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山那边的领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eskimol
而苏诺地区也因为紫杉木而大大出名,在出产紫杉木的山谷里面,大批的制弓师以此为生。而农夫们为了获得利益,常常不顾紫杉木的生长周期,大量的砍伐紫杉木,这逼得苏诺官员不得不立法保护紫杉木。紫杉木也成为整个大陆第一种直接被法律保护的树木。不仅如此,苏诺紫杉木更是闻名外国,在库吉特人最嚣张的时候,曾经勒索斯瓦迪亚人缴纳数量惊人的紫杉木弓料,没想到宁愿赔偿金币的斯瓦迪亚人一听说库吉特人勒索紫杉木,便当即翻脸,谈判不久也告中断。
现在,苏诺兵手中的紫杉木可能是他们最珍惜的财产了,但是他们现在被亲王带到了大雨里面。向前是一条看起来永远也不会退下去的小河;向后是来时的漫长的泥泞道路;呆着不动时,就不得不忍受天上下着的雨和偶尔响起的闷雷。
苏诺兵们低声的抱怨着,他们希望要是一开始跟着哈劳斯爵士去痛揍诺德人就好了。听说在麦肯森林那边,哈劳斯爵士的士兵每天都在吃着喷香的食物、喝着贮存多年的醇酿、享受着诺德农夫的女儿们。
哈劳斯爵士是出了名的爱护士兵的人,哈劳斯爵士手下的士兵的家庭都会在各地享受优待。这些年来,哈劳斯始终在后方支持着士兵家庭艰难的生计,是以哈劳斯虽然没有太多的战功,但是帝国的士兵却都非常的爱戴他,更不用说几乎每一个帝国将军都曾得到过哈劳斯爵士的小果园、带花园的宅院等礼物了。
在士兵们在雨中咕哝抱怨的时候,菲德烈亲王正在一个大帐里面和几个将军低声的谈论着。
这些东军的核心长官现在已经不得不相信一个事实:目前已经进入了准战争状态,而且对象就是国家的重臣哈劳斯将军。
知道这个情报的人没有很多,甚至有几个军团的长官都不知道亲王已经发现了多么可怕的事情。那几具尸体让菲德烈第一次感到了胆寒---他用了很长时间相信哈劳斯其实是一个不中用的老头,但是就是这个老头,在不声张的情况下让自己阵脚大乱了。
在一开始,菲德烈恨不得向所有的人宣布,哈劳斯的做法不啻为以下犯上。因为在那个时候,亲王的心中只是认为哈劳斯在擅自调动,想给自己使绊子。
但是现在,菲德烈却担心哈劳斯的动向被众人知道,亲王现在除非要相信奇迹发生,不然就只能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哈劳斯正在动摇亲王未来的统治。
亲王甚至可以断定,哈劳斯现在已经回到了首都。现在不清楚的只有一点,哈劳斯费尽心机的争取了几个月的时间,到底准备干些什么。
亲王自信在首都那边,会有相当部分的整只官员会站在自己的身边,大多数的贵族则会遵守传统。所以亲王还是很有优势的,只要哈劳斯爵士走出那一步,那么在一个月以内,整个帝国都会纷纷扰扰的骚动起来反对他的。
但是如果爵士采取另外的办法呢?比如,让已经神志不清的帝国皇帝修改遗嘱,或者利用法律程序做这样或者那样的修订呢。
总之,亲王现在心中一团乱麻。他已经陷入了被动,而且还不敢当即的动员自己全部的力量返回首都。在糟糕的雨天里面,亲王把时间用在了和自己的参谋们一次又一次的谈论事态到底有多么严重上。他们总在探讨,哈劳斯的野心到底有多大,到底会满足一个摄政名义还是直接想当帝国的皇帝。
亲王手下的参谋们也费尽了心思,他们写好了无数的信件,送给各地的消息灵通者,希望能够弄清楚迷雾一样的首都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信件被送走了,但是这些参谋们的心中却越来越低沉了。
在军队里面的人都知道,哈劳斯向来是一个很低调朴素的人,他不招摇自己,但是总会让人惊讶的出现在所有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上面。他要么不去做一件事情,要做的话就会把事情做得彻彻底底,而且没有十足把握的话绝对不会动手。这种习惯在战争中也许只能给哈劳斯一些平平甚至是失败居多的战功,但是放在政治角逐里面,却能够让哈劳斯成为一名极其可怕的敌人。
亲王现在就感觉到了不尽的压力,现在他才知道,去操纵一个国家是需要多么复杂的程序和步骤。比如在现在这种情况,为了把更多的地区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亲王已经派出了很多的使者去各个城镇联系当地的官员。但是实际上他要做的只需要把德赫瑞姆城的军队招揽过来就已经足够了。亲王在政务上面还缺少简单干练的手段,这让他耽误了相当多的时间。
大雨一直在下。
大帐里面,仆役们用木板和毛毡暂时的把泥泞的土地隔开了去,然后用炉子把帐篷烤干,把湿意暂时的逼出了帐篷。
亲王听着几个斥候的报告,有个斥候说在上游的一处沙洲边上,溪流分成了几股,每一股都不是很深,如果向那边运动的话,今天晚上就就能有两个团度过河流,明天中午之间所有的人就能越过暴涨的小河。那么之后即使下雨,士兵也能够继续前进,虽然速度会受影响,但是最多只会比预定计划多耽误一两天的时间。
在几个将军的注视之下,亲王缓缓的说:“恩,今天最后一个团才抵达这里```士兵们都比较劳累了```虽然营地不怎么样,但是稍事休息还是足够了的。还是等等吧,明天也许雨就停了,也许后天我们就可以从这里渡河```”
军官们看着亲王,感觉更加失落,在这种时候,亲王还在犹豫!
亲王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不选择快速的度过河流直奔德赫瑞姆,他似乎在刻意的回避着自己的命运。几个小时几个小时的时间就在河岸边的等待中度过了,亲王或许还在等待着哈劳斯突然到来的解释?或许在等待着首都传来的消息?或者是周围的城镇长官送来的效忠宣誓?
这些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后来知道的情况是菲德烈亲王把大军带出了日瓦丁,但是却在一条暴涨的河流边无意义的耽误了三天的时间,而如果他强令士兵向上游运动并连夜度过河流的话,那个时候他已经回到了德赫瑞姆了。
等待一个星期之后,菲德烈亲王来到德赫瑞姆城下的时候,亲王才发现,整个世界都已经变了。在他呆在麦肯河边犹疑不定的时候,哈劳斯的部下进驻了德赫瑞姆城并实施了戒严。
城市戒严了,任何打算强行进入城市的举动将被视为谋反,哈劳斯率领的西部军团的战旗在空中飘扬,过去燃烧着火焰的战旗已经不见了踪影。
帕拉汶。
斯瓦迪亚皇宫内。
帝国皇帝斜靠在一具软榻上,皇冠压的他喘不过起来。他被哈劳斯爵士捉着手,在一份声明上签下了歪歪扭扭的字。
“菲```德烈```怎么```怎么不来见我```”
“他上午来过啦,但是您在休息。”哈劳斯微笑着,周围的几个高级官员面色阴沉,不安的望着周围的卫士。
“啊```啊```,怎么不叫醒我```我要见他```”
“陛下,很快,相信我,很快您就会见到他的。您休息吧。”
在哈劳斯的安慰下,皇帝终于沉沉的睡去。哈劳斯站了起来,回头对几个官员点了点头。
一名侍者端来了一碗汤剂,喂给了帝国皇帝。皇帝的生命将在一个小时内结束,哈劳斯要确保几个要害部门的官员都与皇帝的死有关。
还好,卫士都是哈劳斯自己的人,他们的剑很锋利,至少能让这几个官员很害怕的呆在这里。
从此以后,任何以皇帝死因质疑哈劳斯的人都会发现,他质疑的是整个帝国执政团体。





山那边的领主 第七十章 城下
第七十章 城下
即使是普通的士兵也都知道现在出了问题了,德赫瑞姆已经近在眼前,但是却不能进去。
一开始还有人相信这是普通调度上面的问题,因为这次南下本来就是菲德烈亲王的突然决定。毕竟是战争时期,军队调动和进城出城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说暂时的让士兵们在门外等候也不是什么太奇怪的事情。以至于有些士兵都没有着手的建立营盘,他们在停止前进之后便陆陆续续的停下脚步,在村舍里面或者大道边上休息。大多数人都认为最迟在黄昏的时候,就能够进入德赫瑞姆城。
唯一让东军感到不满的是过去的是城墙上面的旗帜被撤换了,让他们感到无比自豪的烈焰雄狮战旗现在只剩下了雄狮。烈焰被拿掉了,那些旗帜看起来属于西部省份的一些军队。人们还发现了一些西部领主的徽记,哈劳斯家族的蓝底金剑旗帜显得格外醒目。
城墙上面的士兵的人数也显得太多了,至少作为一个戍守后方城镇的守军数量来说,那一队队的士兵显得太密集了。他们的长矛如同城墙密密麻麻的张满了尖刺一样,不知道是在防备什么。
菲德烈亲王却知道这些士兵是在防备什么。
亲王召来了德赫瑞姆城的使者,向他询问德赫瑞姆城戒严是怎么回事。这个使者明显也什么都不知道,他只是一个劲的解释说在他出发去御霜堡的时候,德赫瑞姆城还没有执行戒严。几个附近的村民在附近兜售农产品的时候,被带去询问了这段时间的动向,这些农人说在过去的一周左右的时间里面,一直有军队开进城里去,那些人好像是从南边的乌克斯豪尔来的,也有些应该是从苏诺来的,那些人都是入夜后入城,农夫们这些年来已经习惯了夜里过兵的行军,所以也不以为意。他们甚至以为亲王的军队和之前的那批军队是一个部队的。
这些农人带来的消息让东军的将军们感到了一股可怕的气息,如果哈劳斯真的能够调动西部省份和南部省份的军队的话,那么哈劳斯就差不多掌握了帝国大部分的军队。亲王派出了使者来到城下,要求入城。那个之前北上劳军的使者也一同前往,他希望见到他的同事。
守城的军官在得知了菲德烈亲王抵达之后,并没有显得慌乱,他允许德赫瑞姆的使者进城,但是却把亲王的使节拒之门外。而且亲王的使节在询问这些军队是从什么地方开来的时候,这个将军也一言不发。不久,那个将军就转身消失在了丛丛士兵之中,那些表情冰冷的士兵看着这个使节,最终使节只得垂头丧气的回到了亲王的营盘。
追随亲王来到城下的军团有一个骑兵中队和苏诺团的士兵,这些士兵已经迫不及待的希望入城了。当他们看见使者跑来跑去,但是城门却依旧不开的时候,愤怒和埋怨的声音此起彼伏。几个军法官在士兵们之间来回穿梭,用鞭子狠狠的抽打了几个带头抗议的士兵之后,士兵的情绪才开始稳定下来。一些中低级军官不断的跑到他们的将军面前询问什么时候可以入城,那些高级将领大多都知道了现在遇上了麻烦事,可以这些情况却不能说给下级军官们听,只得一次又一次的打法走了自己部下,让他们稍安勿躁,继续等待。
在后方的村庄中驻扎的军团延绵展开了很远,几里之内,遍地旌帜。无数士兵把沉重的武器靠在一边的墙上或者树上,自己则放松下来了,遍地都是松了一口气的士兵,他们交换着手边的食物,从农家讨水喝,并且对着匆匆路过的村姑大声的吹哨。
南下的部队现在已经做好了入城的准备,但是却迟迟接不到命令。从底层传来的压力一股股的传到的亲王的身上,他的压力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增多。几个参谋不安的看见亲王在军帐内来来回回的走着,甚至破口大骂,用他自己的佩剑把一架木椅砍得粉碎。
现在得到的情报是在几天前,外来的军队接管了德赫瑞姆,而德赫瑞姆以前的守军现在却不见踪影。从那些守军的旗帜上来看,他们来自帝国的各个地区,包括南边的港口城市乌克斯豪尔。这些军队对于亲王的到来显得一点都不热情,要放在以往,各个军队遇到了亲王级别的皇室成员出巡的时候,是会来夹道欢迎的。但是现在,亲王却被这些人挡在了城外。
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亲王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好在周围的一些城堡里面终于派出了军官联系上了菲德烈亲王,那些人也被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弄糊涂了:不久前,德赫瑞姆传来了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调令,完全不顾已经成惯例的换防计划。如果按照那份换防计划,东军的防务会被折腾的一踏糊涂,而且调任计划中还把东军部分重要城堡和要塞的军官进行了提拔,并附信要求他们尽快的去德赫瑞姆接受委任。
这种巨大的人事调度引起了军官们的怀疑,这些城堡在彼此通气了之后便默契而客气的回绝了德赫瑞姆城的命令。军官们在观望,德赫瑞姆城内似乎发生了什么变化,过去的那些官员和将军们都没有在文书上面出现,难道帝国在一个月之类把德赫瑞姆城的官员换了个干干净净?东军的军官们知道,他们的前途是与亲王捆绑在一起的,在帝国内,很可能只有亲王是全心全意的支持东军发展的人,当然,还有哈劳斯爵士。但是想一想亲王如此的年轻,而且还是帝国的继承人,那么把手中的砝码加到亲王的身上便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了。
所以当这些城堡得知了亲王已经南下之后,他们便派出了自己的使者带着守军将领的亲笔信找到了亲王。
而亲王之前发往周围城镇的信件有些得到了回应,那些城镇的居民保证永远站在亲王的一边,有些则明显被忽略了,至今没有音讯。
现在的局势扑朔迷离,对于普通的居民来说,现在很可能什么都没有发生。而对于中下级军官来说,现在可能是最难熬的时候了:他们与普通的居民不同,他们必须在这个形势复杂的时候做出自己的决定---到底追随谁。
这在政治变动的时候很可能不只是一个关于前途的问题,而是一个性命攸关的问题。
这些城堡的宣誓效忠让亲王感到非常的高兴,他及时的嘉奖了这些军官,同时,亲王询问这些日子以来,德赫瑞姆城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些军官其实也不是太清楚,只是如实把他们的所见所想告诉了亲王:最近很多东军的军官要么被罢免,要么便被以升迁的名义调去了德城甚至首都,还有些则是平行的换防到了别的省区。
放在以往,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太过于离奇,但是当这些事情如果集中在一起频繁的发生的话,那么无疑宣告了一场东部军政人事系统里的大震荡。而这场震荡的震源无疑源于首都,一般的官员都能猜出,很可能帝国的皇帝已经快要不久人世了。
一般来说,这是一个惯例,那就是一个皇帝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最好不要施行仁慈或者优秀的政策,相反,他应该想方设法的变得冷酷和昏庸一些。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为自己的继承人打击掉一些硬骨头,让继承人不知会权利旁落;另一方面,老皇帝的昏庸会降低人民对帝国和皇室的期望值,那么到时候即使新皇帝同样昏庸和残暴,人民也不觉得奇怪,这就少了很多事端。而一旦新皇帝有了普通人的才能和仁慈,那么帝国万民就会欢欣鼓舞,觉得他们得到了一个完美的皇帝。
这很可能是皇帝在世的时候,给后代留下的一笔最隐晦的财富吧。
“泥抹我脸,光耀你身”。这是政治变动时领袖们的常做的智慧选择。
在一开始的时候,东部军区的军政官员们也以为他们碰上的不过是普通的权术。但是很快,他们就明白的了事情没这么简单,因为那些换防明显就是蓄谋已久的。常常是团结紧密的支持亲王的军官被拆散,他们的军队或拆或并,总之已经让他们失去了在出现变故时,能够调度大群军队的能力。
而之后,哈劳斯派来的使者说的那些充满暗示性的话,也让东部军区的军官们明白了哈劳斯的野心。很快,帝国东部变得一片混乱。
在帝国的西部和南部,哈劳斯在那里经营了多年,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能让那里的将军为自己所用,至少是严守中立。在东部,这里这些年来的人事任免一直比较混乱,这为平民打开了一条靠军功晋升的道路,这将东部的军政体系变得错综复杂,而亲王以一个前程远大而又谦和的帝国继承人的形象为他赢得了对哈劳斯的优势。
所以冲突将在东部爆发这一点并不是很令人奇怪。
只是这种冲突将会以什么形式人们还不知道,大多数人并不相信会直接爆发战争。因为争夺继承权在帝国虽然不乏前例,但是却从没有在同时掌握大量军队的领袖之间爆发过。
究竟会发生什么,人们都在等待着。




山那边的领主 第七十一章 斯德兰特
第七十一章 斯德兰特
斯特兰特将军戴上了自己的头盔。
如果仔细回忆一下自己的军旅生涯,斯特兰特很可能会苦笑出来:作为一名不得志的将领,他在北海的时候失去到了自己的荣誉;然后在库吉特人进攻的时候,他的部队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被击溃了;如果不是在加米奇海湾上面绝境逢生的最后一击,他很可能就此沦为一个军队里面的笑柄---一个即使逃到了别的国家也依然被剿灭的将军。
如今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是仔细的回忆起来,在东军的日子却是斯特兰特最充实的一段时光。
现在,在很多军校里面,斯特兰特背水作战的反击战术已经成为了经典战例。显然军官们大多不愿意自己沦落到被人追到海边去的悲惨处境,但是斯特兰特自己却认为背水作战只是一个形式,军官们应该从里面学到别的东西。
在与一些军官探讨之后,斯特兰特为很多的年轻将军提出一个新思路:那支部队在加米奇湾击溃了人数众多且拥有骑兵的敌军部队,他们并没有更多的勇气和更好的装备,于此相反,那支部队士气低落而且装备奇差。那么为什么那支军队会迸发出如此惊人的战斗力呢?
斯特兰特在自己编写的一份教材里面写道:“士兵们在绝望之下牢牢的服从着军官的每一个命令,并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遵守纪律。”
“因为那个时候士兵们比任何时候都清楚,只有和自己的战友并肩作战,并且接受指挥,才能取得活命的机会。他们一旦退后,或者战线崩溃,就会沦为被分割包围,随后被歼灭的下场。所以他们在巨大的求生意志下牢牢的维持着纪律,正是纪律让这支军队绝境逢生。”
“所以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最重要的便是纪律,个人的勇气和作战技巧固然也很重要,但是在战争之中,纪律才是让大多数人活命的东西。帝国的指挥官们应该在平时就应有一种被逼到了海边的紧迫感,要把纪律像血液一样灌入士兵的身躯,这样帝国的军队将战无不胜”
斯德兰特在重建东军的时候曾经出过大力气,通过实战经验,斯德兰特建议增加军队中的士官的数量,这些直接面对士兵的低级军官对于维持士气和纪律极其重要。经过了多年的沉寂之后,斯德兰特丰富的战争知识以及战功终于得到了帝国的赏识,他被提升了。
在与库吉特人作战的最后几年里面,斯德兰特被调往了德赫瑞姆城负责制定士兵训练方案,不久之后他就作为参谋被调往了首都。那是他人生里面可以称之为顶点的时期。
特雷西,那个淳朴的牧羊小伙从加米奇的时候一直跟着斯德兰特。虽然斯德兰特最后没有留在东军任职特雷西很伤心---因为他的家乡在那里---但是追随着自己的主人四处就任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不久,库吉特战场归于平静了,士兵们也开始陆陆续续的被遣散了。
作为一个资深的帝国军人,斯德兰特密切的关注的新东军的发展。每一次东军上报首都的作战计划以及军队改革方案斯德兰特都会非常关注,他的这种关注为他惹来了不少的麻烦。有几个参谋好意的提醒斯德兰特,如果过多的表露对自己曾经部队的眷恋的话,作为参谋人员是很难在帝国中枢取得高位的,因为他们提供的作战建议很可能掺杂个人好恶。
不过斯德兰特依然我行我素,作为一个纯朴的军人,他自认为他会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出对得起良心的建议。
别的人听了这话之后只得耸耸肩,不再多问他。
倒是帝国的皇帝在听说了这个参谋的言论后曾经召见过他。在多年之前,北海战争失败之后,帝国皇帝对于参与那支北伐的军人并没有太多的好感,但是皇帝可能是出于心血来潮,突然想知道那些军人的想法了。
皇帝问斯德兰特:“军人谈‘良心’难道不会迷惑自己吗?”
斯德兰特老实的回答道:“那样只会坚定我作一名正直的军人的决心。”
“你的良心,是对皇室的?是对领主的?还是对人民的?”
“这些不是一回事吗?”斯德兰特疑惑的问道。
斯德兰特的眼神让皇帝不由得叹息,皇帝不再多说,目光深深的看了看斯德兰特,笑了笑,“你会有自己的前程的,下去吧。”
那次突如其来的召见并没有改变斯德兰特的处境,他还是继续以一个参谋的身份为帝国的军队出谋划策。直到帝国准备第二次北上的时候,哈劳斯爵士急于寻求对于东军熟悉的军人,于是斯德兰特很快就接到了自己的调令,随同哈劳斯爵士前往德赫瑞姆。
在德赫瑞姆城里面,斯德兰特见到了他自己过去在东军的很多同事,那些短暂的会见让斯德兰特感觉很愉快。
不久之后,第二次北海战争爆发,亲王率军由东路北上日瓦丁;哈劳斯则带领着军官们前往麦肯山脉西南麓的鲁达堡周围牵制诺德人。
这种分工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四平八稳的不会有什么意外。
但是很快,斯德兰特就发觉了问题,哈劳斯在刚刚抵达了鲁达堡之后,就带领着少数士兵们们离开了。在驻地留下了大部分的军队和几名将军,斯德兰特也在留任之列。哈劳斯让他最信任的几个部将负责监视诺德人的行动,并且制定了每隔一段时间就把军队派往苏诺平原的决定。
1...111112113114115...2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