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念春归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说到底,就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太子身为一国储君,一言一行都顾虑重重。赵王可就不一样了,人家现在摆明了就是要造反,哪里还管你什么江山安不安稳!
此时的太子,还没收到边关战报,不清楚边关的具体战况。更不会知道赵王竟暗中和鞑靼人勾结。不过,太子就算知道这是个坑,也不能不跳下去。
太子能做的选择,只有一个!
“诸位爱卿不必再争论了。”太子终于张了口,神态较之前已经平和多了:“你们刚才说的都有道理。赵王一心谋逆,不能不除。可边关战事更紧急,关乎着大秦江山社稷。所以,孤决定,先全力应付边关战事。至于赵州那边,暂不发兵,先命赵州附近的所有州郡调集驻军以备不测。”
文官们听了大喜,齐声道:“太子殿下英明!”
是嘛,本来就该先对付鞑靼骑兵。等把那些野蛮的鞑靼人赶出关外了,再慢慢收拾赵王也不迟!
平远侯一脸焦急:“殿下,难道就任由赵王大放厥词在赵州逍遥不成?”
太子眼中闪过冷冽的寒意:“当然不是。赵王肆意捏造谎言,意图混淆视听迷惑百姓。孤只是暂不发兵,但是讨伐的檄文必须要写,而且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发往各郡县。让大秦的所有百姓都知道赵王的真实面目。”
也就是说,先打口水仗。
别小看了口水仗。这一环节绝不能落在下风,否则民心易生变,军心也会不稳。赵州有这样的人才,京城也不会缺擅长笔伐的精英。翰林院里养着一帮清贵有傲骨的文官,将这件差事交给韩林院就行了。
太子略一思忖,便要下令。
一直闷不吭声的齐王忽的站了出来,拱手道:“五哥,这份讨伐的檄文就交给我来写吧!我也想出一份力尽一份心,做不了别的,檄文还难不倒我。”
齐王的主动请缨,大出太子意料。太子不好一口回绝,委婉的说道:“十四弟,你向来不喜读书做文章,这檄文不用写的太长,却句句讲究。只怕你没这个耐心。还是交由翰林院的学士们来写最好。”
齐王挑了挑眉,直截了当的问道:“五哥,你是不是担心我写的语句不通贻笑天下?”
太子:“......”
群臣:“......”
难得齐王殿下有自知之明!
“我确实写不来文绉绉的那一套。”齐王半点都不羞愧的承认:“不过,檄文是要写给天下百姓看的,之乎者也的谁能看得懂。就拿赵王这篇檄文来说,也只有酸秀才们能看懂是什么意思了。换了我来写,保证识字的一看就懂,不识字的听了也能明白。若是五哥还不放心,不妨让翰林院也同写一篇。到时候看看孰优孰劣,挑出一篇好的刻印发往所有郡县。”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不答应可就说不过去了。
太子只得一口应了:“也好,那就依你的意思。此事十分紧急,孤只给你们半天时间,今晚之前孤要亲眼看到两篇檄文。”
齐王挑了挑眉,信心满满的应了:“不用半天,给我一个时辰就足够了。”
当天晚上,齐王写的檄文和翰林院呈上来的檄文一起送到了太子面前。
太子先看了翰林院的那一篇,不由得暗暗点头。翰林院里不乏饱学之士,一片讨伐的檄文写的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十分精彩。
再看齐王写的檄文......
太子看了一遍,唇角微微扬起,憋了一天的闷气忽然散了不少。
......(未完待续)
ps:从今天起就开学了,开学比较忙碌,这几天只能一更~o(n_n)o~





念春归 第三百一十章 开战(二)
论文采,齐王确实不如翰林学士们出众。可论骂人,翰林学士们就比齐王差的远了。文绉绉的指责不痛不痒,哪如齐王骂的犀利毒辣深刻!
全文太长,就不一一赘述了,大意是这样的。
太子是皇后嫡出,身份尊贵品行上佳才干出众,做了这么多年储君从未出过差错。大秦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无人不夸赞。你赵王除了年长几岁之外,无一处及得上太子。偏偏生出痴心妄想,妄图取而代之。暗中指使长子对嫡亲的祖父下毒,被逮了个现行。事发之后,你一直装病不肯到京城来,谋逆之心路人皆知。父皇原本健康硬朗,硬是被你气成了这样。
做儿子,你忤逆不孝。为臣子,你谋逆不忠。身为父亲,子不教更是你的过错。身为赵州藩王,你为了一己私欲就将赵州百姓置于谋反之地,还暗中和鞑靼人勾结。论歹毒狠辣,太子不及你万一。你这么一个不忠孝不仁不义的东西,有何脸面指责太子,有何脸面面对自己的父亲,就算死了,也没脸面见周家先人。但凡是还有一丝良知的百姓,都不会被你蒙蔽。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淹了你。若是你还有些许良心,就该主动戴上枷锁到京城来请罪。到时候还能留你一条全尸保存你最后的体面。若是不知悔改,就等着千刀万剐不得善终!
一篇檄文,将赵王骂的猪狗不如。
比起之前那篇花团锦绣的檄文,这一篇檄文太接地气太解恨了!
太子自持身份,不便在朝堂上怒骂赵王。齐王可没半点顾忌,充分发挥出了毒舌的功力。还有暗中和鞑靼勾结这一条,翰林学士们没生出联想。齐王一点都不客气,直接把“功劳”都归功到了赵王身上。
太子看的浑身舒畅,大笔一挥,定下了用齐王这一篇檄文。
......
这篇檄文,慕念春当然也看到了。
齐王一挥而就,写了两份,一份给了太子。另一份带回府中给了慕念春。慕念春看了之后不由得莞尔:“口舌如箭。骂的这么过瘾,太子看了一定会觉得畅快。十有*会用你这篇檄文了。”
齐王无声的扯了扯唇角:“太子一直对我百般提防,看了这篇檄文。戒心总该去了几分。”
此次他将意图谋反的赵王骂的狗血淋漓,不止是出于义愤,也是在侧面的向太子表明自己并没有觊觎皇位的心思。否则,他还有何颜面面对群臣和全天下的百姓?
慕念春微微有些心酸。低声叹了口气:“太子素来精明,肯定能看得出你的用意。只是。这样也太委屈你了。”
前世齐王可是坐过那张龙椅执掌过朝政的。这一世不想争夺皇位,只能忍让示弱一些。
齐王倒是不以为意,淡淡笑道:“凡事有利有弊,有得有失。我既然选择了不同的路。就要承受这条路该有的辛苦。若是争夺那张龙椅上的位置,要失去要付出的可不止这一些。”
父子之情,兄弟之情。还有他和周琰之间的情意,通通都要舍弃。一旦做了皇帝。很多事情都不能由着心意。别的不说,后宫不能只有皇后吧!他很清楚,若是他和慕念春之间多了别的女人,此生再也休想得到她的全心全意......
一件事如何选择,只看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慕念春心里暖暖的,主动依偎进齐王的怀里,低低说道:“父皇身体是不成了,现在只是在拖延时日。运气好,能拖延个一年半载,运气不好,或许就是几日的功夫。皇后为了稳住宫廷,每天只说些好消息。却从不让我们见一见父皇。大家伙儿心里都清楚是怎么回事,却得配合着皇后强颜欢笑。”
提起皇上,齐王的心里也是沉甸甸的,半晌才叹道:“当日如果我不领着父皇去见善能,或许父皇还能多撑些日子。”
亲眼目睹善能的死,对皇上来说绝对是个不小的刺激。自那之后,身体愈发不如往日了。
“这怎么能怪你。”慕念春打起精神安抚齐王:“善能的事,是父皇种下的因。善能这一辈子算是都毁在父皇手里了,两人时隔多年重逢,也算了却了当年的恩怨。”
冥冥之中,自有因果。
当年一段孽缘,有了韩越,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复仇篡位。韩越会死在她的手里,又何尝不是因为韩越的残忍弑杀造成的恶果?
齐王也是生性洒脱之人,无能为力的事情索性抛却一旁不再多想:“算了,不说这些了。这么晚了,我们早些休息。明日还得早起进宫。”
......
当天夜里,檄文就被刻印出来张贴至京城各处。各郡县的檄文也一一送了出去,很快这篇檄文就会传的天下尽知。
住在京城的百姓们有眼福了,第二天一大早出门,就看到了四处张贴的讨伐赵王檄文。
赵王那篇檄文还没在京城传开,京城百姓先看到的便是这一篇。
不识字的央求着识字的读一遍,好在没什么咬文嚼字的地方,听上一遍也就懂了。一个个情绪也随着激荡起来,张口大骂赵王。
檄文上骂的太对了。勾结外敌兴兵作乱,可不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吗?若是任由这种人夺了天下,老天爷未免瞎了眼。
朝中群臣们早在入宫之前就都看过了檄文,上朝之后,纷纷出言夸赞齐王这篇檄文写的好。
到底是身份不同,骂起人来都显得特别理直气壮。换成翰林院的学士们,骂人前还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身份,哪里敢骂的这般畅快淋漓。
太子也笑道:“十四弟这篇檄文确实写的好,孤昨日还质疑你,倒要向你陪个礼了。”
齐王笑道:“能为五哥分忧,是臣弟的荣幸。”
齐王一番苦心没有白费,这篇檄文比什么辩驳都更有力。太子对齐王的忌惮之意去了大半。
若是对皇位存着野心,齐王怎么肯写出这样的檄文?这是要张贴到大秦所有郡县让所有人都看到的东西,如果齐王将来也起了谋逆之心,这篇檄文可就成了明晃晃的讽刺了。但凡是想做皇帝的人,行事都要留些退路。齐王既没给自己留退路,足以说明他对皇位没什么企图。
太子态度的微妙改变,都在齐王意料之中。
齐王又主动请缨:“臣弟没什么长处,打打口水仗出些歪点子倒是没问题。日后若还有此类事情,请五哥都交给臣弟来办。臣弟保证办的妥妥当当。”
太子欣然应下了。之后又开始商量调兵遣将筹措粮草兵器战马之类的事宜不提。
下了朝之后,周琰凑到齐王身边,笑着赞叹:“十四叔,你这篇檄文写的太好了,我看着真觉得过瘾。昨日看到赵州传出来的那篇檄文,我气的鼻子都快冒烟了。随意捏造事实,还往父王身上泼脏水!实在太可气了。幸好你半点都不客气的骂了回去。”
顿了顿,又低声说道:“今日朝堂之上,父王对你似乎和善了不少。”
往日的亲昵大多浮于表面,今天太子对齐王可要器重多了。凡事都肯问一问齐王。周琰看在眼底,心里自是高兴。
齐王笑了一笑,没有多解释,随口扯开了话题:“今日难得有些空闲,我们去福宁殿看看父皇。”
周琰笑着应了。
......
这篇讨伐赵王的檄文很快便传开,五天后传到了赵州。
韩越看了一遍,并未动怒。
反正这篇檄文从头至尾都是骂赵王的,和他没什么相干。而且,他私心里也觉得赵王应该被千刀万剐挫骨扬灰。
一切都按着计划进行。十万鞑靼人已经攻进了边关,虽然在数量上不及边军,可鞑靼人以骑兵为主,来去如风,战斗力绝非普通步兵能比。边军虽有十几万,骑兵却只有三分之一,论打仗肯定不是鞑靼人的对手。数十个边城,如今倒有一半都失守,落到了鞑靼人手中。
朝廷调派了西北驻军和吴王晋王前去支援,如今大军都还在路上。远火暂时解不了近渴。等援军都到了,边城大概也被攻打的差不多了。到时候必然恶战连连。
一打仗,就要耗费粮草武器战马,人命在战场上更如草芥。大秦虽然国库充盈,应付两边的战事也会有些吃力,必然要有个先后区别。太子身为储君,顾虑极多,总得先顾着周家江山再说。所以一定会以对付鞑靼人为主......
韩越眸光深沉,唇角扯出讥讽的冷笑。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他暂且也不必有什么大的动静,不痛不痒的打些口水战也罢!等大秦的兵力国力被鞑靼人消耗了大半的时候,他再领兵攻进京城也不算迟......
门被轻轻的敲了几下。
韩越的声音威严中透着冷冽:“什么事?”
门外亲兵应道:“启禀将军,赵王妃命人召将军到王府一行。”(未完待续)




念春归 第三百一十一章 悔恨(一)
听到赵王妃的名讳,韩越连眉毛都未曾动一下,淡淡说道:“你去回禀一声,就说我正忙于军务,现在无暇到王府。等忙完了再去!”
亲兵应了一声,很快去和赵王府的管事说了。
这个管事等了半天,只等来这么一句,心里一肚子窝火,阴阳怪气的说道:“韩将军果然是军务繁忙,如今连我们王妃的吩咐也不管用了。”
还要等军务忙完再去王府,哼!摆什么架子!
那个亲兵不愧是韩越身边的人,闻言硬邦邦的顶了回去:“如今王爷在病中,将军要忙着打理里里外外这么多事,没什么闲空,当然不便随叫随到。”
管事被噎的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忿忿不已的回了赵王府,照实将此行的经过说了一遍:“启禀王妃,奴才去请韩将军,等了半天才有人进去通禀。韩将军只一句忙于军务,就把奴才打发了回来。就连一个亲兵都没把奴才放在眼底,奴才心中实在不愤。”
“奴才自己受些委屈不算什么,可奴才奉了王妃娘娘的命前去,代表着的是王妃娘娘的颜面。平白的受了这等闲气,奴才实在忍不下去,所以才多嘴向王妃娘娘禀报。”
这个管事在王府里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何曾受过这样的闲气,添油加醋的说了出来。
赵王妃脸色果然不甚好看,皱眉问道:“韩将军真的说有军务要忙吗?”
管事忙道:“奴才岂敢有半个字虚言。韩将军确实命人这么吩咐奴才的。不过,依奴才看,韩将军也未必忙到连来王府的闲空都没了。分明是有意找借口拖延......”
“放肆!”赵王妃忽然变了脸:“竟敢在背后挑唆,恶言重伤韩将军!”
管事脸色一白,扑通一声跪到了地上。不停的告饶:“奴才出言无状,奴才不该在背后猜疑韩将军,都是奴才一时口快,还请王妃娘娘赎罪......”
赵王妃冷冷说道:“自己去领二十个板子,日后再敢多舌,我就让人拔了你的舌头,让你永远不能再张口。”
管事哆哆嗦嗦的谢了恩。下去领板子去了。
赵王妃发作了多舌的管事。烦闷郁结的心情却没有缓解多少,反而更添了几分阴霾。
她对韩越一直十分信任器重,近来却隐隐的觉得不对劲。
韩越消息十分灵通。比朝廷提前知晓鞑靼人入侵边关,因此在年前便定好了举旗谋反一事。已经走到这一步,也容不得再回头,赵王妃在问过赵王的心意之后。便点头同意了。那份檄文也是韩越亲自撰写的,当真是字字似箭句句如刀。对那两个碍事的太医当然也不必客气。干脆利落的了结了他们的性命。然后为赵王服下解药。
可是,服下解药快半个月了,赵王依然不见多少好转。每天还是只能躺在床上,除了睁眼能看耳朵能听之外。连动手指都费力气。
赵王妃心中惶惶不安,忍不住追问了韩越几回。韩越只说道:“王爷服药这么久,难免伤了身子。或许过几日才能见效。”
几日几日又几日,转眼就是半个月了。赵王还是不见起色。赵王妃就算再蠢也隐隐察觉到不妙了。又打发了管事去叫韩越来。没曾想,韩越竟有意拖延不肯来......
赵王妃呆呆的坐着,越想越觉得心惊。
不能胡乱猜疑先乱了阵脚!赵王妃深呼吸几口气,逼着自己冷静下来,努力说服自己。或许赵王很快就能好起来了。或许韩越是真的忙于军务,不然怎么可能不到王府来......
“启禀王妃,韩夫人来了。”
赵王妃收敛心神,起身相迎。
小杨氏似乎也有些心事,挤出笑容喊了声:“大姐,王爷今日身子怎么样了?”
这个问题,算是问中赵王妃的痛处了。在自己亲妹妹面前,赵王妃也没心思遮掩什么,皱眉说道:“还是老样子,不见什么起色。”
小杨氏笑的有些勉强:“大概是药效慢,过两日就该好了。”
赵王服药装病一事,小杨氏直到年前才知道。药是韩越奉上的,解药也是韩越拿出来的。如今韩越大权独揽,赵王却躺在床上迟迟不见好。小杨氏也开始觉得不对劲了,却不敢朝最坏的地方想,只能天天到王府来嘘寒问暖表示关心。
赵王妃对韩越生出了不满和怀疑,再看自己的亲妹妹也隐隐起了疑心,口中却没说什么,只淡淡应了句:“承你吉言,希望王爷能早日好起来。”
小杨氏听出赵王妃语气中的冷淡不满,不由得有些讪讪。姐妹两个无言对坐了片刻,小杨氏又主动张口说道:“大姐,我想随你去探望王爷。”
姐妹两个相伴多年,感情十分亲密。赵王妃到底没让小杨氏太过难堪,点点头应了下来。领着小杨氏一起去了赵王的寝室。
......
赵王直挺挺的躺在床上,睁着眼,却神色僵硬,看着有几分诡异和可怕。
屋子里除了丫鬟小厮,还有赵王的几个侍妾和两个庶子三个庶出的女儿。满满当当一屋子的人。
赵王妃一露面,众人立刻上前请安问好。
赵王妃随意的嗯了一声,径直走到床榻边,低头看赵王一眼,心里一阵恻然,还有些莫名的心慌意乱。然而这一屋子的人都在看着她,她根本不敢表现出慌乱,定定神笑道:“王爷,今日可好些了吗?”
赵王脸上的肌肉动了一动,口中含糊不清的吐出两个字。赵王妃看着他的口型猜了出来,若无其事的笑道:“王爷是想见韩将军吧!臣妾刚才打发人请他过来,不过,韩将军正忙着军务,实在抽不出身。说是得了空闲就来,王爷耐心等一等。”
此言一出,屋里众人的神色都有些异样。赵王妃相召,韩越竟敢托词不来。这胆子也太大了吧......
小杨氏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反射性的垂下了头。
赵王的脸抽动了几下,表情依旧僵硬,眼中却满是怒意。仔细一看,这份愤怒中似乎又夹杂了难以名状的悔恨和不甘。
赵王妃和赵王夫妻多年,哪怕赵王口不能言,也看出了赵王眼神中的丰富内容,心里不由得一个咯噔,心底冒出一阵阵寒意。
她一个人疑心还可以说是胡思乱想,可如今赵王分明也察觉出自己的身体异常了......
当初装病的主意是韩越出的,药是韩越献上来的,就连解药也一直在韩越手里。王爷的印信和虎符也早就落入韩越手中。这半年来,赵王的事务军务都由韩越一手把持。如果韩越真的包藏祸心,到了这个地步,他们还有翻盘的机会吗?
她身份尊贵,擅长打理内宅事务,却也仅止于此了。遇到这样的事,头脑里一片混乱,压根不知道要做什么。
赵王妃站在床边,和赵王四目相对,希冀着从赵王的眼中能看出些什么。
然而,一个人的眼神再丰富,也代替不了说话。赵王眼中越来越激动,脸部的抽搐也越来越厉害,口中翻来覆去的重复韩越的名字......
赵王妃双手微颤个不停,压低了声音说道:“王爷放心,臣妾知道该怎么做了。”
说完,赵王妃忽的转身,面无表情的说道:“来人,将韩夫人带到客房里好生歇着,没本宫的吩咐,不准韩夫人踏出房门半步。”
说是休息,其实就是变相的软禁。
话音刚落,便有两个身体壮实的婆子走上前来,一左一右拧住了小杨氏的胳膊。
小杨氏既惊又怒,脱口而出道:“大姐,你这是要做什么?”
赵王妃沉着脸,并不多解释:“你在客房里老实待着就是了。等韩越来了,我自会放你出来。”说着,又吩咐身边的管事:“去韩府一趟,把坤哥儿和秀姐儿都带过来。就说本宫几日没见他们心中十分挂念。”
小杨氏脸色一白,声音颤抖着为儿女求情:“大姐,你若要人质,我留下就是了。坤哥儿和秀姐儿还小,没经过什么事。别吓着两个孩子......”
赵王妃狠狠心没理睬小杨氏的哀求。又命人叫来府中的侍卫首领,低声嘱咐一番。那个侍卫首领低声应了,立刻退下部署安排。
小杨氏很快被带下去软禁在了客房里。
留在寝室离的赵王侍妾和庶子庶女们,若是再没察觉到不对劲就是傻子了。一个个噤若寒蝉无人敢吭声。
赵王妃表面看似镇定,实则心中十分忐忑不安,锁在袖中的双手一直在发抖,双腿也是如此。幸好有衣物遮掩,一时也没人看出异样。
去韩府的人很快回来禀报:“启禀王妃,韩府的大少爷大小姐不在府中,听说刚被韩将军命人接走了。”
赵王妃心中一沉。
韩越果然居心叵测,竟早有防备......
赵王妃心乱如麻。就在此刻,又有小厮进来禀报:“启禀王妃,韩将军来了。”(未完待续)




念春归 第三百一十二章 悔恨(二)
韩越来了!
赵王妃深呼吸一口气,逼着自己冷静下来:“请韩将军进来。”
不能自乱了阵脚!韩越心机这般深沉,可不是容易对付的。她现在不能慌乱,要稳下来,先想办法拿下韩越再慢慢审问也不迟......
1...125126127128129...149
猜你喜欢