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李自成新传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老茅
孙可望对郝摇旗也没有好感,当初张献忠落魄去投,高迎祥不但收纳了他们,还拔给武器兵源,允许张献忠的部下单独给一营,按理说张献忠该感激才对,但高迎祥不可能是完人,十指尚有长短,高迎祥对自己的嫡系和这些自立门户的杂牌待遇自然会有差别,真是人心为足蛇吞象,当初高迎祥收留他们时还感激过一阵子,后发现有差别时立马就产生了怨恨,走起来时还理直气壮。
此时两边都离不开闯军的支持,张献忠背靠闯军,自然不敢得罪,加上卢象升的攻势越来越猛,献军的地盘已丢失了三分之一,若不是闯军援援不断的兵器支持,张献忠早跨了,而高迎祥正在承受朝庭的全力打击,更离不了闯军的支持,所以尽管两人见面互不对眼,却只是淡淡的哼了一声,各自回房。
这次观礼的人员还有科尔沁的使者,科尔沁大汗奥巴落入了闯军手中,闯军本要把他处死,但奥巴苦苦哀求,表示愿与闯军永结盟好,并助闯军对付后金,此时闯军的势力还伸不到科尔沁去,李鸿基对蒙古人的什么永结盟好一点也不感兴趣,蒙古人一切靠实力说话,你强时当然听话,一旦你衰弱了,他们翻脸比谁都快,李鸿基本待不答应,但想起科尔沁是实力减少最小的一个,杀了一个奥巴,说不定他们会推选出更英明的领导人,那时成了闯军的死敌,他们必然和后金的残部联合起来,又是一股庞大的力量,不如还让奥巴继续做他的可汗。
不过,闯军却没有便宜奥巴,按草原的规矩,奥巴做了闯军的俘虏,要想获得自由自然要付赎金,科尔沁连大汗在内,一共有二千五百余名俘虏,闯军一共要求科尔沁付出二万匹战马,五万头牛,十万只羊的庞大赎金,侥是科尔沁富有,这笔财富也拿得肉痛,奥巴为了自己的活命,只得咬牙付了,回去后自然得向其它部落把损失找回来。
前几天,科尔沁才把这笔财富送到了闯军手里,奥巴已急不可耐的返回去了,但为了表示对闯军的友好,还是留下了使者观礼。
现在正是阳春三月,草长鹰飞,万物更新的季节,闯军在西安城中筑起了一座高达十余丈的封王台,闯军第一军,第二军作为闯王的近卫军共二万人整整齐齐的站在封王台下,闯军的各个高官和三方观礼的人员都围在台边,李鸿基身穿王服,高据王台,俯看在下面如喽蚁般的人群,一股豪气由内而生,这天下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所有的人物都要铺伏在自己脚下,闯军中数万人一起跪下:“参见唐王,唐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声动振天。
李鸿基打开由投效闯军的几个大儒写的祭文,开始宣读起来,下面数万人哑雀无声,这篇祭文不但长,而且多是生辟字,好在李鸿基拿着准备了三天,否则非出笑话不可,念完察文,李鸿基已出了一身汗,下面跪着的众人腿已麻木起来,众人叩头再次三呼:“唐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才爬了起来,有人因跪得太久,起身时差点又摔倒。
接下来,就是要加部下加封了,李鸿基首先加封高桂英为唐王妃,邢秀娘和田玉珠为侧王妃,李慧梅为郡主,然后再加封群臣。
周凤梧为尚书省侍郎,正三品,宋献策为门下省侍郎,正三品,属于审议机关,洪承畴为尚书省尚书左丞,正四品。顾君恩为尚书右丞,正四品。尚书省下再辖六部。许鼎臣为吏部侍郎,李守忠为户部侍郎,都为正四品,其余郎中,员外郎等官职一一分派。
武将中高立功封为武卫大将军,正三品,马维兴为骁卫大将军正三品,高一功为怀化中郎将,正四品,李万成为宣威中郎将,正四品,高杰为明威中郎将,正四品,李双喜为羽林中郎将,正四品,李过为近卫中郎将,正四品,下面就是定远将军,宁远将军等五品官,还有校尉、都尉、军曹、军士等职。
等一一分封完众人,接下来就是接受张献忠,高迎祥,科尔沁等外宾的道贺,三方依次将自己的礼物献上,其中以高迎祥的礼物最为贵重,他把皇陵中最好的几件陪葬品都献了出来,体会到闯军火枪的强大威力后,他迫切需要更多的火枪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因此才会在战局如此紧张的时刻派出自己的军师和大将来到闯军观礼。
而数量又以科尔沁的礼物为最多,大部分为草原的特产,以各种毛皮为主,科尔沁不是拿不出更好的宝贝,只是刚赔完大笔财物,在礼物上就不免有些小气,李鸿基笑呵呵的收下,一一回礼,给张献忠和高迎祥的礼物都是几把宝刀宝剑,给科尔沁的礼物却是一些茶叶和盐巴。正都是他们所需要之物。
最后,李鸿基接受臣下的谢恩后,再率大家向上天祭拜,大典才算完成,此时已忙乎了整整一天,李鸿基回到王府,已是累得头重脚轻,高桂英等人身穿盛装,还要来一一参拜,李鸿基摇手道:“算了,这是家里,以后就不用那些虚礼了。”说完就要把自己身上沉重的王服脱下来。
高桂英喝道:“暂慢,唐王即封妾身为正妃,妾身就不可带头破坏府中规矩,而且今天是大典第一天,更不能麻糊,唐王自己也需尊守才是,还请唐王上坐。”
李鸿基啼笑皆非,正想推脱,见高桂英满面认真的望着自己,想起以前和她总是聚少离多,留她一人在家服侍老父,她都毫无怨言,而今她虽被封为正妃,但以后没有子嗣,心里总会担心地位不稳,田玉珠和邢秀娘恐怕也会另有想法,若是第一天自己就拒绝了她的行礼,恐怕会觉得面子尽失,只好坐回上座道:“好吧,现在开始!”
高桂英领着二女,还有李慧梅三人一起向李鸿基参拜:“妾身(孩儿)参见唐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李鸿基道:“免礼”让她们起身,高桂英又坐到了李鸿基的身边,田玉珠和邢秀娘又来参拜正妃,受完礼,高桂英才笑语盈盈的道:“两位妹妹请起,大家都是一家人,以后就不用如此了。”
李鸿基见她们客气起来,顿觉有了一层隔阂,随着李鸿基身份的变化,恐怕妻妾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复杂,以后随着她们孩子的出生,恐怕还会有明争暗斗,想起来,李鸿基不觉头痛,看来每一件事都是有得有失。
大典的第二天,牛金星就迫不急待的要求见唐王,李鸿基在书房里接见了他,牛金星一进门,就大礼参拜:“臣牛金星参见唐王殿下,唐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李鸿基含笑道:“起来吧,你虽是第一次见本王,但已为我大唐立有大功,爱卿的功劳孤王必定不会忘记,以后回到我唐军,孤王会论功行赏。”
牛金星又磕了几个响头才喜形于色的爬了起来,又向旁边的周凤梧,宋献策,洪承畴行了一礼,才道:“这都是属下应该做的,也是义军中人鼠目寸光,才会被属下煽动,否则那会如此容易。”
李鸿基唔了一声,道:“他们怎样是一回事,若没有你献策,他们也未必会想到去凤阳,你也不必推脱,这功劳该你的就是你的,你来此可是有事要告诉我?”
牛金星道:“多谢唐王,属于来拜见唐王,是想请求唐王让属下暂时留在此处,等义军败后,属下也好名正言顺的加入唐军。”
李鸿基想也不想,马上回道:“不行,你不能留下,你还得回到义军,帮他们应付官兵的围剿。”
牛金星顿时苦着脸,道:“属下不是不愿为唐王在义军中效力,只是眼看义军就要败亡,属下就是留在那里也无济于是,只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唐王。”说完,牛金星差点要哭出来。
李鸿基愕然地问:“此话如何说起,我又不是让你送死,只是暂时帮助一下义军而已,难到义军的处境已有如此险恶吗?”
牛金星道:“唐王,义军处境确到了险之又险的地步,现在高天王手下只剩下二万余人了,若不是前次周大人送的一千多支火枪太厉害,我们几次用它仗着突围,早已被官军围死了,现在火枪已有一半被损坏,官军步步进逼,眼看可回旋的余地越来越少,而义军攻城也越发困难,属下估计,还有数月,义军就要进入无路可逃,粮尽无援的境地。”
在座众人都皱起了眉头,周凤梧道:“唐王,看来我军要出兵了,决不能坐视这股义军被灭。”
洪承畴心细,问道:“那你们是怎么出来的。”
牛金星道:“我们是小队,只有二百人,又都是骑兵,走的也是最偏僻的小路,就这样还遇到了数股官兵,我们也伤亡了数十人才跳出了官军的包围。”
李鸿基道:“那高天王派你和马维兴冒如此大的风险出来,也不是专诚给我观礼的了。”
牛金星道:“正是如此,高天王想再得到一批火枪,但不知殿下是否肯出售,而且就算殿下肯出售,义军也不可能把银两运来,所以高天王让属下亲自带队,好说服殿下,等冲出官军的包围,义军再用银子付帐,而且这次郝摇旗还带来了许多珠宝,估计价值也不下百万两。”说到这,牛金星有点恨郝摇旗,自己看中了其中一块羊脂玉,想向他讨要,哪知郝摇旗一口回绝,还数说了他一通。
李鸿基考虑了一下,道:“那本王让你带三千枝火枪回去,若能冲破官军的包围,你们可北上山东或东进江苏,这些地方都是官兵薄弱之处,那时义军就如龙游大海,官军又得疲于奔命。”
牛金星道:“三千太少,五千还可一试,但属下就算有如此多的火枪,也送不到义军手中。”
李鸿基道:“这你不用考虑,我决定派出一千援军,帮你们把兵器送到,这一千人也不会马上归队,协助义军将火枪手训练好后才回来,你看如何?”
牛金星见了唐军领地内欣欣向荣,在大典上又看到了数万唐军的威武,早已把李鸿基当成可以紧抱的大腿,哪里愿意回去,但唐王如此说了,又不得不回,只好道:“如此,属下就再回义军身边,一定完成唐王交给属下的任务。”
李鸿基拍了拍他的臂膀道:“好,我想信你,我会叫这次带队的将军好好保护你,万一实在危急,我会让他护送你回来。”
牛金星登时放了心,有一千名唐军护着,他的安全就有保障了,向李鸿基磕完头后,退了下去。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七章军火
牛金星一出去,洪承畴就问了起来:“殿下,只派一千人是否太少?”
李鸿基回道:“不少,一千人刚好每人可以用双骑,多带五把火枪,若人太多,除非和官军大打一场,否则怎么能突入包围,把兵器送入义军手里。”
许鼎臣道:“殿下,我军给义军又是派兵,又是送火枪,会不会太明显,若官军吃了亏,肯定知道是我军在帮忙,贺珍已传来消息,朝中已有人注意到了义军中的火枪,给崇祯上奏,要封锁和我军的边境。”
李鸿基苦笑道:“朝庭早晚是要封锁边境的,以前是逼不得已,但如果这次我军任由义军被灭,那还不如趁官军没有封锁之前把枪支弹药关出去。”
宋献策道:“即然如此,不如再派一千人,每人带上数十枚手雷,岂不更好。”
手雷是商洛刚刚生产出来的,上次在草原作战,李双喜差点被反扑的代善击败,李鸿基才想起自己的火器部队缺少了一样重要的火器,若闯军的火枪手,配上了手雷,那么无论是远战还是近战,纯冷兵器的游牧民族对上闯军都不会是对手,所有一回西安,李鸿基马上画出手雷的结构式样图,让袁宗第生产,在座的都是唐军中的重臣,自然知道这个事,而且武器一出来,他们也都见识过威力了,宋献策听到官军早晚也会与唐军交恶,不如把手雷也拿出来。
李鸿基考虑了一下道:“也好,手雷正是近战中的利器,二千人虽然多了一点,若不能找到空隙,有了手雷也可以强攻进去,带上它,义军冲出包围就万无一失了。”商洛现在总共才生产出数万枚手雷,按李鸿基的意思,这次就要全部用光了。
洪承畴道:“虽然官军肯定会发现是我军帮助了义军,但还请殿下吩咐带队的将军,不准打我军的旗号,而且尽量把与我军的关系撇清。”
洪承畴带兵多年,自然知道官军最能互相推脱,若没有真凭实据,就是明知道是唐军干的,他们之间也会相互扯皮,朝庭早晚会和唐军翻脸,但能让朝庭晚一天发现,唐军也能和朝庭多做一天贸易。
李鸿基马上明白了洪承畴的意思,赞许道:“不错,此事就这么定了,这次谁来带队,你们有无合适的人选。”
看着手下的人面面相觑,李鸿基反应过来,在座的都是文官,此事应该询问兵部才对,可现在的唐军的兵部侍郎还是空缺,李鸿基不想让文官统军,可三品武官中只有高立功与马维兴两人,高立功文武全才,但他的妹妹是自己的正妃,还有一个兄弟也是统兵大将,若高立功做了兵部侍郎,就是他能够信任,其他人也会反对,马维兴却只适合为将,以至于兵部侍郎现在只能空着。
李鸿基见如此,宣布散会,等众人退下去,让李过把高立功和马维兴找来。
牛金星从唐王府中出来,回到了国宾馆,郝摇旗正在团团转的找他,见到了牛金星,马上道:“军师,你叫我好找,刚才到哪里了。”
牛金星回道:“到外面打探了一下情况。”
郝摇旗埋怨道:“军师怎么早不打探,晚不打探,偏偏刚才出去了呢?”
牛金星心里已有了底,装作很关心的问:“怎么,刚才有急事?”
郝摇旗道:“刚才马维兴将军来探望我,我已把咱们的事告诉他了,他答应帮忙劝说闯王,哦不对,现在应该叫唐王,他答应劝唐王先给咱们运一批火枪。”
牛金星道:“那不是很好吗,马维兴是你结拜大哥,他既然说了会帮忙,肯定就会帮忙。”
郝摇旗为难起来:“军师,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才一百多人,就是唐军答应给我们兵器,又能运多少,我是想向唐军借兵,但马将军不能做主,我才要找到军师一起拜访唐王,只有军师才有本事说服唐王借兵。”
牛金星道:“那现在去也不迟呀。”
牛金星带着郝摇旗又回到了唐王府,亲兵让他们稍候,可过了半天,还没有见到唐王人影,郝摇旗坐立不安,向李鸿基的亲后催了数次,亲兵只是告诉他们,唐王正在开会,让他们耐心等候。
快到天黑,郝摇旗看见马维兴从里面出来,连忙喊道:“马大哥,怎么样了。”
马维兴拍了拍郝摇旗的臂膀道:“恭喜兄弟了,唐王不但答应先给你们五千枝火枪,另借两千名骑兵给你们运送,还能一种比火枪威力更大的武器也愿意先赊给你们。”
牛金星早知道了结果,但还是装着欣喜万分的样子,令他宅异的是,唐王明明答应了一千,怎么又变成了二千,还有什么新式武器是什么他也不知道,不过唐军派的人越多,意味他也就越安全。
第二天,马维兴就带着他们去领取兵器,当郝摇旗见到手雷的威力后,眼都直了,有了如此利器,还会怕官军的围困吗,他心里闪过一丝不安,唐军如此强大,以后万一两军对阵,义军恐怕会死无葬身之地,不过,现在义军和唐军的关系正处于蜜月期,这种不安在郝摇旗心中只是一闪而过。
郝摇旗带来的珠宝经唐军估价,折合银两为一百五十万两,而唐军给义军的报价,一枝火枪是价格为四百两,五千枝火枪的价格就值二百万两,手雷三万枚,每枚的价格为二十两,共六十万两,这样义军加上以前几次的债务已有数百万两之多,不过,郝摇旗却不担心,这次有了这么多利器,攻几座城不在话下,把那些富户抢了,银子自然就会有。
点好了兵器,郝摇旗不敢担搁,马上就向唐军告辞,义军只有一百多人,夹在二千唐军中间,不过,唐军已脱下了他们黑色的军服,换上了一些破破烂烂的百姓服装,许多人习惯了唐军整齐的服装,重又穿上丢了数年的衣服,只觉的别扭万分。
但看到那高大的骏马,闪亮的兵器,还有每人身下挂着的火枪,恐怕没有一支官兵会真把这支部队看成是义军,不过,只要没有亮出旗号,对方就是明知是唐军,恐怕也要考虑再三才会上报,否则万一弄错不是又有麻烦。
此次唐军的主官是刘芳亮,李鸿基询问马维兴和高立功意见时,马维兴自高奋勇想前去,被李鸿基斥他为胡闹,大唐的三品武官岂有统领二千人马去支援义军的道理,高立功趁机提出让他的部下刘芳亮前去。
刘芳亮此时是唐军中的骁骑上校,属武将中的正六品,唐朝军中军职校尉是连在一起的,比如振威校尉是从六品,致果校尉是正七品,李鸿基为了方便,把校和尉分开,唐军中云骑中校为正七品,宣节少校从七品,宣节上尉为正八品,宣节中尉为从八品,宣节少尉为正九品。
刘芳亮武功高强,胆大心细,而且眼光独到,深得高立功的器重,刘宗敏各方面也不错,只是为人功利一些,高立功想来想去,还是推荐了刘芳亮。
李鸿基脑里也有刘芳亮模模糊糊的资料,知道他是一员难得的大将,但他却不会却特于提拔那些有名气的将领,唐军现在的军功还算合理,若真有能力,自然会脱颖而出。
孙可望看着郝摇旗他们,羡慕的道:“现在高迎祥得到闯军如此大的支援,必然实力大增,可惜唐王却不肯把火器卖给我们。”
徐以显嘿嘿一笑,道:“你以为唐军给那么多兵器就是好意么?”
孙可望道:“军师此话何意?”
徐以显道:“何意,若不是高迎祥愚蠢,去挖崇祯的祖坟,现在朝庭和唐军早已打得不可开交,那还有闲心立国称王,高迎祥此时也还在安徽攻城掠寨,逍遥快活,那用得着向唐军拼命求援。”
孙可望道:“这么说,朝庭本意是要对付唐军,只是让高迎祥硬抢了过去。”
徐以显道:“那当然,论实力,唐军最大,论声望也是唐军最好,朝庭没有不对付唐军而先对付高迎祥的道理,不过幸好如此,否则我们和唐军连在一起,恐怕先遭殃的是我军。”
孙可望道:“那军师岂不劝大王把部队移开,省得官军进攻唐军时,我们受到牵连。”
徐以显道:“不急,现我军背靠唐军,有了依靠,卢象升才有顾忌,否则我们一移营,卢象升恐怕就会衔尾追击,那时又只能狼狈逃窜。”
提起卢象升,两人都觉得头痛,先前张献忠亲自率军把他击败,遂不把他放在眼里,哪知只过了数个月,卢象升又练出了一支兵马,这次朝庭和陈奇榆都把目光对准了后金,卢象升没有制诰,采取稳打稳扎的办法,边打边练兵,义军竟然连吃了十几次亏,地盘丢了三分之一,才勉强僵持住。
就在张献忠军中上下都松了一口气时,徐以显发现他们并不是真正挡住了卢象升,卢象升是在拿他们轮流练兵,与义军接战的都是新兵,官军已是越打越强,若卢象升全力一击,恐怕张献忠马上就得逃跑,徐以显这才亲自跑到唐军中来求救。唐军却不肯卖给他们威力巨大的火枪,让徐以显颇感头痛。
见郝摇旗和这队唐军已慢慢消失,徐以显拉了拉孙可望,道:“走,咱们回去,明天再拜见一次唐王,一定要说服他也卖给咱们火枪。”
就在徐以显苦苦思索如何说服唐军卖给他们火枪时,唐军也正在讨论这个问题,李鸿基突发奇想,即然已把火枪交给了高迎祥,早晚会有样品落入朝庭之手,以朝庭的实力自然能够仿制,可是以朝庭的财力,恐怕造出来也没钱装备吧,若把火枪卖给张献忠,朝庭自然得咬紧牙关多造火枪才能剿灭义军,自己提前数百年,让汉人把冷兵器作战变成热兵器作战,自己又掌握着最强大的军火生产能力,以后岂不是靠卖军火就能把双方挤跨。
众人一听,李鸿基要大量出售火枪,许多人都摇头反对,如此一来,唐军在武器上就没有什么优势了,以后伤亡肯定会增加。
李鸿基问道:“各位,朝庭已然制造出各种火器,这次出售给高迎祥部的火枪,肯定会有落入官军手中的,那时朝庭自然会做出一样的枪支来,我们现在最大的敌人还是朝庭,不卖给义军火枪,难道还等朝庭剿来灭义军后再与我们交锋么。”
周凤梧想到当初为了让义军吸引官府,赠送给义军一千支火枪的事,说不定现在朝庭已撑握了燧发枪的制造方法,不由有些奥恼。
宋献策却道:“殿下,我观朝庭无论刀剑,质量都不如我军,我虽不懂兵器制造,但也知朝庭要制造燧发枪很容易,但如果要做出威力和我军一样大的燧发枪,恐怕就不容易了,这与殿下大量卖给义军的火枪不同,他们的火枪和我们使用的一样,以后若是用这些火枪来对付我们,虽然我们还是会有优势,但伤亡却会增加很多,还请殿下慎重。”
李鸿基见众人都不同意,说得也不无道理,只好打消了大规模出售的念头,众人同意可以小部分的出售,让义军的实力不会增到太强。
第二天,徐以显和孙可望再次求见唐王,让他们喜出往外的是,他们没费什么口舌,唐军就同意出售火枪,虽然要价比较高,一支五百两银子,还只肯出售一千支,徐发显已大感意外了,马上同意了这笔交易,让张献忠派人送银子来,从此中原的每场战事,火枪都开始大显身手。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八章形势危急
送走了科尔沁和张献忠的使者,西安城慢慢平静了下来,商业却异常红火,唐军的交易税每月收入达到二百万两,江南的稻米,小麦,食盐,茶叶还在源源不断的运往唐军境内,同时陕西的牛羊也大量运往江南,还有许多淘汰的战马也大规模向东南贩运。
各地的商人源源不断的往返于两地,每个人都憋足了劲,运货,运货,只要能把货运到,无论是把江南的货物运到陕西,还是把陕西的牛羊运到江南,货物都能很快售空。
这段日子,唐军官方物质的屯积明显加快,不但大规模向商人收购各类物质,还亲自组织商队抢运,不过,当然不能打自己的旗号,唐军的高层明白,只要朝庭得到了刘芳亮等人的情报,肯定会将现在双方红火的贸易关闭,以后这些物品就要靠走私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