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八无和尚
皇帝的婚娶十有*代表着政治利益的交换,纵然象自己这样的开国皇帝,依然躲不过政治婚姻的范畴,这不得不说是遗憾。
这是百里无忌在见到段佛音之前的心里话。
但有一点,经历了上次的闹剧之后,百里无忌确实对段佛音的印象有了极大的改观。
能暴露出真性情的女人,不会是个奸诈的女人。
单凭这一点,百里无忌为了交换政治利益,就能纳其为妃。
何况,段佛音确实是个美人。这也是百里无忌不得不承认的心里话。
二人第三次见面,情形有些尴尬。
当然,不是百里无忌尴尬,百里无忌早已过了该年龄,他坦然地注视着这个很有可能成为自己第三个皇妃的女人,面色非常平静。
尴尬的段佛音,她一直以为自己的婚姻就是一场利益的交换,所以,认为婚姻就是换个地方、换座房子过日子。
可在那天扑到百里无忌怀中的那一刻,段佛音有种附首相依的冲动,那一刻的眩昏让段佛音心跳不已。
这是一种让人沉迷不能自拔的感觉,面前的这个男人有着足以让段佛音依靠的胸膛和肩膀,但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在他回身搀扶的那一刻,段佛音从他的眼睛中看到的一丝爱怜之意。
这是一种深邃的异样情感,段佛音心中起了涟漪。
少女的情怀,已经有了二后二妃的百里无忌依然不懂。
他只是奇怪,今天的段佛音有些古怪,甚至连段佛音身边的段素素也不禁紧张起来,她害怕段佛音又会重来一次上次的闹剧。
段素素不停地看向段佛音,手禁不住颤抖着,她知道,就算来时佛音公主给了她阻止异动的权力,可真要是到了那时候,段素素是无论如何也阻止不了她的。
百里无忌与段素素都不明白段佛音为何神情异样。
少女怀春,段佛音自小在宫中成长,除了父皇段思聪,就是几个年幼的弟弟,偶尔可以见到几个朝中的大臣,但那些莫不是白发白须的老头。
甭说是接近了,恐怕与男人正面交谈的时间都不多。
而上次在百里无忌怀中,几乎是肌肤相亲的距离,让段佛音羞涩、难堪,但又有那么一些期待。
这时的她,无疑是没有自控力的。
她脑子里完全被她的幻想所左右,看着眼前那个全天下全有权力的男人,在这一刻,段佛音才真正忘记了对方的身份。(未完待续)
代周 第七十四章
因为,在这个时候,她的眼睛里,只看到对面是个男人,曾经与他肌肤相亲的男人。
百里无忌被看得有些不自在了,他干咳一声,开口道:“朕想问问公主,大理国皇帝是否授你全权与明国交涉?若明国提出条件是否需要公主再回去请求大理国皇帝?”
段佛音被百里无忌的干咳所震,收敛起已经走神的心思,回答道:“回陛下,我父皇确授佛音全权,佛音身上带有大理国玉玺、国书,已经经过明国鸿胪寺勘验。”
百里无忌点点头,他自然知道此事,但当面确认还是必要的,毕竟大理国使者团已经在半路上遇袭,全部死亡,大理国皇帝不在场的情况下,百里无忌还是有些不放心。
说到底,百里无忌还是轻看了段佛音在大理国的能量。
听到段佛音的确认,百里无忌单刀直入地阐述了明国的诉求,那就是三点,一是大理国在纳入明国版图之后,大理王须有明国皇帝册封;二是明国必须在大理国大理府驻军,数量与大理国常备军相等;三是大理国八成官员须明国朝廷委派。
如果大理国能够接受这三点,明国将接受大理国的请求,不再对大理国用兵,并接受大理国的和亲提议。
听到这里,段佛音心里有底了,冯道说得没错,只有高蓉蓉才能改变百里无忌的心意。
其实冯道和段佛音都想错了。这次真正让百里无忌改变主意的并非是高蓉蓉的劝说,而是百里无忌心底那一丝柔软。
百里无忌终究不想对自己人动手,那样太残酷了。这里面有他的兄弟、心腹、亲属。
他希望,留出些时间,让自己人从中抽出身来,如此,百里无忌才会心安。
徐世铭那句话让百里无忌深深地记在心里——不教而诛是为暴虐。
确实,百里无忌这次发动改革,没有给自己这些人留出一些缓冲的时间。无法使他们从漩涡中迅速抽出身来。
就算是徐世铭,也被搞了个措手不及。甚至以为百里无忌打算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直到徐世铭在与百里无忌在中书省暴乱发生后,一番详谈,才发现百里无忌的用意在于清除那些无法改造的被灭国旧臣,完成明国官员体系的梳理。
徐世铭于是出了宽限时日的主意。
徐世铭知道。以百里无忌的性格,想要劝说其将劝此事作罢,已经是不可能了,所以只能拖延时间。尽量将自己门下的官员做出妥善安排。
至于以后,以后的事谁又能说清楚?
徐世铭无意与在百里无忌对抗,因为徐世铭的利益是与百里无忌紧紧绑在一块的。
没有百里无忌,就没有明国,那就没有徐世铭,这个道理。他懂。
所以,他给百里无忌出的主意最后一条是,将欲清理的官员调往大理国。这样,这些官员只要还有路可走,反抗的力量就会小一些,改革的成功机会才会大一些。
徐世铭这个主意可谓是老成谋国之言。
以时间换空间,明国在即将完成天下一统的时候,如果自乱阵脚。无疑是昏着。
在没有了外敌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钝刀子割肉。慢慢收拾国内,尽量将混乱减轻到最低程度。
在政治上,百里无忌确实不如徐世铭。
他只知道一意前进,少了一种迂回。
治国如烹小鲜,政治本身就是一处妥协,是一种利益的交换。
有些惨剧完全可以以更和谐的方式代替,譬如中书省暴乱。
如果徐世铭早知道百里无忌这次改革的对象不是他们这些明国的勋臣、皇帝的心腹,想必徐世铭不会如此坐视旁观。
如果徐世铭在暴乱之前将这个方案呈递给百里无忌,或许中书省暴乱就不会发生,至少血会流得少一些。
而最后,绕了一个圈之后,百里无忌所要面对的依旧是段佛音。
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段佛音绝对不会认为自己是个坎,她认为自己甚至可以母仪天下,只是百里无忌不给她机会,而已。
她相信,只要有机会,她做得一定会比高蓉蓉更好,因为,她,年轻。
年轻代表着阅历浅薄,但不可否认,年轻代表着无止境的想像力。
段佛音虽然不谙男女之事,但对政治无疑是在行的。
佛教本是一种契合帝王统治的教理。
能被历代大理国皇帝尊为国教,甚至皇帝禅让都去做和尚的佛教,无疑夹杂着太多的政治因素,夸张地说,佛教是统治人心的工具,至少,在大理国如此。
段佛音深谙此道。
所以,她一听百里无忌的话,就敏锐地感觉出明国朝廷内部有了问题。
因为八成的明国官员委派到大理国,这可不是小数目,这已经接近了明国官员总数的三成。
一个没有任何问题的国家,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三成的官员外派的。
想通了此点,段佛音笑了。
她知道,她有了反击的筹码,这对于一个普通的怀春少女面对心仪的男人来说,是个难题,但对于段佛音来说,这不算什么。
段佛音依旧带着朦胧的笑意,纵然她自己无所察觉,她说道:“陛下所提出的三条,佛音代表大理国接受了。”
百里无忌纵然是势在必得,但一听到如此干脆的回答,也不觉一愣,他望着这个年青的女人,心中感叹,自己还真小看她了。
女人,一般很少肯轻易将已经掌握的东西放弃。
如果她手中有一两银子,纵然你以十两金子去you惑,她就算想要这十两金子,也不会放弃手中的一两银子。
正如每个女人都羡慕别人家的丈夫,但没见哪个女人想将自己的丈夫交换一样。
段佛音无疑是个例外,也许她慷的是他人之慨。
百里无忌在心里如此地揣测着。
段佛音看着百里无忌微微异动的神情,心中乐开了花。
就如同一只偷到糖果的小母鸡,那种得意的笑,用了段佛音全身的力气才压制在身体内,但她却不知道,她怪异的表情甚至连段素素也担心不已。(未完待续)
代周 第七十五章
段佛音再次开口道:“陛下如果同意,佛音可以代表大理国,将陛下所说的八成,提高至九成,甚至十成,全部官员都可以由明国朝廷委派。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百里无忌心中后悔了,他明白自己小看了这个小女人。
她的话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实际上杀伤力很大。
其实,这几天经过大致的估算,要被清除的官员并不如想像中的那么多,特别是周国官员中,相当一部分的州县官员,还是尽职的。
六成以上的底层官员完全可以通过乡绅系统的监督来改造和控制。
所以,估算下来的数字远比与徐世铭商议时低。
要向大理国调派的官员数甚至会降低二成,甚至更多些。
也就是说,明国朝廷很可能派不出大理国官员八成那么多数量的官员。
百里无忌之所以还是提出八成这个数字,那是将此条做为商洽的余地。
所谓坐地起价,就地还钱。
谈判嘛,总要有个余地。
其实,明国官员体系中,真正有问题的反而是高官,如各国原有的宰相、同平章事以及下面的侍郎等等,尤其是开封府的原京官。
正是这部分官员的骑墙,左右着五代以来数个王朝的更替,可以说,如果北方胡人南侵是外因那么这部分的官员就是内因无疑。
一成。听起来不值一提,但如果看到基数,那就是数千人了。
明国就算要将这部分旧臣调往大理。那也得分批,不然势必引起国内混乱。
官位,不是一个以人替人的就能够解决的位置。
刚从学府出来的生员是无法胜任这些高级官位的,只能以递进的方式,将现有的下一级官员提拔,然后循序向上递进,直至递进到最后一层。方才由生员递补。
数万官员的调动,可以说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费时、费力、费精神,更耗费国力。
而这些要被调动的官员,都是些官位比较高的,大理国未必有那么多合适的官位留给他们。所以,降职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了。
真要多上数千官员进入大理,这对于明国来说,绝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事。
百里无忌知道段佛音言不由衷,就算是慷他人之慨,也没有如此行事的,她如此说话,必然有其想达到的目的。
这目的不难猜测,那就是百里无忌所说三点中的一点或者两点。不可能是三点。
因为,第三点委派官员已经被段佛音当作反击自己的筹码,既然是筹码。那就可以丢弃。
只要有合适的代价,就可以放弃,这是筹码天生的属性。
但百里无忌猜测第一点的概率也小,因为请降是大理国主动提出的,在明军的强大军力震慑下,大理国危如累卵。请降之举只不过是段思聪的缓兵之计,所以名义上的册封。是段思聪绝不会拒绝的。
那么只有第二点了,驻军。
想到这里在,百里无忌笑了,他面容端庄严肃地说道:“明国朝廷培养官员不易,向大理国委派官员实在是为大理国输送明国的治国人才,人数有限,不可再多。”
段佛音听了“诚心诚意”地恳求道:“陛下,这几天佛音逛遍了半个金陵府,对于陛下的治国之道深为叹服,如今大理国顺天意归附明国,还望陛下恩赐,为大理多派些能干的官员,以解大理民生贫苦。”
……。
一个“诚心诚意”地恳求,一个“义正词严”拒绝。
你来我往地推搡着,如果此时有不知情的人突然进来,必定以为这二人不是在进行国事谈判,而是两个商人在讨价还价。
二人对别的事缄口不言,就纠结于派往大理国的官员数量争执不下。
而段佛音争的不是派往大理的明国官员人数太多,而是太少。
段素素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二人,她实在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傻子都知道,派往大理国的明国官员越多,则表示段氏能控制的权力越少。
段素素想不通为何公主一意要坚持明国皇帝多派,她更想不明白,明明公主的提议对明国有利,可明国皇帝却坚持不受。
而两个当事人却好象混然不觉,有滋有味的“争执”着。
百里无忌此时甚感头痛,这个女子太难缠了。
如果她是对自己所提的条件讨价还价,百里无忌完全可以不理会,勒令其或者大理国原般接受,否则以出兵为威胁。
可这女子完全反其道而行之,不但全盘接受,而且主动加价,这叫百里无忌一下子有些措手不及。
就象一个人卖货物,对买家开价五两银子,那买家不但不还价,还主动加价,问“六两银子你卖不卖?”
而问题是,百里无忌甚至连自己开口的八成官员都凑不齐,哪来的九成甚至十成?
气氛变得有些异常,至少在段素素看来,再这么下去恐怕要谈崩了。
谈判是一种技术活,有着一个通用的规则,那就是欲速则不达。
想要什么,就尽量回避去谈什么,让对方坚持不住主动提出来,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
段佛音显然深谙其中三昧,但她知道,这话题的转变只能由她来,因为,明国的实力太强大了,百里无忌手中的筹码优势足以抵消任何不利因素。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不管用。
所以,段佛音需要见好就收,懂得掌握“度”,是一个谈判高手最基本的修养。
段佛音知道火候已经差不多了,她轻启朱唇道:“既然陛下坚持,佛音不强人所难了。只是佛音有一事不解,想请陛下赐教。”
百里无忌已经非常头痛,见段佛音适时放弃,百里无忌轻吁了一口气,应道:“佛音公主但问无妨。”
段佛音问道:“佛音这些天在金陵府闲逛,发现明国百姓脸上的神采特别,仿佛是一种强大的自信,佛音有些不解,陛下何以使百姓如此?”
段佛音问得有些含蓄,但她的意思百里无忌听出来了。(未完待续)
代周 第七十六章
历朝历代以来,帝国皇朝统治天下生灵的不二法门就是宣扬忠孝,忠诚于皇帝,孝顺长辈。
这孝顺无可非议,但忠诚皇帝则就是带着愚民思想了。
人生而不平等。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等。
这些观念做为科举的中心思想被强加到每一个人的脑子里。
愚民,成了稳固帝国王朝的不二法门,再加上利用佛、道等宗教的宣扬,其实历代以来的平民百姓,真正有自己思想的人并不多。
万中取一有那么几个,不是被朝廷暴力铲除,就是被收容进朝廷的官场,沦为实施愚民政策中的一员。
百里无忌知道段佛音所问的,并不是不解明国百姓为何自信,而是不解百里无忌为何让百姓“聪明”起来。
因为“聪明”起来的百姓,远比“不聪明”的百姓难以统治。
这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核心思想。
其实不但段佛音不明白,许多明国官员亦不明白,江山社稷、家国天下,唯有愚民才能千秋百载,这是恒古不变的法则。
人,如果懂得太多,就会不“安份”,不受约束,法律对于智者来说,不过就是统治者的遮羞布,仅此而已。
法律的神圣之处在于遵守,而帝国的法律制订,出自于上位者,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皇权,永远不需要遵守法律。甚至可以随时修改、践踏法律。
百里无忌在楚国时就开始通过对科举制度的改革,并通过对取仕的改革,往下一代学子中播下开启民智的种子。
虽然徐世铭擅作主张地加入了效忠皇室的科目。但这不影响民智的开启。
百里无忌知道民智开启,将会对明国根基产生强烈的震动,因为百姓由此会渴望更多的自主权、知情权和参与权。
开启民智之后,朝廷将需要面对更多的质询,从而使得凌驾于律法之上的皇权产生动摇。
这就是不利于统治的根本原因。
但百里无忌来自未来,他知道愚民的害处。
那就是会使百姓没有国家、民族的概念,因为愚民思想中。仅有着效忠皇权,而皇权是个变量。就象五代中,数十年间换了五个朝代,加上明国那就是六个。
百姓忠诚于皇权,谁来做皇帝就效忠于谁。这就是朝代更替的根本原因。
就象当辽国攻下开封府,掳走石重贵,晋国臣民便坦然效忠耶律德光一般。在他们心里,只要耶律德光做了中原皇帝,那就是他们效忠的对象。
在百姓心里,没有国家也没有民族,所有的外来侵略,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换了个效忠对象而已。
愚民政策可能有利于短期的统治。但从长远来看,这无疑是动摇统治基础的一计毒药。
所以,百里无忌开启民智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希望能在百姓心里播种下国家、民族的种子,只有这样,百姓在面对外来侵略的时候,才会浴血反抗、不死不休。
有了这种觉悟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有这样百姓的国家,才是千秋万代的。
当然。这前提是皇权的虚设。
因为,开启了民智的百姓。是不可能永远容忍自己头上悬着一把“皇权之剑”的。
他们会索要的更多,无论是利益还是权力。
如果皇权不主动虚设,那么在有一天,皇室将被民众推翻。
百里无忌有这个觉悟,他在建立明国时,就已经有了这种准备,“明”“民”,这就包含着百里无忌所要达到的目的。
有着后世觉悟的百里无忌知道,帝国的兴衰轮回,他不希望如今强大的明国,在传承几代之后,再一次陷入衰败、更换的轮回。
而朝代的更替永远是血腥的,百里无忌更不希望自己的后代无法得到善终。
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之处,就是皇权虚设。
将权力交出去,这一切罪恶之源的权力只要不在皇室手中,那么就没人会来为难皇室。
这样,明国将永远存在,任何一个势力的崛起都将成为内战,抢夺执政权,不再会出现有一天明朝变成“周朝”或者“陈朝”、“宋朝”这样的现象。
所有的争端都将控制在明国这面大旗之下。
在这种百姓懂得国家、民族概念的情况下,谁要逆天行大不讳之举另建国家,都将被万众唾弃,如此,明国才能长存。
而皇室将成为明国的精神支柱,与明国同在。
这是百里无忌前思后想,唯一能令明国真正千秋百载的方法。
可这些,百里无忌自然不能说给段佛音听,这种超前的概念远不是这个时代人所能接受。
正如当人还在渴望一碗稀粥,填饱肚子的时候,你和他讲如何搭配饮食才有营养,那等于对牛弹琴。
百里无忌想了想,带着戏谑的眼神回答段佛音,道:“久闻佛音公主深谙佛法,今天朕班门弄斧,引用一句,佛曰不可说。”
段佛音闻言迅速回道:“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以有因缘故得可说。”
段佛音在佛法领悟上无疑精湛的,她甚至一刻都没有停留地对百里无忌进行了反驳。
她的这句话中,其中“不生生”是指世俗谛上的初生出胎,“生生”是指一切凡夫,“生不生”是指世俗谛上的死亡,“不生不生”则指没有生相的大涅盘。
这句话前半句的四项,实际上又囊括了一切法,从生到死,从众凡夫,到大涅盘,无论是世俗谛,还是真实义,统统不可说。
凡夫境既可说又不可说,涅盘境既不可说又可说,这才是正确的看法。
但如果碰到适当的机缘,或要教化群蒙,或要远播佛法,则一切皆可说了。
她的意思自然是,遇见她的提问,便是适当的机缘了。
百里无忌本是戏谑地随口一说,却被段佛音瞬间堵了回来,百里无忌挖空脑子地思索了一番,将从前在齐已僧门下学过的佛经过滤了一遍,才寻到一句。(未完待续)
代周 第七十七章
百里无忌甚至因此忘记了自己已是中年之人,在一个比自己女儿还小的女孩面前,竟起了争胜之心。
“空则不可说,非空不可说,共不共叵说,但以假名说。”百里无忌针锋相对。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诸法空是不可说的,诸法不空也是不可说的,诸法亦空亦不空、非空非不空均不可说。
但如果随顺机缘设立假名则一切又都可说了。
空、不空、亦空亦不空、非空非不空四句总摄了诸法实相,一切都无逃乎其囿。
它们在一方面看来是全然不可说的,另一方面看来却又统统可说了,在其中根本分不出什么可说之际与不可说之际,它们是既可说又不可说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