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八无和尚
而特战军至此时,除了骑兵出现伤亡。只有数十火枪兵因为火枪炸膛而受伤。
仗打到这,特战军可以说是完胜。
但徐守仁知道,这仅仅才是开始。
骑兵的手榴弹已经用完,火枪兵携带还有半数的枪弹。而此时,特战军骑兵只能用小弩和战刀与敌搏杀来掩护火枪兵的清膛了。
清膛、冷却的时间并不长,也就一柱香的时间。
但这一柱香的时间,是用特战军骑兵数千条性命换来的。
特战军骑兵按照徐守仁的旗令,迅速向火枪兵阵前合拢,因为此时距离吐蕃军距离已经很近,只来得及发射一次弩矢,之后,骑兵迅速抽出战刀,一场血腥的骑兵肉搏中开始了。
吐蕃军冲在最前面的骑兵被特战军弩箭射杀。使得特战军顺利地向中间合拢,但这时依照战马奔跑的惯性,特战军骑兵无法迅速地调转马头正对敌军,这就给了吐蕃骑兵从侧面击杀的可能。
吐蕃军已经从开战前的狂妄,转变为突遭火器攻击的惊愕。再转变成攻击受挫,死伤甚众的愤怒,而此时的吐蕃军不缺乏士气,八万对三万,纵然阵亡一半,兵力也领先于明军,这是吐蕃主将的真实想法。也是支撑吐蕃军遭遇明军火器重挫而不崩溃的主要原因。
而现在,从侧面突击明军骑兵,是扭转战局最合适的机会。
吐蕃骑兵在将领的嘶吼下,集中了左中右三路骑兵,如一个箭头般全力插向特战军骑兵。
这场战斗对于特战军骑兵是惨痛的。
许许多多的特战军骑兵因为左路手反不过来搁挡吐蕃骑兵挥砍而来的马刀,而被砍死击伤。
徐守仁眼见骑兵成片地倒下。胸口揪心地疼痛。
但为了给火枪兵时间,他只能狠下心来闭目不视。
仗打到这,徐守仁已经清楚地认知,如果舍弃火枪兵保住骑兵,靠这一万多骑兵是不可能抵挡或者战胜三倍于已的吐蕃军的。只有保住火枪兵,还有最后一搏的机会。
在徐守仁心里,特战军骑兵已经被他舍弃,他唯一希望特战军骑兵能尽量多拼掉一些吐蕃骑兵,为火枪兵再次顶上去减轻压力。
战争总是要死人的,评判将领功过得失最重要的依据就是,以少量人的死换大部分的生,以相对少的人死换相对多的人生。
如今的徐守仁已经没有选择,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全军覆没也要将这支吐蕃骑兵打残,使其无法再北上。
特战军骑兵以近三千人的生命换得了调转马头的机会。
就是这短短的一刹那时间,特战军骑兵心中被动挨打所压抑的愤怒开始爆发。
刚才是根本没有搏杀的机会,而现在开始,战斗方才公平地展开。
无疑,特战军的战刀重近十斤,而材料所用的都是坩埚钢。
两军士兵的刀锋劈砍相交之下,许多吐蕃士兵的刀应声而断,这对吐蕃军的士气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特战军骑兵依仗着兵器的犀利开始反击,直杀得吐蕃军不停地后退,这后退不是真退,而是特战军在前进,而前进位置上的吐蕃军早已被砍落马下。
肉搏是最消耗体力和激情的。
特战军骑兵以愤怒触发拼命的激情在不断地随着体力流逝。
这时,火枪兵已经完成整备,运输营士兵也在阵前重新布设了障碍。
眼看着骑兵以生命为自己争取时间,火枪士兵的眼中闪烁的全是仇恨。
这时,徐守仁方才松了一口气,特战军骑兵伤亡远没有他预料得那么大。
他知道,不能再让骑兵抗下去了,虽然此时吐蕃军被骑兵压着打,但一等到特战军骑兵力竭,那时,在吐蕃军的反击中,特战军骑兵想退都退不出来。
为了保全这支已经战损近半的骑兵队伍,徐守仁狠下心来,挥旗令骑兵迅速后撤一里,然后转向从火枪兵的眼前,分别从左右两侧离开。
这是一种冒险,如果吐蕃军将领敏感,感觉到明军骑兵要撤退,只要尾随追赶就能令明军骑兵大乱,如果发生溃乱,进而威胁到火枪兵阵型。
但徐守仁愿意赌一把,他是一个人,一个正常人,有着正常的喜怒哀乐。
刚才狠心让骑兵向中间合拢的惨状,已经令他再也下不去狠心,让这支骑兵就在自己的眼睛注视下损失殆尽。
代周 第二百四十二章
其实,正常情况下,将领是不应该下达这个撤退命令的,这支骑兵的下场其实在向中间合拢时就已经注定,只有一个,自生自灭。
但徐守仁还是赌了,他随之向火枪兵下达命令,如果骑兵崩溃,那么……,就无差别射击。
这是保证火枪兵安全存在,唯一的办法。
徐守仁暗暗祈祷着,祈祷这支骑兵能安全撤回来。
也许,事情没有那么糟。
吐蕃军此时被愣时被特战军骑兵的愤怒,逐出了一里地,正被特战军骑兵压着打。
特战军骑兵大都是经历过战场的老兵,自然知道两军胶着时候撤兵的后果。
但不撤的后果自然更清楚。
阵前的骑兵校尉们眼神的交流,只在一瞬间。
有三个骑兵校尉随即大喝一声,领着麾下骑兵向前突击,不要命的突击。
而特战军骑兵全军跟随着一声暴吼,但却不再跟进而是拨转马头,向后撤退。
每个人的眼中皆是泪,这泪中有无尽的哀思和自责。
铁打的汉子,在这一刻终究还是滴下了眼泪,这泪水是屈辱的,是无法忍受的。
撤腿的这一里地,甚至有许多人自发地再次调转马头加入那不要命的突击。
吐蕃军在短暂一顿慌乱之下,却发现突击的仅仅一千多骑兵,而大量的明军骑兵开始撤兵,随即反应过来,欲上前追击,却被突击的三营骑兵死死地顶住,也有突破防线的吐蕃骑兵追上去,却又被重新调转马头加入突击的百余名特战军骑兵缠住。
而这些不要命突击的特战军骑兵仅仅抵挡了数息时间,就被如潮水般地吐蕃大军吞没,当吐蕃军再次加速追击的时候,这数息时间已经足够特战军骑兵撤退一里。从两侧退出战场了。
追击而来的吐蕃骑兵再次发现,他们又面临着之前面临过的困境,那就是火枪兵的射击。
但已经加速的战马是没有那么容易停下来的,无望的哭喊声中。一轮轮地火枪击发,至此时,吐蕃军开始有了崩溃的征兆。
吐蕃军也是人,之前的受挫的愤怒已经被特战军骑兵压着打时消耗,而现在刚刚鼓起追击的士气却被迎面射击的火枪兵泼了一头冷水,从身上一直凉到了心里。
此次见识火器威力的人,早应该崩溃,吐蕃军坚持到现在,甚至一度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原因是由于兵力相差悬殊。而现在这个悬殊的兵力差距在慢慢接近,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悬殊的兵力激起的士气,也因为兵力不再悬殊而衰退。
但吐蕃军将领是不可能接受这样的失败的。
用大量血腥斩杀后退士兵的手段再次激起吐蕃军的士气。
而吐蕃军重新组织起来的再一次进攻已经远远没有了之前的气势。
士兵的冲锋依然快速。但是气势这东西显然已经不在,这样的冲锋如果顺利还好,一旦受挫就很容易引发崩溃。
很不幸的是,火枪兵虽然已经没有几发枪弹,但是,火枪兵却配备着六个手榴弹。
而这六波手榴弹,成了压垮吐蕃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火枪兵在吐蕃骑兵冲近时。射击完最后三发子弹,便取下腰间的手榴弹开始投掷。
被火枪打得已经心心惊肉跳的吐蕃军在连续六波的手榴弹爆炸声中,开始出现回逃现象。
而此时的火枪兵已经弹尽,士兵们抽出配置的军刺,呐喊着由阵两侧冲出,向吐蕃军发起了突击。
从战场撤向两侧的特战军骑兵残部。此时也整肃完了阵形,由两侧加入了冲锋。
反击战开始了。
气势,还是气势。
特战军全军的反冲锋,令没有回逃的吐蕃军仅存的一点士气瞬间流逝。
越来越多的吐蕃士兵调转了马头,吐蕃将领再怎么斩杀逃兵也聚集不起吐蕃士兵的士气。
至此时。明军在吐蕃士兵心中,已经成了一群魔鬼,不可战胜的魔鬼。
特战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将阵线推至迷桑城外。
而奔逃的吐蕃军士兵挟裹着城中的数千守军一起加入了逃跑的队伍。
徐守仁命令骑兵三向各追击十里,令火枪兵驻守迷桑城。
至此,吐蕃与明国之间的第一场大战降下帷幕。
徐守仁以三万特战军击溃了八万吐蕃骑兵,这样的战绩,哪怕是百里无忌亲自指挥,也不过如此。
徐守仁凭借此战,自此跨入了明国名将之列。
但不得不说,这场胜利来得侥幸,如果吐蕃军不主动进攻,特战军就根本没有办法去撼动它,脱离栅栏、地雷、铁蒺藜的保护,火枪兵去攻击骑兵?那结局只有两字,找死。
如果特战军骑兵在中路没有抵挡住吐蕃军的突击,结果也很有可能重写。
如果特战军骑兵撤退时,吐蕃骑兵也能象战斗刚开始那样气势冲天,那么极有可能突入火枪兵阵营,战局也会出现变数。
但历史没有可能,它只印证了一点,火枪在当时的防守战中,对骑兵来说就是一场噩梦。
同样也再一次体现出了火枪兵,在面对骑兵时,是毫无进攻能力的。
经过这一场战斗,特战军已经精疲力竭,火枪兵、骑兵都已经没有了弹药,而损失过半的骑兵急需休整,徐守仁无奈之下,只能令全军在迷桑休整一天,等待补给。
是役,八万吐蕃骑兵,伤亡超过四万人,俘虏八千余人,残部向西逃窜,这种刚刚战败的残军,已经不可能立即北上,投入战斗的了。
而特战军骑兵折损过半,伤亡了近六成,只剩下不到七千骑。
火枪兵损失较少,主要的损失来自最后的突击,也伤亡了五百余人。
次日,负责补给和接手伤员、俘虏的韩继勋之一部到来,徐守仁令特战军进行补给,并向援军移交了伤员、俘虏和迷桑城防。
当日,为了尽快与百里无忌会师,徐守仁便率特战军继续北上。
也在这天,接到云扬命令的韩继勋,率在文州的大军西出,向武州方向挺进,增援百里无忌。
代周 第二百四十三章
其实这时的云扬还是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如果这时他率第一军同时北上增援,以第一军自始以来都是超编的惯例,会合韩继勋部极有可能救出百里无忌。
但云扬错误地估计了辽军南下的速度和进程,而且根本没有预料到甘州回鹘也会参与到这场民族决战之中。
这个错误令云扬有生之年都无法原谅自己。
……。
而此时,百里无忌正率新军向碌曲进发。
沿路不时地有吐蕃军袭扰,但被新军歼灭了数次之后,吐蕃军再也没有出现过。
百里无忌于是令新军加快了步伐。只所以如此心急,是因为在岷州城击溃的吐蕃军俘虏承认是角厮罗所部,而角厮罗以鄯州为主城,在青海湖东南拥有不过数州之地,人口不到十万,也就是说撑死了角厮罗也不过拥有二至三万军队,而在岷城,新军已经击溃了角厮罗的一万大军,照此推算,角厮罗所辖军队不会超过二万人,以新军的战力,完全有机会一战成功。
所以,百里无忌想趁角厮罗军新败,早日与徐守仁会师,改变原来北上攻击河、兰二州的计划,直接西进鄯州,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百里无忌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次的进军会让他和新军陷入不归之路。
在百里无忌的脑海中,这次的进军应该是绝对安全的,虽然已经进入吐蕃疆土,但行军路线一直沿着明、周两国的边界由南向北。碌曲原本是唐朝的疆土,属唐西沧州所辖,是当时丝绸之路河南道的必经之地,唐中宗景龙之后陷于吐蕃,被吐蕃称之为羌中,与岷、渭二州形成一个三角。
碌曲位于渭州以西,渭州之南是岷州。
从岷州至碌曲仅隔洮水,不过两天的路程。如果有意外,从碌曲撤向周国所占的渭州也不过是三天的路程,而新军全是火枪骑兵,速度会更快。
而且一路的补给线也皆畅通无阻。百里无忌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的临近。
直到接近碌曲,前出十里的斥候来报,碌曲有大量吐蕃军队驻扎,数量不明。
百里无忌随即命令新军停止前进,令斥候继续探查前方吐蕃军的情况,并向南、北两个方向派出斥候,但却没有向来路,自己的后方派出斥候,百里无忌还是大意了,这个时候他如果向后方派出斥候。就会发现,新军的后路已经被吐蕃骑兵切断,而韩继勋负责为百里无忌提供补给的运输队数千人正陷入包围。
如果这时百里无忌迅速回撤,那么以新军的实力,不但能将运输队救出。自己也可以顺势原路撤回。
但没有如果,百里无忌此时得到南北方向斥候的回报,两个方向十里内没有见到军队迹象。
同时前方斥候再回报,驻扎碌曲的吐蕃军大约有二万左右骑兵。
百里无忌随即召来新军三厢指挥使郑彦华、郭廷谓、周保忠三人,询问他们的意见。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郑彦华、郭廷谓、周保忠三人一致认为新军足以单独击溃吐蕃军,一路上新军的战力已经得到验证。
而这三人的心思都一样。在皇帝面前立下赫赫战功,是每一个领兵将领的最大荣耀。
百里无忌知道这以寡击众,对火器弹药的使用是非常损耗的,所以还是作了些准备。
命人立即向后方韩继勋的补给队传令,令补给队着重补给枪弹。
但百里无忌不知道,他派出的信使已经根本出不去了。
而百里无忌随即下达了攻击命令。令左厢郭廷谓、右厢周保忠整队准备攻击。
说郭、郑、周三人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那还情有可原,可百里无忌却是十余年的沙场老兵了,却也在这时起了好胜之心,竟以八千新军主动攻击二万吐蕃军。
这是因为百里无忌心中那份趁你病要你命的心思在起作用。
他想趁角厮罗虚弱之时,将其彻底解决。而之前预估角厮罗现在所剩士兵不过二三万人,只要在碌曲将其主力击溃,那么在与徐守仁会师之后,北上鄯州,就能如履平地了。
战斗就在新军上下一片自信满满中开始了。
而新军的战斗力确实能够当得起这份自信。
新军士兵以骑兵执火枪和手榴弹,解决了火枪兵无法主动对敌骑兵部队突击弊端。
吐蕃军早已列队防备,见明军开始进攻,吐蕃军随即也开始了突击,两军开始对冲。
新军骑兵冲至敌阵前二十丈,一面冲锋一面开枪,射到一片之后,迅速放下枪,开始投弹,四轮投弹之后,已经进入肉搏的距离。
而吐蕃军却在爆炸声中一片混乱,前列的骑兵已经一片狼藉。
如五千新军骑兵如入无人之境,似乎一切都这么完美,百里无忌似乎已经看到吐蕃军在新军面前崩溃的景象。
也就在这时,派往后方传令的斥候急报,后方二十里退路已断,大量的骑兵封锁了退路,人数不下三万人,从服饰上看,与先前的军队不同。
百里无忌判断,这三万人的数字已经绝不可能是角厮罗部能凑得出来的,那么出处只有一个,就是逻些城的军队。
加上之前已经得知角厮罗、逻些王已经勾结,百里无忌略一思索就能知道这三万大军的来处。
此时,百里无忌虽然紧张,但并不混乱。
角厮罗、逻些王勾结已经有所预料,而现在虽然腹背受敌,但百里无忌认为只要等到徐守仁特战军一到,两军会合之后,抗衡五万逻些王的军队不是难事。
所以,百里无忌并未下令停止进攻,击溃前方角厮罗部,等到特战军会师之后,再合力收拾背后的吐蕃逻些王军队。
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
当郭廷谓、周保忠以五千击二万,即将凯旋之时,传来背后退路被断,不仅仅如此,随即斥候来报,南面有不少于五万的吐蕃军队靠近至二十里地。
百里无忌有些蒙了,南面不是由徐守仁的特战军北上会师吗,怎么会出现五万吐蕃大军?
再三向斥候确认之后,百里无忌心中混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ps:
谢谢书友“我是佣兵”的两张月票,你们的支持是和尚写下去的动力。
代周 第二百四十四章
撤不撤?怎么撤?向哪撤?
百里无忌心中只能做最坏的打算,如果徐守仁部出现意外,已经被击溃,那么自己这支新军就成了孤军,如今南面、背后(东面)被围,前方(西面)郭廷谓、周保忠正在攻击之中。
三面受敌,唯有北方还未出现敌情。
其实新军背后的三万骑兵来自另一个势力,那就是甘州回鹘。
而南面的五万大军才是吐蕃逻些城的部队。
逻些王倾囊而出十三万骑兵,一路八万在迷桑,也就是与徐守仁特战军决战的部队。
一路从鄂陵湖以南,顺积石山东南而下,正好穿插在了碌曲与迷桑之间,截断了百里无忌与徐守仁的会师,而就在百里无忌得到斥候报告的同时,徐守仁的特战军前锋已经与五万吐蕃大军接敌。
紧接着,斥候再次来报,南面吐蕃军出现混乱,情况不明。
百里无忌随即心中燃起了希望,能造成五万大军混乱的原因很少,敌袭最有可能。
而敌袭能混乱五万大军的如今除了徐守仁的特战军,已经不可能有别的军队了。
百里无忌迅速下达一系列命令,令十人斥候小队立即向东北方向的周国渭州城告急,请求增援,百里无忌认为北方既然没有出现敌情,那么只要渭州城的周军前来增援,事情还有可为。
令郭廷谓、周保忠部交叉掩护撤退。
并令郑彦华率其部前出,掩护郭廷谓、周保忠部脱离。
百里无忌决定向南突击,只要冲破阻隔的吐蕃军部,打开一个缺口,新军就能和特战军会合一处,如此都有可能突围。
郭廷谓、周保忠部的撤兵很顺利,二万角厮罗部早已折损过半,心中惶惶,崩溃只是迟早问题。如今新军一撤,方自庆幸捡了条命,哪还敢追击。
三厢新军会合之后,随即向南冲了下去。
骑兵全力冲锋之下。二十里地,瞬间即到。
吐蕃大军由于没有防备正在作战的新军会突然转头南下,猝不及防之下,被新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新军如一把利剑穿插进吐蕃大军的阵型。
但五万大军的纵深绵绵何止十里,当新军冲杀到吐蕃军阵型中心时,已经力竭,面对同样发疯一样北攻的特战军,两者最近时的距离绝对不超过二里地,
甚至大声的呼喊,就对听到对方的声音。
但这二里地的距离。就是新军与特战军无法跨越的鸿沟。
这时,回过神的的吐蕃大军开始合围,无数的特战军士兵和新军士兵栽下马来,被践踏而死。
百里无忌知道,想会师已经不可能了。
不忍心见特战军士兵和新军士兵被合围后全灭。
百里无忌咬牙命令周围亲兵齐声呼喝。“朕令特战军南撤。”
随即,百里无忌下令新军三厢交叉回撤,趁吐蕃军还没完成合围之前,按原路突围出去。
声浪传过二里地,传进徐守仁和特战军将士的耳朵里。
特战军已经折损近半,火枪兵打光了枪弹,已经上了军刺在拼杀了。这种火枪兵的损耗令特战军将领心如刀割。
但没有人敢撤退,丢下明国皇帝不顾的罪名,谁也承担不起,如果皇帝有个闪失,谁都逃不掉被族灭的结局。
特战军将士已经做好全军覆没的准备,准备着流干最后一滴血。
但这时百里无忌的命令远远传来。特战军士兵更没有胆量拒绝皇帝的圣旨。
徐守仁最后看了一眼已经先行撤退的新军,他紧咬着牙龈嘶吼道,“撤”。
特战军士兵再无一人不流眼泪,这是一种何等的屈辱,比死还难受的屈辱。
向已经远去的新军看了最后一眼。特战军士兵用仅剩下的那个准备与敌同归于尽的手榴弹阻敌,开始撤退。
原路撤回的新军回到碌曲时,截断背后补给的三万甘州回鹘大军开始向新军扑来。
百里无忌深知此时与这回鹘军纠缠,很有可能被南面追上来的吐蕃军和西面角厮罗军残部合围,到时的结局可就真的要全军覆没了。
百里无忌现在唯一的选择就是向东北方向突进。
尽量拉近与渭州的距离,期待周军来援。
而此时,庆州防御使马骥云部及第三军熊纪本部先后到达成都府周边。
二人令其部就地驻扎,连城门都不靠近,在与云扬经过紧急商议之后,决定由第三军熊纪本部暂时接防成都府,云扬则率第一军由维州北上,马骥云部先北上文州然后西向武州,两路增援百里无忌新军。
而数天前,柴荣接到金陵府传来的消息后,急命赵匡胤、郑恩部立即开赴渭州救援明军,同时领行营兵马都监向训率领一万禁军即日从开封出发,急援渭州。
整个天下,明、周、辽、阻卜、吐蕃逻些王、吐蕃角厮罗、甘州回鹘全都卷入了这场民族决战,而首先的目标锁定在了吐蕃境内的碌曲一个小小县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