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清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没落皇朝
杨部堂的那番话虽说有些危言耸听,但仔细的考虑之后,众公使都认为有这样的可能性,毕竟清国的人口,可是世界最多的,他们在人力上有发起世界大战的基础。
但再仔细的想一想,这事儿又有些不可能,没有强大的海军,陆路之上有沙俄这个同样人口众多的大帝国阻拦,这样的说法又有些不切实际了。
最终经巴夏礼这个中国通分析,这一切不过是杨部堂拖延时间的圈套而已,只要英法联军,攻占了清国的京师,或是接近清国的京师,胆怯而软弱的清国皇帝就会同意他们的一切条件。
但达成这样共识的只有巴夏礼和额尔金,其他三位包括沙俄的普提雅廷在内,眼中多少都有一些忧虑。
法兰西近期的利益在安南,迫于英吉利的压力,他们不能往远东大举派兵,一旦如杨部堂所说,清国会干涉安南的局势,这对于法兰西的安南策略,影响无疑是致命的,葛罗,并不是什么盲目自大的人物,虽说对清国有野心,但拿破仑的话。他还是知道的,这头东方睡狮一旦苏醒,结局说不定。真如那杨部堂说的一样。
但此事终归是英吉利主导,即使战败。十艘战舰、三千法军士兵的损失,法兰西还是能够承担的,一旦战胜,那利益就数不尽了。
至于列卫廉,他早就从壬雷斯的嘴里听说了,这位杨部堂的一些情报,这位杨部堂绝不是表面上这么简单的,但有些事情。壬雷斯将之定为了机密,虽说列卫廉是四人之中,最清楚杨猛底细的,但出于壬雷斯的威胁,这些话列卫廉不敢说出口。
至于普提雅廷则是担心清国被英法吞并,近期清国与峨罗斯开战,当笑话说说还好,当真,那就天真了,峨罗斯虽然国力大损。但克里米亚战争之后,峨罗斯的改革也在进行之中,只要三两年的时间。峨罗斯仍是盘踞欧亚大陆的第一大帝国。
清国,完全是出于冷兵器时代的一个帝国,战力根本就是上不了台面的,说大话,清国官员并没有这样的底气。
五天的时间,在阴谋算计之中,过得很快也很慢,杨猛那边日夜享乐,而四国公使则是在杨猛布下的迷阵之中乱窜。
“诸位。此次分别,咱们是不是以后就要兵戎相见了?诸位最好不要在战场上被俘。不然等待你们的将是地狱!国际惯例,我大清不知道。在大清的土地上,只行大清之法。
若是想让我大清遵循你们的国际惯例,也容易,咱们大家伙坐下来重新制定新的国际惯例,也就是国际法,不然,就不要拿着你们的准则来衡量我大清!”
战争,是肯定会继续的,无论杨猛说了什么,没有真正的实力摆在外面,那些都是虚言恫吓而已,战争是英法的国家政策,可不是额尔金与葛罗能轻易修改的。
攻打津口,对英法联军来说不是计划而是命令,只怕这些人散去之后,过不个十天半月,战争就会在津口打响。
“杨部堂,对于您的傲慢与强硬,我深表遗憾,相信帝*人可以教会你们什么叫做谦虚与恭敬,许多事,短时间之内,就会有个结果的。”
望着依旧傲慢的杨部堂,巴夏礼也是说不出的厌恶,没有这位杨部堂,恐怕他们的许多条件清国都会接受的。
“但愿吧!但愿你们不会成为你们国家的罪人,告辞了!”
下了商船,杨猛的脸上依旧带着笑容,筹谋了十二年,终是等到了掌权的一天,现在他的心里,也是极度渴求战争快些爆发的。
有些东西,只能也必须通过战争来改变,战争虽说会死人,而且死的人不少,但与灾荒之中,动辄几百万、上千万饿死人来说,这样的战争对大清还是有好处的。
一旦让列强打进国门,那他身后的国家就会持续衰弱,一场场的饥荒、一场场的灾难,恐怕远比战争杀死的人更多,这些一半出自列强之手,一半出自大清朝廷之手,开战之后,他杨猛要通过无休止的战争来扭转一切。
打,打到死人盈野、白骨连天,打的各国无人再打!
战,战到国破家亡、山河破碎,战到各国人人畏战!
如今的大清没有什么国际局势可以顾虑,百姓的生活早已是民不聊生了,这样的生存状态已经足够恶劣了,再恶劣的战争,又有什么了不起呢?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杨猛的心态就是这个样子。
四国公使回到广州之后,与英吉利的高参团商议了一下,结果,高参团也是认为杨猛在虚张声势,给各自的政府发了一份详细的报告之后,港岛这边的战争准备,也开始了。
战争爆发的很快,半个月的时间,英法联军就做好了准备,目标也很明确,津口门户大沽!
因为杨猛的关系,四国公使除了杨猛之外,再也联系不上清国的任何官员了,有心警告却没有警告的门路,英法联军的三十条战舰,到达津口外海之后,驻防津口的僧格林沁也不客气,只要战舰驶入射程,开炮就打!
僧格林沁也是被逼无奈,杨老三请杀他僧格林沁的折子,几天一份,若是不开炮,那就等于坐实了罪名,直隶的谭廷襄也是个珍惜羽毛之人。一看江南的局势,就知道津口的战事必须要好好打,而他是个文臣。将守土之责,推给僧格林沁是再好不过的应对手段了。
杨老三逼着朝廷杀他僧格林沁。谭廷襄那厮,却在背地里玩捧杀之法,在折子之中,把他僧格林沁吹得天上罕见地上少有,如今这局势已是骑虎难下了,不打那就是死路一条,而且不击沉几艘洋夷战舰,这事儿也是说不过去的。
大沽口是津口的门户。地理位置很适合防守,近口三十里有拦江沙一条被称为口外之险,大船不便航行,南岸有炮台一座,北岸有炮台三座,这些炮台自杨猛发起洋夷灭国之说后,也在不断的被加固,这里的火炮数量与威力也是在大清各炮台首屈一指。
一万两千斤大铜炮四门,万斤大铜炮十二门,五千斤铜炮三十门。西洋铁炮六十门,其余各色铜铁炮二百门,这样的火力配置。在朝廷看来已经是固如金汤了。
被杨老三和谭廷襄逼的走投无路的僧格林沁,这时节也豁了出去,这仗不打不成了,万一落了口实,以杨老三在圣上心中的地位,弄不好,争斗一番之后,败得还是他僧格林沁。
额尔金与葛罗,本想着在前线与清国官员交涉一下。彻底的破开杨部堂的消息封锁,可看到大沽炮台摆出的架势之后。两人知道,逼着清国签订城下之盟。已经成了泡影,只能以战争的结果来说话了。
大沽口天然的地理位置,让英法联军的舰队吃足了苦头,战舰强行突入拦江沙之后,舰队的指挥官,才知道所处的环境之恶劣,水浅,战舰极难掉头,而且舷炮全数开火,极容易搁浅,英法舰队的炮火被大沽口的地形,削弱了大半,而僧格林沁那边就可以大发利市了。
一万两千斤的大铜炮,虽说打的是实心弹,但铜炮的质量远强过铁炮,足量装药后的大铜炮,那威力也不是盖的。
进攻大沽口,对英法联军来说,也不是之前试探性的战争了,他们要攻占大沽口,虽说地理位置不好,但一千两百多英军士兵,百余法军士兵,还是划着舢板,猛扑向大沽炮台。
与庚子一役时的战况不同,与杨猛主导的两次虎门攻防战也不同,贸然闯进大沽口的英法联军战舰,对僧格林沁来说只是活靶子,天然的地理位置,让僧格林沁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杨猛的提醒,也让大沽炮台,多了许多巨炮、重炮,进入大沽口的十艘战舰,三个小时之内,四艘被击沉,六艘丧失了战斗与行动能力,至于舢板上的英法联军,只能用凄惨来形容了。
没有舰炮的掩护,舢板暴露在大沽的炮口之下,这些英法联军只是活靶子而已,一艘艘的舢板被击沉,而舢板上的英法联军,除了跳海,没有别的活路可走。
这仗打到这种程度,僧格林沁已经算是胜了,但遥控指挥的僧格林沁不知道,大沽协副将龙汝元,却是被杨家收买的人,见强犯海口的洋夷战舰失去了行动能力,龙汝元在杨家管事的撺掇下,对已经失去行动能力的战舰与海里的英法联军,又进行了长达半个小时的炮击。
本来正常进行的战争,一下就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进入拦江沙的十艘战舰全数被击毁,船上的人员生还极少,而乘坐舢板打算登陆大沽的英法联军,只存活了不足百人。
与杨部堂说的一样,即使联军的残兵打出了白旗,大沽的炮火依旧,不受降,三个字被大沽守将龙汝元,完美的诠释了一番。
龙汝元虽说是杨家收买的,但一次击毁十艘洋夷战舰这样的军功,与全歼洋夷兵马、击毁十艘战舰,相比可是天差地远的,上位的想法、杨家的金银、唾手可得的大功绩,让龙汝元按照杨猛的法子行事了。
这也算是大清帝国最后的余晖吧?等到英法联军大举报复的时候,僧格林沁?肃顺?他们的兵力再多几倍,怕是也扛不住港岛的那三万多英法联军的攻势。
到了那个时候,他杨猛就可以打着勤王的大旗,肆无忌惮的突入京师,接受大清帝国的权柄了。
大沽惨败,是额尔金和葛罗完全无法接受的,战事到了最后完全是单方面的屠杀,清国这么做,就意味着英法两国不得不扩大战争的规模了。
英吉利虽然增援了港岛,但前期的战争,英法两国政府,给港岛的命令是出动三十艘战舰、五千人左右,现在看来不全军出动,是不可能战胜清国政府的!
撤退,只能撤退了,不甘的望着夜幕之中的大沽,额尔金无奈的下了撤退的命令。
回到港岛,事情就简单多了,一是给政府打报告,二是准备扩大战争的规模,英法联军与大清之间的这场战争,打的也是极为微妙。
英法的舰队,并不攻击海上的清国舰船,而大清的人马,也不攻击两国在各大商埠的驻兵与战舰,战争只在津口打响,这样有重重限制的战争,恐怕也是各方相互妥协的产物。(未完待续)
毒清 第七百三十二章 溃退
大沽口一战,英法联军惨败,是他们不熟悉海域地理所致,而官军对于英法联军的屠杀,则是杨猛和秦子祺一手导演的。
从谈判船上下来,杨猛就预想到了额尔金等人想要打破信息封锁的计划,这次大沽口一战,英法联军主要是为了示威,结果阴差阳错的造成了一场屠杀,这对杨猛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结果了。
“知会曾涤生、左季高、冯桂芬,这段时间,保持对太平军的强大压力,让我二哥也动一动,这几个月的时间,绝不能给杨秀清内讧的机会!
知会泰辰,水雷近期也要运往登莱、辽东一带了,这段时间正好是个空隙,额尔金那边要等本土的命令,趁这个机会,将锚雷运送到渤海湾入口的小岛上,接下来,英法联军弄不好就会封锁渤海湾,到时候,咱们再给他们填上一把锁头,老子要生生的困死这帮洋鬼子。
将一半驳船送到上海道,加上两条翻江龙,待老子的勤王大军出动之后,清理一下运河周边的太平军,咱们的物资,可不能让太平军给劫了。
韦驼子那边,让他抓紧时间探路,新军到了直隶一带,就要做好战斗准备。”
如今,杨猛这边的一切都是为了勤王做准备,无论是对外的生意,还是对内的战事,杨猛都需要几个月的稳定期,过了这段时间,其他的事情,才会落入杨猛的眼中。
“三爷且放宽心,咱们这些年的筹划,也不是白给的,只要洋鬼子按着咱们的路子来,国内的事情,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在徐子渭看来。自家的三爷,有些过分的关注勤王之事了,说实话有了新军。这国内就是杨家说了算。
“大势!这事儿必须完美的执行,咱们一定要死死的占住了大义的名分。如今西北、东北和蒙古都不在咱们的掌握之中,要谨防沙俄搞分裂呐!
进京勤王,咱们要让天下的臣子,无论满蒙回汉,都要赞成咱们,都要把咱们看成国之柱石,至于皇帝那边就无所谓了。
有了这个大义的名分,咱们之后才能从容的掌握西北、东北和蒙古!”
所谓大势所趋、所谓顺天应人也不过就是大义上说的过去。强力篡清,难免要引发内战,魏五所言的大势,到如今杨猛已经彻底的明白了,这大势无非是照顾大多数人的感受而已,一蹴而就与温水煮蛙,在国家兴替上,得到的结果绝不相同。
多一些等待,多一分实力,许多事情是可以水到渠成的。
“三爷思虑周详。我这就下去安排!”
胜利果实在望,需要谨慎再谨慎,徐子渭等人可以急躁。但杨猛却绝对不能急躁,英法联军不打到京畿附近,杨猛的勤王大军,也绝不能先入京师。
许多事情到了一定程度,是不由人的,额尔金和葛罗,如今就有这样的感受,米利坚和峨罗斯先后脱离了四国联盟,这是之前两人想不到的。虽说如今米利坚的战船依旧在联军的序列之中,但美俄两国。却已经通过两广总督叶名琛,宣布了两国中立的态度。
这与大沽一战。有莫大的关系,杨部堂之前所说的不受降,实实在在的在战争之中发生了,对于打出白旗的英法联军,大沽炮台的应对,是长达半个小时的炮击,结果就是英法联军的战舰被全歼,士兵基本被全歼,以后的局势会发展成什么样,说实话,已经超出了英法这两位全权公使的能力范围。
就认知上说,额尔金与葛罗,觉得清国仍旧是外强中干的样子,但就情感上说,对上一个屠杀降军的国家,绝对不是理智的行为,一旦战败,就意味着大批的士兵会被屠杀,这样的仇恨延续下去,很可能会与那个杨部堂说的一样,使战争持续几十上百年。
英法之间有过这样的教训,但两国之间的战争,还没有到大批屠杀降军的程度,一旦开始了屠杀,是部分军民的,这样的战争一旦开始,就如杨部堂说的一样,仇恨是化解不了的,不打到战争的双方都无力再战的程度,这场战争是停不下来的。
战争的结果很容易预测,但两国政府的态度却让额尔金与葛罗有些无奈,大沽口屠杀,在欧洲尤其是在英法两国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反对继续战争也有人叫嚣着报复。
报复的呼声是高过反对的呼声的,这对英法两国政府来说是好事儿,这样的呼声,正好掩盖了之前,英法主动发起战争的舆论,看热闹不嫌事儿大,这对欧洲人来说也是适用的。
在很多欧洲人的眼里,东方或者美洲,就该是欧洲的殖民地,一个武勋强盛的国家,也是值得骄傲的国家。
战争的发起者,在初期都是没有理智的,英法两国之内不多的理智呼声,逐渐的被报复的叫嚣压制下去,战争规模的扩大已经不可避免了,但如今的英法两国却是极为矛盾的,他们一边准备大举进攻清国的京师,另一边却在给商人们保证,要保护清国通商的五大商埠,这样矛盾的战争,恐怕在殖民地才有吧?
扩大战争规模的命令,很快在英法两国的政府被通过,也很快到达了港岛,三万两千英军士兵,三千法军士兵,英军军舰七十艘、法军军舰十五艘,运兵的商船一百余艘,各色小艇几十艘,一支三五五千人,二百多艘舰艇组成的舰队,在港岛成型。
庞大的军队,消耗也是极为庞大的,英法联军成军之后,第一战选在了定海,定海炮台位于舟山群岛,这对英法联军来说无疑是个进攻上海道的好地方。
但对杨猛来说,这也是一个不错的诱饵,定海的位置虽好,但周边的水情复杂、暗礁丛生,只要在周边的主要水道布雷,这定海就是一个天然的军舰牢笼。
杨猛让马青虎的人马主动撤出定海炮台。在岛上留下几千新军之后,英法联军自然轻而易举的占据了舟山群岛。
接下来,额尔金等人也表现出了相当的军事水准。占大连湾、占烟台,他们的想法倒是与杨猛差不多。封锁渤海湾,这样一来,这片天然的港湾,就是最好的军港。
而且烟台和大连也可以作为联军攻击大沽口的陆基踏板,大沽口的恶劣水情,让英法联军的统帅绞尽了脑汁,但大沽的口外之险,却是大型战舰的天堑。小型炮艇,又不足以应对大沽炮台的炮群,两难的抉择之中,老毛子给英法联军送来了一个好消息,他们手中有条直达北塘的通道,可以从北塘绕到大沽炮台的背后,这样一来,就不必强攻大沽炮台了。
这也是大清朝廷,多年疲软的结果,洋人高人一等。自然会有软骨头去巴结,这北塘水道是怎么泄露出去的,杨猛麾下的影子也不得而知。时间有些长了,仓促之间很难找到这个泄露水道路线的人。
英法战舰三十艘、陆战队八千余人,在老毛子的带领下,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在北塘登陆了。
这事儿也是僧傻子大意了,自大沽口大捷之后,僧傻子的威名日盛,为了在大沽再立新功,这傻犊子。竟把防守北塘的人马,给调到了大沽口。
北塘一个小小的漏洞。就决定攻防战的结果,借着北塘的漏洞。英法联军开始大规模的登陆北塘,两万人的大军集结之后,大沽口乃至于津口都危险了。
探路、驻扎、休整,花去英法联军一天多的时间,杨猛通过电报得到英法联军登陆北塘的消息,也是一天之后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杨猛却笑不出来了。
“混蛋!现在能不能给津口那边发个消息?如果来得及,让他们将大沽口的火炮撤回津口吧!
一旦津口的防御强大,英法联军必然会选择直插京师,英法联军的补给有限,直插京师对他们来说最为有效,攻打津口,很容易被拖死的!
让韦驼子的人马,昼伏夜行,尽快赶到京畿和津口附近!”
战局不可预料,在杨猛的预想之中,僧格林沁的人马,怎么也能扛上十天半月才会让英法联军登陆,这些可好,直接开门迎客,局势对于杨猛来说,有些被动了。
登陆之后,英法联军的一万人马,进攻新河与军粮城一带,僧格林沁留守的两千骑兵全军覆没,一天之后新河、军粮城陷落,第二天塘沽、大沽北岸炮台失陷,第三天,半数火炮撤到津口的大沽炮台失陷。
得了清军的粮草、军械,没了大沽炮台的威胁,还有一大片土地,英法联军也就有了立足之本,休整与适应,才是英法联军该做的事情。
与杨猛的猜测一样,额尔金等人,对津口没什么兴趣,他们要攻打的是清国的京师,除了示威与报复之外,财富才是他们最关注的东西,长久的殖民地战争,让英法侵略者知道,一个帝国的京师,往往是财富聚集的地方,津口,在额尔金等人的心目之中,只是一个要塞城市而已,与其在津口增加伤亡,不如直接俘虏清国的皇帝,这样对英法联军才是最有利的。
新河、军粮城、塘沽、大沽口接连失守,也拉开了官军和当地百姓溃退的序幕,洋夷锐不可当之言,短短的一两天,就在津口附近传的沸沸扬扬。
僧格林沁那货,早在英军登陆歼灭他那支骑兵的时候,就将津口的防务丢给了谭廷襄自己跑路了,而谭廷襄也不是傻子,有了影子的间接提醒,他撤回了大沽口的半数火炮和军资,缩进了津口城中,这么一来倒是变相的防守了津口。
战争,就意味着罪恶,即使有影子活动,即使理教的人马,也抢在了英法联军前头动手,但津口一带的许多百姓还是遭了兵灾,英法联军打着报复的口号,战争之中屠戮百姓,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对于这些,杨猛虽然早有安排,等英法联军登陆之时,组织周边的百姓逃难,掩护进京勤王的新军,但北塘毫无防御,却是杨猛无法预料的,毕竟京师的防务,他是不能插手的。
虽说之前数次警告过朝廷,但僧格林沁这厮,却进退失当,坏了杨猛的大好谋划,被兵灾戕害的百姓,虽说是个意外,但杨猛也的背负起罪责啊!不是他诱使英法联军攻打津口,这样的灾难就不会发生。
若是僧格林沁能适当的抵挡一下,给影子和理教一些时间,或许结果也会好上许多,但事已至此,杨猛能做的只有同样的报复了,不使一个联军士兵逃离,就是杨猛微不足道的赎罪了。
“上折子,入京勤王!”
再咬牙再愤怒,也是无济于事的,阴森森的望着北方,有些人的命运,也被杨猛在上海决定了。(未完待续)
毒清 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败
僧格林沁逃离津口,理由也是充分的很,整军再战,为了矫饰罪责,僧格林沁隐瞒了英法洋夷数万大军登陆津口的消息,只是说有一部洋夷军队登陆北塘,为保京畿安稳,他退回张家湾整顿防务。
津口与京师近在咫尺之间,僧格林沁的折子,就这么糊弄了朝廷,僧格林沁觉得,他还有再战之力,整合张家湾的数万人马,应该可以挡住洋鬼子的攻势。
但这样的底气,僧格林沁究竟有没有,谁也不知道,大沽防御战是僧格林沁主导的,火器的威力,他恐怕比谁都清楚吧?
用拿着大刀长矛的绿营兵、京营兵,以及提着马刀蒙古马队,对抗火枪、火炮,作为一军之主将,僧格林沁应该有所觉悟的,他最好的选择是请肃顺的三千火枪兵,或是装备了西洋火枪的火器营出手襄助,为了矫饰罪责,陷数万大军于险地,过分了!
英法联军不会因为攻击津口而延迟,也不会因为京师没有防备而延迟,英法联军的策略很简单,就是那里有军队防守就攻打那里,不熟悉地形,溃退的清军,自然会引着他们到达清国的京师。
自军粮城开始,英法联军就不歼灭沿途的清军了,总要留下一批逃兵,这些逃兵带着英法联军,慢慢接近了僧格林沁防守的张家湾附近,这里已属京畿之地,张家湾往北一点就是定福庄,而定福庄有座齐化门,这齐化门在现在叫做朝阳门,这里已经算是京师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