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代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八无和尚
赵匡胤有些怨恨向训和郑恩。
但如果怨恨有用,还要军队做什么?
赵匡胤无奈之下,只好令范质书信百里无忌,请求和谈。
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发生在三天后。
元月三十日。
刚刚当了十天皇帝的赵匡胤应邀来到城外两军阵前,与百里无忌会晤。
“为什么?”
今天的赵匡胤脱去了才穿不久的明黄帝服,一身玄色长袍来到百里无忌面前,所说的第一句就是为什么。
百里无忌没有回答,甚至连赵匡胤到来都没有起身,只是坐着含笑伸出左手,示意赵匡胤坐下。
这不是托大,而是实力,相信两人背后各自的随从官员都不会感到突兀。
论私,百里无忌为兄,赵匡胤为弟;论公明国为强国,周国……不,宋国为弱国;论正义,百里无忌持柴荣遗诏和柴宗训禅让诏书名正言顺可以接手开封;论情感,明国这些年不遗余力地支援周国,周国臣民谁不记着这份恩情?
但这世道,不论公论私,更不论正义、情感,论得只是实力。
不巧得是,百里无忌最不缺的就是实力。
所以,百里无忌“狂妄”。
赵匡胤是个聪明人,他自然想得通这一点。他默默地坐在百里无忌的对面,但眼神依旧坚持,他确实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百里无忌双手合什在鼻子正中停住,然后慢慢向脸颊两侧抚开,这个动作能让他的心思变得平静。
抚着又已经冒尖的短须,百里无忌淡淡地说道:“很多事没有原因,三弟又何必执着?”(未完待续)





代周 第一百七十六章
赵匡胤急声道:“二哥是你兄弟,我也是。周国与明国同盟,宋国也能。大哥为何偏向二哥?”
百里无忌道:“三弟执拗了。此事与兄弟之情无关,只关乎天下。”
赵匡胤道:“正因为关乎天下,我才宁愿背负骂名,取周代之。难道大哥以为,周国能在一个七岁孺儿的治理下兴盛么?”
百里无忌喟然一叹,赵匡胤还是没有明白,这天下分久必合之理,他更不明白,明国欲得周国的迫切之心。
这一切还真与情感无关,明国只有将周国纳入囊中,才能真正地倾力北伐。
百里无忌决然道:“你面前只有两条路,降或逃。”
赵匡胤闻言嘿嘿冷笑,道:“大哥怎么不说是降或死?”
百里无忌眼睑低垂,道:“我不想杀你,你我终究结义一场。”
赵匡胤愤然道:“我坐拥四十多万大军,明军不过二十万人,依仗京城坚固,固守几个月不是难事。大哥可曾想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北方辽国、阻卜正希望看到你我兄弟想残。”
百里无忌依旧没有抬眼,只是伸出一根手指,轻轻摇晃道:“一,向训、郑恩已经弃暗投明,你手中最多不过三十五万人,况且军心不稳,藩镇节度各怀鬼胎,战力不言自明;二、辽国已经被明国击败,如今正内乱不断,数十年间,想再度为祸中原难如登天;三,在明军火炮面前,任何坚城,都将是一堆废墟。”
百里无忌用火炮恐吓着赵匡胤,他知道赵匡胤无疑最担心的就是明军火器。而赵匡胤不知道的是,百里无忌也最担心的是火炮的破坏力。
百里无忌甚至愿意用一镇节度与赵匡胤换开封府的完好无缺。
赵匡胤闻听百里无忌的话,心中知道他说的属实。但自己到了今天,已经骑虎难下。背负了忘恩负义之名,没吃到羊肉却惹了一身sao,赵匡胤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赵匡胤宁愿拼死一战,也不想拱手将这个还没捂热的帝位让出。
赵匡胤声嘶力竭地喝道:“杀人不过头点地。难道大哥真要将我赶尽杀绝不成?难道大哥就不明白,兔子急了还咬人之语?”
百里无忌冷哼道:“你放眼看看,我二十万新军可是怕人咬的?再说了,恐怕此时京城内没几个愿意随你与明军血拼的将领了吧?”
大冷的天,赵匡胤额角开始滴汗。他知道百里无忌所言非虚,他太了解这些节镇将领了,顺利时一个个表决心,一旦发现情况不妙,这些人逃得可是比兔子还快。真能与他同生共死的,恐怕也就禁军那些义社兄弟了。
可仅凭这几万人,想与二十万新军硬拼,结果可想而知。
赵匡胤已经绝望,他只是愣愣地盯着百里无忌,他实在想不明白。百里无忌为何能容忍柴荣的周国,却不能容忍他的宋国。
百里无忌见赵匡胤表情,知道火候已经差不多了。百里无忌不怕赵匡胤耍狠。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耍混都不足一提。
百里无忌只所以如此地“狂妄”,就是击碎赵匡胤心中唯一的一丝幻想,如此,赵匡胤才可能接受他的提议,达成自己的战略目的。
百里无忌道:“三弟,我倒是为你想好了一条生路,只是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走。”
赵匡胤冷笑道:“要我投降?我宁愿拼死一搏。”
百里无忌道:“投降?不,我没有意思让三弟投降。”
赵匡胤闻言一激灵。赶紧问道:“大哥何意?我洗耳恭听。”
百里无忌道:“我愿意给三弟一个去处,三弟可以去那地方做个君王。”
赵匡胤一愣。问道:“不知大哥所说何处?”
百里无忌令人取来地图,指着逻些城道:“我说之处就是这。”
赵匡胤大惊。道:“吐蕃势力强大,岂是说去就能去的?”
百里无忌道:“三弟放心,我自然会帮助你扫平吐蕃之地,到时,你就是明国朝廷册封的吐蕃王,你可以在这片比周国大一倍的国土上施展你所有的抱负,我绝不干涉,此提议,不知道三弟可有兴趣?”
赵匡胤想了半天,突然抬头问道:“大哥会不派明军驻防?”
百里无忌含笑答道:“绝不派一兵一卒。”
“当真?”
“君无戏言。”
赵匡胤问道:“大哥就不怕我在吐蕃强盛之时,挥师东进?”
百里无忌笑道:“三弟,若真有那么一天,我会三弟贺。”
赵匡胤问道:“汴京城内有我无数麾下将士,不知道大哥如何处置他们?”
百里无忌闻听赵匡胤如此问,心中一松,看来汴京是有兴趣去吐蕃当大王了,真要能兵不血刃地拿下汴京城,那就是胜利,只要搞定赵匡胤,那就为将周国疆土纳入囊中开了个好头。
至于吐蕃之地,百里无忌原本就想给明国留下一个对手,一个卧榻旁不轻不重的对手,将成为明国不停向前发展最好的磨刀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真要统一了全天下,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圆满,在某些时候不一定是值得庆幸的事。
吐蕃地广人稀,人口一直以来就是它最大的弊端,所以,百里无忌并不怕赵匡胤据其作乱,而有赵匡胤这只猛虎盘踞在吐蕃,将对明国朝野都是一种压力。
百里无忌答道:“京城内,凡三弟麾下将,全归三弟,甚至攻下逻些城之后,三弟可以将他们及家眷全部带往吐蕃,西征之时明国将资助三弟战马五万匹,粮食三千万斤,足够三弟十万大军一年之用。”
赵匡胤有些心动,与其在汴京和百里无忌拼个鱼死网破,不如听百里无忌所说,去吐蕃当个安乐王。
赵匡胤思忖之后,道:“我需要与城内兄弟们商量一下,还请大哥宽限此时间。”
百里无忌道:“可以。以三天为限,若三天还未答复,则明军就会攻城,还望三弟能把握好机会。”
赵匡胤无奈道:“我晓得。”
此次会晤之后,前来归附的原周国官员、将士越来越多,职务也越来越高,而汴京城中的赵匡胤似乎也没有阻止的意思。
三天后,百里无忌规定的最后一天,赵匡胤率着他的心腹之臣们,出汴京城北门,向百里无忌献城归附称臣。
由此赵匡胤成为五代中的第六代,也是在位时间最少的一个皇帝,总共在位十四天。
当百里无忌率军进入汴京城后,第一件事就是安抚原周国臣民;第一道旨意就是所有官员皆保留原官职不变;第一道政令就是自此百姓税赋全部参照明国。
次日,百里无忌下旨,册封赵匡胤为西域征讨使,挟十万之众,驻兵渭州,即日起出兵征讨吐蕃。由此将赵匡胤一干人等全部驱出开封府周边。
为了迅速稳定政局,百里无忌特意成立南北两院,做为临时过渡,保留原周国朝廷格局,以待慢慢演变。
百里无忌特旨加授王朴为北院承旨,这是个临时官职,但权力很大,甚至高过了范质等原周国四宰相,因为王朴由此可以直接代百里无忌处理原周国疆土内的一切事宜,而无须向百里无忌禀报。
王朴为人正直忠诚、刚毅而长于辩才,非常投百里无忌的脾气。
明年就要北伐,金陵府有徐世铭、孙光宪等人坐镇,百里无忌不担心,但刚鲸吞下的原周国疆土,还来不及消化,唯有破格提拔王朴镇守。
留下王朴坐镇后方,其有才且忠心不二,百里无忌非常的放心。
更可以由此来证明百里无忌并没有轻视原周国旧臣之意,显示出大胸怀、大气魄。
百里无忌下恩旨,册封柴宗训为幽州王、柴宗让为云州王。百里无忌册封柴荣二子为幽、云王的心意是为了感念柴荣当初与自己在迁州一起渡过的日子,而也为告慰柴荣那一番托孤之情。
但柴家兄弟都是遥领王爵,并不亲赴属地治理,百里无忌将柴荣家人全部集中在了金陵府皇宫侧殿。倒不是百里无忌不信任柴荣家人,只是刚将周国纳入囊中,为避免节外生枝,被居心叵测之人利用,所以,将他们控制在金陵府,是最保险不过的事了。
百里无忌同时授向训灵州防御使;授郑恩夏绥防御使;王景凤翔防御使……,即日率兵返回原驻地。
光复十年春,明国终于统一了中原所有故土,一个新生帝国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第四卷完(未完待续)




代周 第一章
历时两年,征集上百万人修筑的官道,在快速恢复中原实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同一条输血管道,将南面的技术、资金、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北方。
这年的秋天,赵匡胤在得到百里无忌承诺的战马、军粮之后,毅然向吐蕃发起了战争。由于朝代更替,许多心怀不遇、或被百里无忌冷落的原周国官员、将士向西投奔了赵匡胤,故在出发之时,兵力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十五万人之多。
当赵匡胤的出兵军报呈给百里无忌后,百里无忌迅速下旨,令成都府马骥云率部西出,与赵匡胤部配合征讨吐蕃。
而在黄河之北,二十万新军开始战备,大量的军械物资都在向丰州方向集结,而潢河南岸的百里义部新军也正携带着数千门火炮向丰州挺进。
百里无忌的旨意是明年开春,北伐阻卜。
这个时候,辽国已经陷入分崩离析的前期。
耶律惕剌在明国的暗中支持下,特别是百里无忌将修完官道后精减下来的老弱病残近三十万人充入耶律惕剌的乌古敌烈部,耶律惕剌的实力有了显著地提高,这些俘虏虽然已经打不了仗了,但做为劳动力还是绰绰有余的,毕竟被征召入伍的七就是精壮者。
耶律惕剌由此奠定了在乌古敌烈部周边强者地位,俨然成了这个区域的王者。
而耶律撒剌以她帝女的身份和铁骑军的实力,成为了潢河区域继耶律璟之后的第二大实力人物,甚至有赶超耶律璟的趋势。
做为辽国最有实力的藩国,没有之一。靺鞨七部有了与明国“暗通款曲、私订终身”,实际上已经游离于辽国朝廷之外,成了最早脱离辽国的势力。
可怜“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耶律璟已经再也没有当年气吞山河的威仪,郁闷的他只能将气洒在周边那些近侍身上。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耶律璟将身边的近侍杀了个干净。近侍已经换了两茬。
终于,为了自救的近侍开始串联勾结。
三月底的一天。耶律璟“杀前导末及益剌,锉其尸,弃之”。不久,不甘心坐以待毙的近侍小哥、盥人花哥,因为手里没有武器,便联合庖人(厨子)辛古等共六人,趁耶律璟“欢饮方醉”将其杀死。
一代“睡王”魂归飘渺,正如辽史记载的:穆宗在位十年。知女巫妖妄见诛,谕臣下滥刑切谏,非不明也。而荒耽于酒,畋猎无厌。侦鹅失期,加炮烙铁梳之刑;获鸭甚欢,除鹰坊刺面之令。赏罚无章,朝政不视,而嗜杀不已。变起肘腋,宜哉!
耶律璟死于非命,标志着曾经叱咤北方的契丹族由此正式进入了衰弱。而以契丹族为主体的辽国也正式进入了分裂时期。
耶律惕剌正式盘踞胪朐河至海勒水一带,宣告独立,自封乌古敌烈可汗。
靺鞨七部不甘落后。立即宣告脱离辽国,建立“渤海国”,而国王则由其七部首领中推举产生。
耶律璟死后,其麾下的军队皆开始寻找新的效忠对象做为依靠,而耶律撒剌凭借其特殊的身份和强大的实力,迅速填补了耶律璟死后形成的权力真空,被一致推举为辽国新皇,成为辽国第一位女皇帝。
而泰州以北的室韦等部族却不服耶律撒剌的统治,随即脱离辽国。形成独立势力。
自此,辽国已经分裂成四个独立国度。以渤海国战力最强,乌古敌烈部人员最多。耶律惕剌的“辽国”最为正统。
当情报呈递到百里无忌面前时,百里无忌立即向耶律惕剌、耶律撒剌和渤海国派出使者。
四月中旬,耶律惕剌派出使者来到金陵,向明国臣服每年岁贡。百里无忌下旨册封其为“乌古敌烈可汗”,授其王爵,并征兵三万组成“驻乌古军”进驻胪朐河南岸。
五月初,渤海国向金陵派出使者,托庇于明国翼下。百里无忌下旨册封为“渤海王”,并征兵三万组成“驻渤海军”进驻率宾府。
五月底,辽国上京的耶律撒剌遣使者携带国书至金陵觐见百里无忌,自降帝为王,改国号为契丹,降上京为临潢府,并入明国。百里无忌册封耶律撒剌为契丹王,并征兵三万组成“驻契丹军”进驻临潢府。
半年时间,明国的旗帜瞬间插遍天下,声势惊人。
由此,在吸纳了周国疆土之后,明国民间百姓心中涌动起了空前的自豪感,甚至到了自傲的地步。
人人以身为明国人为荣,甚至长江以南的百姓以自己为明国旧人而感觉高人一等。
明国国内被细分为四种人:以庆州为中心,江陵府周边地区的百姓因为是百里无忌的发家起兵之地,因人口稀少,自认为最,属特等臣民,称之为勋民;以金陵府、潭州府、成都府、兴王府、杭州府等为中心,周边区域的百姓为一等臣民,称之为一等民;以河西诸地、交州郡、青湟等地的百姓为二等臣民;而将靺鞨七部、乌古八部、甚至潢河周边降明的契丹各部族划为三等臣民;唯独将高丽、东瀛划为最末,属四等臣民。
百里无忌知晓之后,并不感到意外,甚至心中有一丝正中下怀的意思,民族的自豪感来自于铁血的战争,是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虽然手段未必道德,但对于一个民族的整体意义而言,所有不道德都将被民族尊严所掩盖。
这也就是百里无忌想要让百姓觉醒的民族、国家意识。
具备了这一点,百里无忌才能顺利地推动整个明国朝廷积极地战备,准备在明年三月发动北伐,进行灭亡阻卜的战争。
百里无忌同时向斡朗改、辖戛斯派出信使,约定明年三月初出兵阻卜之事。
这期间,契丹王耶律撒剌正式向明国朝廷提议,将三万铁骑军的指挥权移交给百里义,为北伐阻卜出力。
耶律撒剌自然知道百里无忌对铁骑军的忌惮,既然已经归附了明国,那如果再保留铁骑军,这已经不是镇国之宝,而是灭族之祸了。(未完待续)




代周 第二章
而将这支自己一手带下来的铁骑军交给她的丈夫,也能使她放心。
百里无忌自然一口应承下来,虽然百里无忌不想在明军中组建一支如此烧钱的部队,但并不代表着不愿意接受一支现成的铁骑兵。
百里无忌为此特意破格扩大了新军第一军的兵员上限,将这支铁骑兵归入百里义直辖之下,如此一来,灭亡阻卜的把握就更大了些。
无独有偶,在闻知契丹王向朝廷进献铁骑兵之后,靺鞨七部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再次挑选出三万精骑西向,提请朝廷请求加入北伐阻卜之列。
靺鞨七部很明白其中的玄机,只有积极的参与,哪怕用族人的鲜血和生命为代价,也要在这次北伐阻卜的战争中建立功勋,一则可以在战争的获利中分一杯羹,二则使渤海国真正地融合进明国中心。
毕竟由辽国分裂成的乌古、契丹,还有长春州以北辽国残余势力都对渤海国有着巨大的压力,唯有依靠明国,才能安然无恙。
而这时,乌古敌烈八部的耶律朔古率八万部族军请战,希望能为明军北伐担当先锋。
陈抟在这年夏天开始,令天下道众开始颂扬有关当今皇帝百里无忌的奇闻异象、盖世功绩,尤以收复燕云十六州为最,甚至连百里无忌小时候与高家三兄弟在江陵府走马溜狗的事都被传扬成行侠仗义。
一时间,当今天子的事迹被明国黄河南北百姓熟知甚详,人人都对当今圣上称颂敬若神明。
局势到了这个时候,北伐阻卜的时机已经成熟,明国挟着完胜辽国的气势,全国进入了为明年北伐战备的状态。
光复十一年新年的第一天。明国皇帝在祭祀之后,重赏南北两院官员。
傍晚时分,仪式方才结束。
而百里无忌并未回宫休息。而立即召见了百里义、云扬、丁思觐三人。
四人一等坐下,便相视会心一笑。战争终于要开始了。
百里无忌直接对战事部署做出了安排,按百里无忌的设想:先由斡朗改、辖戛斯联军从贝加尔湖南下,南渡薛灵哥河,向西南方向迂回,以阻断阻卜军西逃;然后由乌古敌烈的耶律朔古率八万部族军西进侧击,在土兀剌河东岸对阻卜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而这两路大军只是百里无忌用来吸引阻卜军的虚招。
百里无忌令百里义率新军第一军从潢河西向,直击镇州为了第一军能顺利地行军,百里无忌令契丹王耶律撒剌征召契丹族民夫数量达到三十万人。驴马四十万匹。
由于第一军从潢河西进至目标镇州处路途最为遥远,为了新军三个军能同时发起进攻,给阻卜致命一击,百里无忌由此命令云扬的第二军和丁思觐的第三军从丰州出发,一路北上,每隔百里就修筑一座坚固的堡垒,直至乌鲁古河东岸的阻卜大王府。如此安排一则让三军形成同时到达,一齐进攻的目的;另外也能让第二、三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百里无忌令丰州留下的二十万辽军俘虏为第二、三军运送物资和修筑堡垒。
最后,百里无忌下了一个命令。一个血腥的命令——这次战争中,被俘获的所有阻卜军民必须迁移至东瀛,不从者杀。
百里无忌的用意很简单。集合俘虏修筑东向至临潢府的官道,然后将这些俘虏移民至东瀛,一下子涌入数十万移民的东瀛,在孙仕旭的引导下,势必在国内形成一个新势力,由此来牵制东瀛这个怪物的振兴能力,这是百里无忌为召回孙仕旭做出的一个弥补办法。
而只要有了官道,明军就能迅速地对阻卜疆土内的异变做出有效反应,如此一来。人口处于劣势的游牧民族就无法真正地强大起来,也正因为有了官道。游牧民族就无法在明国的眼皮子底下做小动作。
阻卜民族与契丹等族不同,它拥有着与辽国相差无几的疆土。但人口却远不到辽国的五分之一,百里无忌既然决定一战灭亡阻卜,那就下定决心,不再让这个民族有翻身的余地。
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仇恨是无法消弥的,不管过了多少年,只要一被某事某人触及提起,那就只有战争才能解决,而再一次的战争更将加深双方的仇恨,从而仇恨越结越深,直至成为死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既然决定灭亡阻卜,百里无忌自然不会悲天悯人地生出仁慈之心,对于阻卜不足二百万的人口,此战中,明军甚至可以屠尽这个民族,但百里无忌不想有违天和,所以想出了这一个处置办法。
只要将阻卜族迁移出这个盘踞了百多年的区域,重新落脚到东瀛,如此与扶桑人形成对立势力,既可以让扶桑人压制阻卜人,也能让阻卜人牵制扶桑人,此为一举两得。
留出阻卜空旷的疆土,将大量的明国人,特别是原周国贫民迁移到此地,由官府对迁移的明国百姓依人头进行补助,既解决了明国国内越来越多的富人收拢土地引起的阶级矛盾,又可以使阻卜疆土迅速地融入明国版图,还能让明国的军力向北渗透,从而真正地对斡朗改、辖戛斯进行震慑,以避免发生叛乱,此为一举三得。
更重要的是,阻卜疆土有了汉族移民的大量迁入,可以彻底开发其广袤土地的潜力,不但为明国提供大量的战马畜牧,也能为中原提供一道数千里的屏障。
百里无忌其实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灭亡阻卜之后,让云扬、丁思觐率其部从阻卜大王府向西南方向的西州回鹘发起进攻,扫平西州回鹘,占领高昌、龟兹等地,从而让河西走廊真正地打通。
之后,三支新军便可从西州回鹘的藩昌海、大屯城经羌唐南下,与赵匡胤、马骥云两路大军合击逻些城,在这三个方向近五十万精兵的合击之下,百里无忌有理由相信,吐蕃平定指日可待。(未完待续)
1...159160161162163...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