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代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八无和尚
北方太冷了,人员必须有足够的保暖才能有效进行任务。
军械坊还对燃料进行了提纯,使其减轻重量,凭能加长在空中的时间。
看了杨廷式安排的表演,百里无忌已经很满意了,在这时代能这样实属不易。
百里无忌只是令军械坊对热气球携带的“炸弹”在不加重份量的前提下,对威力进行提升。
而这时,从金陵府急驰而来的信使带来王朴紧急求见的消息。
百里无忌心中立时明白王朴的来意,在这个节骨点上,王朴的来意不用猜就已经显露无疑。
必是开封府遭受赵匡胤大军围攻,抵挡不住前来求援了。
百里无忌早有打算,他绝不会在这个时候出兵。
但百里无忌没有想到的是,柴荣在临终会留下这样的遗诏。
百里无忌因此在江都又滞留了一天。第二天早上才返回金陵。
见到王朴时,王朴双眼红丝密布,已经憔悴到了极点。
一看见百里无忌。王朴眼中精光一闪,精神出奇地好了起来。他几乎是扑向百里无忌。
直到近前时被百里无忌的侍卫阻拦,才醒觉自己的失态。
百里无忌不以为意地摆摆手,上前扶住王朴的肘弯,将其拽入了屋内。
“陛下,求你快出兵救援汴京。”进入屋内,王朴甚至连见礼都忘记了,直接说出了来意。
百里无忌没有回应,令侍卫为王朴取来一杯热茶。示意王朴先喝。
百里无忌可不想失去这位才子,日后整合周国,才有待他为自己出力呢,当日在潢河南岸,百里无忌请陈抟为王朴诊治时,就已经决定了王朴的未来。
王朴哪有心思喝茶,但见百里无忌坚持,只好一口饮干,哪知道,这茶有些烫。这一口喝下,将王朴烫得满脸怪异。
百里无忌不禁莞尔,于是。伸手示意王朴坐下说话。
至此,王朴才有了真正表达自己意思的机会。
“明国陛下,我先皇留有遗诏和一封亲笔信,外臣奉先皇遗命,特来转呈明国陛下。”王朴取出一个锦帛包裹,呈给百里无忌。
百里无忌有些奇怪,柴荣留给自己亲笔信不难理解,想来就是让自己代为照顾一下他的子嗣和江山。
可遗诏就有些怪异了,明、周虽然属于盟国。但各自为政,周国遗诏交给明国皇帝。实在是不伦不类。
但出于对柴荣的尊重,百里无忌还是接过了锦帛包裹。
打开之后。百里无忌先取出柴荣的信件看了看,不出所料,柴荣的信件中所说之事,便是恳请百里无忌善待其家人和一干臣子。
百里无忌隐约觉得不对,善待其家人还说得通,毕竟百里无忌与柴荣有着结义兄弟之名份,柴荣的子嗣便是百里无忌的子侄辈,善待之语合情合理,但对于周国臣子,这善待之词就有些唐突了。
百里无忌心里诧异,抬头瞥了一眼王朴,继续打开柴荣遗诏观看。
这一看,百里无忌大惊失色。
这遗诏其实不是对百里无忌的,而是对周国君臣的。
遗诏中柴荣令柴宗训退位,将周国托付于百里无忌,并令周国文武百官效忠于百里无忌。
如此一来,百里无忌心中就有些内疚了,柴荣既然能在临终前将周国托付于他,而自己却在坐视开封的陷落。
这一瞬间,百里无忌有着立马下令挥师北上的冲动。
但这时,王朴的一句话令他冷静下来。
王朴告罪道:“外臣有罪,先皇嘱托臣和李相,此锦帛本应在赵贼起兵时就送与陛下。然臣与李相没有遵先皇嘱托,直到赵贼进逼郑州方才南来,外臣有罪。”
王朴自然不知道百里无忌心中的想法,他要是知道就为了这句话,百里无忌打消了立即出兵的念头,恐怕会悔恨地狠狠扇自己几嘴巴。
百里无忌闻听,立马冷静下来。确实,柴荣临终之时用这种托孤的方式将其家人和周国社稷交给自己,但前提是赵匡胤进逼汴京,如果没有赵匡胤大军的威胁,这个包裹恐怕永远也无法送到自己的手里。
换几句说,自己只是柴荣的一条退路,与其在赵匡胤谋乱下失去江山,不如将江山送给自己,以换得柴宗训等人的数代荣华富贵。
毕竟禅让退位之君与亡国之君有着根本的区别,禅让退位之君对新君有功,而亡国之君对新君来说不过是个俘虏。
百里无忌想到此心中一阵自嘲,自己有些自作多情了。
权力,这东西能让亲生父子兄弟反目成仇,何况自己与柴荣不过是结义兄弟。
百里无忌于是决定按计划,等到赵匡胤攻破开封,明军再出兵。
王朴见百里无忌看完之后,并没有出兵的意思,心中大急。
“明国陛下……。”王朴刚一开口就被百里无忌阻止。
“文伯,不是朕矫情,但朕的弟弟,也就是你的先皇已经将周国江山社稷交于朕手里,你再如此称呼可不合规矩。”
王朴这才醒悟到,柴荣将周国江山社稷用遗诏的方式交于百里无忌,这其中自然包括周国所有臣民,甚至还有柴荣的妻儿,这一刻始,从礼制上讲皆已经是百里无忌的臣子了。(未完待续)





代周 第一百七十三章
王朴略一犹豫,便端正衣冠,三拜九磕,向百里无忌行礼,以正君臣之分。
百里无忌这才露出笑脸,起身扶起王朴道:“文伯放心,我与二弟的情分你也目睹,朕自然会出兵救援汴京,只是此时仓促出兵就算赶到也已经来不及阻止赵匡胤攻破开封府,如此不如等明军准备完毕再挥师北上,一战定乾坤。”
王朴自然不知道百里无忌早已令明军做好了准备,二十万新军枕戈待旦,只等百里无忌一声令下了。王朴觉得百里无忌所说在理,赵匡胤近三十万大军,不是凭数万明军可以击溃的,只有尽起明国大军,方才能与一拼之力。
王朴又心有不甘,无奈之下他说道:“皇上,臣担心皇上……呃……。”王朴一旦向百里无忌称臣之后,竟想不出该如何称呼柴宗训了,一时愕然。
百里无忌知道王朴的意思,安慰道:“文伯勿须着急。有朕在,赵匡胤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对朕的侄子下毒手。”
百里无忌知道后世的历史中,赵匡胤篡位之后,是善待柴荣家人的,并封了王。如今柴荣多了自己这个结义兄弟,恐怕赵匡胤更不敢轻易下手了。
杀了柴荣家人,不但对赵匡胤没有一丝好处,更会激起周国那些还忠于柴家的臣民,这种得不偿失的事以赵匡胤的聪明,那是绝不会去做的。
王朴听了百里无忌安慰,心中稍定,还待再说,却被百里无忌再次阻拦,“文伯放心,少则两天。多则三天,明军就可以完成整备,挥师北上。”
王朴见此只好施礼告退。
……。
赵匡胤只围城并没有下令攻城。原因有二,一是他自己就想做皇帝。将汴京打烂了,他进了城住哪去?二是赵匡胤派人去请陈抟,却被陈抟以辟谷闭关为理由拒绝,这让赵匡胤心中觉得有些不妥,陈抟自小便一直与他有着联络,现在怎会自己派人去请,他连面都不见就拒绝了呢?
赵匡胤觉得事情不同寻常,正在犹豫之时。上天给了他一个极好的机会,可以不费一兵一卒进入汴京城的机会。
李筠接手十五万大军固守汴京,本以为凭借汴京城坚墙厚守上一两个月,等到周边藩镇闻讯出兵靖王,到时再出城与赵匡胤决战。
却不想,守城第三天就遭遇了张永德一样的情况。
城内禁军的军营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军营中许多士兵四处走动,交头接耳不知说些什么。
其中一个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招呼另外的士兵过来欣赏太阳。
他有些神神道道:“楚兄,你看到没有。太阳下面还有一个太阳。啊呀,这真是天意啊,天意啊!”
被招呼的人中有一个心领神会。立刻大声附和道:“真的耶!同志们快过来看啊,出稀罕事了!”众人都过来瞧稀奇,不住咋舌。大伙开始议论开了:“这是怎么回事?”
“大概是天无二日,要我们除掉了一个吧。”
“别胡说!”
“你怕什么?你难道没说“点检做天子“的谶言吗?”
“你是说……赵点检?”
一些将领开始串连煽动:“大行皇帝已崩,皇帝年少无知,就算我们在前线立了功,功劳肯定都被朝中大佬们给贪了去。我们当应天意顺人心,先立赵点检为皇帝,然后再北征阻卜不迟。”
大伙一听。掌声响起:“有理……!”
军队是很奇怪的东西,有着强大的从众心理。特别容易被煽动,在几个心怀叵测之人的煽动下。军营开始sao乱,然后迅速蔓延到周边军营。
仅一个时辰,整个禁军开始暴乱。
等在中军帐的李筠得知异状时,局势已经完全不可控了。
李筠无奈之下,只好率他的直属军队一万人向皇宫方向撤去,他知道局势已经不可挽回,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掩护小符太后和柴宗训众人离开汴京城,以防被乱兵所害。
赶到皇宫之后,李筠将事情简要地叙述了一下,可怜小符太后和柴宗训一脸惊惶,哪还有半点主意。
幸亏范质果断,让李筠迅速向北城门突围,吸引叛军注意力,突围之后回到他的节镇,积蓄力量,等待靖王。
而让宫中数千宫卫护送小符太后和柴宗训向西门突围,经宋州向徐州逃逸,只要逃到了徐州,就算赵匡胤叛军人数再多,也不会冒着与明国开战的风险继续追击。
为了不使叛军留意皇帝出逃,范质等人决定所有朝臣官员皆留在宫中,以掩护皇上顺利逃脱。
官员们一致同意范质的方法,在他们看来,以赵匡胤的为人,只要不反抗,顺从其,留在宫中必定安全,如果跟随皇上逃跑,如果被抓住,反而有性命之忧。
更何况如此大义地留下,还能赚取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李筠率军首先向北门发起了突围,随即宫卫掩护着柴宗训一众向西门突围。
赵匡胤本正在犹豫不决,突然得到禀报汴京城出现异状,赶紧出帐查看。
这时汴京城各城门大开,无数的将士蜂涌而出,赵匡胤刚开始心中一惊,以为禁军来攻,后来一看,出来的士兵皆是杂乱无章,甚至连兵器都没带。
赵匡胤令前锋戒备,自己则移前观看。
这时,赵匡胤认出几个领头的正是自己安插的心腹,心中大喜。当日赵匡胤率五万禁军至慈州,依约留下二万人,而赵匡胤当时就长了心眼,在这二万人中安插了不少心腹,以便如今起事时内外呼应。
看见了这些人,赵匡胤便放下了戒备之心,他以为各城门出来的都是被策反的禁军将士,所以令包围汴京城的大军只戒备,不得主动攻击。
这便无意中给了向北突围的李筠和向西突围的宫卫逃跑的机会。
没有哪支突围的军队会悍不畏死地去主动攻击看着他们逃跑的敌人。
于是,两路人马都有惊无险地脱离了与叛军的接触。(未完待续)




代周 第一百七十四章
这时,与心腹会合的赵匡胤才得知真实情况,立即下令追击,可这时,两路人马已经远在十余里之外。
赵匡胤只好命令紧追不舍,却也知道,希望已经不大。
所幸汴京城已经张开双臂,正等待着赵匡胤,因此赵匡胤的心情开始变好。
令叛军在城外驻扎,赵匡胤带着亲卫和一干将领进入了这座刚刚换皇帝不到半年的汴京城。
进城之前,赵匡胤对麾下将领下令:“进京敢抢掠百姓、伤及宰相、危害太后幼主,我夷他九族!”
众人当然答应,这有什么啊,赵匡胤当皇帝,自己就可以富贵终身,谁还会干那傻事?
负责守卫汴梁城的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是柴荣的亲信,听说赵匡胤要回来做皇帝,哪里肯依。
奔回府中,告之妻小城中发生兵变,然后准备指挥禁军防御。
但这时赵匡胤手下大将王彦升已经率小股部队闯进了汴梁,王彦升入城第一件事就是杀入韩府,将准备调动禁军的韩通及其妻小一并杀死。
韩通也就成为此次开封陷落唯一殉于柴家的将军,看来柴荣真的没白疼他。
赵匡胤由三军拥戴进城,登上明德门。
还没喝口水,手下的弟兄们就把宰相范质、王溥给押了过来,赵匡胤知道范质名望隆重,不敢越次,冲着范质就是一通狂嚎:“我对不起世宗皇帝啊!我本意并非如此,都是他们逼我的啊,冤枉啊!”
范质认识赵匡胤也十多年了,知道这人野心不小,也不信他这个。
旁边的都虞候罗彦瑰见范质没动静,挺剑指范质。喝道:“拜!”
范质等人怕死,只好对这位赵皇帝行了三跪九叩大礼,以定君臣之分。
赵匡胤此时得知从西、北两门出去的是小符太后、柴宗训和李筠部。心中大急,他们逃走。特别是柴宗训的逃脱,这可是给自己留下了祸患。
赵匡胤赶紧私下密令大军向西、北两个方向连夜追击,万万不可让柴宗训躲至徐州以南的明国国境。
由于事出意外,离西门最近的军队是郑恩所部,当赵匡胤得到禀报,知道是郑恩部在追击柴宗训后,仰天长叹了一口气,他知道。柴宗训是追不回来了。
赵匡胤太了解郑恩了,甭说郑恩与柴荣也是结义兄弟,就算不是,看在往日的情份,郑恩也不可能真将柴宗训带回开封了。
赵匡胤只能将郁结之气洒向了北逃的李筠处。
可怜李筠本已经逃出很远,但由于事先没有准备,赶到黄河岸边被滚滚河水所阻,一时间哪里去打那么多船摆渡?但后面追兵渐渐接近,无奈之下,李筠犹豫再三。只好断臂求存,打算只率数百亲卫先行过河。
但没等李筠等人上船渡河,罗彦瑰便率追兵赶到了黄河岸边。
李筠见事已至此。为了保全麾下将士性命,只能选择了投降。
罗彦瑰立下如此大功之后,便率军押送李筠回到了开封。
此时的赵匡胤已经急不可耐地准备登基称帝了,赵匡胤认为只有迅速称帝,造成即成事实,才不会给明国出兵干预有可乘之机。
当得知李筠被擒获的消息之后,赵匡胤遣使加兼其中书令,并喻示李筠入朝。
李筠当时想拒绝受命,但被左右心腹亲随苦苦劝阻。不得已勉强下拜。
等到使者升阶,排酒奏乐。李筠却突然把后周太祖柴荣的画像挂在墙上,痛哭流涕。
使者将李筠的言行禀告赵匡胤。赵匡胤心中大怒,但面上却不作理会,为了更好地安抚周国群臣,赵匡胤只能将此事先行记下,等秋后算帐。
赵匡胤没有猜错,郑恩率军在商丘就追上了柴宗训等人,但在小符太后的梨花带雨的哀求和柴宗训惊恐表情的映照下,郑恩终究令将士让开了一条路,放这群人继续向西而去。
元月二十一日。
仅准备了两天,心急的赵匡胤便假惺惺的临御崇元殿,被服冠冕,在大殿之上接受以范质为首的文武跪拜三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建国号为“大宋”,改周显德七年为宋建隆元年。
而这时,柴宗训等人却在明军的护送之下,由徐州赶到了金陵府。
在出示了柴荣遗诏和亲笔书信之后,小符太后便默认了禅位之事,毕竟周国现在已经被赵匡胤窃据,想要夺回,凭小符太后自己和七岁的柴宗训恐怕是不可能了。
与其这样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也正是这一天,元月二十一日。
小皇帝柴宗训由小符太后代为写下禅让诏书,诏曰:“天生蒸民,树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禅位,三王乘时以革命,其极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国命有归。咨尔明国皇帝百里,禀上圣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于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纳麓,东征西怨,厥绩懋焉。天地鬼神享于有德,讴谣狱讼附于至仁,应天顺民,法尧禅舜,如释重负,予其作宾,呜呼钦哉!祗畏天命。”
百里无忌得到柴荣的遗诏和柴宗训的禅让诏书,自此,北上的大门已经打开。百里无忌当日就命令二十万新军齐进徐州,准备讨伐赵匡胤。
百里无忌没有分兵,也没有令燕云以北的百里义部新军南下。
因为百里无忌知道,柴荣一死,赵匡胤登基,面对新政权,后周旧臣中识时务者则俯首称臣,但也有不甘任人摆布者。
尤其是昔日与赵匡胤一样手握兵权的将领们。
柴荣去世后,怀有帝王野心的人又何止赵匡胤一个?只是赵匡胤捷足先登,使其他人失去机会,但并没有打消他们的念头,他们仍在等待时机去实现自己的帝王梦想。
赵匡胤面对从徐州出兵的明军,所能做的只有两条路,一是固守;二是迎击。再无第二条路可走。
赵匡胤此时登基就已经将他自己的后路断绝了,而且此战唯有胜,不能败,一败则簇拥左右的几个节镇就会一哄而散。(未完待续)




代周 第一百七十五章
到时,刚刚建立的朝廷就会再无震慑之力,也就是说,只剩下一个空架子。
所以,赵匡胤面对明军的进攻,他不能撤退只能硬抗。
但硬抗只是赵匡胤的想法,他手下的将领会如此想么?
当百里无忌亲率新军经宋州向开封府进军,一路畅通无阻,这几年修筑的官道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十万大军人员、装备甚至火炮快速北进。
直到到达开封府西城门外三十里,才与郑恩部遭遇。
郑恩不但是柴荣、赵匡胤的结义兄弟,也是百里无忌的结义兄弟,而河西数月的相处,二人的感情已经非常融洽,这个时候遭遇上,这仗恐怕是打不起来了。
果然,百里无忌一开口约见郑恩,郑恩便如约来到了明军军营,在百里无忌和王朴的劝说之下,郑恩果断地站到了百里无忌的这一边。
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开封府西门外再无阻挡明军的军队。赵匡胤虽然手中掌控着号称四十多万的大军,但真正能让他统率的也就是所率的三万人和开封城中投降的一部分心腹控制的禁军,加起来也不过五六万人。
其它追随的节镇不过是想混水摸鱼,柴荣死了,新皇幼小无知,这时若能赵匡胤能夺取天下,他们平白赚了从龙之功,可若是赵匡胤夺取不了天下,傻子才会为赵匡胤“顶雷”呢。
当百里无忌将柴荣遗诏和柴宗训的禅让诏书公告天下,并令二十新军讨伐谋逆乱臣赵匡胤的消息传到开封府时。
赵匡胤就已经发觉,原本追随的几个节镇已经指挥不动了。
百里无忌在出发之前将柴荣遗诏和柴宗训的禅让诏书公告天下的目的在于离间开封城内的周国旧臣,使之不能同心协力,发生内乱。
百里无忌自然不会天真的以为单凭着这两个诏令能得到周国天下,想得到天下最后凭借的依然是实力。而这两个诏令不过就是两块遮羞布,仅此而已。
这两个诏令的作用还是不小的,周国旧臣由此而产生了心理上的压力。毕竟宗庙正统已经转向了百里无忌,而不是靠兵变篡位的赵匡胤。
当郑恩闻风而降的消息传进开封府时。所产生的震撼是无以伦比的。
郑恩一降,那开封府西城门就直接在明军的兵锋所慑之下,谁都知道,以明军的火器战斗力,恐怕要守住开封府不是件容易的事。
由此,开封府内人心惶惶,追随赵匡胤的各镇将领开始盘算自己的后路,谁也不想因为赵匡胤而与明国结下仇恨。
赵匡胤得知明军出兵时。心中已经知道不好。
而得知柴荣竟留有遗诏时,赵匡胤几乎已经绝望。
赵匡胤原本是想占据开封,让柴宗训禅让,而使自己有正统之名,然后以正统之名让明国在道义上失去向北进军的借口。然后用利益让明国继续与自己同盟下去。
但赵匡胤算错了两点,一是柴宗训顺利逃脱;二是百里无忌早已将新军准备妥当,仅仅数天之内,能将二十万大军调到开封府城外,这绝不是临时起意所能达成的。
这说明百里无忌早有预谋。想到此,赵匡胤心中一阵恶寒。
而这时。更坏的消息传来,驻守南门的向训部也归降明国了。
其实向训和郑恩从灵州追随赵匡胤前来时就已经相互约定,如果明国插手。他们便改弦易帜。在二人心里,赵匡胤虽猛,但与百里无忌比起来,就如同一个小孩了。
向训改弦易帜之后,对于开封府中的各路大军起到巨大的示范作用,各军军心开始动摇,人人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
百里无忌得到郑恩、向训二部之后,并不下令进攻,开封城经柴荣几年改造修建。已经比原来扩大了一倍有余,这都花费了无数的国帑所致。
百里无忌不想因战乱使其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北伐阻卜在即。百里无忌心中还是想和平地解决此次政变。
百里无忌有把握,以赵匡胤的聪明,应该知道局势到了什么地步。所以,百里无忌坚信赵匡胤一定会来与自己谈判的。
赵匡胤已经猜到百里无忌的意思,明军不主动进攻,他自然不敢冒险主动进攻。赵匡胤知道虽然自己有几十万军队,但这些军队都是拼凑起来,真要是打起来,恐怕便会如鸟兽散。
关键在于真能打的三支军队中的两支已经连招呼都不打归降了百里无忌。
1...158159160161162...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