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一刀倾情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安喜县尉
庙祝跑到厉秋风身前,颤声说道“方才听了大爷的话,小人哪里还敢在后院居住,这才将被子抱到了大殿里,凑合着先住上几晚。等到花灯节过后,后院那些瘟神走了,小人再搬回后院。只是小人心中有事,一直睡不着,坐在大殿门口发呆,恰好看到大爷要出门,小人便来送送大爷。只是这么晚了,大爷还要出去不成?”
厉秋风道“我出去办些事情,倒叫老兄担心了。”
庙祝叹了一口气,道“今年的事情真是稀奇古怪,小人心里总是不得劲儿。城里现在不大太平,大爷这么晚出去,可千万要小心才是。”
庙祝一直将厉秋风送出庙门,这才关门回去。厉秋风站在庙门口,只见眼前空地上的人群已经消失不见。四周的灯笼仍然点亮,在寒风之中不住摇晃。
厉秋风心下暗想,聂老太爷是一个老狐狸,既然让自己去找许鹰扬,说不定会派人在后面悄悄跟着。自己先要兜个圈子,看看后面有没有人,然后再去城外转上一圈,才好将此事应付过去。眼下张昊消失不见,自己与锦衣卫断了联系。不过以许鹰扬的智计,绝对不会在城外坐等消息,定然会另派人手进城打探。若是城内起了刀兵,锦衣卫自然要前来查探,是以自己不必担心锦衣卫会袖手旁观。眼下最要紧的倒是各大门派是否会如期赶回。若是没有华山、昆仑、峨嵋、青城等武林帮派相助,要对付倭寇无异于痴人说梦。
他打定了主意,先沿着城隍庙前的大街向西而行,然后转向城北,兜了一个大圈子,这才折向城南。一路之上他不时偷看身后,却并未发现有人尾随跟踪。厉秋风心想聂老太爷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事事出人意料。自己要和这个老家伙周旋,只怕不是他的对手。
待他到了南门,城门早已落锁。厉秋风寻了一个无人之处,施展轻功爬上了城墙。只见城墙之上虚设旗帜,瘳瘳数名守城军卒或站或立,都已沉沉睡去。厉秋风趁机翻越城墙,到了南门之外。此时已是午夜,空中繁星点点,四周寒风凛冽,却没有丝毫人影。厉秋风沿着官道向南而去,边走边思忖应付倭寇之计。可是想来想去,只能想出“随机应变”四个字,若是要想出一个对付倭寇的良计,自己却也知道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或许只有聂老太爷此时才是胸有成竹,一心要将倭寇诱入城中,让倭寇对居住在城北和城隍庙中的陆、赵、杜三家子弟大肆tu shā,聂家作壁上观。待倭寇得手之后,聂家再出面收拾残局。
厉秋风沿着官道走出一里多地,正想转身回城之时,倏然之间停下了脚步。
他已感觉到有人正在向他靠近,两人相距已不过二十余丈。
此地是一片荒野,只在他身后不远处的路边有五六棵枯树,正在寒风之中不住晃动。
厉秋风缓缓转过了身子,对着那五六棵枯树说道“阁下既然已经到了,为何不现身相见?”
厉秋风话音方落,借着繁星的微光,却见一棵大树后人影闪动,一人施施然走了出来,一直走到厉秋风身前三丈之处,这才停下了脚步,口中说道“厉兄弟请了。”
厉秋风定睛望去,这人一身黑袍,右手提着一柄乌鞘长剑,正是修武县县丞于帆。
厉秋风见于帆到了,心下一怔,随即暗想,梅大力胡吹大气,说什么会盯住于帆。可是于帆出现在自己面前,梅大力和他的那些徒弟却不知道去了哪里。这些市井无赖,要他们将事情办妥,那是想也休想。
于帆见厉秋风并未答话,只道他提防自己另有所图。是以他右手将长剑向地上一插,随即高举双手,口中说道“厉兄弟,于某并无恶意,还请厉兄弟不要见怪。”
厉秋风“哼”了一声,口中说道“原来是于大人。想不到这么晚了,你还跟着厉某到城外来兜风,真是好兴致。”
于帆听厉秋风语含讥讽,却也并不生气,向前走了几步,这才开口说道“于某知道厉兄弟瞧我不起,以为我是倭寇的走狗。此事盘根错节,你怨我恨我,却也是人之常情,我并不怪你。”
厉秋风冷笑一声,道“于大人这话说得好没道理。你是不是倭寇的走狗,与我何干?我又何必怨你恨你?!”
于帆道“其实在洛阳城外与厉兄弟初次相遇,于某便佩服厉兄弟的武功为人,有心与厉兄弟结纳。此后从洛阳一路到了修武县,途中又出了许多事情。厉兄弟说话办事,无一不让于某佩服之至。于某在世间也混了几十年,像厉兄弟这般年少有为的英雄人物,却也没见过几个。若不是于某身负血海深仇,倒真想与厉兄弟做一生一世的朋友。”
于帆说到这里,长叹一声,声音里净是凄苦和无奈。






一刀倾情 第九百八十五章
此时已近午夜,虽然空中繁星满天,两人面对面站着,却也只能模模糊糊看到对方的身形,至于面目神情,却是看不清楚。
厉秋风听于帆说话之时声音颤抖,倒不似作伪。不过转念一想,世间大奸大恶,无不是能言善辩之辈。于帆与倭寇勾结,那是板上钉钉之事,绝对错不了。自己万万不可被他的花言巧语迷惑,否则下场定然凄惨无比。
念及此处,厉秋风冷笑一声,口中说道“厉某可不敢有于大人这样的朋友。堂堂大明男儿,若是与倭寇的走狗呼朋唤友,只怕先祖躺在棺材里也会气得坐起来。你我终有一战,何必如此假惺惺地拉什么交情?”
厉秋风说完之后,右手已自握住了绣春刀的刀柄。自从他察觉了于帆的身份之后,便起了杀心。只不过为了打探到倭寇的诡计,这才没有找上门去将于帆斩了,而是让梅大力等人盯紧了于帆,便是要查清他与倭寇如何联络。只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闯进来。既然此人跟着自己到了荒郊野外,正好将此人擒住,逼问倭寇的阴谋,然后再将此人一刀斩了,倒可除了后患。
于帆听厉秋风冷嘲讽,待他说完之后,一阵杀气从厉秋风所站之处侵袭了过来。于帆知道厉秋风刀法诡异,自己万万不是他的对手。此时被厉秋风身上的杀气所迫,不由自主地后退了两步。
厉秋风见于帆后退,心下瞧他不起,冷笑道“于大人,你敢背弃祖宗,和倭寇沆瀣一气。怎么见到我这样一个毛头小子,竟然生了畏惧之心?”
于帆这才察觉自己失态,急忙稳住了身形,苦笑了一声,道“厉兄弟身上有虎气,似于某这等罪人,在厉兄弟面前,岂能不心生畏惧?”
厉秋风森然说道“姓于的,咱们也不必多说废话。你我现在是互为仇敌,‘兄弟’二字,再也休提。免得让厉某听到这两个字就感觉恶心!”
厉秋风说完之后,右手缓缓拔出绣春刀。
他拔得极慢,刀身与刀鞘摩擦,发出令人心悸的“嘶嘶”之声。原本呼啸而过的寒风似乎也被这刺耳的声音震慑,风声竟然也被压得低了不少。
于帆眼看着厉秋风缓缓拔刀,星光映照在刀身之上,散射出点点寒光。他知道厉秋风虽然为人谨慎,但是一旦动手,却是心狠手辣。而且他此时以为自己是倭寇的走狗,出手之际绝对不会留情。只怕一刀下来,便要了自己的性命。是以他看到厉秋风长刀已将全部出鞘,又向后连退了三步,已经到了他插在地上的长剑旁边。
厉秋风拔出长刀,刀尖斜指地面,双脚不丁不八,全身蓄力,对于帆说道“姓于的,你如果将倭寇的阴谋原原本本地说出来,我杀你之时,一刀也就够了。你若仍然一条道儿走到黑,那我就一刀一刀碎剐了你。这两条路,你自己选罢。”
于帆苦笑了一声,道“既然厉大人一心想要杀我,那我只好选第一条路了。”
厉秋风所谓让于帆自己选择,只不过是虚应客套。他知道于帆遮掩到现在才暴露了身份,自然是因为此人诡计多端。要想逼迫此人说出倭寇的阴谋,绝对不是容易之事。是以他已想了十几种锦衣卫用来逼问犯人的酷刑,打算制住于帆之后,在他身上一一试过,以逼迫他说出实话。
但是厉秋风万万没有想到于帆竟然真的选了自己说出的第一条路,听他的声音,倒也不像是在说笑。是以厉秋风心下一怔,一时之间竟然无话可说。
于帆轻轻一句话,便将厉秋风说得哑口无言,心下倒有些得意。于帆心下暗想,此人武功虽然了得,只不过毕竟年轻,虽然话说得凶狠,心中城府毕竟不深。是以于帆无声地笑了笑,接着说道“厉大人,今日徐某便将你想知道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出来,至于是非曲直,非徐某所能决定,厉大人听了之后,自已决断罢。”
厉秋风听于帆说话之时,将他自己称为“徐某”,初时还以为是他口误。只是后来于帆又说到了“徐某”二字,厉秋风才知道其中定有古怪。他看着于帆,口中说道“于大人,你投降了倭寇,怎么连自己姓氏都记不清楚了?”
于帆正色说道“古人说得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弃,又何况姓氏?实不相瞒,我并不姓于,而是姓徐,名字原本叫作徐承宗。”
厉秋风见徐承宗如此爽快,冷笑道“那我应该称你一声徐大人了?”
徐承宗微微一笑,道“咱们也不必再做这些口舌之争。徐某知道厉大人一心想打探倭寇到底跑到修武县城要做些什么,不妨把事情说给你听。不过此事的缘起颇为复杂,还要从几百年前的大唐末年说起。
“唐朝自李渊立国,共传了二十一位皇帝,至唐哀帝时被朱温篡位,李氏国灭。朱温以梁代唐,只传了两代,便败于后唐庄宗李存勖手中。李存勖勇武无敌,灭了梁国之后,复建唐国,后世称之为后唐。只是李存勖做了皇帝之后,渐渐忘记了疆场征战之艰辛,宠信伶人,每日里只在后宫与宦官、伶人胡混。朝中一些有见识的大臣,知道天下危机四伏,便纷纷寻找后路。其中有一位姓孟的大臣,见李存勖不理朝政,几位手握兵权的李氏宗族的王爷都有篡位之心。而且契丹在北方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大举南下。姓孟的大臣知道一旦朝中有变,京城立时会变成修罗地狱,是以每日苦思,都在想着如何才能离开京城。”
徐承宗说到这里,厉秋风忽道“这位姓孟的大臣,想来便是后蜀的开国皇帝孟知祥罢?”
徐承宗一怔,愣了片刻,这才开口说道“想不到厉大人竟然也知道这段故事,徐某倒没有想到。”
厉秋风道“我曾经在蜀地游历过。孟知祥治蜀之时,政治清明,与民休息,蜀中百姓很承他的情。是以他虽死去了一千多年,两川百姓仍然念着他的好处,不少地方还建有他的祠堂。我在蜀中之时,听到过许多有关他的传说。是以徐大人提到了这段故事,我便猜出了姓孟的大臣便是孟知祥。”
徐承宗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厉大人说的不错。我提到的这个姓孟的大臣就是孟知祥。他原本是河北人氏,年轻时便投入到沙陀人李克用的帐下做谋士。因为孟知祥是读书人出身,给李克用出了不少好主意,是以甚得李克用的欢心。后来李克用将自己的弟弟李克让的女儿琼华长公主嫁给孟知祥为妻,孟知祥从一名普通的谋士,变成了李克用的侄女婿,可以说是平步青云,从此跻身李克用的亲信臣子之列。
“李克用病死之后,其子李存勖继位成为晋王。李存勖对孟知祥也极是信任,任命他为马步军都虞候,执掌重兵。待李存勖登基做了后唐皇帝之后,孟知祥自然也是加官晋爵,权力越来越大。但是他看到李存勖越来越被宵小包围,荒废朝政,来日大难就在眼前,便起了逃走之心。
“其时李存勖下令攻打前蜀,要一统天下。前蜀不是后唐大军的对手,很快便灭亡了。孟知祥知道这个消息,暗想蜀地距离后唐都城不下千里。而且蜀道难行,是闭关自守的好地方。是以孟知祥便动了心思,花费了不少银子上下打点,终于让李存勖下诏派他去做成都尹,镇守成都。后来李存勖又升了孟知祥的官职,让他做了剑南西川节度使,如此一来,整个蜀地都落入到了孟知祥的掌握之中。”





一刀倾情 第九百八十六章
厉秋风听徐承宗讲述往事,心下倒有些惊疑。方才徐承宗说出真实姓氏,厉秋风立时想到了封门村聂、陆、赵、杜、花五家的世仇徐家。这人若是徐家的后人,以县丞的身份混入修武县城,暗地里对付聂、陆、赵、杜四家,却也不足为奇。让厉秋风不解的是徐承宗不谈徐家与聂家等世家的仇怨,反倒讲起了八杆子打不到的孟知祥,却让厉秋风心下大为不解。
只听徐承宗接着说道“孟知祥在京城之时,与李存勖巧妙周旋,深得李存勖的欢心。李存勖天性好武,每日里只喜欢舞qiāng弄棒。待到登基做了皇帝之后,又整日里与伶人宦官在后宫厮混,是以在女色上倒并不沉迷。他有一位姓李的嫔妃,乃是未登基时家中的一位侍女,后来纳为侧室。等到李存勖做了皇帝之后,李氏也晋升为嫔妃。不过李存勖对这位李妃并不宠爱,平日里向来对她不管不问。
“某一日李存勖在宫中召见孟知祥,商量国家大事。两人说完话后,李存勖赐酒宴招待孟知祥。酒酣耳热之际,李存勖问起孟知祥与琼花长公主所生的子女可好?孟知祥跪倒回答,称琼华长公主生的几个儿子和女儿大多夭折,存活下来的儿子体弱多病,他正为此烦恼不已。
“李存勖听了之后,便对孟知祥说,男子汉大丈夫,须得为祖先留下骨血。琼华长公主年老色衰,只怕不会再生育。他要赏赐孟知祥一位美人,聊慰孟知祥公忠体国之辛劳。”
徐承宗说到这里,略停了停,这才接着说道“孟知祥是何等人物,听闻此言,心下不仅不欣喜,反倒大为惊骇。自古帝王大多对臣子会有一些赏赐,但是赏赐金银倒还罢了,若是赏赐美女和仆人,多半没安着什么好心。不是担心臣子作乱,借赏赐之名派人前去监视,就是想要以美女消磨臣子的雄心壮志,再找借口将臣子除去。孟知祥知道李存勖自从登基之后,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勇猛无敌,一心要做明君的十三太保了。他在后宫养了一批伶人,每日里与这些伶人喝酒唱戏,不理朝政。宦官趁机弄权,与朝廷大臣争夺quán bing。孟知祥虽然很受李存勖的信任,但是近几年李存勖居于深宫之中,两人也极少见面。那些宦官忌惮孟知祥手握大权,视孟知祥为仇人,在李存勖面前定然大进谗言。今日李存勖突然要赏赐美人,只怕并非安着什么好心。
“念及此处,孟知祥连连磕头,自言自己是卑微小臣,如何敢劳皇帝操心这些小事?何况自己与琼华长公主伉俪情深,年纪也已大了,不想耽搁了女子的青春韶华。皇帝的好意自然是千恩万谢,不过臣子承受不起,还请皇帝收回此命。
“李存勖听了之后,哈哈大笑,对孟知祥说道,他已猜到了孟知祥是怕琼华长公主生气,这才不敢另行纳妾。自己可以下一道圣旨,孟知祥奉旨纳妾,琼华长公主自然也就不会多说什么。李存勖说完之后,见孟知祥仍然不敢奉旨,他便板起脸来,对孟知祥说道,难道你要抗旨不成?孟知祥吓坏了,知道若是坚持下去,立时便有杀身之祸。是以他只得磕头谢恩,将此事答应了下来。
“酒宴过后,李存勖让人抬了一乘小轿,将美人送到了孟知祥府上。孟知祥回到府中,先将此事与琼华长公主说了。长公主虽然心下不大高兴,不过是皇帝赏赐的美人,她也无话可说。只是侍女将美人从轿中扶出之后,孟知祥倒还罢了,琼华长公主却是大吃一惊。
“琼华长公主是女眷,有时会到宫中给太后和太皇太后请安,对于皇帝李存勖的后宫嫔妃并不陌生。而孟知祥却是外臣,除了皇后之外,其余皇帝的嫔妃他见都没有见过。是以两人看到那位美人儿,琼华长公主认出她是李存勖的嫔妃李氏,而孟知祥却懵懵懂懂,只道这女子是宫中的侍女。
“琼华长公主不敢声张,吩咐侍女将李氏扶入后堂歇息,这才将此事告诉了孟知祥。孟知祥听了之后,吓得呆若木鸡,不知道李存勖此举到底是何用意。琼华长公主虽然不喜孟知祥纳妾,不过却也知道若是触怒了李存勖,大祸立至。到时满门抄斩,自己就算不死,却也只能做一个幽居的寡妇。两相其害取其轻,不管李存勖有何打算,此时只能小心应付。
“夫妻二人商议之后,打定了主意绝对不能将此事泄漏出去,只能悄无声息地将李氏收做孟知祥的侍妾。不过在孟府之中,李氏的地位丝毫不在琼华长公主之下,就连孟知祥都对李氏极为尊重,事事都由着李氏去做,从来不敢加以约束。”
徐承宗说到这里,看了厉秋风一眼,接着说道“有关李氏之事,正史之中只是一笔带过,千百年来,世人都猜不透李存勖将嫔妃赏赐给孟知祥到底有何用意。宋人司马光、欧阳修等人在文章和书信之中,都曾谈过此事,却也猜不出李存勖此举意图何在。不过民间传说,这位李氏是一位极有见识的贤良之人。她见李存勖整日在后宫与伶人和宦官厮混,不理朝政,心下忧虑,是以屡次苦谏。此事被那些伶人和宦官知道之后,便在李存勖面前大进谗言,说尽了李氏的坏话。李存勖对于李氏劝谏之事也极不耐烦,早就有了将李氏贬斥出宫之心。那日他与孟知祥喝酒,见孟知祥一副畏畏缩缩的模样,心下突然起意,竟然将李氏赏赐给了孟知祥。那是因为他听说琼华长公主是一个醋坛子,不许孟知祥纳妾。孟知祥曾经养过外室,结果做事不密,被琼华长公主知道了消息,竟然带着二三十名粗手大脚的仆妇打上门去,将那外室活活打死。若是将李氏赏赐给孟知祥,一是可以收买孟知祥之心,使得他对自己更加死心塌地。二是可以将李氏打发出宫,免得她在自己的耳边聒噪。而且将她赏赐给臣子,对李氏也是一种羞辱,正好可以出自己胸中一口恶气。三是将李氏送入孟府,琼华长公主势必心下不快。孟府上下鸡飞狗跳,倒也十分有趣。
“不过这只是民间传说,却也做不得数。但是李氏到了孟府之后,倒也并不嚣张跋扈,与琼华长公主也并无龌龊。当年十一月,李氏便为孟知祥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做孟昶,也就是后来的后蜀末帝。不过李氏生子之事,在后唐朝野倒有了不少传说。有人说李氏在宫中之时便已怀有身孕,李存勖故意将李氏赏给孟知祥,有心让他做一个便宜老爹,要将孟知祥家中的万贯家财尽数弄到自己手中。也有人说李存勖受了伶人的蛊惑,故意折辱孟知祥,要逼他zào fǎn,这样便有借口屠了孟知祥满门。总之此事疑点颇多,没有让世人全都信服的说法。
“后来孟知祥被李存勖任命为成都尹,到蜀地做官。李氏带着孟昶,随同琼华长公主一起进入蜀地。孟知祥离开京城,少了许多羁绊,在蜀地积蓄军马物资,另有所图。后来他又做了剑南西川节度使,势力越来越大。孟昶虽然年纪不大,却也被孟知祥任命为行军司马,掌握了军中大权。
“孟昶是一个极为聪明之人,而且自幼便熟读诗书,极有文才。待到了蜀地之后,孟昶与蜀地文人名士多有来往,名声也越来越大。加之孟知祥的两位年长的儿子先后病死,孟昶便成了孟知祥最为倚重的儿子。”





一刀倾情 第九百八十七章
厉秋风自幼便在蜀地长大,听到过很多孟知祥父子的传说。只不过徐承宗所讲的事情他却从来没有听说过,虽然知道此时情势危急,杀机四伏,却也听得颇为出神。
只听徐承宗说道“孟知祥在蜀地不断扩张势力,而后唐朝廷之中却是风波不断。李存勖每日里与伶人、宦官鬼混不算,而且还提拔了许多伶人做官。他有一个近臣名叫郭从谦,此人虽然不是伶人,却被李存勖任命为伶人的首领,又是后唐大将郭崇韬的侄子,是以深得李存勖的宠信。只是伶人之间也分为几伙,相互之间不断争权夺利。郭从谦是其中一伙的首脑,每日里带着伶人争风吃醋,互相构陷。宦官趁机弄权,陷害忠良。整个后唐朝廷从上到下,一片乌烟瘴气。后来郭崇韬得罪了皇后,被皇后指使宦官诬陷郭崇韬zào fǎn,结果李存勖下令将郭崇韬乱棍打死。郭从谦失了靠山,就此失势。与他对立的一派伶人趁机与宦官联手,要致郭从谦于死地。
“其时叛军蜂起,后唐各地都是一片大乱。李存勖虽然居于深宫之中,最后还是得知了消息。他是马上皇帝,听得叛军作乱,当即要亲自带兵平乱。此时皇族宗亲李嗣源被叛军裹胁,成了叛军领袖,带兵直扑京城。李存勖自恃武勇天下第一,便统率大军与李嗣源大战。只不过酒色早已淘空了李存勖的身子,使得他不复当年之勇。而朝廷中的忠义之士这些年来也被杀的被杀,被逐的被逐,留在李存勖身边的尽是些宵小之辈。李存勖与李嗣源打了几仗,都是大败而回。他知道局势已不可逆转,只得带兵撤退。而伶人首领郭从谦此时被李存勖任命为从马直指挥使,负责率领皇帝亲军。他见李嗣源大军逼近,李存勖已是势穷国孤,是以趁李存勖歇息之时,竟然率领亲军卫队zào fǎn,围攻李存勖。一场混战下来,李存勖中箭身亡,这位称雄天下的马上皇帝就此毙命。
“李存勖死后,李嗣源做了后唐皇帝。孟知祥在蜀中听到朝廷大乱的消息,心下暗自庆幸。李嗣源登基之后,便好行文蜀地,要孟知祥到朝廷做官。其实是怕孟知祥忠于李存勖,在蜀地做乱。孟知祥知道自己若是进京,必然要被李嗣源所害,是以他借口久居蜀地一隅,才疏学浅,不具做京官之才,不能奉诏。李嗣源见孟知祥公然抗旨,知道他已生了异心。不过大乱初平,后唐军力不足。孟知祥又在蜀地经营多年,羽翼已丰,一时之间无法将其消灭。是以李嗣源也不敢与孟知祥翻脸,双方暂时没有动手。
“只不过孟知祥大权在握,早已不甘心受后唐朝廷羁绊。十几年后,他终于在蜀地做了后帝,建国号为蜀,世人称之为后蜀。孟知祥做了皇帝之后,下诏封孟昶为东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孟知祥虽然立国,不过后蜀所辖之地只有东、西两川,而东川的规模又远在西川之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乃是朝中文臣之首,是不挂名的丞相。孟知祥此举,实际上是昭告天下,孟昶是后蜀的皇太子。
1...451452453454455...5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