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李自成新传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老茅
遂率千人进行巷战,闫应元身中三箭,自知难以突围,拔刀刺胸跃入湖中。忽然有几双手把他拉了上来,那是敌军的。他被俘后,汉奸刘良佐抱着他就哭,博洛亲自劝降,闫应元骂不绝口,英勇就义。
城破后,恼羞成怒地清军屠城泄愤,城中军民奋起反抗,无一投降,等到清军封刀时,二十余万江阴人,仅留下五十三名活口。
当然这一个时空,满人连老巢都被唐军所战,自然再也不可能发生此事,郝摇旗选择到达江阴的时间为太阳刚出来不久时分,江阴的民众望着海上突如其来的宠大舰队,都是惊愕万分。
此时江阴的知县为林之骥,他在另一个时空中,满清占领应天府后就挂印而去,属于那种无多大能力,但对气节还是看重的书生,听到唐军从海上铺天盖地而来,顿时慌了手脚。
主簿莫士英向他劝道:“大人,唐军势强,不可相抗,何不早降,仍不失富贵。”莫士英却是一个软骨头,在林之骥挂印而去之后,他当起了代理的县令,马上投降了清军。
唐军到底不同于清军,大势已去之后,林之骥无法可想,只得答应了投降,唐军兵不血刃的进入江阴,应天府的门户就此向唐军趟开。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九十四章 大战重
在郝摇旗到达江阴时,唐军已完全撕下了与弘光朝和平共处的面纱,唐军大将刘芳亮、拓养坤和左光先三人分别在扬州和和州(今和县)方向对弘光朝发起了进攻。
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周朝属扬州之邑,春秋、战国属楚。秦嬴政元年,置历阳县,属九江郡。汉属淮南国,晋属扬州淮南郡。唐为和州,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宋沿唐制。明直属南京。
和州地处皖东,长三角地区的边缘,为江淮水陆之要冲。左挟长江,右控昭关,天门峙其南,滨涂环于北,这里有西楚霸王项羽拔剑自刎的乌江、李白驻足吟唱的天门山、刘禹锡贬谪和州的居所“陋室,”明太祖登临点兵的镇淮楼。
无论是扬州还是和州,都是应天府的最后一道屏障,无论何处丢失,南京马上就直接面临着唐军的进攻,弘光朝上下顿时紧张起来,谁还顾得上身后江阴的丢失,毕竟从江阴到应天府,水道还有四百里,比起扬州和和州迫在眉睫的危急来,差得太远。
此时王泽的使团还在浙江境内,根本就没有到达福建,听到如此大变,只得停下了脚步。而弘光帝还抱着一丝希望,派人分别到刘芳亮和拓养坤两人军中,要求解释误会,并愿向唐军赔款。
刘芳亮对待弘光朝的使者颇为客气,亲自接见,不过一句话就将使者的脸吓得发白:“本督此番是为灭明而来,弘光朝不灭,本督决不收兵。”
而拓养坤出身绿林,性情火爆,为将多年还难改本性,听到弘光朝使者过来。直接吩咐士兵将其割耳驱逐出去。连左光先的求情也毫无用处,使者只能用手掩着失掉的双耳凄凄惨惨的回到应天府。
弘光朝上下顿时死了求和的心思,只是扬州有史可法还可以抵抗。和州却面临兵力不足,无大将应对的局面,唐军已在和州城下集起了二万大军,和州的兵力不足五千,如果不派兵救援,只怕数天之后就会被唐军攻下。
弘光朝在应天府还有四万大军。但能领兵之人却几乎没有。一班文臣策手无策。最后兵部尚书阮大城无奈,只是亲领了二万人前往和州救援。
首先发起进攻地是扬州地刘芳亮大军,刘芳亮本来以淮安府吸引住史可法的大军,史可法的军队屯于城下一月之久,早已疲惫不堪。只要派出数千人就可以击溃这支明军,刘芳亮正准备如此做时。却被李鸿基派出地特使制止,最后功亏一篑,被史可法发现了谁安城中有异,及时逃离。
等到刘芳亮发现史可法大军逃走时,再想追击已经是来不及了,淮安府苦守一个月的成果顿时化为乌有,让刘芳亮颇为郁闷,只是不让他先前出击,仍是皇帝亲自下的命令,刘芳亮虽然不甘心,也无可奈何。
李鸿基不让刘芳先前对史可法出击,自然是不愿打草惊蛇,弘光朝在浙江的实力还是不弱,刘芳亮就是消灭了史可法的数万大军,也不会对弘光朝的实力减弱太多,反而给了弘光朝从容退到浙江地机会。
李鸿基自然不愿在浙江再和弘光朝大战一场,浙江此时有二十万大军,就是再无战力唐军也得付出不小代价,再说在浙江大打出手地话,把浙江弄地惨破,更非是李鸿基所愿,只要在应天府一战成功,将弘光朝先灭了,再迫降浙江的明军才能将损失减到最小。
只是要将弘光朝消灭在应天府,非要有奇兵不可,否则就这么直愣愣的攻过去,弘光朝抵抗不住,逃跑的速度可不会慢,郝摇旗的东海舰队就被当成了这支奇兵,李鸿基才不让刘芳亮对弘光朝打草惊蛇。
唐军养精蓄锐数月之久,眼看到手地肉又飞了,自然憋了一肚子火,刘芳亮一到扬州城下,便率军每日强攻,城下每天都大炮轰鸣不止。
这次唐军准备充分,城下大小火炮近百门,唐军已经不再需要那些乱七八糟的各种攻城器具了,除了大炮,唐军连云梯也很少用,其它撞车,楼车之类统统被唐军抛弃。
因扬州靠江,唐军并没有选择四面围困,只是分攻北门和东门,每一面墙下,唐军都准备了五十多门大炮,对城墙进行轰击,打开缺口后再出动步兵进入城中。
扬州被攻地第一天就险象环生,被唐军的火炮打开了数个缺口,密密麻麻的唐军向缺口涌去,而明军被唐军的火炮之威轰击的仿佛丢了三魂七魄,城中空有数万兵军,竟然无人敢上去迎战唐军。
眼看扬州就要被唐军轻易攻破,史可法不顾自己文弱之躯,亲自杠着大旗守在一个缺口旁,大喊“杀贼!杀贼!”
他的亲兵为了保护他,奋不顾身的挡在史可法的前面,冲上来的唐军毫不客气,用火枪向着史可法猛烈射击,明军在史可法前面死了一层又一层,最后缺口竟然被明军用自己的尸体堵了上来。
后面的官兵才如梦初醒,用早已准备好的各种砖石将缺口重新堵上,刘芳亮见失去了机会,怕接下来唐军会有无畏的伤亡,鸣响了撤军的信号,唐军如潮水般退了下去,扬州城才堪堪守住。
接下来唐军又用大炮重新打开了不少缺口,不过,明军经历过一次炮火,已不象初时那么震憾,在军官的严令督促下,明军的官兵冒着唐军的炮火一直坚守在城墙的最前沿,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将各个缺口堵住。唐军再也找不到第一次可以轻易进城的机会。
双方的战事成拉据之势,史可法慢慢稳住了战线,不过,扬州每天在唐军的炮火之下都要付出巨大的伤亡,而唐军只是消耗一些炮弹而已,很少再出动大规模的步兵攻击,只是慢慢给扬州的明军放血。
唐军对和州的攻击却是另一番景象,唐军地两个主将拓养坤和左光先两人分攻北门和西门。两人仿佛比赛一样。一个比一个攻得猛烈。炮弹象不要钱一样雨点般落到了和州地城墙上,和州城小,五千名官兵守城已算得上重兵云集。
偏偏唐军的火炮射程极远,全城都在唐军炮火的覆盖下,明军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躲藏地安全之所,唐军炮击了一天都没有停止,和州的城墙已是大段大段塌陷,守城的官兵更是死伤惨重。士气全无。许多人打定主意。只要唐军一攻进城,就投降了事。
唐军看到城墙破败,却没有出动步兵攻击的意思,到了天黑炮击就停了下来,第二天。又开始了炮击,明军走投无路。投降无门,一个个叫苦连天,总不能对着唐军的大炮投降吧,只得苦苦坚守。
等到阮大铖率军到了和州时,和州西、北两面城墙完全塌陷,城中也是坑坑洼洼,明军五千人马伤亡大半,说不出的凄惨,阮大铖和身后地明军看得暗暗惊心,阮大铖差点想丢下大军就此逃回应天府,想到若是丢了和州,应天府也不一定安全时,才止住了逃跑地念头。
发现明军来了援军,唐军停止了攻击,拓养坤派人进城,要求明军全体投降。
和州原先地守军都恨得咬牙切齿,援兵没到之前,你若随便派一个人来,大家肯定没有二话,投降了事,现在援军到了,这里作主的人也换了,敢情你以为援军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投降啊。
际大铖面对唐军劝降的使者也是为难,他看到和州的惨状已是心惊,不过,自己的两万大军到了战场一兵未动就投降,实在也说不过去,他只能添着脸道:“不如请贵使向拓将军回复,给本部堂三天时间考虑如何?”
那名唐军使者在军中地职位不过是一名最小的武官,却颇有胆识,面对弘光朝地兵部尚书毫不客气,喝斥道:“要降便降,不能等我大军攻城,尔等再想降也无机会。”
际大城到底身处高位,被唐军这么一个小兵喝斥再也拉不下脸:“好,本部堂就在城中等你们来攻,来人,将使者送出去。”
那名唐军使者哼了一声:“敬酒不吃吃罚酒!告辞!”说完,头也不回的向城外走去。
阮大铖的几名家兵看得大怒,他们跟在主人身边,什么时候不是耀武扬威,如何受得到了唐军一个小卒的羞辱,其中一人向阮大铖劝道:“大人,唐使太过无礼,不如杀了祭旗。”
他满以为能得到自家主人的赞赏,哪知却被阮大铖一个大耳光刮了过来:“胡闹,如此一来就和唐军不死不休,我们哪还有退路。”
阮大铖的亲兵只能无语,搞了半天,自家的大人还是想投降,却是不肯爽快。
他们哪知道阮大铖的心思,大唐和弘光朝之间孰强孰弱,他一清二楚,眼看唐军撕破了脸,他料想弘光朝很快就会支撑不下去,如今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唐军投降。
只是刚到这里就投降,他却怕身后的名声难听,好歹也要支撑半天,成全一下自己的名声,到时再降,就是为了保全将士们的性命,迫不得已,反正投降的人多了,大家也不会把目光集中到他一个人头上|本書轉載拾陸k文學網|,有此打算,那名唐军的话再难听,他也不敢如何。
阮大铖既然不肯投降,唐军就再也没有二话,使者一回到营中,马上重新发起了炮击,雨点般的炮弹重新落入城中,将刚来的二万明军炸得哭爹喊娘,四处寻找躲避之地。
见到唐军炮火的威势,阮大铖暗暗心惊,他赶紧命令亲兵帮他找到一个稳妥的藏身之所,只是唐军的炮弹毫无规律,到处可以打到,挨不挨炸,全凭运气,城中的民居也没有一处能够挡住唐军炮弹的攻击,让阮大铖叫苦不迭。
好不容易阮大铖的亲兵在一家大户人家找到了个地下室,相对安全,他毫不客气的将原来的主人赶出来,自己和亲兵住了进去。
等挨到了天黑,阮大铖再也没有勇气抵抗下去,趁着唐军的炮击停止下来,赶紧派出人员向唐军请降。
刚才唐军的炮击中,已有两枚炮弹落到了这户人家中,虽然离他的地下室较远,阮大铖却着实下了一大跳,唐军的炮弹落到哪里就是一个大坑,谁又能保证这个地下室绝对安全,万一被活理,更是连棺材都省下了,哭都没处哭去。
见到阮大铖请降的使者,拓养坤并没有为难,马上答应了下来,并派人通知了左光先,一起进到和州城中。
际大城总算松了一口气,亲自到城门口迎接唐军的大军进城,见到了拓养坤的大旗,跪在地上一动不动,口里道:“罪官阮大城参见大将军。”
拓养坤见到阮大铖一身锦袍玉带,腰悬美玉,虽然人过中年,全身细皮嫩肉,保养极好,倒也是仪表堂堂,只是奸滑异常,名声早已臭不可闻,弘光朝任用这样的人做兵部尚书,不亡也难。
他对阮大铖心中说不出的厌恶,只是对方竟然是诚心归降,也不好太过无理,阮大铖跪在地上,他却不愿伸手去扶,只是淡淡的道:“你能归降我军,也算有功,本将自会向皇上禀报,起来吧。”
际大城听得心中大为欢喜:“多谢将军抬爱,小人一定对皇上和将军忠心耿耿。”正要再拍几句马屁,拓养坤不等他起身,已是一夹马肚,走到了前面。阮大铖抬头不见拓养坤的人影,只得讪讪的起身,跟在唐军的身后入城。
和州一投降,应天府的外围直接面对唐军的攻击,整个弘光朝大为振动,许多人都认为应天府已无兵力固守,商议着要再次迁都。
只是此时迁都已经晚了,郝摇旗的水师在江阴就分出了五千人马改走陆路,这五千人都带了马匹,骑兵何等快捷,早已绕到应天府的身后,将弘光朝逃路的路线彻底封死。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九十五章 南巡之议
此时郝摇旗的舰队已逆流而上,到达了号称长江第一矶的燕子矶,并在燕子矶成功登陆,燕子矶山石直立江上,三面临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因称燕子矶,燕子矶总扼大江,地势险要,矶下惊涛拍石,汹涌澎湃,是应天府重要的长江渡口和军事重地。
可是此时整个弘光朝都在惶恐不安,如此重要的渡口竟然除了衙役没有一个兵丁守卫,那些衙役见了唐军庞大的舰队逆流而上,吓得脱下身上的号衣就溜走了,连给应天府报信的人都没有,直到数个时辰后,唐军的舰队直抵应天府城下,弘光朝才知道燕子矶被唐军所占。
弘光帝听到燕子叽被占,唐军的水师已直抵城下,慌忙召集内阁大学士高弘图、马士英和重臣姜曰广、赵之龙、钱谦益等人相商。
朱由崧近段日子过的并不好,田成被处死,再也没有一个太监敢胆大妄为替他在全城搜集美女,也没有人半夜派人出城替他捕捉癞蛤蟆,朱由崧只得把精力全部放在吃喝上,如今更是肥胖的走几步路就会气喘如牛,弘光朝的重臣甚至怀疑皇帝哪天如果不小心摔在地上,他还能不能再爬起来。
在太临王坤的帮助下,朱由崧坐进了龙椅,众臣参拜完毕,朱由崧喘匀了几口气,迫不及待的道:“唐贼已兵临城下,何去何从,还请各位爱卿速给朕拿出一个主意。”
马士英开口道:“万岁,唐贼势大,如今和州已失,长江天险又不足凭,应天府只有区区两万兵马,守城已是不足,万岁不如起驾前往浙江巡视。”
朱由崧听得连连点头:“好。好,爱卿等皆可以随驾前往。”
朱由崧还不笨,他自然知道前往浙江巡视其实是逃跑,怕在场的大臣担心会被留下来守城而阻止他去。他故意说让大家一起走,那就皆大欢喜口
姜曰广连忙阻止道:“万岁不可听从马大人之言。”
朱由崧睁圆了他的一双小眼,将姜曰广后面的话打断:“姜学士。朕也知应天府是太祖定都之地,不可轻弃,可是现在应天府已不可守,你难道要朕象崇祯爷一样被唐军所擒,蒙受耻辱吗?”说完,朱由崧还挤下了几滴眼泪。
姜曰广连忙跪了下来:“微臣该死。臣非是要阻止万岁出巡。实在是唐军已将出巡之路阻断。若是在城中,将士用命,倘可以等待浙江兵马救驾,若是万岁出巡,臣怕离城不远。就要落入唐贼之手。”
唐军的骑兵出现在应天府的后方,也是近几日之事。朱由籁向来不关心这些军国大事,全部交给了马士英处理,马士英得知后,不敢将此事呈报上去,转而扣压了下来,朱由农一直不得而知,姜曰广此言一出,朱由崧顿时惊得脸色发白,转向其他重臣:“果真如此否?”
高弘图、钱谦益等人自然早已知道了这个消息,只是他们也是束手无策,干脆谁也没有向皇帝禀报,一个个转头等着看马士英的好戏。
马士英见众人都不回答,知道大家是想让自己来出头顶罪,他以前有阮大诚地支持,两人一个把持内阁,一个把持兵部,将权力牢牢撑握在手中,如今阮大诚去了和州,半天时间不到就投降了唐军,让马士英颇受责难,只是皇帝对他还算信任,高弘图,钱谦益等人还是奈他不何,如今唐军已兵临城下,这些东林党人念念不忘抓自己的把柄,马士英心中不由对几人鄙视了一番。
只是他身为内阁首辅,此事也不可能躲过去,见众人不回答,只是硬着头皮道:“禀万岁,城外不过是一些小股的唐贼虚张声势而已,臣以为,以万岁天威,唐贼必不敢阻挡,万岁不必太过顾虑。”
马士英打定主意,你们想给我扣个隐瞒军情的帽子,我偏不如你们所愿,拼命也要鼓动皇上出城,若能逃到浙江当然最后,逃不出去大家要死就一起死。
朱由崧听到只不过小股唐军,果然松了一口气:“如此甚好,此次出巡就由马爱卿全权负责,朕就定在明天离城。”
马士英还没有回答,高弘图等人已是大急,皇帝若是出城,凶多吉少,十有**会落到唐军手中,高弘图马上道:“万岁,城外地唐贼绝不是马大人所说的小股队伍,臣有准确消息,唐贼在城外的骑兵就不下万人,万岁万万不可出巡。”
听到高弘图所言唐军骑兵就有万人时,朱由崧顿时骇了一大跳,高弘图也不是故意夸大其词,唐军骑兵从江阴北上,沿图经过不下七八州县,才绕到应天府地身后,面对唐军滚滚而来的骑兵,没有一个州县敢出兵拦阻,自然分不清唐军到底有多少人。甚至说唐军有数万人地都有,只是高弘图故意漏掉了唐军步兵没说,其实唐军并没有一名步兵,高弘图话中之意却不免让人联想到步兵更多于骑兵。
若是唐军有如此多的人绕到了身后,自然是马士英的责任,至少一个失职不报是肯定的,马士英当然不肯承担这个罪名,大声对高弘图地话反驳,一口咬定唐军不过是小股人马,高弘图是故意危言耸听。
朱由崧自然希望马士英所说是实,如此他还有逃到浙江地希望,如果照高弘图如此说,他除了在城中等死就无法可想了,只是高弘图地说法得到了钱谦益和姜曰广两人的支持,让朱由教实在难予相信马士英所言。
朱由崧想到自己马上就要步崇祯的后尘,最好的结果也是囚禁一生,不由哭了起来,连对马士英欺骗自己的处罚也忘记了。
众人看着也是心酸,姜曰广大声说道:“万岁,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微臣愿前往城墙,领兵守卫应天府,只要臣在,必不让唐贼进城。”
朱由崧哽咽道:“城中只有区区两万兵马,如何能与唐贼千军万马相敌,不如放下兵器投降,朕只要能做一个逍遥地国公足矣。”
众人顿时面面相觑,没想到经高弘图这么一吓,朱由崧胆气皆丧,既然有投降之意,高弘图连忙大声道:“万岁不可,唐贼狼子野心,万岁若是投降,恐怕……”
“恐怕什么,唐贼既然对崇祯爷没有无礼,对朕自然也不会太柯,只是朕从此失去了自由,再想拥有美酒佳肴亦不可得。”朱由籁说完,眼泪流得更急。
众臣都作声不得,若是投降,唐军对皇帝的处置多半是如此,唐军既然没有杀崇祯,也没有杀各地擒获地番王,自然不会杀弘光帝,只是如此一来,大明三百年来的江山就彻底完了。
高弘图放声大哭:“太祖爷,当年你南征北战,张士诚,陈友谅何等英雄,大元更是残暴无比,一一被太祖剿灭,后世子孙却如此窝囊,还没战就想着要投降,太祖爷,老臣无能,到了九泉之下也愧见于你。”
朱由崧被高弘图指着鼻子大骂,却是作声不得,什么尊严,脸面,哪比得上性命重要,若是不降,万一自己没于乱兵之中才真是冤枉。
姜曰广被高弘图一翻话所激,却是顾不得其他,豁然道:“启禀万岁,臣有一言起奏!”
朱由崧此时也是心乱如麻,听到姜曰广有事起奏,忙道:“爱卿请讲。”
姜曰广慨然道:“臣愿保万岁出城,南行浙江。”
朱由崧疑道:“爱卿刚才不是说城外已有唐贼的大股骑兵,不宜出城么?”
姜曰广心道:“此一时,彼一时,刚才是想说服你坚守城池,可是你既然要投降,那还不如出城一博,冲出去固然好,冲不出去,一个死难的君主总比未战而降名声要好的多。但此话当然不能直说。姜曰广连忙措伺应对。
高弘图、钱谦益等人也想到了此点,见皇帝询问,钱谦益忙道:“禀万岁,城外虽然有大股唐贼,然只要将士用兵,拼死一战,未必不能保皇上出去,若是冲不出去,皇上再另作他想也不迟。”
朱由崧大为意动,如果能到浙江继续享受皇帝的生活,他又何尝愿意做唐军的俘虏,至于浙江再能做多久的皇帝,他却不愿多想。
只是朱由崧想起路途颠簸难行,他平时连从后宫到朝会的大殿都难得走路,从河南到应天府的路程他倘且记忆犹新,一路上吃尽了苦头,虽然大路分时间都有马车代步,却还是被颠得全身酸痛,更别说马车通不过之地他不得不走路时,脚上肿起的硕大血泡,至今想来还心有余悸。
朱由崧迟疑道:“爱卿可知,从此地往浙江,道路好走否?”
钱谦益等人顿时哭笑不得,没想到此时皇帝还掂记道路是否好走,其他文臣对兵事都是一知半解,也无人到过浙江,自然不知浙江的道路如何。一时也不好回答。
姜曰广怕朱由农退缩,连忙回道:“请万岁爷放心,从应天府到浙江一路畅通无阻,车马可以直达。”
姜曰广统过兵,朱由崧对他的话总算有几分信心,终于下定了决心:“朕意已决,明天前往浙江南巡。”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九十六章 逃亡之路
“轰隆隆”的声音响起,整个皇宫都好象在晃动,朱由崧此时正在宫中用膳,想起明天就要出城逃亡,望着他原先喜爱的满桌饭食,朱由崧却难予下咽,巨响来后,放菜的桌子都好象跳动了数下,朱由教手一抖,筷子拍的一声掉到了地上,向太监王坤问道:“这是什么声音。”
王坤更是脸色煞白似雪,牙齿都打着颤:“回万……万岁爷的话,好象是大……大炮……炮的声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