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边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阿菩
“准备攻城!”
到达真定城下的兵马达到一万人以后,曲端便试图攻城。www.69zw.com他的这点兵力并不足以围困真定,所以全部的攻击都集聚于南门。真定城对于曲端的攻击反应十分消极,似乎城内的兵将吏民都把防守当作应付之事。曲端在早上攻城,下午便有一支金军从北门逃走,曲端下令停止攻城,将招降文书射进城内去,第二天便有了回应。
守臣刘萼派人缒出城外议降,道:“我们刘大人已得韩相应允,若投降时,官爵仍旧,望将军守约。(www.69zw.com首发)。”说着出示韩昉的书信。原来韩昉和刘萼之父有旧,去年汉军才到达大定府,韩昉就派人秘密南下,遗书刘萼兄弟,劝他们投降。刘萼首鼠两端,收到书信后并不答应,也不决绝,这时燕京道危在旦夕,曲端兵临城下,刘萼见风转舵,立马拿出那封书信来请曲端纳降。
曲端自忖兵力不足以强攻,便答允了,但要刘萼交出兵权,刘萼不敢反抗,第二日便率众匍匐于南城门外,恭迎大兵进城。。曲端夺了真定军防兵马,仍让刘萼处理民政。这时曲端听说南面王彦、徐文等进军不利,有意南下赴援。
刘萼将自己所知道的燕京、塘沽的情报尽数告诉曲端,劝道:“将军若是南下,那不过附从曹、王骥尾,无论胜败,何功之有?听说如今大将军已到塘沽,将军何不率精锐北上,汉军东海、秦晋两部隔绝已久,将军若以秦晋先锋第一个到达燕京或者塘沽,那便是两大军势会合之气象,这等功劳,恐怕比攻下十座真定城、大名府还要大!便是南边王彦战败,到时候也赖不到将军头上。。”
曲端大喜,便留三千人守城,以刘萼为向导,引兵北进,招降了新乐、安喜、望都诸县。每过一城,都由刘萼任命官吏。刘萼人面虽广,性情却贪。每任一人,均图重报。河北边境州县的官吏,正直的大多在抗金战争中死光了,这几年战火如燎,能在这片地面左右逢源挺到现在的大多是豪滑之辈,刘萼的作风,正对他们的思路,所以刘萼图谋重报,他们反而安心,认为这钱花了出去,在大汉朝廷中多半就能保住身家性命了。
那边李世辅诸将沿着黄河北流,从河北东路打下来,这边曲端却由真定入中山,一路打上去,终于进入了属于燕京道的易县、涿州。这时杨开远屯于燕京东南的安次,萧铁奴屯于燕京东面的香河,折彦冲则已经占据了燕京北面的怀柔,三人听说曲端到了燕京西南的涿州无不大喜。杨应麒在塘沽也是惊喜交加,叹道:“二哥的动作好快!”
曲端进入燕京道这件事情对汉军来说乃是极度重要的事件——甚至比蒙兀尔、李世辅的会师更为重要!果如刘萼所料,汉廷四巨头因为重视此事而给此事的执行者曲端记了一项大功,折彦冲颁下犒赏,萧铁奴传来勉励,杨开远增益之以兵马,杨应麒惟恐他后援不继更是调拨了许多钱粮来。不旬日间曲端所部便从进入燕京道初期的八千人增加到两万五千人,钱粮充足,后顾无忧,他在涿州犒劳三军后便一鼓作气攻下良乡,完全切断了燕京城往西南的道路。
华元一六八二年七月上旬,燕京炎热的地气尚未散去,汉军将近二十万人马从四方围拢,将这座古城团团围住。
——————
票票!别忘了投鲜花和贵宾推荐票啊!
【阿菩自制水印:本书首发/html/bookabout.htm?bid=10844】
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边戎 第二八八章 乃合燕京之围(下)
燕京合围后,杨应麒最关心的,不是燕京的战况,而是塘沽通往四方的道路。
第一条道路,是从塘沽延伸往往东北。这条道路上虽然还有一个尚未攻克的榆关在,但无论是走海路往辽南还是走陆路经大定府都已是一片通途。
第二条道路,是从塘沽延伸往山东。这两个地方依然可以沿着渤海沿岸进行海上来往,不过如今河东东路的沿海州县大部分已经归降,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以军事、政治力量来维持一条平安的陆路应该不是一件难事。
第三条也是杨应麒最重视的道路,是从塘沽延伸往太原,并由此而延伸往陕西!杨应麒在收到曲端到达燕京道以后便马上动用了大量的人手,以确保汉廷能尽快取得对塘沽以东信安军、保定军、雄州、保州、中山、真定这一路州县的统治,杨应麒急切需要这样一条道路,这是他整合汉廷在东海和秦晋两大板块的统一之路!
信安军、保定军、雄州、保州等地在占领之后,陈显安排下去的人手很快就接掌了这些地方,但中山、真定诸州县却遇到了一点障碍,陈显对之前刘萼所安排的这些官吏并不满意,有心易之,但杨应麒在考虑种种因素后却决定对这些人予以保留。。www.69zw.com
七月下旬,燕京城外四路大军开始攻城,而韩昉的车驾也已进入塘沽。与他一起到达的还有大批的北国士人,这些人或者来自大定府,或者来自燕京,进入塘沽后,大多数便顺理成章地成为汉廷中枢政府官吏的基石。此刻塘沽已经成为新汉政权临时的行政中心,随着对燕云地区局势的看好,大批的商人也从海陆两路蜂拥而至,一年多来因为宗辅封锁而死气沉沉的塘沽市井再次焕发出活力来。[www.69zw.com首发]。
八月上旬,王宣率领山东大军五万人进逼大名府,宗弼向北的攻势为之一顿。得益于王宣的牵制,王彦和徐文都因此而稳住了战局。这时曹广弼已知道曲端在北线进军顺利,认为自己不需要再北向增援,因此便越过太行山,亲自指挥对宗弼的战斗。有了曹广弼作为河北东西路军势的总指挥,汉军在这一块的行动马上就灵活了起来。宗弼见曹广弼亲来,也知北上的希望已极为渺茫,又恐被赵立、李彦仙从山东、洛阳抄他后路,更怕赵构趁机捅刀子,无奈之下只好逐步撤到黄河以南。www.69zw.com
曹广弼与王宣在大名府会师后开了一个军事会议,王宣建议趁机南下,将宗弼彻底铲平,但曹广弼最后却认为宗弼仍有一定的战斗力,而汉军后方却还有许多大问题没有解决,眼下还不是彻底铲除他的时机。他的想法是且沿河布防,将宗弼限制在黄河以南,等汉廷完成了对两河、陕西的统合后再继续进兵,收取河南。王宣虽然觉得这个建议太过保守,但见曹广弼甚是坚持,便没有作太过强烈的反对。www.69zw.com
曹广弼的决定传到塘沽后,杨应麒却十分高兴,韩昉也道:“二将军甚有远见!”
杨应麒反问:“二哥如何有远见法?”
韩昉道:“二将军这个决定,一来是怕宗弼狗急跳墙,我军损伤过多,二来也是担心宗弼一灭,我们从此就要和江南小朝廷正面冲突了。”
杨应麒微笑道:“不错!现在我们正需要花大精神、大力量来整顿两河、陕西,若能和宋廷有个缓冲,事情会好办得多!”
这时宗辅已被围困于燕京城内岌岌可危,宗弼又被曹广弼限制在黄河以南,金政权东路军的首脑与河北各地方政权的联系便完全切断。[www.69zw.com首发]。从塘沽南下的兵马沿途喝降,不半月间河北东西路全数易帜。陈显向河北各地派遣属官,已经到达塘沽的李阶也着手建立河北东西路的司法系统,以代替原本有州县官员兼管司法的制度。汉廷中枢派往各地的法官首先在河北东路扎根,然后又慢慢进入河北西路、河东路,这一切都在按部就班中进行,尽管李阶之前已经作了大量的准备,但在他的进程表中,陕西地区的司法变革也得在来年才能全面展开。[www.69zw.com首发]。
八月中秋日,陈正汇带着他的下属官僚回到中枢——这时大家心目中的中枢,已经不是辽阳府或者津门,而是塘沽了。而当河东马扩带着虞琪的述职报告书进入这座因为政治因素而生机勃勃的滨海城市时,已经是九九重阳节,和马扩一起来到的,还有准备进入中枢枢密院待命的原陕西转运使郭浩,杨应麒率众文臣为他二人洗尘,而众臣则借机同贺杨应麒弄璋之喜。www.69zw.com
从七月上旬到九月上旬,两个月过去了,但燕京还是没有攻陷。倒是河北东西路的人民已经不再需要饱受战火纷飞的痛苦。战乱之后,治安问题通常都会十分突出,为了应付这种情况,几支经过特殊训练的队伍在河北平定之后仍然穿梭于各个州县之间,集中打击聚集在山野中的寇盗,不过对地方治安最有效的手段,其实还不是暴力镇压,而是赈济招抚,尤其是税收减免的政策起到了关键作用。汉廷派遣下去的官员每到一处收复的州县,第一件事情就是张贴榜文安民,榜文的第一条通常就是按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减免农业税。(www.69zw.com首发)。
“说汉王,道汉王,汉王来了不纳粮……”
这样的民歌传到杨应麒耳朵里时他忍不住起了一阵鸡皮疙瘩,第一反应就问跟他说这首民歌的陈正汇:“这谁编的?”
陈正汇微笑道:“我一路北上时听见的。沿途民众对此都很高兴呢。”
杨应麒忙叫道:“这真是胡说八道,谁说不纳粮的?也就是一些地区减免一到三年的赋税,等元气恢复过来,该交的还是要交的。(www.69zw.com首发)。”
陈正汇哈哈笑道:“那不要紧,那些农夫也不全是傻瓜,只要能给他们一两年时间让他们安生,也就够了。七将军你又不是不知道,这几年宗弼为了应付战局对河北征敛得好厉害,便是中产之家也多有破产的。现在我们按辽南的税法来征收,便是不减免,百姓们也活得下去。”
杨应麒道:“这我也知道,只是我总是觉得这民歌不好,感觉怪怪的。”
陈正汇笑道:“七将军你嫌它不雅么?嗯,虽然不雅,不过很好用啊。很多盗贼就是听了这歌才回家种田的。毕竟大多数人做强盗都是迫于无奈,没饭吃才铤而走险的。”说到这里陈正汇忽然长长一叹。
杨应麒奇道:“你忽然叹气干什么?”
陈正汇道:“我叹我们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有机会将善政惠及中原黎庶了!七将军,你不知道我沿途来看见各州县渐渐安定,心里有多高兴!因为我知道这有我的汗水在里面!昨天是辽南,今天是两河,明天是陕西,等我们把北方的事情都做好了,便是整个天下啊!”
杨应麒闻言哈哈大笑道:“正汇啊,你的野心,比我和大哥还大!”
“野心?这是野心么?”陈正汇道:“如果是那也无所谓。不管怎么样,我现在非常高兴,因为我正在做先父想做而没能着手的事情!我终于可以俯仰天地地说一句:这条路我没有走错!”
——————
票票!别忘了投鲜花和贵宾推荐票啊!
【阿菩自制水印:本书首发/html/bookabout.htm?bid=10844】
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边戎 第二八九章 大汉新政新局(上)
汉军进入燕京的消息向四方传播的速度比鸽书还快!塘沽包围圈破除以后,塘沽南北两城城门大开,四方人流来来往往,这其中固然有陈正汇、韩昉这样的官吏,也有李世辅等回流的军人,但论到最活跃的却莫过于商人。
两河、燕京的商人留在本土的大多因遭受战火而破落,但在金汉开打以前,大批有远见的商人早已逃入塘沽或山东避难,保存了元气。这时汉廷势力大盛,燕京、两河逐渐宁定,这些商人便尾随着汉军重新回流,要趁着大乱之后地价便宜重新在河北、燕京置基业。
两河、燕京的商人是从塘沽流出,而东北、山东、南洋、高丽的商人则是从海陆两道流入。[www.69zw.com首发]。燕京城此时还没打下,但天下的商人都已看好这个地区的潜力。尤其是那个定都传闻,更成为吸引无数商家争先恐后进入塘沽的重要原因。
“听说了么?京城会定在燕京!”
“哼!你到现在才听说啊!”
一艘艘的商船趁着由南向北的季风未结束之前进入塘沽港口,人口骤增让塘沽的各类物价都贵了起来,一些有先见之明的米商已经发了一把,而目光更远的商人则瞄准了塘沽周围几个州县的土地,开始招募流民垦屯,以备将来为塘沽以及绸缪中的京城提供菜蔬之类的物产。www.69zw.com至于东北的杂粮、流求的大米更是通过海运源源流入。塘沽周围的土地本来大多位于战场附近,荒芜已然经年,但在战事结束后的短短几个月内,由于大量商人的投资经营却已显现出相当的活力,地价亦因此而有所抬头。
这日黄昏之时,塘沽著名的酒楼昌平馆迎来了两个客人,这两人都来自东海鼎鼎大名的商业大族,一个姓陈,正是欧阳适的妻族陈家的首脑人物之一陈广湖,另一个姓黄,是东海商业大族黄家的二当家黄旌。[www.69zw.com首发]。陈黄两家在汉部崛起之初并驾齐驱,但十几年下来,两个家族的际遇已大大不同,黄家与汉部接触较早,眼下身家已十倍于当年,然而这十几年来依靠汉部而增殖十倍的家族何止数十个?在许多人眼中,黄家的发展实在是有些滞后,眼下在东海商圈最多只能算是个二流家族,论到显赫,无论如何不能与东海数一数二的陈家相比。所以这两个当初在津门平起平坐的商人,此时进门之时气势上也大不一样,陈广湖脸上是一股傲气,而黄旌则是陪着笑脸,犹如一个跟班。(www.69zw.com首发)。
昌平馆的掌柜望见二人,慌忙迎上道:“两位,可久等了!”
陈广湖低声问:“人到了么?”
那掌柜的道:“到了,到了!”
便引了两人上楼,来到一间雅阁,门内坐着一个青年,看样子是三十上下年纪,脸上有几分书卷气,但眼角却带着些让人不敢小瞧的褶皱,却是汉廷副宰相陈显的儿子陈楚。
陈广湖和黄旌一进门,那掌柜的便带上门出去,黄旌忙替两人介绍,陈广湖一见面就深深一揖道:“陈公子果然英姿非凡,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
陈楚却只是一笑,道:“好说,好说。www.69zw.com”
黄旌在旁边看见,心道:“这公子哥儿好大的架子!对陈家的人也敢如此!”
南洋陈家此时在商圈的气焰已经到达不可一世的地步,赵履民、刘介这样的汉部元老遇上他们也退避三舍,在许多人眼里,便是林家比起他们来也要逊色一二分。陈楚虽然是陈显的儿子,但陈广湖背后的靠山更硬,虽然陈楚与陈显亲而陈广湖与欧阳适疏,但陈广湖这次是代表陈家来的,见陈楚如此淡待自己,不免心里有气,心道:“你老子虽然眼下深受重用,但终究只是一介臣工,如何能与四将军相比?”
他这几年作威作福惯了,若不是正有求于陈楚,恐怕当场就要发作。www.69zw.com但他毕竟是老于商场的人了,想着陈奉山交代了一定要将那件事情办成,便压下火气,上来赔笑寒暄,又是攀同为陈姓之渊源,又是攀同为南人之籍贯,但陈楚对陈广湖的态度却始终冷淡,好像对他丝毫不感兴趣。
兜了老大一个圈子,陈广湖终于按耐不住,说道:“陈公子,这次家兄派我北上,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与陈公子商议一件大事!”
陈楚满脸讶异,对黄旌道:“黄当家,怎么今天来,不是为了喝酒听书么?”
陈广湖一愕,心想:“你给我装什么蒜!”
黄旌忙道:“喝酒听书也是,不过陈当家既有要事要与陈公子说,也不妨……”
他还没说完,陈楚已摇手起身道:“那对不住了,我今天来,就是为了喝酒听书,交情客套、闲情雅致说说无妨,却不想在这浮生半日闲中费心劳力。(www.69zw.com首发)。(www.69zw.com首发)。告辞。”
黄旌大惊,慌忙劝住,陈广湖也急了,心道:“想不到这臭小子如此摆谱!”他本来不是急躁的人,但这两年只有人去求他,甚少他来求人,遇事便少了几分婉转,这次为形势所逼,不得已咽下这口气来,连道:“陈公子,是我唐突了,唐突了。我们今天只谈风月,不论事务!”
陈楚这才含笑道:“若是这样才好。”点头坐下,推开了窗,这时楼下已经围满了人,陈楚笑道:“这个公孙叫天,架子倒也挺大的!”
陈广湖低声问:“公孙叫天是谁?”
黄旌还没回答,陈楚已讶异道:“陈当家不知道?那还来听?这公孙叫天在塘沽那可是鼎鼎大名啊!说时事,讲战况,那是一等一的卖座!就连七将军也曾听过他的书,陈当家居然不知道?”
陈广湖甚是尴尬,赔笑道:“陈某孤陋寡闻了,孤陋寡闻了。。”
说话间楼下已爆发出一阵采声掌声,一个驼子在几个帮闲的拥簇下微笑着登台,开演讲说新闻,这回说的却是燕京的战事。其实他一个说书人,能得到多少最新战况?但妙就妙在他善于铺陈,于细节处用心,使人犹如身临其境,倒像他才从前线回来,一切都亲见亲闻一般。www.69zw.com
陈楚听得津津有味,一边喝酒,一边品评:“这公孙叫天一定有人在前线帮忙打探消息,否则说不出这么细致真切的事情来。”
黄旌在一旁帮衬着对答两句,陈广湖也跟着赔笑,心里其实却极为窝火,心道:“若不是为了做成建都这单大生意,我们陈家需要向你这黄毛小子低声下气?”
陈楚对陈广湖的反应却视若无睹,仿佛看不出来似的,又似乎是完全沉浸在公孙叫天所描绘的燕京战事中。
此刻昌平馆里外不知挤了几百人,个个听得入神,眼见就要进入高潮,忽然门外马蹄声响,公孙叫天听出马蹄声有异,停了下来,连在旁敲打乐器助兴的人也不敢乱动,馆内登时鸦雀无声,便听有人沿街大声喊道:“攻下了!攻下了!燕京城攻下了!大捷!大捷!”
“啊——”
馆内忽然爆发出一阵空前的欢呼声,一些年轻人马上就跑了出去狂叫,一些人甚至当场起舞,连公孙叫天也含泪叫道:“大捷啊,大捷啊!”
这时已没人听见他说什么了,但公孙叫天也不在乎,甚至连昌平馆的老板也不在乎,吩咐下去,几个大汉扯着喉咙一起叫道:“为庆贺大捷,三日之内,本馆酒食半价!”他们的声音传出以后,观众酒客更是欢声如雷。
陈楚对陈、黄二人道:“燕京大捷,说不定外面有什么庆贺,我想下去看看热闹。”便起身告辞,并答谢二人今日之邀请。陈楚走出门后,便听门内砰的一声,似乎有人一拳打在桌子上,嘴角不禁冷笑:“陈家的人是越活越回去了!就这品性,还想独揽建都这项大买卖!”
——————
贵宾推荐票啊!好久没进前十了,好丢脸啊!
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边戎 第二八九章 大汉新政新局(下)
陈楚走出酒楼,忽听一个人惊呼起来:“大公子,大公子!你在哪里?萧公子,萧公子——”却见是个衣着不凡的中年,旁边跟着好几个健硕的汉子,陈楚是经历过战场的人,一见这几个汉子,心道:“这几个人虽然穿着便服,看这气势甚不一般,不像寻常练家子,倒像战场上杀出来的精兵!莫非是哪个将领的家人?他们叫什么公子,莫非是刚才混乱中孩子走丢了?”
他只是浮光掠影地闪过这念头,因为事不关己,并未深思,信步到马车停驻处,就要上车,却见向来乖巧的车夫不掀车门,微微皱眉,冷目盯了车夫一眼,才发现车夫神色有异,问道:“怎么了?”
车门忽然打开一条缝隙,露出一把刀来,低声喝道:“不许作声!”
陈楚一呆,便听那几个呼唤“大公子、萧公子”的人渐奔渐远,陈楚正动念要如何对付车内之人,车门已经打开了一半,露出一个十六七岁少年的半边身子来,却见他收了刀,微笑道:“对不住了,放心,我们不是强盗,就是借你的车躲躲。。”
车内又有一个少年的声音道:“阿骏,他们走了没?”
车门旁边那少年道:“应该走远了,不过我们还是再等等。www.69zw.com”
陈楚一听,心道:“原来这两个少年就是刚才那帮人要找的‘大公子’和‘萧公子’!嘿,多半是两个贵胄之后,受不了家里拘束跑出来玩了。”他是大家出身,对于这种心态十分理解,便微笑道:“两位怎么称呼?”
车门边那少年看了陈楚一眼,笑道:“你不怕?”
陈楚轻笑一声道:“怕什么,两位又不是歹人。”
那少年笑道:“你怎么知道我们不是歹人?”
陈楚笑道:“便是歹人,在这塘沽城内,怕也不敢乱来。(www.69zw.com首发)。”
那少年哈哈一笑,说道:“好,爽快。”
陈楚张望了一下,说道:“小哥儿,你们的管家啊护卫啊,好像也没跑多远。两位打算怎么办?和在下在这里僵持么?”
这时车门又打开了一些,陈楚已经可看清车内另外一个少年,见他们两人都是一身儒雅打扮,不过车门边那少年更显英武些,不但如此,陈楚还总觉得车门边这少年有些眼熟,但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两个少年对视一眼,车门边那少年便道:“这位兄台能送我们一程么?”
1...205206207208209...2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