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一刀倾情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安喜县尉

    也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忽听老高低声说道:“到出口了。你要记住,如果守卫盘查,由我出面应付,你不要说话。”

    厉秋风点了点头。两人又向前走了十几步,借着两人手中火把的光亮,厉秋风这才发现不知不觉之间,两人已走到了石洞尽头。只见三四步外便是一道石壁,在火把光照之下,石壁表面显得平滑之极。

    老高走到石壁之前,右手在石壁右端摸索了几下,随后用力向石壁上按去,只听“轧轧”之声响起,片刻之后,又传来了“轰隆隆”一阵巨响,紧接着面前的石壁自中间裂开了一道缝隙,片刻之后,两道石门分别向左右移动,直缩入洞壁之中。洞外的光亮照了进来,一时之间让两人都睁不开眼睛。

    厉秋风知道此刻最为危险,是以他微闭双目,右臂贯注内力,随时都能拔刀暴起伤人。只听老高在他身边说道:“将火把熄灭,随我出去。”

    厉秋风睁开眼睛,却见老高将手中的火把在洞壁上戳了几下,火焰尽熄之后,便将火把插在洞壁的石孔之中。厉秋风学着他的样子,也将火把熄灭后插入洞壁中,这才随老高一起出了石洞。

    却见石洞外站着十几名黑衣守卫,个个手握刀剑,正自虎视眈眈地盯着洞口。只是见到老高出来,这些守卫纷纷放下了刀剑,脸上都是一副如释重负的神情。

    为首的一名黑衣人笑道:“老高,又要下山采办什么好酒好菜”

    老高双目似睁似闭,口中说道:“天下的好酒,都在老太爷的酒窖中,哪里还用去买酒只是他老人家要吃鹌鹑肉包子,我下山去买些鹌鹑回来。”

    那名黑衣人道:“还是你老高混得好,说下山便下山。咱们这些人整日里站在这里,比他娘的大树还惨。”

    老高嘿嘿一笑,口中说道:“去你妈的。你们白天在这里闲来无事,便掷骰子赌钱,晚上可以回到村里,搂着老婆睡觉。我他娘的白天要忙活三顿饭不说,每天三更天就要起来准备早饭,时不时的还要下山采办食材。这份辛苦,可不比你们在这里站桩子少。”

    那名黑衣人倒有些尴尬,讪笑着说道:“聂老太爷忒小心了些。像下山采办食材这些小事,交给咱们兄弟办不就行了偏偏要让你和老张亲自下山,也不知道他老人家是怎么想的。”

    老高冷笑一声,口中说道:“老太爷吃的东西,若是有人在里面动了手脚,咱们封门村便会大祸临头了。交给你们这些猴崽子去办,说不定会整出什么妖蛾子。不让你们去,却也是为了你们好。”

    那名黑衣人一吐舌头,口中说道:“还是你老高说得对。老太爷要是吃出个什么三长五短来,聂四爷还不活剐了咱们反正在他眼里,聂家的都是人,咱们陆、赵、杜四家的子弟狗屁都不是。”

    厉秋风听这黑衣人说起话来,倒带着三分怒气。心下暗想,聂、陆、赵、杜四家聚居于封门村,明面上陆、赵、杜三家子弟当官的当官、发财的发财,但是实际上掌控大局的却是聂家子弟,其余三家不过是傀儡罢了。这条石洞虽然不长,可以比较重要的村口一端是聂家子弟守卫,眼前这些黑衣汉子想来都是其余三家的人,只能在山外守着。这些人想来平时受了聂家子弟不少闲气,是以说起话来,才会如此怨气冲天。

    只听老高说道:“是不是狗屁我管不着。不和你啰嗦了,我得赶紧下山,否则就来不及回来包包子了。”

    他说到这里,指着厉秋风对那名黑衣人说道:“这是聂大爷派回来给老太爷送信的,昨天晚上由聂四爷亲自将他带回村里。因为我要下山办事,所以老太爷就让他随我一起走了。”

    那名黑衣人丝毫没有怀疑,只是看了厉秋风一眼,便即不再理他,转头对老高说道:“既然老太爷吩咐,你就快去快回吧。免得回来晚了,老太爷大发雷霆,到时候倒霉的还是咱们这些外姓人!说不定罚咱们在这里守上十天半月,那可就糟了。”

    老高带着厉秋风离开洞口之后,走出十余丈外,厉秋风忍不住转头望去,却见石壁横亘在身后数十丈外,表面光滑无比,只是方才两人走出的洞口已然消失不见。那十几名黑衣守卫三三俩俩站在石壁下,正在百无聊赖地闲聊着些什么。

    两人不疾不徐地向前走去,待转过一处弯道之后,距离石壁已有百十丈远。厉秋风凝神倾听,四周除了山风吹过树林发出的声音之外,再无丝毫异常声音,是以他停下了脚步,对老高说道:“今日能够平安下山,多谢你帮忙。咱们就此别过,你自己下山去罢。”

    老高转过身来,看着厉秋风道:“大爷不随我一起下山”

    厉秋风摇了摇头,指着道路左侧的一片树林说道:“我昨晚是从那片树林走过来的,自然要按原路返回。”

    老高摇了摇头,口中说道:“那是从东面进入村子的一条近路,只不过早已废弃不用,眼下只怕看不出道路的痕迹。两相比较,还是这条大路要好走一些。”

    老高说到这里,略停了停,看着厉秋风道:“在下高诚,参见大人!”




第897章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一刀倾情 ”查找最新章节!

    厉秋风见老高如此模样,心下大骇,右手拔出绣春刀,刀尖点在老高咽喉之上,森然说道:“你是什么人”

    绣春刀寒光闪闪,刀尖距离老高咽喉不过寸许。他只须手腕轻轻向前一送,便能要了老高的性命。

    老高却是面色如常,一字一句地说道:“在下高诚,在锦衣卫北镇抚司叶令信叶总旗麾下办差,充任小旗之职。”

    厉秋风看着这个年近七十的厨子,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生怕这老者有诈,手中长刀仍然虚点在老高的咽喉之上,一双眼睛上上下下打量着这个老人。

    老高面色不变,接着说道:“在下知道这事情说出来有些匪夷所思。在下四十多年前被选入锦衣卫当差,最初被派到南京礼部衙门做书办。后来苏州出了妖书案,叶大人受命侦缉此案,因为在下曾经做过厨子,便派了在下到苏州乌衣巷口的石桥居做眼线。后来妖书案的主犯虽然被咱们擒住,但是有两名从犯却是下落不明。叶大人便命令在下留在石桥居做厨子,继续追拿那两名从犯。后来聂家老太爷到石桥居吃饭,喜欢在下做的江南菜肴,便将在下带回了封门村。粗粗算来,从进入这个村子之日起,到现在已过了四十三年。”

    厉秋风越听越是惊讶,只不过一时之间却也无法确认老高是否真的是锦衣卫。他沉吟半晌,这才问道:“你为何认为我是官府中人”

    老高道:“其实不只我认为大人是官府中人,而且聂老太爷也已经知道了大人的身份。”

    厉秋风一怔,他自忖自己离开京城之后,便没有暴露行迹。在皇陵、永安城、虎头岩之时,自己虽然在群豪面前先后与唐赫、柳生宗岩等人动手,只不过要么是在阴暗幽深的皇陵之中,要么就是独自面对柳生宗岩等武林高手。寻常江湖人物,自然不认得自己,更加不知道自己在锦衣卫当差。待到了洛阳和修武县之后,他虽显露过武功,也曾用锦衣卫腰牌吓退过崔延寿等人。只不过见过他腰牌的尹捕头和冯师爷都是极为精明之辈,绝对不会将这消息泄露出去。姓聂的老家伙藏在与世隔绝的封门村中,更加不可能知道自己的身份,更何况是眼前这个厨子“

    老高见厉秋风皱着眉头,一时之间沉默不语,知道他心下不解,于是对厉秋风说道:“大人,咱们之所以知道你是官府中人。不不,应该知道你是锦衣卫,便是因为你手上这柄刀。”

    厉秋风一愣,不由看了看手中的绣春刀。绣春刀为宫中作坊打造,一向只由锦衣卫使用。只不过从刀的形制上来说,与江湖中人使用的环首刀却也并无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铸造绣春刀所用的铁是官府精选出来的,比寻常江湖人物用来打造兵器的铁要好许多。绣春刀的刀身较江湖人物所用的环首刀要窄上一些,刀锋更加锋利。有些锦衣卫高官的绣春刀打造得更为精细,而且刀鞘和刀柄上镶嵌黄金宝石,倒是与寻常的环首刀颇为不同。只不过许鹰扬送给厉秋风的这把绣春刀却是普通校尉所用。若不是在锦衣卫当过差,或是留意过锦衣卫所用兵器之人,绝对不会知道厉秋风手中这柄刀便是令天下官员和百姓闻风丧胆的绣春刀。

    念及此处,厉秋风对眼前这个厨子的话倒有了几分相信。他缓缓收回绣春刀,口中说道:“你若真是锦衣卫,姓聂的老家伙要你给他做厨子,你难道没有禀报你的上官吗”

    老高苦笑道:“事发仓促,聂老太爷极为强势,当时便要在下随他同往山东青州。其时在下并不知道他的身份,还以为他与那两名逃走的从犯是同伙。是以在下只是给掌柜留了一个口信,要他转告给与在下接头之人,便随着聂老太爷走了。过了两三个月,在下才知道聂老太爷与妖书案压根没有什么牵连,他只是爱吃在下做的江南菜肴,这才要在下做他的厨子。在下查明此事之后,便决意偷偷溜走。只不过无意之中,在下却发现聂老太爷与京城中的一些大佬竟然暗中有来往,而且他有很多事情极为诡秘,在下便留上了心。

    “聂老太爷在青州住了五个月,说句实话,在下那时若是走了,聂老太爷绝对不会有什么怀疑,只道在下思念家人,偷偷回了老家。只不过当时在下已发现聂老太爷绝对不是寻常人物,似乎有极大的图谋。在下便想尽办法与锦衣卫安插在山东青州的眼线见了面,要他将此事禀报给叶大人,数日之后,便接到叶大人传来的口信,要在下跟在聂老太爷的身边,查清楚此人到底要干什么。”

    老高说到这里,看了厉秋风一眼,接着说道:“叶大人既然已经下令,在下只好跟随在聂老太爷身边。后来他回到河南,先是在洛阳住了一段日子,后来便回到了封门村,从此几乎没有离开村子。在下最初到村子之时,聂老太爷对我虽然没有起疑,但是聂家老大聂定中,老二聂定东对在下都不大放心。只不过在下小心伺候老太爷,这两人在我身上找不出什么可疑之处。后来聂定东在岭南被仇家杀死,聂定中又被老太爷派下山去办事,从此很少回到封门村,因此在下在村子之中极为平安。聂家老大在外面办事,老二、老三、老五又先后死在仇家手中。老四聂定南是封门村的主事之人,他对在下也是十分信任,在下在封门村倒是颇为逍遥自在。在封门村住了五六年之后,在下已然知道聂家和陆、赵、杜三家之所以藏匿在封门村,只不过是要躲避仇家的追杀,对于朝廷并无二心。是以在下数次想法子将此事告知了叶大人。最初叶大人还给在下带回过两次口信,要在下暂时不要离开封门村,继续盯着聂老爷子。后来叶大人再也没有命令传来,与我接头的锦衣卫眼线也消失不见了。我一个人孤立无援,想要离开封门村,却没有得到上官的命令,是以只得留在了这里,一晃已是四十余年,想不到今日竟然又看到了绣春刀……”

    老高说到这里,目光极为复杂,既有欣喜、高兴,又多少有一些悲哀。

    厉秋风看着这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心下也是感慨万分。他在锦衣卫南镇抚司当差,看过很多锦衣卫办案的案卷,知道很多锦衣卫的眼线被派到各地办差,可以说是危险之极。有的被派到大漠之中,结果被鞑子识破身份,往往会被鞑子严刑拷打,折磨得不成人形之后,再被五马分尸或是千刀万剐,尸体又被焚烧成灰,扔在马厩或羊圈之中。有的被派到了海岛之上,混入倭寇之中。只是倭寇狡诈凶残,大多数被派去的锦衣卫都被识破了身份。这些扶桑恶鬼之狠毒残忍,丝毫不在鞑子之下。他们往往将被抓住的锦衣卫全身割出数百道伤口,然后绑在木桩上,放在海水之中,可以想像这些被抓住的锦衣卫何等痛苦。待锦衣卫奄奄一息之后,便成了倭寇练习刀法的对象。倭寇砍杀锦衣卫之时,往往故意不用全力,一刀砍下去,只斩断脖子的一半,任由伤者疼痛而死,这种酷刑可以说是残忍之极。

    与这些被残杀而死的锦衣卫相比,眼前这个厨子的经历可以说是平淡了许多。只是一想到他这四十多年的岁月便在这深山之中度过,每日里又要与狡诈多计的聂家诸人周旋,厉秋风不由打了一个寒噤。他心下暗想,我宁肯被人一刀杀死,也绝对不想在这**子中住上一年半载。高诚只是一个寻常的锦衣卫小旗,却又如此坚忍,实在令人佩服。



第898章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一刀倾情 ”查找最新章节!

    厉秋风幼年迭遭大变,是以性子极为坚韧,喜怒不形于色。正因为如此,刘康亲赴蜀中,与那人密谈之时,两人才会选定厉秋风到京城锦衣卫当差。若不是他有这份坚韧,身在锦衣卫南镇抚司之中,早已被人看出了破绽。只不过此时听高诚讲述往事,饶是厉秋风心如铁石,却也是耸然动容。

    只不过厉秋风毕竟在锦衣卫历练了五年,这份惊愕转瞬即逝。他沉声说道:“这柄刀是我从一个江湖人物手中抢来的,并非是我所有。你说我是锦衣卫,只怕认错了人。”

    高诚似乎早就猜到厉秋风会有此一说,倒也并不惊讶,只是惨然一笑,口中说道:“大人谨慎,在下自然知道。在下之所以自承身份,便是想提醒大人一声。聂老太爷已经看破了大人的身份,只不过他不知道大人到封门村来,是想对聂家不利,还是另有所图。既然大人潜入封门村,想来对村子的情形已略有所知。聂老太爷现在全力对付仇家,不想与锦衣卫结仇,这才没有对大人下毒手。他知道你逃出石屋之后,定然会想法子逃下山去。这才将在下叫去,只说让在下到山下采办食材。不过他吩咐说,如果有人挟持在下,一定不要反抗,将那人带下山去即可……”

    高诚说到此处,厉秋风已然心下雪亮。高诚以为聂老太爷不想与锦衣卫结下仇怨,固然有他的道理。只不过聂老太爷不惜干冒奇险,也要将自己放出封门村,主要是因为聂家现在要全力对付即将赶到中原的倭寇大头目,不只不能得罪锦衣卫,更想借助锦衣卫之力,联手剿杀倭寇。他算定了自己下山之后,定然要将此事报告给锦衣卫上官。锦衣卫一直与倭寇誓不两立,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一定会全力狙杀倭寇的大头目,无形之中便帮了聂家的大忙。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姓聂的老家伙算计得如此缜密,确实是一个极难对付的人物。

    高诚见厉秋风沉吟不语,只道他还在怀疑自己的身份,接着说道:“在下已在封门村居住了四十多年,大人此番下山,若是回到京城,不妨到北镇抚司叶令信叶大人处询问,便可知道在下的身份。在下苦等叶大人的命令,至今已过去了三十多年,若是叶大人能够下令让在下重回江南,在下感激不尽。”

    厉秋风道:“锦衣卫戒备森严,岂是我这样的江湖浪子说去便去的不过我若是到了京城,倒可以找几位江湖朋友周旋,将你的事情说给姓叶的听听。至于他是否会答允你离开封门村,那只有天知道了。”

    高诚知道厉秋风这话多半是假的,却也并不生气,只是点了点头,口中说道:“那就多谢大人了。”

    厉秋风道:“我还有一事不明。以聂老太爷的智计,还有聂定南等人相助,聂家的势力应该不小。为何他们蜗居于此处,一个个如同惊弓之鸟,每日里如临大敌,这倒有些奇怪。”

    高诚听厉秋风如此一说,面露惊讶之色。他原本以为厉秋风知道了一些封门村的秘密,这才到村中打探消息。只是听厉秋风如此一说,倒似对封门村的情形全然不知,这倒是奇了。他念及此处,不由仔细看了看厉秋风。厉秋风见他目光如电,在自己脸上扫了一圈,知道他心下生疑,于是笑着说道:“我在修武县城,见到了几个厉害人物。其中有一个叫纪定中的师爷,还有汝阳卫指挥使、洛阳知府,个个精明强干。我偷听这几人谈话,他们多次提到了封门村,还有聂、陆、赵、杜、花五家。另外这五家还有一个极为厉害的仇家,似乎一直在和他们做对。我到封门村来,就是想探查一番,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高诚这才心下释然,不由叹了一口气,口中说道:“在下原本以为大人已经知道封门村的秘密了,这才没有和大人提起此事。早知如此,在下应当早些将封门村的事情说给大人知道。只不过在下虽然在封门村住了三四十年,有些机密之事,却也并不晓得,是以所说之事,只怕并不完整。”

    他说到这里,轻轻叹了一口气,转头看了看四周,这才对厉秋风说道:“聂、陆、赵、杜、花五家,是在唐朝末年迁至此地。不过最初迁到此处的除了这五家外,还有一家姓徐的。这六家原本世居关中,祖上也都是官宦人家。其时天下大乱,关中几遭兵火。而且朱温得势,大唐只是苟延残喘,随时都有覆亡之危。此前黄巢的大军曾两次攻陷长安,屠杀极为惨烈,尤其是对朝廷官员和豪绅更是毫不留情,往往要将这些人全族上下杀得鸡犬不留。朱温原本就是黄巢的部将,投降朝廷之后,一直拥兵自重。此人之残暴,远在黄巢之上。他若杀入长安,屠城在所难免。是以聂、陆、赵、杜、花、徐六家族长商议之后,决心离开关中,另寻一个隐秘的所在,以求在乱世之中保全性命。

    “这六家之中,徐家的族长最为精明。在定下大计之前,便已派出得力的子弟四处寻找避祸之处。其中一人便找到了这里,发现进出此处只有一处山洞,只要将这山洞守住,外人便无法进山,与靖节先生所写的桃花源倒有几分相像。是以他回到长安之后,便将此处的情形说与徐家族长听了。待六家族人公议要逃出长安之后,徐家族长便提议六家到此处隐居。

    “这六家世代公卿,数百年积聚财富,可以说是宦囊颇丰。六家举家逃出长安,自然要将这些年积攒的金银珠宝尽数带走。只不过当时天下大乱,盗贼蜂起。官兵凶残,也与强盗无异。从长安到封门村,一路上危险不断。好在六家子弟个个精明,又练过武艺,是以有惊无险,最终到达了这里。
1...436437438439440...5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