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军阀天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暖茶
陈方正说完转身向外面走去,当他走到拐弯处时,从他的身边经过了一个带着口罩的医生,后面跟了两个护士模样的人推着药车,他们低着头向特护病房走去。
在经过陈方正身边的那一瞬间,陈方正突然想到了,一层楼都已经被清场了,只有美智子一个特护病房。
而且,陈方正已经指定了只有米歇尔医生可以出入这个病房,这个医生显然不是。
想到这儿,陈方正立刻叫住了他们:“站住,把你们的口罩拿下来!”
这三个人突然转身拔出腰间的手枪,向陈方正射击,陈方正立刻跃起,拔出枪进行还击。
卫兵们听到了这边的枪声,立刻围了过来,这三个人被包围在了狭窄的走廊里。
他们企图作最后的挣扎,在激烈的枪战中,很快被卫兵的一阵乱枪打死了两个,另外一个受了重伤,已经没有反击的能力了。
陈方正立刻扯下了这名刺客的口罩,听到枪声的稻田清平也赶了过来。
陈方正看着倒在地上的刺客,这个家伙忽然大笑了起来,陈方正突然意识到不好,立刻向美智子的病房跑去。
稻田清平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跟着陈方正跑向了病房。病房内一个蒙面的杀手,正在拔出短刀刺向了美智子。
陈方正举起手枪果断的将这名刺客当场击毙了,稻田清平走近一看,这个杀手竟是他们国家的人。
稻田清平气愤的抓起来这名刺客的衣领狂吼到:“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们帝国的军人,为什么要对一个柔弱的女人下此毒手!”





军阀天下 第一百九十七章 德国军工
美智子睁开了泪眼,伸出手臂,努力的想坐起来,可是,却没有成功。
稻田清平冲到了美智子的身边,美智子却用微弱的声音呼喊着:“方正君,方正君!你没事吧?……”
稻田清平失望的说:“美智子,你怎么样?”
可是美智子却还在努力的寻找着陈方正的身影。陈方正来到了美智子的身边,握紧她的手说:“美智子,我很好!”
美智子握紧了陈方正的手,不再说话,满眼都是无奈的眼泪。
稻田清平看到这个场景,心中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他的眼中充满了妒火。他努力的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说:“美智子,将军让我接你回家了!我们明天就启程吧。”
美智子痛苦的说:“回家?我们还有家吗?他们每时每刻都想要我的性命!”
“不是的,美智子,将军已经……”稻田清平还没有说完,陈方正打断他的话说:“好了,你难道没有看到吗?”
“这只是一个误会……”
“不行!美智子还没有完全脱离危险期。何况,美智子还不一定要回日本!”陈方正冷冷的说。
听到陈方正的话,美智子忽然用力的擦干了眼泪,说:“稻田君,明天带我回日本吧。”
陈方正被美智子的话愣住了,怎么会变化这么快,美智子一定是受到刺激了。
于是,陈方正说:“美智子,还是留下来,我会照顾好你的。”
美智子决绝的说:“我要回到日本,我不能呆在这儿,这不是我的家!”
陈方正看着坚定的美智子,他很清楚,一定是美智子觉得无颜面对自己,所以才会这样的。
这时,卫兵来报:“陈将军,王爷请您去开会。”
陈方正停顿了一下说:“美智子等我回来。”
美智子没有说话,看着陈方正离去的背影突然说:“方正君!……您多保重!”说完,美智子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伏在枕上伤心的哭了起来。
陈方正转过身,看着美智子说:“美智子等我回来!”说完立刻走出了病房,陈方正有种预感,也许美智子这一去就真的永远不会回来了。
海南王府的会议厅内,陈中接见了来自德国的军工巨头克虏伯公司的总裁,此次,来访海南,目的是对海南市场的开发。
因为,之前海南曾在克虏伯公司订购了大量的军火订单,由于他们对于远东的预测,他们认为,在远东地区,军火的需求量非常大。
因此,克虏伯公司决定在海南投资建厂,直接进行生产和销售。
克虏伯家族一直是德意志军国主义的柱石,受到德国国家最高当局的垂青。
他们恪守时间、遵从纪律、执行命令是这个家族的传统。克虏伯家族的奠基人叫阿尔弗雷德·克虏伯,他生产的大炮曾使俾斯麦在19世纪中叶先后战胜了奥地利和法国,这就是著名的克虏伯大炮。
克虏伯大炮,口径280毫米。炮管长11.2米、重44吨,仰角可达30度有效射程19760米,炮弹3000米内可穿透65.8公分的钢板,每分钟可发射1—2发炮弹。
克虏伯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军工企业,他生产的这种大炮,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威力的武器之一。
虽然,陈中认为,德国在这些年当中出现了不少的战略性的失误,但是,德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是值得海南借鉴的,因为,海南岛经济情况与德国有些相似。
德国是一个后进型工业化国家,也是一个成功追赶型国家。从工业化初期起,“赶超”便成为德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任务。从19世纪50年代起,德国经济迅速起飞,并在近几年中超越法、英等老牌工业化国家,实现了赶超目标。
德国工业化之初,法、英等较早进行工业化的国家,其技术水平已经相当成熟,积累的工业资本开始寻找海外市场。
这为德国大规模投资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和资金基础。德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后,正是充分利用这一后发优势,大力引进英、法、美等国的先进技术和装备,从而使其工业革命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大规模投入和产出的基础之上,并直接获取了规模经济效益。
1870年,德国工业生产能力和gdp总量首次超过法国。这些年,德国超过英国的可能马上就要变为现实,即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强国。
英、法、美等国的工业化路径,是从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纺织业开始,之后经历轻工业的发展,再扩散到重工业和现代制造业等部门。
可是德国却与之不同,德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却从纺织业迅速转向以铁路建设为中心的重工业。
1870-1913年,德国煤炭开采量从3400万吨增至2.77亿吨,钢产量从17万吨增至1832万吨,铁产量从139万吨增至1931万吨。除原材料工业外,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机器制造业也开始快速发展。
1850年至至今,德国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一直快于轻工业,近几年,德国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工业体系,重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作为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德国在引进英法美等国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基础上,大力进行技术创新,并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除钢铁这一传统工业部门延续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增长势头外,德国尤其重视开拓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部门,并进一步确立了在全球的优势地位。
新的工业革命兴起,大大提高了德国经济增长速度和生产力水平。1870-1913年,德国gdp年均增长率、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和人均单位小时gdp年均增长率(人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均高于同一时期的英、法两国。
德国没有经历英、法等国较长时间的资本积累阶段,工业化的“启动资金”是通过对内财富积累,对外财富掠夺获取的。
其主要途径:
一是在“普鲁士式农业发展道路”的农奴制改革中,向被解放的农奴索取巨额赎金;
二是在1870-1871年普法战争中,作为战胜国得到了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并获得了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的大部分矿产资源。
这两个地方后来成了德国发展重工业的重要基地,吸引了英、法、荷及比利时等国资本的大量进入。
三是通过建立投资银行和股份公司等渠道吸引社会游资。
因此,德国的经济发展的模式对于海南来说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因为,海南的轻工业发展也起步较晚,也没有经过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近几年兴起的重工业,其机械、技术都是大量的从欧洲引进,这些方面和德国极为相似。
所以,海南的经济从很大程度上应该学习德国,特别在军工发展这方面,更有许多需要合作的地方。
陈中此次接见克虏伯公司的总裁,也就是向德国传递了一个信息,希望在更多的领域里与之合作。




军阀天下 第一百九十八章 军工发展
陈中向克虏伯公司的总裁介绍了海南的南海兵工厂的情况,谈到了海南军工业的发展,很多的武器都是从德国借鉴过来的。除了德国的克虏伯大炮之外,目前还在仿制德国的1888式的毛瑟手枪。
随克虏伯总裁一起访问海南的威廉国王武器专家里昂那多博士,向陈中介绍了毛瑟公司的发展历史,和近几年的一些新产品研发情况。
昂那多博士说,毛瑟公司,德国符腾堡国王腓特烈一世,1811年在德国黑森林的一个小镇奥伯恩多夫,建立的一间皇家兵工厂。
该工厂于第二年开始运作,雇用了133个工人,专门为普鲁士军队生产武器。
在1867年,毛瑟两兄弟以法国的夏塞波后装枪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旋转式闭锁枪机的后装单发枪,这种步枪于1871年被德*队采用,并命名为71式步枪,这就是历史上第一支毛瑟步枪。
威廉·毛瑟在1882年1月13日去世后,保罗·毛瑟继续在轻武器设计方面进行研究。
为了提高71式步枪的射速,保罗·毛瑟在枪管下方增设了一个管状弹仓,这种改进型后来被命名为71/84式步枪。
到了1886年,法国率先采用了以无烟发射药为推进药的勒贝尔1886步枪,无烟发射药使步枪弹头的初速和有效射程都大大提高,世界各国对无烟发射药技术都趋之若鹜。
德国也需要尽快换装无烟发射药步枪,于是就在1888年通过一个军事委员会把无烟发射药和曼利夏式弹仓和其他国家的步枪上的先进技术都揉合在一起,从而诞生了众所周知的1888式“委员会步枪”,这种步枪发射的步枪弹被命名为“8x57 j”。
当时德国步枪的设计和生产都掌握在保罗·毛瑟手里,他很不满意德*队擅自设计和采用88式步枪,并开始着手对毛瑟步枪进行改进,很快就推出了毛瑟1889式和毛瑟1891式。
其后,保罗·毛瑟又设计了一种不随枪机旋转的拉壳钩,提供了供弹可靠性,并推出了毛瑟1892式步枪;在次年推出的毛瑟1893式步枪又把单排弹仓改为双排弹仓,使弹仓长度缩短。
在政府的支持下,毛瑟步枪很快就在全世界流行起来,也促使保罗·毛瑟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他的设计,先后推出了1894式和1895式步枪。
后来,毛瑟在1896年推出的全自动手枪,因其枪套是一个木制的盒子,所以在中国称为“20响”、“盒子炮”或“匣子枪”,口径7.63mm重量1.25kg,初速----427m/s。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发射方式为单发,容弹量10发。
从92式到95式这一系列的毛瑟步枪被卖到比利时、西班牙、墨西哥、智利、乌拉圭、南非共和国中国和伊朗等等国家。
随着毛瑟步枪的名气不断攀升,保罗·毛瑟也逐渐全面控制了皇家兵工厂的股份,最终在1897年把皇家兵工厂重新改组成毛瑟武器制造股份公司。
目前,威廉国王之所以委派里昂那多一起到海南来访问考察,并想向海南推荐这款c96式的手枪。
这款手枪非常适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并且其也不再武器的禁运范围。所以,此次,毛瑟公司希望海南对此中手枪感兴趣,相信在未来海南的军队中会得到广泛使用。
陈说,里昂那多博士介绍的这种产品他非常感兴趣,下午他将会安排肖扬将军和武器技术专家对于此种产品进行进一步的洽谈。
在谈到海南的未来发展和战略方向时,陈中与德*工考察团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
除了国内的局势之外,陈中还谈到了我们的邻国日本,他在强调,我们未来的战争一定会和日本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交锋。
陈中谈到,19世纪中期的日本幕末时代,当第一个“将亚洲和太平洋的政治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的美国人培里,率领舰队在横滨叩关之后,日本即与中华帝国一样,被纳入西方列强的亚太政策范围之内。
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半殖民地地位的奠定,日本如何免遭中华帝国的厄运,迈向近代国家,成为“尊王攘夷”的幕末思想家们的共同课题。而在“攘夷”思想中产生的“海外雄飞论”,是幕末改革派先驱对外思想上的代表性主张,佐藤信渊、吉田松阴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佐藤信渊受同时代盛行的日本国学思想的影响,在他的著述中,不但勾画了以日本为中心称霸世界的蓝图,而且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最有代表性的,是他在1823年写成的《宇内混同秘策》一书。
他认为,作为“皇国”的日本,是“世界万国之根本”,“全世界悉应为其郡县,万国之君主皆应为其臣仆”,故应以日本“混同世界、统一万国”。关于“混同宇内”的方案,他提出要首先吞并中国,“支那既入版图,他如西域、遏罗、印度诸国必渐慕畏威,稽颡葡甸求隶臣仆”;并在书中详细叙述了“攻取支那国之方略”,提出要首先征服满洲,然后再图朝鲜、中国。
可见,这是一个征服满洲,吞并中国,进而征服世界,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世界帝国的“秘策”。
佐藤信渊在世时,其思想影响还不太大。但到了明治维新以后,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人,就发现了并特别重视其上述主张。这是因为:在佐藤信渊的思想体系中,“包括了维新以来,大正、昭和与近代日本历史进程中,适应时代要求而可以提取的种种侧面”,而其对外扩张、一统宇内的主张,更是被作为日本“高度国防国家体制的先驱而受到赞赏”。
佐藤信渊之后,吉田松阴则以言传身教影响了明治维新的领导人物。吉田松阴提出了“得失互偿”的攘夷保国之策。
他主张日本在与欧美和好的同时,将失之于欧美者,取之于邻国:“割据易取之朝鲜、满洲和中国,在贸易上失之于俄、美者,应以土地由朝鲜和满洲补偿之”。并且又在佐藤的主张上更进一步,主张日本要“乘隙收满洲而逼俄国,侵朝鲜而窥清国,取南州而袭印度”,从而实现丰臣秀吉未果的“宿志”。
吉田松阴在宣传其主张的同时,还创办了“松下村塾”,培养弟子。明治维新的许多重要领导人物,如:木户孝允、伊藤博文、山县有朋、井上馨等人,皆出自松阴门下。
吉田松阴的上述思想,自然也就较佐藤信渊,在明治初期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幕末时期以佐藤信渊、吉田松阴为代表的思想家的“海外雄飞论”及其初步勾画的日本“攘夷”的对外战略,成为近代日本亚太政策的直接渊源。
明治维新开始以后,1868年2月8日,新政府在向法、英、美等国公使递交日本第一份外交文书的同时,也发布了第一份外交公告,一方面宣称“断然同意缔结和亲条约之事”,同时又表示要“大力充实兵备,使国威光耀海外万国,以对答祖宗先帝之神灵”。
3月10日明治天皇发布的《对外和亲谕告》,以及21日的《亲征诏书》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4月6日,明治天皇在紫宸殿率公卿诸侯向内外宣布《五条誓文》的同时,又向国内发表了“安抚亿兆、宣布国威”的《宸翰》,再次宣称“欲继承列祖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政权建立伊始所宣布的对外方针就是,要在对欧美列强“开国和亲”的同时,继承“列祖伟业”,对外扩张,以“使圣德光耀万国,置天下于富岳之安”。
日本人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们对我华夏的侵略是早晚的事,所以,积极备战,是我海南一直不变的战略。
军工的发展,更是我海南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点。




军阀天下 第一百九十九章 华夷秩序
陈中说,明治初期的日本,在对外政策上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
一方面“脱亚入欧”,达到与欧美列强修改不平等条约、平起平坐的目的;
一方面又加入列强在亚太地区的角逐,对近邻国家实施扩张侵略,以共同打破“华夷秩序”,确立日本的“东洋盟主”地位。围绕朝鲜和琉球问题,日本的亚太政策初露锋芒。
日本近一个世纪一来,一直对华夷的概念加以阐述,他们认为他们才是世界的中心,一切的国家和民族才是夷。
这个华夷的概念还要追溯到早期的华夏族。当时的华夏族是部分夷狄蛮戎等民族的融合体,因此所谓的华夷之别,其实并不仅仅是民族和地域的区别,更是一种文化上的高低之分。
古代人常以“夏”与“蛮夷”,或“华”与“夷”的对称,即以文化和种族来作为区分尊卑贵贱的标准,从而形成华夏优于夷狄的观点。
而事实上在古代东亚相对隔绝的地理环境中,中国作为唯一的文明中心,一个野蛮民族中国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文明的程度,华夷思想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华夏族在与周边各族群的交往中友好往来是主流也难免对抗与碰撞。
从地缘政治上看,当时的日本要向外发展,无论是北进亚洲大陆,或是南进海洋,均需首先解决朝鲜、琉球问题。
有鉴于此,1869年新成立的外务省,主要为解决朝鲜问题,向日本政府提出并获准通过了“日清交涉先行”的方针。通过签订《修好条规》和《通商章程》,日本第一次获得了在亚太地区与中国平等的地位,并为打开与朝鲜的关系创造了条件。
1876年2月,日本强迫朝鲜签订了不平等的《江华条约》,打开了朝鲜的大门,迈出了大陆政策的第一步;同时也否定了清朝与朝鲜的藩属关系,开始打破东亚“华夷秩序”。
1879年日本废琉球藩,改为冲绳县。琉球国的覆亡,在东亚的“华夷秩序”上撕开了一角,“这是所有朝贡的属国一个一个的被割去的一个序幕,如安南、朝鲜、缅甸”。
如同指向朝鲜、北进亚洲大陆的企图一样,日本吞并琉球、侵略中国台湾,也暴露了它南进的野心。
伴随着明治初期“‘富国强兵”政策的实施和扩军备战,日本在与欧美列强和好的同时,以武力从南、北两个方向向亚太地区扩张的对外政策己经比较明朗。而实施这样的政策,矛头最终必然指向中国。
山县首相在日本第一届国会上,首次发表了施政方针的演说,公开了他的“维持国家独立、伸张国势”的对外主张:“盖国家独立自卫之道有二:一曰守护主权线,二曰保护利益线。
所谓主权线,乃为国之疆域。所谓利益线,乃与主权线之安危密切攸关之区域。如若不保主权线及利益线,则国将不国。方今于列国之间,欲维持一国之独立,独守主权线己不足,非保护利益线不可”。
山县有朋的上述“利益线”主张及发表的演说,标志着作为近代日本国策的以大陆政策为主体的亚太政策己基本形成了。
在甲午战争的军事作战阶段,日本对华战略方针是经由朝鲜半岛,先在东北的辽东半岛,逐步向山东半岛、台湾岛转变。
它反映了日本从北上、南进两个方向,实施其亚太政策的企图。而这个战略方针的转变过程,还包含了山县有朋、伊藤博文这两个重要人物在政策实施上的主张的分歧与斗争。
1894年11月底,山县有朋亲自率领的第一军,与第二军配合,攻占了辽东半岛大部。他决定按预定计划,继续向山海关进攻,发动直隶作战,进而攻陷北京。
但他的主张受到了伊藤博文的反对。12月4日的大本营会议上,伊藤提出了“进攻威海、略取台湾”的意见书,主张另外组建一军,渡海进攻威海卫,歼灭北洋舰队余部,与辽东半岛一起“扼渤海之锁钥’,与此同时,“要以南向夺取台湾为大计”。
因为在当时的日本,“持台湾诸岛作为战争之结果必归我所有之论者,晚近于朝野间愈益增多”;日本必须先以兵力占领之,作为在战后媾和条约中割让台湾的根据。
日本在控制渤海、威胁直隶的形势下,迅速开始了略取台湾的作战,同时在旅顺设立“征清大总督府”,继续保持对直隶地区的军事压力。
清政府被迫于4月17日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结束战争。通过该条约,日本推翻了中国对朝鲜的宗主权。侵占了台湾并将其作为殖民地,实现了日本自1874年以来20年的梦想,台湾从此成为日本侵略中国华南地区及南洋群岛和东南亚的跳板,从而拉开了近代日本南进的序幕。
甲午战争是近代日本亚太政策实施的一个重要阶段,日本从此取得了从北、南两个方向踏向亚洲大陆的基地,并为继续北上、南进亚太地区打下了基础。
同时,它不但打败了老大而软弱的清帝国,又把朝鲜、琉球等藩属强行割裂出来,从而打破了亚太地区旧有的“华夷秩序”,达到了“脱亚入欧”的目的,为其称霸亚太地区开辟了道路。
1...5556575859...1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