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费虚
要不是这些限制,只怕文莱共和国还打算向中国订造战列舰。
莱共和国目前人口436万,接近300万的华人,其中文化较高的人口比例并不高,而军队之中就占了较大的份额,加上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石油与森林资源、各种矿场的出口为主,同时发展培植与中国配套的工业机构,说它是穷兵黩武也不为过。
日本目前正在集中精力解决青岛德军,却忽然间给文莱共和国来了这么一下,使得刚刚出发的想要攻取德国在太平洋殖民地的舰队无功而返,彻底恼羞成怒。
目前日军正在不断的调兵遣将,向胶州湾集中兵力,而与此同时,相关的针对北马里亚纳群岛的计划也在制定。
塞班岛这样的重地绝对不能轻易错失,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掌握在日本手中的机遇,眼下落在了文莱共和国手中,即便是英国的自治领,这也不被允许。
日本虽然有些顾虑,是否要攻取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与马里亚纳群岛以及马绍尔群岛全部,但是塞班岛这样的生命重地是绝对不能错过。
9月14日,日军以登岸追捕德军残余势力的名义,想要强行登陆塞班岛,结果给赶了下来。
一不做二不休的日本再次组织了大股兵力,想要强行攻占塞班岛。
根据测算,塞班岛上的文莱军队两个多营,近千人的兵力,在没有构建大量工事的情况下,攻取塞班岛简直易如反掌。
在海军的护卫下,日军出动了一个旅团以及两个来自台湾的守备大队,将近一万八千余人的兵力。
第十四旅团旅团长麻汤吉夫踌躇满志,的确,如此庞大的兵力,要是还攻不下塞班岛这个弹丸之地,那就有些说不过去。
塞班岛是马里亚纳群岛的第二大岛,长约21公里,宽4公里至8公里不等,面积约184平方公里,地势中央高四周低,岛上多山峰、丘陵、沟壑、岩洞,制高点是岛中央海拔450米的塔波乔峰,岛西海岸有一条覆盖整个海滩的珊瑚礁,加拉潘角将其一分为二,北面形成天然良港——塔那潘港,该港也是塞班岛最为富庶的地区,南面为平坦的马基奇思海滩,是理想的登陆滩头。
莱共和**队一千人的兵力,要扼守全岛,显然有些吃力,无法将整个岛经营成一个强大的防御阵线。
在绝对的人数优势面前,麻汤吉夫似乎已经看到了旗帜在塔波乔峰飘扬,大日本帝**队占领岛上每一个角落就在眼前。
解不惑是这次塞班岛防御战指挥官,他操一口半生不熟的国语,刚从美国留学归来没两年,他就凭借能力出任了文莱第三近卫团的团长,要知道,文莱总共就三个近卫团,这次往塞班岛派了一个,往德属巴布亚与俾斯麦派了一个,剩下的一个驻防斯里巴加湾。
这次他们人数虽然少,但是却是经过特殊训练的,针对塞班岛地形的防御,早在半年前就开始了。
当初解不惑还以为金翰圣那个狂徒是要攻击德军,谁知道居然出现了眼下的一幕。
这简直就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难道金翰圣有未卜先知之能?
从婆罗洲到西萨摩亚,文莱共和国控制了延绵数千里的海上补给线,以及一个个的海上战略要地。
针对日本,中国从北从西钳制,而加上现在的日本南部群岛,日本就像个即将被剥光衣服的日本少女一般,毫无遮掩。
塞班岛将是文莱共和国将来重点建设的军事基地,这个基地也将是作为窥探日本的前进基地,只要牢牢的扎根于此,才能够长期的监视日本,牵制日本的海上力量。
是的,要想钳制日本的庞大舰队,在将来的中日战争中,塞班岛无比重要。
这一系列岛屿的存在,将会成为一个个的海上航母,使得日本海军始终不敢集中力量针对中国,而是要在这个薄弱的侧翼防御。
麻汤吉夫急不可耐的发布了进攻的命令,在他看来,攻克塞班岛就跟战术演练一样的简单。
只是,他忽视了日军重武器的不足,更没有后世铺天盖地的先进飞机,想要攻克塞班岛这个满是山峰、丘陵、沟壑、岩洞的天然防御战场,并不是那么的简单。
果然,刚交战没多久,日军就惊恐的发现,他们这是在送死。
莱共和**队虽然人数少,但是重武器并不少,加上迫击炮、掷弹筒等无比适合这种地形的武器,日军在刚开始就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日军的海军舰艇一直在最近的地方予以火力支持,不过。这并不能阻止日军被文莱军的火力给赶下了海。
麻汤吉夫简直要气疯了,大意之下,居然给文莱军打到连登陆都没有成功。
他甚至没有下令在岸边囤积登陆物资,而是以为直接能够冲上整个登陆场,并且以登陆场为,一鼓作气的攻上预定的战场。
海军舰艇的火力开始密集起来,但是,文莱军显然改变了战术,利用沟壑与岩洞为遮掩,频频的利用迫击炮零散的轰击日军登陆场,增加杀伤。
日军借此机会,开始紧急囤积登陆物资,并且开始逐步的经营登陆场。
从早上到中午的时候,日军终于在登陆场上稳定了下来。
登陆场之前是一片长达三公里的丘陵,日军先头登陆部队已经达到了六千余人,迫不及待的开始前进。
解不惑为了诱敌深入,同时保持最低伤亡,一直在不断的利用天然的有利地形给予日军有生力量的杀伤,而不是在意阵地的丢失。
丘陵之后还有高地,高地之后还有山峰,而遍布这些地形之中的,到处都是沟壑与岩洞,如此复杂的防御地形,足够让日军的伤亡飞速上升。
一直打到傍晚,日军才由于损失过大,暂时停止了进攻,选择了修整,而这个时候,日军的所有兵力都已经登陆,并且将大口径火炮也运送上了岸,这其中包括了36门75毫米野炮以及12门105毫米榴弹炮,在他们看来,这些火炮是足够了。
日本显然没有犯再次轻敌的错误,而是选择了慎重对待,但是,他们面对的,却并不是一支鱼腩部队。
入夜之后,日军还刚刚进入梦乡,文莱军却发动了夜袭,这倒是让日军始料未及。仓促之下,日本胡乱的抵抗,一支给打到了登陆场,要不是人数绝对占优,否则的话还真要给文莱军赶下海。
经过一夜的激战,或者说猎杀,日军损失惨重,基本丢失了前期所取得的战果。
莱军这些年可一支没闲着,充斥着在南美进行特种作战的精英们,更是在镇压土著之中,得到了宝贵的锻炼。
虽然文莱军攻占塞班岛才不过短短的一周时间,但是水泥钢筋等防御工事必备材料是当天就送上了岸,紧接着便是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工事。在抗登陆地域上构筑在反斜面的炮兵阵地、永备火力点、坚固支撑点和伪装的堑壕等防御工事多起到了大作用,正是凭借着这些工事,采取歼敌于水际滩头的作战方针,使日军在登陆前的最初几天中,蒙受了巨大的伤亡。
好不容易在9月17日,日军彻底的完成了登陆,已经巩固了登陆果实,他们的日子才稍微好一些。
不过,他们也付出了三千余人的损失,他们中许多都是倒霉鬼,成群结队的往枪口炮口上去撞。
与此同时,日军在胶州湾的军事行动也迅速的开始起来,9月18日,日军一部又在崂山仰口湾登陆,击退德军警戒部队后侵抵李村,与南下日军会合,而同时英军2000人亦在仰口登陆,加入进攻青岛的行列。
在外部的压力之下,日军加强了与英国的合作,开始向青岛外围发动进攻,攻击德军在孤山、楼山、罗圈涧、浮山等德军外围阵地,随后向德军堡垒线发起全面攻击。
日本陆军火炮猛轰德军各炮台,日海军亦从海上轰击各海防炮台。德军不甘示弱,各炮台一齐开炮,炮火十分激烈。双方飞机亦加入战斗,除侦察和轰炸对方炮兵阵地外,并进行了空中格斗。由于德军防守严密,加上连日大雨,日军攻击未能奏效,战斗呈胶着状态。
不过,日军并没有想到,接下来的战事,将会极为的惨烈。。。
炮火1906第四百四十章发飙了(正文)
炮火1906 第四百四十一章 西线僵局
后世的二战中,美国正是因为在岛屿上与日本逐步的拼消耗失去了耐心,不想再用巨大的伤亡来换取这些星罗棋布的岛屿,才导致了原子弹在日本的爆炸。bei精ai【来自疯狂ww】
想必日本此刻也是同样的心情,太痛苦了,这简直就是太痛苦了。
塞班岛这么一个小小的岛屿,居然连续几天的攻击都没有办法拿下来,这简直就是耻辱。
实际上,这种大规模的登陆战役,是需要详尽的策划与指定计划的,可是日军如此仓促,不能不说,还是犯了轻敌的致命错误。
莱军居然利用飞艇在各个岛屿之间补给,也算是一个奇观,但不得不说,无比奏效。
虽然海风很大,洋面上也经常有风暴,但是对于这种短期内的作战来说,还是相当有用。
正当塞班岛激战正酣的时候,进攻青岛的日本军队却遇到了**烦,他们的进攻毫无进展,连续多日的进攻,换来的却是数千具尸体。
“谁说日军要付出四五万人才能拿下青岛?照我看,没有十万人的牺牲,日军别想拿下青岛。”
的确,在李安生看来,有了四万多中**队的加入,青岛还守不住的话,那还真是战略决策失误。
德军之前在青岛征召了三万多人的中国民兵,作为辅助,实际上这些中国人并不直接参战,后世历史也的确如此,也就是说,德军虽然号称有四万多人,但实际却只有一万余人。
李安生让有过要塞防御经验的东北军两个师一个教导队的移花接木,取代了那些中国民兵的位置。
这让德国青岛总督瓦尔德克欣喜若狂,中**队的出手,意味着青岛的固若金汤。
果然,第一个月的战事,日本军队没有任何的进展,日本舰队发射了总计上万发的炮弹,却毫无用处。
**队到来之后,帮助德国进一步的修建炮台、堡垒与工事,修建各种防御设施,又能防御好,又能杀敌的要塞上的要塞。
事实上,青岛这个小小的战场并不引人瞩目,世界的目光依然聚集在欧洲,聚集在了那么一群人身上。
马恩河战役之后,战斗又持续了十天但收效甚微。随后,在一连串的血战中,双方轮番试图迂回对方的翼侧,史称“奔向大海”。
阿尔贝国王率领他的野战军于10月6日撤离被围困的安特卫普,9日该城陷落。法尔肯海恩使用他的高唱战歌向死亡前进的年轻志愿兵,试图在低洼的佛兰德平原第一次伊普雷战役中,突破联军防御薄弱的战线。在一个月(10月12日11月11日)的血战中,从防线中部调到翼侧的英国部队、比利时部队,加上法国后备部队,借助洪水泛滥——比军利用涨潮,打开闸门,让海水泛滥成灾,勉强顶住了德军突击,并且发动了一场徒劳的反攻。
泥泞、鲜血与恐怖相结合的伊普雷战役,是1914年西线的最后一场大战役。由于几个月激烈而连续的战斗喘不过气来的、疲惫不堪的交战双方,都在挖掘堑壕,设置带刺铁丝网,构筑固定阵地;在随后3年中,双方阵地的进退都不超过10英里。机关枪占据着统治地位。
1914年以德国人在西线控制法国最富庶的地区而告终。率先投入战争的各**队的骨干都消耗殆尽。法国的伤亡人数远远超过50万人。英国远征军的正规部队士兵,俗称“汤米?阿特金斯”,实际上已在伊普雷和那以前进行的战役中打光了。比利时人丧失了大部国土,和大约百分之四十的野战军。但是德国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且它输掉了这场战争。
就其范围、屠戮、交战者之尽心竭力和军情之变化万千而言,东线远远超过所有类似的人间悲剧的规模和紧张程度……残酷而凄惨的战争;凛冽冬战;惨淡而荒凉的大地;身负重荷,时而向前、时而向后的长途行军;套着缰绳而死的战马;在自己流出的鲜血中冻僵的伤者;不计其数的、暴尸千里的死者;又被赶进肉磨子的生者……。在这里,整个中欧把自己撕成碎块,在痛苦中奄奄一息,待到重新站起来,已是面目全非。
只有这位温斯顿?丘吉尔的如椽大笔,才能如此真切地描绘整个大战中东线展示出的广袤无垠的空间,深重的苦难和万般恐怖。正如g?l?麦克恩蒂所指出的,有人曾说过这样的话:西线是军队太大而战场太小;东线是战场太大而军队太小。
1914年最后几个月,正当西线马恩河的棋盘上决定着各国命运的时候,在这里,在东线的森林湖泊和河流中,在进行着另一场决定性的战役。
俄国遵守它的参谋部战前对盟国所作的承诺,同时为了满足8月间法国提出的紧急要求,在它自己的动员尚未完毕之前,就对德国和奥匈发动进攻。
俄国(西部边境)的波兰突出部决定了这个方向的战略。在突出部的南沿和东侧,作好战备的俄军主力(38个半师,编为4个集团军),与同等数量的奥匈师相对峙。另外两个俄国集团军(17个半师)则从突出部北侧和东北楔入东普鲁士,当面只有一个德国集团军,即第8集团军,辖14个师。俄国人在数量上占优势,但在技术、训练、武器装备(特别是通信设备)、公路和铁路网方面,加上随后显示出来的统帅才能方面,同盟国的优势要大得多。
与俄军不同,德军受到严密的控制。这控制是基于对敌人的运动、能力,甚至他们的意图了如指掌;信息的获取主要靠截获俄军的电讯,其次靠空中侦察。
尽管俄国人才动员了三分之一的兵力,而且明显地缺乏补给和支援部队,但他们还月13日发动了攻势。
向东普鲁士的进军兵分两路,矛头均指向德国第8集团军:一路为俄国第1集团军,由帕?伦南坎普夫指挥,位于马祖里湖区(大约在东普鲁士中部,由若干设防的大小湖泊形成)以北;另一路为俄国第2集团军,由亚?萨姆索诺夫指挥,位于湖区以南。两个集团军都受(西北)方面军司令官日林斯基将军协调,但是通信装备不足,参谋工作不力,车辆匮乏,加上指挥拙劣,恰恰暴露了这次东普鲁士进攻战役的一个突出特点——缺乏协调。
几年前,冯?史里芬就预见到这样一次进攻。德国人对付进攻的计划规定,首先集中兵力打击(俄国)第1集团军,尔后利用他们所处的内线或中心位置,及其优越的交通网络,将部队迅速西调,打击(俄国)第2集团军。
然而,此次进军,俄国人初战告捷,但这个胜利给他们带来了不幸的后果。指挥第8集团军的是马克斯?冯?普里特维茨格拉弗罗恩中将,他是一个利己主义的政治将军。其人表面傲慢,内心虚弱。他的部队于8月17日在斯塔鲁佩伦与伦南坎普夫首次接触(这一仗是一位能干而富进取心的德**长赫尔曼?弗朗索瓦硬要打的)之后,第8集团军的3个军于8月20日在贡宾嫩对俄国第1集团军发动一次协同得不好的进攻;同日远在南边的萨姆索诺夫(第2)集团军越过东普鲁士边境。德方一个军译者注:弗朗索瓦指挥的第1军。在贡宾嫩取得了战术性胜利;其他两个军则被击退了,于是普里特维茨陷于动摇。他向位于西线的德军总部的毛奇报告,说他打算撤退到维斯瓦河以西,从而放弃整个东普鲁士。这是毛奇无法容忍的。普里特维茨不得不滚蛋。他的继任者是保尔?冯?兴登堡将军,此人原已退役,现在应召复出;他是一个“木头巨人”,后来充当阿道夫?希特勒的傀儡。曾协助攻克列日要塞的埃里希?鲁登道夫被任命为兴登堡的参谋长。
但是他们到任之前,事态正向展。第8集团军参谋部作战处长马克斯?霍夫曼中校向普里特维茨表明除非打退萨姆索诺夫集团军,否则向维斯瓦河西岸撤退几乎肯定是不可能的。因此,普里特维茨批准霍夫曼的明智计划,即用铁路和强行军将第8集团军主力从贡宾嫩和因斯特堡间隙向南向西调动约130英里,以便集中兵力打击萨姆索诺夫,同时留下1个德国骑兵师在依托哥尼斯堡城垛的要塞守备部队的支援下,牵制整个俄国第1集团军。
8月23日夜间,当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接管指挥权时,德军变更部署的工作(8月2125日)进展顺利。奉命阻滞萨姆索诺夫缓慢前进的德军第20军己投入战斗;在鲁登道夫鞭策下,其他两个军于26日猛攻萨姆索诺夫的右翼。27日,另一个军——弗郎索瓦将军的第1军一赶到俄军左翼,就开始合围进攻。
随后进行的坦嫩贝格战役于8月30日结束,这是一场现代的坎尼之战。萨姆索诺夫两翼都被击退;他的中央被打垮并被包围。在大约5至6天的战斗中,俄军第2集团军被消灭。或许有三分之一的人员幸免于难;其余万人被俘,数千人死亡,成为德国在东线首次辉煌胜利的证明。德方付出的代价约为万人,包括伤亡和失踪。
与此同时,北部的伦南坎普夫第1集团军对南部的大祸一无所知,还在缓慢进军,直到大势已去。
坦嫩贝格战役惨败的消息传到伦南坎普夫时,他才停止前进;把他的南翼部队“转移”或者说撤过马祖里湖区,并准备战斗。兴登堡、鲁登道夫和马克斯?霍夫曼只用了四天时间就重新部署了第8集团军,并制订了新的作战方案。德国人计划以正面攻击钉住第1集团军,同时通过湖区间隙迂回其南翼。
伦南坎普夫实际上投入全部兵力实施固定的线式防御,只保留两个师作为预备队,从而丧失了灵活性。不过,他的部队开始打得很好。4个德**,包括9月2日从西线到达这里的两个军(这两个军对坦嫩贝格战役来说为时太晚,但却正当决定性的马恩河战役进的时刻),于9月9日发动牵制性正面攻击。但是深沟高垒的堑壕体系抵销了德军的重炮优势,进攻被击退了。好景不长,同日拂晓前,德第1军(在虚张声势的冯?弗朗索瓦将军驱赶下,四天行军77英里;冯?弗朗索瓦曾在坦嫩贝格战役中大出风头)卷击伦南坎普夫的南翼,使之溃不成军。但是,伦南坎普夫虽然在此以前行动迟钝,这次却作出了迅速而正确的反应;9月1日他下令总退却,并以两个师实施反击以掩护退却。这样,兴登堡错过了获得又一次坦嫩贝格大捷的机会。不过,这第一次马祖里湖区战役把最后一批俄国部队赶出了东普鲁士的土地,而且又抓到一大批俄军战俘。到9月17日,此役在后卫战斗中进入尾声,一场典范的大战役宣告结束。
正如西线的马恩河战役一样,坦嫩贝格马祖里湖区战役产生了巨大的后果。它并没有把德国从两线作战的战略困境中解脱出来,而且其战果由于同一时间俄军在奥匈的加里西亚取得的胜利而被部分地抵销了。然而,全世界都感觉到了这场大战役在军事上、战略上、政治上和心理上的冲击波。两个俄国集团军被击破,总共损失约30万人。所谓俄国“蒸气压路机”的神话被揭露了。的确,俄国人并不是以压倒一切的力量来对付敌人。而是拖着沉重的脚步茫然地迈向死亡;他们的错误和判断失误如此之多,如此愚不可及,以致于成了所有的军事院校都采用的战例教材。
坦嫩贝格战役对俄国是一场灾难性的失败,使俄国人“遭到一次永远未能完全恢复的打击,而且在不小的程度上导致他们后来从大战中消失”。这一估计似乎过分了,因为俄国人,正如两次(世界)大战显示的那样,具有承受可怕的伤亡和巨大的失败的能力。然而,这次战役毕竟对东西两线的战局均有影响;如果说德国输掉马恩河战役(最终)导致输掉这场大战,那么它在坦嫩贝格的胜利却延长了这场大战。的确,对德国人来说,坦嫩贝格的捷报有助于掩盖马恩河的败绩。德国人民在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身上发现了英雄偶像,他们将追随这两尊英雄偶像直到土崩瓦解。
俄国人在东普鲁士遭到惨败,然而在遥远的南部却取得了多次成功。在波兰突出部的南侧直到罗马尼亚边境,沿200英里长的加里西亚战线,尼古拉?伊凡诺夫将军统帅下的4个俄国集团军(第4、第5、第3和第8)面临康拉德?冯?赫岑多夫指挥下的3个奥匈集团军(第1、第4、第3)和第2集团军的一部分。奥匈第5、第6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的大部则已用于对塞尔维亚作战。
康拉德于8月23日发动攻势,企图打乱俄国的动员时间表。他的主力位于他的左翼(西翼),即维斯瓦河与布格河之间,面向卢布林和霍尔姆。俄国的计划差不多完全与康拉德的计划相对应;结果是两个巨人迎头相撞。在克拉希尼克战役(8月23日至26日)和科马罗夫战役(8月26日至31日)中,奥匈军强大的左翼第1、第4集团军差点赢得一场大胜利。但是竞争的双方有点像两个被蒙住眼睛争夺奖赏的斗士,彼此都几乎不了解对方的行动,再加上混乱的命令和拙劣的协同,使康拉德除取得一次战术性胜利外,一无所获。
与此同时,奥匈军薄弱的右翼(东南翼)第3集团军和配属约其他支援部队处境不妙。在格尼拉亚利帕河战役(8月2630日)中,俄国第3、第8集团军在数量上至少以三倍于奥匈军的优势,压倒了奥匈第3集团军,使之遭受惨重的损失,向西后退若干英里,退到它原先的出发地伦贝格。俄军左翼现在处于向奥匈第1和第4集团军侧翼和后方运动的位置。
康拉德在他的第2集团军余部的增援下从塞尔维亚战线匆匆转移到北部,企图在腊瓦鲁斯卡亚战役(9月6日10日)中改变方向,重新部署他的部队,并迂回俄国第3、第8集团军。双方均在混乱和非决定性的战斗中互相攻击。但是,奥匈军部署的变更在奥匈军左翼第1集团军和康拉德其他部队之间留下了一条40英里长的间隙。俄国骑兵利用了这一间隙,危及奥匈军的后方。奥匈第4集团军及时得到警报——不是来自它本身的骑兵巡逻队,而是来自破译敌人无线电明码电报。9月11日,康拉德下令撤过桑河;复于9月16日撤至戈尔利采塔尔努夫一线,左翼达维斯瓦河,右翼达喀尔巴阡山,伦贝格以西(或后方)135英里;奥匈军胜利的美好希望和天花乱坠的梦想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