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神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长安梦入
因为一有反应就会痛不欲生,多方医治无效之后。尚结赞一狠心,干脆就自己把两个蛋蛋切了,那种刻骨的疼痛和对他心灵的伤害,让他对萧去病的恨意一天强过一天,现在总算能找那不共戴天奸贼报仇了!
还有他们吐蕃的老赞普赤德祖赞,也十分肯定就是被萧去病联合苏毗部的狗贼害死的。赤德祖赞受伤的那天,他就闻到一种奇怪的味道,和长安那种萧去病新发明的烟花是一个味道。
可是,明知是这样却拿拿萧去病没办法,甚至拿苏毗王没庐赞和象雄王李秀卓也毫无办法。现在两部后面有安西军和陇右军支援,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悉勃野部,吐蕃已经一分为三。
两部的战士同样适应高原环境,同样英勇善战,唯一的缺点就是进攻的欲~望不太强,但在唐军的训练和挑拨下,现在两部的战士全都变得嗷嗷叫,时常主动出击了。
两部还配合安西军、陇右军,还切断并封锁了吐蕃的茶叶来源,喝惯了茶,嗜茶成性的吐蕃人身体一下就出了各种毛病。
然后就有很多人带着大量的良马和牛羊去找苏毗部和象雄部换取茶叶,这些黑了心的苏毗人和象雄人竟然漫天要价。以前一匹上等马能换四十斤茶叶,到现在竟然变成了一匹上等马只能换七八斤,而且还时常不给你换。
但身体实在难受了,茶叶又不能不喝,到现在吐蕃高原上的好马已经快流失一半了。除了茶叶两部还会向吐蕃走私白糖和白酒,大量换取吐蕃的粮食和牛羊,现在粮食也开设不够吃了,这些天杀的强盗!
而且还有一点,以前吐蕃年景不好,或者碰到好机会,还可以下山去劫掠粮食和人口上山,现在被两部守在外面,劫掠的事就再也不用想了。
更可恶的还是,两部还到处宣扬,说悉勃野部的牧民过得不好,就是因为他们的赞普和军队背弃了苯教的神灵,已经受到神灵的诅咒,所以吐蕃赞普才会被雷神劈死,所有继续跟着悉勃野部赞普的都会被神雷神惩罚,都会死,闹得吐蕃内部人心慌慌。
这样三管齐下下来,曾经十分强大的,甚至可以和唐朝分庭抗礼的吐蕃一下变得分崩离析,虚弱无比。
好在吐蕃在这一连串的打击下挺过来了。在论若赞和恩兰·达扎路恭等良臣名将的运作下,吐蕃断臂求生,主动放弃了很多地盘,将主力全部召回到核心地区。
并在境内大量清洗苏毗部和象雄部的奸细和心存怀疑者,之后屡屡示弱,诱敌深入,一战消灭苏毗部和象雄部的九万联军,打破了谣言,鼓舞了士气。
不过即便如此,吐蕃悉勃野部目前依然处于守势,本来是用来作战的士兵,现在很多却被用来拦路设卡。
因为两年下来,悉勃野部的牧民的生活一下变的极其困难,反观苏毗象雄两部牧民的生活却变得非常优越,以致吐蕃内部各部落族民,甚至悉勃野本部的牧民都纷纷蠢蠢欲动,想要脱离吐蕃,逃到苏毗象雄两部去。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萧去病那个奸贼,强盗,这份出兵攻打,扶植苏毗象雄两部对抗,还有物资封锁的策略就是萧去病制定出来的。如果不是他,以前怎么没人想到?
想到这里。尚结赞咬牙切齿道:“此人力大无穷,勇冠三军,我吐蕃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全都是拜他所赐,你说他强不强?
既然他敢只带两万军马前来攻打南诏,自然是有恃无恐。我只希望南诏王能坚持到我们援军的到来才好。”
尚悉结闻言,颇有些不以为然,南诏的地形和地理环境实在太好了,简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算正面战场不敌,凭险关防守,怎么可能坚持不到援军到来呢?
不过看阿叔脸色这么不好,也就不再说什么了,等这瞧吧,说不定等我们抵达南诏的时候,那萧去病的大军再次全军覆没了也不一定。
另一边,两天之后。段铭艺回到了洱海南岸的龙尾城。
“什么,他就只问了你一些这样莫名其妙的问题。就放你回来了?”听完段铭艺的汇报,南诏王阁罗凤同样觉得不可思议。
这伙唐军确实凶悍,六千南诏军竟然被对方的八百轻骑兵在三个回合内就攻破了,虽然自己这边也没死多少人,大多都爬树,走山路逃掉了。但对方却几乎没死一人。
八百天策轻骑,一个个都骑射如飞,百发百中,而自己这边的木弓和弩箭射程却远不及对方,顶着巨大伤亡好不容易进入到射程之内却发现自己的弩箭根本破不了对方的甲。
这些轻骑兵。人披铁甲,马披皮甲,防护严密,除非刚好射中眼睛,否则就是听一声响或挂在皮甲上的结果,跟本造成不了伤害。
更气人的是,这套甲胄竟然一点不重,从马蹄印就能看出来,也不知道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对了大王,末将在回来的路上,听到一个消息。”段铭艺记起一件事来,兴奋地说道:“末将在出城的时候,听到两名大唐商贾谈论战事……”
“商贾?”
“是啊,大王,这次随两万唐军来的,还有大量的商贾,伙计和工匠,益宁城里也堆满了各类物资,其中以木材最多。”
阁罗凤一脸狐疑,他了解过萧去病之前的战绩,每一次都以少胜多,并且损失微乎其微。这次他竟然敢只带两万军马征讨自己八万常备军和五六万可补充的兵员,想必是有恃无恐。
阁罗凤很想知道萧去病到底凭借什么,但又觉得段铭艺看到的,听到的这一切,会不会是萧去病故意安排,来迷惑自己的?
“你接着说。”
“是,末将听到其中一名商贾说什么兰陵王给的工期太紧了,另一个说谁说不是,一个月造出一百艘战船这太难了,前面那个又说,好在收益也高,兰陵王答应攻破太和城后,除去金银外,战利品都归他们这些商贾……”
阁罗凤瞪大了眼睛,南诏腹地易守难攻,南北是险关雄城,西边是高耸入云的想苍山群峰,东边是烟波浩渺的洱海天险,可谓固若金汤。
但洱海东岸确实很难防守,假如真让对方在东岸造船成功,那外面所有险要地形就都没有了意义,对方可以坐船随意登陆,四处屠城灭村,杀人盈野。
而且这萧去病可是只凭借着二十二艘战船,就一举平定南海的,水战能力毋庸置疑。
“一个月,造一百艘战船?开什么玩笑,怎么可能嘛?”阁罗凤的长子风伽异嗤笑道。
“谁说不是,王子殿下,我觉得那个萧去病脑子简直有毛病。”段铭艺说道,然后众人也都笑了起来。
阁罗凤皱着眉头,挥手让众人安静,然后问道:“王将军,你怎么看?”
王乐宽是南诏的水师统领,上次李宓兵分三路进攻南诏的时候,就是王乐宽率领南诏水师袭击唐军在洱海东岸的造船厂,并将其捣毁,缴获全部船只。
王乐宽毫不在意道:“这萧去病不过是第二个李宓罢了,大王勿忧,末将的水师不会让他有机会把船造出来的!”
阁罗凤心里并不踏实,但乘对方立足未稳,派南诏水师袭击无疑是最好的应对。否则难道还真等对方的船队建造起来,然后在洱海上双水师决战?万一自己这边水师败了,那后果就不敢设想了……
所以,无论对方是不是有诈,都不能让唐军把战船造好来,而且。除了到时候出动水师攻击造船厂之外,在这之前,也不能让对好过,沿途层层拦截,消耗对方战斗力和士气也是必须的。
“王将军勇气可嘉,到时候就看王将军的了,不过这一路上我们也不能让他好过……”
思虑一番后,阁罗凤做出了绝对正确的决定。(未完待续。)
盛唐神话 第八章 以战逼和
南诏,地理位置大致相当于后世的云南,龙尾城则大致相当后世大理城的西南一角。@頂@点@小@说,x.说起来,这里虽然被唐人描述为瘴气遍地的凶险之地,但这两万天策军来到之后,却发现,这里的气候其实是相当宜人的。
别的不说,就说这盛夏时节,若是在洛阳,行军作战,怎么也该热得浑身出汗吧,可在这里,却十分的凉爽,即使身穿盔甲行军作战,也不会觉得暑热难耐。
缺点倒也不是没有,最大的缺点就是夏季雨水太多,湿气太重,不过好在风大,倒也不会觉得闷。
总之,两万天策军和随军前来的数千商贾的伙计工匠,觉得自己完全是被骗了,哪里有什么瘴气嘛?
度过了最初那几天的水土不服,现在每个都觉得神清气爽的,即使有稍微一些不适,吃一颗诸葛行军散也就没事了。
很多商贾甚至觉得,这里简直就是建休闲度假山庄的极好地方,可惜就是路有点远,而且不太好走,否则在这里建几座度假山庄,肯定有很多人来。
天气奇好,一场雷雨过后,太阳出来了,每名大唐商贾的心情都悠哉悠哉的,一边指挥着伙计工匠搭造临时住房和造船厂,一边欣赏着洱海的风光。
心旷神怡,简直就跟度假一样啊,很多商贾情不自禁产生这样的感觉。
同样的风景,不同的心情,这些大唐商贾心旷神怡,优哉游哉的时候。身处龙尾城的阁罗凤和手下的一帮大将谋士的心情。却糟糕透顶。
这几天以来。两万天策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现在已经推进到洱海东岸了,并成功安营扎寨,开始建造船厂了。
阁罗凤有些懂那个萧去病放段铭艺回来的用意了,分明是想借他的口的告诉自己:老子就明着把作战计划告诉你们,你们也阻止不了我,拿老子没有办法!
确实是毫无办法。至少目前是如此,对方甚至还要分出五千五千兵马保护后面没有战斗力的几千商贾和工匠伙计,一边行军一边作战,竟然丝毫不受南诏兵的影响。
骚扰没有用,天上时常有几只老鹰盘旋,不等靠近对方就会主动出击,一顿箭雨袭来;夜袭更没用,同样会被他们提前知晓;路上制造障碍也没用,对方是逢山开道,遇水搭桥;甚至出动战象也没用。对方的弓弩太强了,一轮火箭下来。战象还未接敌就自己先疯了;本以为暴雨对方的弓弩会没用,因为之前的唐军就这样,结果八千罗苴子兴冲冲冲进去,一多半都被射成刺猬。
没有被瘴气所伤,也没有水土不服,这支唐军的战斗力竟然丝毫不受气候的影响,即使污染水源也对他们没有用,行军作战这么多天,竟然没几个得病的,精神比当地土人还要好,就这么大摇大摆把带着几千商贾工匠和伙计把军队开到洱海东岸来了。
造船厂距离龙尾城仅三十里远,两万军队,就在自己眼皮底下安营扎寨,伐木造船。简直就是堵门,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打脸。
可是自己这边竟然毫无办法,原因就是这支军队战力太强了!
首先,他们的每名士兵都非常狂热却又十分沉稳,作战的愿望非常强烈,一看到有敌人来袭,简直是狂喜一般,被派出来迎敌的队伍眨眼之间就结成了军阵,两轮箭雨过后,提着长枪,嗷嗷叫的就追上来,有如疯魔,却依然保持阵型不乱!
其次对方的武器装备太好了,每名士兵都有两把强弩,单发两百步就能杀敌,一百二十步可破盾;一矢三发的一百五十步能杀敌,八十步内可破盾。除了强弓劲弩,他们的盔甲防护也十分严密,寻常的刀剑根本拿他们没办法;
反观自己这边,用自己的木弓则射程远不如对方,用缴获的唐军的弓弩又因为湿气太重胶脱弦软,弓力大大受限,发不了几箭,盔甲也不行,太重,都不喜欢穿。
再次,对方行军的时候也不用做饭,身上背着干粮和水,边走就边吃上了,体力还特别好,如果不是要照顾随同的商人工匠,一天走一百里路跟玩一样。
阁罗凤忍不住感慨,这才是真正的精兵啊,自己的罗苴子跟对方比起来就是个渣啊,难怪那萧去病敢只带着两万军队就大摇大摆来堵门,难怪他之前创造那么多辉煌战绩,难道这次要轮到自己……
正感叹着,他的长子风伽异和水师将军王乐宽回来了,阁罗凤连忙迎上去:“情况怎么样?”
“父王,唐军有八牛弩,我们只能远远观看,这些唐军工匠效率非常高,造船厂差不多已经建造好了,现在他们正在用带来的材料,铺设两艘我们从未见过战舰的框架(龙骨),目前已经初具雏形了。”
阁罗凤接过儿子递来的一张简易示意图,画的正是唐军战舰的框架,最下面是一根长木料,从木料的两边长出许多横向的木料,给人的感觉像是人的肋骨或者鱼骨。示意图上还表明了大致尺寸,长度近十丈,宽近三丈的两艘这么大的船,才一天时间,就要铺设好了?
“大王,末将看过,这种新式战舰如果下水,我们的战船将都不是对手。以这些工匠这么快的速度,一个月之内建造十几艘这样的大战舰和一百艘普通的木船,一点问题都没有啊,那兰陵王之前可是平定过南海的。
这些工匠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工匠,末将看得清楚,他们做事非常熟练和快速,而且,有很多构件都是早就建造好了的,直接装上就行。”
王乐宽看上去非常忧虑,他彻底的服气了,再也没有以前的那种自信。
“父王,我们不能让他们把船建好啊!我们的水师根本不算对手,一个月后天策军就能打进太和城了啊!”
大军将段全葛道:“难怪那兰陵王带这么多工匠和物资来南诏,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
段全葛的兄弟段俭魏道:“听说那兰陵王握着四海商社,在大唐可是富可敌国……杨钊那个废物打我们南诏是用人命填,他兰陵王却是用钱砸啊!不说带来这么多工匠和物资,就说他每名士兵的武器,盔甲就是一笔无法想象的钱。”
段俭魏引起了大伙的共鸣,在场所有的军将眼睛都一下亮了,显然每人对这支唐军的装备都非常羡慕。
阁罗凤的眉头皱得紧紧的,他长叹一口气,道:“兰陵王步步紧逼,如之奈何,诸位爱卿有什么应对之策,都说说吧。”
阁罗凤此话一出,十几名文武大臣便开始小声议论起来,说什么都有,有说夜袭造船厂的,有说在沿岸修筑堡垒要塞防止唐军登陆的,还有说从四个方向将对方包围的……但真正行之有效的办法却几乎没有。
名叫杨子芬的心腹大臣心里咯噔一下,大王莫不是想求和?早在鲜于仲通率领八万大军攻打南诏的时候,大王就三次遣使谢罪请和,说明张虔陀被杀的经过原委,表示愿意归还所掳掠,重新归附唐朝,其中两次就是自己出使的。
在去年全歼李宓所率的八万唐军之后,这时唐朝已经三次在南诏全军覆没,死伤达二十万。
举国庆祝的时候,大王却准备立一块“德化碑”,详述历次战争的缘由和经过,表明自己叛唐是出于不得已和希望与唐和好的愿望,碑文都快写好了,正准备立呢,兰陵王又来了,为避免打击士气,这才暂时隐下。
此刻看大王的样子,分明又有了求和之心,杨子芬躬身行礼道:“大王可是又想求和?”
众人一齐看向阁罗凤,阁罗凤没有说话,闭了一下眼睛算是默认。
众人一下炸开了锅,南诏大军将段全葛大声道:“大王,和不得啊,短短几年内,二十万大唐将士战死南诏,大唐如何会与我们和解?”
“于今之计,只能死战到底了,还能怎么样?”
“我们只要拖到吐蕃援军前来就行了……”
杨子芬力排众议道:“大王,大唐强势,吐蕃却在内乱,现在已经一分为三,每年都要向我们索要大量的粮食和茶叶。高仙芝和哥舒翰都是当世名将,只怕用不了多久,吐蕃就会被唐朝消灭,重新归唐确实是南诏唯一的出路。
但我们却不能就这么去求和,我们杀了太多的唐兵,这个仇恨太大了。”
风伽异问道:“那依先生,该当如何?”
“只能以战逼和,如果能烧掉唐军的军舰和造船厂,或者生擒其兰陵王,或者等到吐蕃援军前来,或许能够逼迫兰陵王与我们议和……”(未完待续。)
盛唐神话 第九章 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哗啦啦”的流水声,一张渔网被萧去病慢慢从水里提了上来,这一网足有二十来斤重,哗啦一下倒进竹筏上的木盆里,上百条大大小小的鲜鱼就在木盆里不停扭动身子,跳来跳去。
撑船的萧玄撇着嘴道;“怎么都是些小鱼啊,一条超过两斤的都没有。”
萧去病再次撒网,笑着道:“你懂什么,我可听这里的土人说了,这种四五两重的鱼是洱海特产,最是好吃。大海,你快把这种小鱼都挑出来,晚上吃清蒸弓鱼。”
“好嘞。”已经十四岁的陈大海答应一声,便十分高兴地将那些跳来跳去的弓鱼给挑到木盆里。
他在蓝田的小学堂读了一年书,发现不是那块料,后来就和妹妹一起来到洛阳,跟着萧去病学武,这次也跟着来南诏见见世面。
“师父,我们就真的一直在这里造船?”陈大海问。
萧去病笑笑,朝着洱海西边看了看,淡淡道:“不必担心,只怕我们想要安心造船,他们也不会肯呢。”
萧玄扭过脖子,笑着道:“那些南诏兵也就只敢划着船在远处窥探,真是没用,倒叫我们没有事做,只能打打鱼。”
三人正说笑间,看见岸边一个人跑过来,远远就大声喊道:“启禀大帅,南诏王有使者求见。”
“哈哈,怎么说,南诏人坐不住了。”萧去病淡淡笑道,然后转身对岸上的亲卫大声道:“叫他等着,就说我在打鱼,到时候请他吃弓鱼。”
话是这么说,萧去病却没有让对方多等,又收了一网鱼,三人便打道回府,大约七八分钟后,名叫我杨子芬的阁罗凤心腹大臣便见到了萧去病。
打过招呼之后,萧去病吩咐给他上茶。然后分宾主落座,萧去病喝了一口茶,开口道:“让贵使久等了,我打鱼去了。运气不错,打到十多斤弓鱼,要不你留下来吃饭,尝尝我的手艺?老实说,我的手艺相当不赖。”
“那下官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从萧去病进来一开始。杨子芬就在打量这个最年轻的异姓王。
听人说他今年二十三岁,但看上去却像刚二十岁,样貌英俊斯文,目光清澈平静,一脸笑容,给人一种人畜无害的亲近感,像个书生多过像个将军。
这就是大唐无敌的统帅,竟然还会下厨?
寒暄过后,杨子芬直接说明了来意:“下官是代表云南王前来议和的。南诏本属大唐,我主云南王为唐不侵不叛之臣。南诏百姓,也为唐人……”
杨子芬侃侃而谈,详述事情的缘由和经过,表示南诏叛唐是出于不得已,是被逼无奈,希望能重新归附大唐,并献上已经写好的《南诏德化碑》的碑文。
萧去病大致看完,表情淡然,扫视了一眼帐中众人,把碑文递给李晟:“良器。给大伙念念这个南诏王找人写的德化碑碑文。”
李晟直接从南诏叛唐的缘由开始念起:“……吐蕃是汉积雠,遂与阴谋,拟共灭我。一也……诚节王之庶弟,以其不忠不孝。贬在长沙,而彼奏归,拟令间我……崇道蔑盟构逆,罪合诛夷,而却收录与宿,欲令雠我……
……筑城收质。缮甲练兵,密欲袭我……一信虔陀,共掩天听,恶奏我将叛……嗟我无事,上苍可鉴。九重天子,难承咫尺之颜,万里忠臣,岂受奸邪之害……”
南诏之事萧去病清楚,李晟、马燧等人也清楚,无非就是大唐扶植了南诏王,结果南诏王却不听话,然后从章仇兼琼做剑南节度使开始,就开始打压南诏。
之后张虔陀又做的太过,不但侮辱了阁逻凤的随行妇女,还索要贿赂,还“诬告”阁逻凤将叛,结果欺人太甚,被阁逻凤反杀;之后鲜于仲通大兵压境想一举灭亡南诏,阁逻凤几次求和鲜于仲通都不答应,骄傲轻敌,然后再次被阁逻凤反杀。
这件事情,只有政~治和利益,哪有什么对错。对大唐来说,好比养了一条狗,想要这条狗去咬吐蕃,结果这条狗非但不去咬吐蕃,反倒咬死了大唐养的一只兔子,大唐要打压这条狗,有什么错?
对南诏来讲,不管他们前面受了大唐多少好处,壮大之后,首先考虑的都是自己,追求的也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愿给大唐做炮灰,去咬吐蕃这只老虎,转而去欺负爨氏这只软柿子,其实也无可厚非。
唯一有错的大概就是张虔陀和鲜于仲通这两个自以为是的脑残,想要装十三,结果没装成,反被阁逻凤日了。
萧去病冷笑道:“好文采啊,万里忠臣,岂受奸邪之害,张虔陀是奸邪不假,他云南王阁逻凤就是万里忠臣了?合着你们南诏就没一点错?既然如此那你还来求什么和?
要知道,若不是有大唐相助和支持,南诏还是六诏之一!”
杨子芬脸涨得微红,争辩道:“这件事的是非曲直,尚值得商榷……”
“本王是奉旨剿灭南诏的,不是来和他商榷是非曲直的!”萧去病挥了挥手,打断杨子芬的话,让李晟继续念下去。
“……叩头流血曰:‘我自古及今,为汉不侵不叛之臣,今节度背好贪功,欲致无上无君之讨,敢昭告皇天后土。’史祝尽词,东北稽首。举国痛切,山川黯然。至诚感神,风雨震裘霈……
……诏日:‘生虽祸之始,死乃怨之终,岂顾前非,而亡大礼。’临遂收亡将等尸,祭而葬之,以存恩旧……”
萧去病一下站了起来,脸上突然像是蒙了一层寒霜,声音冷森森的,让人不寒而栗:“杀了我们的人,还敢筑京观耀武扬威,还敢说什么举国痛切,山川黯然,还说什么叩头流血。老子敢打赌,他阁逻凤孙子要真向北叩头流血,老子把头输给他!
还至诚感神,风雨震裘霈,我呸,这里本来雨水就多,碰巧下一场雨有什么稀奇的,非要说是被被你们的至诚所感动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