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毒清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没落皇朝
满满的一桶土药,不过二三十斤,三百米进不去,二百米也能扔的进去,自打曾左的土药桶扔到了集贤关之内,石达开就坐不住了。
安庆城外的左宗棠和曾国荃,全他妈是没屁眼的货色,十台投石机,一天的功夫就杀伤了近三千天兵,集贤关狭小,关城内人员集中,这装满石子儿、铁钉之类的药桶炸了,一死还真就是一大片。
清妖的火炮打的准,即使集贤关的火炮能够得着那些投石机,也架不上去,攻城只一天的功夫,集贤关的人马,就差点溃散,面对这杀伤力巨大的投石机,石达开无奈,只能策动人马出城作战了。
可曾左二人在炮阵旁边还有枪阵,一路强攻,虽说毁去了十台投石机,可石达开付出的损伤却大的出奇,连着集贤关内损伤的人马。两日之内,安庆前线战损万余人,这是不可想象的战果啊!
可面对洋枪、火炮、土药、投石机,石达开也是无奈,这安庆丢不得。不能迂回作战。只能硬顶着曾左二人死战了。
洋枪,天京也不是没有,石达开将安庆难保的战报发到天京之后。也引起了杨秀清的关注,安庆丢不得,虽说不想给石达开分配火枪、火炮,但石达开是个实诚人,他说安庆守不住。那安庆就真要不保了。
天国虽说与英商交易了一把,但所获的洋枪毕竟有限,当时英吉利还在忙着收尾克里米亚的战事,也不太想支持太平军,再次修约被拒之后,英吉利也希望这个东方的大帝国,沉浸在内战之中。这样一来,他们的机会也就大了许多。
这次与杨秀清谈判的是英吉利公使巴夏礼,两人究竟谈了什么杨猛也不得而知,毕竟涉及到了天国的机密,杨秀清的保密工作做的不错。但三船的军火,尽入天京城中,却是瞒不过杨猛的。
之后的一个多月,石达开驻守的安庆,不仅有了相当数量的火枪,而且还有了一批精工制作的三磅炮,虽说安庆处于战时,情报不是很及时,但影子大概的估算了一下,安庆城中洋枪不下五千条,洋炮也至少有三五十门,这样的火力配置,已经高于曾左二人的湘楚联军了。
有了这些东西之后,安庆的战局越打越激烈,可曾左的进展却小的可怜,除了能攻破几座兵垒之外,一个多月,湘楚联军损失了两千多人手,愣是没有夺下集贤关。
长毛贼多了大批的洋枪洋炮,这事儿左季高和曾涤生,自然不会坐视不理,折子到了京师之后,朝廷的那帮人,害怕引起纠纷,对于洋枪洋炮的来路置之不理,但对湘楚二军,朝廷算是大气,从皖赣拨了七十万两银子,用于购置洋枪洋炮。
这七十万两银子,一分不剩的到了杨猛的手中,安庆的曾左也有了数量足以硬捍集贤关的八磅炮和二十四磅臼炮。
七十万两银子,曾左大都用作购置火炮和开花弹了,火枪只是购置了千余条,毕竟这火枪想要大批的装备,需要的银子是以百万计的,如今曾左的财力,还不足以支撑这百万的花费。
近五百门三磅炮、八磅炮、二十四磅臼炮,半数都留在了安庆前线,虽说石达开手中的火枪数量足够,但火炮和开花弹,却是英吉利不愿大批卖给太平军的重要军资,没有可以硬捍湘楚二军的火炮,石达开唯有死守安庆了。
在英吉利、杨猛、朝廷三方的应对之中,安庆的局势又变成了对峙的僵局,慑于安庆城中的大量火枪,前线的左季高和曾老九也不敢强行破城打巷战,虽说前面在压着集贤关猛打,但攻陷安庆,怕是要旷日持久了。
安庆成了僵局,江南破局点也就移到了皖赣两省,左季高留下了杜伏虎与曾老九继续合围安庆,他则是统领着楚勇的主力人马,开始准备在安徽突破了。
江西的曾涤生,一路稳扎稳打,走得也算是顺利,有了湘楚两军,杨猛就不虞两湖战乱了,曾涤生和左季高,若是让太平军再次窜入两湖,也显得太过无能了。
杨猛现在比较关注的还是巴夏礼入天京一事,这是一个不怎么好的苗头,意味着英吉利要对大清动手了,对于江南的战局,英吉利人,好像比朝廷了解的更为透彻。
若不是近期的这批枪炮,石达开要稳守安庆,十分的费力,但有了五千条洋枪,曾左二人的队伍,就不敢轻易的深入安庆周边了,一个枪阵,几次齐射,就能弄死几千人,这样的损失是湘楚二军承受不起的,安庆不丢,江南的乱局依旧。
江南乱局依旧,朝廷就要付出相当大的财力、人力来剿灭太平军,列强的军队,若是在江南撒野,朝廷大可以不管不顾,可一旦列强北上呢?
内有太平军,外有列强的人马,朝廷该如何抉择呢?
这个杨猛心里也是大致有数儿的,签城下之盟,先剿灭太平军再说!
相对于列强,太平军对朝廷的威胁更大,即使列强的条约再苛刻,对朝廷来说,也是不伤国本的,与条约不同,这太平军却是乱匪,是要篡夺大清江山社稷的,这样的选择,杨猛可以轻易的想到。
军机的那帮臣工,怕是也会做这样的抉择吧?即使军机们反对,说实话,如今的大清朝廷,也确实无力支撑与列强之间的战争。
若要对付列强,就要与太平军停战,这对大清朝来说,比割地赔款更为丢脸,现在看来,也该给朝廷一些底气了。
杨猛要给朝廷的底气,就在京畿之地,调走了林吉李,僧格林沁和胜保的联军,就空闲了出来,即使朝廷差僧格林沁来援江南,京畿之地,也会留下相当的兵力,这样的话,就能为杨猛动身拖延一定的时间了。





毒清 第六百四十一章 终是成了
就在杨猛谋划着要调出林吉李的北伐军的时候,本该主导此事的丁泰辰,却悄悄的到了九江,丁泰辰见了杨猛之后,默不作声看着杨猛屏退了左右,这才走近杨猛,轻轻的说了一句:
“三爷,成了!”
“唉……谋划了小十年,终是成了,十几万人靠在那边,每年耗费数百万两,不成怎么成呢?”
丁泰辰说的不是别的东西,正是杨猛日思夜想的铁甲舰,自道光年间筹划,如今已是咸丰六年初夏了,再拖自己这铁甲舰也要落后于时代了。
现在好了终是在大战将至的前夕,广州船厂的那十艘铁甲舰完工了,造船是个技术活,当时杨猛给了广州船厂五年的时间来做这事儿,如今至少有六年了,这事儿终是成了。
“三爷,钦州一带的军港建的也差不多了,船坞也建造了一批,这铁甲舰还要再建吗?”
许多东西,杨家三爷只是说说嘴,真正做事儿的丁泰辰,这几年却是满肚子的苦水。云烟的获利虽大,但两广那边的开销也不小。
云烟的获利,先要留住了铁甲舰的需求,新军、西山那边的银子也是一分不能少的,以货易货换来的东西,多半要存储,从商号那边得到的银子,也是寥寥可数,今年刚过三十的丁泰辰,鬓角已经有了白发,不操心那是假话。 心里虽说欢喜,但杨猛的心里也在害怕。万一是急于求成的玩意儿,到了海里,这铁甲舰经不起风浪,那才是真正的烧钱呢!
“试了!自两年前,第一艘铁甲舰竣工。丹尼尔和杨福良就一直在试船。如今的铁甲舰,已经是几经修改的式样了。
开足了马力,铁甲舰的速度。远超风帆战舰,即使挂帆航行,速度也是极为可观的,虽说比不上风帆战舰,但与载重的货船还是不相上下的。
甲板的巨炮。也已经试过了,这两年间,两艘铁甲舰在深海打了数千发炮弹,损毁火炮三门,咱们船厂的西洋技师也夸赞了铁甲舰的性能,绝对优于所有的风帆战舰,只要煤炭充足。一艘铁甲舰,起码可以应付三到五艘的风帆战舰。
克里米亚海战之中所用的铁甲舰,性能还比不上咱们的双机铁甲舰。”
听了丁泰辰的解说,杨猛的心,也算是定了下来。两座蒸汽机、螺旋桨动力,这都是后世的东西,西洋各国且得摸索几年呢!若是自己的铁甲舰还不如,西洋各国摸索之中的铁甲舰,那才是怪事呢! 铁甲舰可是绝对高度的机密,广州的船厂周边都有新军的封锁,进了船厂很难出得来,杨猛购置的大片土地,让广州的船厂成了一个极为闭塞的地方,无论是洋人还是大清的百姓,想靠近船厂基本是没门儿的。
建造铁甲舰的技术,杨猛不想外传,虽说西洋的技师在造船过程之中,出了不小的气力,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若是技术掌握了,那就该到了鸟尽弓藏的时候了。
“很难!”
听了杨猛的话头,丁泰辰的脸色也是微微一变,几年时间的相处,他这个杨家在广州的话事人,与许多洋人技师交上了朋友。
一是拉拢的手段,二是有些洋人确实值得交往,人总是感性的,跟了三爷许多年,他的脾气如何,丁泰辰再清楚不过了。
“你估计一下还得多长时间?铁甲舰的技术,至少十年之内是不能外传的,有些防范措施要做在前头。”
造船,说的极为复杂,其实最关键的技术也就那么几项,不需要专业的技师,即使是几个无关轻重的人物,对着专业人员说上那么几个要点,造船过程之中许许多多的弯路就可以轻易的规避。
广州的船厂,不是用了他的不少主意吗?对于造船,杨猛几乎就是一无所知,他所知道的也就是动力系统大体构造,但这个就为铁甲舰的建造,解决许多的困难。
比工业基础,大清比欧洲差的太远太远,即使是新兴的米利坚,也远远的超过了大清,没有十几年或是几十年的缓慢发展,大清想要有欧洲那样的工业基础,也是近乎不可能的。
杨猛发展的军工产业,看着规模不小,但终究不是可以长久存在的工业基础,可以自给自足、可以自负盈亏的产业,才叫做基础,没了资金就倒台的产业,那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大清的需求不足,是制约工业基础发展的最大瓶颈,国外或许有需求,但许多东西都涉及到了战争,现在即使有庞大的市场,在没有强大武力的前提下,杨猛也绝对不会去涉足的。
发展的步子虽说不会被阻止,但可以被减缓,与欧美拼工业基础,杨猛还没有那样的想法。工业基础赶不上人家,就只能玩敝帚自珍了,管他铁甲舰的技术优劣与否,杨猛唯一能做的就是以保密的手段,拖延西洋铁甲舰的发展。
不然在自己的铁甲舰基础上,欧美各国很有可能在短时间之内,造出更先进的舰船,舰船上没有优势,面对老牌的海军强国英吉利,以及其他欧美国家,杨猛还有什么优势?
没有这些优势,如何保护那庞大而绵长的海疆呢?技术优势,面对欧美的工业技术和工业人才,被赶超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现在杨猛能做的只有靠数量来取胜,十年之内,建造一支数量庞大的铁甲舰队,建造一个让各国短期之内都难以企及的铁甲舰队,在海疆安全的基础上。慢慢发展,这才是王道之选。
“三爷,许多洋人还是可用的,这些手段是不是要委婉一些呢?”
这话作为丁泰辰来说,不该说!但他终不是秦子祺、孙伯青、杨福良之流。这也不算是心善。只是他心里有些底线而已。
“可以!只要能保密就好!豪宅、美食、美女、云烟,亦或是吃喝嫖赌这类东西,你都可以在船厂附近建造。我的要求只有一个,乐不思蜀而已!”
绑住人才的手段有很多,杨猛说的是最见效也最下作的,玩推心置腹,时间上不允许。保密上更不允许,圈禁,就是最好的保密手段。
“这个……”
这事儿又让丁泰辰为难了,别的都好说,只有美女这一条不好办,这保密就跟圆谎一样,一个谎言需要无数的谎言去圆满。这女人一用,从女人到弄女人的人,再到之后处理、善后的人,都是很大的麻烦事儿,弄不好最后杀的人。比技师们要多的多。
“想必广州和国外的局势,你也了解了一些,对外的战事将起,咱们手里的时间远远地不够,为了对外作战的胜利,你那边做事就要不择手段。
只要是能保证对外作战的胜利,再下作、再肮脏,杀再多的人,你都要动手的。
若是做不到就早说,让福良或是伯青去做!”
光明正大的事儿,杨猛做的不多,虽说做了不少的善事,但大多数银子的来路都是不干不净的,差的太远、太多,想要在短时间之内赶上去,除了妖法、邪法、下作手段、肮脏行径,杨猛想不出别的路子。
这脏事儿既然做了,做一件也是做,做一万件也是做,有句话说的好,杀一是为罪,杀万是为雄,杀得千百万是为雄中雄!
对于自己的路子,杨猛看的很清楚,就是一条邪路而已,至于后果,有句话说的更好,历史由胜利者讲述,时间会淡化一切。
东南半岛、印度,就是潜在的盟友,即使将来是世界大战,大清、东南半岛、印度的人口总量就是最大的依仗,杀到最后,决定胜败的可不是正义与否,而是军力!
军力的根本,就是人口和粮食,而这些,只要内部安定,大清和印度正好拥有,配上自己庞大而畸形的军功产业,一场持续十年的大战,应该还是有些保障的。
“知道了!我回去就办!”
涉及到了战事,作为杨家的铁杆,丁泰辰也只能把心中的不忍压制下去了,有些话,三爷之前就给他说明白了,有些事儿,没得选!
“你怕的是女人的事儿吧?这事儿交给福良去办,出海的时候,让他先到东洋买一批有姿色的女人回来,至于洋人女子,买不到就去抢,这事儿要瞒着丹尼尔!
东南亚的一些岛国,不是有荷兰人、澳门那里也有大小弗朗机的人,就近劫掠就好!
让潘老爷,到京师弄些太监、宫女之流,好好调.教一下,这些你做的到吧?”
杨福良这厮最近也是压抑,正好借着机会让他放纵一下,杨福良是个天生的贼匪,骨子里的东西抹不掉,压抑的太久,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丁泰辰的顾虑,杨猛很清楚,杀人有的时候就是个死循环,人只会越杀越多,对于杨福良,杨猛还有别的安排,有些事儿,随着时间就会慢慢消散的。
“谢三爷体谅!”
“唉……没什么体谅不体谅的,人谁生来也不是禽兽,都是被这世道逼得,如今这世道,就是这么个鬼样子,你不吃人被人吃,如今吃人的猛兽已经到了家门口,被吃还是反吃,明摆着的事儿。
这样的事情,以后你那边也要收摄一下,一些实在不能用的人,就别往回划拉了,处理起来太过麻烦。
这事儿你回去先用别的法子办一办,实在不成了,再用福良不迟,记得告诫福良,用人的时候,都用咱们的人手,将来也好少做些杀孽。”
没有子女的时候,杨猛的杀伐尚算果断,这些年身边老是围着魏芷晴与古雅月,杨猛也自知自己做事儿不如之前狠辣了。
但真正的罪孽还在以后,不忍心这三个字,杨猛可不想挂在嘴边,尽多有些事儿,他权当看不见听不着就是了。
“知道了!三爷,这铁甲舰的建造呢?”
刚刚说的那些,大多都是废话,真要到了时候,不忍心也得杀呐!上面那些不过是两人的应对而已!这时节,铁甲舰才是真正的要务。
“嗯……这个嘛……尽量多造,在不影响新军和商号的前提下,能造多少造多少!
各地的船厂,也要选建了,这船厂只是出力的营生,找一些有煤铁而且隐蔽一些的海港,多造船坞多造厂房,即使近几年没用,过些年也有用。
给你三年的时间,至少五十位铁甲舰,能造的出来吗?
最近的河道工程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让人测一测水深,看沿江哪里可以建船厂,最好是在鄱阳湖与洞庭湖一带,若是两地都能建,就建造两个大型的船厂。
若是水深不够,看一看能不能疏通一下!”
沿海终是不安全的,即使手里有六十艘铁甲舰,杨猛也不敢保证稳稳的胜过战舰更多的英吉利。
“五十位?太多了!二三十位,三年差不多能够办到,五十位怕是很难做到!”
“那就尽量去做,咱们差的太多了!”




毒清 第六百四十二章 消失的林吉李
铁甲舰现在还算是长远之事,十艘的数量,对杨猛来说远远的不够,加上个零,或许能让他狂喜一番,但如今,十艘或许自保都难,并没有什么值得庆贺的。
当务之急却是林吉李三人的北伐军,对大清来说,法兰西不是威胁,真正能在海上威胁大清的,只有英吉利一家而已。
港岛这处所在恼人的很,屯兵、屯粮、舰港,都可以安排在这里,英吉利有了这个前哨基地,也就有了与大清朝廷大规模开战的基础。
没了印度,英吉利还有米利坚这个半敌半友的伙伴,望厦条约涉及了米利坚的利益,英美两国在对待大清的立场上,也算是同仇敌忾。
一旦有了米利坚的粮食供给,大规模开战,对英吉利来说还不算是不能承受之重,港岛如今成了海上的一个心腹大患。
让朝廷派兵攻打,怕是朝廷那帮人没这个胆气,已经穷途末路的林吉李,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林吉李的人马都是两广人,到那边作战的话,有着先天的优势。
杨猛也不求这批人能夺回港岛,他们能让港岛不得安宁,就是最好的结果。
“泰辰,撤出林吉李那批人的事儿,谋划的如何了?”
因为五十位铁甲舰而眉头紧皱的丁泰辰,没反应过来,愣愣的望了三爷一眼,满脸都是疑惑的表情。
“老子问你,林吉李的事情做的如何了?这铁甲舰是个慢工细活的玩意儿,发愁有个屁用。抓紧去做就是了!
实在建造不出来。老子还能宰了你吗?”。
在铁甲舰这事儿上。杨猛也能理解丁泰辰的难处,但难处归难处,有些事儿,还是必须要做的。
“哦……差不多了,近些年收来的一些战舰,都被咱们修缮了一下,当做商船来用,如今林李二人还剩了七千余人。二十艘船足够了,挤一挤的话,十艘也能凑活。
福良在广州演练了一下,七千人登船,麻利一些的话,大半夜就能出海,只要有个阴雨天,咱们这边随时可以动手。”
收摄了一下精神,这几年的时间,没跟着三爷做事。加上广州那边的杂事太多,丁泰辰也有些跟不上杨猛的思路了。
“嗯……练过就好。出二十艘船,带上一部分新军,若是这林李的人马想要反水,直接把他们沉在海里就是!
这是舆图,广东的新安和归善,就是老子要安插林李人马的地方。”
拿出了广东的地图,杨猛在临近港岛的新安和归善,缓缓的划了一个大圈。
“三爷,林李的人马划入新军吗?”。
两广的地形,丁泰辰很熟悉,一看新安和归善的地理,他就知道这次的目标是港岛。
“不!依旧打着太平军的名号!划入新军,这事儿就要算在老子头上了,让林李打着太平军的名号,往港岛那边使劲,最近你给他们安排一批海船,新安与归善附近的港汊众多,找个水浅的所在安置他们。
划拨三千影子和新军,给两人补足一万人,枪械就用褐贝丝和英吉利的臼炮,让福良帮着林李训练一下人手。
同时划拨五千新军,监视林李的人马,若这林李想要反水的话,处理掉他们,让新军打着太平军的名号,袭扰港岛。
这次你回去之后,粮食、船只、枪械都预备好之后,就去静海接人吧!尽量做得隐密一些,船上挂英吉利的国旗,在林吉李一事儿上,老子还要作一篇文章。”…
林吉李的北伐军,能活到现在的,基本也算是些亡命徒了,有了这批人,加上新军和影子,战力也是相当可观的,一万人的队伍,对如今的港岛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一旦林李带人突上港岛,英吉利的麻烦才算是刚刚开始。
“三爷,用林李两人稳妥吗?太平军信的就是洋教,别把他们送到港岛之后,这些人再跟了洋人为虎作伥。”
丁泰辰的担心,也不是无的放矢,林李是什么东西,杨猛也没亲身的接触过,看来,控制林李还需要一些暗手的。
“嗯!说的也是,我不是让福良准备掠一些洋女人吗?就在港岛下手,男的杀光、女的劫走,来上这么几次,彼此就是死敌了。
让福良控制一下杀戮的人数,绝不能太少,不然这仇怨还是可以化解的。”
大清的百姓,对大清的朝廷,尤其是南方的百姓,对大清的朝廷,还真是没多少归属感,当年庚子一役,洋人的舰船,打的官军哭爹喊娘,沿河的老百姓,却在岸边看热闹,一是这官军不得人心,二一个人心麻木也是原因之一。
丁泰辰的担心不无道理,英吉利对殖民地的政策,也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弄不好那边还真有说服林李二人的本事呢!
“知道了!三爷,广州那边还有别的安排吗?”。
“近期以粮食和金银的交易为主,狠狠的打压英吉利人,大力的扶持德意志。
记者,你知道是什么物件么?”
英法是世仇也是铁杆,能在欧洲做盟友的只剩德意志一国了,这一国虽说也不算好鸟,但他们对欧洲的野心,远大于对大清的野心,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只要这次不打败仗,不签合约,那大清与德意志就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
做国际文章,英法明显是不会站在大清的立场上的,德意志么!有待发掘。
“知道,西洋写报纸的人。”
“哟……这事儿倒是奇了,你怎么知道他们的?”
“云烟!近些年不少洋人都说云烟害人,广州那边就有不少的洋报记者。”
1...310311312313314...4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