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天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暖茶
企图用自己的经济实力逐渐占领中国市场。因此,力求缓和各国争夺的矛盾,在竞争中逐渐排斥其他国家,达到独占中国的目的。
由于西方列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独占中国的地位,而且英国实力也在下降。同时,“门户开放”政策并不损害其他列强的利益,这就使帝国主义对华的争夺暂时取得了表面上的一致,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美国利用“门户开放”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的步伐,影响越来越大。“门户开放”政策并没有减少中国被瓜分的危险,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严重了。
“门户开放”政策采取了对列强的讨好方式,提出了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西方列强在这一时期对于中国的瓜分达到疯狂的地步。各国分别划定势力范围割占或租借地。
德国在山东划定势力范围,强租胶州湾,俄国在长城以北和新疆,强租旅顺、大连。法国在广东、广西和云南,强租广州湾 ,英国在长江流域,强租“新界”、威海,日本在福建,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西方列强在中国领土内各自划定一些享有优先权或独占权的区域。甲午中日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夺取矿权与铁路修筑权、强占港湾和租借地,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陈中就当前的大清现状不无痛苦的说:“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作为华夏民族的一员,已经是无语了。泱泱大国却这般孱弱,犹如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
慈禧这个老太婆只知道在宫廷内玩弄权术,但是,见到列强开到家门口的军舰大炮,就吓得魂飞魄散了。我们的民族在一个只懂得争宠的女人手里,除了谄媚就是卖地,只为她求得暂时的欢愉。殊不知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最终会让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巨人轰然倒下!
用一个民族的尊严去换来她一个人的安逸,用一个万里河山去讨好来到家门口的强盗!这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海南王阁下,你似乎很激愤。”大卫见到陈中有些激动说。
“对不起,大卫将军,我们海南的朋友,我有些激动了。你们的国家的对华行为,并不影响我们私下还是朋友的关系。我的确已经非常愤怒了。这也许是一个历史的转折,这也许是一个新的契机。
总之,清廷的存在,已经严重的阻碍了我们这个有着悠久文明的民族的发展,我们海南现在已经无需隐瞒了,我们即将对清廷开战,去推翻腐朽的朝廷,重新给我们的民族树立尊严和信心!这是我此生不变的意志!”
大卫说:“海南王阁下,您的志向一定会实现的,我们永远都是支持强者的,我相信,当你竖起反清的大旗时,虽然有许多人很不舒服,但是,最终他们的天平还会偏向你这边的。
十五年前,你父亲还健在的时候,他就和我谈到过同样的话题,他曾经也是这么渴望,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你们民族的现状,可是,那时的历史时机极不成熟,你们的经济还不是很强大,还缺少很多的人才。所以,你的父亲,那时真的很急躁,甚至一度的急功近利。
后来,他看到了你的成长,他在给我的书信中忽然表现的很是兴奋,我能够读的出来,因为他从你的身上看到希望。
海南王阁下,我以一个朋友的身份祝福你,希望您的伟大志向能够实现。”
“谢谢你的祝福,大卫将军。我想,一个逆天的游戏即将开始了!”
军阀天下 第一百八十三章 德国之鉴
大卫将军此次海南之行的主要目的,是对于海南做一次试探性的访问。针对海南的发展,希望能够在区域上有一定的合作。
陈中也非常清楚,美国人绝非池中之物,最终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一定是美国。
美国人很聪明,中国不过是一只还在沉睡的雄狮,在这只雄狮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帝国辉煌,是任何了国家和民族都无法相比的。
这种雄狮总有一天会醒来,不是哪一个强悍的军事帝国可以用武力征服的。妄图吞并中国的日本,总有一天会因此而尝到因不自量力而酿下的苦酒。
而聪明的美国人用极其灵敏的前瞻性嗅觉,对于中国国内的各方势力进行详细的评估,他们更愿意相信,十年后的中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那个可以改变中国历史的,就是这个目前还不被人注意的一个小小海南岛。
于是,美国人此次带来了一部分机械的出售的协议,和钢铁方面的技术投资,同时,也带来了战略性的建议。
大卫和陈中探讨了海南发展的战略方向,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国家发展的借鉴性经验。
他们在谈到德国时,就着重分析德国的政策再近一些年来的起伏变化所带来的优势和弊端。
德国的发展第一在战略目标超出国力所及。大战略目标,即国家战略目标,是国家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标准,集中体现了国家的根本利益和奋斗方向。它在大战略的诸多要素中处于核心和龙头地位。
目标正确,全局皆活;目标错误,满盘皆输。正如乔治·马歇尔所说:“只要目标正确,连一个尉官也能制定战略。”
在确定大战略目标时,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平衡,最关键的是所要达成的目标与力量之间的平衡。历史上,因目标过大,超出力量支撑能力而导致战争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
1871年,俾斯麦经过三场王朝战争实现德国统一后,精心制定了所谓“大陆政策”,确立了达成“有利于德国的欧陆大国平衡”的大战略目标。这个目标是在全面分析了欧洲各国力量对比和各国战略趋向的基础上制定的,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但是,1890年3月,德皇威廉二世迫使俾斯麦辞职后,开始对德国的内外政策进行一系列调整,特别是1897年改组内阁后,具有强烈扩张思想的人士入阁担任要职,将俾斯麦的“大陆政策”调整为“世界政策”,提出建立“世界帝国”的战略目标。
威廉二世进行的战略调整,主要是基于对德国综合国力的过高估计。诚然,上个世纪末,德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工业总量“超英赶美”,稳居世界第二,特别是电力和化学等新兴工业更是占绝对优势。
但是,就综合国力特别是国际动员力和战争潜力看,老牌殖民强国英国仍是世界老大。实际上,德国的殖民地不到英国的十分之一。海军力量虽然发展较快,但与视海军为生命线的英国相比,更是差距较大。况且,确立了这一目标,等于是向“有利于旧的、老资格的大国的国际秩序”发起挑战。
不管你的国力有多大,如与世界主要列强为敌,必然难逃失败的命运。可以说,威廉二世后来一系列的战略失误,都与战略目标过大有关。这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最大的战略失误。
德国第二个战略失误表现在未搞清楚国家核心利益。国家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发展和安全需求诸要素的集合,是决定军事力量发展的根本因素。
从历史经验看,可将国家利益分为深层国家利益和表层国家利益。深层国家利益是指攸关国家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利益,必须全力以赴去争取。表层国家利益主要是指不影响国家长期生存和发展的短期利益。
有时为了维护深层国家利益,可以搁置甚至牺牲表层国家利益。有时,受大环境所限,即使是深层国家利益,也要讲究方法节奏,以间接稳妥的方式,逐步实现。
事实表明,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到底哪些是深层国家利益,哪些是表层国家利益,是一个复杂的战略问题。
19世纪中叶,俾斯麦认为统一是德国的深层国家利益,统一高于一切。为此,当普鲁士大军在萨多瓦战役大胜,千年古都维也纳已敞开大门的情况下,俾斯麦坚决反对进军维也纳,力主与奥地利签订停战协定,为确保奥地利在即将到来的普法战争中保持中立创造了条件。为此,他不惜以辞职相威胁,迫使普王威廉一世和军方让步。
因为俾斯麦认识到德国统一的主要敌人并不是奥地利,而是法国。
近几年来,德国各界对其国家利益的认识极不统一。对德国来说,在面临着法俄两强东西夹攻的险恶形势下,本土安全应该是第一位的。本土与殖民地的关系,就是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但是,德国各利益集团却不顾国家的整体利益,从各自狭隘的利益需要出发,影响和干扰了国家的重大决策。
以海军大臣蒂尔皮茨为代表的海军派认为海上利益是“德国的生死问题”,力主发展海军,并全力准备对英作战。陆军派则主张全力发展陆军,重点打击法国。
金融家和商人们希望进入巴尔干、土耳其和近东,要求优先打击俄国。
东普鲁士的容克贵族们则要求优先保护他们的财产安全。时任德国宰相的贝特曼-霍尔韦格悲叹道,结果是“向每一方挑战,又妨碍了另一方,而且在所有这些进程中实际上削弱不了任何一方”。
更为可悲的是,作为最高决策人的威廉二世缺乏战略眼光和坚定意志,对深层国家利益和战略重点缺乏深刻认知,常常受狭隘的利益集团所左右,忽左忽右,忽东忽西,到处扩张,四处树敌,政策和策略相互矛盾、彼此抵消,犯了大战略之大忌,最终将俄、英等强国都推入主要敌人法国的怀抱,将自己逼上绝路。
军阀天下 第一百八十四章 利益逻辑
大卫说,德国威廉二世的战略调整,直接导致了德国向着一个错误的方向迅速划去。
他们盲目的制订巨大的战略目标,在自己羽翼还未丰满的时候,就已经招引了太多的敌人,因而,在对手的瞩目之下,你再也没有赶超对手的机会了。
陈中说,一个国家或地区战略性的错误是致命的。如果战略的方向出现了偏差,那么,即使你拼了命的去努力,最终也逃不过失败的结局。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方向永远比努力更重要。如果方向错了,你每前进一步,就是巨大的后退。如果,一个国家和地区制订了正确的战略方向,即使发展再慢,他始终会站在不败的地方。
德国威廉二世不单是战略方向出现了偏差,没有搞清自己国家的核心利益,而且,有表现出了绝对大国的清高,这种清高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威廉二世极不成熟的政治品格。
威胁判断是制定战略的前提。威胁判断,就是要明确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次要威胁和潜在威胁。同时,要明确直接同盟友和间接同盟友。
在错综复杂的世界环境中,确定主要威胁并不容易。主要敌人一旦确定下来,就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长期性。除非国际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否则,就不要轻易改变。
当年的俾斯麦深知德国地处中欧,战略环境复杂,四周强邻环伺,只有巧妙地处理好大国关系,力避两线作战,集中打击主要敌人,才能确保立于不败之地。
为此,他始终将复仇情绪强烈的法国作为主要敌人,拉拢和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击法国,所以采取了“联奥、拉俄、亲英、打法”的大国外交战略。
但其继任者不理解俾斯麦的深刻用意,不明白大国外交的复杂性,采取了“要么全部,要么没有”的简单化、情绪化的处理办法,致使德国在与法国争取盟友的斗争中一败再败。
首先是拒绝与俄国续订《再保险条约》,客观上促成了法俄同盟的建立。该条约是俾斯麦大国外交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虽然不能保证俄国在德法战争中支持德国,但却能防止法俄接近,因为它可以束缚俄国的手脚。
拒绝续订,等于给俄国行动的自由,促成了法俄接近直至结盟。1893年,法俄正式结盟后,德国的安全环境急剧恶化,面临着东西两线腹背受敌的险境。
其次,争取英国再遭失败。法俄结盟后,欧洲大陆形成了德奥意同法俄互为对手的两大军事集团。英国老大处于“四两拨千斤”的地位,谁能争取到英国的支持,谁的力量必将倍增。
当时,英国与法俄集团的矛盾远远大于与德奥意集团的矛盾。应该说,德国争取英国有较好的条件。两国内阁中都有人强烈主张建立英德同盟。1898年至1901年英德进行结盟谈判,英国的目的是结成地区性同盟以抗俄,而德国的目的却是要建立英国与三国同盟之间的全面同盟,最终谈判不欢而散。
造成英德谈判失败的直接原因是德国“不全宁无”的态度。德国认为英国与法、俄矛盾尖锐,不可能和解,因而得出结论:英国需要德国大于德国需要英国。这完全是误判。
事实是:英国有更大的行动自由,是德国需要英国,而不是英国需要德国。对英国提出过分要求,不仅使自己丧失了与英国达成妥协的机会,而且使英国对德国的战略企图产生了怀疑。
当然,英德谈判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德国企图建立“世界帝国”的野心,大力发展海军,挑起同英国的海军竞赛,挑战英国的战略红线。英国认识到,谁想夺取制海权,谁就是主要威胁。去年,英法签订协约,宣告德国在争取英国的竞争中失败。
德国不善结盟导致腹背受敌,在大国的政治博弈中,始终用一种情绪化的处理方式,而宁愿摈弃自己的切身利益,这种孩子般的不负责任做法,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让德国陷入极其孤独的境地。
另外,地缘环境始终是影响国家战略的重要制约因素。一个国家的地缘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战略资源的投向和战略方向的选择。
陆海大国与海洋大国争夺海权,皆以失败告终。
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海权关系到海洋大国的生死存亡,它们必然倾全力发展海权,而陆海大国既要发展海权,又要发展陆权,造成资源分散,最终陷入被动。
第二,陆海大国地缘环境相对复杂,海洋大国易搞“离岸平衡”。英国曾多次利用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牵制法国;后来,又利用法国、俄国制衡德国。
陈中说,大卫将军此次来海南的目的,其中不无这样的因素吧。大卫将军笑而不答,其实,这是聪明人之间不公开的秘密,这就是所谓的利益逻辑。
第三,远洋海军消耗庞大,后勤补给困难,需要遍布全球的基地网,陆海大国难以承担。
德国的地缘环境决定了它主要是一个陆地大国,其主要敌人是法国,主要资源应投向陆战力量。
但是,威廉二世是美*事理论家马汉“海权论”的狂热信徒,早在1897年就宣称“德国的未来在海上”。当时,德英海军之间的差距是1:7。
德国国会于1898年3月通过《海军法》,计划大造军舰。德国疯狂造舰的计划,不仅将自己置于与海洋霸主英国对立的地位,而且耗费了大量资源,严重影响对陆军的投入。
这些错误的投入,必将让德国会在未来的大国博弈中,尝到失败的苦果。
这个世界的本源决定了这个世界的逻辑,不论你信与不信,它永远都和利益挂钩,没有利益就永远没有发展和进步。
即使有许多的人会高尚的讥讽这是个功利性的逻辑,但是,事实终归是事实,大凡用情感编织的纽带最终都会破裂,甚至是反目为仇。
只有利益,才是这个世界最为永恒的原则,抛去了这个利益的逻辑,所有的行为方式,都会是极不成熟的。
军阀天下 第一百八十五章 致命选择
大卫将军对于陈中的论述,表示了认同而且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大卫将军说,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绝不喜欢和一个不会遵循游戏规则的清高者合作。
这个世界上最不值得一提的是那种廉价的清高。从某种层面讲,清高就是一种妄自尊大。
持有这种逻辑的人,要么你就远离这场角逐的游戏,独自去世外桃源,与世无争的欣赏那些属于你的风花雪月,要么你就放下尊严,用一种认真的务实的态度参与到这个游戏中来。
前者,是这个世界优雅灵魂的皇帝,她是自我的,也是唯美的。而后者却是这个世界的创造者,他们是肩负历史使命的跋涉者,尽管这种人会经历许多悲欢和荣辱,但他同样是悲壮的,给这个世界带来鼓舞的。
可怕的就是一个肩负着责任和使命的权国者,却有了一颗清高的心。可以说,他的这种赌徒式的任性,最终会给许多被他鼓吹的政治言论带来了灭顶之灾。
陈中笑着说:“大卫先生,你发达的洞察力,穿透了现实的迷雾,你是一个高超的观棋者,你的论述极具判断性,我很认同你的观点。我崇尚的是务实主义,但不是假清高和狂妄主义。只有结果才是真理。”
陈中说,历史的机遇是在众多的因素下逐渐积聚起来的,这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也许我们的一生有可能只有一次,甚至是没有,在我们还没有能力去创造机遇时,抓住时机推进国家利益是战略谋划的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战略指导者要善于发现并全力抓住历史转变的契机去开创新局面。一旦抓住了时机,坚决出手,就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而时机稍纵即逝,一旦抓不住,就可能丧失历史性机遇。错过历史机遇必然受到历史的惩罚。
再看看德国的俾斯麦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盘根错节的环境下实现德国的统一,关键是抓住了几个重大机遇。
特别是利用拿破仑三世在欧洲处于孤立的机会,一举打败法国,扫除了统一的主要外部障碍。
统一完成后,俾斯麦看到法国力量恢复很快,忧心如焚,至少有两次企图对法国发动预防性打击(1875年和1887年),但都因俄国的坚决反对而未敢行动。
但是,今年却是天赐良机。法国人的主要盟国俄国正在被日俄战争所困扰,根本无力支援法国。
要是俾斯麦在世,他肯定不会错过这一良机。但是,遗憾的是,德国再无俾斯麦那样的大战略家。错过这次难得的“单线作战”的良机后,我想,德国再也不可能有再次避开两线作战困境的机会了。
德国战略调整的结果,我可以预见,必将在这场大国崛起的博弈中输的很惨。
从我的观点来看,大国能否顺利崛起,不仅取决于国际大环境,更取决于正确的战略选择和高明的战略运筹。实力固然重要,但战略同样重要。
目前,美国的对华政策如不改变,将会是美国战略决策的重大失 我国现在正在抵制美国的商品,民众的敌对和抵触情绪越来越严重。上海《时报》刊布了《筹拒美国华工禁约公启》,更加掀起了国民的激愤。上海巨商领衔地址你们美国商品。
我相信,在不远的时间,你们美国人一定会看出其中的玄机,改变这个愚蠢的策略。你们聪明的美国人会极为迅速的反应过来。
陈中和大卫接近三个小时的会谈,对世界局势的看法交换了意见,并且就发展和战略问题各自都做了深层的探讨和研究。
陈中说:“大卫先生,您和我们海南的交往极为深厚,您是我们海南的老朋友,抛开国家的概念,我们的交往不会有任何的障碍。我想,即使在未来的国家利益上有所冲突,我们也会互相理解,积极寻求突破的途径,但前提的是不要触犯各自的核心利益。”
大卫将军笑着说:“我在很早以前就和您的父亲接触过,他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政治家,他经过了几十年的韬光养晦,孤独的守护者这个海南岛,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实现统一全国的抱负,他有一颗钢铁一般的心。
在我看来,您父亲的愿望将会在不远的将来就可以得以实现了。以您的胸怀、智慧和魄力,很快就会完成您父亲国家统一的构想,华夏国的主宰者,将会很快易主。
尊敬的海南王阁下,我们国家的最高决策集团,也正是看到您们海南的未来,所以,先让我做一次前瞻性的试探访问,并在此次访问期间看看海南的发展,而且诚挚的邀请您在适当的时候到我国进行访问。”
陈中笑着说:“谢谢您的邀请,我会很快计划赴美国的考察性访问,并且希望我们能够在相关的领域进行合作。”
大卫说:“我此次的访问圆满而愉快,我们的合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希望我们在今后更多的领域了进行合作,共同为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努力。
海南王阁下,在最后,我以私人的名义感谢你,很好的照顾了我的儿子,不过,我还是希望他能够此次跟随我一起回到美国。”
陈中笑了起来:“大卫将军,您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在想着自己的儿子。你的家庭应该是非常幸福的。有机会到美国去,我一定会到您的家去拜会。
不过,我听说,您的儿子是为了我们国家的一个女孩子而来的,这个女孩子正在我们海南。我想,大卫先生,您这位父亲应该会失望的。爱情的力量是惊人的,您的儿子是一位极其重情重义的小伙子,在我看来,他可以为了爱情抛去一切的。”
“哦,他爱上了一位中国女孩?我真的不知道这件事情。”大卫惊讶的说,“他依然这样多情,看来我的儿子更多的遗传了他妈妈国家的性格,太过感性的意大利人血统,给予了他太多浪漫的幻想。
我不止一次的告诉过他,男人对于浪漫的感性追求,是痛苦的,也是极其致命的。”
军阀天下 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爱无情
陈中看着这位近六十岁的美国将军,身上透露出一个男人成熟的魅力,健硕硬朗的外表下,还隐藏着一个深深的爱子之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