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神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长安梦入
我让大哥当面向陛下递上密折,就是想让陛下在高兴之余,同意我们出兵剪除六州胡和阿史那承庆。”
李倓的眼睛再次瞪圆了,看着萧去病几乎说不出话来,他一直以为师父这段时间只是在忙着四海商社的事情,没想到竟然一直在偷偷算计安禄山,难怪前天的时候要与李林甫那个奸臣约定互不侵犯。
高仙芝皱着眉头道:“辅臣,难道你现在掌控到的证据到还不能扳倒安禄山吗?你不是说一直都在查探长安的蛇牙组织和武库军械案吗?证据还不够?”
萧去病苦笑一声:“蛇牙的事情我只把长安城的蛇牙据点还有他们在范阳和六胡州的两个大本营打听清楚了,还有军械的流通也是由这些长安城中的蛇牙经手的,最后的矛头都直指六州胡和范阳的阿史那承庆。
当然抓了这些蛇牙匪徒,严加审问肯定能问出安禄山来的,但陛下会不会信我就不敢保证了。”
萧去病可以明显看出来,李隆基对安禄山比对自己亲近。虽然他也跟自己亲,那就好像跟好朋友那样,还是有距离,但跟安禄山却完全不同,又像死党,又像父子,那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没有一点距离感。
固然是安禄山惯会表忠心,很会说话很会讨李隆基喜欢,但萧去病隐隐感觉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李隆基觉得安禄山傻傻的,本事也不怎么样,缺点也很多,他可以掌控得住,刚好处于既能做事,又让他放心的范畴。
在之前那个时空,杨国忠已经拿出了确凿的证据(私做了大量官服,蓄养了几万私兵),李隆基也有一些疑虑,但安禄山来到他面前一哭,李隆基就立刻将所有疑虑忽视了,反而觉得对不起安禄山,加倍补偿他。甚至到后面安禄山顶撞忤逆他,甚至安禄山已经起兵造反,李隆基都还不相信。
而自己太高了,仙家弟子呢,无论做什么都做得这么好,还这么有威望,他感觉自己掌控不住,他不放心啊。可是这又能怪自己么,他也想低调一些,想藏拙,可问题是安史之乱马上就要来了啊。
李隆基如此心态,又如此糊涂,就目前自己掌握的这些证据和抓捕蛇牙匪徒可能掌握的证据,萧去病真没有一点信心能扳倒安禄山,而且萧去病也有自己的谋划。
高仙芝有些不信道:“证据确凿陛下如何会不信?证据确凿那安禄山如何能狡辩?”
萧去病笑道:“大哥你可以仔细回想去年你入朝的时候,陛下对你和对安禄山的亲近感如何?别说我们没有直接证据,就算有他安禄山哭泣一番,狡辩一番,陛下也会原谅他。”
李倓也点点头,附和道:“是啊,是啊,我觉得陛下阿爷对安禄山比亲儿子还要亲呢。”
高仙芝仔细想了一下,还真是这样,他微叹了一口气,不再说话。
萧去病缓缓道:“大哥,我是这样想的,既然直接动安禄山没有把握,我们就一点点剪出安禄山的羽翼。陛下虽然极其宠信亲近安禄山,却不宠信亲近安禄山的下属。我们用软刀子割肉,就只将矛头对准六州胡和阿史那承庆。
证据确凿下,加上大哥又是大胜归来,带来这么多金银珠宝进献陛下,陛下是一定会为大哥做主(高仙芝曾被蛇牙刺杀),给大哥这个面子的。然后我再不等安禄山反应过来,带兵前往六胡州,将蛇牙在那里的据点连根拔除,他安禄山也只能吃哑巴亏,干看着。
之后大哥有苏毗王这条线,定可继续坐镇安西,加上这次河中之战的收获和陛下的赏赐,又扩军两万,又有钱有有人。大哥就在安西军练好兵马,秣马厉兵,我就在长安练兵,如果能节度一方自然更好。我们甚至可以把功劳分一些给哥舒翰,引为助力,一起打击安禄山,切断他的财路,从长计议。
那安禄山蓄养了这么多私兵,到时候他拿不出钱给他们,这些胡族兽兵就得鼓噪生事,他安禄山只能坐视河北大乱,部属离散。
到时候我们再痛打落水狗,有他亲信部属作证,加上安禄山已经镇不住河北,他岂能不倒台?说实话,我现在经营四海商社,有一小半也是为了对付此贼。
如果安禄山不想被我们慢慢逼死,那么他就只有造反一条路,而我们也早做好准备,到时候我们就是扶危定难,力挽狂澜的大功臣,大英雄,建功立业,封妻荫子,青史留名不在话下!”
萧去病一口气说完自己的打算,定定地看着两人,李倓一脸兴奋,脸色红红的,眼睛放着光,为自己能参与到这样的大计划中兴奋不已。
高仙芝静静看着自己这位义弟,这样的谋划,这样的本事,只怕用不了多久他的实力和地位就要超过自己了。幸好他要谋划的不是自己,幸好他是自己的义弟。
想到他在呼罗珊木鹿一方面虚张声势,一方面偷挖地道埋设火药,结果一日就攻破木鹿;到长安还没两个月就弄垮了王鉷,让李林甫对他无可奈何,高仙芝心理暗道,那就听你的吧,某还能说什么。反正在打下萨末建以后,自己就已经习惯在这些大计划上听从萧去病的意见,这回也是一样。
况且这还真是一个好谋划,现在就算直接铲除了安禄山,自己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而照辅臣这样做,却可以将利益最大化。
高仙芝沉吟了不到三秒钟,道:“那就照这个计划行事吧!某现在就写密折,辅臣你说把哥舒将军也拉过来一起对付安禄山?”
萧去病道:“这些还要大哥拿主意,是好是坏我也想的不是很明白,不过哥舒老将军与安禄山不和是谁都知道的。”
高仙芝道;“哥舒将军这次派出八千天威军助某攻下碎叶城,某欠他的人情,加上对付吐蕃也需要陇右军的配合,某这就去找他,将吐蕃赞普之死的谋划之功分给他一些。”
顿了下,高仙芝又道:“对了,这次你准备带多少兵攻打六胡州?”
萧去病:“一千飞龙禁军,加上大哥送给我的三百骨干,大哥再给我补七百骑兵,加一起两千骑兵,八百里突袭,快去快回。主要还是练兵,让这一千飞龙禁军见见血。”
高仙芝笑道道:“六州胡那群乌合之众,有两千精锐骑兵倒是绰绰有余,大哥提前祝你马到成功!”
“多谢大哥!”萧去病哈哈笑起来,看到李倓满脸期待地看着自己,一副你不带我去我就不高兴的样子,萧去病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不用这么看着我,带你去就是了,而且让你独领一军,可好?”
倒真想看看这个在之前那个时空,这个从未带兵打过仗的,但却在遭逢剧变人心惶惶之际,带着几百临时组建的骑兵一日数十战,杀败数千匪军(一半是六州胡),杀得血透征袍的少年王爷,到时候会焕发出怎样的风采呢。
盛唐神话 第七十七章 献捷
大唐天宝十年腊月十四,是安西军入城献捷的日子,整个长安在这一天,从天刚亮的时候开始,就已经沸腾了!
长安的百官百姓并非是没见过世面的那一类人,往常边军献捷也不是没有见过,比如去年高仙芝就押着突骑施、吐蕃、朅师国、石国的俘虏到长安献捷过;
再比如之前隔一两年安禄山就会押着几百上千契丹、奚族的俘虏来向皇帝献捷。
但这一次的安西军献捷却完全不同,功勋是被天子赞为开元以来第一奇功;八千安西献捷将士,一千葱岭以西三十六国使者,三千大食俘虏的规模,也是前所未有的大。
但最让长安臣民激动和兴奋的还是安西军带来的,一万多匹骆驼驮载的金银珠宝等战利品!
虽然这个消息早在一个月前就在长安传播得无人不知,但听人说和亲眼看到却是完全的两回事。
安西大军在十三日中午时分就已经抵达长安,长安官员百姓,在当天下午多有扶老携幼,到开远门外安西军屯驻处看热闹。
当他们亲眼看到那一万多匹骆驼聚集在一起,还有那堆积如山的装金银珠宝的羊皮袋子,立刻就震惊激动得几近发狂。再经由这些人的传播,整个人长安就立刻陷入狂热的躁动当中。
皇帝陛下已经下旨,要亲临丹凤楼观看安西军入城献捷,还要大力封赏河中之战的有功人员。
已经有消息放出来了,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封郡王,金吾卫、右龙武、右羽林大将军萧去病封国公,其他郡公、县侯,县子等更是准备封一大批。
就连所有的长安官员和百姓也跟着一起沾光,每名官员,根据品级不同,都有金银器皿、羊毛地毯、香料等战利品赏赐;但凡编户齐民,有长安户籍的,每家每户都两匹绢帛发放。
长安城中六十以上老者恩赏酒肉,从十四日起,连续三天,取消宵禁,准许提灯游街,金吾不禁,全城狂欢。
这还不算,皇帝陛下还颁下敕书,大唐从天宝十一年元旦开始,发行大唐金银币。也就是说,大家以后有银币,金币用了,出门买东西再也不用跟着几名仆役背绢帛,背铜钱了。
“献捷开始!安西军有功人员入城巡游,御街夸功!”
辰时四刻,随着两名礼部绿袍官员一声大呼,高仙芝和萧去病并辔而出,领着两千在河中之战有功的将士,顶盔掼甲,身披锦袍昂然走进长安城。
“献捷了,献捷了!”
随着安西军开始入城,开远门附近街道两边顿时就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无数的百姓跟着跟着应和狂呼,这声浪顿时就绵延出好几里去。
行进当中,荷包香囊如雨点般的落在这两千安西将士的身上,街道两边围观的少妇小娘子无不激动得大喊大叫。举目望去,到处是兴高采烈的人群。
大唐向来重视边功,再没有什么比开疆拓土,大胜而归更能鼓舞人心的了。对于这些百战归来的边军将士,无论男女老少都发自内心地表达着他们敬意。
两千安西将士这个时候已经激动兴奋快要飞了起来,几个月的征战还有几个月的艰难跋涉在这一刻就都不算什么了。
每个人都荣耀得热血沸腾,恨不能与四周的百姓一齐狂呼,不过在高仙芝和萧去病的带领还都极力保持着昂首挺胸,目不斜视的姿态。这严整的军容,就越发地引得四周百姓狂呼不已。
但两千人中,最为吸引人们眼球的还是骑着两匹枣红色汗血宝马,走在队伍最前面的高仙芝和萧去病了。
马背上两人都坐得如表情一样挺直,一脸的意气风发。两人都是帅哥,万中无一的美男子,高仙芝比萧去病多了几分柔美俊秀,萧去病比高仙芝多了几分阳刚硬朗,男儿英气。
两人所到之处,顿时就是一片尖叫连连,惹得无数女娘状若疯狂,无数男儿羡慕嫉妒不已。
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三年之后,当安禄山的河北军大举压进,整个长安城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正是这两人带着大军几千里驰援,成为他们最大的祈盼,最大的依靠!
萧去病余光看着街道两边的一张张热情兴奋的脸,耳中听着他们发自内心的大声欢呼和各种各样的议论,脸上虽然极力保持微笑平淡的样子,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谁能想到这盛世的景象,这些为自己欢呼的几十万百姓,在之前那个时空,四年之后,就会化作一片泡影。这巍峨雄伟的长安城会被安禄山的兽兵攻破,这些为自己欢呼的几十万百姓,有一多半会被杀死。
除了长安,整个大唐河北,中原,关中之地更是处处战火,无数的汉民惨遭战火摧残,无数个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好好的大唐盛世,古代中国最强盛的顶点瞬间过山车一般滑入深渊。
队伍很快来到亲仁坊萧宅外边,萧去病抬起头,看到何可儿与小瑶站在一栋三层小楼上,兴奋地朝自己招手,大喊。
暖暖的目光一对上,萧去病心中最柔软的那部分瞬间被触动,在没有自己的那个时空,这个美丽、聪慧又可爱的女子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是惨遭厄运?还是成功逃出,然后几十年内颠沛流离?逃出这次,还有十多年后的吐蕃入寇,二十多年后的泾原兵变,她能一直这么幸运,遇难成祥吗?
在这一刻,萧去病心里千百个念头同时涌现,没有热血澎湃,没有豪言壮语,什么也不为,就算为了自己喜爱的女子,为了自己和她所生的孩子,也要尽力守护这盛世继续延续下去。
萧去病笑着朝何可儿招手,仿佛是无声的诺言,这一辈子,我总要守护你,还有我们的孩子平安喜乐!
御街夸功,城内巡游了大概持续了一个时辰,两千安西将士跟随这高仙芝和萧去病来到丹凤门前的大广场上,列队站好。
这个时候一万一千多匹骆驼驮载的战利品也在金吾卫、龙武禁军、羽林军已经京兆府、长安万年两县的衙役押送下,由另外一条通道运送到丹凤门前的广场上。
当一袋又一袋的金银币,还有各类金银器皿被这些士兵和衙役从骆驼上卸下来,在广场上分别堆成一座座金山和银山的时候,丹凤门上大唐皇帝李隆基在御座上就有些坐不住了。
他虽然身为大唐皇帝,富甲天下,但说实在的,长这么大,他还没有一次性地见过这么多的金银!
高仙芝和萧去病带来的八百多枚金币和一亿一千多万枚银币,以及重量与之相差无几的金银器皿,加上十五万斤白花花的银锭,一下就晃花了他的眼。
远处的萧去病看到李隆基如此反应,忍不住在心里想道,没想到自己也有用金山,银山砸人的时候。看到这么多金银珠宝,应该足够唤起你们征服和掠夺的野心吧?就不信你们不动心!
连富有天下的皇帝都按捺不住内心的震惊,下面那些文武百官就更加激动得颤抖了。
都知道西域胡商有钱,却没想到这么有钱,才一次河中之战就为大唐带来这么多的金银;听右金吾卫、右龙武、右羽林大将军萧去病讲,河中之地到处是金银矿,黑衣大食以及黑衣大食再往西边遍地都是金银。
既然如此,何不遣军再去几次,打赢了敌人,多抢一些回来?在这一刻,起码八成以上的大唐官吏都忍不住冒出这样的想法。他们的野心正在一点一点被萧去病培养。
等到两千安西军全部列好队列,高仙芝一声令下,两千将士同时翻身下马。高仙芝、萧去病两人越众而出,向前行了几步,行了一个军中礼仪,高仙芝大声奏报道:“臣,高仙芝奉命征讨大食蛮夷,全赖陛下洪福庇佑,幸得全功,今特来缴令!”
言罢,高萧两人,连同身后两千安西将士同时拜倒,山呼万岁:“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隆基大喜,大声道:“诸卿平身!安西军一战收复河中全境,破敌二十万,功在社稷。朕决定册封高仙芝为武威郡王,加骠骑大将军,实封五百户,开府仪同三司;册封萧去病为梁国公,加辅国大将军,实封三百户,其他有功人员俱有封赏!”
盛唐神话 第七十八章 帝王心术
“……封安西节度留后封常清为河公东郡公,怀化大将军,实封一百户;封安西别将段秀实为汧阳县侯,归德将军,实封一百户;封安西别将马璘为虢县侯,云麾将军……封生擒大食皇太弟之顾小俊为偃师县伯,明威将军;李天锡为新丰县子,定远将军……”
随着中书舍人窦华的宣读,一连串的封赏下来,丹凤楼上的群臣不由得一阵轰然,不少人开始小声的议论,这样大规模的封赏赐爵,在开元以来,还是第一次。
可想而知皇帝陛下对安西军的这次大功有多么看重,不过想想也是应该的。一战平定河中,呼罗珊,威服三十六国,还带回这么多战利品;
现在葱岭以西三十六国一起遣使朝见天子,如此盛事,对有功将士的封赏岂能小气了?
安禄山坐在丹凤楼距离李隆基御座不足五丈远的地方,宣读封赏圣旨的窦华就站在他身旁一丈多远。听着这一个接一个的封赏赐爵,安禄山心里嫉妒得几乎要发疯!
之前他也献捷过很多次,还因此考功评为上上等,受封郡王,这两样在整个大唐朝廷都是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这让他心里得意极了,优越感无与伦比。
可这一次高仙芝的考功也被评为上上等,也武将封王。他保持的两项记录一下就被打破了,他再也不是独一无二,优越感瞬间一落千丈。
更让他嫉妒的是这次献捷仪式的规格,在规格最高的大明宫正面丹凤门,文武百官悉数到场,之后还要太庙献俘,全城庆贺狂欢三天,这些都是自己从没享受过的!
还有李隆基对高仙芝的封赏,虽然两人爵位都是郡王,武散官都是骠骑大将军,但高仙芝却还有一个文散官最高阶开府仪同三司是自己没有的。
不但现在没有,以后也很难有,因为自己他虽然通晓九番语言,却是一个没读过书,不识字的文盲!而且他正是凭借这个身份装傻充愣,取悦李隆基的。
这就一下被高仙芝比下去了啊!安禄山嫉妒得要死,气息一下就微喘了起来,但转念又想开府仪同三司不过是虚荣,他高仙芝又不敢真的开府;
他高仙芝不过是一镇节度使,而自己是却是三镇节度使,并且身兼河北采访使,权力比他大了不止一点点!
而且安西军将校虽然封了这么多爵位和武散官,但安西军毕竟人数太少,加上将要招募的不过四万四千兵力;哪比得上自己三镇兵马加一起十五万三千兵力,更有五万私兵和八千曳落河。
想到这里,安禄山心里又有些得意了,自己依然是大唐最有权势,兵力最为雄厚的节度使。
他一脸云淡风轻地看着高仙芝、萧去病和十几名被封赏的安西军将士在宦官的引导下走上丹凤楼,到各个席位坐下,高萧两人被安排坐在安禄山对面。
安禄山朝两人遥遥对望一眼,还一脸微笑,十分恭谨诚恳地朝两人拱手祝贺。
“启奏陛下,臣有密折上奏!”高仙芝十分客气地向安禄山点头微笑,然后转身朝李隆基奏报道。
安禄山一下紧张了,他看到在高仙芝说这句话的时候,萧去病对着他十分意味深长地笑了一下。
难道他们要对付自己,抓住了自己的把柄要这个时候突然发难?安禄山双手紧握,额头上的青筋暴跳。
萧去病这狗贼还真是阴险狡诈!
昨日下午,他派严庄去找萧去病,表示自己对他诚惶诚恐,对大唐忠心耿耿,以前或许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今后一定改过自新,请萧去病放过云云。
据严庄回来讲,那萧去病的反应非常高兴和自得,宽言安慰让他放心,还说今后要多多走动亲近来着。
就在安禄山还以为自己已经成功将对方麻痹住的时候,没想到今天就来了这么一出。安禄山万分紧张地猜测,对方会从哪里攻击他。
蛇牙刺杀案?他不是一直认为是王鉷吗?难道是武库军械的走私案?据蛇牙细作打探,对方也没什么进展啊?或者是蓄养私兵,私做官服?
“哦,快快呈上来。”李隆基一脸微笑,兴致很高。
高仙芝从怀里掏出一封密折,双手恭敬地举过头顶,高力士快步走过来,接过密折交给李隆基。
安禄山的心一下就提到了嗓子眼,在他紧张的注视下,李隆基漫不经意地打开了高仙芝的密折,然后眼睛一下就瞪得老大,满脸不可置信的神色。
御案下面群臣一脸好奇,高仙芝和萧去病满面春风,哥舒翰神色兴奋,李林甫皱起了眉头,杨国忠皮笑肉不笑,安禄山却是冷汗直冒。
好在李隆基越往下面看,越是一脸欣喜之色,到最后笑得简直合不拢嘴,这才让安禄山一颗砰砰乱跳的心慢慢平复下来。
还好,还好!陛下这么高兴,应该是喜事,不是要针对自己。松了一口气之余,安禄山又忍不住再次嫉妒起来,高萧两人已经立下如此大功,怎么还有喜讯密报皇帝?
看完密折,李隆基神色激动得一下从御座上站了起来,脸上满满的都是兴奋之色,大声对高仙芝问道:“高卿,此事可当真?”
高仙芝恭谨道:“千真万确,如奏疏上所说,元日之前,必有来使。”
李隆基犹自有些不敢相信,又朝萧去病和哥舒翰看去,两人都一脸诚心正意地向他点头。废话,这封密折就是三个人凑在一起,由状元刘单执笔完成的。
李隆基这才忍不住哈哈大笑道:“好,好,太好了!”
一连说了三个好,李隆基激动极了,若不是作为一个帝王的基本城府,他简直恨不得命窦华将这封密折的内容当众向众人宣读。
年富力强的吐蕃赞普被害身亡了,他不足十岁的儿子即位,权力都掌握在两名大臣手中。现在吐蕃已经是政局动荡,人心惶惶,加上还有苏毗这个内应。
高仙芝和哥舒翰已经在密折中信誓旦旦地向自己保证,从明年开始,安西军翻越葱岭,从小勃律进攻吐蕃,陇右军从黄河九曲向吐蕃发起进攻,并暗中支持苏毗,不出五年,定能一举推翻灭亡吐蕃。
这让李隆基怎么能不高兴,不激动,不兴奋!
大唐所有的外敌里面,就属吐蕃最为可恶,也最难缠,真真正正的心腹之患。
从太宗朝开始,吐蕃就成为国之大患,屡屡出兵骚扰大唐边境。高宗时期,大唐的兵锋和疆域都同时达到顶点,但就是因为征讨吐蕃经历两场大败,以致突厥趁机叛乱,大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边境丢失,人口被劫掠。
自己登基之后,先后灭亡,平定,压服突厥,突骑施,契丹和奚;吐蕃虽然暂时被大唐压制,但却实力却丝毫未损,随时能够从高原上攻下来,有如跗骨之蛆,让大唐深恶痛绝又没有办法!
与吐蕃打了这么多年,大唐也渐渐明白了一点,吐蕃之所以能够为患,不是吐蕃将军多有智谋,也不是吐蕃战士多么骁勇善战。
实在是地利的缘故,形势对他们有利就下山劫掠为祸,形势对他们不利就缩回高原,大唐拿他毫无办法。可偏偏吐蕃又距离陇右,距离长安这么近,就好像在身边随时趴伏着一只会吃人的老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