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闯王李自成新传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老茅
顾君恩拿到这个名字百思不得其解,唐王为什么取了这么个古怪的各字,有什么含意,但又不好再问,所以闯军在草原的第一座城就成了包头,后来闯军在附近发现了大量铁矿,李鸿基才知道他随口说出的包头还真得和后世的包头处在同一地方。
其实那也很好理解,包头本来就离归化不远,顾君恩刚开始筑城,肯定不能离开大军的保护,包头又在黄河边上,顾君恩当然选了那里先筑城。
后来顾君筑好了城,再也不愿请李鸿基命名了,他把命名的权力下放给主持筑城的最高人员,以表鄣他们的功迹,这些人都是闯军中当地的最高指挥官,取的名字自然就都和战争有关。
这座城因是陕西出来后,在草原上的第一座城,为取个好彩头,当时唐军的军官就给他取名为得胜,如此喜庆的名字自然得到上下一至好评,更加坚定了顾君恩将命名权下放的决心。
李双喜接近得胜城,见城外已开避出一块块绿油油的农田,许多农民正在田中干活,由于有河流经过,大部分人都选种了小麦,还有一部分人种了陕西全省都已推广了的品种,象番薯,土豆等各种粗粮。
现在正是五月天,各种庄稼都长势喜人,李双喜大概估算了一下,至少开出了五六千亩地,他大吃一惊,得胜城筑好了还没有半年时间,城中也至多就二千人,没想到一下子就开出了这么多地,看来今年他们的粮食就自给有余。
李双喜不知,农民的力量释放出来是多么强大,唐军在筑好城后便会划出适合耕种的土地,每人分给一百亩,并马上发给土地证,宣布五年免征,五年后,实行十征一,这些大部分以前在老家只有一亩两亩,甚至连一分地都没有的贫民拿到了这么大的地,心里不知是多么的激动。
唐军又给每户人配齐了耕地用的马匹,还有农具都是先免费发送,不过这些都有记录,会在五年内分批以粮食归还,免了税,农民就自觉把要归还的条件忽略了,以后只当少量缴点税就可以了。有了工具的农民都是没日没夜的干活,恨不得把所分的田地全部开垦出来。
众人进了城,见到城中的街道已是热闹非凡,到处是人影,城中虽然只有二千多人,但现在出关的人都会选在这里休息一夜再赶路,因此,虽然得胜城只建了半年,其繁华已可和陕西的一些县城相比。
李双喜找到了驿站,也安排在此住一夜,城中的守将只是一个上尉,见了李双喜这个中郎将,自然要好好招待,还弄来了热水让他们洗澡,吃完热腾腾的饭菜后,再泡在热水里,让李双喜觉得舒服无比,想起第一次和马维兴来到草原,那时真是战战兢兢,一出陕西,就只有无望无际的草原,只能啃着硬邦邦的干粮,至于热水,作梦都不要想。
李双喜在得胜城休息了一夜,马上赶路,他们旋风般驶过草原,越过了无数赶路的人群,天还没黑,又看见了一座城池,李双喜见天色尚早,来到城中后就想穿城而过,守城的士兵赶忙拦住他,道:“将军,再下去就要走二天才能到下一个城池了,不如在此住一夜吧。”
李双喜一愣,抬头看天,时光还在,若就此打住,自己过意不去,这时,守将的将领得到手下汇报,有一个将军带队来到城里,马上就要过城而走,他连忙赶了过来,见了李双喜不由大喜道:“将军,我是林子卿,你还认识我吗?”
李双喜仔细一瞧,正是他原先的一个部下,见他已是骁骑少校的军衔,拍了他一下道:“好小子,去年只是一个百户,现在成了少校了,了不起。”
林子卿道:“还是全靠将军的栽培。”见李双喜要走,连忙道:“将军,要是没有急务还是在此住一宿好了,否则现在出城,就要在草原上过个二天二夜了。”
唐军的城池完全是依水而建,有的城池只相差不到百里,有的城池却相差数百里,李双喜见到了原先的部下,也是很高兴,想想也不差那么半天,遂道:“那好,你带路吧。”
林子卿将李双喜带到了自己的府邸,把府里所有的空房都腾了出来,还是不能安排下三百人,林子卿无奈,还是将一部分人安排在驿站才住下。
吃完饭,李双喜和自己的部下聊了起来,才知道当初林子卿从他手上抽调给顾君恩时,顾君恩就让他负责这座城的建造,由于他完成的又快又好,积功成了上尉,又顺里成章成了守城官,后来又立了几次功,升为少校,不过还是这里的守城官。
这座城有个好听了名字,叫丽城,李双喜不由问起这座城名字的由来,林子卿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将军,当初让属下命名,不知有多为难,属下没读过几年书,才刚刚把字认全,哪能想出好名字,只好让众人想办法,他们给我拿了一本书,让我随手指一个字,最先的三个大家都不满意,到第四个才指到了这个丽字,大家都说好,便取了丽城的名字。”
李双喜哑然,顾君恩让筑城的人命名,恐怕也不会想到那些名字是怎么来的吧,这时林子卿道:“将军,你能不能想办法再把属下调过去。”
李双喜大为惊讶道:“怎么,这里不好么,你看这里正是水草丰茂,无论是放牧还是耕种,都是一个好地方,你年纪轻轻,已是一个守牧一方的城主,难道还不满足么。”
林子卿道:“将军,属下不是对现在的地位不满,只是这里处于黄河内边,我军沿河筑城后,鞑子再也进不来,没有仗打,属下憋的发慌。”
李双喜摇了摇头:“军官的调动是兵部的事,归洪大人和顾大人管,我可干涉不了,不过,你别心急,我军现在只有数省之地,有朝一日,唐王必定会统一全国,到时还怕没有仗打吗。”
林子卿见没有希望,顿时泄了气,道:“真希望唐王明天就能发大军进行统一大业。”
李双喜道:“你放心,只要你练好了兵,总会有机会。”见天色已晚,对林子卿道:“好了,我明天还要赶路,要先休息了,等我回来时再和你谈。”
林子卿连忙告辞,众人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李双喜就领着手下出发,这次李双喜可没有先前那么舒服了,众人走了一天,还是一望无际的草原,不过他们并不寂寞,一路上经常能看到人影,那些人不是做生意的,就是唐军招聘的民夫,天黑后,众人找到一个山坡,背靠着扎下了营。
扎哈沁部的蒙古人早已习惯了这种生活,李双喜以前在草原上做生意也经常要如此宿营,已经习惯,虽然没有前几天舒服,倒也不觉得苦,那些李双喜挑出来的侍卫也曾经到过了草原,已经驾轻就熟了,众人生好火,吃过干粮后,很快沉沉睡去,草原上不时传来的狼叫声一点也没有影响他们的睡眠。
在山坡下过了一夜,天亮后众人起身收拾好了就继续赶路,从闯军筑城起,黄河内岸的这块草场就已趁底归了唐军,林子卿都要感叹在这里无仗可打,众人完全可以放心,即使碰到了蒙古人,都是已经归附了唐军的蒙古各部。
这次众人在天黑前终于赶到了黄河边的胜利城,黄河水流川急,没有人敢在夜晚渡河,许多到达这里的人都已是又累又饿,都会选在这里休息一夜,第二天天亮再过河,因此,胜利城比前面的得胜城和丽城都要热闹的多,看着眼前的繁华景象,每个人都觉得恍若梦中,谁会想信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
这座胜利城和河对岸的包头城遥遥相对,在白天,彼此都可以互相看到,众人在城中歇了一晚,第二天就渡河来到了包头。
来到包头城下,众人马上被包头的雄姿震憾住了,众人都是第一次见到这座城,当初从草原归来时,包头还没有完工,包头是顾君恩造的第一座城池,也是汉人在草原上建的第一座城池,当然极尽雄伟为能事,城池由数十万人日夜不停的赶工,用了足足九个月才建好。
包头城墙高达五丈,加上城头建筑,最高处有十余丈,周长五十里,远远看去,就象草原上突然升起的一座巨大山峰,城里足可以容纳上百万人,土默特部筑的归化城和这座城比起来,简直就象是一个小山包和一座大山相比。
当初此城筑好时,许多看到他的蒙古人都呆了,以为此城可以直通向长生天,称呼此城为天城,蒙古人都在城下顶礼默拜,那些依附唐军的所有蒙古人都绝了别样的心思,就是那些未归化的蒙古部落,看到此城都远远避开,包头城建成以来,还没有蒙古人敢来进犯。
李双喜走进归化城,这里的热闹已比得上一个大府了,城里已住进了十万人,却还有许多地方空着,看来传言此城能住一百万人并不假,难怪包头建成后,这里马上变成了唐军在草原上的中心,各种物质的调配,军队的增援都要经过这里。
进了城,李双喜直接来到了顾君恩的府邸,顾君恩是唐军中的尚书右丞,但这一年多来他一直主持草原的筑城工作,李鸿基干脆又让他兼了工部侍郎,李双喜一进顾君恩的尚书府,门房接到李双喜的拜帖,马上将他引入了内堂,顾君恩已迎了出来,远远的道:“李将军,我早就算到今天你会来,所以我也一直在等你。”
李双喜是羽林中郎将,和顾君恩一样是正四品,但兵部又隶属于尚书省,顾君恩和洪承畴两人是尚书省的最高官员,也算是李双喜的上司,见顾君恩出来,李双喜忙行了一个礼,道:“未将拜见顾大人。”
顾君恩连忙扶住,和李双喜携手走进了大厅。
就在李双喜刚到包头时,沈阳也有一人率队向草原出发,此人正是后金的和硕贝勒多尔衮,当初多尔衮为了让满人度过崇祯七年这个寒冷的冬天,不惜冒雪率队攻击朝鲜,朝鲜人没想多女真人会在冬天出兵,毫无防范,被多尔衮连破数城。
破城后,多尔衮下令将所有人全部处死,把能抢的东西全部抢光,等到朝鲜反应来,调兵来援时,多尔衮早抢够了足够的东西,向盛京返回,留给他们的只有残破的城市,就在多尔衮兴冲冲带着抢来的东西返回,以为可以做上大汗时,来迎接他的阿济格给他泼了一盆冷水,皇太极没有死,他回来了。
多尔衮心凉了半截,放下抢来的东西后,只好去拜见皇太极,对皇太极解释争汗的事,皇太极对他笑容可掬,当场宣布为他取得的胜利庆功,并把他由贝勒升为和硕贝勒,他的兵权却被悄悄解除。多尔衮只得在皇太极面前装得老老实实,这次蒙古人推举大汗,前来邀请满人观礼,他主动请缨,得到皇太极的同意。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二十二章误会
现在整个草原已建起二十四座城池了,这些都是靠顾君恩领着数十万人完成,开始的建城主力只是从满人手里救回来的那二十多万人,后来,李鸿基鼓励辖区所有的人可自由向草原移民,虽然汉人故土难离,但唐王给出的条件实在优惠,每个到达草原的人马上可以分到一百亩地,先免费领取马匹和农具,还有粮种,开始可以参加筑城赚钱,陆陆续续又吸引了数十人有冒险精神的人进入草原。
随着这批人的进入,加上有两省源源不断的支持,顾君恩的造城速度越来越快,现在每个月就有两三座城池在草原上崛起,照这个速度下去,不出十年,草原再无游牧民族的立足之地,难怪蒙古人会迫不及待要选出可汗,想重新夺回丢失的草场。
听了李双喜恭维的话,顾君恩摇了摇头:“十年,那是因现在还没有深入草原腹地,内地的支援比较容易,而且即使能筑好城,没有那么多人守也不成,我只计划再筑六座城就要暂时停止了,若真要完全占领草原,没有百年的时间恐怕不够。”
“为什么要停止,难道是因为蒙古人的侵袭吗,对了,我听说有二次蒙古人围攻正在建设中的城池,损失大不大。”李双喜听说要停止,连忙发问。
“蒙古人已出兵十几次了,算上小规模的侵袭,恐怕的数百次,不过二次规模较大,达到了五六千人,但在我军的炮火面前也只能饮恨而回,蒙古人并不是要停止筑城的原因,主要还是人口太少,象包头,这一座城池就能容纳上百万人,如今只有十万人,已经筑好的城中都面临人口不足的压力,现在有的城池只有不到千人,三十座城池已是极限了。”
顾君恩惋惜不已,汉人一向人口稠密,中原上百万人口的城池也有不少,数十万人口的城池更是比比皆是,偏到了草原,任唐军怎么鼓励,现在愿意过来的人越来越少。每月由原来的数万人已下降到不足万人,虽然那些先到的人都一直写信鼓励其他人一起到草原,但除了实在不安于现状的,许多还是愿意守着家里数亩地过日子,而不愿到一个能分到数百亩地的陌生地方。
李双喜道:“那顾大人何不给唐王建议,强制一部分民众来草原,就是百姓刚开始有些不愿意,只要后来能在草原上的生活过得好了,应当不是再反对吧。”
顾君恩道:“不止是百姓的问题,这一年多来,草原上的数十座城池已是耗费了我军近千万两白银,才有现在的成果,从归化以西的内蒙地区,我军全部占领,以后再筑城只有朝归化以东了,那里的蒙古各族受我军打击不大,没有收服他们以前要想筑城因难太大,如果再往草原深处筑城,不但要面临蒙古人的强烈反攻问题,而且我军的后勤供应难度要加大不少,所以暂时筑城也是迫不得已,至于剩下的六座城能不能再筑,还要看李将军这次的草原之行了。”
李双喜不由奇怪地道:“怎么,这六座城和这次草原上的忽勒台大会有关系吗?”
顾君恩对李双喜道:“你跟我来。”
李双喜跟着顾君恩来到内堂,顾君恩走到一个大桌前,将上面的蒙布掀开,露出一个巨大的沙盘,正是蒙古的山川地理图,这里有这么一个地图,李双喜一点也不感到奇怪,早在商洛,李鸿基就已教大家沙盘制作,李双喜以前到草原时,每走过一条路线也要找人绘制下来,顾君恩已在草原一年多,没有沙盘反而是一件奇怪的事。
李双喜来到沙盘前,立即被这个翔实的沙盘所吸引,上面的山川河流好象历历在目,唐军的二十四座城池清晰显示了出来,以包头为,将内蒙的水源地全部包在里面,难怪蒙古人发现唐军的企图后会惊惶失措。剩下六座未建的城池上面却没有标注。
顾君恩看着李双喜道:“李将军,剩下的六座城池你知道我将会建在哪里吗?”
李双喜看了看上面标注的水源,马上指了指三处地方,道:“这三处地方顾大人肯定不会放弃,但还有三座城池我就不知道大人会在哪里兴建了。”
顾君恩用手指了指三个地方,李双喜倒吸了一口冷气,唐军的这三个城池向前大大跃伸了数百公里,若让这三座城池建起,外蒙的大片草场也圈进了唐军的领地,蒙古人的生存空间要压缩一大片,必然会引起强烈的反弹,没想到顾君恩的心这么恨,李双喜奇怪的道:“顾大人,这个地方虽然有高山,但没有大的水源,恐怕不适合建城吧。”
顾君恩道:“这三座城池是作为军事要塞来建立,里面大部分会是军人,所以只需要地下水够了,不需要有大的水源,何况在山上,还是会有小的水流下来,足够军队吃喝。”
李双喜这才佩服起顾君恩来,难怪唐王选他来筑城,心够狠,一下子就要跃进数百里,顾君指的三个地方正是现在外蒙赛音山达,赛汗杜兰,曼达赫一线,但他还是提出疑问,对顾君恩道:“顾大人,虽然水不缺,但这三个地方的补给怎么办?”
顾君恩一笑;“补给,补给有什么难,这三个地方一建城,从包头沿途有数个城市都是通畅的补给线,从此内蒙的整个草原都成了唐军的内陆,他们若是攻不破这三城,就只有我军出兵攻击他们的份。”
李双喜才发现,这三城一建成,整个内蒙都成了安全的后方基地,虽然补给线远了一点,但草原上都是用马匹运输,三四天的功夫就可到达,唐军根本不用怕蒙古人偷袭已方的补给线。
李双喜称赞不已,想起了这次的行动,对顾君恩道:“不知大人对我这次进入曼达勒戈的行动有什么指点?”
顾君恩道:“李将军只要记住挑拨离间,散布遥言这八个字就可以了。”
李双喜不由问道:“还请顾大人详细解说。”
顾君恩道:“这挑拨离间,散布遥言,自然就是让他们为了这个可汗的位子打起来,现在实力最强的蒙古部落自然是科尔沁的奥巴,奥巴还得到满人的支持,可以说最有可能得到可汗的宝座,而且科尔沁虽然不是成吉思汗直系后代,但他的始祖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也可算是黄金家族中人,从蒙古人的血缘观点来说也能得到多数蒙古人的认同。”
李双喜道:“那么这次的主要目标就是对付奥巴了,早知当初不放他回去就好了,一刀斩了省事。”
顾君恩摇头道:“不然,奥巴志大才疏,又贪财如命,放他回去是对的,若不让他回去,称尔沁说不定选出更厉害的人继任,那时对我军的威胁反而更大。”
“那么该怎样对付这个奥巴。”
“奥巴曾经被我军活捉,这会是他一个最大的污点,现在还有许多部落不知道这件事,你到了草原马上把这个消息广为散布,要弄得人人皆知,最好让别人相信奥巴已投靠了我军,若让他当了大汗,只会把大家都带进死路。”
李双喜点了点头,道:“不错,这样一来,无论蒙古人相不相信奥巴有没有投靠我军,他都很难得到支持。”
顾君恩接着道:“还有就是察哈尔,察哈尔虽然受到满人和我军的打击,林丹汗也死去,但他们毕竟是正统的黄金家族,还是有许多人支持他们,不过,林丹汗当政期间一直用武力压迫各部,让他们向自己敬献各种财物,引起太多人不满,各部才会与皇太极一起联合起来,击败林丹,所以察哈尔部能重新夺回可汗的可能行不大,但他们若支持谁,谁就很有可能登上大汗的宝座。”
“那么对这个察哈尔部只要盯紧他们,破坏他们要支持的人就可以了。”
“不错,至于其他还有哪一部就可能,那就要你到了曼达勒戈再打听了。”
李双喜行了礼,道:“多谢大人指点,我现在是充满信心,保证让他们这个忽勒台大会有始无终。”
李双喜在包头待了三天,和顾君恩又讨论了数次,三天后,李双喜就带着顾君恩给他们准备的牛羊上路了,三百人一共赶了一百多头牛,一千多只羊,还有数十辆勒勒车载着一些必须品往草原深处出发。
一路上所有人都穿上了蒙古人服装,这其中本来就有二百扎哈沁部的蒙古人,所有路上碰到的人对他们的身份都深信不疑,汉人纷纷对他们加强了戒备,经过城池时守城的士兵都紧张万分,对他们盘查又盘查,确信他们身上的唐军通行证不是假的才放行。
虽然有许多蒙古人依附了唐军,但唐军对蒙古人的管理很是严格,除了军队里以外,很难有三百名精壮的蒙古人同行,如果有,通常会是唐军的敌人,李双喜这次到曼达勒戈去是秘密行中,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出了包头,他就不能用自己的身份。
李双喜又通过了三座城,只剩下唐军在草原上的最后一座城了,出了眼前这座无敌城,他们就再也没有城池可以补给,只能风餐露宿了,李双喜决定进城好好休息一下,到了城门,所有的守城士兵都拿出了火枪对准他们:“站住,在原地不准动。”
李双喜大讶,在以前的几座城虽然对他们查了又查,但从没有这个举动,只得让大家停住脚步,远远的喊道:“我们是要进城休息,有通行证。”
守城的士兵走了一个人出来,接过他的通行证一看,上面写的清清楚楚,他们一共三百人,是要到草原去贩卖货物。
和朝庭不同,唐军虽然与蒙古人时常交战,但与他们的贸易从来没有停止,甚至允许蒙古人进城做买卖,但象他们这样一大队蒙古人马,没有唐军颁发的通行证是不会允许进城的,否则若是蒙古人的奸细,进城一捣乱,那损失可就大了。
无敌城的守兵将这张通行证左看右看,一点也不象假的,唐军的通行证是用专门纸张做成的,每张纸都有编号,还是特殊的密码,不是经过唐军专门培训的人是看懂上面什么意思的,即使是蒙古人抢到了通行证也可能因为上面密码记载的东西和实际不符而露出破绽。
唐军越看这些人越不象是商人,哪有商人赶着那么多的牲畜往回走,他们也只有几十辆勒勒车,也不象载了太多货物的样子,但这名士兵对通行证看不出有假冒的迹象,而且这张通行证还是由尚书府发出来的,若蒙古人连这个也能假冒,那宁愿相信蒙古人能直接变进城。若不是这张通行证是由尚书府发出的,守城的士兵会毫不客气把这三百人拒之门外,这个城已受到数次蒙古人的侵袭,若这些人是想混进城的内应,无敌城就危险了,那名士兵又把通行证拿给了同伴看了数遍,确信不是假冒才把通行证还给了他们,说道:“行了,可以进城了,但你们必须统一住在我们指定的地方,晚上不准出门,否则引起了误会,你们会有生命危险。”
二百扎哈沁部的蒙古人听到这话都有怒意,狠狠的瞪了守城士兵一眼,才进了城,那名士兵被这么多人不怀好意的盯着,顿时打了个冷颤,等他们都进了城,对身边人的道:“我马上去报告城主大人,要对这批人严密监视。”
无敌城因是最边沿的城池,里面有三千名唐军驻守,担任城守的是唐军的一名骁骑上校,听到守城士兵的回报,上校也觉得这三百蒙古人一起进城太过危险,问道:“你真是确定他们的通行证没有错。”
“是的,大人,通行证不但我看过了,还有三四个人一起看了,绝不会错。”
这名上校考虑了半响:尚书府发出的通行证,除非那些人有秘密任务,否则就一定是奸细,若是奸细,那今晚无敌城就可能有危险,马上吩咐道:“传我命令,调二百名火枪手,夜里守住他们的出入口,如果有异动,可以格杀无论。”
1...7273747576...2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