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闯王李自成新传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老茅
高迎祥倒是还有一百余万两银子,但倾其所有也不过能买一万把兵器,总不能一点钱也不留吧,义军虽然不发军饷,但许多将领还是很爱财,高迎祥为了笼络他们,也经常不得不花大把的银钱,而且有时要贿赂官兵,也要花钱,高迎祥找大家商议能不能攻打一些富俗的城市,多弄到点银子好购买兵器。
义军人虽众,但大多是新附的农民,没有多少作战经验,兵器的缺少也使他们战力大损,义军虽然让安徽官府疲于奔命,但攻破的只是一些县城,要想攻破大的州府还是很困难,这也是朝庭不急于派兵进剿的原因。
众人议来议去,富有的莫过于合肥,淮南这样的大城,若能攻破一座,胜似破十座县城,义军首选攻淮南,没想到在淮南城下碰了一鼻子灰,淮南城高墙厚,官军与后金打野战虽然不行,但守起城来,就是后金也要头痛,若没有数倍兵力休想攻破,自然不是他们这些乌合之众能比,在淮南留下数千具尸体后义军不得不放弃。
高迎祥一咬牙,将手上的银子拿出来全部买了兵器,此时闯军正在草原和后金交战,巴不得义军的力量越强越好,以便吸引朝庭的注意力,周凤梧作主还送了他一万多件兵器,并给了他们上千枝火枪,有了这批兵器,义军力量大增,正要再攻淮南,好报上次一箭之仇,但牛金星献计道:“天王,淮南城厚,再攻未必见效,不如改攻凤阳。”
高迎祥疑惑地道:“凤阳能有淮南富吗,都说凤阳十年有九年涝,攻这个穷地有何用。”
牛金星道:“天王,凤阳地上穷,但富的是地下呀,天王莫非忘了凤阳是本朝太祖出生之地,那里有他的寝凌,里面金银珠宝必定无数,恐怕几个淮南也赶不上。”
众人本就是无法无天之徒,听说凤阳财宝众多,要挖皇帝祖坟,兴趣大增,都吵嚷着攻凤阳,高迎祥头脑一热,顿时发令道:“好,大伙儿都到凤阳去,挖了皇帝老儿祖坟。”
其实牛金星让高迎祥攻占凤阳,焚烧皇陵,完全是不怀好意,普通人被挖了祖坟尚且要找人拼命,何况是皇帝,高迎祥若挖了崇祯祖坟,必然天下振动,引来朝庭全力对付,简直是自寻死路。
但牛金星自有打算,他早找好了退路,他的心腹手下牛金宝早投靠了闯军,他也由牛金宝和闯军牵上了线,牛金星一方面是想贪财,想从皇陵找到一些好宝贝,另一方面是完成闯军给他的任务,让义军闹得越大越好。
高迎祥率众十万余人,号称二十万大军,向凤阳进发,凤阳为明太祖所建,朱元璋即帝位以后,建都南京,而以临濠(今凤阳)为中都。中都始建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至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停建。由于兴建和使用的时间短暂,没有形成政治中心,但它在城市规划上的某些布局思想,包括它城内的宫殿布局,却影响了明北京城的规划。
凤阳留守朱国相,指挥袁瑞征,吕承荫听到义军率大军前来凤阳,大吃一惊,他们手中只有三千余官兵,他们只得拼命向负责凤阳守卫的漕运总督杨一鹏求救,杨一鹏的驻地远在淮安,远水一时解不了近渴,守城还得靠他们自己,要命的是凤阳城因为是太祖发家之地,为了不破坏风水,凤阳没有城墙,让三千士兵在没有城墙的地方敌十万人,义军淹也要把他们淹死。
朱国相、袁瑞征、吕承荫三人商议该如何迎敌,吕承荫提议全军撤进皇陵抵抗,凤阳本身较小,而且不富,贼军的目的恐怕也是凤阳的皇陵。
皇陵位于城西南7公里处,在陵墓的外围,有3道城垣,形成3城包裹陵墓的平面布局。由于皇陵地处明中都城的西南,为了使皇陵与中都城连为一体,所以皇陵的3道城门都是以北门为正门,而皇陵也因此是坐南朝北,神道与神路置于陵墓之北。皇陵的第1道城是夯土城垣,周长达28里。
第2道城是青砖砌起的城垣,高2丈,周长6里多,四边开四门,皆有高大的城楼。第3道城是皇城,青砖垒砌,周长75丈。
若官兵能退入第二道城墙防守,或许能撑到援兵到来之际,但朱国相和袁瑞征却反对,朝庭有令,擅入皇陵者死,二人生怕以后就是挡住了义军,也会被朝庭问罪,只进入外围城墙还有借口,若进入内城,非死不可,恐怕还要连累家人。
吕承荫无法,弃了凤阳,和众人先进入第一道城垣,若守不住,再进入第二道城,,高迎祥率众赶到凤阳,果然直奔皇陵而去,三千兵丁分布在一万四千米的土墙上,每隔近五米才有一人,如何能守。虽然官兵拼死抵抗,无奈寡不敌众,根本来不及退入第二道城就已全军覆灭。
义军消灭官兵后,都被凤阳皇陵的气派震憾住了,明皇陵陵墓是椭圆形覆斗式大平顶,高出周围地面五米。陵墓堆土而成,封土堆底边东西长五十多米,南北宽三十五米,陵前北部的金水桥向北,有长二百多米、宽六米多的神道,两旁对称排列着雕琢精美的三十二对石像。
高迎祥等人就如土包子进城,看得啧啧称奇,不亏是皇陵,建得比一座城池还要好多了,赫摇旗粗声粗气的道:“天王,朱家的子孙就知道骄奢淫逸,全是从他们祖上传来的,一座死人墓修成这样,不如一把火烧了。”
高迎祥点了点头,众人都是穷人出身,对官府本就没有好感,见了如此精美的陵园,想起自已以前的窘迫的生活,心中自然充满忌妒,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放火烧了最好。
有心急的人马上就要点火,牛金星连忙拦住,指了指地下道:“天王,下面的皇陵还没有挖,现在可不能放火。”
高迎祥恍然,马上命令众人挖开寝陵,果然得到金银珠宝无数,取出各种财宝后,义军把寝陵中的尸骨也抛了出来,和官兵的尸体混在一起,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崇祯后来就是想找到祖宗的尸体重新造坟也不成了。
十数天后,官兵增援部队才到达,义军早已从容而去。
消息传到北京,朝庭一片哗然,崇祯掩面而泣,自道无颜见祖宗,众臣都惶恐不安,这突然而来的恶耗打乱了原来的所有安排,崇祯命令暂停经筵,自己换上黑色的袍服,从乾清宫搬到偏殿,以示哀痛和对自己的惩罚。
根据传统观念,国家有大变,天子德行有亏,是要负主要责任,明朝天下大乱,多年不靖,祖陵又被捣毁,天子应当下罪已诏,崇祯倒毫不含糊,罪已诏马上就拟定好了,但下诏之前,大臣的责任也不能不惩。
凤阳巡抚杨一鹏被捉拿下狱,不久斩于西市,守陵太监杨泽被逮后自杀身亡,凤阳巡按御吏吴振缨远戍边卫,朝庭对闯军的攻势也被叫停,崇祯严令曹文诏先剿灭高迎祥等流寇,与闯军暂时议和。
李鸿基当然乐得暂时休整,同意的朝庭和议,双方暂时互不侵犯,李鸿基还提出双方通商,朝庭不得限制物质进入闯军境内的要求,这于这一点朝庭却不同意,朝庭自许天朝上国,所需物品应有尽有,朝庭最拿手的一招就是贸易战,对蒙古和后金莫不如此,经常因为对方的不恭,关停双方的互市,又惹来的对方的抢劫,被迫开市,这一招朝庭玩了数百年,虽然效果不显,朝庭却经常做,如此才能显示朝庭的富有和气派,开市只是对蒙古和后金的恩惠。
如今闯军为叛贼,朝庭万没有和对方交易的道理,否则就会把闯军的地位和原先的番邦等同,朝庭死咬不放,不肯松口。
随着朝庭对闯军的围团,闯军境内各种日用品渐渐稀少起来,许多来自江南的物品不是价格大涨,就是根本没货,闯军此次缴获的数万车财物虽然大大缓解了这种情况,但过不了多久就会重演,长期下去,对闯军的商业自然会大受影响。
难得有这么一次威胁朝庭的机会,闯军自然不会放过,李鸿基数次向朝庭使者提出,若是朝庭不同意互市,他就是同意和朝庭和平共处,他的部下也会怂容他学蒙古人,金人一样率军来抢,到时双方又只能刀兵相见。
崇祯急于剿灭高迎祥报仇,僵持了一月之久,见没有办法,只好照准,曹文诏的大军才能脱身,朝安徽而去。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一章多尔衮争位
崇祯八年元月,今年的沈阳比任何时候都要寒冷,地上的积雪已达数尺深,天上还在飘着的朵朵雪花,但更冷的却是满人的心,多尔衮已经回来了,带回后金残败的消息,出发时六万满人大军,加上两万汉军,陆陆续续回来的不到一万人,盛京家家带孝,整个新年沈阳都沉静在各家的痛哭声。更要命的是满人上上下下都期望这次到大明打劫又能满载而归,许多家庭现在都已缺衣少食,若不能得到补给,许多人恐怕难挨这个冬天
八名和硕贝勒已证实死了四个,还有二个下落不明,六旗旗主也只回来了正蓝旗固山额真罗色勒、镶红旗固山额真昂邦章京叶臣、正白旗固山额真昂邦章京阿山、镶白旗固山额真梅勒章京伊尔登四人,镶蓝旗固山额真篇古、正红旗固山额真梅勒章京叶克舒两人也下落不明,后金最重要的智囊范文程也被闯军炸了个尸骨无存,满人的权力一下子成了巨大的真空,最让他们不安的还是不知皇太极是死是活。
此时多尔衮兄弟三人的势力一下子暴涨,刚回来数天,阿济格和多铎两人已分别向其它大臣,贝勒探听口风,现后金处于困难时期,大汗又生死不明,必须要推选一个新大汗领导满人重新强盛起来。
多铎等人的游说得到了许多满人大臣贝勒的支持,满人本就有兄及弟的传统,硕托,阿达礼等许多人明确表示支持多尔衮。
这可急坏了那些汉大臣,这些汉人大臣都是皇太极一手提拔出来的,目的就是要压制各个满人亲贵,皇太极刚登汗位时,不但有四大贝勒和他平起平坐,下面的兵马皇太极也只撑握两个旗,事实上的权力也比各旗主大不了多少。
皇太极为巩固自己的汗位,找到机会多次打击其他三大贝勒,又大力提升汉大臣的地位以分化满人亲贵的权力,而这些汉大臣全无根据,能有今天的地位,全靠皇太极重用,许多满人亲贵对他们意见纷纷,一旦皇太极不在,他们极有可能由大汗的家奴重被降为满人大臣的家奴。
如果皇太极当真死了还好办,他们有可能重新得到新主子的重用,万一皇太极还活着回来,立了多尔衮为汗,两人势必要争位,他们这些皇太极曾倚为干臣的心腹恐怕要死无葬身之地。
范文程不在,他们以希福,鲍承先为首联合和硕贝勒岳托,额驸佟养性,谭泰,郎球,济尔哈朗等人压制,多尔衮才没有马上称汗,额驸佟养性更是在满人中得高望重,努尔哈赤曾有言:“无建州便无佟半朝,无佟半朝亦无我建州。”
佟养性是开原人。原居开原佟佳,后自开原徙抚顺,归附后金,隶汉军正兰旗。努尔哈赤以宗女赐为妻,授三等副将。后金天命六年(1621),从军克沈阳、拔辽阳,叙功晋二等总兵官。天聪五年(1631)授昴邦章京,总理汉人官民事务。监铸红衣炮四十具,为后金火炮之始。
佟养性虽是汉人,但他在努尔哈赤早年就以经商为名迁抚顺。初屡以资款助后金,后为大明所觉,被逮下狱。才潜逃归后金。努尔哈赤赐以宗室女为妻,可以说若没有佟养性的资助,努尔哈赤根本不可能以十三副盔甲起家,努尔哈赤才会说出“无建州便无佟半朝,无佟半朝亦无我建州”的话,所有满人对佟养性敬畏有加,有他在,汉人也有了主心骨。
可此时佟养性已躺在床上近一月之久,听到后金大败的消息,病势更是加剧,眼看就要不行了,希福,鲍承先和岳托等人扰心仲仲的来探望佟养性,佟养性此时只能发出微弱的声音,众人顿时感到不妙,岳托向佟养性询问:“额驸,大汗下落不明,多尔衮已咄咄逼人,要求众人立他为汗,不知此事该如何处置?”
佟养性张了张口,发出微微的声音,岳托却一点也听不清,佟养性之子佟普汉连忙贴近了父亲的嘴边才听到佟养性说出了一个字:“拖。”
岳托忙问:“怎么拖?”
佟普智连忙又贴近了佟养性的嘴边,才听到佟养性说出两个字:“过冬。”
岳托明白过来,这个冬天满人过冬衣物粮食都准备不足,大家都盼望能从明朝那里抢来大量的财物,好过个肥年,没想到东西抢到手了,却又被闯军击败,不但大军死伤惨重,就是所有的财物也都被丢弃,那些从战场上逃回来的人更是身无长物,若不加以解决,许多从战场上逃回来的满人恐怕就会被饿死,冻死,佟养性就是想以此借口,让多尔衮解决这个难题,否则他就没有资格问鼎汗位。
岳托再问道:“额驸,若他解决了呢?”
佟养性闭目不答,岳托明白了他的意思,若多尔衮解决了这个难题,皇太极还没有消息,只能说明大汗真的遇难了,立多尔衮做汗也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大汗和大汗的长子都下落不明,在后金这个困难时候,又不能立大汗的幼子继承汗位,除了多尔衮深得人望外,没有其它选择。
众人明白了他的意思,退出了佟养性的病房,当晚佟养性就登腿而归,佟家在此全城哀痛的时刻,本想丧事从简,但得到消息的满人,汉人大臣都来凭吊,佟养性的丧事反而办得隆重万分,大家对后金现在的处境都担心不已,借着这个机会纷纷交换自己的看法。
佟养性一死,多尔衮更是大喜过望,汉人没有了他,等于没有头,支持他的满人亲贵势力大涨,虽然也还有许多人要求等得到皇太极确切的死讯再立汗位,但那些人都是一盘散沙,并不足惧,在凭吊完佟养性之后,多尔衮就招聚众人议事。
一时之间,后金的大殿上在皇太极率军征明后首次又站满了后金的大臣,众人望着许多空置的位置,想起半年前,大汗带领大家共议攻明时是多么意气风发,短短数月,许多人已生死不知,后金更是到了艰难困苦的地步,现在还有分裂的危险,众人心情都沉重已极。
多铎首先发言:“诸位,此次征明,本已功成,但大汗不听劝阻,胜后不及时撤军,还要和不明底细的闯军交战,不但所有的财物被丢失,致使我辽东陷入挨饿受冻的惨景,而且致使我后金损兵折将,损失惨重,后金的数万精兵也埋骨于荒野,使我后金实力大损,如此重大的损失,皇太极必负其责,此刻他虽然生死不明,但我想无论大汗是死是活,他都不配再做我后金的大汗了,我后金的大汗须更换一位贤者,才能重新领导大家摆脱困境。”
众人哗然,虽然许多人都知道多尔衮的目的是什么,但一开头就由多铎提出要废汗重立,大出众人所料,岳托首先反对:“大汗于我后金功绩巨大,此次无论征明,还是对闯军交战,大汗并无独断,仍与众人商议成行,闯军犯我盟友,我后金是不得不与交战,失败仍是不了解敌军实力所到,若要论罪,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你们三人不顾大汗安危,率军先逃,更有罪责。”
众人又都嚷了起来,若要追究责任,逃回来的各旗旗主也难免,杜度打圆场道:“好了,此次兵败,实仍闯军太过狡猾,若要论罪,众人皆不能免,暂不议罢了,现要相商的仍是今后我后金该如何发展,而不是互相指责。”
岳托是代善长子,许多人这次能逃出来,都靠代善拼死挡住闯军,众人都很是承情,杜度之父褚英是代善同母之兄,曾被努尔哈赤立为嗣子,因争权被处死,杜度从小就和代善一家生活在一起,见两人如此说,多铎再也不能把此次战败的责任推到皇太极身上。
阿济格道:“既如此,暂可不必改选大汗,但此非常之期,无人领头却不可行,大家可以选一人暂时统摄众大臣,贝勒,称为摄政大臣,等大汗归来再还政。”
阿济格的话合情合理,岳托也不便反对,至于希福,鲍承先等汉人,满人如此重要的议事,他们现在已没有资格参与,岳托只好道:“如此,可暂选一人摄政,但选出的人必须能解决我族目前缺衣少食的困境,否则就没有必要设此一人。”
阿巴泰,济尔哈朗等人都同意如此办理,多尔衮见不能说服众人选汗,只能退而求次,也同意众人只是暂选一人摄政,等大汗归来再还政,或者有了皇太极已逝的确切消息,再另选大汗。
多尔衮本以为要选人摄政,自己必会当选,没想到他和岳托两人的支持者旗鼓相当,双方互不相让,眼看为了一个临时摄政之位后金又要吵成一团,岳托只好主动相让,多尔衮才如愿以偿,当上了临时摄政。
众人选出了领头之人,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要马上解决满人的过冬问题,一条路是冒着大雪到深山里猎取各种野兽,打猎的肉可以食用,皮毛可以做衣服,由于满人的大军出征,已有好久没有大规模狩猎,山上的野物还很多,在冬天虽然难寻,但多少可以应急。
但多尔衮急于立威,并没有选择这个方法,后金以前缺衣少物,都是派大军到大明内地抢掠,但此时后金实力大减,此时满人除两黄旗留守,没有受到损伤,其余各旗都十去七八,暂时丧失了战力,没有能力去侵犯大明,他把目光对准了一江之隔的朝鲜。
多尔衮提出征朝,众贝勒马上就提起了兴趣,许多人勾起了上次征朝的美好记忆,1627年丁卯(明天启七年)正月初八,皇太极以朝鲜“助南朝兵马侵伐我国”、“窝藏毛文龙”、“招我逃民偷我地方”、“先汗归天……无一人吊贺”四项罪名,对朝鲜宣战。
皇太极命阿敏、济尔哈朗、岳托等人率军东征,阿敏率领三万余骑渡过鸭绿江,攻占义州,济尔哈朗则率领大军进攻毛文龙驻扎的铁山。毛文龙退居皮岛。阿敏认为皮岛隔海相望,没有水师,无法进攻,而义州则被后金轻易攻取,说明朝鲜防御力量很弱,足以取胜。因此,后金把进攻目标转为朝鲜。
阿敏率领大军南下,一面放兵四掠,一面以待朝鲜请和。朝鲜国王李棕得到后金大军南下、定州失守的消息,惊恐万状,将后妃送到江华岛避难。阿敏部将乘胜前进,先后攻占安州、平壤,至中和乃停止前进,驻营安扎。
此时李棕也已逃往江华岛,并命使臣到后金营中投书求和。双方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朝鲜迫于后金的军事压力,基本上答应了后金提出的入质纳贡、去明年号、结盟宣、约为兄弟之国等要求,惟有永绝明朝一条不同意。
最后阿敏让步,向朝鲜表示“不必强要”。三月初三,李棕率领群臣和后金代表南木太等八大臣在江华岛焚书盟誓。虽然阿敏在盟誓上署名了,但是对朝鲜誓文不满意,便令八旗将士分兵掳掠三日,使朝鲜京畿道海边一带“尽成空壤”。随后后金撤军到平壤,奉皇太极命令不再后撤,扬言“大同江以西,不可复还”,又逼迫朝鲜签订了平壤誓约,在中江、会宁开市、索还后金逃人、追增贡物。
后金虽然实力大减,但前次的轻易成功,众人都有把握对朝鲜取胜,何况朝鲜虽然与后金有盟约,但并不真正诚服后金,上次在大军压迫下都不肯答应永绝明朝,现在还经常和大明来往,若此次后金大败传到了朝鲜,朝鲜必定又会蠢蠢俗动,不如先教训他一顿,再索取满人所需的财物。
此时已是冬天,不利于出兵,而且多尔衮的目的也只是财物,不需要朝鲜的再次臣服,为了防止明朝得到消息,多尔衮决定速战整决,只带二旗人马,在崇祯八年的元月,冒着大雪再次入朝。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二章偷得浮生半日闲
西安城内,此时正是鞭炮声声,大街上来人来人往,西安从没有过如此繁华,结束了与朝庭的军事对持,南方的商人涡涌而来,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此时,正是闯军境内众人荷包最鼓的时候,那些远来的商人自然也赚了个盆满钵满,许多人连过年都不愿回去,难怪有人说商人重利轻别离。
闯军上上下下都过了一个肥年,李鸿基也难得有暇,今天带着田玉珠一起出来逛街,本来邢秀娘也想一起回来,却被其它事情伴住了,让邢秀娘好不懊恼。
自从打下了西安,李鸿基一下直被闲在王府,还从来没有在西安逛过,看到了西安的繁华,李鸿基得意的对周凤梧说:“看到了吧,要不是与朝庭结束对持,西安何有今日之景。”
高迎祥挖了崇祯的祖坟,闯军上下都兴奋异常,加上刚刚胜了满蒙联军,所有人都信心暴涨,一心要马上攻打朝庭,若不是李鸿基压制,此刻早已和朝庭打成一锅粥了,哪会有眼前如此繁华的景象。
周凤梧对李鸿基拉着他一起逛街本就不以为然,李鸿基此时已成了朝庭的头号目标,虽然朝庭忙于剿灭高迎祥,但却不表示朝庭不会派人对李鸿基进行剌杀,这种可疑人物贺景已抓了好几批,李鸿基一出来,安全就成了最让周凤梧担心的问题。
李鸿基可不想困在闯王府中,那样做人还有什么意思,本想只带几名手下就出来,后来实在拗不住周凤梧,才让李过带了五十名侍卫,此时走在大街上,前后左右都布满了人,让李鸿基颇为不自在,但还是得忍耐,见了西安的繁华,忍不住得意。
周凤梧却道:“主公切莫为眼前的繁华迷了眼,这只是建立在朝庭短暂的和平上,一旦朝庭剿灭了高迎祥,朝庭一封锁,马上就会萧条起来。”
闯军现在出产的粮食布品等都可满足所需,唯有一些高挡的丝绸,瓷器,茶叶,小麦,稻米,还有江南的其它各种奢华之物需要进口,周凤梧,洪承畴他们都认为闯军其实可以自主,老百姓没有小麦,稻米可以吃红薯,玉米,没有丝绸,瓷器可以用土布,陶器,茶叶倒是蒙古人很需要,不可或缺,但自有走私的商人可以弥补,实在没有必要白白放过这次机会,和朝庭议和。
李鸿基笑道:“我自然知道朝庭的大患还是我们,若剿除了高迎祥,朝庭随时可能和我们翻脸,所以我不是又给他们送去了一批兵器吗?”
闯军借着和朝庭通商的机会,每天都有大把大把兵器往义军手中运去,高迎祥从皇陵中得到的宝贝又大部分进了闯军的手里,因与义军还隔了数省,闯军不惜动用以前布下的各个商铺掩护,直接送货上门,但时不时也有一些兵器落到官军手里,而且已经连累了多处眼线暴露,被官府处死。但闯军还坚持不懈。
1...6162636465...2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