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代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八无和尚
丁思觐则说法有些不同,他无论从官职还是履历都无法与云扬、百里义比肩,但他现在一样是新军第三军的统帅。
他本就期待这次北伐能建立卓越功勋,以奠定自己在明*队中的地位,哪想刚到阻卜大王府,就听到阻卜要归顺,如此一来,这战功就与他无一毛钱关系了,丁思觐自然不肯同意阻卜军归顺,他一力反对,坚持要彻底歼灭阻卜军。
这归顺与一般意义上的投降不同,国家归顺,即是臣服于对方,但依旧由自己治理,最多不过是每年岁贡,还有就是礼节上的一些事。
甚至明国为了安抚,还得出点血给其一些奖赏、援助。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百里无忌肯定不会干,百里义自然也知道百里无忌不会干。
三路大军两路统帅反对,百里义自己也觉得胡人善变,投降之事不靠谱。
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三人一合计,便决定拒绝阻卜归顺的请求,下了最后通牒,三日之内,若阻卜全军不弃械投降,听候处置,明军将发起总攻。
莫库斯得到回应之后,便感觉到这次明军的来意与前朝不同,这支明军那是要斩尽杀绝阻卜各族啊。
莫库斯与各部族首领一合计,打算不管如何先打上一仗,所谓“兔子急了还咬人呢”,被人欺负到了家门口,不打上一架,总是不太合适。
莫库斯却不知道,如果他立即率军西撤,说不定还能赶在斡朗改、辖戛斯联军之前穿过薛灵哥河的末端向西逃逸,但如果真要打上一仗,恐怕就再无去不了阿尔泰山了。
三日后,经过整肃的阻卜二十万骑兵大军列阵于大王府外十里处,静候明军攻击。(未完待续)





代周 第七章
虽然经过镇州城南惨败,莫库斯和他麾下各部首领依旧没有意识到铁骑兵乃是骑兵中的王者,专克轻骑、游骑。不过也难怪,没有见识过铁骑兵威力的人,无法想像三万铁骑兵一齐冲锋的气势,镇州城南一战,阻卜军根本没有还击的余地,就被冲垮,所以也无法向莫库斯和各部族首领提供更详细的情报。
莫库斯等人他们以为一切只要麾下将士要命,就有希望获得胜利。
当百里义三人看到阻卜军列阵以待时,不自禁地笑了。
三路新军根本没有动作,只是为铁骑兵掠阵,在百里义一声令下之后,三万铁骑兵开始了屠杀之旅。
这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根本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挡铁骑兵的冲锋之势,就算是新军也不能。
阻卜军将士在莫库斯和各部族首领亲自督战下,奋不顾身地冲杀,可根本无法对铁骑兵进行有效的杀伤。
弓箭根本无法穿透重甲,不单人身上,连同战马皆在铁甲的保护之下。
阻卜军将士眼看着三万铁骑兵组成的洪流穿过密密麻麻如蝗的箭雨向他们冲来时,所剩下唯一的手段就只有对冲反击了。
以冲锋对冲锋,是克制对方骑兵唯一的方法。
只可惜,对方是铁骑兵,刀剑根本无法劈开铁甲,而相对于驮着两百斤铁甲冲锋的战马来说,仅凭着惯性,就能撞飞迎面而来的敌人。
铁骑兵飞逝而过,它的身后皆是一片狼籍,残肢断臂和着一滩滩地肉泥,很少有幸存的活人,因为哪怕撞飞的阻卜军士兵。也会在落下时被后面紧随而来的铁骑兵踏成肉泥。
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屠杀,三万铁骑兵面对二十万阻卜轻骑,直杀得天晕地暗。手脚发麻,这时新军开始全军压上。
莫库斯见大势不妙。赶紧下令,弃城向西撤退。
此时天色将黑,身处异国作战,百里义等人不敢冒险黑夜追击,便下令全军在阻卜大王府修整一夜。
此战,铁骑兵仅付出五百余人的伤亡,击杀阻卜军五万多人,战果不可谓不显赫。
其实这也就是百里无忌一直忌惮耶律撒剌的原因。面对这样的军队,最好的武器就是火炮,但火炮过于笨重,无法与铁骑兵比拼脚力。手榴弹虽然可以造成一定的杀伤,但投掷距离过近,士兵在投掷之后,基本就是被铁骑兵秒杀的结局。火枪那就更无法对铁骑兵造成杀伤了,除非正好击中对方的眼睛等地方。
莫库斯逃了,丢下阻卜的首都大王府逃了,丢下大王府周边数十万牧民逃了。
当晚。百里义三人商量之后,由百里义镇守大王府等候皇上的旨意,并将阻卜牧民向燕云方向递解。
由云扬、丁思觐两部对阻卜军西向追击而去。
这场追击战的结局早在开战前就已经注定。
莫库斯率大军一路西逃。由于天色将黑,明军没有尾追,莫库斯逃得非常心安理得、不慌不忙,他深信,在这大漠之上,只要让他领先一个晚上,谁也无法再能追上他。
很可惜,仅仅两天时间,莫库斯却发现自己已经走投无路。因为前出的斥候游骑向他禀报,前路被斡朗改、辖戛斯联军截断。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更有十多万大军嗷嗷待哺。莫库斯与各部族首领紧急商议之后,决定强行突破前方斡朗改、辖戛斯联军的阻击。
在莫库斯心里,斡朗改、辖戛斯联军的战力远不如明军犀利。
这个判断确实没错,联军战力自然比不过明军,只是莫库斯没有想到,这支联军会变得如此地坚韧和难缠。
斡朗改、辖戛斯联军这两天得到了镇州和阻卜大王府战况的大概情况,明军所向披靡的战绩震撼了联军,如此一来,消极怠战的思绪瞬间抛弃,转换的是奋不顾身地强悍阻击。
唯有如此才能在面对明军时,可以理直气壮地分辨,联军沿薛灵哥河西向迂回是正确的。
双方由此而暴发了惨烈的战斗。
色楼格河西南末端与扎裕汗河东南端的燕然山中段,二十多万游骑在薛灵哥河西端殊死搏杀。
由于双方都是轻骑,几乎每个落马的士兵都逃不过死亡的命运,纵然命大,逃过一死,也是断臂残肢,落下一生残疾。
这两支军队一个是为生路拼命突围,一个是为了对明国有交待,硬挡着不放。
两边都是歇斯底里地咬牙坚持,拼得就是个谁先崩溃。
经过一天决战,联军确实已经顶得精疲力竭,联军统率就是两族首领,也就是当初被百里无忌册封为斡朗改可汗、辖戛斯可汗的二人。
二人夜里商量,如果明军再不赶到,恐怕凭联军的实力,恐怕是挡不住了。
为了保全实力,二人决定如果明天午时,明军再不赶到,就放开一个缺口,让一部分阻卜军西逃,以此来减轻联军承受的压力,况且只要拦截到一半西逃之敌,也能勉强向明国交待了。
也就是在这时候,云扬、丁思觐两部其实已经赶到战场之外五十里处,在得到斥候禀报之后,云扬“阴险”地知会丁思觐,令两部就地驻扎下来,任由战场双方拼个你死我活。
这倒不是云扬真想袖手旁观,他心中其实有两个想法,一是百里无忌临行前将杨廷式这支刚组建的热气球“轰炸队”交给了他,嘱咐他让这支“轰炸队”能有实战的机会,而此时天色已黑,不适合其部实战,只能等待天明。
二是云扬依旧对阻卜军有着难言的憎恶,新军做为百里无忌手中的王牌,有着严厉的军纪,岂是曾经黑旗军第一军时那样为所欲为,哪怕是云扬也不敢再犯滥杀战俘之罪。
所以,云扬希望借联军之手,尽可能地杀伤阻卜军有生力量,当然也消耗掉一些联军实力。此战之后,北方辽阔的土地上再无与明国抗衡的势力,如果让联军一家独大,势必影响到明国的利益。(未完待续)




代周 第八章
这个道理云扬自然明白,百里无忌是绝不会容忍在明国北方再次崛起一个强大的胡人势力的。
所以,云扬令两路新军就地驻扎,等候天明。
而丁思觐虽然不属云扬辖制,但云扬的这一命令正中其下怀。在丁思觐心中,军人就当血染沙场、马革裹尸,接受战俘对于丁思觐来说是一件麻烦而且不解气的事情,何况,不杀人哪来的战功?
听到云扬知会之后,丁思觐立即选择就地扎营。
但两军的前锋却已经悄悄向战场掩进,以防止突然状况的发生,毕竟联军属于明国藩军,他们如果被阻卜军击溃,更不符合明国的利益。
云扬同时令一厢新军护送杨廷式的“轰炸队”前出至战场十里外,寻找合适的方向,配合风向,做好升空准备。
云扬让杨廷式天亮之后,自由控制升空时间,并将这厢新军的指挥权交给了杨廷式。
可能是天意不站在阻卜军这一边。
天色微明之时,风向刮了一阵东南风,杨廷式适时下达了升空命令,近百个热气球同时冉冉升起,而黑色的气囊,因天色未亮,更因双方都紧盯着对方的举动,气球升空竟没有引起战场双方的注意。
双方的恶战又一次开始了,天色蒙蒙亮,双方士兵又再次踩踏着昨日阵亡的同袍尸体,开始了再一次死亡游戏。
联军确实已经到了强弓之末,不说兵力相差甚大,单就以装备和训练程度来说,建国多年的阻卜军队确实略高一筹。
而阻卜军死里求生的决绝,更增添了联军士兵所受到的压力。
拼杀刚开始不久,联军的阵线就开始出现松动。
这就是联军两个可汗昨夜所计划的部分。只是前线的联军将领将这个计划提早了。
战场上往往就是这样,统率下达坚守半天然后撤退的命令,而真要执行起来。往往是提前而绝非延后。
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无路可退。
被包围者无路可退。可联军绝非被包围者,所以计划中午时才松开的缺口,提早到开战后不久就开始渐渐敞开。
阻卜军正愁无处可去,见联军阻拦阵线有了松动,便一窝蜂地朝那方向涌去。
在这个时候,什么军纪律法制度全抛到了一边,只有逃出生天才是真正的胜利。
战场的局势瞬间改变,十多万阻卜军迅速向缺口处聚拢。人员密度已经到了难以言说的地步。
为了尽量地从这缺口逃脱更多的人,阻卜军开始抛弃一切可以抛弃的东西,战马、弯刀……,除了干粮肉脯,其它什么都可以扔。
疯狂,场面只能用疯狂来形容。
奉令向两侧散开,放一部分敌军西逃的联军士兵早看得目瞪口呆。
联军士兵开始还使用弓箭,对阻卜军进行射击,而阻卜军士兵已经完全不顾头顶的箭矢,一个劲地往缺口处涌去。那种场面如同末日到来般血腥和残酷。以至于联军士兵不自禁地放低了弓臂,混然忘记了发射箭矢。
人潮如水流般地从缺口处涌出,涌出之后渐渐开始有散开的迹象。而一旦散开,那就有如泥牛如海无影无踪。
已经在战场上空的杨廷式毫不犹豫地用旗语下达了投掷命令。
这次的“炸dan”远比潢河北岸时投掷的小,那次是第一次,单弹体中的火药就放置了百斤,以至于投掷爆炸之后,气球被爆炸波引起的大风吹得不知所踪。
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军械坊对此进行了改进,将弹体中的火药减少了一半,但对弹壳进行了双层处理。内壳包裹火药捣实,增加密度以加大冲击力。在内壳与外壳之间设置为大量的预制碎片,以增加杀伤力。
由此既大大减轻了气球的载重压力。也保证了“炸dan”爆炸之后的杀伤力。
接收到命令的百来个气球瞬间往下投掷出“炸dan”,这百来个气球无规则无方向,漫无目的投掷,要说正确性实际上是可以忽略不计。
但对于漫山遍野的人群来说,是完全可以不考虑命中率的,这时只要投下,那就是全中,何况爆炸引起的巨大冲击波和四面八方飞射的弹片,带走的不仅仅是残肢断臂,而是半个乃至整个身体,甚至离爆炸点近的数百斤重战马躯体,也照样被抛向远处。
爆炸并不因为联军是自己人而不被波及到,只要在落弹点周围的人群,无论是谁都灰飞烟灭,爆炸的硝烟散去之后,luo露出的是一个个巨大的凹坑和满地的血肉,说是十八层地狱也犹不为过。
而残酷的莫过于爆炸过后,惊慌无措的士兵因恐慌引起的sao乱,在这个时候,已经恐惧到极点的阻卜、联军士兵已经忘记了刚刚还是敌对方,心中残留的唯一意识,就是逃在这个人间地狱。
人群如鸟兽散般地哄然四下奔逃。
而这时,云扬、丁思觐两部二十万新军如同一张巨大的网,从四面八方向中间收拢。
结局早在预料之中,除了联军意外地遭受到了池鱼之灾,不过这结果虽然残酷,但两族可汗亦是敢怒不敢言,有苦说不出。
云扬的手段虽然有些阴险,但若不是明军突然出击,缺口处的阻卜军一旦突出之后不西逃,反而向周边反击,联军将受到西东两面的夹击,所遭受的伤亡恐怕比现在要大多。
也正因为如此,两族可汗只能装作大度,苦着脸将牙齿打落往肚子里咽。
收拾战场后,得到的结果让人目瞪口呆,死于爆炸下的阻卜军士兵高达一万六千余人,这对于有过投掷经验的杨廷式来说,数字是恐怖的,百个气球百个士兵,所造成的杀伤力竟会如此巨大,在潢河边上三个百斤重的“炸dan”,所造成的伤亡不足千把人。
其实杨廷式不知道,这二者之中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潢河边上的“炸dan”虽然量大体重,但三个“炸dan”落点间隔太远,所造成的杀伤是单一的。(未完待续)




代周 第九章
而现在完全不同,几乎在每个着弹点的杀伤半径范围内,就会有一个甚至两三个着弹点杀伤范围互相交叉,这所造成的杀伤力不是1+1=2那么简单,威力是成倍的增加。可以说,是没有死角的密集杀伤。
阻卜军十多万大军烟消云散了,连同他们的大王莫库斯一起成了新军的俘虏。
而伤亡巨大的联军则在大王府以北驻扎下来,修整并等待朝廷新的命令。
云扬、丁思觐随即收容战俘,并与镇守大王府的百里义取得联络,开始按百里无忌的计划,将所有阻卜战俘,和在大王府周边的数十万牧民,一起沿着修筑的堡垒向燕云、高丽,然后移民东瀛。
失去大王府二十多万军队和周边近百万牧民的阻卜,可以说已经永无翻身的机会了,远在阿尔泰山的粘八葛部只有不足十万的人口,已经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如果没有意外,只要守住大王府一线,粘八葛部的主动投降只是时间问题。
但丁思觐不乐意,粘八葛部主动投降会使他失去再次建功的机会,在取得云扬、百里义的默许之后,其准备率新军第二军再次西向,讨伐粘八葛部。
就在这时,百里无忌的旨意到达,带来新的命令。
百里无忌诏令,将阻卜大王府废弃,改名为西北路宣慰司,由云扬为宣慰使,统管西北路宣慰司一切军、政、财事务,并令云扬配合朝廷向西北路移民事宜。
同时令百里义、丁思觐急速南下,由黑水至肃州,再转西向,经瓜、沙州。之后,由百里义率第一军收复高昌、龟兹等西州回鹘占据之地;由丁思觐南下。准备协助赵匡胤、马骥云部攻灭吐蕃。
另外还有一封密旨转给了丁思觐。
赵匡胤率部一路高歌猛进,他相信百里无忌的承诺,如同相信柴荣一般。这次叛乱。虽然没有让他如愿以偿坐稳皇位,但结果还算差强人意。真占领了吐蕃,做个大王,虽然没有皇帝显赫,也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再说,数十年后,还说不定有问鼎中原的希望。
赵匡胤无疑是深居野心之人。也是一个矛盾体,他既有江湖游侠般地义气,却有着无穷无尽地野心,在这行军路上,所想所虑的依旧是打回中原去。
也正如百里无忌所筹划的,在明国的西面边陲给明国竖立起一个潜在的“敌人”,有助于明国自我反省和自我净化。
赵匡胤这一路遭遇的都是在小股部队的sao扰,凭借多年的行伍经验,应付这些小毛贼,不费吐灰之力。
一直进军至雅鲁藏布江转南的波窝、黑脱区域。赵匡胤在真正遭遇到对手,逻些王的十五万骑兵正严阵以待,“迎接”赵匡胤的来访。
赵匡胤正愁闷没处寻找吐蕃军主力。因为吐蕃疆土太过广袤,真要是吐蕃军与其捉起迷藏来,那还真是大海捞针,不找上一年半载是找不到的。
所以赵匡胤选择的是直扑逻些王都城逻些城(今拉萨周边),以迫使逻些王与之决战。
赵匡胤的方法直接、有效,逻些王从几年前被云扬、徐守仁打得崩溃之后,就没有了东进的雄心壮志,只想着固守自保。
这次被赵匡胤逼得无奈,只好在逻些城东边最后的一道屏障——波窝、墨脱一线与赵匡胤部决战。
赵匡胤此时可谓是兵强马壮。并且得到百里无忌大量粮秣军械的支持,正有大显身手之意。况且按百里无忌的承诺,攻灭吐蕃就由自己成为一国之王。这等于为自己打仗,哪会不尽心尽力?
大战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状态。
而这时,马骥云所部奉旨正在西进,刚刚渡过金沙江折曲区域,攻下守军不多的聿赍城,距离波窝、墨脱战场有数百里之距。
赵匡胤部却在与十五万逻些军决战两天后惨败。
惨败的原因并非战力不强,也并非将士不用命。赵匡胤所率大军的主体是周国禁军,大部分将领都与赵匡胤有过命的交情,也正因为如此,遭受的损失才会巨大。
身在异国他乡作战,不占天时地利人和,加上吐蕃地势处于高原,水土不和成为了赵匡胤部最大的阻力,十成战力发挥不出五成。
而逻些军却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并且以逸待劳,更擅长游骑兵袭扰作战。
刚一开始,赵匡胤部还占据着战场主动权,但随着战斗时间的延长,战场渐渐扩大,而这时,逻些军游骑兵的优势开始展现,赵匡胤部将士往往是追着追着,就反被逻些游骑兵反包围,而且是分割包围。
如此一来,战场的天平便渐渐向逻些军倾斜,大量的小股士兵被分割包围着,而高原地势造成的水土不服令士兵体力渐渐不支,到后来,就变成了被逻些军单方面屠杀了。
赵匡胤的反应速度还算迅速,立即下令全军收缩,以弓箭手掩护、骑兵殿后,逐渐向东脱离战场,而逻些军似乎也忌惮赵匡胤部的战力,并没有趁胜追击。
赵匡胤部一直向东后撤五十里之后,方才稳住阵脚,这时一清点才发现,十五万西征大军折扣已经过三成。
作战主力的折损令赵匡胤部暂时失去了再次进攻的能力,只能扎下营来进行修整。
于是,赵匡胤西征的第一场战斗在经过两天的激战后暂时中止了。
幸好后勤补给一直通畅,否则,已经远离中原的赵匡胤部就有因粮秣缺失而崩溃的风险。
如此直到三天后,马骥云率部到达洛窝,雅鲁藏布江南端,也就是波窝、墨脱的正南方五十里处,与赵匡胤取得联系。
两军由此在雅鲁藏布江边会师。
马骥云与赵匡胤商议之后,决定兵分两路,由赵匡胤继续进攻波窝、墨脱,吸引逻些军主力,由马骥云率部沿雅鲁藏布江南岸进攻匹播城,之后,马骥云部北渡雅鲁藏布江,掐断与赵匡胤对阵的逻些军与逻些城的联络、补给。(未完待续)




代周 第十章
如此,马骥云的五万大军做为肉盾,以有力之一部硬顶逻些城出来增援军队,另一部与赵匡胤东西两向合击波窝、墨脱战场的逻些军。
次日,赵匡胤率基本修整完毕的禁军再次对波窝、墨脱的逻些军发起了攻击,有了上次的教训,赵匡胤严令不得追击四处逃散的敌军,而是全军紧缩成圆阵,慢慢向前进逼,以达到首尾相顾的目的。
的目的在于吸引逻些军主力的注意力,为马骥云部顺利攻占匹播城创造机会。
只要能占领匹播城进行固守,凭借雅鲁藏布江的水势天险,此次西征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依马骥云部火器之利,守住匹播城就等于在吐蕃的心脏边上扎下了一根刺,要命的刺。
而这个时候,奉百里无忌之命南下的丁思觐所率新军,已经进入大非川,从积石山北端迂回,经多玛以西的柏海深入,丁思觐一路上高歌猛进,沿牦牛河一直西向。
这一路上,凡所遇到的吐蕃各族牧民都“神秘”地消失了。受百里无忌旨意,丁思觐将所遇到的每一个吐蕃牧民全部俘获,向来路递解,目标便是百里义所进攻的高昌、龟兹等西州回鹘。
百里无忌的用意在于,让西域各个区域中,形成众多部族混居的态势,从而起到遏制其中一族独大的目的,而让南方明国百姓大量迁移至北方,形成以汉族为主要力量,各族相互制约的新格局。
同时,百里无忌为了在赵匡胤占领吐蕃后,起到拖延赵匡胤发展速度的目的,大量减少吐蕃人口无疑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吐蕃本就地广人稀,有时数百里内了无人烟。而丁思觐大军所过之处,已经千里无人烟。
十万新军以所向披靡的气势,从东往西席卷了整个吐蕃北部。
大军一直到羊同。才改变方向,南下进攻象雄冈底斯。
以冈底斯为汗府的是吐蕃的阿里王系。虽同属吐蕃,但与逻些城的逻些王各归各,互不统属。
吐蕃王朝分裂之后,分为四系:以逻些城为中心的云丹系;以冈底斯为中心的阿里王系;以亚泽为中心的亚泽王系;以雅隆秦昂达则城中心的雅隆觉阿王系。
1...161162163164165...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