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李自成新传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老茅
第二天一大早,城下的唐军已开始动了起来,唐军带来的二十门火炮全调了出来,黑洞洞的炮口直指向辽阳。
辽阳城也毫不示弱,满人的所以火炮都集中在辽阳,从盛京拆下来的火炮就有四十多门之多,加上辽阳本身和从各城运来的火炮,大大小小一共一百多门,这也是岳托,叶臣,篇古三人有信心坚守城池的原因。只是满人的大炮多是老式的青铜炮,一般的射程只有数百米到一千米之间,响声虽大,威力却小。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四十二章 毁家起义
刑红娘见李信要改名立誓,觉得自已是不是逼他太过了,忙道:“改名则不必了,大哥只要坚定了决心,我相信你一定能带大家走出一条道来。”
李信摇了摇头:“不,这名非改不可,改名之后,以前忠于朝庭的李信已死,活着的李岩则是一心推翻朝庭的反贼。”
刑红娘还想再劝,转念又一想,只要他肯随着造反,改不改名就由着他吧。
第二天,李岩和刑红娘的人马赶到了李家寨,整个李家寨顿时人喊马嘶,李家寨只有数百户人家,这上万人马只能扎在外围,自己埋窝造饭,刑红娘自己只带着数十骑人马和李家寨出来的数百人一起进入寨中。
汤氏听到丈夫回来,虽然还有满腹的忧虑,但到底是欢喜要多一些,亲自迎到了大门口,见到了刑红娘也是满脸喜欢:“妹妹,几年不见你越发出落的标致了,快请进吧。”
汤氏是个标准的官宦小姐,长得眉清目秀,一身的书卷气,只是身子却不太好,经常药不离身。
刑红娘欠了一下身:“妹妹拜见嫂嫂。”
汤氏拉了刑红娘就往屋里去:“自己人多什么礼,这次若不是你相救,你大哥就要死在牢里了。”
刑红娘重新走进这座五年未到的府中,大为感叹,为了不连累李家,刑红娘上山后就从来没有再踏进李家的大门。没想到,没有了她,李家还是免不了要受灾。
在李家地大厅内。
李氏一族的人围了一大圈,见到李岩进来,纷纷七嘴八舌。这个道:“贤侄。你受苦了。”那个道:“贤侄。听说宋县令已经死了,是不是真的……,“大哥,官府会不会把我们李家寨围剿了。”
李家寨已兴旺了上百年,尤其到了李岩父亲一代,李精白官至山东巡抚,李家寨中人无不沾光。听到李岩被人陷害关到了牢里,李家寨上下纷纷揪心不已,李岩地夫人汤氏本想变卖家财,让李仵带着银子上下打点。哪知这次李岩竟是犯了杞县豪绅的众怒,由侯正宗牵头,杞县的壕绅纷纷出钱,一定要致李岩于死地。
李岩一家地财力又如何能与杞县众多富户相斗,李仵在开封奔波了数天,银子花掉了一大半,才发现不对头,他只好寻找红娘子帮忙,刚好刑红娘也得到消息,两人才合伙杀进了杞县。
只是此举却让汤氏和李家寨地人吓坏了,这无异于杀官造反,只是他们没有能力能拦住李仵,只能听天由命,见李岩回来,纷纷上来打听消息。
汤氏见大厅乱糟糟地,拉着刑红娘的手道:“妹妹,这是他们男人之间的事,你到我房里坐坐,我帮你梳洗梳洗。”
刑红娘这几天急着救李岩,虽然知道杞县有内应,排兵布阵却丝毫不感大意,一方面要防着杞县的官兵将李岩送到开封,一方面又要防着开封的官兵会对杞县增援,事事都得她亲历亲为,也是数天没有梳洗,身上正痒的难受,此时听到汤氏地话,也就随着汤氏朝女眷的房中走去。
厅中李岩的话传来:“各位叔叔,伯伯,李家的长辈在上,李信不肖,此次遭人陷害,被迫起义,致使李氏全族受我连累,不得安居乐业,心中十分难过。区区苦衷,万恳鉴谅,不加深责为幸。”
厅中地众人听到李岩亲耳说出起义的话,有人怅然若失,有人干脆就滩在了地上,也有人欣喜万分。
若是李岩起义,官兵无疑会派人来剿,官兵军纪败坏,一旦来到,必是奸掳烧杀,无恶不作,那时李家寨上下不论亲疏远近,都难逃玉石俱焚,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无不感到大祸临头。
一些年轻人却刚好相反,他们平时见多了那些壕门大户对普通百姓的欺压,早就心中不平,此时听说要造反,无不热血沸腾。
李岩家中作为李氏最大的一支,平时对那些子侄多有照顾,有条件的人李岩还教他们读书识字,因此许多李氏的子侄都眼光不浅,知道现在大明已经是日薄西山,盼着能够跟着李岩打出去,说不定以后能博个封妻荫子。
不管是欢喜的也好,忧愁的也好,听到宋县令死在救李岩的一群饥民手里时,都知道李家寨已经没有了退路,许多心急的人已悄悄赶回家里收拾细软,金银等值钱之物,不想跟着造反的就想躲到临近的亲戚家中,暂避过一阵风头再说,无牵无挂的就等着李公子下令,马上也就要毁家起义。
汤氏带着刑红娘回到了内宅,突然握着刑红娘的手道:“妹子,你要救救你大哥。”说完就要跪下。
刑红娘忙拉住汤氏的手道:“嫂嫂不必如此,有何事尽管吩咐就是。”
汤氏道:“我知道妹子为了你大哥去攻县城,已冒了极大的风险,我不该怪你,只是你大哥家中世受国恩,万不能做出那种背叛朝廷,身陷不义之事,还请妹妹能劝劝你大哥,千万别一时冲动,做出终生后悔之事。”
刑红娘正色的道:“嫂嫂,你糊涂啊,现在大哥哪还有退路,你难道要大哥引颈就死不成。”
汤氏回道:“当然不能引颈就死,他们兄弟若能隐名埋姓,茫茫天涯,到处都可以藏身。等过了三年五载,是非水落石出,沉冤昭雪,也就可以重新回家了。”
刑红娘道:“除非大哥能逃到唐军的领地,否则天下之大,朝庭一发出海捕公文,自然可以凭图捉拿,又如何能逃?”
汤氏半响不能作声,在她看来,唐军同样是反贼,她虽然听到一些唐军才是真命天子地传言。却全然不信,她大门不出,虽然看过许多书。到底不了解民情,在她看来,大明三百年的江山还稳固的很。若是让丈夫投到唐军哪里。即使只是暂时躲避。那也已造反无异。
“妹妹,那该如何是好,难道非反不成。”
“反,若不反大哥和嫂嫂都只有死路一条,若反,则能死中求生。说不定朱家王朝马上就要亡了,到时大哥和嫂嫂身上地一切污名就不会再有。”
汤氏哽咽的道:“我从小体弱多病,嫁与你大哥已经八年,不曾为他生下一男半女。在家中也只能描龙绣凤,却帮不了你大哥多少忙,还要时时拖累于他,到今想来,仍对你大哥有愧于心。如果你大哥真要起事,我更是成了累赘。”
刑红娘安慰她道:“嫂嫂放心,日后你随着大军,用不着你临阵杀敌,我们也不会让官兵到冲出你跟前,你读书识字,帮大哥管一管粮草账目也很好。经过几次阵仗,你的胆子就会大了起来。你身子弱那是因为你整天在闺房里,以后露天野地,骑骑马,坐坐轿,风吹日晒,不要多久,你地身体就会好起来地。”
汤氏没有半点开颜:“贤妹,五年前我就有意撮合你们两人,只是你不愿锁在这深宅大院,才没有答应,如今你大哥也要走上这条路,日后兵荒马乱之中,刀光剑影之场,生死存亡决于呼吸之间,贤妹如今还是云英未嫁之身,我今日就重提此事,望你能嫁给你大哥,日后你们两人能够相影相随,互相扶持,我在九泉之下也可以放心了。”
刑红娘毕竟是黄花闺女,一听此事,马上涨红了脸,连汤氏话中有决死之意也没有听到,正色地道:“嫂嫂不要胡思乱想,我与大哥之间清清白白,日后大哥身边只会有嫂嫂。”说完就赶忙找借口退了出去,连要进来梳洗都忘了,脸上一直火烧火辣地。
当晚,整个李家寨都忙忙碌碌,大家都在收拾东西,要投亲的投亲,要造反的造反,李岩这些天在牢中一直休息不好,洗刷过后,和夫人汤氏说了几句话就早早睡下了,并没有发现汤氏的异常,李岩开头是百般不愿造反,只是定下来后,反而安下心来,睡得分外香甜。
汤氏本来还想劝劝李岩,看他能不能悬崖勒马,歧路回途,只是听了刑红娘一番言语,也知丈夫若不走这条路实在是难予活命,几次话到嘴边又忍了下来,见丈夫睡得香甜,她悄悄解下一段白凌,写好遗书,就在厅中悬梁自尽。
李岩第二天早上起来才看到汤氏挂在梁上的尸体,他顿时大哭,想起这些年夫妻恩爱,没想到她却会如此想不开,都怪自已昨夜睡的太死,以至于连动静也听不到。
众人听到李岩房中地哭声,急忙过来查看,才发现汤氏已死,一时李府上下悲声一片。
刑红娘听到哭声,也急忙来到李岩房中,看到房中的情形,她才回想起昨天与汤氏的谈话,可恨自己一时害羞,竟没有听到最后一句话中的绝死之意,她心中内疚万分,帮汤氏整理衣裳,在桌上发现了汤氏留下地一封信,上面却是让她和李岩一起亲启,刑红娘隐约猜到信中的内容,她不敢看,交给了李岩。
李岩哭的肝肠寸断,看到了信连忙撕开,汤氏在信中表示自己纤纤弱质,实在无法追随丈夫过那戎马生涯,同时也不愿留一个贼妇的名声,让他与刑红娘结成连理,今后互相扶持,她在九泉下也能安心。
李岩看完信,口中连连大叹:“糊涂啊,糊涂,她怎么为了一个名声就甘愿这么寻死了事呢?”
李仵也瞧见了信的内容,在旁劝道“大哥,嫂子本是大明开国功臣之后,出身于世代簪缨之旅,遇到这样毁家造反的大事,心中糊涂起来,不足为奇,如今错已铸成,还是要尽快给嫂子安排后事才是,官兵随时可能来,我们实在没时间担搁了。”
李岩才重新站起来,擦干了眼泪:“不错,我们没有时间担搁,通知全府,今天上午就给大奶奶发丧,下午拨营出发。”
李仵应了一声,又忍不住道:“大哥,上午发丧,连象样的棺材也没有,是不是太急了一点。”
李岩看了他一眼:“如今还有时间吗,到全寨看看,总能找到一副棺材,只能把你嫂嫂草草收敛,若是因为她的丧事担搁了时间,你嫂嫂在九泉之下也不能瞑目。”
当天上午,李岩替夫人刚刚办完了丧事,正要拨营时,刑红娘派出的斥候来报:“红帅,有两路官兵朝杞县而来。”
刑红娘忙问:“有多少人,可知是谁统领。”
“回红帅,一路是河南巡抚李仙风亲自带队,足有五千官兵。”
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竟然是巡抚亲来,尽管他们已有预料,若是官府得知县城被攻占,县令被杀,肯定会重视,但没想到会重视到这个地步,此时刑红娘的人马和在杞县新招的灾民加上李家寨的人已有上万人,但良莠不齐,纯粹是一群乌合之众,恐怕比起刑红娘原先的战力也不如,漫说五千人,就是来个一千官兵也不一定能敌。
“另一路呢?”
“回禀红帅,另一路人马是从商丘而来,大约有一千五百人。”
众人一听,另一路总算没有那么多人,否则,被官兵二路夹击,这上万的人马恐怕马上就要大祸临头了。
杞县正处于开封和商丘之间,显然是两边的官兵得到情报后马上派兵出来,想抢先将这股义军围剿,免得对开封有威胁,他们之间现在肯定都没有联系,若是此时义军要走,虽然两边都还有一定距离,可是官军发现后肯定会衔尾追击,义军中多有老弱,虽然有许多青壮,但也是灾民,身体并不好,若让官兵毫无顾忌的追击,肯定摆脱不了覆灭的命运。
李岩和刑红娘对望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战意:“打。”
若要打,当然得先择从商丘来的一路,若是打得好,将这路官兵歼灭,商丘已空虚,说不定还可以夺得商丘,那时李仙风的这一路官军也肯定会有顾忌,到时义军声势大振,是走是留,都可以选择了。
一旦定了下来,李信马上命令将李家寨毁去,他亲手点燃了家中的房屋,眼看着昔日的亭台楼阁化成了一片墟无,李岩忍不住心酸,其他人看到家中燃起的大火,虽知此时不烧,官兵来了早晚也会被烧,许多人还是忍不住放声大哭。
今天周六,仍然两章,算是补上周二的欠帐。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四十三章 礼尚往来
若是从双方火炮的威力来看,唐军的二十门大炮足可以将辽阳上百们火炮一起压制,可惜唐军远道而来,补给不易,唐王给他们的计划也只是阻击皇太极的大军而已,并没有要他们攻占满人的老剿,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高杰和刘宗敏两人发现满人的虚弱后,竟然想一举将满人荡平。
两人所带的炮弹已在第一次阻击满人时用的差不多了,以至于现在只有不到一百五十发的炮弹,他们虽然派人向高立功报告这里的情况,只是若要等高立功的援兵或者补给来到,至少也要一两个月,两人又如何能等。
此时的辽阳分为老城和新城,老城分南北两部分,北城面积小,人口相对也少;南城面积大,又为闹市之区,从大明洪武年间开始建设,城内街道纵横修直,贯通东西南北各城门,并外出郊野与各方驿站、驿道相连,城内布局井井有条,有如棋盘一般规整。
辽阳老城内驻军最多时达到了两万五千多人,这么多的驻军给辽阳带来的繁华可想而知,店铺、茶楼、酒肆林立,明代诗人张鳌在其所著《辽阳歌》中曾对辽阳商业的盛况有过这样的描述:“辽阳春似洛阳春,紫陌花飞不见尘。”
可惜老城的繁华已经一去不复返,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以汉人范文程为军师,于第二年三月在萨尔浒大败明兵。六月取开原,七月下铁岭,八月灭叶赫。明熹宗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三月十三日攻陷沈阳。
沈阳一失。辽阳以北地居民,逃走一空。三月十八日,努尔哈赤对诸王臣说:“我们已经拿下沈阳。敌兵大败。可率大兵乘势前进。攻取辽阳。”部署完毕,即麾军南下。
努尔哈赤先在太子河畔打败明将李秉诚、侯世禄、梁仲善、姜弼、童仲魁等五万来援兵马,然后从辽阳的西城而入,攻陷辽阳,辽阳被陷当天,努尔哈赤带领八旗贝勒、大臣。进入城内,驻于经略衙门,谕令汉人削发归顺。
后金进入辽阳后,在城内城外大肆抢掠。获得金银财货堆积如山,牲畜无算,抓获大量的人口充作奴隶。当时有些抗拒地,悉行屠杀。七天之内,就杀戮明朝兵民近八万,激起城中居民的奋起反抗,整个辽阳死尸遍地。
后来,努尔哈赤定都在辽阳,以辽阳城池虽大,却多年失修,已残破倾妃为由,在东岸五里处另筑了一座新城,名曰东京城。南北宽八百八十六米,东西长八百九十六米,四面共开八道门,城内西北高处筑御政大殿。
东京建成后,里面住的全是满人重臣,只是东京作为后金地都城只有三年时间,三年后迁都沈阳,迁都后,东京城其实已被废弃,旧城地一些满人迁了进去,其他汉人和各族人口还是习惯住在老城,而且东京城实在是太小,其他人就是想住进去也不可能。
东京城此时有满人不过万人,兵力不足一千,可唐军驻于辽阳城下,东京地满人却如同芒刺在背,不拿下东京,让唐军对辽阳的进攻也不会舒服。
只是东京城虽然修建只用了一年时间,却修得高大魏峨,唐军要想拿下东京城,不用火炮当然不行,只是唐军的炮弹本来就少,若是浪费在攻东京上,那对辽阳老城的进攻又该如何。
事实上却不容唐军拖下去,唐军火枪的弹药虽然充足,但满人对唐军的坚壁清野却让唐军地粮食紧迫,虽然唐军尽力搜集,甚至掠夺,但唐军的粮草一直没有超过二十日所用,到了辽阳城下,军中的粮草只剩十五天了,十五天内不拿下辽阳,或者是东京的任何一座城,唐军就不得不宣告攻城失败,二万人得为粮草奔波。
高杰、刘宗敏和一干参谋商量推演了半天之后,对于缺少炮火支援地唐军来说,十五天拿下数十万人的大城殊无把握,不如只攻击东京城,只要拿下东京城,获得里面的粮草补给,若是辽阳一时难予攻下,也可以等高立功的后续兵力来到。
东京城和辽阳老城有一段数公里的长城相连,切断东京城与老城的联系并不困难,唐军计议已定,布置好营寨的防守后,唐军首先在辽阳城下耀武扬威一番,才调转头开始对东京城进行攻击。
唐军首先断开了连接两城的长城,这段长城完全是仿明长城建成,有完整的防护措施,藏兵洞,瓮城,箭探应有尽有,只是兵力太少,虽然满人料道唐军肯定会首先切断两城的连接,也抽不出更多的兵力来守护这段数公里的城墙,唐军用火枪轻易的将城墙上的满人压制住,派出人靠近城墙,用火药将中部一段数十米的城墙炸塌。
虽然将两城断开,可是真正要攻城却很麻烦,除了二十门火炮,唐军攻城的器械一样也没有,如果有充足的炮弹,唐军自然可以凭借火炮来打来缺口,可惜唐军就是把一百多发炮弹全部打完,也不见得会在东京城上打开一个缺口,东京城高十米,厚达九米,全是取用明朝修建长城的城墙砖建造,唐军只得老老实实用了三天的时间,在附近伐木制造攻城器械。
到了第四天,唐军才开始了攻城,唐军攻城的第一天就是急风骤雨,除了一万人监视辽阳老城的动静外,另外一万唐军分成三波,逼迫一万多满人炮灰,对仅有一万人,兵力不过千人的东京城展开了一浪又一浪的攻击。
博洛满脸悲愤,他带头冲在了前头,口里不停的咒骂唐军,唐军见到东京城防难攻后,借着打造攻城器械地三天时间。将原抚顺的一万多满人调了过来,让他们充当攻城的炮灰,若是博洛知道投降后。汉人会如此对待自己地族人,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投降,可惜此时却悔之晚矣。
博洛是阿巴泰的儿子。又是第一个主动投降唐军的将领。唐军对他地待遇很好。本不需要他来攻城,只是博洛却不能原谅自己,看着被驱赶着攻城地族人,他主动请求加入攻城地队伍中。
东京城内的满人也知道已到了生死关头,决不能因为城下是自己的族人就手软,否则一旦城破。自己也只能和下面充当炮灰的族人一样命运,被迫去攻辽阳老城,这种事他们经常做,自然知道其中的厉害。汉人有多少城池就是因为守军的心软才会被满人攻破。
汉人不是自许仁义吗,怎么也会使用这种手段,这应该是我们游牧民族地专利才对,不过,他们虽然大骂汉人卑鄙无耻,却也被这招逼得手忙脚乱,城下许多都是白发苍苍的满人,还有许多年幼的小孩,他们也只能狠着心,用弓箭,滚木,擒石狠狠的射杀爬城地人群。
唐军进攻的第一天,城下留下了一千多具尸体,多数是被驱赶上前的满人,唐军伤亡不到百人,就成功的让城头付出了三百多人的伤亡。唐军夹杂在人群中不时向城头的守军用火枪射击,让守军防不胜防。
以这种速度下去,东京城不到三天,就会陷入无人可守的境地,高杰和刘宗敏对这种进度很是满意,其实若是换了唐军其他将领完全不会用如此阴损的战法,只是高杰和刘宗敏两人都是胆大包天之徒,唐军一路上又见多了满人对辽东的破坏,唐军上下无不义愤填膺,才对使用这种攻城之法也毫无顾忌。
“你不能进去!”
“放开我,我要见大将军!”
正当高杰和刘宗敏两人和军中的参谋在推演对辽阳老城的攻防时,大帐外传来了一阵吵闹声,看了今天的进攻,唐军上下都认为东京几天就会攻破,下一步对付辽阳老城的进攻才重点,他们已预先开始老城的攻防推演。
高杰听到吵闹声,皱了一下眉,谁敢在主帅帐前喧闹,刘宗敏见了主将的脸色,忙亲自出帐查看,门外一人满身的征尘,正欲往帐内闯去,却被大帐的守卫拦住,那人虽然不敢反抗,却一直在大声叫嚷。
刘宗敏仔细看了一下才叫道:“博洛,你想干什么,这里是帅帐重地,岂容你乱闯,你不要以为我们看重你就可以为所欲为。”
博洛白天征战的衣服尚未脱去,身上到处是血迹斑斑:“博洛不敢,只是有要事要见大将军,却无人肯通报,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刘宗敏道:“你回去吧,大将军没有时间见你,你白天的表现很好,我们会给你相应的奖赏。”
“博洛不是为奖赏而来,而是有事要当面询问大将军。”
“我已说了,大将军没空见你,有事攻下东京城再说,你可以回去了。”刘宗敏朝几名守卫示意,让架着博洛离开帅帐。
“大将军,我博洛不惜背叛族人,率先投降于你,又在城下浴血奋战,难道就不能换得见你一面吗?”
高杰的声音从帐内传来:“让他进来。”
几名卫兵放开了扭住博洛的手,又将他全身搜了一遍,确定他身上没有带兵器才放他入内,刘宗敏也跟着进去。
博洛一进帐中,见到高杰就跪下,道:“大将军,博洛有一个请求,请大将军务必答应。”
“讲!”
“大将军,这些满人的老弱妇孺都是随我投降大将军的,他们也是大唐的子民,请明天不要再派他们上阵了。”
博洛说完已是泪流满面,白天,他冲在最前面,亲眼看到一路倒毙的满人妇孺,那里面有白花苍苍的老人,更令他心痛的还有无数的小孩,有些满人的年轻妇女,怀里还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也被唐军驱赶了上来,这些都是满人的希望啊,若他们都死了,那满人会存在吗?
抚顺城里有一万四千多满人,除了近四千人和投降唐军的士兵有关连被赫免外,其他一万多人全部被赶上了战场,
“不行,我唐军的勇士不能白白拆损在攻城的消耗中,只要前面有城池没下,他们就不可能撤下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