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闯王李自成新传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老茅
刘宗敏忙问道:“他们离此有多远,还有多久会到达这里。”
斥候回道:“禀将军,他们离此有三十里,他们全是骑兵,估计现在已不足二十五里了。”这名斥候是返回来报告女真人动静的,路上刚好遇到明军,不过他手里没有望远镜,只能凭猜测对方有数万人马,是什么人也没有看清。
此时隘口的树木已全部搬开,有一半唐军已过了隘口,刘宗敏建议道:“大将军,我们是否退回去,就在此地歼灭这部明军。”
高杰反问道:“那满人怎么办,任由他们逃回来?”
刘宗敏一愣,明军虽然也是敌人,但到底是汉人,唐王当年不顾朝庭大军压境,听到女真人率军进入内地抢掠,毅然率军阻击女真人,若是唐王知道两支汉人在此相拼,而任由鞑子逃了回去,必定会不悦。
可是此时明军夹在满人和唐军的中间,他们的方向又是奔唐军而来,唐军除非退去,否则无论追不追满人,都会与明军迎头碰上。
刘宗敏看着路旁边的满人尸体,突然灵机一动,道:“大将军,有了,不如让一部分士兵装成鞑子,把明军往鞑子逃走的方向引去,让他们先撕杀一番,如何?”
高杰点头:“不错,那叫人赶快换装。”
昨天满人足足留下了一万余具尸体,唐军只掩埋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来得及掩埋,只是抛在路旁,这些满人全是女真的精锐,大多盔甲精良,唐军却完全看不上眼,昨天掩埋尸体时也无人剥下一套衣甲,此时只有重新在死人身上剥下他们的衣甲来套在自己身上。
这尸体虽然已过了一夜,若是在南方,这样的天气尸体一夜足可以发臭,可是北方的温度到底没有那么高,衣服上的隐隐臭味大多是士兵的心里影响,许多士兵扒着衣服都想呕吐,可是军令却不能不执行,还是只得把衣服穿了起来。
等到有一千多名士兵换好衣服时,斥候来报,明军只有二十里了,可是只换衣服还不够,女真人前面都剃的光光的,后面留着一条长长的猪尾巴,还得赶快给这些士兵理发。
穿衣服大家还能勉强接受,可是要理那难看的头发,士兵们没有一人愿意,头发也是父精母血,古时还有割发代首,多尔衮下令留头不留发,许多汉人为了头发,宁愿掉脑袋,虽然军令已下,但每个人都磨磨蹭蹭,没有一个人愿意理发,本来是三两下的事,许多人只是舌去了一点点,后面的尾巴倒是每人都扎了起来。
此时斥候来报,明军已距离此地不足十五里了,从隘口出来,有一段五六里长的地方,宽度只是数百米,昨日满人就是堵在这里才被唐军炸得凄凄惨惨,若是明军赶到了那里,不但不会把明军引到满人那里去,唐军还会引火烧身。
高杰一看,已经没有时间了,马上命令刘宗敏就带这一千多勉强打扮了的唐军出发,将明军引开。
刘宗敏带着这一千多人全力向明军的方向奔去,他们身上穿着脏兮兮的满人衣服,脑后飞起了一根尾巴,若是从后面看去,怎样看也是一支刚州征战过的女真人,可若是从前面看去,马上就会推翻从后面得出的结论,他们的额头大部分还被头发覆盖,也有人有一小部头被剃去,不过,总觉得怪模怪样。
刘宗敏一行人驶出了五六里才松了一口气,前面的地方开阔的很,明军若来,他们马上可以向满人的方向退去,只是他们走了十几里路还没有发现明军,刘宗敏不由奇怪,按明军的速度应该早到了这里才对,难道是斥候搞错了距离。多谢大家的支持,建了一座精楼,需要精华的朋友可以前去领取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二十七章 舍身渡河
“不好。”刘宗敏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昨天唐军追杀满人可是足足追杀了二十里,一路上都留下了满人的尸体,虽然那段路的大部分尸体都被掩埋了,但两方交战的痕迹太过明显,不可能瞒过明军,若是明军寻着交战的痕迹找了过来,是否能引开明军去追击满人,那就难说得很。
事实上斥候的距离没有搞错,很快又有二名斥候飞奔过来:“禀将军,明军停在五里外不走了。”
“他们停下来干什么?”
“禀将军,他们好象正在挖我们昨天埋下来的尸体。”
“哼,挖尸体,他们发现了又怎样,我就不信,若是吃了亏,明军会不追,弟兄们,等下咱们不用弓箭,直接用火枪狠狠教训他们一顿,让他们不得不追。”
本来要装成满人,必须要用弓箭,可是对方已经引来了怀疑,若是对方损失不大,可能根本不会理会他们这一千人,只有用火枪把他们打痛了,才会乖乖的走上唐军安排的道路。
“是。”刘宗敏一声令下,大家都把弓箭收了起来,拿出了火枪。一千多名穿着满人衣甲,却手拿火枪的唐军朝明军的方向滚滚而去。
知道皇太极死后,深悔错过机会的祖大寿和吴三桂两人亲自带着三万精兵,每人双骑,马不停蹄的朝满人追赶,此次满人将关外明军三年开垦的成果付之一炬。又将辽东地居民杀了十数万人,可以说和明军仇深似海,明军上下都一心要找满人报仇血恨。才会如此快的追了过来。
关宁军都是老于战阵之人,辽东的每一片土地他们都熟悉,开始他们急于追赶满人。虽然发现地上有打斗地痕迹。而且又有一股人马好象脱离了向东的方向。向北而去,但吴三桂和祖大寿却以为是满人故布疑阵,想把他们引入歧途,哪有放着近道不走走远道的道理。
追了五里却越发觉得不对,此时路上还有一块块没有凝固地血迹,路地两旁一堆堆新土耸立。
根本不可能故布疑阵,吴三桂和祖大寿只得停了下来,吩咐挖开路旁地新土。
新土很浅,唐军只是匆匆掩埋。哪会挖什么深坑,明军只挖了几下就露出了坑中的尸体,明军看得呆了,坑中分明是满人的尸体,尸体还是新的,明军又开始检查满人的伤迹,这些人的伤痕都在背部,望着满人身上一个个地大洞,明军倒吸了一口凉气,这都是火枪造成的伤口,是谁在这里和满人大战一场,而且看样子满人还大败,被人一路追杀,不能伤痕不会都在背部。
吴三桂年龄虽然不大,已是久经战阵,祖大寿的经验更是丰富,看到满人的伤口,两人眼前仿佛都出现了昨天地一幕场景,一向英勇善战的满人败了,而且败的极惨,只能仓皇逃命,后面有一队人手持远比明军先进的火枪,将落后的满人一一射杀。
两人对望一眼,同时出声道:“唐军!”
祖大寿马上又摇头:“不可能,唐军怎么会在这里?”
吴三桂肯定道:“没有不可能,只有唐军才能这等厉害的火器,他们可以从草原上来到这里。”
祖大寿点了点头,同意了吴三桂的推断,吴三桂又令人连续刨开了五六个大坑,每个坑中都埋着十余名满人,他推算了一下,这五里路坟包不下百个,这就埋葬了一千多名满人,前面的战场还不知多远,若是在主战场,满人恐怕损失的更多吧,两人心中又喜又忧,喜的是满人的实力又遭到削弱,忧的是唐军来到了这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来了多少人。
他们已经知道不用向前面追了,刚才的痕迹肯定是满人的慌不择路,而不是故布疑阵,吴三桂向祖大寿询问道:“督帅,要不要追去。”
祖大寿恶狠狠的道:“追,怎么不追,鞑靼人杀我亲人,毁我家园,我们与鞑靼人不共戴天,誓杀鞑靼!”
他的亲兵跟着喊道:“誓杀鞑靼!誓杀鞑靼!”
三万明军一起大喊:“誓杀鞑靼!誓杀鞑靼!”
祖大寿调转马头,命令道:“全军后队改前队,向北追击,决不放过鞑靼人。”
明军全部拨转马头,隆隆的蹄声向北而去。
明军的喊声连数里外的刘宗敏都已听到,他一扬手,让全军停了下来,疑惑的问道:“怎么回事?”
很快唐军的斥候就给了他答案:“报宣威将军,明军已调转方向,向北而去。”
刘宗敏一愣:“向北,鞑子的方向?”
斥候肯定的道:“是向北,他们正是朝靼子方向而去。”
刘宗敏摸了一下自己已经光溜溜的前额,骂了一句:“妈的,老子的头白剃了。”又一把扯下身上还沾着血腥气的衣服,丢在了地上,连呸了数声。
他的亲兵都笑了起来,刘宗敏先提议装成满人引明军上钩,头发也带头剃掉,没想到人家根本不用他们引,自己找上了满人,他的亲兵每人只剃了一点点,看到主将光溜溜的脑门,每个人都忍不住发笑。
刘宗敏瞪了一眼:“笑什么,回去后你们每人都学我的样,否则不要做我的亲兵。”
想到自己脑门上也要光秃秃的模样,众亲兵都哀叹一声,却知道既然将军发了话,恐怕最难看也只得剃了。
旁边的一名亲兵插话道:“将军,我们要不要跟去。”
刘宗敏望着前面明军数万人激起的烟尘,豪气的道:“去,怎么不去,不过我们只是观战。”
亲兵见刘宗敏已经将满人的衣甲丢在地上。也将自己身上地衣甲脱了下来,其他人有样学样,都赶紧将身上发臭的衣甲解下。刹时间,满人的衣甲丢了一地,一千多唐军恢复了本来模样。有地人还不解恨。让自己的坐骑对地上满人的衣甲踩上几下才消气。只是衣服好脱,他们头发被剃地,一时三刻可长不出来。
刘宗敏派出两人向高杰报告这里地情况后,带着一千多名唐军紧跟在明军地后方。
天刚蒙蒙亮,阿巴泰就指挥满人采伐了不少木头,制成木伐。开始渡河,眼看人已渡过了一大半唐军还没有追来,阿巴泰松了一口气,还有不到一刻全部人马就可以过河了。过了河,唐军也要在此担搁一定的时间,就非短时间能追上自己了。
一个斥候催着跨下的骏马,老远便大喊:“报大汗,有紧急军情。”
还没过河的满人都是一阵骚动,追兵马上就要来了,都往木伐上挤去,阿巴泰倒是镇静,喝道:“慌什么,他们还要多远。”
斥候回道:“大概还要五里左右。”
过河之后,他们的木伐都要毁去,以防追兵利用它们来过河,所以满人的斥候也慢慢收回来,只是在附近四五里处游荡,并随时准备过河,明军接近到了七八里时才被满人地斥候发现。
五里路,足够剩下的满人都过去了,阿巴泰大声道:“大家不要慌,唐军还有五里多路,大家都有时间过河。”
满人见他们的大汗听到敌人来了没有抢着过河,才安下心来,等着对面的木伐过来。
斥候忙更正道:“大汗,不是唐军,是明军到了,足有数万地明军。
“什么。”阿巴泰张大了嘴,足可以塞下一个鸡蛋,明军怎么也赶来这个时候来,不过,转眼他就释然,来的是明军也好,唐军也好,反正他们马上就要过完河,最好唐军和明军同时来,他们可以在对岸好好观看两个敌手大打一场。
等到明军赶到时,刚好可以看到满人最后一个人已经上了岸,他们在对面得意洋洋的朝明军嘲笑,吴三桂看到满人已收拾好了木伐,他四处搜寻,心中大讶,怎么没见到唐军。
本来吴三桂和祖大寿两人的判断是唐军一直追杀满人才对,至于有一段路没有尸体,那很简单,满人的断后部队已全部被杀了,自然没有了尸体。
祖大寿看着河对面得意的满人,铁青着脸,他扬起了手中的马刀,大声道:“弟兄们,你们怕不怕死。”
“不怕,不怕,不怕。”
“鞑子就要前面,我们要怎么办!”
“杀!杀!杀!”
“好,兄弟们,随我冲,杀鞑子!”祖大寿一说完,将身上的铁甲一脱,双腿一夹,带头冲入了小凌河中,滔滔的河水立马将祖大寿和他跨下的骏马向下游冲去,他的亲兵也有样学样,冲下了小凌河。
接着是后面成千上百的明军,拍打着跨下的骏马,毫不犹豫的冲入了河中,转眼间河中就塞满了明军,水势为之一阻,上面的水位明显涨了以来,马匹的一冲可以到达河中间,小凌河的河水已淹到明军的马脖子,明军的战马高仰着头,向对岸快速游去。
吴三桂听到祖大寿的话已觉得不妙,只是做梦也没想到祖大寿会冲进河中,他想拉住祖大寿却没有办到,见到河里全是明军,他呆了呆,也纵马一跃,进入河中。
所有的满人都看得愣住了,他们都忘记了动作,疯子,明军是疯子,这河水淹不死人么,虽然不时有马匹和战士被水流冲走,但第一个明军已连人带马到达了岸上,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他们水淋淋的举起了兵器,高喊:“杀。”向呆立着的满人杀去。
若是平时明军敢如此做,满人只要派上一两千人守在岸边,张弓搭箭,明军简直就是找死,淹不死你,我还射不死么,射不死又怎样,你上了岸,我一刀砍去,你又往哪里躲。、
可是先是满人心目中如神一般地位的大汗死去,接着又刚刚被唐军追杀,满人必胜的信心已失去,见到明军上岸,他们的第一个反应竟是逃,逃得越远越好。
阿巴泰狂吼:“杀敌,杀敌。”
可惜没有人听他的,阿巴泰不是皇太极,威信未立,接位后又是连连逃跑,先是甩掉明军,接着又被唐军追杀,满人的胆气已丧,汉人已变成了疯子,跟疯子打仗,还是先留住自己的命吧。
三万名明军过河,小凌河河水一度为之一断,水浸过了两岸,许多明军自相残踏而死,死去的明军和马尸甚至直接在河面上架起了一座桥,后面的明军踏着同伴的尸体可以纵马而过,直到所有明军全部过完河后,这座尸体垒起来的桥梁才被水冲垮,三万明军,活着过去的只有二万五千人,有五千明军在过河中被水淹死,被同伴踩死。
这过去的二万五千明军,却紧咬着照样有二万多人的满人不放,不时有落后的满人被明军追上杀死,阿巴泰心里茫然,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向来追击的都是满人才对。但是没有一个满人在此时敢回头和明军拼命,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逃,逃过这帮疯子的追杀。
刘宗敏他们一千多唐军就藏在明军的后面,他们目瞪口呆的看着明军如疯子一帮的跳下了河,又目瞪口呆的看着过河的少量明军对着满人冲杀,满人象炸了营的四处乱逃,刘宗敏打了一个寒颤,大明还有一百多万军队,只要有个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五分之一这样的军队,也要让唐军吃不了兜着走。
以前和唐军对阵的明军,最精锐的就是陕甘宁的边军,这支边军英勇善战,可惜却被唐军钻了一个空子,在边军大量进入河南剿灭义军时,把陕西和山西的一大半拿下,等待边军回来的是唐军坚固的城墙,边军纵然精锐,在唐军众多火器的坚城下也只能头破血流,给唐军上下不过如此的感觉,至于各个卫所的官兵,更是草包无比。使得唐军上下都以为灭明是轻而易举的事。
看了这支军队,刘宗敏打消了这个念头,大明立国近三百年,还是有不泛善战之军,唐军不付出代价,想轻易灭明绝无可能。
明军已去得远了,高杰才率军赶到,看到河中到处漂浮着的明军尸体,忙向刘宗敏问道:“怎么回事?”
刘宗敏将明军渡河的事一说,高杰也觉得骇然,沉默了半响才道:“把他们捞起来,好好安葬,他们都是我汉人的英雄。”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二十八章 穷途未路
明军的尸体布满了整个小凌河,唐军只是将附近的尸体捞了上来,共寻得一千一百五十三具尸体,许多尸体已冲到了下游数十里之远,唐军也是爱莫能助了,将所有的明军埋好,亲兵过来请示高杰道:“大将军,碑上写什么字。”
高杰想了想,道:“就写大明崇祯十年七月一十六日,官军在小凌河大败鞑靼,此墓内埋葬死难勇土一千一百五十三人。”
亲兵应了一声,正要照着高杰的原话去刻石碑,刘宗敏突然道:“等等,这样不妥,不妥。”
高杰愣了一下:“有何不妥?”唐军虽然已算立国,但李鸿基没有称帝,年号还是沿用崇祯的年号,高杰想了一下,这碑文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啊。
刘宗敏道:“大将军,这样一来不是把败鞑靼的功劳都算在明军身上吗。”
高杰倒是没想到这一层,若是没有唐军败满人在前,明军如此渡河与寻死无异,唐军的功劳可不比明军小,他又何偿愿意只替别人扬名,只是这碑文该如何加才不会抹煞了唐军的功绩,难道写唐军和明军在此合力击败鞑靼人吗。
刘宗敏提议道:“大将军,不如直接在后面加上唐军武卫大将军高杰,明宣将军刘宗敏立,后人探究这座墓时,终不能忘了我们两人之功。”
等到将明军的坟墓造好,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明军出人意料地直接渡河,满人慌忙逃走,他们所扎的木筏大部分还留在对岸。唐军只扎了数只木筏关人过去,将北岸所留的木筏都归拢到了南岸,就在满人扎营地地方宿下来。
第二天。唐军才开始乘木筏过河。过完河后。将所有的木筏固定好,留了一千名唐军看守,其余人等沿着明军追击的方向跟去,只见一路上都是满人尸体,而明军地尸体极少,满人所受之伤大多在背部。看样子满人已经不能够组织起象样反击。
唐军一路行军,一路将双方地尸体掩埋,行军速度缓慢地很,高杰和刘宗敏两人心里都有一种矛盾。眼看满人不行了,等下遇见了明军要不要交战,本来一方是反贼,一方是朝庭的正规军,双方是水火不相容,只是看到了明军渡河时如此壮烈的样子,加上事实上双方联手剿灭了满人,唐军上下都不愿与明军交战,至少是此时不愿意交战,只是若两军相遇,交不交战就不是唐军一方说了算,这种矛盾心态没有调整过来,唐军上下都不愿赶路,反而象专门打扫战场而来。
唐军行了数十里,发现这里满人的尸体也不再是一路了,而是分散开来,四面八方都有,满人已经分成了数股逃窜,明军不愿放过任何一路满人,也开始了分兵追击,唐军干脆停了下来,若是唐军也分兵,很容易就会撞上分开的明军,若是拣一路追击,明军会认为唐军不怀好意,恐怕也只有集中主力与唐军一战。
高杰与刘宗敏商量了一下,干脆又率军返回了渡口,只派出斥候四处探听双方交战的情形,情报一天一天地汇报过来,满人只是在方圆数百里的地方绕着圈子,竭力想摆脱明军的追杀,可明军就是咬着不放,唐军跟在后面已收敛了五千余具尸体,其中有四千多具是满人的,明军尸体不到六百人。
满人过了小凌河,无异是自陷死路,小凌河过去数十公里就是大凌河,四周不是高山,便是河水,明军根本不容满人有机会渡河,满人只得在两河之间方圆数百公里地地方兜圈子,又如何能摆脱明军的追击。
至于满人如果敢学明军一样直接下水,骑马渡河,那死的更快,大凌河就不要想了,那里的水势远比小凌河大,就是小凌河,在明军紧追不舍的情况下过河,那无异于把命直接送到明军手里。何况双方渡河的地方正是小凌河水势比较平稳之处,即使如此,明军还是死了五千人,如是满人敢随便找个地方跳河,就是没有明军在后面追杀,大部分人也恐怕不能幸存。
唐军在双方渡河的地方等了三天,斥候来报:“大将军,有一队人马向我军方向而来。
不用斥候,已经可以凭肉眼看到前面的烟尘了,高杰和刘宗敏两员主将都从亲兵手中接过望远镜向前方看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队丢盔弃甲的满人,人数只有数百人,他们每人都双眼憔悴,胡子拉茬,身上满是尘土,正向渡口方向过来。互溺m
发现了前面的唐军,满人好象顿了一下,停了下来,这一队人正是满人的新任大汗阿巴泰,豪格,谭泰,耿仲明,尚可喜等人,他们已被明军追了三天三夜,一直追到了大凌河边,望着波涛凶涌的江水,实在是没有勇气跳下去,又无处藏身,只得又往回走。
阿巴泰等人抱着一线希望,他们以前渡河的木筏还在,明军肯定不会在那里留人防守,若他们能返回原地,有了木筏可以渡河,那就逃出生天了,就是木筏没有了,他们大不了学明军一样,直接趟过去,淹死了就算了,若是侥幸逃了过去,他们就捡了一条命。
到了如此山穷水尽,满人也不是没有想过投降,大明以前容纳过许多投降的异族,不管你干了多大的事,杀了多少人,只要投降,大明又会好好对待你,给你官做,给你赏赐,若是过了一段时间不满意,再反就是。
满人如意算盘打得好,若是关宁军中有朝庭派过去的监军,可能立马就要准了,可是这次祖大寿亲起三万铁骑追击满人,监军并没有随行,而且就是有监军,追军也已分成了几队。满人不一定找得到有监军地一路,阿巴泰派出叶克舒想接洽投降事宜,没想到叶克舒和他的亲兵一落后。还没等叶克舒把话说全,吴三桂已下令明军将叶克舒乱刀砍死,这个满人的勇将就这么窝窝囊囊地死了。
阿巴泰只好打消了投降了主意。满人对辽东数十年的烧杀抢掠。让关宁军上下都对满人恨之入骨。他们又怎会在已方大胜时容忍满人的投降,满人终于吞下了他们自己酿出地苦果,到了此时连投降都不得。
这三天来,阿巴泰等人吃不能好好吃,寝不能好好寝,加上连败数场。无论是体力还是士气,都已到崩溃地边缘,此时见到了前面地唐军,剩下的最后一丝希望也失去了。一些士兵失望之下,拨出自己的兵器就要自尽。
后面又是一道高高的烟尘飘起,高杰用猜也知道肯定是明军,他举起了望远镜一看,果然,这是一队有数千人的明军,此时明军的壮态也比满人好不了多少,为了追击满人,他们照样三天不眠不休,只是**虽然疲累,精神却都很饱满,三天来,他们痛痛快快地追杀着以前的大敌,从末有过这样的爽快,尽管吴三桂心忧不知去向的唐军,但谁也不愿意放弃对满人地追杀。
1...140141142143144...2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