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神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长安梦入
而天策府的这些小动作,也终于引起了杨国忠手下人的注意。
时间是正午,长安城连续两个多月的**雨霏霏在不久前终于停歇,难得出了个大太阳,位于长安东市的一间清心茶社的大茶楼已经挤满了人。
后来到的人只能搬个胡床坐着或者干脆站着,茶水全免,点心小吃半价,大家一边吃着东西,一边听说书人讲莫秋风在饶阳城的故事。
“……当时情况那个危急啊,五千汉人百姓负土填壕,若不是不放箭射杀,要不了多久,土丘就能堆得和城墙齐平,幽州胡狗就可以直接冲上城墙,饶阳就破了啊,城内的上十万汉家百姓就都会被杀死!
可若是放箭射杀,杀的却是自家的无辜百姓,附近的乡亲,这叫城头这些守军如何下得了手!
便就在这个时候,天策军的校尉莫秋风站了出来,要带领六十名天策骑士,冲击两万人的幽州大阵。饶阳太守卢全诚双目含血道‘你们这是送死’,可是莫秋风却说‘我们是天策府的兵,天策府的使命就是保卫大唐,天策府的将士,为了守卫大唐,为了保护大唐的百姓,可以去死’……”
“好!天策军好样的!真英雄!”听书的人们大声鼓掌叫好,堂中一片热烈的掌声。便在这时,就从外面传来一阵吵嚷之声,却是一队金吾卫的士兵拿这长枪挤了进来,见人就打,很快就清除一片较大的空间,一名将军模样的走了进来。
“是裴十五郎……”
“杨国忠的小舅子……”
“故意来找茬……”被赶到大堂两侧的听众有人认出了这名金吾卫将军,小声的议论到。
裴十五郎裴昱进到大堂之后,环视了一圈店内,昂着头,颐指气使道:“妖言惑众,胡说八道,你们清心茶社胆敢颠倒黑白,污蔑当今宰相,从今天起,所有清心茶社不许再说书,否则就把你们偷偷抓起来。”
几名四海商社的员工和两名天策暗卫成员跑了过来,互相对望几眼,旋即那说书人一拍惊堂木,看着裴昱,开了口:“还请裴将军指出来,在下说书的内容,到底哪点是胡说八道,哪点是颠倒黑白?”
一些听书的也壮着胆子问道:“是啊,这位说书先生哪点说的不对,指出来啊!”
“颠倒黑白的是你们吧。杨家真是跋扈惯了。当长安是你家开的么……”
裴昱杨着个脑袋。眼中寒光四射,尖声叫道:“井陉关、雁门关会丢,明明是你们天策府想居心叵测,想消耗河东军的实力,故意放假消息让河东军出兵井陉关,之后又发动士兵作乱,驱赶河东节度使杜乾运!”
“滑天下之大稽!”那说书人冷冷笑道:“那杜乾运是个什么样的货色你当我们大家不知道么?你这种颠倒黑白的话也说得出来,你以为大家会信?”
一名河北道的难民用手指着裴昱大声骂道:“放你娘的狗屁!这天下就是被杨国忠败坏的。你姐夫杨国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以为我们不知道吗?当初南诏之战就是他颠倒黑白,葬送掉二十万大军啊!”
店中众人也跟着一起叫嚷:“就是,就是,他惯会颠倒黑白!”
“金刀乱唐,金刀乱唐,说的不就是杨钊么……”
“你们杨家人惹了这么大的祸事,到现在还想仗势欺人,为非作歹么……”
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裴昱的脸色一下挂不住,气急败坏道:“说天策府妖言惑众。你们就妖言惑众,这么多人就被你们骗了!”
顿了一下。他声音再次提高了三四度,又尖又细的大声喊道:“把这里砸了!叫你们妖言惑众,颠倒黑白。”
几十名金吾卫的士兵开始打砸起来,桌子茶杯茶壶碟子倒了一地,噼里啪啦的,瓷器碎片乱飞,滚烫的黄绿色茶汤四溅,店里的听众纷纷四处躲避,口中大声议论往店外跑,而包括说书人在内的十几名天策府成员只是在一旁冷笑。
一天之内,类似的场景同时在长安城内所有的清新茶社所属的茶馆茶楼上演,所有的长安人都开始议论纷纷。
即使是再迟钝的人,也一下反应过来,这是杨国忠和天策府两大权力集团,公开翻脸决裂啊,就是不知最后谁赢谁输,不过至少在现在,至少九成以上的人,是希望天策府能赢。
杨家仗势欺人,胡作非为,杨国忠那那副小人得志的轻狂模样,我们早就看他不惯了……
平康坊,潇湘馆。
八名国子监的太学生在此置酒高会,在接过旁边女妓的斟酒,满饮一杯过后,有人深深叹了一口气,做悲天悯人状。
于是旁边一人道:“刘兄就是悲天悯人,可是为河北、河东道的百姓伤心难过?”
被称作刘兄的太学生名叫刘秩,乃是这八名太学生的头头,最善于清谈辩论,一手骈文也写得精致漂亮,每每酒后就长篇大论,上至宰相,下至地方,激扬文字,整个大唐就都被他批评指摘了遍。
而他说发表的言论,也大多是书生意气,盲目复古,以为一切都按照春秋时期周礼来,自然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若是萧去病在此,定会如闻狗屁,或者一巴掌打得他闭嘴或者落荒而逃,可偏偏他身边一群人,却对他无比追捧,一群人每日饮酒高会,抒发心中怀才不遇的愤懑。
刘秩闻言,点了点头:“国危如累卵,社稷倾颓,生灵涂炭,我等空有一腔报国之热忱,却无报国之门路,每日只能饮酒高会。
想到每日都有那么多的百姓正在被幽州叛军屠杀,我的心如刀割啊。”
另一名叫做李揖的太学生道:“可惜朝廷不能用刘兄这样大才,否则这叛乱又何足平!”
又一名叫宋若思的太学生叹气道:“说的正是,陛下不思朝政,朝廷奸臣当道,那杨国忠本是赌场小混混出身,既无才学,又五品行,怎可窃据相位!
还有各镇节度使,也是无用,打了这么久,竟然还不能平定叛乱,一群庸庸碌碌之人,窃据高位,尸位素餐,实非国家之福。”
名叫邓景山的书生道:“应该说天策府兰陵王,建宁王师徒还是不错。兰陵王两万大军征讨南诏,一战而平,之后又大破吐蕃八万援军,可惜竟然被奸人害死。建宁王多次打败幽州军,也是继承了兰陵王的本事,此次平乱,就看建宁王和天策府的了。”
刘秩冷笑道:“那建宁王真有本事,又怎会到现在仍然不能平底叛乱,又怎会让幽州叛军攻占井陉关,雁门关?
更加可恶的是,现在国难当前,那杨国忠和建宁王还要争权夺利,互相拆台,这战事真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了。”
“哦,刘兄这是何意,难道你也相信杨国忠那边所说?”
“空**来风,未必无因。这两日清心茶社,不断宣传天策府之事迹,又岂会没有居心?那杨国忠固然不好,天策府和建宁王也不见得就好到哪里去。”
刘秩恨恨地说道,心里觉得委屈极了。
他一直以来觉得自己太有本事了,而且在太学生中又这么有名,皇帝不思朝政,杨国忠又是奸邪小人,于是就一心想到天策府入幕,施展胸中的抱负。
可是等来等去,各种暗示和推销,天策府兰陵王也不来三国茅庐结交自己,刘秩只好放下身段,写了一篇《止戈记》论述怎么结束天下的战乱,怎么开万世太平的方法,自以为自己的办法实在是太好了。
可是这篇文章一递过去,就被天策府赶了出来,说什么天策府的庙太小,供不下你这尊大佛,据说当时看不上自己的,便是这建宁王。
“依我看,建宁王这么做,便是想学王莽,等陛下一回来,我便要向陛下告发建宁王的不臣之心!”
他此话一出,座中其他七人一下就呆住了,惊愣了半天说不出话来。片刻之后,刘秩正准备洋洋洒洒揭露建宁王的真面目之时,就听青楼外面的街道上一阵大乱。
众人连忙把头探出窗子,询问了半天,这才弄清楚,原来是皇帝陛下从前线回来了,刘秩兴奋地大声道:“我要上疏陛下,你们谁愿与我一起?”(未完待续。)
盛唐神话 第七十六章 挽天倾(十三)
天宝十三年,九月十二,大唐皇帝李隆基从河北前线返回长安,局势却一下变换得让大多数老百姓看不懂了。
天策府和杨国忠的决裂争斗,之前还差不多是个势均力敌的态势,杨国忠这边掌握着行政大权,还有军权,杨国忠的心腹李福德为右羽林大将军,小舅子裴昱为金吾卫将军,驻守长安的天武军也由杨国忠的长子杨暄统帅。
而天策府虽然在长安要什么没什么,却得到了几乎所有老百姓的支持,不管杨国忠这边再怎么污蔑,颠倒黑白,他们还是信天策府,不信杨国忠。
一时之间,还有一种议论在百姓当中口口相传,越传越广,那就是杨国忠是个大奸臣,蒙骗圣上,败坏朝纲,这场叛乱全是由杨国忠引起的。
还有那个杜乾运,更是愚蠢废物到了家,就是因为名字取得好,叫“赌~钱~运”深受杨国忠的喜爱,又送了杨国忠二十万金币,才谋得了河东节度使的职位。
本来若是听天策府的,只怕现在叛乱早就平定了,现在弄成这样,也就是怪杨国忠这个大奸臣收了杜乾运的钱。
议论得越多,长安的老百姓骂杨国忠就骂得越凶,若是这些骂得有用,估计杨国忠起码要是几亿次了。
可是等李隆基一回朝,却一下站到了杨国忠这边,不但下发明旨宣布,河东战局如此败坏,责任全在天策府!
清心茶社颠倒黑白,污蔑中伤朝廷,意图不轨,着令即刻查封,锁拿一干成员;另河东节度使杜乾运忠心体国,尽心王事,兼任右天武大将军,统领五万天武军,驻军霸上。
所有的长安百姓。一下懵了,怎么可能,一心平乱,为了拯救百姓不惜送上性命。在河北道,河东道救下一百多万百姓的天策府反倒成了乱臣贼子;杨国忠这个赌场小混混,臭名满天下的大奸臣倒成了忠心为国?
这怎么可能?滑天下之大稽嘛!
一些逃难到长安的河北道,河东道的难民纷纷大声疾呼,到处给天策府喊冤。大骂杨国忠是欺骗皇帝的奸臣,然后他们就被一顿打,叫嚷得凶的就被抓到了长安、万年两县的监牢里去。
而另一边,但凡和兰陵王、建宁王亲厚的官员,也全都被革职软禁,还在长安的王元宝王家,倒没有直接冲到家里去拿人,但也派了重兵牢牢监视。
总之,就是一时间人心慌慌,到处都是乱糟糟的。
十六王宫。南阳王李系,着急忙慌地来到广平王府,找到他的大哥广平王李俶,张口便问道:“大兄,皇阿爷这是怎么了,他难道真的糊涂了吗?就看不出杨国忠这是欺君罔上吗?”
李俶叹了一口气,把自己这个二弟拉到内室,摇头道:“不是皇阿爷糊涂了,是你糊涂了。二弟,你难道就没看出来吗?”
“看出什么?”
“这是皇阿爷和三弟在斗法呢。我们那个三弟当真是了不得了,竟然把皇阿爷一下逼到这种地步了……”李俶怆然地说道,脸上表情复杂,说不出是感慨。还是忧心,还是羡慕嫉妒恨,或者都有吧。
“啊……”李系张大了嘴巴,一直以来李隆基太强势了,囚禁父亲兄弟,囚禁儿子孙子。一天之内毫无理由杀掉三个亲儿子。阿爹太子李亨也被逼得两次离婚,每天惶惶不可终日,才四十多岁就一头白发,苍老无比,这么强势的一个皇帝,竟然会被自己的三弟逼迫?
“大兄此言何意?小弟愚钝,还请大兄细言之。”
李俶看了他一眼,轻叹一口气道:“你想啊,这些年来,天策府的所作所为,战必胜,攻必克,四海商社富可敌国,所有世家权贵都和四海商社有生意上的往来,都要求着四海商社,三弟几乎已经得到了所有世家的支持。
这几年来,天策府又广施善政,杨国忠各种胡作非为,比如京畿道大灾,杨国忠非但不赈济,反而加倍收税,最后这些都是多亏了天策府才活下来;
杨国忠在南诏葬送掉二十万大军,又要在京畿道强行征兵继续去南诏送死,最后也是天策府战了出来,一举灭亡南诏,那些之前去南诏必死的京畿道百姓岂不家家户户对天策府感恩戴德?
到现在,安禄山二十七万幽州军起兵造反,天下各镇兵马都被回纥牵制,天策府竟然能凭借一己之力,独自抗衡幽州军二十七万叛军,数次击败叛军。若不是杜乾运贪功无能,又岂会让幽州叛军攻破河东,只怕不出一个月,天策府就真能平定叛乱。”
李系还有些没反应过来,下意识道:“既如此,那不是很好吗?”
李俶看着这个二弟,脸色极为难看,过了半响才低声道:“二弟,你怎么还不明白。天策府如此强势,这么强的兵力,这么高的威望,安禄山造反,最大的责任就在皇阿爷,最后却被天策府,被三弟平定了。
如此一来,皇阿爷的威望岂不是一落千丈,三弟的威望却一下升到天上,他又有各世家权贵的支持,又得天下百姓爱戴。皇阿爷对他岂能不深深忌惮提防。
皇阿爷从长安消失这么久,不就是去河北道前线夺三弟的权了么?只是没想到啊,皇阿爷竟然败在了三弟手上。”
李系嘴巴一下张得大大的,呆愣了好半天,才悠悠醒转过来,颤声道:“那你说他们两个谁会赢,还有,皇阿爷为什么明知杨国忠名声如此不好,杜乾运如此无能,还要继续重用杨家的人,重用杜乾运呢?”
……
“陛下现在要对天策府和建宁王动手,阿兄你说他们哪边会赢?我们京兆韦氏该如何做?”
长安城,紧邻亲仁坊的安邑坊,京兆韦氏,韦贲府,韦辉找到了自己的哥哥,问出了相似的问题。
韦贲摸着胡须道:“谁赢谁输不太好讲,但有一点是明白的,若是陛下取胜,战乱必定不能这么快平定。而我们这些世家的利益,也必将严重受损”
韦辉连连点头道:“陛下十多年不问朝政,唯一倚重者杨国忠也,天策府若倒台。四海商社必定交给杨国忠。
可是四海商社这套先进的管理,这么多先进的技术,又岂是杨国忠那个赌场小混混能玩的来的。
这两年,我们京兆韦氏跟着办工坊,做生意。开拓草原和海外,财富增长了上十倍都不止,各种新奇的、好玩的、享受的玩意层出不穷……”
他顿了顿,两眼放光道:“而且,这种看着自家产业一点一点做大,管理成百上千人的这种成就感,真的很好啊!”
两年多以来,四海商社算是自己创业的同时,也带着这些权贵世家,特别是五姓七望、关中四姓、江南华族一起做事业。
很多先进技术比如造纸、酿酒、制新茶、水泥、硝石制冰、活字印刷。甚至是四轮马车的生产技术,四海商社在领先半年、一年、或两年之后,就免费传授给这些权贵世家。
各世家只要交点餐饮住宿费,就可以派遣子弟到四海商社商社办的进修班学习;也可以免费派技工到四海商社开设的工坊当学徒,手把手传授。
另一方面,传授技术,给予好处的同时,天策府这边又留有后手,比如造纸,几乎都有的工艺技术都教给了世家。但碱水的配置,各世家没有一个完整的化学体系,没有专业人才,却只能依赖四海商社。
这样一来。各世家在从四海商社获得利益和好处的同时,其实也被四海商社牢牢控制住了。好比现在,若是天策府要倒台,这些世家就会想,天策府倒台不要紧,但会害得我们造纸工坊、四轮马车工坊开不下去。我们伐开心啊。
说起来,四海商社这两年多以来在海外掠夺,在国内发展科技,兴办工坊,虽然有数以百万计的普通工人和周边百姓因此受益,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但实际上,最大的好处还是让这些权贵世家得了去。
萧去病这么做的理由,一方面是借着他们的力量,一起将事业做得更大,更先进的技术得以推广和普及,建设更多的工坊,蛋糕越来越大,受益的穷人百姓也会越来越多,大唐的生产力也一下提高了起码十倍以上。
另一方面,也是将些权贵世家绑上天策府的战车,一早就预备好了,如果出现今天这种局面,这些世家权贵,不会成为天策府的阻力,他们会欣然看到,甚至主动帮助天策府夺权成功。
至于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所有的资源,产业都被这些权贵世家所垄断,就不是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了,等李倓当上皇帝,有的时间解决。
而且即使这些工坊的工人被剥~削了大部分劳动价值,但在事实上,他们的生活水平也确实得到了提高,唯一受到残酷压迫的,是南海那些土人和被卖来的战俘和奴隶。
对此,萧去病心中虽然有愧,但也深知一个民族的崛起,本就是其他几个民族的灾难。
所以,说白了,就是在李隆基不思朝政,醉生梦死,杨国忠被金钱所迷惑,小人得志,在朝堂上耀武扬威的时候。
天策府集团,已经带着其他权贵世家和许许多多普通百姓飞速向前,萧去病苦心经营两年多的时间,一直在造势,现在大势已成;而李隆基和杨国忠集团却还在原地踏步,他们早已经跟不上潮流和大势,被抛弃是迟早的事。
听到弟弟这么说,韦贲这才轻轻笑道:“阿弟不用担心,在为兄看来,此次天策府的胜面还是挺大的。
就如我们所看到的,天策府获胜,我们这些世家,都会乐见其成。陛下的优势只在于正统和大义,但陛下长期不理朝政,其实身边已经无人可用。
而且河东之所以会丢,全天下谁人心里不清楚,就是因为陛下错用了杜乾运,但陛下却不肯认错,只能梗到底,继续任用杨国忠,杨家子弟,还有杜乾运、李福德之流。
但阿弟你想啊,杨国忠和杜乾运这些人。又岂是天策府,建宁王,长源先生,李岘李延鉴这些一代人杰的对手。哼。在为兄看来,我陛下败就败在杨国忠手上,这样的人简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等着看吧!”
……
便在长安局势风起云涌的时候,在京畿道的正北方向和西北方向。几名大唐的一镇节度使正带着数千人的先头部队,风驰电掣般往长安赶。
在几天之前,他们受到了李隆基的八百里加急,河东被攻破,长安危急,要他们火速带兵前往长安勤王。
于是他们纷纷改变之前对峙的态势,对回纥军发动猛烈进攻,虽然损失有点大,但却全都取得了巨大战果,之后回纥宣布投降。各镇节度使便安排少量军队在边境防守,然后亲自带着精锐骑兵赶往长安勤王。
当天晚上,中部郡坊州城下,朔方军节度使刚刚指挥着扎好营帐,还没来得及吃饭,李隆基派来的宦官密使就到了,于是郭子仪只好将密使迎到大帐密谈,一个刻时后密使得了回信,连夜派人带着密信赶往长安,自己就在郭子仪军中住下了。
中军大帐内。郭子仪面对亲兵端上来的食物,却吃不下饭。一旁的心腹大将浑释之问道:“大帅,可是有何为难之处?”
郭子仪挥退了左右,长叹道:“陛下让某带兵对天策府动手。天策府世代赤胆忠心,此次幽州军和回纥造反,也多亏有天策军一早准备。
而且天策军为了抵御幽州军南下,为了解救百姓,一个个都不惜以死相拼,浴血奋战。对这样的一支军队,试问我们又怎么下得去手?
反观陛下这边,十多年来不思朝政,宠信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这样的奸臣逆贼,以致有此叛乱,此次河东会被攻破,也全都是因为杨国忠这个大奸臣举荐了杜乾运的结果。
那杨国忠,杜乾运之流,奸佞谄媚,败坏朝纲不说,南诏之战,杨国忠就葬送了二十万大唐精锐;在河东杜乾运又送掉五万河东军,致使局势败坏成这样,如今叛乱未平,若是继续让杨国忠,杜乾运当权掌军,还不知道又要送掉多少军队……”
浑释之喟叹道:“陛下要对天策军动手,就不能等平定幽州军叛乱之后再说吗?”
郭子仪摇摇头道:“某现在也是左右为难呐,不久前,兰陵王也派人找到了某,一早就预言了今日之事,要某不要同室操戈。”
浑释之瞪大眼睛道:“大帅是说,兰陵王没有死?”
“据说是有法宝护体,在九天之后,又复活了。”郭子仪苦笑道:“不管兰陵王是假死也好,真的复活也好,兰陵王天纵之才,天策军战力无双,又有新式武器霹雳弹,霹雳箭,三十万大军。
说实话,真要对天策军动手,我们朔方军,河西军加一起也不一定是天策军的对手啊,再说了安西军八成以上会跟天策军站在一起,若我们真的对天策军动手,战事一开,整个天下就糜烂了,某心何忍。”
浑释之便是被萧去病看中的那个骨骼惊奇的浑瑊的父亲,乃是铁勒部胡人,自从曾祖的时候内附唐朝之后,就世代为唐朝镇守边境。
他们这一家,不管是几代先祖,还是浑释之、浑瑊父子,虽是胡人,但若论对唐朝的赤胆忠心,却不输于任何一个汉人,甚至不输李唐皇室成员,几乎属于那种随时可以为唐朝去死的那种。
正因为知道这点,郭子仪才对他们父子信任有加,这时候浑释之听到郭子仪如此讲,心中也是悲戚难过:“那既然如此,大帅是如何答复兰陵王的,又是如何答复陛下的?”
郭子仪眉头皱的紧紧的:“对兰陵王,某只能劝他谨守为臣之道,忠心报国;对陛下某也只能上奏讲明形势,言明利害得失,希望两边都能听得进去吧!”
“他们能听得进去吗?”
郭子仪黯然道:“兰陵王倒是向某保证,只要陛下不对天策军下手,他发誓天策军一定谨守臣节,可若是陛下执意要对天策军动手,天策军也不会坐以待毙。
兰陵王世之英雄,某相信他定不会言而无信,现在的关键还是在于陛下,陛下这些年……更要命的是,陛下身边还有个杨国忠,某只怕,陛下必不肯听某的忠言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