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02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文笔刀法
第六镇就此陷入混乱中!
协统与统制互相厮杀起来,底下的兵士要么跟随吴禄贞、要么跟随周符麟,要么就如无头苍蝇般到处乱跑,整个娘子关顿时就化为一片战场,穿着同样军服的人互相指着枪口……
这场火并整整进行了一天,一直到当天晚上,吴禄贞才在勉强击败了周符麟,迫使对方撤出娘子关,领着部队朝石家庄方向撤退去。
待第二天中午晋军先锋队抵达娘子关时,吴禄贞手上的残部就只剩下两千人出头了;其余要么跟着周符麟跑了,要么就在乱战当中自行溃散。而娘子关也因兵乱而损失惨重,一片狼藉。
在此情况下,两军会师,吴禄贞获得了一丝喘息机会。他与阎锡山一并在娘子关会盟,正式打出了晋燕联军的旗号。不过由于吴禄贞手上兵力损失惨重,远不如八千多人的山西民军,最终这个联军总司令的名号还是落入了阎锡山的手中。
吴禄贞就是再不甘居人下,在面对实力上的绝对差距时,也只能一时容忍‘陆士晚辈’阎锡山爬到自己头上。
随着晋燕联军成立,以及周符麟撤入石家庄后向朝廷发电文告知吴禄贞叛变,北中国再次被震动了!
如今阳夏战场上袁世凯刚刚确立了优势,赵声部的北伐军已经被冯国璋完全压制在江边的几处桥头堡,汉口即将失陷了。
将近一个月的战事下来,赵声部伤亡了一万六千多人,他的几路北伐军都基本被打残,尤其是冷遹部由于一直担任先锋、伤亡也是最惨,在面对汉口失守在即的情况下,赵声已将数万残存部队运回武昌,自己领着近两万人继续在汉口死守,为大部队的撤离争取时间。
若非赵声威望很高,又亲自坐镇汉口与断后的士兵共存亡,恐怕撤退令一下民军就要全体溃散了,哪里会有现在这样大军井井有条地撤退?
相比之下,冯国璋的北洋军损失也不轻,整整七千多人倒在了民军的枪口下,对于北洋军而言也足以称得上伤筋动骨了。
虽然冯国璋想抓住民军撤退的时机再次发动猛攻,却遭到赵声部顽强地阻击。在一时啃不动民军防线时,也只能坐视民军大部一点点地撤退回武昌。
就在北洋军在湖北再次占据优势,下一步就可以渡江攻击武昌的时候,山西吴禄贞部的变故无疑打乱了袁世凯的部署!
哪怕吴禄贞的第六镇实质上已经残破了、哪怕这晋燕联军加起来也不过万人出头,但是问题是它就在京城边上!从山西出发,哪怕没有铁路也能在五天内打到北京城下!
对于京城内的王公达贵而言,山西的这支部队的威胁实在比湖北的民军更大!
信阳的袁世凯无奈,只能将已经到达阳夏前线并参与了战斗的第二十三镇撤出湖北战斗序列,装车返回直隶,准备进入山西配合京城的禁卫军清剿所谓的晋燕联军!
就在袁世凯被吴禄贞和阎锡山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苏北段祺瑞部忽然又传来了惊天噩耗!
5月3日,吴忠信率领的第六混成协与扬州的第八混成协轻易地击溃了淮安三千多巡防营守军,在占领了这个大运河枢纽后顺势北上,直接从运河威胁徐州进而威胁段祺瑞的后路。
在后路不稳的情况下,段祺瑞被迫将第二十三镇一部、第二混成协往徐州方向调遣,自己亲率第三镇主力部队试图且战且退。
然而占据淮安的江苏革命军并未北上,而是虚晃一枪重新西进,突袭宿州,一下子就将津浦铁路给掐断了!
这一下子,段祺瑞的第三军数万人一下子后路被断,面对前后夹击,被困在徽北固镇一带周旋不开了。
摆在段祺瑞面前的选择只有三个;要么坐以待毙、要么努力集中兵力争取攻克宿州突围出去、要么就抛开铁路从西进入河南与袁世凯主力部队会合。没有铁路的话,已近代化的军队单靠一双腿也是能走得掉,但是绝大部分物资都要丢了。然而更致命的是如果段祺瑞进入河南,则山东和直隶将完全向江苏革命军敞开,再联系山西吴禄贞,则局势就危险了!
局势恶劣,段祺瑞一天数个电报发向信阳询问对策,袁世凯更是整日盯着军用地图下不了决心……
就在此时,一封特殊的电报进入了信阳电报室……
大时代1902 第332章 告一段落
第三百三十四章告一段落
袁世凯读完了侍从送来的电报,良久没有说话,脸上阴晴不定地望着地板出神。
“大人,江苏开出了何等条件?”
说话之人是杨度,他这个袁世凯的心腹智囊关注地望着其谋主。
“皙子如何知道这是江苏来的电报……?”
杨度笑了笑,却没有回答袁世凯的问题,而是走上前,双手抚摸着上唇道:“段芝泉的部队虽然被包围,但三万多北洋军若是真效死命与他刘继业拼杀,不惜惨痛损失,宿州的那不到万人部队也是挡不住的。”
“况且,刘继业与段芝泉死磕,自己也要损失惨重,于他有什么好处?他非是同盟会的人,怎会看到同盟会就此白白得利?见好就收,这才符合他刘继业的性格。”
袁世凯轻轻点了点头,说道:“刘继业在电报中提出可以放开宿州之防线,允许段芝泉北归,但条件有三……”
还未说完,杨度却自信地说道:“其一、当是要求以徐州为交换,说不准还要求山东不得驻军……其二,当是要求宫保大人您承认安徽之现状,默许他刘继业吞并二省之地,三嘛……想必是希望南北议和之事罢!”
袁世凯此刻也顾不得杨度有些无礼,急忙问道:“既然皙子已猜到,那这三个条件吾可应答应?”
杨度信心满满,甚至张开了手中折扇轻轻扇动了两下,一个人走到堂内中间,在哪里来回走动。
“蚌埠在刘继业手上,本来至徐州之间就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段芝泉之前以为能够剿灭刘继业,低估了其实力,这才离开徐州南下固镇试图拿下蚌埠。如今战线至此,徐州是怎么也保不住的,不如就此作顺水人情丢给刘继业罢!只要刘继业所部止步于徐州,那么徐州之有无对大局也是无关紧要的。”
“不过山东驻军一事,不妨先答应了,之后再慢慢调兵入内他刘继业也无可奈何。因此第一条,宫保大人不妨先答应下来。”
袁世凯颌首赞同,继而追问道:“那第二条呢?”
“第二条,安徽之事……试问宫保大人,如今安庆已然落入刘继业手中,第三军段芝泉又被击败了,在湖北战局僵持之下,大人可有能力拿下安徽么?恐怕是不能的。既如此,则安徽实际上早已在刘继业囊中,如今也不过是需要宫保大人一个表示、一个明面上的承认罢了。承认了,于我并无实质损失,日后待大人借款谈下来后,只要实力达到了,兵锋所指还怕他刘继业不乖乖奉还安徽么!”
袁世凯细细一想,觉得颇有道理,只是心中还是颇不甘心自己要受制于一个小儿,尤其是此小儿之前一直都仰仗自己……
“皙子所言甚是,这第二条……也允了!”
杨度脸上笑容愈盛:“最后就是南北议和一事了!”
“宫保大人不是早有议和之意么!以战逼和、以和逼清廷,这正是我们早就定下的策略……他刘继业也曾参与此谋划中,对我等之想法自然明晰,其开出和谈的条件,也是因为知道我们会答应下来!”
“但是……”袁世凯却不似杨度这般开朗,而是摇头道:“他刘继业希望……‘希望’吾在南北议和中支持废除清帝之位的条件,作为回应,他则愿全力支持吾为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
“当真!?”杨度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对刘继业开出的这个条件颇为意外。
在如此开罪了袁世凯的情况下,刘继业居然还打着让袁世凯担任大总统的心思!?这又玩得是什么花招?
“表面看,此事与我百利而无一害,内阁总理大臣比起民国大总统终归还是差了那么些……不过吾所担心的,还是刘继业此举之图谋啊!”袁世凯不无担心,杨度亦点头道:“咋一看,实不明刘继业此举目的为何,能给他带来怎样好处。”
“不过……”袁世凯沉思片刻后,忽然叹了口气道:“汉口虽然就要给拿下来了,但是一个月的战斗下来,我北洋军再精锐也需要时间休整。况且,粮米虽然还有些,但是军饷却已耗尽了,皙子啊,我手上实在是拿不出钱来了!”
“没有钱,这大头兵如何肯卖力作战?上下军官如何肯用心打仗?”
袁世凯这番抱怨倒是真心的。
清末以来,由于背负了沉重的对外赔款压力,再加上清廷的税收系统和全国经济的落后,使得中央政府的财政压力一直很大。尤其是开始预备立宪,推行新政以来,各地编练的新军和新政每年都要花掉海量的资金,清廷是长期的入不敷出。
虽然历史上的橡皮危机由于刘继业的插手最终并未演变成全国性质的经济大萧条进而引发财政危机,但是当广州乱起的时候清廷国库依然是不足用。
从三月中旬至如今五月初这段时间里,清廷四处搜刮,全力维持军费,也只拿出了一千多万银元。这笔钱需要购买军火、需要支付军饷和开拔费、需要扩编新的部队、需要抚恤伤亡部队,如今已基本上用光了。再打下去,钱实在是没有了。
为此,袁世凯早就委托周学熙去与天津的外国银行讨论借款事项,不过由于外国银行的条件过于苛刻,至今还没有任何成效。
军饷告急的情况下,袁世凯就是有心也很难维持战斗继续下去,更别说他总是抱着养寇自重的小心思!对于如今表面上如花似锦、暗地却已凶机显现的袁世凯而言,南北议和确实是一个绝佳的解决办法。
一方面,他可以通过议和来缓解军费压力、另一方面他也可以在议和中通过不流血的谈判手段来达成他的目的;胁迫清廷继续给自己放权,以及威迫民军接受自己的条件。
而当汉口被拿下,赵声的北伐战役、阳夏战役实质上失败的时候,南方的民军被北洋军狠狠地从美梦中敲醒,可以说和谈的先决条件就已经成熟了。
杨度是明白袁世凯实际处境的,也因此更明白刘继业这一变数对未来局势的影响!
“正因此,宫保大人!趁如今大人还占据优势,尽早摆脱徐州方面的拖累,集中注意力于山西和湖北两面,对刘继业不妨一时先妥协一下……而南北议和,无论刘继业是抱着什么心思,我们总也要开展了。借款、议和、清剿,三者缺一不可啊!”
“国事艰难,罢了罢了,就让小儿称心一回吧!”
一旦下了决断,袁世凯仿佛一下子精神了起来,好好地整理了一番衣物后,就走到杨度面前道:“皙子,你今晚就回京,到我府里拿了银子去拜见庆亲王,同时给唐绍仪通个气……这南北和谈,嘴皮子功夫的事儿,咱们还是要靠他来动。”
“吾五日之内就将返京,此前的布置就拜托皙子你了!”
“度敢不效命!”杨度朝袁世凯深深地拜了下去,却见袁世凯哈哈大笑地走到了外面,朝着其亲卫大声道:“传令给冯国璋,告诉他我袁某人后天就去汉口前线督战!要是我到了时候,汉口还有哪怕一个民军,我都唯他是问!!”
“回电江苏,告诉他刘继业,条件我袁某人都答应了!不过和谈前,先要把他们民军打疼了!”
这一刻,袁世凯枭雄气息完全爆发出来。
############################################
蚌埠,第一混成协将前线执勤了十多天的部队换了下来,由原本的预备队顶上去。
刘继业站在码头望去,只见一船一船的士兵从淮河北岸出发,横渡江面运回蚌埠城内。
经过了长期苦战的士兵们有的精神抖擞、有的不幸受伤的人一瘸一拐的被人搀扶,更有些重伤员是被担架抬下来的。不过由于革命军打了一场大胜仗,大部分的士兵精气神都很高,说话之间不时能看到笑容。
段祺瑞的第三军主力部队集结在固镇,南有蚌埠、北有宿州,东面还面临着蒋方震的三面包围,这场北伐之战的结果已经注定了。
为了成功围困住第三军三万人,刘继业的江苏革命军也付出了两千三百人伤亡的代价。
战死的人,在登记了身份姓名后,已在阵地后方找了空地入土为安了。刘继业乘势将那片地区周围数百亩地都买下,承诺日后建成一个士兵公墓和忠烈祠,将安徽与江苏一带牺牲的革命军战士都在此安葬,设下香火供后世瞻仰。
这一点让不少军官和士兵都颇为感动,再加上胜利的鼓舞和抚恤不打折扣地下发,人人都愿为江苏革命军效死!
在人群中,刘继业看到了一个记者的身影,只见北辉次郎戴着鸭舌帽,拿着纸笔走在士兵当中不停地询问。
其中一个年纪轻轻的棚目刚一下船就被北辉次郎拦下,被拉着问东问西后,才被后面跟上的一个粗旷哨长给拉走。
从不远处的小楼上望去,刘继业对那个哨长的长相有点印象,不过所见的人太多,也想不起是在哪里与之有过交际。
那个北辉次郎不分军衔,只要见了令他感兴趣的人就拉过去询问一番,忙得不亦乐乎。刘继业看着有趣,忽然心中一动,想了想便朝其方向走了过去。
大时代1902 第333章 平民时代
第三百三十五章平民时代
‘私是在友人家中得到中国广州起义的消息,那时杉木殿正拿着刷子清理茶杯,外面的下人拿着报纸冲进来,把我们都吓了一大跳,还把杉木殿的茶杯给打翻了。’
‘天上的太阳很温柔,我们在院子里跳了一阵子,就像两个疯子一样。然后就如同懒洋洋的猫一样躺在地板上,看着白云和阳光。私与杉木殿说,唐土革命开始了,私要去唐土参加革命!’
‘在横滨去广州的船上,私一直在整理关于中国革命的情报。私认为袁慰亭、黄克强和宋钝初三人是最能够引领唐土革命未来的三英杰,而私已决定追随宋钝初,用自身的才干辅佐他立下丰功伟业。后来到了广州,私才知道原来江苏的军队长官刘继业也独立革命了!对于这位刘继业,私并没有与他接触过,但是听不少唐土同志讲,这是一个背叛了同志的小人。’
‘……在广州,私追随密友宋钝初,后来宋钝初要北上上海,私也一并随行,并且在上海这座刘继业掌控的城市中,看到了名为国家主义的书籍。’
‘私翻阅了,却发现书中的国家主义想法,许多地方与私的革命理念不谋而合!难道在唐土也有如私这般奇男子?私很想拜访,但是这个奇男子却是一个无耻小人,令私很为难。幸运的是宋钝初正好与他认识,私正好可以随宋钝初去观察一下写下了国家主义这本书的刘继业究竟是何方神圣?’
‘这位名为刘继业的江苏都督竟然如此年轻,且非常有决心,意志坚定,对大势的把握不比宋钝初差!唐土果然是英雄豪杰辈出的土地,如高杉殿之不可多得之伟岸男子,有幸被私见到了三人!私与刘殿谈论了中国革命之未来,他思想和眼力的独到之处每每想来,都令私获益良多!’
‘私随刘殿北上蚌埠,亲眼见到了刘殿麾下北伐军的军容。革命斗志高昂,装备精良,私相信对面的清*队不是这支由革命意志的北伐军对手。私听闻刘殿曾参加日俄战争,归国练兵也非常严格,果然私所看到的北伐军军纪严格,训练有素,是难得的精兵,令私的印象非常深刻……’
北辉次郎翻过了写了密密麻麻笔记的小本子,翻到一处空白的页面,开始将自己刚才的采访进行整理:‘津浦铁路上的清*队后路被北伐军的奇兵队切断,放弃了前沿阵地后撤。北伐军在王统领的指挥下发起进攻,清****节节败退,部队被包围在固镇。刘殿为了不让生灵涂炭,同胞自相残杀,以南北议和为条件宣布谈判。’
‘私采访了从前线退下来休整的北伐军官军,一个名叫卫立炯的分队长告诉私,彼方运用了大量的机关铳阻止了清****的攻击。被问到对革命有无信心时,这名年轻的分队长兴奋地告诉私,他相信在刘殿之领导下,一定能够打到北京去,光复汉人河山,建立民国。私相信,他的言论代表了大部分北伐军的信心……’
北辉次郎正在拿着铅笔奋力书写,忽然一只手担上了他的肩膀。回头一看,只见刘继业微笑地站在其身后,背后跟着好几个护卫。
“北辉兄,说说你对这次战役的感触吧。”
北辉次郎收起了笔记,组织了一下用词后,低声说道:“我能够理解刘殿提出议和的心思,同胞之间互相残杀是人间惨剧,能够避免应该尽量避免……但是现在宋钝初在湖北正在与清****厮杀……刘殿,他们毕竟是同胞也是敌军,不把他们消灭,中国革命是很难成功的。”
“北辉兄认为,什么样子才算中国革命成功呢?”
见北辉次郎好像没有听明白,刘继业换了个措辞道:“即是,中国革命成功会有怎样的表现?推翻清廷皇帝就算革命成功了吗?还是说必须要让孙文成为大总统才算革命成功了?北辉兄的意思是?”
北辉次郎摇了摇头,走到码头一处茶馆内坐下,竖起了自己的食指高声道:“孙文曾收受日本政府的钱,彼时吾人便站在章太炎、宋钝初之立场,批评孙文此事不妥。在吾人看来,孙文是一个完全西化的中国人,无论行事思考都是西方模式。孙文并没有站在中国人的立场去进行革命事业,而是要把西方民主理念通过革命的手段在中国实行。所以,为了达成目的,孙文往往不惜任何手段也要向外国找寻支持。把革命寄托在这种人身上,让这种人当大总统是不妥当的。只有中国本土的革命家,比如黄克强和宋钝初才能稳定中国局面!因此中国革命之未来,大总统的最佳人选,不是孙文而是黄克强和宋钝初!”
“然而北辉兄只提到了大总统的人选,却没有说中国革命之根本解释;中国革命意味着什么、怎样才能算成功?”
北辉次郎犹豫了一下,实话实说道:“吾人坚信中国与日本之未来关系到东亚黄种人的未来,一如我日本之明治维新,贵国革命之目的也在富国强兵,殖兴产业!此两点都需要稳健之英豪统筹国家大势,一如数十年前之吾国维新志士一般!因此推翻满清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建立维新之政府,将有志之士充入政府中,效仿日本进行维新!”
刘继业知道北辉次郎的这番话基本上也都代表了当前日本支持中国革命的那些人的心态,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那些留日的中国学生,他们把日本明治维新的精神散播到中国。因此,辛亥革命是以日本明治维新为典范而形成的革命运动。他们作为革命团体的骨干,行事风格都受到日本的深厚影响,对中国革命团体的形成有莫大的功劳。所以他们强调日本因素对于中国革命成功的重要性,并认为日本是“中国革命的助产士。”他们,实质上是将满清与幕府、革命党与维新志士划上了简单的等号,认为革命党人推翻了满清后,一如倒幕战争,中国就能富强。中国富强后,则中日应形成同盟关系,一起对抗欧洲白种人列强。
这也未免天真了些。
“中国非日本,革命也非维新……”刘继业摇了摇头,看着北辉次郎的眼睛道:“首先是时间问题;彼国之维新开始之时,列强尚未完全进入亚洲、受限于空间,只能夺取支撑点而不能发动大规模入侵;数万人已经到头了。在列强势力尚未完全进入亚洲的时候,贵国维新才能缓慢地进行,修养生息数十年一朝击败清朝与沙俄。”
“然而当今世界却已决然不同!自二十余年前的柏林会议开始,西方列强已将世界完全瓜分,通过铁路与蒸汽轮,已可将十万兵以上运至亚洲来!我们中国之革命若是像贵国维新那般慢慢吞吞,最终只能从如今的半殖民地沦落为完全殖民地也!时不我待,最好的发展时机已经被清廷浪费了,我们中国革命就只能把一天当成三天用、一年当成三年建设,才能够尽快摆脱亡国灭种的威胁!此不同之一也。”
刘继业滔滔不绝,北辉次郎对此新颖观点颇为惊讶,他以前所接触的革命者都是将中国与日本对等看待,却绝少有如刘继业这般将两国不同的地方说出来。因此,北辉次郎听得极为认真,甚至重新拿出了笔记本开始快速记录起来!
“不同之二,中国与日本处境不同。贵国维新时,虽也有治外法权、也有租界,但毕竟不是列强之主要目标,因此受制于外人的程度还不高。我中国则不然!自鸦片战争以来便是列强入侵之首选,又连续吃了几次惨败、不仅遍地是列强租界地、遍地是治外法权、更要命的是背上了十亿两白银的赔款责任,和最重要的海关关税受制于他人!”
刘继业说的沉重,北辉次郎也感同身受。
“北辉兄,你当知道,一国之改革、一国之维新、一国之建设,离不开经济钱财之支撑!而如今中国缺钱之程度已数倍于贵国维新了!十亿两白银赔款慢慢还也能还得起,不行的话还能够抵赖掉……但是我国之海关关税却完全掌握在外人手中!不单是强行将关税限制在百分之五这一极低的水准,就连剩下的关税钱财都成了所谓的抵押品!必须在缴纳完赔款后才能将余款拨给我国!”
“近代国家之建设,关税实在是重中之重!为何?一来,关税能够带来大量的税金供于国家之建设所需资本。二来,在国家弱小,产业薄弱的时候,必须要通过提高关税来保护自身免遭列强产品之倾销!保护本国弱小产业,并使其茁壮成长,这是关税的重要作用!像现在这样,中国关税完全不受中国政府控制,简殖兴产业谈何容易?”
“而且就在最近,我江苏军政府得知上海的关税总局已决定自行截留其关税结余,理由是中国现在动乱不堪、尚未成立中央政府……荒唐!我国关税本就是我中国之财政财产,哪里轮得上他英国人擅自主张了!?然而,就是如此荒唐透顶的事情,我们中国人暂时却毫无办法!只能交涉、只能抗议!但交涉抗议又有个鸟用!?没有大炮指着,刺刀对着,就是喊破嘴皮子,他英国人也只是左耳进右耳出罢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