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时代1902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文笔刀法

大时代1902 第336章 南北议和(三)
第三百三十八章南北议和(三)
“大帅到!”
随着门口卫兵的一声高喝,参谋部会议厅的全体军官同时起立,待拿着公文包,穿着一身无军衔军大衣的刘继业走到主席台上,才一摆手令众人坐下。
与会的军官包括军政部和参谋部厅级干部、文学社各分社社长、各野战部队标统及协统;那些因情况不能赶来的,比如徐州的蒋方震则派出其副手参加。这些如今已是江苏军界高官,不少能称之为大佬的人,此刻如同小学生见了老师般齐齐坐下。
坐在刘继业左侧的是军政部总长张孝准、右侧则是参谋部总长沈同午,两名军队系统位置仅次于刘继业的骨干依次开始点名。
花了三分钟时间将在场的七十多人全部点名完成后,刘继业才开口道:“方才跟张季直聊了会儿,耽误了大家的时间,不好意思。”
“今次召开的是联席会议,把军政部的、参谋部的,还有野战部队的长官们都聚集起来,共同开会。目的是什么呢?可有人知道?”
刘继业巡视一遍,见无人出身,各个都如同雕像一般挺着脊背一动不动坐着,这才自己说道:“目的就是总结此次津浦线战役的成败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吸取经验教训,改进它,让我们江苏革命军因此而增强战斗力!”
“首先说,津浦线战役虽然最后我们赢了,成功将段祺瑞的第三军包围在固镇,最后也达到了我们的战略目标……战术上也不乏亮点,但是!”刘继业话锋一变,变得严肃起来:“在战役过程中依旧暴露了许多问题!许多严重的问题!换句话说,我们这场战役之所以能获胜,不是因为我们做得多好,而是敌人做得蠢!”
“然而我们能够指望每次战役敌人都像这次一样犯蠢吗?遇到做得好的敌人又怎么办?只有不断努力提升自己,每一次都做得比上一次更好,我们才能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话音刚落,张孝准便站起身大喝道:“大帅说得是!”
“大帅说得是!”全体军官随后几乎是同时出声,声势镇人!
刘继业朝张孝准点了点头,在桌面上打开公文包,取出了一份文件道:“战役过去了六天了,军政部、参谋部及各参战部队也按照我的要求整理出了报告书。今天我们就挑选各部报告书中最重要的经验教训进行讨论!”
“军政部,你们先来吧。”
张孝准示意了一下下属,随即六个军政部的厅长(总务厅、军务厅、军纪厅、马政厅、交通厅及军需厅)都同时起立。张孝准作为军政部总长首先进行概括总结,然后由各具体厅长进行具体的经验教训总结。
“……渡江时,我厅与参谋部及各野战部队协调不力,未能正确估计到运输大军的复杂程度,缺乏准备,造成了严重的时间耽搁。我厅改正的意见是,在计划层面与参谋部联合制定运输计划、邀请铁路系统的专门人士加强对我厅军官的培训工作、在大军开拔前与各相关部门联合成立调控委员会统筹大局、以铁路运段为划分设立兵站系统,与军需厅增强合作。”
交通厅厅长,原第三十三标正参谋官王九黎说完后,在场的众人便开始讨论起来。参谋部的军官首先承认协调问题,也觉得设立专项专门的调控委员会方案可行,在场众人基本上对交通厅的改正意见赞同,应当实施,只有后面设立兵站的提议由于工作量的原因暂时后置。
随后,军法厅厅长,原第三十四标正参谋官方振武说话,总结了战役中各部宪兵部队所出现的情况:“绝大部分情况下,各野战部队的宪兵部队都很尽职,如在张台子战斗关键时刻,宪兵队队官带领宪兵上阵,协助野战部队守住了阵地。然而,在第六混成协攻占宿州时,曾短暂出现过部分士兵打砸抢的现象,未能得到该部宪兵队有效制止,严重损害了我革命军的形象和军队内的军纪。我厅改正意见是,将犯事的士兵送上军事法庭审判、将涉及的宪兵队予以降职处罚,增强各部队宪兵队的培训和训练,并在各野战部队由执法参谋向该部队举行军法讲课。”
##################################
“此次战役中,我参谋部测绘厅制定作战计划所用的地图、以及下发给各野战部队的地图都存在误差,甚至是严重的错漏……虽然早在光复前就对苏中和苏北做了调查,但对徽北的地形考察不够,仓促赶制使得地图过于简陋,改正意见是……”
“……第六混成协的作战计划中,向西进攻宿州的作战计划存在严重纰漏,错误的估计了敌军情况,应增强情报搜集能力……”
“……在实际行军当中,发现参谋部对行军速度的规定并不合理,并未考虑到标以上部队行军时所携带的重武器会拖延部队的速度,造成实际情况下野战部队行军速度要慢于计划,给整个作战计划的实施造成了隐患……”
军政部和参谋部依次给出了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改正意见,每一次发言都能引来讨论。有些时候是赞同各厅的意见,也有些时候是反对,在场的与会军官亦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由于大家分属不同的机构,除了同一部的之外并无直接直属关系,因此得以敞开来谈,有时候言辞严厉甚至会让负责报告的那名厅长下不来台。
会议室的书记员则拼命在纸上记录着笔记,除了会议纪要之外还准备将所有最终意见整合成一本小册子,下发给全体军队部门学习参考。
这种总结经验教训的习惯,源自刘继业当初执掌第十七协和第二十三混成协时每次演练操习都必须做总结,与会的大部分军官早已是轻车熟路,对问题的分析基本上都能抓到重点,最终也能够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正是通过一次次的总结分析,以及各级军官严格执行推进分析意见,江苏革命军的战斗力才得以快速增强,哪怕扩编了两倍后还依然保持着相当的作战能力。
而这种方法更是让从第十八协投诚过来的军官大开眼界。
终于轮到各野战部队开始报告,方式是以标为单位制定报告书,由该标所隶属之混成协统一整理,并在会议上发表。参战的第一、第三、第六、第八混成协都要么是协统出席,要么就是该协正参谋官出席,开始依次就该协实战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经验做报告。
其中最多次被提到的,便是第一混成协在防守中采用的机枪交叉火力战术,被认为是极为有效的战法,应该在全军尽快推行。
另一方面,第六混成协的报告认为由于过于死板地执行步兵操典中要求的士兵之间三米间距,使得该协在进攻敌军阵地时虽然减少了损伤,却也使得火力密集程度下降,每次冲锋人数不够的问题。
由于第六混成协缺乏重炮、而机关枪由于自重问题在进攻战中表现没有防御战那么突出,再加上敌军北洋军的火力也并非很密集,使得原本按道理应该能在一个小时内拿下的阵地花了三个多小时才攻克。因此,与会的吴忠信建议是否能够就具体战场情况而视,对操典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
各种在实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比如防炮措施、比如命令传达、比如误伤了友军的问题,以及实战中被证实有用的经验都被拿来好好地讨论了一遍。
第一次实战总结,还是发现出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和解决方案最终都会由参谋部总结后上报刘继业批准,再下发全军学习。
这边野战部队分别汇报,那边刘继业则拿着第三混成协的报告书翻看,时不时地将其与参谋部的对比。
忽然,就在蒋方震的副手,第三混成协协副邹永成报告完毕时,刘继业忽然站起来,用平淡的语气问道:“为什么第三混成协和第六混成协的报告书中都提到了进攻火力不足造成攻坚困难的问题,而参谋部却没有提?”
“参谋部说,防守火力足够满足与对面北洋军作战的要求,这点各野战部队也都肯定了……”刘继业看了一眼沈同午:“但是进攻方面,我军火炮优先供给了第一混成协,使得开展迂回包抄的第六混成协必须在缺少炮兵火力掩护的情况下进攻清军的阵地!”
“这次战役是由于段祺瑞在东线放置了太少的兵力,再加上第一混成协成功地顶住了对方进攻,使得我军得以钻空子拿下淮安和宿州!但是我军占据绝对兵力优势,地方固守的阵地依然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缺少后方火炮袭击下很难快速清灭!这一点教训是很重要的,我们必须要为将来北洋军装备起大量机关枪而做准备!”
“万分抱歉!”身为参谋部总长的沈同午站起来朝刘继业鞠躬。
刘继业板着脸道:“此等重要教训下次一定不能遗漏!就如何在没有火炮增援的情况下增强步兵标的火力和攻坚能力,这个问题我希望参谋部结合第三和第六混成协尽快给出一个答案出来。”
“明白!”
全体军官同时起立齐声高喝!





大时代1902 第337章 南北议和(四)
第三百三十九章南北议和(四)
结束了军事联席会议,刘继业马不停蹄地又回到都督府,拉着早就准备好了材料、等待多时的审计司司长陈光甫走进办公室,关上门后二话不说直接问道:“说吧,军政府财政状况如何?”
陈光甫脸上没有丝毫慌张,不急不慢地将手中一份表格递给刘继业道:“这个月的开支与入账明细全部在此表上,请大帅审阅。”
刘继业接过来一看,如同后世公司财务报表一样,所有数字都清清楚楚地标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开支……九百九十一万,其中大头军费六百五十七万、其次是恢复各地学校和官府花费了一百三十万、援助广东八十万、新增的三联集团以及金陵制造局、江南制造局三个工厂的机械设备共七十四万……等等。收入为七百三十三万,主要来自出售国债三百十三万、印钞局贡献二百二十四万、上海与苏南地区贡献的财政收入一百八十万等……最终账户结余还剩下四百二十八万银元……”
陈光甫将一系列的财政数据全都报了一遍。
由于刘继业掌握了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上海和苏南,再加上他与立宪派的合作,以及军队的扩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使得江苏军政府的财政状况远比广东军政府要好。就连袁世凯,由于家大业大各路开销惊人,在财政方面也是远不如江苏。
在目前所有的军政府和各类政府中,刘继业的江苏军政府是唯一在五月财政上有结余的势力。其他人不是寅吃卯粮、就是狠命地剥削地方,或者就是削减军政府雇员工资和军队的军饷。
甚至江苏军政府在接管了江南制造局和金陵制造局这两大军火厂后,还能拿得出闲钱来统一口径,更新装备,维持产量!也因此,江苏革命军是少数有自身生产弹药的能力的势力;原本生产能力更强的汉阳兵工厂由于湖北战火的原因早已停产了。
“江苏银行的筹备如何了?”
三联集团毕竟还是一家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在发行钞票等中央银行事务上面,终究还是应该交给政府掌控的中央银行进行。为此,刘继业专门委托了陈光甫与三联银行的一些银钱业专家一起准备筹备成立江苏银行。
“准备金并不是问题,人员也从各处调配……”陈光甫信心满满,对他所负责的工作非常满意。
“……地址也已选定好,各项都在加紧操办……有上海维系会文远(刘继嗣)的协助,请大帅放心,六月前定能正式开业!”
所谓的中央银行,就是政府用来调控金融业的手段,在刘继业已整合了上海金融界的时候,只要向各大银行的大金融家们许诺在中央银行董事会的席位,自然也会得到其支持。
目前刘继业别看好像已稳若泰山,但除了军队方面之外,其余的行政和金融都必须与各方势力合作才能维持。既然是合作关系,那么在这些方面刘继业就不能为所欲为,而必须要与各方达成妥协。为此,文学社内鼓吹土地改革的一些激进派都因此被刘继业所训斥,在当前阶段只能依赖士绅和资产阶级维持统治。
不过刘继业亦在各方面为必将到来的摊牌做准备;一方面他将如陈光甫这类的有才干青年选入都督府内任职,努力将其培养为亲信,甚至在条件适当的时候介绍其入党。另一方面,刘继业也积极抓住了学校这一宣传阵地,光复后向江苏所有新式学堂都派出了文学社的教员。
表面上,这些教员是来宣传新思想、宣传革命,顺便兼任体育教师。由于近几年中国军国民教育的流行,教育界的共识是将体育和锻炼视作强身强国的基础,因此这批实际上是传播国家主义主张的‘体育老师’进入各校颇为顺畅。
刘继业的军政府为公办新式学堂提供了经费,自然也有权派驻教员入驻。但是在一些私立的学堂中,却有办学士绅对这种行为表示了抗拒。要么是拒绝教员进入、要么就是采取各种手段阻碍其宣传革命。
对一些私立学堂的这类行为,刘继业暂时也无更好的办法,在与立宪派士绅们翻脸之前,只能先忍下,待日后出台统一的教育管理法规再行处理。
不过总而言之,从光复前刘继业向个军官学校派遣教员的案例看,在学校向学生们直接宣传的办法还是颇为有效的;尤其是新式学堂的年轻学生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快、容易被鼓舞激励起来、又有一种天生的叛逆心态,对革命有着天生的吸引。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善宣传方式,同时鼓励学生在自己校园内组建外围团体,如此可确保增长的速度如滚雪球般增加。
二十余名文学社教习,在总共有一千二百名学生的江苏四座军校,经过半年不到的宣传工作为文学社带来了三百八十名新社员。若是按照这个比例类推,则一年后江苏全省七万多名新式学堂学生将有过万人加入文学社。
有了这样的人才储备,刘继业才具备真正单干的底气和能力。
而这万名社员,这股巨大的政治力量,又可以投入政界、军界、商界、教育界,继续增强文学社的势力。当文学社社员超过百万人时,就是他刘继业横扫全国的时候。
陈光甫花了数个小时报告内务、财政和江苏银行的情况,将重点全都理清楚,并在几个重要事情上征得了刘继业的同意。
此刻时间已到了黄昏,刘继业干脆拉着包括陈光甫在内的,都督府的大小职员一起开饭,就在都督府内临时搭建的食堂内吃了起来。
饭席间,刘继业摆出一副亲民的姿态,与底层职员也谈笑风生、开玩笑时没有丝毫的架子,平易近人地让人感受不出大帅的模样。
公私分明,办公时要求严肃、严谨、严格,私下却可亲近,这一直是刘继业收拢人心和维持纪律的手段,如今更是用的炉火纯青,让不少职员感动得暗地里发誓要为大帅效死!
要知道,前清那会儿哪个大官会与他们这等小职员说话开玩笑?一个个都将鼻孔朝天对着人,正眼也不看,直是视人为奴仆!
在都督府办公的人一部分是前清留下的故吏,经过筛选后被证实有能力而留下、一部分是文学社由军职转入的社员,还有部分是新招募的有知识和能力的青年。这些人中,除了部分早已油滑的故吏不为所动外,大部分人对刘继业都充满了感动。




大时代1902 第338章 南北议和(五)
第三百四十章南北议和(五)
5月23日,返京多日的袁世凯通过南北议和得以放开手来,大规模调动部队、与各方协调,终于将京城内的各方势力逐步摆平,将原第一军军统,一直在湖北前线指挥作战的心腹干将冯国璋调职入京,接替担任唯一不受袁世凯控制的禁卫军总统,就此解除了原禁卫军第一协协统良弼的职务,将禁卫军第一协调出京城,将第二协调入山西配合从津浦线返回的段祺瑞第三军围剿吴禄贞和阎锡山。
此外,袁世凯又任命段芝贵以部分北洋底子、旧军巡防营和新募士兵成立一万多人的拱卫军,取代禁卫军‘拱卫’京师。
如此一来,北京已完全落入袁世凯手中。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唐绍仪与伍廷芳先后抵达了上海,正式开始了南北议和!
其实自辛亥革命以来,革命党人的势力并不像后人想的那样强大,在如今乱局之中,江苏都督刘继业不行、同盟会总理孙文不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元帅黄兴不行、海外立宪派党魁梁启超不行、全中国,只有袁世凯能够出来收拾局面。
这一点,不仅那些试图干预的外国驻华公使这样认为、立宪派这样认为、清廷内许多官员这样认为,就连革命党内部很多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由于革命党多是利用新军、会党、“进步势力”取得各省政权,和这些人是利用而非领导关系,所以革命很快演变成上层势力的权力争夺战。而各界革命党人由于缺乏刘继业这般长期布置安排和受限于自身实力,往往使得权力斗争变得非常*裸和残酷。
江西、四川、福建等地的军政府和军分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闹出了火并情况,有时是革命党与立宪派、革命党与地方会党、会党与立宪派、甚至如浙江那般两拨革命党人互相攻击,同盟会的陈其美居然采取了暗杀的手段杀害了同是革命党人的光复会会首陶成章!
同时,一些革命党人上位之后,只关心自己的既得利益,对所谓的大局置若罔闻,当了‘都督’只忙着想尽办法捞钱、勒索地方,作威作福,给自己的亲信都许下高官厚禄,随便十几条枪的敢死队队长,转眼就成了某革命军的协统
而且,这场席卷全国的革命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社会上层阶级的游戏,与底层人士几乎是毫无干系。所谓革命对于下层群众来说,只不过是“赵老太爷”等权贵人物的改朝换代而已。
哪怕是统一被同盟会所掌控的南方三省,内部也充满了争权夺势之争,只不过大家都尚未撕破脸皮,留有余地罢了。而刘继业的江苏亦存在这样的问题;相对独立的上海、与文学社同床异梦的江苏立宪派们,刘继业所依仗的,也只有自己通过六年时间幸苦搭建起来的文学社而已。
在这场革命中,说到底任何一方都无法单方面消灭另一方,这时只有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这一条办法了。
两方和谈代表分批抵达了上海公共租界内工部局提供的市政厅,作为和谈地点。
两边代表团各出五名参赞,北方的唐绍仪和南方的伍廷芳都穿着西式典礼服,扎着深色领结、进门后先将头顶的绅士帽摘下,朝对方做了几乎一模一样的鞠躬礼。
说到外交礼仪,这两位清末中国最杰出的外交人才自然做得令人无可厚非。
“文爵公!”
“少川~”
唐绍仪与伍廷芳互相握手,两人脸上都挂着淡淡的微笑,一开始的气氛颇为融洽。
两人本是广东老乡兼多年好友,二人曾在外务部共事并来往密切,政治观念更是颇为相近。
这时,公共租界内的工部局几名会董、英国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以及新成立的上海维系会会副虞洽卿都作为旁听者上来与众人握手,如此交际了莫约半个多小时后,两方代表团才最终沿长桌两侧坐下。
一坐下后,唐绍仪看到桌子上摆放着两面小旗子;一面黄龙旗、一面同盟会的青天白日旗时,就皱起眉毛望向组织场地的一个工部局会董,直接用流利至极的英文问道:“今次议和,是我中国内部南北两地的议和,不是两个主权国家的谈判!为何桌上会出现两个旗帜?难道我大清不是中国?难道南方革命担任不是中国人吗?”
伍廷芳亦出声附议道:“这个旗帜实在不妥,现在议和刚开始,未来中国国旗尚未确定,还请麻烦把它们都撤了吧!”
一个是标准的美式上曼哈顿口音、一个是标准的伦敦音,那名负责布置场地的工部局会董顿时满脸通红,也不辩解,急忙招呼下人将桌上的小旗子都撤了下去。
小插曲很快就过去了。
双方互阅证件后,议和才算正式开始。
伍廷芳首先提出,和谈必须以成立共和国为双方进行谈判的先决条件。唐绍仪暗示袁内阁并不反对共和制度,但因所处地位不同,目前仍然坚持立宪制度,保留清帝名义上的地位,建议召开临时国会解决这个问题。
“共和还是立宪这个根本之问题如不确定,下文从何谈起?”伍廷芳却并不完全买账,如此问道。
唐绍仪苦笑了一下,缓声解释道:“召开临时国会不过是一种形式,借口减少北方反对和议的阻力。文爵公当知晓,宫保大人在清廷所面对压力,良弼等宗室总不会轻易接受共和之主张,还需要宫保大人慢慢协调。”
伍廷芳亦明白其苦衷,对此问题只是讨论了一会儿后,就转而进入更实际的讨论当中了。
第一天的谈判并未能有多少结果,基本上是互相给出了自己的条件声明,不过总体上气氛还算融洽,伍廷芳和唐绍仪作为专业的外交大家,别说一开始还没有产生严重分歧、就算是互相彼此恨之入骨,表面上的的礼仪和面子也都会遵守的。
中午至傍晚,和谈结束后,作为‘地主’的租界工商局会董便在旁厅内举办晚餐宴,将参与和谈的代表、以及上海租界及华界的各社会上流一并邀请了来。
上海维系会的会副虞洽卿自然也在邀请行列,与华界的商界领袖一样拿着酒杯到处与人聊天。
在场话题不外此次南北和谈是否能够真正带来和平。
对于上海商界的人来说,两个多月的混乱和战事;哪怕是上海并未经历多少混乱也还是受损严重。
无数商家受战乱影响不是歇业就是损失惨重,因此对这次的南北和谈尤为重视。
1...141142143144145...1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