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时代1902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文笔刀法
刘继业看向袁世凯,见他眉头紧锁,脸上并无赞同之意。
接下来二人就来来往往许多回。虽然在大方向上已经达成了一致,但是具体的许多细节却有分歧,需要慢慢一个个理过。
在与刘继业谈判的过程中,袁世凯望着眼前极为年轻的男子,忽然产生了一种荒谬的错觉。五年前、对方还是一个需要巴结自己的中级军官,虽然年轻有为,但是在当时的朝廷中一抓也是一大把。
然而短短五年时间,对方却已经成了能够与自己平等谈判的对象了。
自己二十六岁的时候又在干什么?做出了怎样的成就?
真是不知道此子未来将攀升到何等高度啊?不说别的,单单年纪这一方面,刘继业就已经完败当今中国政坛的绝大部分敌人和潜在对手了:袁世凯已经五十出头、黄兴和孙文皆四十余岁、各省大部分都督和实权人物,包括宋教仁等多在三十左右,年轻如刘继业是一个没有。
难道,自己其实真正的大敌是这个人?
这个想法在袁世凯的脑海中只是一闪而过,却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不管刘继业未来威胁多么巨大、潜力多么深厚,但当前袁世凯的敌人终归还是同盟会。只有解决了同盟会,袁世凯才能腾出手来解决包括刘继业在内的地方实力派。
慢慢地,袁世凯的双目眯成了一条缝。
“督察长江三省巡阅使。”刘继业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已在大部分内容上与袁世凯达成了一致。他并未察觉袁世凯态度上细微的变化,而是用总结性地预言说道:“作为回报,大总统可以在徐州驻扎不超过一个混成协的兵力,江苏省的盐税之三分之二将交付中央……”
盐税本来大部就是要收归中央财政的,刘继业只是做了个顺水人情而已。这点袁世凯也明白,因此刘继业真正实质性的条件是允许北洋军在徐州驻军。
这点确实颇有吸引力。只要好好将徐州经营妥当,他袁世凯将不怕刘继业的江苏军沿津浦铁路北上威胁北京。不过单单只有这一点还不足以让刘继业完全控制安徽。
谈判进入尾声,大家早就卸下面具,各方面都变得*裸起来。
“安徽之民政长官需由中央政府任命。”袁世凯开出了他最关键的条件。只有如此,他袁世凯才能在刘继业担任长江三省巡阅使的同时对安徽进行分化拉拢参沙子,才不担心刘继业将安徽经营地铁桶一般成为第二个同盟会。
刘继业沉思起来,对其中的利弊仔细地思考了半天。
“……可以……但各项实施时间都必须提前议定好,但凡有变化必须提前通知对方……”
“比如,苏北之盐税可于下个月开始上缴中央财政、安徽之民政长官任免必须等到今年十二月底国会大选之后。”
袁世凯同样认真地思考刘继业的提议,良久后方才轻轻点头道:“可以,不过徐州之驻军交接当在两个月内完成。”
“最终长江巡阅使之任命时间,可以定在国会大选前半个月。”
“还有一点……”袁世凯补充了一句:“当今民国创立,海内正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此时各省再保持大量兵力就与理不通了。江苏应当起到模范效果。”
刘继业面露难色,仔细考虑半响后艰难地说道:“国家大局,江苏将全力响应配合。根据具体情形而定……预计从今年年底开始,我江苏……正式裁军,将现有的五万五千人裁减至最终二万八千人,节省财政开支。”
袁世凯听后非常满意地点了点头。
只要没有军队,还不是任自己摆布?
“江苏既然裁军积极,中央也必有所表示……将给予江苏两个镇加一个混成协的编制,为国家军队一部分,军饷也可从淮北盐税中取出部分来。”既然刘继业裁军力度颇大,将近半数,袁世凯也不得不有所表示。
最终,两人还是达成了合作协议。
那边刘继业才与同盟会的黄兴、宋教仁、孙文和赵声先后见了面,应承下一起牵制袁世凯的协议,这边却又和袁世凯达成了共同对付同盟会的意思,并经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后获得了总揽‘江苏、浙江军政权力’的长江巡阅使职务。所谓政治,大体就是如此没有节操。





大时代1902 第355章 会员(下)
第三百五十七章会员(下)
议定了正事,袁世凯并未因长时间的激烈谈判而变得身心俱疲,反而在放松下来后健谈起来。在以茶代酒,彼此示意过后,袁世凯便拉着已经从小弟变成‘盟友’的刘继业来到了书院外面的丰泽园内,漫步在景色之中。
“对面,那里就是光绪帝被软禁所在。”
刘继业顺着袁世凯的手指望去,只见一座颇为幽静的楼宇就在不远处。
“是瀛台?”
“瀛台。”袁世凯点了点头,然后拍了拍自己的脑门笑道:“当初他弟弟载沣想砍下我这脑袋来,可事到如今,看是谁笑到了最后啊!?”
刘继业附和地笑了笑,转而问道:“马上梁任甫就要归国了,当初他的老师康南海可是恶意诽谤大总统,在国外舆论界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不知大总统对此师徒二人如何……”
袁世凯摆了摆手,毫不在意地笑道:“也不过是糊弄凡夫俗子罢了,不需在意、不需当真。国家大事企能容得寻常百姓说话?现今清帝已经退位了,他康有为已成无用之人,不管他就是!至于梁任甫……”袁世凯似笑非笑地看着刘继业。
“文鹿与任甫不是相熟么,会不知我与任甫关系?”
刘继业笑而不答。
实话实说,袁世凯待人处事的老道非刘继业可比。设身处地去想,若刘继业耗费脑力与对面的人讨价还价数个小时,甚至一度激烈起来,那么哪怕最终谈成了结果虽不至于冷淡刻薄,也不会笑意连连。
若袁世凯真的用心结交,确实能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难怪北洋众人皆愿为其效命,甚至不惜背叛朝廷。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尽管袁世凯笼络人心的手段在清末政治舞台上可谓无出其左右,炉火纯青到了大师的级别,但是他的器度也就到此为止了。
如果时间倒退百年,袁世凯绝对会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开国皇帝;那时,面对此等旧时代的精英、顶尖人才,又同时掌握着全国强军,或许刘继业已俯首而拜了。
靠私人恩情去笼络属下、靠权术去操弄大局、不相信甚至畏惧民众的力量、骨子里的袁世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旧式人物,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还是千百年来祖宗之法。
这样的手段在近代化之前可谓足矣。
可惜的是,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时代的冲击下,袁世凯旧时代的那一套手段将会逐步为历史潮流所淘汰。
全新的组织结构、全新的科技发展、全新的社会变革,这一切的一切都将不断冲击袁世凯和他凭借旧式手段所搭建的团体。
旧时代,身为帝王,凭借小恩小惠和私人感情,确实能够笼络和稳固手下大将的忠心,让他们愿意为己效命。然而现在已经不是帝王时代了。在新时代的冲击下,尤其是民国成立逐步开始瓦解旧社会的固有秩序时,手下将领的忠心已不是私人情感所能够笼络住的。
像冯国璋、段祺瑞等袁世凯心腹会想,已经是民国了、凭什么我不能当一回总统?帝制时代皇权威信已经被打破,在新的权威尚未被构建之前,个人的野心将会极度膨胀并左右大多数政治人物的行为。
再凭借旧时代的手段,袁世凯将越来越难以控制自己的团体。单凭私人恩惠将难以遏制手下将领膨胀的野心。同样,旧时代的手段在面对已经愈发开放的社会风气和愈发活跃的民众参政意愿也将变得越来越无效。旧时代的手段在发展国家方面,也将越来越落后和不适。
盖因这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唯一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就只有顺应潮流的新时代的解决办法。
只有像刘继业那样,用严密的组织,以严格的纪律从制度上控制手中的团体才能树立起组织的新的权威,确保命令的有效性。只有不去畏惧民众的力量,而是顺应此力量、利用此力量、发动此力量、引导此力量,才能够真正获得全国的支持。只有如此,才能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不仅不被历史的潮流所淘汰、反而能改变它,引领它!
在花园中漫步之余,两人聊起了实业,兴办工厂和铁路都需要大量的金钱,袁世凯颇为感叹道:“国事何为重,一曰财、二曰财、三还是财啊!”
“没有钱财,就无法兴办实业、无法兴修铁路、无法维持政府运转、无法提供军饷粮秣……我这不是临时大总统,实在是缺钱大总统啊!”
“属下听闻大总统已与四国财团合谋兴借外债……”刘继业看向袁世凯,并不回避对方的眼神:“恕我直言,正所谓货比三家;如今独吊四国财团一家树上,难免为人所制。资本是无国界的,就如水往地出走一样,资本也必将流向回报最高处。现今欧洲已发展成熟且火药味愈发浓烈、美国也开始饱和,现在国际上资金流能够获得高回报的地方就南美与我中国了。”
“于我中国而言,治外法权和遍地租界以及列强军队驻扎各地是丧权辱国,然对于吸引外资而言,这些却足以使其放心我中国政府不会反悔、降低其投资风险。”
刘继业所说的这些,完全吸引了袁世凯的目光,新颖的经济言论大出其意外。
“所以,世界各财团投资中国的*是存在的。绝不单是四国财团……”
说到这里,袁世凯忽然打断,严肃地问道:“文鹿所说我也知道,也曾有比利时之财团愿意贷款二百万给我……然而政府开销极大,非数千万级不能解决燃眉之急!四国财团现今已经先期垫付了六百万两款项,可谓颇有诚意了。现在除了四国财团,我观找不到更有实力的财团了。而且,四国财团有其政府支持,跟寻常财团又不一样。”
“当今世界上流动之金额何止万万!四国财团合起来,其财力纵观世界也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刘继业大话说完,不等袁世凯反驳便道:“三联集团一直与美国梅隆财团有所合作,前一阵子刚刚拿下了一笔一百五十万美元的贷款,利率只有四厘、九八折,仅略高于美国国债。连我一家商业公司都能够拿到如此优惠之贷款,泱泱中华又有何不可?”
袁世凯沉默不语,显然在沉思。
“现在四国银行财团所以死咬着高价位不放,是因为他们认为大总统有求于他,正是因为他们算准了大总统‘只能’找他们,所以才会肆无忌惮地抬高价格。”
“与其受制于四国财团,大总统不如放开束缚,向世界财团宣布中国需要借款数千万之总量,条件为何,有意愿者可来协商。且让这些财团们互相争抢,互相压低价格,而我国却能坐享其成。”
“一个比国财团之百万确实杯水车薪,然而数十个比国财团呢?需要让四国财团知道,贷款事项我中国才是强势者、而不是反过来!”
“让我考虑考虑……”袁世凯在一处亭子下坐下,看着南海的湖水小心盘算着。如果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争取到贷款,他袁世凯何乐而不为?关键是这么做,撇开四国财团可行否?
刘继业就算说的再天花乱坠,他袁世凯也要小心计量。
“此事与我们只有万分好处没有一分坏处;四国财团既然愿意与我们谈判,说明其款子愿意出贷。更多财团参与只会对他们施加压力,迫使其降低条件……”
“然而……”袁世凯理清了思路后,最终决定向刘继业透露一点信息:“四国财团垫付六百万款项时,就已经签订了独家条约,我国不得与其他财团进行贷款……”
“此事不难……”刘继业却微笑道:“规矩是死的,人是灵活的。他四国财团不是不允许我中国政府找别家财团么……那么就以我三联集团的名义罢了!我三联集团只要拿到中国政府授权和背书,先行与政府签订代理协议,中间收取三毫的手续费,就可以在世界金融市场上寻找洽谈者了!如此,则贷款将是外国财团与三联集团之间的贷款、三联集团再以此贷款贷给中国政府,可让四国财团无话可说。”
当刘继业提到代理协议时,袁世凯双目放光,越听越觉得办法极妙!
通过三联集团,那么这一切都是商事行为、政府当真可以不再受制于四国财团苛刻的条件了!
以三联集团在国内数千万的资产抵押、再加上江苏政府和中央政府双重背书,其贷款信誉是极强的!而这种商事贷款最终也能敲定出一个原低于现在四国财团开出的价格。
至于那三毫的手续费,只要能拿到低价的贷款,都是值得的!
三联集团在北方有不少产业,而且其中第三大股东孙多森更是袁世凯手中之人,张謇也与其交从甚密,款子经由此公司转手他袁世凯也放心的很!
“好!就用你三联集团的名义!”袁世凯用力拍了拍亭柱,跳起来哈哈大笑道:“如果事成了,文鹿绝对为政府、为民国立了一大功!”
气氛变得非常融洽。
笑完后,刘继业忽然又道:“还有一事可供大总统参考……”
“文鹿请说。”
“现今汉阳兵工厂由于战火摧残损失严重,我国之兵械泰半要靠进口……国之利器掌握在外人手中终归是不放心的。为未来国防计,属下还是建议大总统以贷款兴修能够自给自足的兵工集体来。”
“地点,不妨可设在河南巩县。”
袁世凯惊讶地挑起眉头,良久后才慢慢点了点头。
“文鹿有心了。”




大时代1902 第356章 王寡妇胡同
第三百五十八章王寡妇胡同
北京内城东直门附近,一处名为王寡妇胡同内,一个微微发福的中年男子穿着颜色洗得已经泛白的破旧马褂,嘴里叼着一根长柄大烟枪,信步走在胡同内。
这男子依然留着辫子,高高盘在脑袋上,言行举止一见便知是前清的八旗子弟。
“富爷,您早!”一处民宅门口,一个出门拉柴火的男子看到这个发福男子,殷勤地朝他鞠躬摆出笑脸来。
“弘二,吃了吗?”
“吃了!吃了!劳驾爷关心小的!”那名男子急忙点头哈腰,就差跪倒在名为‘富爷’的腿旁摇摆尾巴了。
然而那富爷却并不领情,他把眼一瞪,双目一横,恶声恶气喝问道:“既然有闲钱去买吃食,咋地不还老子钱啊!!?告诉你、三天再不还,老子拆了你这件破房!”
那男子吓得手中的独轮车车把都送了,一车的柴火差点散了一地,却见那富爷理都不理,直接信步走了。
清朝退位了,民国建立了,这在京的满汉蒙二十四旗人,没了铁杆庄稼,丢了老米树,方字旁的落了价。这种情形遂让那些平日只知当兵领饷的八旗兵丁及其家眷们,开始了痛苦的转化历程,有些家境比较富裕、家资比较殷实的,尚可靠变卖家产来过活。甚至那些家境殷实对外放债的,如富爷这般,还因此高高在上,成了内城旗丁争先巴结的对象。
至于绝大部分的旗人,则多半穷困潦倒、食不果腹、家破人亡的消息时有发生。
每此社会的大变革,终会有牺牲者出现。
这富爷继续漫步,临到胡同口了,忽见一个个头高大、穿着典雅西服的男子在两名彪悍卫士的陪同下走进了胡同来。
来人年纪轻轻,个头却真不小!脸上留着整齐的八字胡,脸上留有淡淡的威严。富爷眼力见识很强,一看就知道那人身上的衣服、口袋里的怀表,乃至手上的文明仗没有个几百两银子是根本下不来的。
这可是个大人物。
富爷心中颇有些好奇的心思,不由得对此人多打量了两番。
“敢问王寡妇胡同里,可有托忒克氏的住所?”
男子朝富爷问话,由于身高原因有点居高临下的味道。再加上对方一口南方的口音,惹得对自己老北京八旗出身非常骄傲的富爷非常不舒服。辛亥革命后,堂堂大清被南方那群乱臣贼子逼迫,让富爷对南方人没有半分好感。
“不知不知!”富爷嫌弃地摆了摆手,理也不理那人就快步离开了小巷。
来者正是刘继业。
他本打算问路,谁曾想那中年旗人态度那么不友好。不过到了他的身份,也不可能因为这等小人物而生怒,反而觉得颇为好笑。
“大帅,要不我去四处打听一下?”在一旁的卫士出声询问。
刘继业点了点头道:“在东直门附近乱窜也不是个结果,你先去问吧,我去前面的茶楼里坐坐。”
那名卫士朝胡同内望去,只见左侧不远处有一个飘着‘黄’字小旗的小茶社,户外摆着桌椅板凳,有些人在那里喝茶。弄明白了方位后,他朝刘继业一个军礼然后便小跑离开了。
此时是上午时分,天气也不差,温度适中,其实是个出游的好天气。第一次置身于北京内城的旗人区,除了这胡同内的路面因为年久失修使得青石板上走起来坑坑洼洼令人不舒服之外,刘继业对眼前原生态的胡同颇为感兴趣,甚至萌发了找一处四合院参观的念头。
当然,来此的目的不是观光旅游,而是为了见一名故人……
来到那茶社前,随便找了个地儿与那名卫士坐下,又从茶博士那里要了两壶茶和一块烧饼填腹,刘继业干脆在此歇歇脚。
喝了口小二送上,说不出什么味道的怪茶,咬了一口烧饼又觉得太硬难吃便放回了桌上。
正闲的无聊时,刘继业朝茶社内望去,忽然发现了一个奇特的景象。
只见一个旗人独自一人坐在茶社内,低头拿着一个小半个烧饼在那里撕着吃,一小口一小口的细细咀嚼,像很有味的光景。没过多久,待将手中烧饼吃得半点不剩时,忽然又低下身子伸出食指在嘴巴上甜了舔,蘸些唾沫,然后便在桌上写起了字!
刘继业朝那人观察了一下,见其蘸一口,写一笔,非常用心。
再仔细一看,却差点笑出来。
原来竟是拿手指蘸着从方才烧饼上掉落桌面的芝麻!
这旗人也是好面子,无论是舌头舐还是用手抓扫,都比这样一粒一粒蘸要快的多。但是这样做却怕丢了架子,让人耻笑,所以宁愿假装成写字的样子。
而胡同内,更有旗人小孩、老者、妇人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地朝茶社直打量。
其中一个年纪不过十一二岁的小女孩竟只穿着破破烂烂的袄子,光着下半身,脏兮兮的脸上一双明亮的大眼死死盯着刘继业桌上被咬了两口的烧饼,站在墙边上直流口水。她有心想靠近,又害怕旁边长相凶狠还携带着武器的卫士,只能在街角处来回踏步。
胡同内有一个年岁较长的乞丐见刘继业衣冠楚楚,壮着胆子拿着一个破碗打算靠近,却见刘继业朝那名卫士使了个眼色。
那名卫士立刻站了起来,朝乞丐一喝,直接将人给吓跑了。
眼见如此景象,原本已经小步打算靠近的小女孩又不敢动了。
而胡同边上的好几个蠢蠢欲动的乞丐一见同伴的下场,也绝了上去乞讨的心思。
刘继业从头到尾都没有去看那乞丐一眼,只是朝重新回到座位上的卫士点了点头。他深知街上的乞丐最有眼头见识,知道什么人能碰什么人不能。像那种心肠软的,只要第一个上去试探的成功了,剩下的马上就会群起而上,非得把好心人身上的所有钱都讨到了才干休。
然而像自己这种有卫士在旁,而且明显带了兵器的人物,如果初次试探没成功,他们也不会冒着风险再上去。
非是刘继业没有同情心,只是穿越十年以来,随着地位越来越高、经历了无数事情后,刘继业的心肠也愈发坚硬起来。
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他都会有一套理性的判断方法。
震慑住了群丐们,刘继业得以安心地坐在茶社旁,干脆就闭上眼睛晒起了太阳。
等了十几分钟后,刘继业才看到那名问路的卫士满头大汗地返回,来到其面前汇报道:“大帅!问清楚了,托忒克氏现在已经改了汉姓,叫做陶氏了。就住在三条胡同上面。”
刘继业听后拍了拍其肩膀表示其幸苦,然后便让他带路朝三条胡同走去。
刘继业刚一离开,墙角的小女孩看准机会就冲了上去,抓起桌上大半个烧饼就大口大口地撕咬起来,芝麻落得满地都是,看得茶社内的那个‘写字’旗人非常心疼。
左拐右拐来到比王寡妇胡同稍大一点的三条胡同,跟着那名卫士的指点靠近了一处破败的民宅前。刘继业走上前,只见大门却是开着的。
在门口停顿了一下,只是稍一思考,刘继业便大步跨过了门槛,走进了满是败落景色的小四合院内。
几乎是同时,四合院的主厅门忽然被人推开,一个富态的人影跌跌撞撞地跳了出来……
“臊~婊~子!老子好心给你条活路、你个不识抬举的东西!!!”那胖子差点被绊倒,对着主厅门口显现的一个女子痛骂不已!
门口的女子穿着一件破旧的旗袍,只是一张脸却非常干净,展现精致的五官。她此刻细眉高挑,一双亮眸狠狠盯着那胖子,英气逼人:“再没钱,我陶心然也绝不会去八大胡同做辱没祖宗的事情!!”
“给你脸不要脸,信不信老子……”那胖子还想继续大骂,忽然却感觉自己脖子被一股巨力拉扯,下一刻已经倒在了地上。
紧接着,他只见脑门上多出了一个黑洞洞的枪口,一个卫士凶神恶煞地盯着他的双眼,一字一句地用其最讨厌的南方口音喝道:“滚!再敢骚扰这家,信不信老子一枪崩了你!?”
1...148149150151152...1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