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时代1902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文笔刀法
必须为弟兄表率、绝不给革命军丢脸!此刻卫立炯脑海中的思绪压倒了心中的恐惧,他朝弟兄们大喝一声道:“都愣着干什么!?长官都上刺刀了,你们还不上!?”
喊完,卫立炯用颤抖的手将腰带上的刺刀取出,安置在枪口下的卡槽中。
一把把雪亮的刺刀闪现,对面清军也冲到只有数米的距离,双方的白刃战一触即发!
###############################
前线清军第三军在炮火掩护下对蚌全线的江苏革命军发起了猛烈攻击,一条条战报通过通信兵和电报的方式传递给第一混成协协统王光照和第三混成协协统蒋方震。
“看来段祺瑞也不傻,趁着文鹿赶来之前,想先集中优势兵力把你我击垮啊。”蒋方震苦笑一声。
王光照却显得颇有自信,丝毫不在意己方所面对的是三万多战斗力强悍的北洋军:“咱们之前已经有了作战计划,对北洋军的进攻也早有准备了。他段祺瑞想进攻就由他进攻吧!让他在我军铜墙铁壁下碰个头破血流,咱们再顺势发起反攻,一举拿下徐州!”
“无论如何,在文鹿到来之前,我们先将蚌埠稳住!”





大时代1902 第326章 津浦铁路(三)
第三百二十八章津浦铁路(三)
前线的战况在最快的速度下被传回给了已经北上的刘继业。
由于占据了津浦铁路南端,刘继业的两个混成协得以在渡江后乘坐火车北上。虽然中间还是出现了不少令人不愉快的小插曲,但是吸取了渡江时混乱的教训后,被严厉批评的参谋部这次拿出了全部力量去安排协调,总算是平稳地使大军没有波折地北上。
从宿县出发,在火车火速北上的情况下,刘继业亲率的部队距离蚌埠只有一天半的距离。
临时征用的铁皮车厢内,刘继业与第六混成协协统吴忠信正就当前的战局商量着。
“蚌埠前线驻防第一混成协全部布防于淮河北岸,从西到东,分别布防于清河村、张台子、刘台子、八大集村以及宋岗村。第二混成协在其东面,驻防抹河口,随时策应。此外,第二混成协的第四标驻防洪泽县,牵制淮安大运河一线的巡防营一部,防止北洋军从苏中沿运河进攻扬州包抄后路。此两协万六千人以淮河南岸老虎山为指挥部,基本上将安徽北部至扬州一线的展现勉强稳固了。”
吴忠信说完,在微微晃动的车厢中,将手指向蚌埠:“大军调动离不开铁路,我军重兵集结在津浦线上的蚌埠,迫使北洋军只能在正面击破允亮的部队……以第一混成协老第三十四标的底子、再加上允亮有近十天时间布置阵地,北洋军一时应该攻不破我军防线。”
刘继业看向地图上被画上了锯齿线的防线,以及当面代表了北洋军的箭头,基本上是正正地对准了蚌埠防线上的第一混成协,无论在哪个地方都保持了将近一倍的兵力优势。
若非有第二混成协在东面威胁,并牵制了敌军四个标的兵力,正面的北洋军将有充足兵力对第一混成协形成包围之势了。
然而刘继业却如吴忠信所说,并不担心王光照的防线。因为他深知,在进攻方面经验缺乏的江苏革命军或许还无法以一敌二,但是在防守上,装备了大量重机枪、经过了充足的防御训练、对战壕的布置达到炉火纯青水准的老部队所构成的防御工事,绝对会给北洋军一个惊喜!
正是对自己部队防御能力的信心,使得目前刘继业在扬州留下还未完全形成有效战斗力的第八混成协,只带了第五混成协北上。
“我对允亮不担心……”刘继业收回目光,重新看向吴忠信:“倒是你的第六混成协,实话说,有几成战斗力?”
第六混成协是由原第三十三标抽调的骨干,配之以驻扎镇江的第十八协部分新军士兵、复役的部分老兵再加上新招募的市民组成,人数在六千三百人左右,战斗力虽然有所保证,但是真要指挥起来还是不如第一至第三混成协顺手。
镇江的第十八协在归入江苏军政府后,其编制就被打乱,士兵和底层军官被分配入各混成协内,中高级军官则大部分调入军政府和参谋部,担任各厅、司的长官。通过这种方法,刘继业快速地吸收了第十八协,不过由于吃相有点难看,第十八协的不少军官都颇有微词。
吴忠信虽然一直是刘继业的亲信,但之前曾长期担任参谋职务,直到1910年时才调任第二十三混成协的第四十五标担任标副充当蒋方震的副手,实际掌控军队的时间较短,再加上第六混成协成分有些复杂,因此刘继业才有此问。
“有文学社控制,全军上下关键岗位都是同志,还有叔平(方振武)的宪兵队进驻,第六混成协可靠无疑!”吴忠信颇为自信,用力地点了点头。
江苏光复后,文学社的社员地位一下子就水涨船高,由于军队大规模扩编,按照一个老兵带一个新兵、一个老兵带两个反正士兵的规矩,文学社社员被视作最为可靠的人员,几乎所有人都升了职;有些人甚至在半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从哨长到管带的三连跳!如此提拔,又怎能不让文学社上下士气高涨?又怎能不让刘继业在社内的威望再度提升?又怎能不让有心升迁的军官和士兵不眼红社员,想方设法地想进入社内?
短时间内文学社再次扩张,如今社员达到了一千八百多人,涵括了全部队官以上的实权军官。至于非文学社军官,升职空间就极为有限了。
刘继业对第六混成协也曾实地检验过两次,感觉确实不错,各方面的战斗战术水平较高,就是士气没有第一至第三混成协来的旺盛。
不过一场胜利之后,这支部队也就能够完全融入到体系当中了。
“我对礼卿你的能力是不怀疑的,不然也不会把云登(徐立由)放在扬州了。”
第六混成协与刘继业北上,徐立由的第八混成协则留在扬州,一方面整顿队伍,一方面防备盐城一带的清军并时刻准备北上津浦线支援。
按照参谋部的作战计划,在北洋军发起进攻后,第一和第二混成协先负责防守津浦线正面,待第六混成协进入蚌埠后,若战线不稳、则以第六混成协发起反攻收复阵地。若第一混成协稳住阵地,则以第六混成协为机动部队从侧翼朝东与扬州出发的第八混成协夹击大运河处,淮安之清军六个巡防营,进而从大运河威胁徐州迫使段祺瑞分兵。在打乱北洋军部署后,第二混成协再伺机进行攻击,争取在运动中歼灭北洋军大部分兵力。
作战计划的目标是理清津浦线南端的北洋军,攻占徐州并进而威胁山东。
此次作战调动了刘继业手上三分之二的兵力,所需要的物资数以千吨,并且预计将消耗高达六百八十多万元的军费,刘继业投入的成本不可谓不大!
作战计划谈完了,吴忠信用手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将领子稍微解开一点,有些犹豫地问道:“文鹿……这次北上我们是就此与北洋军翻脸,真要直下北京了么?”
“礼卿以为我们江苏革命军有此能力么?”刘继业面带微笑的反问,吴忠信见其并没有着恼之色,安心些许后仔细分析道:“袁宫保手中之北洋军在十二万人左右,再加上旧军,总人数在二十万人。然而其主力十万集结在汉口与伯先部激战、第三军近四万人在与我军对峙中,第二十镇及第六镇等数万人又有不稳的趋势,此刻袁宫保实际能够调动的兵力只有数千人而已!若我军当真能击破段祺瑞,则短时间内袁宫保将无兵可调!若我军再能联络上吴禄贞,从山西山东夹击北京,则袁宫保只能抽调湖广兵力回援……”
吴忠信愈发分析思路愈发清晰:“而湖广兵力若抽调,则伯先必抓住机会北伐,袁宫保未必能轻易抽身。在我军与吴禄贞两路夹击下,北京势必不可保!北京若失,则清廷只有东北一处可去;但东北地广人稀,且驻防部队多是汉人,同盟会之蓝天蔚等部在该地也有活动……总之,北京若失则清廷必亡!清廷若亡则袁宫保手中北洋军必然极为被动,而且陷入腹背受敌四面楚歌之境界,最终只能归降革命这一条路走。”
“若我军真能直捣北京,天下事就此能定了!革命也就能成功了!”吴忠信说到这里脸上已是充满了兴奋之色,仿佛能够看到九星旗插在紫禁城的模样。
只是随即,他却注意到刘继业的面色平淡,完全没有被自己的话语所影响,顿时在心中又产生了犹豫:“文鹿可有别的想法?”
刘继业淡淡一笑:“礼卿,我且问你,假设我攻入北京,清廷被推翻,袁世凯向赵伯先投降,那么掌握了二十多万兵力以及东南数省的同盟会于我国家主义而言,是利大呢、还是弊大?”
“同盟会成事后、蒙藏疆诸地会如何反应?同盟会与我文学社之间又如何相处?”刘继业几句追问给吴忠信扑了满头冷水,让自己的亲信手下怀疑起自身的判断起来。
一直以来吴忠信都是有些小心思的,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在诸多元老当中并不突出,只有从始到终都紧跟着刘继业才得以一步步爬升高位。因此对刘继业心思的揣摩和迎合一直是吴忠信的重点。
本来吴忠信看刘继业大举进军北方,而且又下令关启平不顾袁世凯的劝阻进军安庆拿下了安徽,他还以为刘继业就此有与北洋决裂的心思,真的打算拿下北京。为此,他才会事先做足了功课,私底下仔细分析局势,就打算借此再讨得刘继业的信重。
可是刘继业的反应却大大出乎其意料,似乎并无有拿下北京的意思,这不由得让吴忠信颇为奇怪了。
看样子刘继业对同盟会同样提防,也不准备借此千载难逢的机会拿下北京,做定鼎天下的第一人……既然这样的话,为什么又要不顾与袁世凯的协议,带三万多大军与段祺瑞决战呢?
吴忠信迷茫之余,也暗自懊悔自己最近在整顿军队方面花了太多心思,少了与刘继业沟通的机会。若能提前知道他的打算,自己也不至于摆出这等乌龙来!
面对吴忠信困惑又懊恼的眼神,刘继业也不愿自己的心腹多想,他微微一笑,开口道……




大时代1902 第327章 津浦铁路(四)
第三百二十九章津浦铁路(四)
“袁世凯在北方的兵力部署,第二十镇已经奉命南下,唯一不稳要素就只有东北之蓝天蔚混成协,以及吴禄贞的第六镇一部……”
刘继业的声音沉稳,听不出丝毫情绪波动,无比的冷静:“然而第六镇乃当初袁世凯小站练兵时一手操练而成的,其下至士兵上至各哨、各队、各营、各标之军官都是袁世凯及段祺瑞一手提拔起来,可谓北洋军中的嫡系部队。此等部队又如何能够被毫无根基的吴禄贞所掌握?如今第十三协被袁世凯调走,吴禄贞也只能带领单单一个第十二协入晋作战,在内部严重掣肘之时很难有所作为!”
“而湖广线上,他袁世凯兵精粮足,伯先仓促扩编的部队不会是对手。若我军击败段祺瑞后继续北上,则在山东境内必然会与清军再有几番苦战……而我北上战线拉长,则津浦线上处处是漏洞、处处是薄弱,他袁世凯只消从湖广战线调拨数千人,就能在安徽将我军补给线拦腰切断、则我北伐的数万大军将陷入绝境!不仅北京拿不下来,连数万北伐精锐也都要葬送直隶!”
刘继业一番话说的吴忠信冷汗直冒,听刘继业这么一说果然觉得自己的想法确实太天真、太乐观了。还未来得及主动道歉,却听刘继业挥手道:“任何一方的独大,对我文学社而言都无好处。在我们自身实力发展强壮之前,只有先让其余两个水火不相容的势力达成均衡,才能够供我们有修养生息努力发展的好机会!”
“当初会议上我们已经讨论过,无论是同盟会还是袁世凯独大,于我们都无任何好处!只有当两方彼此奈何不了对方时,才是我方施展的机会……”刘继业移开作战地图,走向晃动车厢内挂着的全国地图,狠狠敲了敲湖北的位置!
“同盟会势弱则要帮同盟会、袁世凯势弱则帮袁世凯!我方与两方都有联系,而对方彼此如何又形如寇仇,最终还是需要我们没居中调停,并在其中实现我国家主义之利益最大化!现在袁世凯平定了第二十镇的兵谏后,十余万大军压在湖广,伯先是肯定守不住汉口的!汉口若失,则武昌亦危险!而袁世凯若拿下汉口,则有充足兵力来增强段祺瑞的第三军!届时,我江苏困于东南一偶,最后不是袁世凯说什么都得听了!?”
刘继业声音渐大,虽然吴忠信知道其不是针对自己,此刻也冷汗直冒!
“待袁世凯势力庞大后,又怎么会看得顺我文学社在江苏割据一方的局面?又怎么不会眼馋苏南与上海之财税?若以大兵相压,要我江苏交出兵权财权,我们是给或不给!?”
“礼卿切记!我们与袁世凯从来都是互相利用,彼此的所谓协议也从来都只是一纸空文!只有实力般配时,协议才有效力,若袁世凯能够一口吞下我们,多少密约都无作用!因此从大局看,我们必须北伐!必须支援同盟会!”
吴忠信听到此处,已完全被刘继业的大局观和远见所折服,甘拜下风地承认道:“刚才是我考虑不周,险些坏了我社的革命大业!”
刘继业也懂拿捏分寸,此刻也是上前友善地拍了拍手下心腹的肩膀道:“错不在你,礼卿你本就把时间花在整顿第六混成协上,大局方面信息不足判断失误并不过分。以后待局势安稳后,我们文学社还是要多开办讨论,要让大家都清楚我们的总方针才是!”
“文鹿你说什么,我都遵令服从就是!”吴忠信大声地表忠心,恨不得上刀山下火海而在所不惜似的。
“礼卿可知,我出兵北伐另一曾考虑是什么?”
吴忠信这回小心地思考了一阵子,皱起眉头无奈地摇了摇头道:“实在不清楚,还请文鹿明说。”
“地位、尊重都必须以实力为前提。”刘继业先说了这句,见吴忠信赞成地颌首才继续道:“然而你必须有所表示,才能让众人知道你的实力、不会做出误判来……简单说,就是现在袁世凯的北洋军在湖广与同盟会打得热火朝天,他已经深知同盟会的实力了,却对我们江苏革命军的力量缺乏了解。”
“这次北伐,就是为了展现我军之实力的!我们必须要狠狠痛击第三军,一战打出我们的威风、打出我们的气势!内能够团结军心鼓舞士气、外则能够告诫各方势力我军之战斗力!只有击败了段祺瑞,袁世凯才会绝了吞并我们的心思,我们文学社才能够争得发展喘息的机会!各方势力才会知道我们江苏革命军绝不好惹!”
刘继业态度坚决,在车厢一旁的三个随行参谋都纷纷将其言论记载在小册子之上。
此时火车开过一片田地,车窗外还能看到农民在田地间操劳耕作。在江苏军政府派兵接管了各地方后,各处都快速地恢复了稳定,蚌埠的战火尚未波及到安徽中部时,这里就如同太平时的景象。
刘继业来到车窗外,看着外面瞬息而过的景色,朝吴忠信道:“武力是和平之保障、而战斗是检验武力之唯一标准!这场北伐之战,实在是我们江苏革命军打出自己的威名和旗帜之战!必须要打得漂亮、打得干脆!”
“而此战当中,你的第六混成协负责包抄淮安进而从东线威胁徐州,打乱段祺瑞的兵力部署,对于最终之成败至关重要!是决胜的重要棋子!你礼卿的责任重大啊!!”
“是!忠信决不让都督失望!!”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吴忠信此刻双脚合十,嗓子都快喊破了,朝刘继业敬了一个标准军礼。
“国家主义能否立足中华,江苏军政府能否成为左右中国未来之重要势力,就看此战了!”说完,刘继业回头,表情严肃地朝随行的电报参谋招手,大声纷纷道:“立刻起草电文给北方娘子关电报处,告诉吴禄贞让他小心袁世凯派出刺客暗杀!”
说罢,见吴忠信看过来,刘继业出言解释道:“袁世凯必不会允许吴禄贞与山西阎锡山合流、以他对第六镇的影响力,以及第六镇许多军官对吴的不满,近期内很有可能会有刺客妄图暗杀吴来消除山西方面之威胁……吴若是轻易死了,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这枚棋子?”
刘继业重新看向窗外,只见远方出现了一座绿油油的小山头。
“这场辛亥年的革命,必将走向三足鼎立的局势……”刘继业的声音在车厢内回荡,令每一个听到了的人都生出了不同的情绪。
火车头就这么冒着滚滚黑烟载着刘继业与第六混成协朝北而去……




大时代1902 第328章 津浦铁路(五)
第三百三十章津浦铁路(五)
‘呼~哈……’
‘呼~~哈……’
卫立炯躺在战壕之中,用劲缩了缩身子,想让身上的大衣多遮盖住自己的身体。
黑夜之中,抬眼望去,只见漫天星空如一盏盏灯火一般,眨一眨眼就仿佛闪烁跳动,看久了不由得会让人为此景色而痴迷沉醉,令人生出人生是如此短暂、人命又是如此渺小的感叹。
那都是吃饱了撑着的文人墨客才会无聊的想法。
对于卫立炯而言,他此刻满脑子的心思都是如何活下去、活着回家,活着看到自己的弟弟妹妹……还有如何让旁边呼声不断的那个哨长闭嘴!
李虎子就躺在卫立炯不足五米的位置,用他那雷鸣般的呼声制造着噪音,让许多如卫立炯这般的倒霉蛋无法入睡。
夜幕已深,卫立炯却因为李虎子的呼声迟迟无法入睡。
但是真正让这位年轻人睡不着的原因,却源自他心底里的害怕和兴奋。
白天,从早上六点多开始,对面的清军就连续发起了将近十次的进攻!
大炮轰击、步兵冲锋,翻来覆去就是这么回事儿。
多的时候,比如清晨第一波攻击,清军为了拿下卫立炯所在的这个由第一混成协第二标第三营共四百多人镇守的张台子阵地,动员起了五六百号人,以及好几门山炮进行攻击!在卫立炯用机关枪、用刺刀击退了第一波后,对面的清军在休整了半个多小时后又发起了人数差不多的第二波。
然后是第三波、第四波、第五波……
一次一次,清军无数冲锋的队伍都倒在了革命军这边猛烈又密集的机关枪火力下,一开始还有少数幸运儿仗着勇气能冲出弹幕,与阵地内的革命军展开搏杀。但是到了后来,这样奋勇冲锋的人越来越少,到了最后,堂堂三百多进攻的人却在听到机关枪响起的那一刹那就撒丫子般地撤了回去,不管督战队的军官如何威胁,就是不肯上前一步了。
听俘虏的清军伤员讲,进攻张台子的是所谓的‘老北洋’,番号是第三镇第七协第十五步兵标全部,为了配合这次进攻,镇统制大人还从段军统那边借调了五门山炮!
张台子地势平坦,周围都是农田,并不是理想的防守地域,再加上驻守的部队兵力并不充裕,因此战斗开始前清军上下都没有把这场战斗当作回事儿。
一开始的时候,第十五标先是选择在黎明时刻发起进攻,还动用了宝贵的山炮进行长达五分钟的轰击,他们都觉得会很轻松地就能拿下阵地。然而他们根本没有想到革命军居然非常精于躲炮,那场松松散散而且很不专业的炮击几乎未能给革命军造成多少损失!
更出乎他们北洋军意料的,是冲锋一开始那如同雨点般的机枪火力!
江苏革命军虽然扩编后战斗力有所下降,但刘继业为了弥补这一点给每个营都装备了八挺机关枪,基本上是每个队就有两挺!!此等火力别说是北洋军,就连当今的西方列强都比不过!
密集的机关枪火力扫倒了成片成片的士兵,更为严重的是北洋军还操用着旧式步兵操典,彼此之间的间距只有一米左右,如割麦子一般被撂倒!
不过第三镇毕竟是强军,一开始仗着各级军官督促,大家心气也都很高,还是能冒着机关枪火力发起冲锋!一度有少部分人冲入战壕与革命军展开搏杀。虽然最终进攻失败,好歹也造成了对方的一点损失。
然而之后的进攻中,随着倒在机关枪下的人越来越多,当每一次进攻都要跨越无数同伴尸体、踩着无数鲜血和内脏时,第十五标的士气就越来越低。越来越攻击乏力,到了第七次冲锋时,实际上已经完全丧失了进攻意志了!
而卫立炯等革命军也从一开始需要上刺刀与对方搏杀,到后来只需要不停地扣动扳机就行,敌军根本无法逼近。
卫立炯以及几个伤兵俘虏所不知道的,是这一天的进攻下来,第十五标参加战斗的一千三百人中,足足伤亡了五百二十人!绝大部分北洋军倒在革命军的枪口下,只有一小部分伤员得以被抢回其阵地。
一天下来全军经受了四分之一的伤亡,连队官都阵亡了两个,第十五标实际上已经元气大伤了!
一天的战斗下来,卫立炯他们棚十四名战兵中,战死了王二一人、伤了两人。而全营总共死了十八人、伤三十九人,共有五十七人失去了战斗力。
伤亡虽然只有敌军不到十分之一,但是面对战友的死亡,对卫立炯这个年轻人的震撼依然是巨大的!尤其是战斗一开始时,王二脑浆四裂的画面,永远定格在了卫立炯的脑海中,成为挥之不去的景象。
白天时全心全力都放在作战上面还不觉得,待静下来休息时,卫立炯却再也难以入睡。
睡不着、对未来的恐惧和担忧、耳边李虎子的噪音又不绝于耳,卫立炯心中烦躁到了极点,只想狠狠踹某人一脸发泄心中怨气!
动了动身子,卫立炯抽出了双手捂在耳朵上,想将那打呼声隔绝出去。
夜里的气温下降明显,哪怕是入夏了还是让卫立炯双手感到一阵凉意,而战壕中的泥土更是不时散发着潮气,令这夜晚变得颇为难熬。
1...137138139140141...1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