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清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没落皇朝
破江北大营,杨秀清也有这方面的考校,三年围困,镇江城中极为缺粮,而江北大营的围困,让镇江筹粮极为不便,沿江一旱,这镇江城没了粮食,基本就要变死城了。
但镇江的位置重要,可以说是太平军东入苏浙的门户,若是丢了镇江,就没了图谋江南财税之地苏浙的机会。
正好这时间,向荣没眼色的佯动闹事儿,杨秀清便把粮食的主意,打到了江南江北两大营身上,这两大营都是有存粮的,虽说不多,但也能解燃眉之急。
太平军破了江北大营之后,一战下扬州,占据扬州之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筹粮,向荣能安稳一个多月,并不是说他向荣守得好,而是太平军,这时间没工夫收拾他,他们正忙着筹粮呢! 收拾向荣,依旧是石达开唱主角,分兵、击溃,就是石达开的主要战略。
打江南、江北大营,最初石达开制定战略的时候,也是击溃战。歼灭战以太平军在天京的兵力优势不是不能打,但一旦这么打,战事必然要旷日持久的。
围攻江南、江北两大营,得不偿失,一旦天兵在天京城下崩溃。对军心的打击也是毁灭性的。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退而求其次,石达开也只能将目标锁定在击溃清妖。掠取两大营的军资、军械上了。
溧水,自天京入苏常二州的要道,对向荣来说这是不容有失的地方,石达开声东击西,向荣不是不知道。但溧水不可失,一旦失了溧水,这苏常二州也就是长毛贼的囊中之物了。
江南大营设立的目的,就是防堵长毛贼入苏浙之地,细说一下,这江南大营,就是苏常二州的门户。一旦丢了苏州、常州,即使守住了江南大营,朝廷那边也饶不了他向荣。 知道必败,但向荣也有拼死一搏的心思,江北大营的主力未失,若是抓紧时间休整,托明阿越过扬州,过来救援自己的话,这江南大营未尝不能保全。
死马当做活马医,这时候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殊死一搏,一旦成了,不仅可以活命,而且战功也是惊人的,实在不成,也能借机溃退,保全自己手里的人马,只要手里有兵,未尝没有复起的机会。
至于这托明阿配不配和他向荣,这事儿只能由天定了,江南大营的出路唯有这一条,窜出大营就能活命,与其死守等死,不如窜出去求活。
大清朝廷就是如此,不是想不到而是做不到,道光帝时的林则徐,咸丰初的曾国藩,他们上的奏疏,都是治国之言,朝廷为何不接纳呢?
原因也简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清朝还有一个弱点,那就是满人统治,朝廷大多时候满足的还是少数人的利益,一旦汉臣、汉员涉及兵事,相比在各地驻防的满人将军,这里面猜忌也就多了许多。
说白了,向荣的动作,不是为了保证苏常二州不失,而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军马不失,托明阿是个满人,想让他救济自己,这事儿真得靠天意了。
他托明阿守不住江北大营可以溃退,即使有罪,朝廷对他的处置也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换了他向荣丢了江南大营,怕是要被直接问斩刑的。
分兵堵截长毛贼的人马,这是个不错的理由,即使败了,也能和朝廷推脱一二,至于江南大营的军资之类,那是朝廷的东西,又不是向荣的私产,与其提前烧掉留下话把儿,不如留给长毛贼,说不定见了大营里的军资粮饷,长毛贼的攻势还能减弱一些呢!
局势不仅杨猛看的明白,扼守江南大营的向荣,也不是糊涂蛋,一路追剿长毛贼至今,已经四五个年头了,常胜将军向荣算不上,但军界的常青树,向荣还是当仁不让的!
向荣明白了局势,这战局也就定了,自石达开十三日进军溧水,到二十一日向荣败退丹阳,八天的功夫,江南大营也丢了。
连破江南、江北两大营,太平军在反抗清廷的这场战争之中,军事实力算是达到了顶峰,这两大营一破,杨秀清那边也做出了新的部署,翼王石达开入安徽督师、北王韦昌辉入江西督师,新秀李秀成、陈玉成进军苏浙,原本在安徽的杨辅清、杨宜清,回师天京。
皖赣苏浙四省的形式不容乐观,曾涤生、左季高依旧在皖赣瞎墨迹,朝廷的那边的谕令,不能作数,若是按着朝廷的安排进军,湘勇、楚勇也得步了江南、江北两大营的后尘。
杨猛的第二份折子,朝廷依旧没有应允,但说法却由再议换成了斟酌,向荣的江南大营崩盘,看来也是触了朝廷的底线。
“芷晴,静海那边还能送进粮食去吗?”
将只批了两个字的折子顺手丢到了一边,杨猛觉得该是给朝廷一些压力的时候了,虽说曾左两人,都得了朝廷的谕令,谕令的内容与他的折子一般无二,但不到关键的时候,杨猛还是不想让曾左的军队。在皖赣受挫的。
“很难!之前在附近存了一批,但僧格林沁屡次水淹静海,那批几万斤的粮食,大半已经发霉了。
若是走海路的话,倒是可以。但容易被天津附近的炮台侦知。单靠夜里运粮,没有灯火的话,很难大批量的运粮。”
静海的林吉李。是杨猛一直在关注的,撤退的道路和粮道,广州那边的丁泰辰,也差人探了数十次,海路虽说隐蔽。但想要运走林吉李剩余的一万多人马,至少也得三四十艘海船。
现在就用海路运粮的话,怕是容易被朝廷侦知,一旦海上有了防备,想要从容的撤出林吉李三人的队伍,就变得难入登天了。
“发霉了?总归是粮食,让那边的人联系一下三人。让他们打一下天津,兹当是一次试探了,若是三人不好收服,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想了想之后,杨猛也下了命令。知道修约一事后,林吉李三人也有了合适的去处,只是这三人能否听话,却要试一试的,若是三人这次听话,救他们一下,对杨猛来说,不算太难。
起初,杨猛是打算让他们打京城的,但仔细的想了想之后,他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林吉李一旦打下了京师,这太平天国就不好控制了,对于太平天国,杨猛除了剿灭之外,也没什么多余的念头,这样一个以邪教为主的天国,留下就是祸根。
“若是用那些发霉的存粮,很简单,发一道文书过去就好。”
“嗯!那就这么办,让子祺暗影那边的人过来一下,你去安排林吉李三人的事情。”
用理教的人,魏芷晴还是有这个权力的,但有些事儿,即使是魏芷晴也不能插手,接下来杨猛要吩咐的就是密事了。
魏芷晴下去之后,杨猛这边就多了一位穿着丝袍的中年人。
“三爷!”
“嗯!让你的人把太平军在皖赣的钱粮聚集地,想办法传给湘勇和楚勇,若是一个月之内,湘勇、楚勇势如破竹的话,就把两军的弱点,透一些给太平军,尽量别让湘勇和楚勇的主力受创,若是麻烦的话,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记住!湘勇是重点!”
“遵命!”
对左骡子,杨猛本不该如此,但自己的围安庆的战略,如实的发给了朝廷,若是这个时候左骡子不识趣的话,让他吃一次败仗,也算是当头棒喝了。
至于曾涤生那边,若是长毛贼的那些钱粮,对他吸引力不大的话,坑他一次,对杨猛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行军打仗,最重要的就是情报,而官军与太平军作战时的情报,却迟滞的很,杨猛之所以能长胜不败,及时的情报,起了很大的作用。
想必有暗影插手,他杨猛足以左右皖赣的战局了。
朝廷对他的提防,算是正常的举动,这次究竟是四色棍还是鬼子六,亦或是军机那边打压自己,杨猛真不清楚,但想来,这次的批示,应该是军机依照惯例来做的。
只要京师和江南的局势,再紧张一些,朝廷怕是不动用自己都难了。
如今石相公和韦昌辉分驻皖赣,怕是那杨秀清近期也要行动了,这兵围安庆之事,必须在三五个月之内完成,若是太平天国提前变乱的话,即使合围成功,这作用也不会太大。
现在除了要看林吉李的反应之外,曾涤生和左骡子的反应,杨猛也要关注一下的,曾涤生那边好说,一旦左骡子想另投他处,那这楚勇就要分崩离析了。
接下来的半个多月,石达开第一个认识到了安庆的重要性,原因也简单,就是左骡子的大动作,接了朝廷的谕令之后,左骡子一改往常悄无声息的战术,大张旗鼓的开始对舒城下手了。
官军与太平军在安徽的战事一直未曾间断过,和春、秦定三,一直在率军与长毛贼殴斗,虽说战局没多大的改观,但战事打的还是有声有色的。
舒城、桐城、怀安、潜山、太湖、宿松一带,一直是官军与太平军鏖战的地方,许多县城数次易手,无论是官军还是太平军,在攻城守城上,都得了不小的磨练。
左季高未遭败绩的楚勇,攻打舒城不利,立马就转走桐城,直插安庆,左季高的大动作,自然引起了太平军的反扑。
对于长毛贼的反扑,左季高的应对策略就是后撤,稍一接触无论胜败,果断的退走,就是左季高针对朝廷谕令,想出的策略,几番动作之后,在安徽督师的石达开,再看不出左季高的目标是安庆,那奸狡石相公也就白叫了。
通过左季高的动向,再结合一下江西那边的战报,石达开自然很容易辨明,湘勇、楚勇这天兵的两大对手,共同将目标对准了安庆。
毒清 第六百三十三章 湘楚围安庆(三)
战争之中,最怕的就是你的战略目的和战略意图被对手察觉、猜透,依着你的目的、意图,许多行军路线和战争手段,都能被推测出来。
在战略层面上,石达开显然是精通此道的高人,左宗棠之难缠,他也有所耳闻,这次实际的交手之后,却有些不过尔尔的样子,兵围安庆,若是由他来做,或许会更为隐秘一些的。
甚至一战下安庆,都有七八分的把握,左宗棠的意图太过明显,过于明显的意图,与左宗棠之前避重就轻的战法不同,事出反常必有妖,仔细的一思量,在对比一下江西的战局,这左宗棠就不是无能之辈了。
皖赣的清妖,行动的目的异常明确,兵围安庆解江南、江北大营之困局,虽说江南江北两大营,在天兵的威势之下溃退了,但身为带兵之将、一军之统帅,石达开清楚明白的知道,江南、江北两大营,不过是暂时的溃退而已。
依着清妖的战法,只怕过不多少时间,围困天京的江南、江北大营,又要重立了,如果两大营重立,安庆再失守的话,天兵往昔的优势将不复存在,整个天京周边,将再次被分割包围。
安庆,是之前安徽的省府,地位自然很重要,若是单独看安庆一城,也不是太起眼儿,但将如今的安庆,放在天国的大局上考量,这地位就极为重要了。
在石达开看来,清妖若是兵围安庆,其威胁远高于立足在天京城外的江南大营,一旦皖赣不保、苏浙难取,双破江南、江北两大营的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了。
安庆南北兼顾皖赣。东西辐射两湖苏浙,而曾国藩的湘勇、左季高的楚勇,都是天兵之大敌。其战力比之向荣强了数筹不止。
一旦两路大军兵至安庆,能不能守住这里。石达开也没有十足的把握,看两军缓慢的动作,显然不是想一沾即退,左宗棠这几天退出舒城、桐城一带,但兵锋依旧,怕是不会随随便便的后撤。
江西的战报,石达开虽说得到的不多,但曾国藩一改往日冒进的习惯。在江西境内稳扎稳打,这显然不是什么好现象。
兵围安庆,威胁天京解苏浙困局,除了曾左之外,更让石达开忧心的是幕后策划这一战略的清廷高人,之前困守江南、江北大营的向老妖与托明阿,都不是什么将帅之才,所以才有了天京城三年的安稳。
这次曾左舍皖赣的州县不取,要合力兵围安庆,细想之后。对天国的威胁绝大,不是将帅之才,很难策划出这样的战略。
兵围安庆之事挡无可挡。依着曾国藩与左宗棠的战力,怕是自己亲自出马也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战败稳扎稳打的二人,如今对天国来说,苏浙虽然在望,但江南江北两大营的溃兵,依旧是天兵进军苏浙的绝大障碍,想在一时三刻之间,攻取苏浙。无疑是痴人说梦而已。
相对于苏浙,皖赣的局势。无疑好了很多,天京能屹立不倒。少不得之前皖赣的支持,若是安庆有失,皖赣就被一劈两半,只能各自为战了。
自安庆顺流而下,一两日便到天京,湘勇水师的战力,石达开是亲身领教过的,占据安庆之后,湘勇、楚勇的水陆联军,三五日的时间,就能兵围天京,一旦向老妖的江南大营再立,这天京能不能守住,也是个问题。
自吃了杨三哥的大亏,丢了九江之后,天兵在江南的战局,虽说勉强,但已经大不如前了,曾国藩、左宗棠、向老妖,再加上一个扎在九江不动的杨三哥,若是四人合力,守天京,难如登天呐!
想到了杨三哥,石达开的脸上也极为苦涩,这与自己丢九江之时,如出一辙,自武汉三镇兵出黄鄂二州,先截水师再灭陆师。
兵围安庆阻断大江,再回身以陆师剿灭皖赣二省的天兵,天兵难以相互照应,被各个击破,也就是早晚的事儿了。
“难道杨三哥又要用兵了?目标是天京?”
虽是自言自语,但将杨三哥与天京勾连在一起,石达开不由的有些汗毛耸立了,杨三哥挡不住,失了天京,天兵将何去何从?天国又将何去何从呢?
杨三哥的手段,石达开很反感,斩尽杀绝呐!上次兵出两湖,陆师、水营,将近四万,活下来的不足两千,这些人大多还是水营的弟兄,韦俊的鄂州陆师,全军覆没,石祥帧的黄州陆师,只活了一人,若是被杨三哥占了天京,只怕……
再往下,石达开也不敢细想了,只能赶紧的修书给东王汇报此事,自破了江南、江北大营之后,东王的心思也多了不少,只怕现在不是合适的时候,一旦杨三哥动了,必将是雷霆万钧之势,凭着皖赣的天兵怕是极难挡住杨三哥的兵锋。
加上不怎么好对付的曾国藩与左宗棠,一旦没了安庆这个关隘,天京不保呐!
石达开的想法基本就是杨猛的目的,兵围安庆之事,进展的极为顺利,安徽的左骡子识相,在舒城、桐城一带的动作,足以让杨猛短时间之内不怀疑他,而江西的曾涤生,也是一样,一改往日冒进的作风,开始在江西,慢慢的攻取太平军的一些钱粮之地。
最让杨猛高兴的是,曾涤生在衡州的小动作,扩充湘勇,虽说扩充的规模只有五千人,但对杨猛来说,这就是曾涤生的态度,有了这个,暗影的那些小动作,就没什么必要了。
江南大营崩盘,林吉李也接了那批发霉的粮食,接下来的战局,只怕朝廷就要如坐针毡了。
江北大营的溃军,挡不住太平军的兵锋,托明阿丢了扬州,太平军就打开了北上江苏的门户之地;江南大营溃退,溧水失守,苏常二州也是太平军的囊中之物;以天京、镇扬二州、苏常二州。为主架构的铁三角之势已成,只要杨秀清那边稍微发力,就足够朝廷挠头了。
石达开、韦昌辉西进皖赣。怕是杨秀清存了篡权的心思,只要石相公那厮没有篡权的心思。势必要将安庆的重要性,说给杨秀清,天京的安危,杨秀清势必不会掉以轻心,这样一来,他那暗藏的野心,只能再发酵一段时间了。
待到林吉李、杨秀清同时发力的时候,朝廷就是一只热锅上的蚂蚁。曾涤生、左季高动作缓慢,自己再上第三道折子,怕就是水到渠成的局面了。
困守静海的林吉李,接到了理教的一批救命粮,虽说有些发霉,但总好过饿肚子的,天京的救兵,屡次不到,三人的心里也有了怨气,底下的将士更是如此。不知从何时起,天兵之中也有逃兵了。
困守静海近两年,理教的那位北方执事。成了三人的挚友,非是心甘情愿,而是不得不为,僧格林沁,屡次水灌静海,面对清妖铁桶一般的包围圈,三人只能在静海城中徒呼奈何。
没有火.药、火炮,想要冲破静海周围的夯土围墙和清妖营寨,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这两年的功夫,两万余北伐精锐。连死带跑,剩了万余。静海城,也实实在在的成了一座只有男人的兵营,上至林吉李,下至普通的太平军兵卒,心中那份攻取京师的热切,早就被北方的寒冷,给打的不知所踪。
也不知从何时开始,理教也在静海城中,悄然的传播,对此林吉李三人也是置若罔闻,毕竟死围之中,无论是天父还是理教,都不再重要了,可以饱腹的粮食和御寒的衣物,才是活下去的必要物资。
而理教手里,这些东西有的是,他们也能安然的将这些东西带入静海,从开始的为了一件棉衣入理教,到如今帮着理教宣扬教义,许多东西的改变,都是在不知不觉之中的。
“三位,此次破围无论成败,我家主人,都会保三位无恙的。
只要三位能突破僧格林沁的铁围,给天津卫一定的压力,明年夏初之时,保三位可以带着大军离开静海!”
面对林吉李三人,理教的北方执事,说话的时候怡然自得,全然没有身处死围之中的觉悟。
“杨执事,咱们该做的也做了,不该做的也做了,至今已然两年有余,有些话,咱们就不能开诚布公的谈一谈吗?
是卖身投靠也好,是彼此合作也罢!咱们三人总不能再苦守两年吧?”
经过两年的苦守,林凤祥也成了三人的首脑,天京那边救援不利,最近的一批援兵,还是一年前的,他们只打到山东境内就回师了,对于天国,林凤祥真是没多少挂碍了,足足两年身处绝境之中,许多事情都可以想明白的,何苦来哉!
“只要静海城中还有笃信天父的,这事儿就办不得,错非你们三人,将这批人处理掉,不然……”
瞄了一眼堂上的林吉李三人,这位杨家管事也不遮掩,直接就把该说的说了出来。
“我等本就是天国干将,杨执事,如此做事儿,是不是过分了?
城外的僧格林沁数次招降,咱们并不是真的无路可走之人!”
吉文元算是三人之中依旧心向天国的,林凤祥的态度很明确,除了清妖之外哪个给活路就跟着哪个走,豫北的捻子联系过三人,只可惜捻子的人打不进来,这事儿只能作罢了。
至于李开芳,虽说心里也有些想法,但为了三人的团结,他也只能做个两面派了。
“呵呵……有些人有些事儿,也该到了决断的时候了,三位有缘再会吧!”
自打军中有人信了理教,对林吉李的北伐军来说,这位杨执事就成了来无影去无踪的存在。
临走之时,他深深的看了林凤祥和李开芳一眼,至于吉文元,则是略微的扫了一下。
杨执事走后不久,林吉李三人对着僧格林沁的铁围发起了一次凶悍的反扑,虽说僧格林沁自诩手下精锐,但为了保住天津卫,他麾下的蒙古铁骑和八旗精锐也付出了数千人的死伤,是役太平军阵亡三千余骨干,北伐军大将吉文元战死阵前。
自江南江北两大营接连被破之后,京畿之地再受长毛贼的威胁,天津卫周边的战况表明,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和八旗精锐,很难挡住太平军的攻势,京畿随时有陷落的危险。
四色棍不由的又起了移驾热河的念想,京畿这边岌岌可危,江南那边的形势也极为不妙。
托明阿的江北大营战败,不仅丢了营造三年之久的营盘,而且顺带着丢了扬州,扬州一丢,江苏的门户洞开。
向荣兵败之后,或许是羞愤难当,也或许是奔波劳累,死在了军中,朝廷虽急调安徽提督和春,重整江南大营,但急切之间怕是很难守住苏常二州。
先是江南江北两大营崩盘,后是林吉李的北伐军异动,朝廷的局势一下就变得分外艰难了,灭国之厄仿若就在眼前,若是真丢了苏浙,长毛贼怕是要真正的成事儿了。(未完待续)
毒清 第六百三十四章 湘楚围安庆(四)
“彭师傅,江南战局糜烂,江南、江北两大营相继崩溃,你来说说,朝廷该如何挽救江南局势呢?”
上书房之中,四色棍对着上书房总师傅,军机首辅彭蕴章掉了脸子,湘勇、楚勇,兵出皖赣救援江南大营之计,是杨三哥出的,他在折子有意要统辖湘楚二军。
鉴于前例,这事儿四色棍没有应允,杨三哥的手里本就有两万水师团练,若是将湘楚二军,再划归杨三哥的治下,就有些尾大不掉的意思了。
如今想来,杨三哥在兵事上,还是有先见之明的,若是允了杨三哥第一份折子所请,恐怕江南大营也不会崩盘,这江南的局势不变,静海一带的长毛贼,怕是也不会兵发天津卫。
对于此事儿,四色棍没什么悔意,他如今在乎的只是朝廷的时局而已。
“陛下,可严令曾涤生与左季高,加快合围安庆的步伐,督促和春再建江南大营,两厢发力,长毛贼势必不能兼顾南北。
据僧王所报,静海的长毛贼,已经折损过半,想来今年南北两大营,当可围杀林吉李三逆于静海城中。 说这话的时候,彭蕴章也有些底气不足,早知今日悔不当初,若是一早允了杨老三的折子,怕是那江南的局势也不会如此糜烂。
自向荣的江南大营崩盘之后,长毛贼的两大匪首,石达开、韦昌辉督师皖赣,皖赣的长毛贼本就人多,想要让曾左二人,急切之间兵围安庆。想想是不错,但可行性不高。
彭蕴章一席话,没有一句切中要害,四色棍也只能自己亲自上阵了,抵定江南局势,四色棍手里还有一记杀手锏的,只要让九江的杨三哥顺流而下,兵围安庆,在四色棍看来并不是什么难事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