了:“四弟,你开什么玩笑,这可是我们一大家子人的救命粮。今年北方九省大灾,粮食一天一个价,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
袁世凯说:“如果不放粮,恐怕外面的饥民,熬不过今年冬天,就会一把火烧了袁寨。”
“这就是我为什么写信给你求援呀,你派兵把他们赶走!”袁世敦说,“俺们自家人都顾不上,哪有余粮救济别人。别人饿死了,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今年饿死的人那么多,我们救得过来吗?”
袁世凯摇摇头,对袁世敦说:“那些人都是手无寸铁的灾民,俺怎么派兵去赶?更何况,李公子还在外面看着呢。”
袁世敦见弟弟竟然不肯帮家人的忙,大怒说:“好呀,四弟,你当了大官就忘了本!你到外面耍威风去,这个家还是俺作主!俺绝对不会把家人的口粮送出去。谁要敢进来抢,俺就让家丁格杀勿论!”
袁世凯面色平静地说:“你说这话已经晚了。俺刚进寨时,就已命人去开袁寨的粮仓了。俺会向李公子禀明,说是你自愿捐给灾民的,说不定还能给你请功捐官!”
“俺才不稀罕当啥破官呢!”袁世敦一听袁世凯已经派人去开仓放粮,赶紧跑到后院的仓库。袁世凯已和管家打开一半的粮仓,带兵在分袁家的粮食,灾民们在排队领小米。
袁世敦气得七窍生烟,把管家叫上前来,劈头盖脸大骂一顿,还让袁世凯马上走人:“这个家,从此不欢迎你!”
“中,俺这就走!”别看袁世凯在外面很风光,但因为是庶出,在家里袁世凯并没啥地位,面对暴怒的哥哥,他只好收拾东西走人。不过袁世凯临走前,告诫袁世敦,说:“哥,你好自为之吧,俺开仓放粮,也是为了家人好!在这大灾之年,手里抓着多余的粮,很可能会惹祸上身!”





穿越1879 第66章 大移民计划
袁世凯和哥哥袁世敦因为开仓放粮闹得不欢而散,面色沉重,李经述过去也深受与哥哥李经方不和之苦,对袁世凯现在的处境感同身受,安慰袁世凯说:“在这大灾之年,你哥也是为了家人的口粮着想,不必责怪他。”
袁世凯叹了一口气,道:“俺这哥哥,心眼倒是不坏的,就是糊涂。在这大灾之年,囤积那么多粮食,不是惹火烧身吗?李公子不必管他,俺们即刻赶回开封府。”
袁世凯辞别家人,第二天一大早,便带人马不停蹄护送李经述回开封。到了府衙,已是中午,河南巡抚李鹤年忧心忡忡来找李经述:“大人,出大事了,英国浸礼会传教士李提摩太带着一群洋传教士到开封赈灾,跟谢家福等一帮乡绅起了冲突,被扭送到府衙来了,涉及到洋教的事情,非同小可,下官不敢擅自作主,故来请示。”
李经述一听,这洋教士来救灾,好事呀,怎么会跟乡绅们闹起来了呢?连忙问,“李提摩太他们现在何处?”
李鹤年回答说:“谢家福等乡绅情绪激动,要求传教士们必须马上离开河南,否则就暴力驱赶洋教士,他们就有生命危险。李提摩太等人也很固执,执意不肯离开河南,我怕洋人们在外有危险,把他们暂时请到大牢里保护起来了。”
李经述一听,大吃一惊,道:“李大人,你把他们请到大牢里了?有这么保护的吗?这不是胡闹吗?洋教士好心来救灾,你却把他们关进大牢,这要传出去,洋人会怎么看中国人?会酿成重大外交事故!此前已有太多教案,让家父焦头烂额了!”
李鹤年说:“谢家福等一百多位乡绅闹得很凶,下官也是没有办法,才出此下策。”
李经述心想,满清闭关锁国两百年,乡绅地主和老百姓都被愚弄,以为洋人都是妖魔鬼怪,怪力乱神,非驱逐不可,但其实很多传教士还是很友善的,他们很多人信仰坚定,是上帝的忠实信徒,对中国人还是怀有极大善意的,便说:“赶紧带本官去大牢里接他们出来,这样才能显出中国人的诚意。”
进到阴森灰暗的监牢里,李经述见到一百来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农民,他们被关在一个充满臭味的大牢里,戴着沉重的枷锁和脚链,于是顺便问了一句:“怎么这么多犯人?”
李鹤年解释说:“这些人都是目无王法,到大户人家抢粮的农民,大灾之年,不得不严刑峻法维持治安。”
李经述摇摇头,对李鹤年说:“都放了吧。中国的农民最老实,不是活不下去了,不会干这种事。他们当中很多是为了家人活命才去抢粮。朝廷救灾不力,不能怪他们。一路上我们遇到不少这样的人了。”
李鹤年点点头,吩咐随行的狱卒照办,放了那些抢粮的农民。
李经述和袁世凯等一行人一直走到监牢最里面一间干净点的牢房,才见到李提摩太等洋教士。
李提摩太站在大牢里,并没穿牧师的黑袍,而是穿了一件儒生最常穿的灰色长袍,脑袋后面还拖着一条假辫子,他胸前挂了一个银色十字架,双手放在胸前,正在祈祷,李经述抬手示意李鹤年等人停下脚步,安静下来,等李提摩太祈祷完了再进去。
李经述看到李提摩太身处监牢还在祈祷,明白了在晚清时期,确实有一些人是真正靠信仰活着的。当时来华的洋教士中,很多是随列强的利炮坚船来到中国寻找发财致富的机会,但也有很多教士,怀着毫无利己的动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当上帝的使者,凭借其执着的精神传播上帝的福音,以仁慈的善行来感化中国人,李提摩太就是这样一位值得尊敬的牧师。
毫无疑问,无论是当时的清廷,还是乡坤、老百姓,多受儒家三纲五常、礼义廉耻的文化影响,信佛教和道教的多,对基督教的教义,对这类真正的传教士难以理解,也不欢迎。比如基督教有一条教义,足以让中国人将所有传教士拒之门外:当时无论是天主教还是新教,都对中国的祖先崇拜毫无顾忌地抨击,认为这世上只能有耶稣一个“天父”,但中国人敬奉祖先,每到清明、七月半拜祭列祖列宗,是融入到每个人血液里的传统,是维系家族关系的纽带,不可能被任何文化改变。数典忘祖就是不孝,会被所有中国人唾弃!从中国近代史来看,中国贫苦的农民,亲近教士,也只是想从教士那得到一些医药和物质救助。而一些地主乡绅的儒家信仰更是根深蒂固,将洋教士视为“无君无父”的“魔鬼”,这种文化的差异和文明的冲突,是谢家福等乡绅跟李提摩太起了冲突的根本原因。
李经述进入大牢后,用英语自报身份后,跟李提摩太解释,这完全是一场误会,请他们到大牢里,完全是为了他们的生命安全着想,还说自己完全能理解他们这些基督徒,“我的妻子,席慕兰一家都是基督徒。”
李提摩太对李经述这样的高官二代能娶信基督的女子为妻感到高兴,还见李经述还会说英语,大为惊讶,决定结交李经述这个朋友,道:“上帝会保佑中国人的。”
李经述对李提摩太等人的赈灾表示感谢,两人一见如故,讲起灾情,李提摩太
用生硬的中国话给李经述提了一个建议:“你可请令尊上奏朝廷,把灾区的饥民迁往满洲,那里谷物便宜,价格只有河南的十分之一。”
李经述摇摇头,心想这李提摩太太不了解中国的复杂政治,满洲是满族人的龙兴之地,清廷不可能把大批汉人迁去那里。不过,李提摩太的这条建议提醒了李经述,一个大胆的主意,大移民计划在李经述脑海中产生:把上千万灾民分批迁往朝鲜、越南、台湾、琉球等地开荒,还有菲律宾,这些地方现在多是中国的附属国,菲律宾虽然有些地方在西班牙人手里,但西班牙现在已经没落了,海军实力和北洋舰队差了一大截,可以抢过来,这样一箭双雕,中国人多了,可以更好控制这些地方,将这些地方变成中国的殖民地,他准备找机会跟李鸿章说这建议,争取他的支持。
这次去狱中探望李提摩太,两人深入一聊,甚为投机,李经述承诺说服谢家福等人,让传教士继续留在河南赈灾。
但李经述没想到,谢家福等一百多个乡绅并不买他这个钦差特使的账,谢家福一甩长袍的袖子,义正言辞地说:“山东灾民受洋人赈恤,三月有余,几乎只知有洋人,不知有中国矣。成年人也就算了,但小孩为天主教诱去,则大不可,但凡有血气者,能无锥心肝、竖毛发,亟图补救哉!我这次出来赈灾,主要目的是抵抗夷人,讲究的是大义,为此我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大人要我的项上人头可以,让洋教士在河南救灾,我必不许!”
谢家福的表态得到了在场乡绅的热烈支持,一位七旬老者程朱道:“朱子说过,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那些接受了教堂赈济之灾民,必然皈依洋教,终不再是中国之民。最可怜的是,那些童子尚未开蒙,如何知道这些,眼看着他们沦陷于教堂之中,于心何忍?如有传教士进入灾区,请大人务必婉为开导,设法劝阻,否则我等就是拼了老命,也要让这些洋鬼子离开河南。”
谢家福这些乡绅后来在乡下遍贴告白:“宁可食夷肉,不可食夷粟”,真有很多可怜的灾民,闭门饿死也不接受传教士送来的粮食,有激进的书院儒生,还四处找洋传教士拼命,李经述这才意识到,本地乡绅这股势力不可小视,他第一次见识到了民族主义这头巨兽的能量,心想以后真要推翻清廷,可以利用汉人的这种力量,最后,他只得劝李提摩太等传教士离开河南。
李经述办完河南赈灾的大事,从水路坐轮船赶回天津。到了天津,李鸿章已经开始调集全国的粮食救灾,这时,大清的*体制还显示出了巨大优越性,盛宣怀的招商局不计成本将全国的轮船都投入运送粮食当中,李经述把北洋水师的军舰也拨出十艘来运粮。
到了第二年,这场巨大的灾难还在蔓延,波及北方过亿人口,最严重的山西省,几乎饿死了三分之一,如此大规模的饥荒让李鸿章也疲于应付,陷入了悲观的情绪中,他对李经述说:“朝廷日事祷祈,靡神不举,而片云不起。若明年清明前后仍不获甘霖,数省生灵,靡有孑遗,我辈同归于尽,亦命也夫!”
李经述趁机给李鸿章提了五条建议:接受洋人慈善机构和在华教会的捐赠,刺激江南的乡绅走出门救灾;让盛宣怀的招商局积极引外资,雇佣灾民大修铁路,另外鼓励民间商人多开办生丝厂、陶瓷厂等工厂,雇佣灾民;加大“捐纳”力度,也就是说公开拍卖一些非实际掌握行政权力的虚官职;另外,施行大移民计划,三年内,迁徙二百万灾民入朝鲜,一百万灾民到台湾,二百万灾民到越南,三百万人到菲律宾,五十万灾民到琉球等地拓荒,初期从国际市场购粮食。
李鸿章说:“这么大的移民计划,英吉利和美利坚等国不会反对吗?还有,越南、朝鲜这些附属国好说,菲律宾被西班牙人占领,我们怎么移民过去?”
李经述说:“父亲大人放心,孩儿已经派人跟菲律宾的苏丹联系上了,作了周密部署,只要您一句话,北洋舰队灭了在马尼拉的西班牙舰队,收回菲律宾,将菲律宾变成中国的行省,我有八成把握。这些地方,本来就是中国的附属国,中国先移民过去,形成事实占领,您再去和列强周旋,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他们估计也就例行公事抗议一下。中国刚战胜了法国,应该没有哪个国家会为了大移民这事和中国开战。”
李鸿章还在犹豫,尤其是和西班牙开战占领菲律宾,李经述苦劝李鸿章道:“菲律宾这种地方,矿产资源丰富,菲律宾的女人还可以出口到欧洲当佣人,菲佣可以为中国赚大钱,中国不占领,列强迟早也会占领。把菲律宾收归中国,可以单独设置成省,也可以划归福建省管辖,对中国百利无一害。和西班牙这一仗会打得很值。”
李鸿章最终还是答应将李经述的建议上奏清廷,为了避免数以亿计的灾民造反,重蹈长毛之祸,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穿越1879 第67章 夺取菲律宾(1)
这场大灾荒举世罕见,李经述建议李鸿章借机占领菲律宾,把华人迁往当地,形成事实占领。为了取得国际舆论的支持,容雪的《华报》将中国的大旱灾如实报道,《申报》随后也派记者加入其中。
在李鸿章的支持下,李经述还邀请《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报纸的驻华记者去灾情一线报道,很多来中国的传教士也被允许加入救灾的队伍。在媒体的鼓动下,南洋、日本、美国的华侨捐款捐粮,一向坐等灾民上门的江南士绅们,也主动走出家门,深入到华北灾区腹地救助,救灾华北俨然成为中国全民的自发行动。
清廷中,反对大移民的守旧官僚也不少,比如翁同龢,他认为“饿死事小,民众失节事大”,李鸿章拿“重蹈长毛之祸”吓唬他们,慈禧太后第一个出来表示支持,因为太平长毛对于她来说,就是噩梦,她老了,再也不想经历成天提心吊胆的日子。清廷最终采纳了这个建议,并且任命李鸿章为钦差大臣,调动全国的资源和力量来做这事。在李经述的建议下,盛宣怀在上海牵头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盛宣怀担任第一任会长,李鸿章担任名誉会长,发动全国商界人士赈灾。美国、德国、英国也对中国的大移民计划表示“理解”,中国四万万人口,不往他们的国家或殖民地移民,不损害他们的利益,他们为了显示西方文明和人道主义精神,还租大船给中国,帮助救灾。
对于从西班牙手中夺取菲律宾,李经述建议李鸿章先下手为强,速战速决,因为美国、德国也对菲律宾有所企图。李鸿章问道:“现在新式淮军一共六万,除去驻守直隶、新疆、内蒙、东北等地的军队,能够外派的淮军大约有二万军。这仗能打赢吗?”
李经述说:“在朝鲜,袁世凯现在已经训练将近一万新军,刘铭传也在台湾训练了八千新军,西班牙王国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政局一片混乱,在菲律宾也只有4。2万军队,实际上只有1。2万人能打仗,其余多是老弱病残。海军也仅有一些旧式木壳军舰。我估计北洋舰队彻底消灭西班牙的海军没有问题。”
李鸿章长期主管外交,属于睁眼看世界那一类大清高官,对西班牙也有所了解,说:“为父现在主要担心的是淮军能否消灭西班牙的陆军?毕竟西班牙的陆军战斗实力在欧洲不算弱!”
李经述道:“我之前已经派人暗中联系菲律宾的苏丹,马上就要到夏季了,天气炎热,欧洲人必难以适应。如果消灭了西班牙海军,切断岛上物资供给,和岛上的军民里应外合,天时地利人和,都对淮军有利,西班牙陆军估计会不战而降。”
李鸿章问道:“这次出征的主帅,你有合适人选了吗?”
李经述道:“北洋舰队我可以亲自指挥,陆军统帅,还得请老将刘铭传出马!”
李鸿章道:“为父也是这么想的。刘六麻子到台湾后,也没荒废军事。”
李经述信心十足,道:“只要拿下菲律宾的首府马尼拉!整个菲律宾群岛,都将是中国的,一个岛也不会少!”
当时中国大多数淮军军官,并没有睁眼看世界,不知道西班牙人在太平洋还拥有舰队。李经述看过有关美西战争的历史书,十分清楚,西班牙人不仅在太平洋拥有菲律宾群岛,还拥有关岛、马里亚纳群岛等殖民地,不过这些殖民地,只是由一支老掉牙的西班牙舰队驻守,不过西班牙在菲律宾驻扎4。2万陆军,装备了先进的毛瑟步枪。所以中国的将领,必须是身经百战的老将,还要适应在海岛上的作战,思来想去,李经述决定请台湾的刘铭传重新出山比较好。此时的刘铭传,身体还很硬朗,脸上的麻子也金光闪闪,头上的白发都很少,精神倍棒。
刘铭传到台湾就职后,修铁路、开设大学堂,开煤矿,创办电讯,改革邮政,发展航运事业,促进台湾贸易,琉球和钓鱼岛在台湾的治下,也发展不错。刘铭传还购置新军舰,在台湾练水师,台湾舰队拥有千吨级的战舰八艘,三千吨级以上的军舰两艘。
李经述此前就电告刘铭传,早做准备攻占菲律宾。刘铭传在国内战争期间身经百战,威名远扬,他这老将出马,淮军士气大振。而且刘铭传不仅作战勇猛,而且对战局有独到战术慧眼和洞察秋毫的分析能力。在离开台湾之前,刘铭传找到了所有关于菲律宾群岛的资料,还得到了菲律宾水域的海图。
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和台湾北只隔了巴士海峡,遥遥相对。西濒南中国海,东临太平洋。总面积不到三十万平方公里,却共有大小岛屿7000多个,其中吕宋岛、棉兰老岛、萨马岛等11个主要岛屿占菲律宾总面积的96%,海岛上大多是乔木林,常见野水牛、眼镜猴、鼠鹿、刺猬、老鼠出没。
菲律宾人的祖先,是亚洲大陆的移民,很多是来自中国福建闽南泉州、漳州、厦门等地。华人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引进国外技术、资本与生产设备,开创初期的农耕与手工业。
十四世纪之前,菲律宾群岛上未形成国家,多以土著部落形式存在。1390年。苏门答腊岛移民米南加保人建立了菲律宾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苏禄苏丹国。国境位于今菲律宾南部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西端的苏禄群岛,还有巴西兰省、塔维塔维省中间,巴拉望岛、婆罗洲北部及其他环苏禄海周围的群岛,首都位于和乐。1726年,苏禄国王再次遣使到清廷朝贡,相当于承认中国是菲律宾的宗主国。但到了1851年,西班牙侵略者侵占和乐岛,迫使中国的藩属国苏禄王国与清朝的交往中断,所以李经述决定赶走西班牙侵略者,收回菲律宾,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英国和德国、美国等国无话可说,他们还想如果中国战败,自己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尤其是德国,都准备好了五艘军舰,准备北洋舰队一旦战败,德国就趁虚而入。
为了取得英国、美国的支持来防止他国干涉,李经述还找英国的英格兰银行借款三千万英镑,找美国的大沽洋行借了二千万美元,作为对西班牙作战的经费。对借款打仗,李经述有自己的考虑,打仗是要烧钱的,历史上,中国就吃过不借钱的大亏——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赔款的2。3亿两白银在交付日本时,直接被英格兰银行“扣除53%的英国战争借款”,也就是说,日本有近1。2亿两白银向英国的战争借款,所以英国才对日本才那么大力支持!
李经述心想,菲律宾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金、银等20余种,菲律宾的女人也就是菲佣,以后可以出口到欧洲和美国当仆人,还有在中国也可能有广阔的市场,可以挣很多钱。现代菲律宾老在南海跟中国过不去,李经述查阅过菲律宾的资料,知道菲律宾铜蕴藏量约48亿吨、金1。36亿吨,十分可观,如果把菲律宾收归中国,光矿产和菲佣,跟美国和英国这点借款很快就能归还,最主要的是有了英国和美国支持,现在德国不敢乱来。德国的海军现在跟北洋舰队相比,也不占明显的优势。
于是,1888年初,在茫茫台湾海峡,刘铭传从台湾基隆港口登上了“基隆”号巡洋舰,指挥台湾舰队的八艘战舰南下,带着八千新式淮军,驶往香港,保持充足的燃煤,逼近马尼拉。刘铭传为舰队购买了一艘运煤船和一艘补给船,命令整个战舰入坞,对机械部分大修,把船体水下部分清除干净,并将军舰白色的船舷一律漆成不起眼的灰色,以防止在海上暴露目标。
为了搞清西班牙舰队和菲律宾岛上的设防情况,李经述派了四个密探去马尼拉潜伏,让刘步蟾带人化装成游客,从到香港的西班牙人那儿刺探情报。不久,打探好了西班牙在菲律宾的军事部署,李经述给刘铭传发去一封电报:“速率兵前往菲律宾,和邓世昌的北洋舰队汇合,开始行动,尽力俘获或摧毁西班牙舰队!”
于是,刘铭传带领台湾舰队的八艘军舰南下,轰隆隆直奔菲律宾的首府马尼拉。李经述和邓世昌率领北洋舰队的“定远号”、镇远号”等十二艘军舰,也在马尼拉待命了。二十艘中*舰,桅杆上高高飘扬着五爪黄龙旗,升起了重炮,黑乎乎的钢铁炮口,对准了菲律宾的国土,杀奔吕宋岛的马尼拉湾!
1...2829303132...1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