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时代1902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文笔刀法
那名胖子被吓傻了,而正厅位置的女子待注意到了来者是刘继业后,震惊下情不自禁地捂住了嘴巴,一双明亮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不可置信。
“你……你怎么在这里……?”
刘继业大步跨过‘富爷’的身旁,对此人看都不看,只是朝卫士指了指身后大门。
随即那个富爷就被拖出去扔到了街外。
“若你写信来,我怎么也不可能让你落到今天境地……”
刘继业来到了陶心然的面前,却见这位‘旧识’倒退了半步,双目中透出了淡淡的忧伤。
“大伯去后……”
从陶心然口中,刘继业得知了端方在湖南被革命军处死后,其名下千万资产便被族人各种瓜分。而陶心然的父亲早亡,她一个女孩家又没有出嫁,一直陪在端方左右形如女儿。在端方忽然意外身死后根本没有人站出来为她做主,最终竟只分到了不足五百两银子而已。
陶心然拿出了三百两银两在东直门正白旗所处买了此栋房产,并且在民国后因为据说祖上曾是汉人,因此将自己的姓氏改回了汉姓陶氏。原本的下人由于后来银钱见少,眼看着入不敷出后,最终还是辞退了。
接下来几个月陶心然就一直过着独居的生活。就这么一个人买菜、烧饭、洗衣、晾晒。然而陶心然虽然懂得法文、文采不错,但是终归是大家闺秀小姐,并不懂得谋生之道。况且那时候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对于女子抛头露面都是颇为不齿的。陶心然为了生计也曾去过东交民巷的法国公使馆求职,然而对方在看到其女儿身身份后就直截了当的拒绝了。
此刻的世界上,哪怕是开明进步如巴黎,其外交系统也从来都是绅士的游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女人连投票的权利都没有,更别说体面的工作了。
最终陶心然也只能省着钱花,并开始通过变卖身上的首饰来维持生计。
日子渐渐变得难熬起来。
从陶心然的话语中,刘继业听到了她诉苦的声音,看到了一个娇滴滴的大小姐在严酷的现实面前被迫学会适应,学会改变。学会了自己做饭、自己照顾自己、学会了与上门收首饰珠宝的奸商讨价还价、学会了在别人面前保护自己的能力。
到了后面,粮米渐渐不支时,陶心然便只能加快变卖首饰的速度,也就是此时那个人称富爷的胖子在屡次上门收珠宝时看重了陶心然这位落魄小姐。
虽然陶心然最终还是忍住没有说,但是从两人之间绝不愉快的对话中,刘继业不难猜出那个富爷竟打算怂恿陶心然去以美色换得银钱。
望着如今四壁皆空,面前的陶心然一身素装,再回想当初端方府中的奢华程度,不由得感叹世态变迁。
然而,不管是淡薄素装还是奢华衣物,不管是身处草庐还是豪宅,唯一不变的是陶心然一双充满着阳光和希望的双眸。
端方当初所以对刘继业非常信任和器重,除了刘继业本人的才干,以及曾救其性命之外,也与陶心然有着分不开的干系。而陶心然与刘继业之间,那种若隐若离、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实刘继业自己也说不准为何要来看望陶心然,在见到她之前更不知道要对她说什么。
是偿还人情?是旧情未了?是任意任性?或许三者皆有。
亦或者,是陶心然身上的某处吸引了他。是一种他渴望拥有,却知道自己无法得到的东西,以至于他在来北京后将公务办完的第一件事就想到了拜访这位‘旧识’。
说来,刘继业与陶心然的接触并不是太多,真正的长谈也就那么几次,然而彼此却早就从眼神中都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此刻,刘继业再次凝视对方的双眸,看到她俏丽的睫毛越跳越频繁,终于朝她再次迈出了脚步。
这一次,陶心然没有后退。
两人的嘴唇,第一次触碰在一起。





大时代1902 第357章 不甘之野心(上)
第三百五十九章不甘之野心(上)
第二天北京内城东直门的三条胡同的那处民宅就被以白菜价变卖了出去。同日,刘继业便在王府井周左花了五千银元买下了一栋大宅子,配上数名佣人,然后便从江苏会馆搬离至此处住下,作为他在北京的公馆。
理所当然的,陶心然也搬入了此间。
接下来的小半个月里,刘继业就****住在公馆内,白天与陶心然共处,晚上则出去参加北京社会各界的各种应酬活动,依次与孙文、黄兴、宋教仁、赵声、段祺瑞、胡汉民、冯国璋等等北京有名有姓的人物见面。
此外袁世凯也曾两次召见刘继业商谈国事。在会谈期间,或许是因为刘继业在此前谈判中表露了诚恳态度,又在对外贷款上主动给袁世凯提供便利和帮助,因此袁世凯的态度非常客气和蔼,言辞间简直将刘继业当作亲信来对待了。
在袁世凯的带领下,刘继业还再次见到了段祺瑞。两个曾在津浦铁路上彼此较量过一阵子的人在袁世凯的撮合下握手言和,一笑泯恩仇。
期间同在北京的张謇和天津的孙多森曾来过公馆拜访刘继业,两人将统一会筹备大选的事项议定,并且就三联集团作为中间代理人协助袁世凯举外债的情况达成了统一意见。
对举外债最为上心的当属半个被洋人的孙多森,他更主动提出负责与北京政府方面交接的事项;刘继业则负责联络外部财团,其中一个方式就是通过合作伙伴梅隆财团的渠道将此消息散布出去。
除此之外,刘继业每日都与陶心然卿卿我我,过足了甜腻的日子。
如此日子若是一直下去难免不会让人产生此间乐、不思吴的想法。
只是这个时代终究有无数的要事需要刘继业处理。
###########################################
9月22日。在北京居住了将近一个月时间的刘继业终于决定返回江宁并随即订好了第二天返回的车票,将以整个车厢都包了下来。
而刘继业的新欢陶心然,为了不让后院失火,就只能先留在北京公馆暂住,准备等待时机成熟了再接回江宁。
在临走的前一个晚上,刘继业在自己的公馆里又接见了一位不速之客。
此人用斗笠遮挡了大部分的面容,并未带任何人,只是向刘公馆的门房递上名片后,不久就被邀请入内。
直到进了公馆正厅,除去斗笠后,才向赶来迎接的刘继业露出了他的真实身份。
来者竟然是晋南军分府都督,吴禄贞!
这位前第六镇统制、前晋燕联军司令、现如今的晋南军分府都督,吴大帅面容虽然憔悴,双目却不时放出精光,朝着露出惊讶表情的刘继业朗声笑道:“文鹿怕是没想到我会来这里吧!?”
吴禄贞曾在彰德秋操时与刘继业见过面,当时彼此就知道对方为革命同志,短暂接触后给彼此的感官都不错。
然而刘继业却是着实没有想到对方会出现在北京。
若说当今中国有什么人是袁世凯最为痛恨的,那莫过于扰乱了袁世凯布局、分裂了袁世凯嫡系部队第六镇、随后在山西拼命捣乱的吴禄贞了。上一次在娘子关时,吴禄贞就差点被刺客暗杀,这一次若是让袁世凯知道对方在京城,保不准就会采取手段了。
毕竟现如今的吴禄贞在山西政治斗争中败给了倒向袁世凯的阎锡山,只留下了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和影响力的晋南军分府都督一个职务。而在同盟会内,由于吴禄贞性格大大咧咧又独断专行,因此并不为孙文等人所喜,再加上没什么利用价值势力单薄又不服人,在同盟会内属于靠边站的人。袁世凯若真要是暗杀之,也不会闹出太大的风浪出来。
反过来讲,明知这些的吴禄贞还是毅然来到北京,可见此人着实是胆大之辈。
“绶卿!”短暂的惊讶后,刘继业快速冷静下来,并且飞速地盘算着此人冒险入京的目的、拜访自己的目的。
吴禄贞自然熟地走到座位上一把坐下,抓起桌上的一串葡萄就往嘴里送,直吃得满身衣服都是汁水才用袖口抹嘴道:“这次来京,我可是费了老大劲儿!见你一面可真不容易啊!”
“若绶卿有事相商,一封电报、一封请帖我便会去晋南与君会晤。”
“这我信。”吴禄贞点了点头:“不过,你这个大名人,若是大驾光临我晋南,那不就让不该知道的人知道了?所以还是我来北京一趟方便些。”
“既然如此,绶卿见我所为何事?”刘继业并不打算与吴禄贞绕弯子,接过陶心然亲自送上来的茶水,微笑地看着对方。
吴禄贞打量了一番陶心然多姿的身材,继而朝刘继业指了指,高声道:“袁世凯阴谋篡取革命果实,只有你我联手才能阻止他!纵观天下豪杰,唯有你刘文鹿能与我齐名,他孙文、他黄兴,都是些欺世盗名之辈,把个同盟会搞得乌烟瘴气的!我打算邀你加入二次革命,匡扶民主共和、建成真正的民国!”
若说袁世凯将吴禄贞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那么吴禄贞同样也视袁世凯为不共戴天的寇仇。
说实话,落到今天这步田地,心高气傲的吴禄贞是怎么也不甘心的!
论资历,他是陆士一期生。论革命年份,他是亲自参与组织1900年唐常才自立军起义的分子,参加革命的时间比黄兴宋教仁等人都早。论军职,他辛亥前已是第六镇统制,是所有革命党人中最高的!论声望,在当今许多都督乳臭未干之时,他吴禄贞就早已名扬天下了。
然而最终,四期生、不过是协统出身的阎锡山却成了山西都督,而无论哪方面都远胜于他的自己,却只能窝在晋南贫苦的土地上挣扎,几乎就要退出全国的政治舞台!
眼看着一个个年轻后辈夺走了本该属于自己的耀眼光芒和地位,眼见同盟会内的老同志对自己也愈发不重视,这一切如何不让不甘居人下的吴禄贞双眼冒火!?
想要夺回本应属于自己的东西,除了行险别无他法!
“阎锡山首鼠两端不可信任!袁世凯狡诈阴险欺瞒天下!孙文满嘴放炮无一实话!黄兴有德无才无足道哉!赵声欺世盗名草一无是处!宋教仁有才无德书生一个!蔡锷困守西南不思进取!举观当今时代,天下英雄,唯文鹿与某也!”
说罢,吴禄贞无比热切地看着刘继业,眼光中甚至透着狂热!




大时代1902 第358章 不甘之野心(下)
第三百六十章不甘之野心(下)
为何吴禄贞要选刘继业来当这个反袁合伙人?
虽然吴禄贞心气高、自傲、胆子大,但是终归是颇有些本事的人。哪怕是行险,也得将事情思考妥当了再行行动。
此刻他身处晋南贫苦之地,十余县所出根本养活不了自己手下万人部队,而北面阎锡山和北洋军联合起来有三万多人,根本不是吴禄贞所能抵御。往西、往南皆是重重的北洋重军,他吴禄贞被重重包围根本得不到施展的空间。若无所作为,只能慢慢等着阎锡山羽翼丰满后将自己晋南军分府的职务再吊销了,坐以待毙。
那时,吴禄贞就真的没有别的出路、只能寄人篱下了。
这是心高气傲的吴禄贞如何都不愿接受的。
想要避免这一点,就只有在阎锡山和袁世凯下手之前,趁着自己手中还有万余部队,先一步先发制人!只要煽动起反袁的大势,待华北的北洋军被抽调后,他吴禄贞便可如鱼得水获得宝贵的喘息和发展机会了!若是能趁着北洋军南下,河南空虚后率军入豫,进入中原,则一盘棋就盘活了!
原本吴禄贞首先想怂恿自己同盟会内的同志再举反袁大旗,没曾想到却被全体否决掉了。黄兴、孙文、宋教仁、赵声理由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全部都反对在民国初立时再度掀起反旗。
吴禄贞没有办法了。晋南十三县哪怕经过他的部队残酷的搜刮,也最终只获得了小半年的军粮。若半年内无法有所作为、或是得到支援,那么他的晋南部队连现有规模都无法维持。
纵观天下,也只有土财主刘继业有支援他和反抗袁世凯的实力。除了刘继业,他吴禄贞实在是没有其他选择了。
面对吴禄贞热切地近乎狂热的目光,刘继业沉吟片刻,压低声线问道:“绶卿可有计划?反袁之名目是什么?待反袁战争打响,作战计划是什么?”
吴禄贞呵呵笑道:“袁世凯窃国大盗,人人得而诛之!只要他稍露破绽,展现其不可告人之野心,我方便可大举义旗了!!至于作战计划,只要文鹿你在东南先起,则到那时湖北与广东之同盟会也被迫必须响应了!只要袁世凯调兵南下,我便从晋南渡河插入河南!”
“我军装备轻便,凡事皆可就地解决而不必受限于铁路干线,因此只要深入河南就可以快速机动,切断京汉线,迂回作战,牵制大批北洋军!到时候南面作战的北洋军被贵军所牵制,后路又被我断掉必然全线崩溃!届时,你我便可携手北上,捣入北京,拿下袁世凯的狗头了!”
说到兴起,吴禄贞仰天长笑道:“到时候,南方归你、北方归我,你我兄弟二人共治天下!大总统轮流坐,岂不快哉!?”
都说北吴南蔡,但是以刘继业看,吴禄贞的胆气或许倍胜蔡锷,但是若论谋略和智慧,却远不如蔡松坡了。这个计划看似可行,实际上却破洞百出,完全是想当然的产物。
然而,对方有一点是刘继业所看重的,那就是他驻扎的晋南战略位置极为有利!当前直隶、河南、陕西、山西都有大规模北洋军驻扎压得吴禄贞动弹不得。但是只要防线有所松懈,吴禄贞这支奇兵就能够快速进入华北与华中平原,给予袁世凯一个意料不到的惊喜!
这枚棋子,还是有其重要性的。
不过在此之前……
刘继业脸上却并未浮现热诚的表情,只是淡淡地摇头道:“虽然我也不信任袁世凯,但是他现在毕竟是民国临时大总统,是南北两方都承认的。在做出严重违反临时约法的事情之前,我于情于理都不能举起反旗。”
吴禄贞听后大失所望。他此前与刘继业短暂接触下,只觉得此人野心也颇大,对袁世凯独揽大权必然会有不满,谁曾想到居然也是如同盟会里那群同志一样是无胆鼠辈……
正在犹豫要不要痛骂对方一番然后转身就走,这样做是否会令北京之行一无所获时,却听刘继业话锋一转:“然而,以我所见,他日袁世凯必会背叛共和!当他如此做的时候,我将坚定不移地起兵讨伐之!”
“文鹿的意思是……?”
刘继业笑了笑:“意思是希望绶卿坐观事态变化。现在天下初定,民众都渴望和平,大家对袁世凯还有幻想。此时起兵不仅得不到支持,反而会让袁世凯趁机摧毁维护共和之力量。只有静观其变,等袁世凯自己露出马脚后,才是顺势讨伐的好机会!”
吴禄贞脸色阴沉,仿佛心里经过了一番挣扎后才低声道:“然而若不能在近期讨袁,则我军之粮饷实在难以为继……了。”
刘继业却哈哈大笑道:“粮秣之事就不必绶卿操心了!只要绶卿答应我一个条件,我可确保贵部粮草无忧。”
“什么条件?”英雄末路的吴禄贞此刻也只能暂时放下心中的骄傲。
“绶卿在一年内都最好低调,不妨多发布一些支持袁世凯的言论迷惑之,让袁世凯大意之。等到我觉得时机到了,于江宁掀起讨袁之潮后,绶卿再同时响应!”
这个条件……
说实话,吴禄贞对这种受制于人的情况非常反感,甚至有心就拒绝了。然而理智却告诉他除开刘继业外,当真没有任何人能够给予他的部队必要的援助。拒绝了此等条件的后果是,自己的部队最终覆灭在晋南群山之中。
“当然,绶卿的部队还是由绶卿管辖,兄弟自然不会插手。只会派出两名联络员,负责援助粮饷事项。”
思考良久,吴禄贞才沉声问道:“……多少粮饷?”
“一个月银元十五万,加上晋南十三县所产,足以让绶卿维持部队了。”
吴禄贞心中默算一番,发现这每个月十五万元加上自己搜刮的资产,基本上刚刚够自己一万出头的部队军饷和粮草所需。维持现状不成问题,但是想要扩张却是难上加难了。
这刘继业真真是打的好算盘!
吴禄贞咬紧牙关,望着平静地看着自己的刘继业,缓缓吐出了几个字……
###############################################
第二天上午,刘继业从公馆离开,踏上了返回江宁的路途。
从北京火车站出发,乘坐津浦铁路返回江宁,这次中途不需要在天津停留而是直达。随行的还有十余名卫士;刘继业将剩下十人留在了北京负责看守自己的公馆。未来他将多次往返于北京和江宁之间,有一个固定的住所很有用处。
刘继业的大名在北京自是不如赵声、黄兴等人响亮,因此在他离开时并未出现大规模欢送的人群,只有一些江苏和安徽籍贯的在京人士前来告别,倒是省却了刘继业不少场面话。
只是今天同时南下的却另有一个大人物,火车站外许多士绅都涌过去,争先恐后地与那位大人物见面、聆听其讲话。
对此,刘继业并未觉得自己被冷落,只是庆幸自己暂时能够低调一段时间。
上了火车,进入自己包下的整节车厢不久,在一阵汽笛轰鸣声火车就缓缓启动了。
车厢内,来时的伙伴张謇因其他事情必须暂时留在北京,与刘继业一同南下的另有他人,就是那位在火车站外引起了小轰动的大人物,宋教仁。
宋教仁此次正好是去上海准备筹备建党事项,在征得刘继业同意正好同行。毕竟同盟会的经费远不如刘继业或者袁世凯充沛,况且宋教仁也打算在路上与刘继业长谈一番合作事项。
穿着一身西装正服,宋教仁被之前送别时热烈的气氛所影响,此刻兴致高涨地看着刘继业,几乎失态地笑道:“民国建立了,大家对国会选举的意愿非常高涨!民心可用啊!”
“钝初打算重组同盟会?”
宋教仁点了点头:“没错!现在国会不久即将开始选举,政党政治即将迎来曙光,唯有让我们革命党人操控国会、以党魁为总理与大总统合作才能真正形成一良善政府来!”
“对重组一事,逸仙是如何认为的?”
宋教仁并未因刘继业提及孙文而热情减退,不在意地笑道:“逸仙他与我有分歧,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我们终归都是为了国家、为了革命……等日后新的政党竞选成功了,革命党人当上了内阁总理后,相信他会理解的。”
说罢,宋教仁一拍手道:“除了同盟会之外,我准备联合全国其他政党一起组成一个全新的政党来!名称暂定国民党……文鹿,你与季直的统一党可有兴趣加入?”
“统一党乃张季直的主心骨,想必是不会加入的……”刘继业说完,不待宋教仁失望之色显现却接着主动道:“然而吾人所信奉的是国家主义,与张季直还是有所区别的……我愿在个人层面上与钝初你展开合作。”
“这样的话……”
基本上此次北上北京,刘继业受到了同盟会和袁世凯两方面的拉拢,并同时与两方建立了某种程度上的合作关系。然而究竟是与同盟会一起在国会中制衡袁世凯、还是与袁世凯一起打压同盟会,这最终都要看刘继业自身的选择。
由于袁世凯与同盟会之间几乎不可调和的斗争天性,才使得刘继业得以在两者之间游刃有余地使用政治手段,争做鹬蚌相争之中的那位渔翁。
在滚滚黑烟中,载着宋教仁和刘继业的火车越行越远……




大时代1902 第359章 报告
第三百六十一章报告
“啊~雷利先生。”
伦敦白厅内,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亲自将悉尼·雷利迎进了办公室,然后直径走到酒柜旁边,一边扒开玻璃酒瓶的盖子一边问道:“需要来点酒吗?”
“不胜荣幸!”
“加冰还是不加冰?”
“不用加冰了,谢谢!”
格雷将极为珍贵的威士忌倒入两个酒杯中,然后端着走了过来,将其中不加冰的递给雷利,笑道:“neat,我喜欢这样……”
轻轻碰了一杯,格雷朝后退了两步,双手朝后撑在庞大又有年份的橡木办公桌上,轻咳了一声道:“你去沙皇的俄罗斯侦查了三个月,我读了你的报告,写的很不错、很全面……”
“谢谢爵士您的夸奖……”一副绅士打扮的雷利却并不如其他下属见了上司那样的毕恭毕敬,只是品着威士忌淡笑了一声。
“然而这不是我找你来的目的。如果我想知道无政府主义者的行踪,我看这份报告就是了……”格雷扶了扶自己的单边眼睛,放下酒杯回身拿起办公桌上的一摞纸,翻到中间页数,瞄了两眼后方才抬头说道:“你说那位心高气傲的沙皇陛下在乌克兰方面有重大的兵力部署,并因此认为他的目标很有可能指向巴尔干地区?”
“是的。”雷利还是保持着淡然的表情,轻轻点头道:“您知道,我本人就在乌克兰出生,对家乡非常熟悉。我在乌克兰仔细观察了旁人不知道的位置,发现了俄国人至少从乌拉尔、中亚地区还有白俄罗斯方向调集了五个骑兵师和十五个步兵师进入乌克兰。具体人数还不确定,不过只要您让我再去乌克兰待上半年,我就能拿到俄国人详细的驻军数据和大概的驻扎位置。”
“不过……”格雷翻看着报告,皱起了眉头:“我们在圣彼得堡的外交官并没有得到俄国人大规模调动的迹象,还有在塞瓦斯托波尔的联络员也并没有大规模船只进港的消息,你也不能确定这么几十万人的具体位置……”
1...149150151152153...1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