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八无和尚
此举一是为了联合阻卜大军一起南下,更是为了避开明国燕云对北方的监视。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耶律璟的心性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他要集合整个辽国的国力,与中原决战,毕其功于一役。以期重现耶律阿保机和耶律德光的荣耀。
辽国开始进入战备状态。
而这时,身为辽国北院林牙、铁骑兵左厢指挥使的耶律敌禄心急如焚。
辽国军队这样规模的调动、征兵怎么能让他安心。
为了将这情报送往明国,他想尽了一切办法。
但耶律撒剌很明显地预料到他的反应,对于耶律撒剌来说,任何事她都可以应允耶律敌禄,唯独此事不行,因为这关系到两国未来的国运和数十万士兵的生命。
没有任何亲情或者爱情能代替这种关系到民族存亡的大事。
耶律撒剌为了不给铁骑兵造成困惑,她动用的是她自己的亲卫,将耶律敌禄软禁在自己的中军帐里,不得与辽朝任何汉族官员有一丝的联系。
除了例行朝会,耶律敌禄已经出不了铁骑兵军营。
耶律敌禄用尽一切办法想去说服耶律撒剌,甚至使用了自残、向她下跪等各种手段,都不能打动她。
耶律敌禄眼见明国将陷入危机、战乱,却无法将情报递出,欲哭无泪……。
代周 第二百三十八章
而此时,辽国朝廷中一个人进入了耶律敌禄的视野。
那就是国舅、政事令肖眉古得。
耶律璟除了喜欢睡觉、杀人、喝酒,唯独不喜欢女色。
这让皇后情何以堪?
身为国舅肖眉古得心怀不满,早先就与宣政殿学士李澣商议,由李澣给在周国做官的哥哥李涛写信,说辽国的君主耶律璟实在不好,只知道喝酒游猎,没有大志向,建议后周用兵,二人打算投奔周国。
后来辽国与扶桑开战,接着却与明军混战了一场,结果双方言和,可不想,李澣这厮趁着与明国谈判之机,向明国皇帝请求归降,居然还真被应允了。
可怜肖眉古得于是在辽国独木难支,郁郁寡欢。
这人在心急如焚的时候总会做些令别人,甚至连自己都不解的事。
一天朝会时,耶律敌禄处于官员队列之后,在肖眉古得无意扫视而来时,施去了眼色。
肖眉古得一时无法理解,但朝会之后,就走向耶律敌禄探询。
耶律撒剌防备的是南院汉人官员,对于契丹官员自然不去留意,见肖眉古得与耶律敌禄说话,不以为意,只吩咐了亲卫监视,自己便回了军营。
耶律敌禄所冒的风险实在太大,无任何接触之下,就公然在朝堂之上与一个契丹人谈向明国通风报信的事,无疑是自找死路。
而耶律敌禄并不知道肖眉古得和李澣的事,他凭得唯一的仗恃就是肖眉古得的不满之心,肖眉古得的不满确实已经流露在外。但这并不足以能让人大胆到与之商量如此荒唐之事,但所谓病急乱投医,耶律敌禄已经慌乱到无法要理智控制自己的地步,他凭得就是一种直觉。
有的人天生就有一种直觉,而往往这种直觉能救他的命。
当耶律敌禄狂妄地向肖眉古得坦露出要向明国通风报信的时候,肖眉古得的心中是一片慌乱,他把握不定耶律敌禄是真心的。还是耶律璟派来试探自己的。
而耶律敌禄却不等肖眉古得出言表态,就向他坦露了自己原本就是明军都指挥使的身份,耶律敌禄此时已经孤注一掷,到了这地步。就是不承认,仅凭邀约辽国重臣向明国通风报信的罪名,纵然是耶律撒剌,也保不住他,终将是粉身碎骨的结局。
所以,耶律敌禄很平淡地说出自己的身份,和耶律撒剌成婚的过程,还有他与明国皇帝的关系。
很多时候,平淡最能够说服人。
因为平淡,所以真实。
肖眉古得被耶律敌禄的平淡说服。而真正令他下定决心的是,耶律敌禄与明国皇帝的关系。
这对欲求执掌权力的肖眉古得来说,还有什么人能与明国皇帝关系深来得重要?
只有接近到皇帝身边,才能获得最大的权力,这个理由谁都明白。
所以。肖眉古得信了,二人一拍即合。
耶律敌禄心中大石落下,但这才是第一步。
辽国已经将南下所有道路紧闭,只准进不许出。
想将情报送出去谈何容易,哪怕以契丹人国舅的身份,也无法越雷池一步。
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耶律璟怎么可能会放过肖眉古得?
何况这个国舅名不符实。
耶律敌禄与肖眉古得细思之下。决定由肖眉古得寻找可靠之人,向东南方向的高丽送信,因为耶律敌禄知道如今的高丽有明国驻军,而驻军的总督是自己的兄弟百里康。
肖眉古得再次得知耶律敌禄与明国高丽总督是兄弟,深深觉得今天自己总算来了好运气,这南下送信行不通。但向东南方的高丽送信那自己是有把握的。
于是,由耶律敌禄书写信件,交于肖眉古得遣人送出。
耶律撒剌无法想像一个身为国舅的契丹人会背叛自己的种族,而耶律敌禄也想不到,这时候百里无忌已经从金陵府出发。率领新军和特战军出兵吐蕃领地了。
这世上的事情往往都有许多偶然组成。
令人唏嘘。
……。
十天后,金陵府接到高丽总督百里康从水路急递而来的情报时,百里无忌也已经从文州出兵向武州进发了。
徐世铭等人赶紧禀报监国的两宫皇后,这两宫皇后身为女人,闻听之下哪有什么建议可言。
但高蓉蓉一意孤行地坚持立即调动金陵府的四万多新兵增援百里无忌。
这个建议同样得到了孟延意的支持,徐世铭等人无奈,只好同意。
对于高蓉蓉来说,她这一生能嫁给百里无忌已经完成了最大的心愿,她没有想到过自己有一天能母仪天下,而婚后十余年无所出,让她对百里无忌存下了深深地内疚之情。
如今,闻听百里无忌有危险,她唯一能做的事,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向成都府增兵。
只要百里无忌安全,哪怕明国为此付出代价,甚至覆没,她都不会眨一下眼睛。
数十万辽军南下,挖了个坑让百里无忌去跳,以两宫皇后两个女人,听听都感觉到头晕目眩。
徐世铭等人,紧急商议,最后禀告,让这四万多士兵增援成都确实不可行。
这批士兵源自百里无忌前年自海路北上收复燕云时,当时在明国总共招募二十万人,而百里康领五万人驻军高丽,李建勋领五万人驻军东瀛,五万人北上编入了陈延正的北地军团。
而后来,明国与辽国和谈,战争结束了,这还有五万新兵就没有进行整编成军。
这五万人已经经过完整的训练,就地解散太过可惜,所以百里无忌一直让他们驻留在了金陵府城外。
而经过一次特战军战损补充和此次百里无忌组建新军,这五万人也就剩下的四万二千余人。
这批人补充到任何部队都行,但要临时组建一军直接投入实战,恐怕力有不逮。
但两宫皇后的旨令不得不遵,徐世铭等人临时改了一下,向二位皇后禀告,由御林军指挥使周行逢暂领这四万余人,向庆州府换防,然后令庆州防御使马骥云迅速率其所部增援成都府。
代周 第二百三十九章
由马骥云出兵增援,高蓉蓉便放心了,她自然知道马骥云与百里无忌的感情,而高蓉蓉放心,孟延意也就不反对了。
于是,金陵府随即向庆州和成都府飞鸽传书。并且由监国的两位皇后用玺印下旨令御林军指挥使周行逢暂领四万多新兵换防庆州,同时令庆州防御使马骥云率其部全员增援成都府。
此次辽军向西联合阻卜南下,大军压境,为策周全,又令第三军熊纪本所部也立即赶赴成都府,并令其暂时归入成都府尹云扬麾下,接受其调遣。
一时间,明国境内十数万大军调动,令百姓莫名其妙。
也没听说要打仗,怎么就满地的军队了呢,最后有一些“知晓内情人士”说,这是明军在实战训练,于是,百姓依旧顾自地劳作和生活,倒也没有生起混乱。
自然,这些知晓内情人士是徐世铭所派,如果让百姓知道明国已经陷入一场危机,这所引起的sao乱,代价将是巨大的。
明国在仓促中调集了大军西向,但整个明国却没有因此而进入战争状态,这对于明国经济是有益的。
……。
当成都府云扬收到金陵府飞鸽传书之后,纵然云扬身经百战,也被其中的情报吓傻了,这一场吐蕃的袭边之战,至现在演变成一场中原周边游牧民族与明、周二国的决战,而明国的皇帝竟然为了给新军一个实战的机会,亲自领兵进入了吐蕃领地。
云扬赶紧令麾下快骑赶往文、龙二州禀报百里无忌和徐守仁。令韩继勋率部出文州西向增援皇帝百里无忌。
而自己则下令,开始动员成都府及周边灌、彭、蜀、邛、眉、简、汉等十州百姓开始修筑加固各州城墙,令麾下士兵加紧军备。
还好百里无忌率大军前来时,携带有大量的粮秣和军械,皇帝亲征,这补给是不用愁的,何况以明国的国力,这倒成不了什么问题。
到此时。大局其实已经明了,但明国将士还不知道的是,甘州回鹘也加入了这一场民族对决。
在云扬的正确指挥之下,半个蜀地已经进入了全民动员状态。
无数的百姓被动员着向东迁移。精壮者被留下,做为民夫进行工事修筑。
大量从东面明国各州而来的战争物资开始向蜀地集结。
明国的官道在这时,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但此时,百里无忌和徐守仁却还不知道这短短的十几天中发生了如此的巨变。
百里无忌从文州出兵,次日就已经迅速击溃了武州(毛儿盖)的一千吐蕃守军,新军的战斗力开始体现,从开始攻城,到结束战斗,仅阵亡三人,伤二十一人。轻松占领了武州,将武州移交给韩继勋所部后,百里无忌随即向岷州进军。
自武州到岷州三天的路程中,竟无一个吐蕃士兵出现,这种怪异的现象令百里无忌心生警觉。
但到岷州城外。一万吐蕃骑兵列阵相迎,令百里无忌放下了心中的怀疑。
既然吐蕃主力出现,那么就应该不存在阴谋。
岷州城外骑兵对决,以八千对一万,百里无忌仅令周保忠及郭廷谓各率一厢新军结为方阵并立迎敌,令郑彦华率一厢压阵。
百里无忌的布阵如同一个倒三角,令人无语。
而吐蕃军将领却没有引起警觉。而是觉得明军不知天高地厚,竟摆些这么个没有说法的怪阵。
随即吐蕃骑兵全军出动,呐喊声笼罩在整个岷州城外旷野上空。
见到吐蕃骑兵开始冲锋,百里无忌旗令周保忠及郭廷谓开始迎敌。
这时,周保忠及郭廷谓的方阵开始动作,由周保忠及郭廷谓骑为首。开始向前,亲兵随后,然后新军士兵开始起动。
两个方阵开始变成两个箭簇,象两把利刃般刺向吐蕃军阵。
两军距离接近至三十丈时,新军士兵开始端起火枪。进行瞄准。
接近二十丈时,开始射击,一旦射击后,不管情况如何,就弃火枪于马背,拿出手榴弹准备投掷,此时已经接近至十五丈之内,五千个手榴弹的投掷,天空中弥漫了一片黑压压的阴影。
吐蕃军骑兵在二十丈时就想射箭,但被一轮火枪压制下来。
一眨眼的功夫,整片黑压压的手榴弹幕如雨而下。
不等反应过来,连串的爆炸声充塞耳间。
吐蕃骑兵全是轻骑,除了些许士兵身上的皮甲护具,战马没有任何遮蔽物。
成串的爆炸溅起的碎片,对战马的杀伤远比对士兵的厉害。
无数的战马因伤痛而发狂,到此时,吐蕃军阵形已乱。
而这十五丈夫的距离,也就眨几眼的功夫。
不等吐蕃军有整肃动作,新军的五千骑兵如风扫落叶般席卷而过。
而此时,百里无忌的旗令再次发出,令郑彦华部随即加入冲锋。
到这个时候,结局已经注定,纵然是神仙,也无法扭转这一战的结局。
快,太快了。
骑兵的搏杀,很多时候就是一阵冲锋解决战斗,如果打成了肉搏战,骑兵对步兵的优势就会大打折扣。
而现在,五千新军前锋如铁牛犁地般将吐蕃军的阵形犁出了两道巨大的鸿沟。
还没等吐蕃军恢复过来,郑彦华部的二千五百骑兵又到了面前。
而更令吐蕃军绝望的是,犁开吐蕃军阵的五千新军骑兵在三里外兜了个圈,再次加速向吐蕃军阵冲锋而来。
于是,连开口投降的机会都没有,这一万吐蕃骑兵竟在八千新军这么来回几次梳理下,仅仅半个时辰都不到,战场上已经没有多少活人了。
而留下会喘气的吐蕃军,再无半点战斗的意志,弃械投降了。
这时,新军士兵终于看得见吐蕃军投降了。
他们开始放慢速度,接受投降。
此战,百里无忌以八千新军,半个时辰歼灭了一万吐蕃骑兵,伤亡不过四十人。
但百里无忌知道,这样的胜利来自于吐蕃军对新军作战的不了解,也在一开始时被火器所震慑,以后的作战中,也许这样的战果不可复制。
代周 第二百四十章
事实上,以后的战斗中也证明了百里无忌的担心。
新军趁着初战告捷的高涨士气,向岷州城发起了进攻。
而岷州城中不过三千守军,眼见着城外一万大军瞬间覆没,哪还有丝毫斗志,开启了北城门,逃窜而去。
百里无忌进入岷州城后,审问了吐蕃俘虏得知,他们属于角厮罗所部,而角厮罗已经和逻些王达成同盟。
其它就问不出什么来了,这也印证了百里无忌的猜测,袭扰明国四州的来自角厮罗、逻些王两个部落。
如今岷州已经占领,而岷州距离周国渭州不过一天的路程,百里无忌向渭州城派出了信使,由渭州转告柴荣自己的进军路线,请求柴荣派兵策应。
百里无忌在岷州城休整了一天,随后向预定与徐守仁会师的目标地碌曲进发。
也就这一天的时间,百里无忌错过了回头的希望,如果百里无忌在岷州城再多呆一天,见过前来禀报的信使,那么,很多事情就不会发生。
徐守仁却没有百里无忌那么好运,从龙州出发进攻松州,松州自唐朝以来,就是唐与吐蕃的必争之地,吐蕃八盟八叛,首先争夺的就是松州。
而在和平时期,松州又是唐朝与吐蕃的贸易枢纽。
吐蕃将自产的牲畜如牦牛、马、驼、羊等在松州与中原换购丝绸、布匹、茶等物。
所以,松州城经历数百年,至此时,早已没有了城墙,此处就如同一个不设防的城市,谁来就归谁。
徐守仁率三万特战军轻松占领了松州,吐蕃千余军队早已闻风而逃。
随后徐守仁按原计划西攻迷桑,但自离开松州城之后,一路被吐蕃骑兵袭扰。举步维艰。
多至三千,少至一千的吐蕃游骑如影随形,不断地前来袭扰。
一旦特战军停下面阵备战,他们就迅速逃离。
而此时的特战军。因为百里无忌的设想是将此军用来在北地与辽军交战的。
特战军的编制只有火枪兵和骑兵,而特战军的骑兵军械还是原来的配置,并没有象新军那样更改,战刀、小弩和手榴弹,并未装备火枪。
所以徐守仁无奈之下,命令两厢骑兵为前锋在前方开路,三厢火枪兵居中,一厢骑兵压阵。
这样的布置是正确的,前后骑兵的布置,令吐蕃军失去了袭扰的可能。但拖慢了特战军的行军速度。
松州至迷桑,原本两天的路程,特战军行走了四天,才来到迷桑城外。
吐蕃的城池基本上都不高,而且都是粘土墙。
徐守仁完全有信心凭借着特战军的战力和配置的火器迅速将迷桑城拿下。
但令徐守仁没想到的是。迷桑城早已重兵密布。
一路上消失不见的吐蕃骑兵全部集结在了迷桑城,更有自逻些城而来的吐蕃骑兵。
当斥候回来禀报大概有八万以上骑兵集结在迷桑城时,徐守仁错愕了。
一场原本以为是自卫反击战的局部战,怎么就成了吐蕃与明国的决战。
这完全出乎徐守仁乃至明国君臣的预料。
五万以上的大军出征,所需要调动的物资军械那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没有强大的国力做支撑,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也就是说,在迷桑城出现如此规模的吐蕃大军不是偶然,而是有预谋的,想到此,徐守仁心中惊悚,起了一阵的鸡皮疙瘩。
如今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率特战军撤回龙州。一面向金陵报信,一面与云扬联络合保成都府。
但徐守仁随即想到,迷桑城如此,可想而知,大郎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想到了这一点,徐守仁是绝不可能下令撤兵了。
徐守仁的梦想是成为百里无忌的影子,如果百里无忌没了,那一切也就没有了希望。
在徐守仁心里,明国中谁都可以死,包括他自己,甚至包括他的义父,唯独百里无忌不能死。
有着这样的觉悟,徐守仁将三万特战军送入了虎口。
徐守仁迅速写好信件,命令斥候携带向东回去报信,并令特战军一营骑兵护送。
随后,命令运输兵阵前布设栅栏、地雷等物,火枪兵列阵,骑兵两侧策应。
徐守仁准备在迷桑城外与吐蕃大军硬撼。
其实徐守仁没得选择,他知道,如果特战军一撤,就算能安全撤回,面前的吐蕃大军只有两个方向,一是西向追击特战军,还有就是北上与别的吐蕃军合围百里无忌。
这绝对不是徐守仁想看到的,所以,他只能拼死一战。
在徐守仁安排好这一切的时间里,迷桑城的吐蕃军已经完成了集结。
特战军斥候没有错估迷桑城中的吐蕃军人数。
迷桑城集结了吐蕃一半以上的骑兵,整整八万之众。
吐蕃骑兵从北、南、西三门鱼贯而出,一边奔跑一边结阵。
等奔跑至西城门外时,大军前锋开始冲锋,渐渐地全军开始冲锋。
吐蕃军士兵的军械并不优良,但用牦牛皮革所制的皮甲防御性能相当不错,最重要的是吐蕃士兵天生就是骑手。
八万吐蕃骑兵如同涨潮时的潮水,带着一波又一波的巨浪,向二十里外的特战军席卷而去。
在吐蕃军士兵的眼中,这伙汉人,将被自己撕碎。
三万特战军足够可以称之为大军。
但在八万骑兵移动的人海中,不过就是小小一襊。
但吐蕃军也太小看是这支明军精锐,他们现在根本不知道,他们将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何种代价。
二十里的距离对于冲锋的骑兵不到一刻的时间。
两军并未立刻交锋,而是布设的地雷、栅栏、铁蒺藜等物起了顽强的阻敌作用。
地雷的爆炸将正面的吐蕃军冲锋之势瞬间瓦解。
随即,特战军火枪兵开始射击。
三段击对于降低了速度的吐蕃骑兵,就如同开始一场噩梦。
三厢火枪兵不间断的射击,将接近于二十丈内的吐蕃骑兵成片地消灭。
而两侧特战军骑兵也已经与袭来的吐蕃军骑兵开战了。
特战军骑兵手榴弹的配置是八颗,但按军规,每次交战只允许使用七颗,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最后一颗的,其实明军士兵都知道,这最后一颗是留给自己与敌人同归于尽的。
代周 第二百四十一章
但今天不同,以三万对八万,已经是绝死之境。
面对杀不完的吐蕃骑兵,特战军骑兵已经放弃保留最后一颗手榴弹的念头。
在徐守仁旗令之下,两侧特战军骑兵迅速启动,迎向吐蕃军骑兵。
对冲至足够投掷距离后,特战军开始投掷手榴弹,两轮投掷之后,距离就已经接近至十丈之内,而此时,特战军骑兵分别转向,左侧向左,右侧向右,用意是避开吐蕃军冲锋之势,转一圈,再回来投掷。
而两波手榴弹的爆炸,也同样阻碍了吐蕃骑兵的冲锋之势,这中间的空缺时间,足够两侧特战军骑兵奔出三里,转头回来了。
如此四轮手榴弹的投掷,将吐蕃军骑兵的体积迅速缩小了一圈。
但特战军骑兵的手榴弹已经用完,与之相同的是,火枪兵虽然每个士兵配置携带三十发枪弹,但前膛枪连续发射之后需要清膛,虽然使用了坩埚钢,但每次击发十数枪之后,依然需要清膛和冷却。
火枪兵刚一停下击发,对面的吐蕃骑兵就开始加速来攻。
徐守仁只能挥旗,令两侧的特战军骑兵向中间合拢,在吐蕃骑兵与火枪兵之间建立起隔离带。
之前的战斗,特战军以火器之威和训练有素的作战方法,轻松、迅速地将吐蕃来袭的骑兵大量杀伤。
目测之下,至少三至四成的吐蕃骑兵或死或伤,但最大的死亡来自于吐蕃军自己的践踏。
大多数吐蕃军被手榴弹和火枪击落马下,并没有死,而是伤,甚至有的是因为战马被爆炸所惊摔下马,而这时,后续冲锋的吐蕃军骑兵根本无法停住战马的奔跑,也就这么践踏过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