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渔夫传奇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山村户口
“还有假?人家很快上门验货了。大家也看清楚点,以后遇到了就不要放过。当然,那些幼苗还是不要采集,挖绝种可不好。”
其他人连忙走过去,仔细辨认这种珍贵海草,有些老人更是试图回忆,看能不能找到相关的记忆。
卫母、徐阿姨等人则是满心怀喜,对卫航要砸钱买大船也没了噌怪。以这家伙的赚钱本领,即使打了水漂,也不会影响生活质量。她们不知道,卫航还举债五十万。要是知晓这个消息,恐怕得上一趟医院了。
不久后,有电话通知,订购的潜水准备到达风岐镇,要求前去接收。何军跟曹达自发告勇,也就由他们两个出去,反正到镇上就这么一条路,怎都不会迷路。
一共四套,是卫航后来订购的。到时候将拖网渔船开出去,不仅可以远海捕捞作业,还可以到更远的地方潜海。
因为血珊瑚草的珍贵,再次引起大家出海的热潮,这些年逐渐沉寂的海边小码头沸腾起来。
何军他们回来之后,卫航招呼上空闲的人,一起再次朝远海出发。途中,他们不得不感叹科技的重要性。换成机动渔船,二十分钟就能到达,这人工的木船大家使劲也得四十多分钟。这也坚定了卫航购买渔船的决心,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也有一些年轻人跟卫航一样,选择远出。但大部分人还是留在渔人湾附近,他们觉得出太远不合算,来回一趟就两三个钟,赶路的时间就占了三分之二,很不值得。
一直到傍晚,大家才停下来休息。期间,卫航回来了两趟,载满了大海蟹、大龙虾、血珊瑚草等海产。其中大海蟹两百多斤,血珊瑚草百多斤,大龙虾五个。
人多力量大!截止傍晚六点半,血珊瑚草总共收获了上千斤,其中一半以上是卫航的,其他人或多或少也有些,尤其是跟这卫航远出的村民,大多都有所收获。
集中起来后,**派遣的人也到了。一名司机,一名收购人员,开着一辆小型的货车。老村长等村干部也到场,欢迎对方前来收购。
大家客气几句之后,开始说正事,先检验一下货物,发现果然是上乘血珊瑚草,给出了一百零五的价格。
就这一项,卫航今天就收入了五万多,羡煞旁人。
收购人员在卫航家喝茶的时候,看见一群女性在制作干贝,其中一种还是华贵栉孔扇贝,立即眼睛一亮。
给大伙通报一下,我们目前两千四收藏,新书排行榜第七名,分类新书榜第一。这就是我们的都市乡土小说的骄傲,或许如很多人所说的,乡土小说为小众小说,读者少,也不怎么富有。但是我很负责地说,我们的兄弟却是最团结的,在没有网站推荐的条件下,能冲到第七名,这就是证明。最后,感谢奶茶的娃娃的打赏。





渔夫传奇 第三十五章 干贝的利润
那收购人员上前,拿起一粒查看,发现快差不多干了。看样子,应该是晾晒了两三天,再放两天就能达到标准。
“怎么?杨先生对干贝也感兴趣?”卫航笑问道。
张雪茹母女顿时打起精神,毕竟这才是她们跟卫航家合作搞得,要是搞砸,那就惨了。目前,她们已经全部身家砸进去,还跟别人借了一笔。乡里邻居也知道,张家跟卫航一起做干贝生意,还钱不难,所以才毫不犹豫地借给这两母女。
姓杨的收购人员当即点头:“没有错,干贝也是我们经营的范围。不知道你们这些干贝有没预订,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公司也一并要了,甚至可以建立长期的合作。”
卫航正要找销路,现在有人上门求购,那是最好不过了。
尽管如此,但卫航还是得先问清楚价格:“不知道你们能开什么价格。”
“是这样的,不同种类的,不同质量的价格会相差很大。也不瞒你们,我看你们的干贝质量很好,这才动了心思。这种是最贵的,我可以给九十块一斤,其余的每斤七十。”收购人员指着卫航已经分类的干贝说道。
这些干贝制作好之后,他们收购回去,只要包装一翻,贵的可以卖一百六十多,便宜的也能卖到一百左右,利润空间很大。
相关的价格卫航也了解过,这人给出的价格不算很高,网购他们最好的那种,半斤一份的也要七十多。但人家是全部收购,不用自己一份份贩卖那么麻烦。
卫航还在沉默,张雪茹母女等人差点就要替卫航答应下来。这样的价格,已经超出她们的预想,还用犹豫吗?就连卫母也紧张地看着自己儿子,暗道:你小子不要太贪心,快答应呀!
何军他们则是大为感概,原来钱是那么容易赚的。
“既然前面我们有合作,那么干贝转手给你们也罢!不过,我提前说好,运输需要你们负责。”卫航三思之后,才开口道。
“那肯定的,我们公司每隔段时间会派车下来,这个还请不用担心。”
“合作愉快!”卫航伸出手去。
“合作愉快!”
两人手握在一起,大家才松了口气。张雪茹母女脸上涌现浓浓的喜悦,这比她们做豆腐卖强了不知多少倍。
制作一斤干贝,需要三斤左右的扇贝。拿华贵栉孔扇贝来计算,收购三斤需要三十块,加上十块钱左右的人工,成本也就是四十块上下,一斤这种干贝的纯利润也就是五十,平分后,她们家所得就是二十五。目前,他们每天收购上千斤的扇贝,变成干贝也有三四百斤,也就是说,她们家每天收入就有七八千。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当然,也还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比如说天气不好等原因让干贝质量变差,实际收入不一定达到这个恐怖的数据,但随着规模的加大,相信会稳定这个数据,甚至超越。
其实,她还是考虑漏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是按照华贵栉孔扇贝来计算的结果,但实际上,华贵栉孔扇贝所占的比例只有三成。
尽管如此,但还是不得不说,做干贝比起唐大富等人收购大海蟹利润更高。
有了这个好消息,晚上继续在卫航家吃一顿庆祝,卫航跟曹达到镇上买了不少好菜回来,一部分可以留在冰箱,让卫母等人终于体会到有冰箱的方便。
唐德辉他们打过一次电话回来,表示已经交易成功。不过,他们准备跟原来的船员学习一天驾驶等操作。最后,则是提醒卫航,唐家村的小码头停靠不了这么大的渔船,需要另准备一个码头才行。
饭后,唐德辉一家离开之后,卫航提出些许自己的看法,认为收购扇贝还可以稍微上调。
“将一部分利润空间让给村民,我们吃肉,也要给其他人喝汤嘛!”卫航解释道。
“应该的,不然赚太狠也怪不好意思的。”徐阿姨十分赞同卫航的想法。
最后,他征求徐阿姨跟自己老妈的意见,拿出两成的利润,分别分给李燕婷跟她大嫂,以后就不提薪水这些了。这样做,一个是对唐德辉一家的照顾;另一个则是彻底将她们俩绑在一起。
“也好,这样我们就已经赚很多了。”
一直到晚上九点,卫航才送张雪茹她们回去。
繁星点点,唐家村的夜晚特别漂亮迷人,这就是远离都市的好处。除了空气清新之外,星空一片明朗。
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偶尔传来几声土狗的叫声,还有那大海轻微的涛声,显得格外的宁静。
乡下的夜生活不丰富,很多人九点多就入睡。一盏盏灯光熄灭,与世无争的渔村静静地守着神秘的海洋。
“快睡吧!别看电视了。明天修路,得早。”卫父对回来还开电视的卫航说道。
没办法,卫航只好跑到房间上网,发现无线网卡的流量居然也用完,只好玩手机。习惯了城市十一二点的睡眠,这么早实在睡不着。
孙旭成他们也是一样,呆在房间学习一些关于海洋的知识,都是卫航临时给他们准备的。曹达还打了一个电话回去,分享自己今天的收获,以及今后的发展。劝说他们老人家以后不用太节省,该吃的,该用的都不要委屈自己。
远在gz偏远山区的曹大山夫妇,拿着儿子给他们准备的手机,轮流跟儿子讲话。这个手机是曹达充话费赠送的,款式早就过时,性能很差,但还是让这两夫妇当成宝贝。
刚开始,他们还埋怨儿子浪费钱,听到是送的才释然。不过,这手机他们几乎没有打过,通常都是儿子拨回来的。
两人匆匆忙忙说了几分钟便挂了机,他们从别人口中得知,外省的电话费可是很贵的。
“这次,小达遇到贵人了呀!”挂了电话,曹父感叹一声。
儿子美好的未来,让曹大山夫妇带着笑容入睡,梦见儿子开着小轿车,载着他们曹家的媳妇回来,全村人都是羡慕的眼光。
昨天打赏的兄弟姐妹很多,分别有:箜殇篁、00wei、樱梦婉、天族2、anna0626、我是小白555、快波,老村多谢了。还是老规矩,求收藏推荐。




渔夫传奇 第三十六章 修路
清晨第一缕阳光从木窗照射进来,卫航就听见母亲催促起床的声音,然后传来小妹轻微的起床气。
起床气大家都有,尤其是女性跟小孩子。总会耍耍脾气之类,赖在床上不愿起来。最明显的就是有部分人,明明调好了闹钟,但真当闹钟响的时候,模模糊糊摸到闹钟,一家伙扔掉的例子。
小的时候,卫航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时候,老妈子总会进房间喊起床,虽然唠叨,却也不怕。最怕还是老子进来喊,一旦喊了两次还不起来,马上沉着张脸,对孩子的震慑力还是蛮大的。
“睡得还习惯吧?”卫航出了房间,就看见孙旭成跟方振洗漱完,准备帮手准备早餐。
“还好呀!晚上也算凉爽,比起我们以前在部队好多了。”方振回答道。回想起部队训练那段日子,至今还有点不堪回首,但是很充实,令人怀念。
早餐是海虾粥,让卫航等人胃口大开。尤其是方振跟孙旭成,一连吃了好几碗,连说好吃。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渔村的渔民餐桌总会少不得各种海鲜。
“好吃就多吃点。”卫母很开心。
还不到八点,老村长就让大家在广场集合,大家带上自家的工具,锄头、石锤、铁铲等等。他们虽然不是农民,但这些常用的农具,乡下一般都是具备的。
这次修路,方振等人也参加,让村民看得更加顺眼了。
“咦!你们村还有这种石磙?”孙旭成惊奇地看着不远处的一个大石滚,直径恐怕有一米吧!
“应该是借来的,唐家村没有这东西。”卫航很清楚,自己村绝对没有这种玩意。
说起来,石磙也是一种农具,北方农村比较多,圆柱形,两端有洞,使用时用特制方形架套在石磙上,用牲口拖拉着,因为两端大小不一,工作起来是作圆行轨道便于碾压已摆成片的麦子,谷子,使粮食脱离穗子。也有些地方叫辘轱。
这个大石滚,可是村书记从十公里外的一个村子弄回来,就是专门用来修路的,将石粉压实。不然,靠人力去夯实,既费力,又不能保证质量。只要拖着个那么大的石磙来回滚几遍,要多结实有多结实。
这主意还是一个村干部提出来,立即得到所有人的支持。现代修路也有类似的机械,是一辆车推着一个巨大的铁轮。但那尊“大神”他们唐家村请不来,只能变通一下了。
见人都到齐,老村长他们也不拖延时间,只要努力,一天足够,毕竟上百号人一起工作。
“现在分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老村长将一众村干部策划好的计划念出来,开始给大家安排工作。
大体上就分两组,一组负责路面,一组负责两边的排水渠。
排水渠部分由二十个人完成,分两队,选出两个队长,每一队完成一边的水渠。这很重要,假如排水工作不做好,路搞得再好也是枉然。遇到大雨天,路就会变成河。
路面部分则是分三队,一队负责提前整平路面,一队负责将拉到现场的石粉散开,最后一队负责夯实。
“都听清楚了吧?”村书记对大家大声喊道。
“好,清楚就开始出发吧!”老村长带头走在前面。
拉石粉的车有三辆,都是从周边村落请来的,给了不少费用。
上百人一起劳作的大场面也没有让方振等人感到新奇,他们在部队的时候,也是整个排、整个连一起干活,在抢险救灾的时候,甚至更夸张。
“那崩下来的都要清理,水渠得挖深一点,这里得用石头砌一下……”老村长现场指示工作。村书记则是带着一群干部,跟村民一起劳作。
“这样压好像也不大好呀!”
这时候,负责压实的队员对老村长说道。他们看见路中还行,但边缘比较麻烦,不可能完全压实,浪费了一些石粉,而且时间一长,会慢慢向中间松动。
“这有什么法子?”老村长也是皱眉。他转过头,看向一个老人:“工头三,你们是搞建筑的,有什么点子?”
“法子不是没有,但花费可就大了。可以在两边用水泥糊一下,边缘自然就坚固了。”老人用搭在肩上的一条毛巾抹一把汗水。
这个老人是村里最有建筑经验的老人,村里头九成以上的屋子都是出自他之手,在村里也算是一号人物了。因为排行第三,同辈人习惯叫他工头三,年轻人则是喊他老张工,是张雪茹的三叔公。
这让老村长等人十分为难,做到如今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再凑钱可做不来。
就在大家沉默的时候,卫航心中一动,出主意:“可以在要铺石粉的路面挖开一层,相当做一个模型出来,然后将石粉倒进去在夯实,就不用担心两边的问题。”
这话一出,大家都是眼睛一亮。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尽管要多做了不少工作,但总比大出钱好,至少村民都是这么想的。
“好,这法子妙!还是你们年轻人脑瓜子灵活。”老张工赞赏地大声叫好。
“那是当然,现在可是我们年轻人的天下。”村里一个青年得意地说道。
老张工瞪了他一眼:“我可没有说你,跟我做建筑那么久,可没见你提过一个好建议,刨个门板都不平。”
那小子立即歇菜,再也不敢出声。老张工算是他的师傅,跟他学习了快一年,可被他教训惨了。这老家伙相当的严格,稍微一点差错,会当场咆哮。
有了好主意,大家赶紧付之行动,果然完美了不少。
人多就是好做事,一个上午,大家就修好了近三公里路。按照这个速度,只要再努力三个小时,足以将这段差不多五公里的道路修好。
中午,妇女们将饭菜送过来,让大家休息下来吃饭。卫航等人也躲到树荫下就餐,刚才干活挺猛,却不怎么觉得累,他知道这都是海珠的功劳。就连曹达他们也有点吃惊,暗道这家伙之前到底是去读大学,还是去当兵的?
大家休息的时候,卫航出钱,让唐通明拉了几大袋西瓜过来,请大家吃西瓜。
“天热吃西瓜,真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爽!”一群汉子大吃起来。
感谢天武·神兄弟的高度评价票,以及奶茶的娃娃的打赏!看书投票,养成好习惯呀!嘿嘿!




渔夫传奇 第三十七章 安装固话
到了下午,总会陆续有其他村子的人开着摩托车,甚至单车,拉着一桶、一袋的大海蟹进入唐家村。下了省道,走上一条坎坷不平的泥路,大家都下意识将车速放得很慢,生怕震伤车后面的大海蟹。
刘道深是航山村的村民,他们村跟唐家村一样,也是世代打渔为生,村民都不怎么富裕。以前,收获的海产都是拉到镇上去。听说,唐家村有人高价收购大海蟹,价格足足比原来镇上高了五六块钱,大伙都不愿意往镇里跑了。
村民事先在村里称好自己那份大海蟹,然后统一由刘道深用他的拖拉机王拉到唐家村。这也是无奈之举,很多人就只有那么几斤、十来斤,总不能也跑那么远吧?刘道深就每人收取两块钱的车费。
欧国良跟刘道深不同的,他的脑子灵活一点,在自己村统一收购,价格仅仅比唐家村给出的低一块钱,然后自己也赚一点。
“唉!这段该死的路要是能修好点,那就谢天谢地了。”刘道深看见前面又是一个大坑,足以坑死人那种,不由叹口气。
坐在旁边位置的一名中年人,是他们航山村特派跟过来,一起帮忙搬货的。
“待会将大海蟹卖了之后,跟他们村的人反映一下。”
有这个心里的人不在少数,可是,当他们继续往前走,就看到一大伙人干得热火朝天,正在大修路。
“看来,人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倒是我们杞人忧天了。”
“咦!不错呀!居然这样修路。这样修过之后,不会比水泥路差很多,倒是很新颖呀!”坐在刘道深旁边的中年人惊讶道。
“的确很特别,看来,唐家村的村长也很有魄力呀!”刘道深点头道。先不提人工,在乡下,劳动力是最廉价的,不值一提。但那么厚的石粉填下去,加上运费,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吧?
欧国良跟唐大财相熟,他停下车来打招呼:“你们这是准备一劳永逸呀!”
唐大财抽出一根烟,扔给车里面的欧国良:“还好,为了方便大家,只好下点功夫,彻底搞好这段路。你开进去就可以,村里面还有人留守的,我大哥跟立信哥在广场那边收购。”
走上修好的道路,果然舒服了很多,平坦的路面,让车子没有一点颠簸。
又过了两个钟头,转了个弯,大家终于看到了进村道路的尽头,那是一条横穿而过的省道。大概还有五十多米的距离,大家都松了口气,只要再坚持半个钟,就应该能完成这项工程。
“好,大家再加把劲,很快就到头了。”老村长也抹了把汗,这个天气干活,真是折腾人。
“你这家伙,去大学读书,一身力气反而变大了。”村书记对卫航的情况同样百思不得其解。
一百多号人中,最卖力就是这小子了,然后轮到方振那一群人。也正是这样,村里的年轻人一个个拼了老命,暗中较劲,估计是不想输给一个读书人。
“也没什么,大学期间比较注意锻炼。”卫航这话也不假,大学的时候,整个宿舍,几乎天天跑步的就数他一个。
“航哥,你要是去当兵,恐怕也能闯出个名头来。”曹达开口道。经过今天的劳作,他算是彻底佩服这哥们。要知道,他的力气在二十七连中也是顶尖的存在,但比起卫航,居然还略显不足。
“去!别乱说,航哥去当兵那是浪费人才。当然,要是大学期间去当国防兵,那可不一样,出来就是干部,也有前途。”方振白了一眼曹达。
现在这社会,什么都讲文化,就连当兵的,你要升上去,除了本身的能力,还需要一个高学历文凭。作为一名领导,你的学历只有小学、初中,那不是给国家丢脸吗?假如是以前,还没有那么讲究,现在肯定是不行的。
大家的动作加快了点,很多村民都想着回去还得下两趟海,今天还没有收入呢!
经过七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段道路的修缮。有点筋疲力尽的村民都爬上车,让他们走路回去那是不可能的。
“航哥,你不回去?”孙旭成见卫航骑着摩托车,方向不是回村子,诧异地问道。
“我去一趟电信局,给家里拉一个固话。你们谁要上街的吗?”卫航回答道。拉固话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报装上网的事情。无线网卡并不是上网的好选择,网速慢不说,还有流量限制。
唐家村还没有网线,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固话的电话线上。只要拉个固话,报装一个adsl帐户,花钱买一个adsl设备回来,安装上去,设置好adsl猫的拨号帐号和密码;以及电脑和adsl猫之间的局域网联接参数,同样可以上网,一个月几十块。
当然,他还会买一个路由器回来,以后手机上网也方便,省得老让移动坑人。
随着手机的流行,电信公司的业务逐渐流失,就连农村,也不少人将固话关掉,改用手机。这也不怪老百姓,固话即使你不动它,固定月租还是要十五块钱,而且打电话也不见得比手机便宜。
当卫航走进去,说要装固话的时候,里面的人员立即出动,表示要搞得妥妥当当。知道卫航还要报装一个adsl帐户,用于上网,人家当即赠送一个adsl猫,都不用你掏钱了。
“路由器我们这也有,六十九块钱一个。是散热性的,信号覆盖范围可以达到五十到一百米。”里面的工作人员马上拿出一个无线路由器推销。
这样一个路由器,足够卫航使用了。他也不挑剔,点头:“好,就这个吧!”
开户费用了两百多,加上一个路由器,一共花了三百四十多。换成以前,家里的老妈肯定要肉疼了。
至于话资,固定电话的比他手机的还要贵,估计以后不会怎么用。他的卡还是大学入学的校园卡,有优惠套餐的。
果然不出所料,回到家,看见家里要安装一台电话,卫母就觉得太浪费,不是有手机了吗?还装个电话,那不是多此一举,钱多了烧吗?
卫航只好跟她解释,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上网。而且,有个固话在家,也是好事,手机有时候得带出去的嘛!
搞好之后,住在卫航家的方振他们也觉得大赞,赶紧搜索wi-fi信号,本月的手机流量也差不多要没了。
目前收藏两千七百多点,感觉还可以的朋友不妨收藏下来,以后看书方便。感谢andy卟离卟弃、anna0626、joycf三位兄妹的打赏!大家记得投票,我们能冲到现在第七名,推荐票是关键。
1...1011121314...2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