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时代1902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文笔刀法
在门口一阵寒暄、握手、作揖,孙多森满脸笑容地领着刘继业与张謇入内,笑道:“听闻文鹿与季直过来,在下的密友周止庵专门想来会见,如今已在会客室等着二位了!”
孙多森容光焕发,四十余岁的人保养的很好,除了身材有些偏瘦外,精气神非常不错。
自从北上天津后,孙多森除了三联集团和自家产业外,主要就是协助周学熙打理袁世凯在北方置办的一系列实业产业。于辛亥革命前担任直隶劝业道台,兼启新洋灰公司和滦州矿务局公司协理,是典型的亦官亦商的人物。而随着袁世凯登上权力的最高峰后,周学熙和孙多森这些心腹嫡系自然也都纷纷为其所重用。
周学熙如今成了唐绍仪临时内阁的财政次长,同时身兼滦州矿务局公司总办、京师自来水厂总办等一系列角色。孙多森本来被袁世凯准备派往安徽担任民政总长,后来由于关启平占据了安徽后最终未果,后因三联集团的关系而被周学熙推荐开始负责筹办将大清银行重组为中国银行的事项。
如今的孙多森正可谓志得意满的时候,手中掌握千万家产、又将主导中国中央银行的筹备,不出意外将成为中国银行首任总办,执掌国家银钱大权。
在孙多森的会客室内,刘继业与张謇见到了北中国的财神爷,与南张謇并称的北周,周学熙。
周学熙的年纪只比孙多森大上一岁,也是四十出头的岁数,保养的却非常好。脸型颇为圆润,皮肤只若三十许几,面目和善,微笑着上前依次与张謇和刘继业握手,笑道:“久闻文鹿大名,年纪轻轻就立下不时伟业,今日一见我也只能自愧不如了啊!哈哈!!”
若是以前,面对北中国的财神爷,刘继业或许还要谦虚一下,但是刘继业如今的地位在当世中国已接近巅峰,手握二省之地和五万兵马,是能够与袁世凯平起平坐的地方实力派,自然当得起周学熙的客气话。
“止庵兄谬赞了。”刘继业只是微微一笑。
孙多森招呼众人坐在西式沙发上,吩咐下人给众人递上红茶,然后微笑地看向刘继业问道:“这次文鹿百忙之余北上,要与大总统商量东南大事。这政治上的大事不是我们实业家的领域,我与止庵关心的还是这银监会制度能否在中央立定起来。”
在来天津之前,刘继业与张謇就和天津方面有着密集的电报往来;不光是因为孙多森作为三联集团的第三大股东还负责华北三联集团的营销业务,或者是由于上海与天津一南一北两座现代化商埠之间生意往来,更主要的还是刘继业在占领江苏和上海后与袁世凯刀兵相见使身处北地的孙多森位置尴尬。
一方面孙多森是袁世凯的心腹干将、但另一方面却又和刘继业是紧密的生意伙伴。
好在后来刘继业终归还是与袁世凯重归合作关系,袁世凯则出于尚不明确的目的将孙多森提拔重用,将中国银行的筹备交由其负责。
而接下了这项任务的孙多森自然会希望努力将此事办好办妥。
此次刘继业来京,在许多需要商议的事情中,令孙多森最为关心的一个是刘继业与袁世凯的关系、还有一个就是希望能够从上海银监会内抽调人手北上协助他孙多森筹备中国银行。
对于第一个问题,刘继业当着孙多森和周学熙的面再次强调他坚信袁世凯是当前唯一能够领导中国的人物,江苏将完全听命于大总统的调度安排。
刘继业所以能够做出此等承诺的关键,是他知道袁世凯的首要目标还是势力最为庞大的同盟会一派;这点从袁世凯在新任临时内阁中从外调入京城的两个都督陈其美和赵声都是同盟会成员就可见一斑了。浙江都督陈其美也看穿了袁世凯架空自己的伎俩,随便找了个接口就拒绝北上。倒是同盟会中声望极高的湖北都督赵声却遵从了调令,将都督位置交给副手冷遹后自己就北上赴任去了。
在同盟会尚未被整倒的情况下,袁世凯对其余势力只会采取拉拢分化的措施,决不至于在大敌没有解决之前先胡乱树敌。
虽然此次进京由于此前跟袁世凯因为安徽的事情已经闹过不愉快,这次不会拿到多少好处,但是至少中立的地位是能够拿到的。在袁世凯拿到大借款之前,他是无力对付同盟会或者刘继业任何一家的。因此刘继业才会放心大胆地北上京城。
而就孙多森第二个问题,刘继业亦是与张謇一口答应下来。最终议定的是上海三联集团方面以及江苏银行各派出专业人员共十人,与中国银行组成三十人的考察团一部分前往日本和美国、一部分前往欧洲考察银行事务。
“止庵兄,不知与洋人的善后大借款谈判如何了?”
聊完了这两件问题,聊天的气氛明显就轻松了许多,刘继业于是趁机会关心起当前袁世凯与列强银行团进行的借款谈判。
这场始自6月初的谈判目前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却基本上没有什么进展;一方面是袁世凯的北洋政府财政上一直处在破产边缘迫切需要外国资金、另一方面则是以英、法、德、美四个国家政府所支持的四个银行组成的四国银行团对中国贷款条件过于苛刻。
就袁世凯提出先期先垫付五百万两银子的贷款,四国银行开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不仅要求对六千万英镑的借款有“优先权”、借款以盐税为担保等已为袁世凯同意的各点外,还有:一、中国应“立即采取步骤以整顿盐税,并选用海关总税务司所建议的外国专家给以帮助”;二、四国银行团应“得到适当的保证,以控制和监督中国对借款收入的使用”;三、在四国银行团交付垫款期间以及各次国库债券尚未赎还、善后大借款尚未发行完毕以前,中国应承担义务,“除通过四国银行团的中介外,决不去商谈或签订任何借款或垫款合同。”
由此可见四国银行团的明显目的在于垄断全部垫款和善后借款,对借款的用途实行监督和控制,以外国专家干预中国的盐税,进而全面主导中国财政。
这样苛刻的条件是袁世凯怎样也无法接受的,谈判也就因此拖延了下来。
身为谈判参与者的周学熙听后脸上露出了愤愤不平之色,将四国银行团部分并不涉及泄密的条件与刘继业说了一遍,说完恨声道:“这四国银行团要求借款利息高达六厘半、期限五十年、还是七九折,如此若借千万则实际入账不过七百九十万,连本带利却要还将近五千万!”
“何不找别国财团贷款之?”
周学熙听后叹了一口气道:“实不相瞒,前一阵子四国银行团已经垫付了三百万两解了大总统燃眉之急……而当前除了四国银行团之外,就找不出其他有能力有财力的财团了。”
刘继业听后默默地点了点头。
一旁的孙多森没有说话,刘继业却知道他在四月份时曾私自调拨华北三联集团的款项,通过迂回手段以开滦煤矿的名义最终向袁世凯贷款了二百三十万元。若非如此,袁世凯也不至于会信任孙多森。
虽然对孙多森的这种行为非常反感,但三联集团华北分部本来就是受孙多森管辖形同半独立的机构,在此时此刻还没到翻脸的合适时机。
众人接下来聊起了较为轻松的话题,随后在孙多森府上一起用过晚饭。
饭桌上刘继业向孙多森和周学熙建议开发东北矿产和大面积扩大大豆种植和开设榨油厂,认为大豆的榨油功能已经为列强所熟知,未来必然大有前景。
张謇亦很关心开滦煤矿与英国人巧取豪夺的开平煤矿竞争的事项,在得知获得三联银行一百五十万贷款后已经将开平煤矿逼到了破产边缘时,不由得眉开眼笑起来。
“现在开平煤矿已经派人协商并购事项,可见英人已经是撑不下去了。”身为总办的周学熙提及此事也心情不错。
在笑声连连中,刘继业与张謇在天津度过了两天时间。





大时代1902 第350章 孙黄刘宋(上)
第三百五十二章孙黄刘宋(上)
8月30日,在天津待了两天后刘继业与张謇再次乘坐火车抵达了距离并不遥远的北京城。
由于提前通报了行程,下了车后火车站已经有北京政府的接待人员等候迎接。一个前清举人出身的中年干员非常客气地将刘继业一行人带到了已经被江苏政府接管的京城江苏会馆,刘继业与此次北上一并跟随的三十五名卫士就在行馆内住下。
在江苏会馆占地并不大,前清的建筑下哪怕会馆馆长事先已经尽力安排,待刘继业入住后更是全力招呼,但会址在挤入三十多人后还是显得有些拥挤,一些卫兵甚至只能在马厩临时改造成的房间内休息。
虽然对情况有些不满意,不过此刻刘继业也不打算再去另换住所,免得麻烦只能先在会馆内住下。
到了晚上,在京城有头有脸的江苏人士都纷纷赶来拜访家乡的父母官,第二天江苏会馆更是出面举办了一些活动邀请到众多江苏籍名流来。
第三天刘继业参加了在京实业家的一些活动,并且参观了京城的自来水厂、发电厂、水泥厂等工厂,甚至代表江苏政府与一批产量较高、质量不错的水泥厂商签订了合同,欢迎其前往江苏投资。当天晚上,在先期抵达北京的孙文和袁世凯的邀请催促下,刘继业与前日抵达北京的广东都督黄兴一起参加了满清皇族在金鱼胡同那桐住宅举行的欢迎会。
在这场袁世凯并未参加,由退位的隆裕太后要求举办的欢迎会上,刘继业非常低调。不久前他才将一直关押的江宁将军铁良释放,这次欢迎会上却没有见到此人。
相反,黄兴却显得颇为主动和热情,在答谢词中表示,辛亥革命不过三个月就实现南北统一、五族共和,“全赖隆裕皇后、皇帝及诸亲贵以国家为前提,不以皇位为私产,远追尧舜揖让之盛心,遂使全国早日统一,以与法、美共和相比并。”孙文也当场表示:“孝定景皇后让出政权,以免生民糜烂,实为女中尧舜,民国当然有优待条件之酬报,永远履行,与民国相终始。”
对此,隆裕太后则始终以淡笑面对。这位曾今母仪天下的女子自从退位后就一直身居紫禁城不出,这次是难得地出来召见一干革命党人,表现出来的却只有一种令人压抑的平静,不食人间烟火一般。
这场宴会中孙文、刘继业和黄兴等人穿得都是西式正装,而接待的诸位满清贵胄则清一色的穿着清廷朝服,这画面看起来只令人觉得不伦不类。
身处其中,刘继业虽然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对应付人的本事已经轻车熟路,但心中难免对这场无聊至极的酒宴感到无趣。
倒是黄兴和孙文的兴致非常高涨,在宴席上谈笑风生,仿佛化身此间主人一般。
望着一个个与孙文喝酒陪笑的满清贵胄,刘继业心中却在无聊地猜算着这帮人的家产。其中主办此次宴席的那桐一个人,家产就当在三千万以上、若是袁世凯能够横下心来将在场的满清贵胄们都抄家了,抄出个上亿银元不成问题,什么财政危机也都能迎面而解了。
不过这满清贵胄大都捞了个盆满钵满,各个身价都没有低于数百万的。其中现今定居天津租界的庆亲王奕劻据说更是家产过亿……如果能够将这笔钱为己所用……也会大有利处啊……
或许可以让北方的三联银行专门针对这些满清贵胄推出个存款优惠出来,利息不妨高一些、服务态度好一些、承诺保密。若是能吸收他们这数万万的资金,那么江苏全方面发展就有着落了!
而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有的是办法让这群国之蛀虫把钱吐出来。
想到这里,刘继业忍不住轻笑了出来,却正好引起了一旁走过的黄兴注意。对方稍一停留后就举着酒杯走了过来,笑问道:“文鹿因何发笑啊?”
“我在想,若是将今晚在场的各亲贵们都抓了抄家,政府的财政危机就能迎面解决了。”
黄兴听后脸色一僵,尴尬地说道:“现如今已是民国了,这等土匪行径我们总是不能干的……既然签订了退位优待条约,自然要信守之。”
“哈哈,玩笑而已!克强难道当真了?”
黄兴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跟着刘继业一并笑了出来。
“明日文鹿可有时间吗?”
“若是克强相邀,在下必往!”
黄兴点了点头,轻笑道:“我这广东都督现如今却借宿在湖南会馆,明日晚上就由我来宴请文鹿与逸仙兄罢!”
“如此最好了。”刘继业说罢看了一眼正与那桐聊得很开心的孙文,带着一抹深意地低头喝了口杯中酒。
无论是同盟会还是袁世凯,想要击败对方,都需要拉拢其他势力。
与原本历史上的辛亥革命不同,本时空的辛亥革命由于革命党人在广州起义成功,随后的北伐过程更是势如破竹,待南北和谈时被同盟会所控制的省份已经达到了三个;广东、湖南和湖北,后期更有陈其美所都督的浙江共四省之地。
此外江西李烈钧、福建许崇智也都是同盟会成员,在名义上与广东方面共进退。如今同盟会的局势要比历史上无兵无地盘的样子要强许多,湖北更是没有一个黎元洪去与革命党人争权夺势。
在此前提下,同盟会自然不会像历史上一样那般轻易地就将手中权柄交给袁世凯。相反,他们反而更为实用地进行着两手准备;一只手准备着政党政治、另一手却对手中实力抓住不放。
且不说陈其美赖在浙江不走让袁世凯毫无办法,就算是同意北上的赵声也留下了他的副手冷遹代任湖北都督,继续将湖北省掌控在同盟会手中。
南北之间的对抗仅仅是从明面走向暗面。根据刘继业的判断,现在国会大选还未开始,同盟会主要还是会从他们更为熟悉也更为占优的政党政治方面去试图压倒袁世凯。然而若政党政治失败,同盟会也不会介意采取他们同样习惯的武力来试图解决问题。
若是局势走向第二种可能,那么刘继业的态度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大时代1902 第351章 孙黄刘宋(中)
第三百五十三章孙黄刘宋(中)
第二天傍晚,刘继业准时地来到了湖南会馆赴宴,在迎接的人群当中除了有黄兴和孙文,以及一干湖南名流之外,居然还看到了宋教仁的身影。
与一群人客气之后,刘继业找了机会来到宋教仁身旁,好奇地问道:“钝初何日来的京城?”
“本来因为部队调动是说明日到的,结果京汉铁路临时又取消了调动命令,火车得以提前一天抵达。”宋教仁脸上浮现淡淡的微笑,一把抓住刘继业的手,表情非常热切:“我听闻了你的国社党,国家主义之理念与我党之民生主义不谋而合!如果能够共同竞选国会,你我联手则占据国会多数派不成问题!”
“国社党无意竞选国会,非欧美之政党。”
宋教仁表情一滞,不解地问道:“不竞选国会,那国社党存在之目的又是什么?难不成学沙俄之社会党人玩弄暗杀?”
“目的是统筹江苏军政府内的文武,加强人事控制。”
“此事需要专门成立政党吗?况且……”宋教仁话刚说一半,旁边的黄兴就已走了过来。他没有注意到宋教仁的发言,呵呵一笑打断了二人之间的对话:“文鹿!钝初,一起进去吧,别让逸仙久等了!”
刘继业与宋教仁对视一眼,几乎是同时微微颌首然后就随着黄兴入内。
接下来作为个中主人的黄兴自然要发表一番讲话,内容无非是辛亥革命之成功始于广州与江宁,两地先后起义、先后光复、又先后北伐,都与清军激战过,是革命之干城和元勋云云。最后希望同为革命党人的两派携手共进,继续为中华民国之福利而努力。
下面孙文也上台说话;相比起热情洋溢的黄兴,曾任临时大总统的孙文却自有一番傲气在,说话的声音颇洪亮、神情中带着些许自满,不过言辞还是很客气,同样是大加赞扬了江苏与刘继业在辛亥革命时的努力。现如今民国建立,大家都要以国事为重,共同建设伟大祖国。
一直以来孙文看刘继业都有些不顺眼,不过此刻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他还是略微放下了身段向刘继业表示了一定善意。
毕竟是政治家,在必要时候私人情感与政治目的还是能分得很清楚的。
最后轮到此间客人刘继业来发话。刘继业首先大加赞扬了黄兴与孙文等同盟会付出的贡献,历数历年来无数次努力,甚至不吝赞词地将孙文称为‘民国之父’、黄兴为‘民国之母’。
哪怕知道这是场面上的话,台下的孙文听了也觉得颇为舒服,对刘继业的感官稍微好了一些。
################################################
晚宴一直进行到八点多才结束,完了后已有微微醉意的黄兴却拉着刘继业来到已经空无一人的一处仿日式的小厅里坐下,没过多久送客归来的孙文和宋教仁也都进入了此处。
黄兴麻利地给众人倒上解酒汤,完了后一屁股坐在榻榻米上,圈着腿朝刘继业笑道:“文鹿啊!你觉得现如今的这位袁大总统怎么样?”
正戏终于来了。
刘继业将几子上的解酒汤抿了一口,知道自己只有轻微的醉意:“前些时候克强与逸仙不是与大总统会晤了一面么,二位的感觉是?”
轻轻地,将皮球踢回给黄兴。
黄兴沉吟片刻,又看了看一旁默不作声的孙文和同样喝着解酒汤的宋教仁:“我与逸仙认为,袁大总统实为今日第一人物,今日之中国,只有交袁大总统治理。”
“新旧交替,万机待举,遗大投坚,非袁项城莫办。”
一直平静的孙文忽然开口,说完后,扫视了在场众人一番,忽然话锋一转道:“袁项城此人虚怀下士,有不可及者、其精力过人,两目奕奕有神,其未见者俱以为异、与人言,煦煦和易,人人皆如其意而去,故各方人士奔走于其门者,如过江之鲫、然所用无私人,族戚来求食者,悉以己俸食给月廪,不假事权、属吏苛有脏私,必严劾治罪。然,袁项城终非我革命党人,终是旧时代之旧官僚,虽表面上支持共和,但满腹权术心计,终非可以交托国家大事之人。”
这句话或许反映了孙文和黄兴等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真实看法。
他袁世凯终归不是自己人。
说白了,在同盟会看来袁世凯就是一个过渡性人物。目前中国这个烂摊子只有袁世凯能够治理,这点同盟会上下与全国舆论基本上是没有疑议的。但是国家治理好了之后呢?当一切都走上正轨了,那么袁世凯的历史作用也就终结了。
一直以来孙文和黄兴等革命党人都夸赞袁世凯为民国之第一华盛顿、世界之第二华盛顿,然而仔细品味来,华盛顿身为开国总统,却仅仅在任两届八年就最终隐退。
将袁世凯与华盛顿比肩,某种意义上也是同盟会的一种表示。
或许更能够证明孙文对袁世凯态度的是其四天前的一次谈话中有所表示:“维持现状,我不如袁,规划将来,袁不如我。为中国目前计,此十年内,似仍宜以袁氏为总统,我专尽力于社会事业,十年以后,国民欲我出来服役,尚不为迟。”
正是出于将袁世凯视作过渡性人物的目的,同盟会众大佬在一方面在明面上对袁世凯大加赞扬、不吝赞词,怀着将其捧杀的目的。另一方面却通过临时国会中的议员们给袁世凯的临时政府施加阻碍,同时又积极组建政党参与大选,希望通过在国会中建立绝对优势最终以选举的方式获取全国政权。
毕竟以武力计,同盟会抵不过北洋军。与其以自己的劣势去与对方优势比拼,不如干脆更换游戏规则大家在国会选举决出胜负。
孙文等人此刻还深信要是论拉选票本事,十个袁世凯也比不过同盟会一群社会活动家。
“袁世凯……有其新潮一面。”刘继业回望孙文,最后将目光放在了宋教仁的身上:“建新军、办新政、宣扬立宪,袁世凯似乎就成了新旧皆宜,是唯一能让当今中国新旧势力之间能达成共识和妥协的人物……”
“但是一个人的思想是由其环境所左右的;若无檀香山之旅使逸仙兄接触到美国之共和民主、若无东京留学经历开启了克强与钝初的眼界,想必今日之中国将还处在清廷统治之下。”
黄兴、宋教仁和孙文听后都若有所思,表情渐渐凝重起来。
刘继业干脆一个翻身站了起来,单手插腰:“而袁世凯,此人成长于所谓‘同治中兴’时期,接触了洋务,但是其核心、骨子里还是旧派的思想。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袁项城可能改变的了手段、改变言辞,但是改变不了心中早已定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三观早已定下,也将决定他面对和处理事务所采取的方法。”
“像袁世凯这般的旧式人物,在面对其并不熟悉的民国共和之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适应,而只会想尽办法将环境‘恢复’到其所熟悉的境地。什么是袁世凯最熟悉的?共和?民主?国会?”
在场三人与刘继业几乎是同时地摇了摇头,宋教仁轻轻说道:“不会。”
“不会!袁世凯最为熟悉的,是三纲五常、是儒家经典、是忠君爱国、依然是专制的帝王思想!这是其成长环境所定,旧时代的人物的旧时代的思想已决定了其人之未来。”
孙文首先大声赞同道:“文鹿说的没错!”
然而宋教仁却微微皱起了眉头,并不完全同意刘继业的判断:“文鹿岂不是一下子就将当今中国绝大部分人都划成了旧时代人物?若如此共和如何能够得到群起响应?民国又怎么会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刘继业看向质疑的宋教仁,很想与他好好讨论一番共和与民主在二十世纪初叶的中国的出路。
1...146147148149150...1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