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穿越1879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狼途
而马尼拉港湾,如一条蓝色的丝带,飘于吕宋岛西南部,三面为陆地。吕宋岛的地势很低,西班牙军队便在马尼拉海湾的入口处,排布了水雷阵,这被西班牙人认为是牢不可破的防线,西班牙舰队在海军少将蒙托霍的带领下,躲进马尼拉港湾,坚守不出。
蒙托霍少将手中唯一有战斗力的军舰,是三千吨级的“克里斯蒂娜”号装甲巡洋舰,排水量约3500吨,主炮口径6。2英寸,另一艘巡洋舰“卡斯蒂利亚”号,是一艘老掉牙的木质炮舰,靠其本身的动力,还开不动。此外是5艘军舰,排水量只有500吨到1100吨,这种十八世纪的装备,打打菲律宾那些土著还凑合,这和拥有“定远”号、“镇远”号两艘七千吨级别的海上巨无霸的北洋舰队来说,差距相当大。
李经述知道,一场大战就在眼前,而这一次,整个菲律宾群岛都将是中国的!一百年后,将不会再有一个小国苍蝇一样在南海嗡嗡乱叫。





穿越1879 第68章 夺取菲律宾〔2〕
一轮昏黄的落日,从蔚蓝的海平面缓缓下沉,明亮的天空渐渐变暗了。夏天夜幕降临,湿热的海风呼呼吹到菲律宾总督蒙托霍烦躁的脸上,他的胡子显得浓密而萎靡。这个中年人,刚到菲律宾当总督,日子过得很奢靡,跟欧洲的君主差不多,他独断、暴戾、严酷,娶了十来个棕色皮肤的菲律宾土著女人当老婆,每天选两个侍寝,生了一大堆混血的孩子。
在菲律宾,西班牙海军少将蒙托霍手下的军队就是殖民地的统治者,他的话就是菲律宾的王法,他对岛上任何人都有生杀大权,从来都是别人怕他,包括他的老婆孩子。此刻,蒙托霍生平第一次感到害怕,他站在“克里斯蒂娜”号的甲板上,目不转睛望着日落的方向,感到很不安。
作为欧洲人,蒙托霍对中国人的印象,来源于欧美报刊和舆论甚嚣尘上的偏见,他对中*队有点恐惧。因为在历史上,中国很强悍,三度打到了欧洲,第一次是在4世纪至5世纪: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北匈奴和南匈奴,南匈奴附汉称臣,东汉联合南匈奴击败北匈奴,迫使部分北匈奴西迁。西迁至欧洲的匈奴人对罗马帝国不断征伐掠夺,致使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衰败,间接造成了西罗马帝国灭亡,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使当时的欧洲人闻风丧胆。
第二次中国人攻到欧洲,发生在11世纪至12世纪:部分西突厥部落西迁至西亚,建立了多个国家和王朝。突厥人对东罗马帝国的征伐引发了十字军东征,最终突厥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灭亡了东罗马帝国。
第三次进攻发生在元朝,这一次杀得欧洲人胆战心惊的是蒙古人:拔都率领的蒙古第二次西征在攻占布达佩斯后,前锋攻至维也纳附近的诺伊施达,主力渡过多瑙河,攻陷格兰城。这次蒙古西征在欧洲大地引起一片恐慌。蒙古人通过三次大规模西征建立起疆域庞大的帝国。中国的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等一系列先进发明正是这时候传入欧洲。
到了19世纪,晚清帝国衰落,俄国人巴枯宁在1873年的著作中称中国是“不可避免地从东方威胁俄国的危险”。巴枯宁认为中国人口过度繁殖,必将向全世界移民扩张,直接威胁西伯利亚。后来,他看到日本的崛起和中国大办洋务的情景,更加起劲地鼓吹“日本和中国的军事威胁”,这些舆论把中国人视为洪水猛兽,加之中国在中法战争中大胜法国,北洋舰队当时的实力又在世界排名第六,蒙托霍有点害怕和李经述率领的中*队正面交锋。
西班牙这欧洲国家,在1588年,“无敌舰队”被英国的海盗德雷克击溃,就丧失了海上强国的地位,开始衰落。到拿破仑取得法国政权后,将扩张的目标对准西班牙。西班牙在独立战争中丧失了绝大部分海外殖民地。而到1837年,女王伊莎贝尔二世上台,从1843年到1868年亲政时期,西班牙的自由主义反对派力量也日益扩大,宫廷阴谋和政变革命层出不穷,她靠频繁更换政府来应付,25年中西班牙更换了34届政府,颁布了7部宪法。发动了15次暴动,形形色色的佞臣集团纷纷上台执政。1874年12月,保皇派将领阿塞尼奥·马丁内斯·德·坎波斯发动政变,迎回伊莎贝拉之子阿方索十二世,波旁王朝得以复辟,经过长时间的动荡,此时西班牙国力大减。所以李经述才建议北洋舰队占领菲律宾。
蒙托霍的副官,西班牙海军中校卡特尔站在他的身边,也面色焦虑。卡特尔的年纪,看起来三十岁左右,典型的欧洲人,个头很高,身材很匀称,棕色皮肤,金黄色卷发,大眼睛有点像科普特人马赛克画上的眼睛,鼻子高挺,他望着马尼拉港湾外波涛汹涌的海面,表面很自信,但内心却焦虑不安,除了马尼拉湾外的地雷阵,他只有默默祈祷上帝能给西班牙的舰队带来好运。
卡特尔对蒙托霍说:“将军,一旦马尼拉弯地雷阵被中方军舰突破,除了上帝,没有人能在这场实力悬殊的战斗中救得了西班牙舰队。我们该怎么办?”
蒙托霍说:“卡特尔,我也知道,西班牙舰队在海上的机动作战中,没有任何希望可能打败中国舰队。但作为西班牙帝国的海军,为了荣誉。我们要坚持作战到底,哪怕全军覆没,按照既定的作战方略准备去吧。”
“是,将军。为了女王陛下,我们誓死战斗到底!”卡特尔站直了身子,给蒙托霍敬了一个军礼。
根据蒙托霍的部署,卡特尔把七艘西班牙军舰都在马尼拉湾锚地抛锚,把西班牙的军舰当成要塞舰队,支援海岸炮兵,准备随时轰击进入马尼拉的北洋舰只。
李经述率领的中国舰队,包括“定远”号、“镇远”号两艘七千吨级的巡洋舰,还有“基隆”号等八艘三千吨级的战列舰,这些军舰的总吨位有5万吨,载有大约200门巨炮和快炮,其中半数的口径大于8英寸,速度超过23节。中国舰队在去菲律宾的途中,做了最后的战斗准备,包括昼夜战斗演习,演练北洋舰艇的灭火,并拆除所有木制部件以防止炮战时火情加剧。
七月中旬,夜幕降临,星星一个接着一个升上海岛静谧的天空,冰凉的月光从云层间挤出。李经述先派邓世昌的舰队搜索了深水港苏比克湾,结果未能发现西班牙舰队。
李经述站在“定远号”的甲板上,对邓世昌断言:“苏比克湾没有西班牙军队,现在我知道西班牙舰队的位置了!”
身边邓世昌、刘铭传不约而同地问:“你觉得西班牙舰队躲在哪?”
李经述手指前方马尼拉港湾漆黑的前方,笑道:“蒙托霍以为躲进三面为陆地怀抱的马尼拉湾当缩头乌龟就没事了,头脑太简单。”
邓世昌点点头,道:“这港湾看起来一片安静。港湾的航道上也不见敌舰,肯定已经布满了水雷。”
李经述说:“这我早料到了。刘大哥已经从台湾带了秘密武器对付这些水雷。之前让你联络的潜入菲律宾的探子怎么样了?跟当地以前的‘苏丹’联系上了吗?”
邓世昌脸上露出喜色,递给李经述一封信,道:“这是他们送回的信,只要我们军舰的炮声一响,他们就和吕宋岛上的起义军一起暴动,赶走西班牙人。”
李经述看完信,交给刘铭传。刘铭传接过信,看了一眼,问邓世昌道:“信中说的菲律宾苏丹?他是什么人?”
邓世昌道:“回刘帅的话,菲律宾苏丹是菲律宾王室一位十二三岁的小男孩,长着一张马脸,苍白的象牙色皮肤,大嘴巴,一双小眼睛,穿着黄色的绸布外套,裤子和莎笼,头上戴着一顶黑色的土耳其毡帽。陪着他的还有两位摄政王,都是他的近亲,穿着深色的裤子和短衣。他们后面还有一群侍卫官,穿着破烂的棕榈衣服,一个捧着国剑,另一个拿着长矛,第三个拿着敲槟榔的工具,第四个拖着盘子,给大家散烟,每一支都像雪茄那么大,是粗草叶制成。”
刘铭传问道:“他们有多少人?”
邓世昌回答道:“其中一位摄政王告诉我们,他们有四千多名可以战斗的男人,还可以联系岛上的其他部落,一起攻击西班牙人,不过他们的武器,大多是长刀和弓箭,少量的土铳。”
刘铭传摸了摸光亮的前额,对李经述道:“经述老弟,这菲律宾岛上的义军,看起来跟台湾的土著居民差不多,恐怕不能抱太大的希望。”
李经述点点头,和刘铭传商定,决定利用夜幕的掩护,将“定远”号等八艘军舰驶入港湾。而邓世昌的率领五艘军舰,则在远离科雷希尔岛的深水航道上待命。
中*舰快驶入马尼拉湾时,二十来个穿着连身黑色橡皮衣裤的中年海女,出现在“定远号”的甲板上,有的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李经述好奇问道:“大哥,这就是你说的‘秘密武器’?”
刘铭传笑着说:“老弟,你可别小瞧她们,她们都是本帅从台湾岛上精挑细选的。年轻时她们的男人跟日本人打仗战死,全靠她们在海里捕捞鱼虾贝壳当食物,换取粮食,有的海女,生下孩子半个月就下海,在水底憋气是好手,一个人抵得上十个水下排雷兵,今晚就靠她们立奇功了。”
李经述点点头,台湾海女确实是排雷好手。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些台湾海女果然是潜水的好手,他们跳进冰冷的海水里,经过她们排雷后,中国舰队在午夜刚过,就抵达了马尼拉湾,几乎没有触及任何水雷。
李经述连夜命令中*舰进攻。北洋舰队悄无声息,几乎要全部顺利地驶入时,在睡梦中的西班牙炮兵才惊醒,几门岸炮仓促开火,但定远军舰的炮火,很快就对它们进行了压制,岸上的四个炮台悉数被北洋舰队炸毁。
李经述指挥着八艘铁甲军舰,排成“一”字队形无一损伤地进入了马尼拉海湾,黎明时,舰队逼近马尼拉,开始搜寻西班牙舰队。城里的炮兵猛烈开火,可惜大炮的射程不够远,炮弹全都炸在了海湾里,激起滔天的浪花。蒙托霍为了使马尼拉城免受炮击,果然就把他的舰队部署在城外,李经述在这儿找到了它们。
为了节省弹药,提高命中率,李经述一直逼近到离西班牙舰队只有5000码的距离,才下令对着蒙托霍乘坐的“克里斯蒂娜”号开火。八艘军舰在西班牙军舰前往复航行,不断地进行射击,“克里斯蒂娜”号和三艘西班牙军舰几次企图冲击中“定远”舰,均遭重创。一个小时的炮击,蒙托霍带领的七艘军舰不是冒起浓烟,就是葬身海底,或是被弃了,“克里斯蒂娜”号在激烈的海战中,驾驶舱被“定远号”的炮火击中,西班牙舰队就全军覆灭,蒙托霍本人也被炮火击中而死!
当李经述下令停火时,西班牙军队在这场战斗中,伤亡581人,而中国舰队,只有5人受轻伤,北洋舰队朝西班牙舰队开火,至少命中了170发炮弹,而缺乏射击实践的西班牙水兵,仅仅命中了15发。
西班牙海军丧失殆尽,于是,李经述就命令邓世昌的舰队在马尼拉附近海面抛锚,防止外来军舰的干扰。这时,5艘德国铁甲军舰现身。原来,德国人一直在寻找机会,一旦中国舰队在菲律宾战败,他们就准备马上把菲律宾掠为自己的殖民地。遗憾的是,北洋舰队在菲律宾大胜,毫发无损。邓世昌率领北洋舰队迅速上去拦截,德国舰队一看北洋舰队毫发无损,就当自己是路过了。
北洋舰队在赶走德国舰队的路上,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西班牙所属的关岛,岛上的总督竟然不知道已经中国和西班牙已经爆发了战争,这时,中国也并未正式向西班牙宣战。
随后,在北洋舰队强大的火力支援下,刘铭传率淮军1万多人在马尼拉湾登陆。在短暂的炮击之后,西班牙岸上的一万多无心再战的守军投降,中*队遂进攻马尼拉城。
城内马尼拉的几千土著起义军,见中*队开始攻城,也开始暴动!在他们和中国陆、海军的联合攻击下,马尼拉城里的三万西班牙军队群龙无首,还遭到内外夹击,刚开始还很拼命抵抗,后来,夏天岛上的天气湿热,很多西班牙士兵患上了热疫,北洋舰队封锁了菲律宾附近的海域,不允许任何商船进入,缺医少药的三万西班牙陆军又苦无外援,竟然象征性的抵抗一下之后,就宣布停火,向中国投降。
这时,菲律宾王室的“苏丹”派人送信给刘铭传,要求菲律宾自立,恢复王位。刘铭传一听,火大了,训斥使者:“妈的个巴子,老子带领淮军兄弟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辛辛苦苦赶走西班牙人,一个十二三的小毛孩自立个屁呀”,随即,刘铭传解除苏丹土著的武装,把菲律宾的土著和王室赶到了深山老林中,要求菲律宾独立的分裂分子,被刘铭传屠杀了上千人,从此他在菲律宾得了一个“刘屠夫”的外号,菲律宾的小孩,听到刘铭传的大名,都吓得哭不出来!
李经述随即宣布在菲律宾群岛设置总督府,由移民到当地的华人组建政府,华人位为菲律宾第一等人,享受法律特权。为了开发菲律宾,李经述还让龙兴集团在菲律宾设立东南亚分公司,享受税收特权,专门出口菲律宾矿产,还有菲律宾女人。菲佣被运到欧洲和美国当女仆,这些菲佣价格便宜,深受世界各地的欢迎,为李经述赚取了大量外汇,这些钱被李经述投到中国灾民救济中。




穿越1879 第69章 卢汉铁路
李经述和刘铭传率兵拿下菲律宾后,北洋舰队和淮军的声威,在全国大振,民众欢欣鼓舞。清政府往菲律宾移民了大约二百万,菲律宾事实上成了中国的殖民地。李鸿章在朝野中的声望也蒸蒸日上,张之洞再次去天津直隶总督府拜会李鸿章,提出修筑卢汉铁路的计划。
卢汉铁路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京汉铁路,张之洞的提议,实际上是让清政府准备修筑自己的第一条铁路。从武汉到北京,一千多公里,这么浩大的工程,可以吸纳数百万的灾民就业,大修铁路也是李经述和李鸿章提出的赈灾措施之一,张之洞觉得这一次李鸿章肯定会支持他。
晚清时期,在中国修铁路,必须要找李鸿章支持。因为修铁路,在清廷是一件犯忌讳的事情。1876年,英国怡和洋行擅自在上海修建了中国第一条十余公里长的铁路,随即就被清政府买回后拆毁。1881年,李鸿章力推建成第一条中国人主持修建的唐胥铁路,却因“烟伤禾稼,震动陵寝”,一度只能用骡马牵引。在1888年,除了李鸿章多以个人之力推动修筑天津至大沽铁路外,朝廷几乎没有官员会主动给清廷上修筑铁路的奏折。张之洞这一次,也是铁了心要大干一场,以追上李鸿章在朝野的威望。
这一次陪张之洞造访天津直隶总督府的,还有他的洋文秘书——清末“怪杰”辜鸿铭。李经述知道辜鸿铭,这人是名副其实的“学历帝”,一人共拿了13个博士学位。但辜鸿铭的狂妄也前无古人,不管面对平民百姓还是高官达贵,他说话从来都是口无遮拦。张之洞非常欣赏此人,常找机会和他聊天,可辜鸿铭毫不领情,嘲笑奚落之语不绝于耳。
见了面,李鸿章出于客气赐座。辜鸿铭也毫不客气和张之洞一起落座。张之洞向李鸿章介绍,辜鸿铭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早年,他祖辈由中国福建泉州府惠安县迁居南洋,积累下丰厚的财产和声望。他的父亲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操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他的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没有子女的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他,将他收为义子。自幼让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十岁的辜鸿铭带到了英国。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辜鸿铭14岁就被送往德国学习科学。后回到英国,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1877年,辜鸿铭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此时,辜鸿铭获文、哲、理、神等十三个博士学位,会操九种语言。
李经述见辜鸿铭其貌不扬,倒也算半个天才,恭维他说:“辜先生声名远扬,我也听说了,听说先生还在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发表题中国学的文章,将《论语》、《中庸》译成英文,相继在海外刊载和印行。后来又翻译了《大学》。真是了不起。”
要是一般人,听了这等夸赞,早会说谦虚说“哪里哪里”,但辜鸿铭却抓茶在手,自负地说:“哦,确是有这么回事。”
李鸿章对辜鸿铭的不礼貌很不爽,但面不改色,没表现出来。张之洞提起修铁路的事,李鸿章会见张之洞时,已经在考虑支持张之洞的提案。但碍于不想让张之洞一个人独享这“功劳”,犹豫着不答应。
李鸿章婉转对张之洞说:“现在国库空虚,修筑卢汉铁路,恐怕要向洋人借款。太后和皇上恐怕不会支持。”
张之洞回答说:“每年拨款200万两银子即可够修路之用。”
李鸿章问道:“几年可以建成?”
张之洞说:“以我之见,五年即可建成。路网观成,则行程万里无胼胝之劳,转运千吨有瞬息之效。”
李经述心想这时的张之洞却是想干一番事业,便表示支持,点点头对李鸿章说:“一旦卢汉铁路修成,内地粮商很快地利用起这一改善了的交通条件,通过汉口把湖南,湖北,河南等省的农产品迅速地散往全国各地,以后发生大灾,救灾就容易多了。”
李鸿章道:“京汉铁路全长一千多公里,每年200万两银子,对庞大的工程,无疑是杯水车薪。”
李经述说:“卢汉铁路可实行官督商办,由各省富商集股修建,张大人如能奏请朝廷,设立铁路总公司,以天津关道盛宣怀为督办大臣,统筹卢汉铁路的修建,则大事可成。”
张之洞此时才缓过神来,心想也是,要是一点好处也不给李鸿章,这卢汉铁路万万那是修不成的,于是点头同意李经述的提议,道:“盛宣怀久历商场,由他来主持,必是极好的人选。”
李鸿章还在犹豫,对张之洞说:“湖广总督现在正是老夫的兄长,两广贫苦,恐怕他不愿意去。”
这时,张之洞已经脑洞大开,知道自己不得不妥协,道:“从广州到汉口的粤汉铁路,张某也可上谕修筑,官督商办,可由李瀚章大人主持。”
有盛宣怀负责卢汉铁路的筹款,李瀚章大人主持粤汉铁路,李鸿章这才松了口,问李经述:“痴儿,你看张大人的方案如何?”
李经述支持张之洞修铁路,还有一个长远的考虑。因为李经述知道,铁路是压死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李经述知道,要推翻清政府,最好的办法,是让朝廷损害百姓的利益。历史上清廷被推翻,导火索不是什么资产阶级宣扬的自由、平等价值观,而是清廷在官股仅占2%的情况下,贸然宣布川汉铁路国有化,强令民间集资转为股票,几乎让几十万老百姓的血汗钱打了水漂。老百姓就是这样现实,不管朝廷怎么*堕落,只要不触及他们自身的利益,他们就只会无动于衷。一旦朝廷让老百姓破产,自然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李经述想通过这次大修铁路,搞官商督办,把国内的股票市场搞起来,到时候一旦洋务企业破产,股票如废纸,千万民众就会对清廷心怀不满,到时候推翻清廷就会容易得多。
李经述心想这时候拉张之洞一把,至少在清廷会多一个办洋务的朋友,便说:“卢汉铁路于官于民于兵事,作用都很重大,我看卢汉铁路可行,早一日完工,中国便早一日富强。对了,提起修卢汉铁路,关于总工程师的人选,我北洋舰队里倒是有,还可以推荐给张大人。”
张之洞问:“谁可堪当此大任?”
李经述道:“詹天佑。他原来在美国学的专业,就是有关铁路方面。我没记错的话,詹天佑入耶鲁大学学的事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
张之洞说:“如此佳才,求之不得。”
李鸿章点点头,表示同意支持詹天佑当铁路总工程师,让张之洞回去准备上奏朝廷。
张之洞欣喜若狂,第二天就向朝廷上奏,建议修筑卢汉铁路,没想到张之洞这一举动,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第一个得罪的,就是帝师翁同龢。
张之洞年轻时,是著名的清流派,这时候竟然跟到李鸿章屁股后面要修铁路,这让翁同龢有一种被人从背后捅了一刀的感觉。
当张之洞为如何通过修筑卢汉铁路,建设好湖广地区绞尽脑汁时,翁同龢指使大理寺卿、正三品官员徐致祥在背后狠狠地参了张之洞一本,列出了张之洞的六大罪:“第一、张之洞兴居无节,号令不时,要别人围着他的时间转,经常耽误公事。第二、张之洞用人不看操守,只看对不对自己的胃口,喜欢的下属,可以一个人给十几种职务。第三、张之洞贪污挥霍,数额特别巨大。第四、张之洞办理洋务轻信人言,浪费严重。第五、张之洞犯了错误不及时报告,欺上瞒下。第六、张之洞夸夸其谈,沽名钓誉,专门讨好朝廷高官,比如李鸿章,居心叵测。”
徐致祥这人,其实不坏,他比张之洞早三年中进士,资历更老,两人又曾是翰林院的同事,但张之洞现在颇得慈禧和光绪信任,很有继续上升的势头,自古文人相轻,而且徐致祥奋斗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才升了正三品,张之洞却是一夜之间连升四级,徐致祥对张之洞羡慕嫉妒恨,这一封弹劾的奏章,写得很毒辣,张之洞感受到了大清官场的险恶和莫大的危机,对翁同龢等人也恨得咬牙切齿。
而李经述知道,联合张之洞搞掉帝师翁同龢的时机,就要到来了!!!




穿越1879 第70章 搞掉翁同龢(上)
光绪皇帝收到徐致祥弹劾张之洞的奏折,这是他亲政后要处理的第一件大事,让年轻的皇帝头疼不已。帝师翁同龢在身边打小报告,说张之洞这人人品确实不咋地,而且地位远不如李鸿章,可以查办。但光绪皇帝很纠结,他心里很清楚,张之洞也是慈禧太后欣赏的汉臣,他动不了。贸然动了,亲爸爸肯定是要怒的。
1...2930313233...1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