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费虚
康拉德的退却,使奥匈帝国的整个加里西亚沦于俄国之手,只剩下一座被围困的普热米什尔要塞,它位于战线后方数英里,被汹涌前进的俄军围得水泄不通。
加里西亚战役中,奥匈军死伤约25万人,被俘10万人,而全国参战部队不足百万人,这是极其巨大的损失。这又是一个历史灾难的预兆,一个衰亡帝国垂死挣扎的开端。
俄国的胜利危及德国富饶的西里西亚省。胜利的“三执政”——兴登堡、鲁登道夫和霍夫曼从东普鲁士调来4个军对付这个威胁。德国人又一次以出色的条顿民族的效率使用他们优越的铁路网。在9月下旬的11天之中,动用大约750列火车把部队转移到克拉科夫地区,行程约500英里。这是后勤计划及其实施的一个典范。
这些较小的德国部队加上其他部队组成第9集团军,并于9月28日向波兰地区发动一场肆无忌惮的掠夺性攻势;当时俄国最高统帅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借助强大的增援部队重新部署他的部队。奥匈军沿维斯瓦河一线掩护德军的南翼,并向桑河挺进。德军的进击取得初步成功。而且进展迅速;到10月12日,华沙已经在望。但是,如同巴黎一样,华沙城那朦胧的塔尖却可望而不可及。俄军数量上的优势(大约是4个集团军对1个集团军,60个师对18个师)发挥了作用。经过维斯瓦河沿岸的激战之后,德军放弃了他们的全部占领区,秩序井然地退到他们的边境,同时炸毁桥梁、实施焦土政策和大规模的破坏,阻止敌人的追击部队。奥匈军也缩回桑河,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扔下普热米什尔不管,从而结束了波兰西南部战役。
这是一场流血的、针锋相对的博弈;它推迟、分散了俄军进攻西里西亚的准备,但未能阻止这次进攻。11月1日被任命为东线德军所有部队总司令的兴登堡,面临占绝对优势的敌人——德国第9集团军对俄国第5、第4、第9集团军。奥匈军已被粉碎;北部的俄军再次越过防御薄弱的东普鲁士边境。
拥有战争必需的工业和矿产的富饶的西里西亚再次处于危险之中;德方开始疏散和拆除工作。
但是德国人又一次乞灵于他们以铁路为依托的战略机动力,发动了另一次大胆的破坏性攻势。他们得力于截获的俄军无线电报;这一因素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帮了东线德军的忙。现由奥古斯特?冯?麦肯森(此人曾在东普鲁士担任军长职务)指挥的第9集团军,月初集结于托伦和波森之间,并月11日在来自东普鲁士的第8集团军部分兵力加强下,攻击向西里西亚进军的俄军翼侧。
这一行动几乎又获得另一次坦嫩贝格大捷,接着来个向后转,导致德方一个军陷入包围,同时打了一场史诗般的罗兹战役。到11月中旬,麦肯森的攻势至少向前挺进了50英里,并且利用了俄军第1集团军与第2集团军之间的间隙。但是尼古拉?古拉耶维奇大公行动果断,把第5集团军从南线调来,组成一支反击部队。包围者反被包围了。在罗兹的德军第25后备军进行了一场混乱而又可歌可泣的会战,最后月底突围,战俘和缴获的火炮均全部带出。到12月6日,随着俄军撤退并建立了一条新的巩固的防线,德军进入罗兹,大规模战斗宣告结束。
在波兰西南部和西北部的两次闪电行动,尽管屡遭挫折,或者按最好的说法,在战术上打成平局,但破坏了俄国拟定的西里西亚攻势,的确,实际上终战争之局消除了俄军对德国本土的威胁。
至此,从西线抽调的和新动员的部队开始源源不断地加强兴登堡的实力。到1914年底的严冬,东线局势平静。
这种使人感到冷酷无情、无可改变而且毫无意义的大起大落的局面,把流血的后果留给了这次大战以后的进程。奥匈帝**队在加里西亚战役中丧失了大部分训练有素的军官,而这是唯一能够把多民族的军队凝聚在一起的粘合剂。俄军也损失惨重;他们的正规军官成百上千地倒在一堆堆的死尸之中。
康拉德起初部署了3个集团军对付塞尔维亚,其中包括第2集团军,但后来该部被调到俄国战线。这一调动,使得已经动员了50万军队的塞尔维亚(外加小小门的内哥罗的4万至5万民团)在战争开始时略占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并确保给奥匈军以迎头痛击。奥匈军渡过萨瓦河和德里纳河发动的首次进攻,在荒凉的塞尔维亚山区陷于停顿,接着缩回国境。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12天(8月1224日)之内,而且付出约5万人的代价。9月初,奥匈军又一次发动进攻,渡过了这两条河流,终于占领了两座小小桥头堡,但陷于堑壕战的僵局。
两个月以后,这个被一个不到500万人口的小国一再打败、击破,因而蒙受耻辱的奥匈帝国,决心结束这种局面。现在,它的战斗兵员在数量上与塞尔维亚相比,约占3比2的优势,在武器装备和弹药的数量与质量方面也占有很大的优势。在山区冬季严寒条件下经过顽强的拉锯战斗,奥匈军从侧翼迂回贝尔格莱德,12月2日占领了塞尔维亚的这座首都。但是足智多谋的塞尔维亚统帅普特尼克正在等待弹药(塞尔维亚人总是缺少弹药),他于12月3日发动一场反攻。到9日,奥匈军又一次全面退却。作为他们的征服的纪念碑只有满是车辙的被践踏的泥泞地、溃退的军队丢弃的物品、路旁的尸体和雪地上的血滴……。到12月16日,贝尔格莱德再次光复,敌人被赶出去了。但是几个月的胜利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伤亡或被俘的塞尔维亚人约达10万之多。奥匈军的损失也不相上下。
1913年底,德国将军利曼?冯?赞德尔斯开始训练和整编土耳其陆军。1914年8月初欧洲战争爆发时,土耳其与德国签订了一项秘密条约。但是德国还得努力拉拢,并且利用英国心理上的错误,经过几个月的战争才把这个“欧洲病夫”拖进这场冲突。
战争爆发后不久,在地中海巡弋的两艘德国巡洋舰格本号和布雷斯劳号避入土耳其的一个港口,名义上成为“土耳其”的舰只。10月30日,德国人指挥下的一支土耳其舰队炮击俄国的敖得萨港,这一行动实际上使土耳其介入了这场正在扩大的冲突。(法理上土耳其于10月31日宣战。)
土耳其的参战自动地开辟了几个新战区,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和新机遇。经由达达尼尔海峡进入黑海这条通往俄国的补给线被封锁了,但是土耳其的亚洲帝国,因几个世纪的内部**而变得很虚弱,现在已经不起攻击。土耳其各条战线的特点是距离遥远、气候差异极大——从严寒的高加索到酷热的沙漠,加之交通条件很差。没有直达的铁路线,从君士坦丁堡到巴格达需要几周艰苦的跋涉。起初土耳其集结了约40个师,50万人左右,最后编成4个集团军:第1集团军部署在土耳其欧洲部分;第2集团军部署在小亚细亚;第3集团军在靠近高加索的俄国边境:第4集团军位于从巴勒斯坦到西奈的黎凡特沿岸;还有两个军在美索不达米亚。小规模的战役立即展开在靠近波斯湾源头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当地英国统治者从印度抽调部队;同时也展开在苏伊士运河沿岸地区,这里英国利用其埃及领地来进行防御。英国一个印度师的主力部队月22日占领巴士拉,并挺进到美索不达米亚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会合处。11月间,英国舰队大张旗鼓地但也是徒劳无益地炮击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要塞,这是未来事件的不祥预兆。
到此时为止,土耳其战区最重要的战役是1914年11、12月至1915年1月初在海拔高达8,000英尺的高加索前线严冬条件下的搏斗。
利己主义的庸碌无能的土耳其陆军大臣恩维尔帕夏,亲自统率约15万人的第3集团军。与之对垒的俄军约10万人。在恩维尔帕夏的光荣之梦的驱使下,土耳其方面计划先发制人,但是俄国人对此有先见之明。倒霉的土耳其人在卡尔斯和阿尔达汉遭到惨败。第3集团军大部消失——或战死或冻死。到(1915年)1月初战役达到**时,土耳其一个完整的军又被歼灭。
而同样作为外围战场,经过结果各不相同。
在南非,布尔人发动的短命的暴动被镇压下去了。
德属非洲殖民威廉二世皇冠上的第一批宝石,立刻感觉到这次战争的冲击。多哥在8月底以前被英军占领;英法两**队开进了喀麦隆。但11月德属东非击退了一支从印度运来的远征军。当地一支白人和土著人混合部队在一位年轻的军事天才保尔?冯?莱托福尔贝克中校(后提升为将军)的统一指挥下,于1914年间对英属东非发动了几次短暂的进攻。
而太平洋上的殖民地陷落,同样是外围战场中不堪入目的一笔。
为了洗雪耻辱,德国战争加的暴跳如雷的轰鸣起来。。。
炮火1906第四百四十一章西线僵局(正文)
炮火1906 第四百四十二章 欧事研讨会
“如果进攻塞班岛的是民国陆军,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多久的时间才能够攻克这个小岛?”
在欧事研讨会上,热烈讨论欧战的众人忽然谈到了塞班岛战役。(请记住我取更多章节】
日军连续攻击了四天,只能徒劳的无功而返,毕竟,他们无法与文莱共和国真正的处于战争状态。
这就是作为英国自治领的好处,当然也是与义务的,比如说协助英国加入到欧战之中,眼下文莱有着更好的借口,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庞大海域需要守护,无数重要的海岛需要经营,德属巴布亚与俾斯麦群岛需要驻扎。
莱的兵力并不多,分布到这些德属殖民地,已经是极限,所以,文莱共和国暂时还不需要为英国去冲锋陷阵,打生打死。
自从欧战一开打之后,全国的优秀将领与参谋官们就聚集在了一起,联合召开了欧事研讨会,这一研讨,就是两个多月。
莱军与日军在塞班岛这场并不为世人所知的战役,或者说战斗,以日军的惨败而告终,出乎了许多人的意外。
当情报人员发回情报,日军开始对塞班岛进行争夺之后,他们的胃口就给吊了起来。
莱这个小国家如此做法,简直就是在扇日本的耳光,日本向德国宣战,不就是准备趁火打劫夺取这些殖民地嘛。
而更加令人无法想象得到的,是日本不顾颜面的强行抢夺,居然失败了。
莱军凭借从棉兰老岛来的补给与增援,抢在日本之前完成了对塞班岛进一步的防御构建。
四天的时间内,日本始终无法夺取整个防御阵地,反而损失惨重千余人埋骨塞班岛,相同人数的伤员,可见这场战斗的惨烈。
于是,李安生提出了一个课题,那就是如果中队进攻塞班岛,需要用多久多大的伤亡。
吴禄贞与蔡锷却提出了另一个课题,那就是中队来防守塞班岛,能够留下多少条日军的尸体。
“日军是准备不够充分,如果我们准备充分的话,不会有太大的牺牲。”
“这涉及到大规模的登陆作战,当然要做好大量的前期准备,日军如此仓促,又太过轻敌,才有此一败。”
“如果是我国的陆军在准备充分的条件下,向塞班岛发起进攻,损失也不会小,毕竟这个小岛的地形相当的复杂,即便有舰炮的支持,也无法全面压制利用复杂地形进行精确炮火打击的守方。”
塞班岛的详细地图被呈现了出来,也不知道是李安生从哪里弄来的。
根据地图进行详细的推演,情况都不容乐观。
但这也让这些将军们看到了塞班岛的无比重要,如果让中国掌握这个岛,将会使得日本受到中国的三面包围。
蔡锷更是下了论断,塞班岛掌握在中国手中,甚至可以抵得上十五个师的陆军兵力以及一支南洋舰队的牵制力量。
而有了包括塞班岛之内的整个密克罗尼西亚岛链,将使得中国能够将日本屏蔽在南太平洋之外,同时,中国也能够直接影响到南太平洋,甚至是对澳大利亚构成威胁。
国将来走向扩张的话,东南亚是开端,而拥有这个岛链,则使得中国能够走上远洋海军的关键一步。
面积超过80余万平方公里的巴布亚,以及包括俾斯麦群岛在内的属岛,能够容纳上千万华人,而且还是初步的开发,这里的森林资源与矿产资源丰富,潜力并不在爪哇岛、苏门答腊岛以及加里曼丹岛这样的大岛之下。
而文莱共和国国民大部分都是华人,决策层也大部分都是华人,这个现象引起了蔡锷等人的高度重视。
有理由相信,文莱共和国实际上与中华民国是相当亲近的,只是李安生一直矢口否认而已。
莱共和国的海陆军装备都是向中国购买,甚至文莱的最大贸易伙伴并不是母国英国,而是中国。
莱的石油资源、矿产、森林资源以及经济作物,大部分都是供给中国。
这次文莱军的表现,在塞班岛给予日军的沉重打击,也能看出他们的风格与中国的陆军很相近,只是没有实际勘察,无法印证。
莱共和国陆军的表现,也使得陆军部以及总参处的将官们受到了鼓舞,起了争竞之心,想要在青岛交出一份同样完美的答卷。
青岛战役进行了将近两个月,日军的攻势一浪高过一浪,但是,始终无法打开局面,正如开战前国际评论家普遍的观点,日军必须要付出数万人的代价才能够拿下青岛要塞。
事实上,在后世的日德青岛战争中,日军只不过付出了数千人的代价,就使得物资消耗严重补给不畅而且还毫无斗志的德军投降。
在中队的秘密加入,并且逐步的成为了战场上的主力后,德军开始抱着欣赏战争的心态来看待日军的进攻。
日本也意识到了不对劲,德军征召的中国当地人绝对不会有如此强悍的战力,也不可能有如此之高的战术素养。
对方使用的武器装备也无比先进,最起码,在重火力上,日军难以望其项背。
事实很明显,中队介入了这场战争,以这种最为阴险的方式,也是最为有效的方式。
正当日本考虑要不要进一步增派陆军前往青岛战场的时候,英国开始频频的提出要求,敦促日本尽快将“金刚”号与“比睿”号战列巡洋舰贡献出来,打击德国的军舰在太平洋的活动,并且可能的话,赶到欧洲直接参战。
英国的皇家海军舰队镇压得德国公海舰队喘不过气来,同时,极大地得助于它那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这一点在历史上曾对英国的伟大光荣起过很大的作用。英伦三岛恰好与欧洲大陆西侧隔海相望,对北海和德国通向波罗的海之路形成包围堵截之势。
德国小}说]就的船只,除少数偷越封锁线和实施奇袭的舰艇外,都被从海上逐出;到4年底,德国贸易的方式已完全改变了。往返于毗邻中立国(荷兰、丹麦、挪威、瑞典)之间的海上商船满载最终运向德国的货物,而德国对外直接贸易则变得微不足道。
英国大舰队的实力与德国公海舰队相对比,约占3比2的优势,这是封锁线背后的最后力量。德国为了取得制海权,即保证己方自由使用海上航道而不让英国使用,要么决定性地打败英国大舰队,以致足以消除其实力优势;要么以消耗战或一种海上游击战来削弱英国的海军力量。
但即使公海舰队不曾进行这样的劫掠,它仍然具有一支处于停泊状态的“实有舰队”的价值。英国不得不将它的大部分海军力量部署在北海海域,担任守备,以便阻止和反击德国海军突入北大西洋的任何企图,阻止其对开往英、法的运兵舰队和补给线的袭击。
日本的两艘高速战列巡洋舰火力凶猛,成为了英国青睐的对象。
当然,中国的两艘战列巡洋舰也落入了英国的视线。。。
炮火1906第四百四十二章欧事研讨会(正文)
只要输入-www.69zw.com-就能看发布的章节内容
炮火1906 第四百四十三章 不能再继续了
日本冒险进攻青岛要塞,是抱着趁火打劫的心态来的,哪里想到,现成的软柿子没捏到,反而给打了个满头包。;】
连续的将近两个月的战事,日军始终没有全部拿下青岛外围防线。
后世的德军因为兵力以及补给的不足,才导致了阵地逐步失守,最后投降。
而中队五万多人加入防线,大批物资与重炮的支援,使得整个防线成为了不亚于欧洲战场的绞肉机。
战役指挥苏凯动用了超过十万人的工兵与民夫,紧急的利用各种物资,修建了大批的防御工事。
要想坚持下去,炮台与堡垒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加固防线,那么随着炮台与堡垒的不断被摧毁,火力的下降,防线就会出现薄弱之处。
当日军不断的攻克一个个的阵地,摧毁一个个的堡垒之后,他们惊恐的发现,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利用地形新构建的一道又一道的防线。
钢筋混凝土堡垒以及加固炮台,各种隐蔽起来的轻型火炮,加上阵地上密集的重机枪,之前用血肉换来的战果有些黯然失色。
虽然日军攻克了几个地形复杂的防御阵地,使得整个兵力能够压上,铺开,而不是像之前那样无法全线压上,但是之前的欣喜荡然无存。
本以为随着战事的进展,他们很快就能够到青岛要塞主阵地,可是,他们发现这么想无比错误。
在舰炮无法支援的地方,他们遇到了阵地的反复争夺,对面的全都是中队,往往是刚刚拿下了阵地,转眼就被赶了下来,而且暴露出来的火炮阵地也损失惨重。
浮山攻坚战是最为惨烈的,在这里,日军丢下了八千具尸体,德军死伤八百余人,中队损失两千余人。
青岛要塞的外围防线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浮山防线。
之前善于打硬仗的苏凯与第一重炮教导师师长狄益青亲临浮山防线,根据地形设计了全新的防线。
浮山这座位于青岛市区东面的天然屏障有效的阻挡了日军前进的脚步高大的浮山地形复杂,群山高耸,地势险恶,遍地是裸露的岩石,几乎没有上山之路。
德军在山上建立警戒哨所,不仅能监视着日军的一举一动,还可以观察到日军登陆后在沙子口一带的活动情况。该警戒哨所与北面的孤山哨所遥相呼应,在整个防御线上起到德军掌握全局的耳目作用。
日军视其眼中钉,肉中刺。若能攻下浮山,则可在此制高点上俯视青岛市区,特别是对观察德军的主防御线部署情况大有益处。况且还可以为海上的第二舰队提供炮击目标的方位。
日军先头部队的每次行动都在德军侦察小队的严密监视中,德军的侦察小队就在海拔330米的浮山顶上,日军指挥部对德军设在浮山山峰上的德军侦察小队恨之入骨欲必除之而后快因此占领浮山成为日军的第一进攻要素。
只有占领了浮山,才能切断德军在此一线的耳目,日军反而居高临下,可以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市区情况并能控制这里的大片范围。
对于中队来讲,浮山并不重要,因为他们完全可以凭借侦查飞机来得知日军的一举一动。
在之前的空战中,德军用向中国“购买”的飞机轻松的击落了嚣张的日本飞机,使得日本紧急从国内调集大量飞机过来,并且还不惜高价从中国手中购买十五架先进飞机。
当时李安生拍了板,卖。
结果,刚买到手的飞机没几天就全部折损,60余万元一架,如同抢钱一般的中国飞机就此成为了高价消耗品。
不过,日本飞机更不顶用,连续两批从日本紧急调过来的上百架飞机在“德军”的二十余家飞机面前,如同纸糊的一般。
无奈之下,日本再次的向中国低头,忍痛购买了三十架全新“高级”飞机,并且花费巨资,委托中国帮助培训飞行员。
正如之前日本兴师问罪时,江南飞机制造公司的回答,不是飞机不行,是日本的飞行员不行。
眼下还没有到彻底暴露底牌的时候,故而,yin日本前来攻击浮山防线,也就成为了从一开始就制定的既定战略。
凭借着浮山以及周围的孤山等复杂地形,苏凯等人的气势更加磅礴,直接构建一个大型防御阵线,甚至在奢侈程度上盖过了青岛主战线,只是在永备工事上,没有青岛主阵地来得那么密集。
之前德军在浮山上的5个防御工事因山体的地势原因分布不合理,相互无法支援,有多处火力死角,造成德军防御力量分散,达不到一定的火力密度,日军或许能利用山岩的掩护接近山顶,为此,苏凯耗费了大量的物资,在营建前沿防线的同时,在孤山四周大动土木,营建了大批的钢筋混凝土堡垒工事。
日军怎么也没有想到,只是半个多月的时间,浮山整体防线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要不是受限于地方太小,无法构建更大规模的工事群,只怕日军更加的吓破胆。
日军第二舰队为配合攻击行动,与英舰一起驶抵大公岛以北海面,在舰炮的有效距离内向德军的伊尔其斯岬炮台及汇会前岬炮台轰击,从侧面支援陆军的进攻;另一支日军炮舰也驶出崂山的董家湾向浮山方向的德军陆地阵地轰击,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发射了上千吨炮弹。
要不是忌惮日本的舰队重炮,以及海军重炮联队,苏凯恨不得在一线布置大量的防守力量。
事实证明,之前的战略是相当正确的,日军连夜袭都试过了,还是无法整体突破防线,反而损兵折将。
十一月上旬,日军的攻势渐渐的迟缓了下来,并不是他们不想进攻,而是必须要尽快找到更好的办法。
白天攻克的阵地,晚上就会丢失,丢的稀里糊涂。
a}即便不断的攻克阵地,也对整体战局并没有太大的帮助,日军是用尸山血海在不断的堆积出一条通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